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任务来源;主要参加单位 和工作组成员;工作简要过程等 1 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综采放顶煤工艺大量应用,出现了许多高产高效集 约化矿井、年产能力达到上千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同时在注浆防灭火 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在浆液中加入添加剂的注浆方法。为了适应我国 煤炭行业注浆防灭火的需要,进一步与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相协调, 促进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 MT/T 7021997 进行修 订。 MT/T 7021997 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 本次修订更加注重我国煤矿的自身特点、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的变 化,修订后的 MT/T 70220XX 更加适用于注浆防灭火的应用。 2 任务来源 煤矿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规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装〔2011〕 74 号 关于下达 2011 年煤炭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文件正式下达的标准修订计 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MT-18.项目技术归口单位为煤炭行业 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本标准主要参加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西安科技大学。 工作组成员王正辉、李尚国、叶正亮、陈明河、张辛亥、文虎、 邓军、许廷辉。 4 工作过程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重点查阅 了国内煤矿注浆防灭火设计及浆液流变性、沉速等方面的论文,黄泥 注浆代用材料(页岩、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和加注添加剂的有关 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技术报告,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 范按照与煤矿安全规程 (包括执行说明)的有关规定相关内容 一致的原则,编制本标准。 2011 年 7 月 1 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成立煤矿灌浆注胶 防灭火技术规范修订工作组; 2011 年 9 月 1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通过大量查阅相关资料 在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1997 版的基础上形成初稿; 2011 年 10 月 15 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通 过内部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分别向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河南 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山 西晋城煤业集团勘查设计院、 阳煤集团和永城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等 36 家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 2012 年 7 月 15 日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为 33 个,没有回函的单位数为 3 个,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意 见或建议的单位数为 6 个,共收集到 26 条意见。 2012 年 8 月 15 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通过 开会讨论采纳了收到意见中的 22 条,未采纳 3 条,在综合各方意见 的基础上形成了送审稿。 2012 年 10 月 27 日-10 月 28 日由煤矿安全标委会火灾分会主办, 有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委会火灾分会委员、受邀请的技术专家、标准 主要起草人员参与的煤炭行业标准审查会,在广州召开,根据标准审 查会议的程序和要求,审查会议结束时形成了完整的审查结论。会议 一致同意通过审查,修改后形成报批稿。 2012 年 11 月 15 日,根据标准审查会议纪要要求对送审稿进行 了全面修改形成报批稿。 2019 年 12 月 9 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 织专家会议对本标准报批稿进行了再审查,并通过审查,起草单位按 照专家意见和会议纪要结论对文本及标准编制说明进一步修稿处理, 形成本报批稿材料。 2、 行业标准编写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说明 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1修改了标准名称。 原标准为 “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 。 修改后为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 。 修改原因 和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第 266 条有关灌浆防灭火的相 关规定一致。 2修改了“1 范围” 。 原标准为“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注浆防灭火工艺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矿井注浆防灭火的实施、设计与施工等。 ” 修改后为“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注浆防灭火工艺过程的一般要求、 矿井注浆防灭火设计、注浆材料、主要注浆参数、制浆方式和方法、 输浆管路、注浆方法和注浆防灭火的效果考察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矿井注浆防灭火的设计、施工与实施,也可作为矿井注胶防灭火的设 计、施工与实施参考。 ” 修改原因近年来,随着综采放顶煤工艺大量应用,出现了许多 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年产能力达到上千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同时在 注浆防灭火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在浆液中加入胶体的注浆方法。因此 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本标也适用于矿井注胶。 3修改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原标准为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 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 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1992-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矿井防灭火规范 (试行)198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 部” 修改后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078-2015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 4修改了“6.2 成浆性能指标”第 1 条。 原标准为 “沉降速度 1~10mm/min; ” 修改后为 “沉降速度 1mm/s~10mm/s; ” 修改原因根据“6.4 粒度要求页岩、矸石必须经破碎、湿式球 磨机球磨,其粒度要求在 5mm 以下,其中大于 0.5mm 的粒料应占 10 以下,小于 0.1mm 的粒料应占 60以上。”查阅相关资料,当平均粒 径为 0.1mm 时,对应的自由沉降速度为 1 mm/s~10mm/s。 5增加了“6.2 成浆性能指标”第 7 条。 增加后为“如果纯浆液沉降速度、临界稳定时间、塑性指数 及粘度系数达不到上述要求,需要加入增稠悬浮剂等添加剂,使其满 足上述要求。 ” 增加原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注浆添加材料的应用,成浆性 能大大改善, 使得原来不满足成浆性能前 6 条的注浆材料也得到了应 用,因此增加本条。 6修改了“7.2 土水比” 。 原标准为 “矿井防灭火注浆浆液的土水比应为 12~15。在 回采工作面洒浆防火时,土水比应为 12~13; ” 修改后为 “矿井防灭火注浆浆液的土水比应为 11~15; ” 修改原因浆液中水含量过多会增加井下的排水压力,浆液中水 分含量过少成浆率不高,浆液难以输送,在当前的制浆工艺条件下, 土水比可以达到10.5。考虑到制浆设备的普遍性,将土水比修改为 11~15。 另外洒浆防火与注浆防火相比在浆液要求方面没有特殊要 求,本标准不对洒浆防火土水比作特别规定。 7修改了“7.3、7.4 注浆量计算公式 原标准中矿井注浆量计算公式为 W c 1KGM Q rt 修改后为 工作面注浆量为 W c 1GWhM Q HLNt 矿井注浆量为 1 n Wi i QQ 式中 W Q工作面注浆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h) ; G工作面日产煤量的数值,单位为吨每天(t/d) ; W沿工作面布置方向注浆宽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 h浆液覆盖厚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 土水比倒数的数值; M 浆液制成率的数值,一般取值为 0.9; c 煤的密度的数值,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 3) ; H工作面回采高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 L工作面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 N 注浆添加剂防灭火效率因子的数值; t矿井注浆时间的数值,单位为小时每天(h/d) 。 Q矿井注浆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h) ; W Q工作面注浆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h) ; n 矿井同时回采工作面个数。 修改原因 原标准中矿井注浆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充填开采理论得 来的,但是随着综放采煤法的出现和超长工作面的出现,矿井年产量 急剧增加,井工开采单个矿井最大年产量已超过 2000 万吨,矿井注 浆量计算结果较大,与实际情况不十分符合。 由于注浆添加剂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浆液的效果,注浆材料的脱 水时间延长,浆液的耐高温性能有所增强,在注浆空间相同的情况下 浆液的使用量有一定的减少, 因此公式中增加了注浆添加剂防灭火效 率因子,该数值范围为 1~3,具体取值根据注浆添加剂性能确定或 者根据设计者经验取值。 修改后的公式是根据工作面回采面积结合沿工作面布置方向注 浆宽度计算工作面注浆量。 8修改了“输浆管路临界直径”计算公式 原标准中为 10.25 0.2 2.312 21321 1 1312 2.92100 n Q D rrrrW W rrrW 式中 1 1000 5 10.2log Wd n 修改后为 2 53 8 53 24 53 s 11 83 m 0.9158 3600 m sm Q D g 式中 D注浆管道内径临界直径的数值,单位为米(m) ; 浆液中固体颗粒的抑紊减阻系数的数值,一般取值 0.9; 水的摩阻系数的数值; g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 2) ; 各级颗粒在浆液中平均自由沉降速度的数值, 单位为米每 秒(m/s) ; 注浆管道当量粗糙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 修改原因原公式量纲不和谐,对原输浆管路临界直径计算公式 进行了重新选取。 临界管径的计算公式是通过临界流速公式推导出来 的, 因此合理选择了临界流速的计算公式后临界管径的计算公式就解 决了。临界流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注浆材料的密度越大,临界流速越大;平均粒径和最大粒径越 大,临界流速越大;细小颗粒所占比例越大,临界流速越小。 ②管道直径越大,粗糙度越小,临界流速越大。 ③浓度越高,自由沉降速度越大,临界流速越大。浆液浓度对临 界流速具有双重作用,浓度越高浆液的粘度越高,固体颗粒的沉降速 度越小, 故临界流速越小; 浓度越高, 浆液的粘度越高, 雷诺数越小, 临界流速越高。因此,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临界流速越大; 超过一定浓度后,浓度越高,临界流速越小;进一步提高浓度,临界 流速会出现临界流速增加、变化较小和继续减小三种情况。通过查阅 各种文献资料,选取我国学者费祥俊推导出的公式 1 3 2 vsm c sm gDS U e f 式中 0.75 0.024 vsm s m S e gD D ,,f 对该公式进行变形,考虑流量与管径的的关系,得出临界直径计 算公式。 9修改了“输浆管路的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输浆管路的水头损失计算 原标准为 2 21321 2131 2 n VrrrrW i gDrrrV 修改后为 2 smmm mm s s 2g U iK DU 式中 m i注浆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的数值, 单位为米水柱每米管 长; U注浆管道中浆液流速的数值,单位为米每秒(m/s) ; D注浆管道内径的数值,单位为米(m) ; m K系数,一般取 11; s 浆液中颗粒与注浆管道间摩擦阻力系数, 一般取值范围为 0.3~0.8。 修改原因浆液在管道中以一定流速运动时,水头损失与固体颗 粒的的运动形式密切相关,较细颗粒在一定流速下以悬移形式运动, 固体颗粒与水流以基本相同速度运动, 固体颗粒的悬移运动从水流紊 动中吸收能量,把这部分颗粒与流体合在一起,视为液相,阻力损失 用 Darcy 阻力公式表达;较粗颗粒在同一流速下作推移运动,两部分 分别计算作为管道摩擦阻力。在浆液输送方面,研究发现均质浆液中 有抑紊减阻现象,即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阻力系数有逐渐降低然后 又逐渐升高的过程,最低点为最高点的 0.81,在计算中,一般取减 阻系数为 0.9。 原公式中没有考虑到抑紊减阻现象和大颗粒物料在管道底部做 推移运动对阻力的影响,因此对原“输浆管路的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进行了重新选取。 10增加了“输浆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和“输浆泵扬程”计算公 式 输浆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值计算公式为 Tm,j 1 n j j HKL i (1) 式中 T H输浆管路的总水头损失数值,单位为米水柱(m) ; K注浆管道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数值; n钢管分段数; L注浆管道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 输浆泵扬程计算公式为 T0m1m P mf HHH H K K 式中 P H所需注浆泵扬程的数值,单位为米水柱(m) ; 0 H注浆管道末端剩余水头的数值,单位为米液柱(m) ; 1 H泵吸入管中心至排出点管道中心高差,单位为米(m) ; m K注浆泵输送桨体时扬程变化率的数值; f K注浆泵磨损后扬程折减系数的数值,一般取 0.85~ 0.95。 修改原因随着矿井巷道的延伸,地面注浆管路越来越长,靠自 然压差的注浆方式已不能满足注浆要求, 因此在本标准中增加了输将 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和输浆泵扬程计算公式。 3、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 水平的对比情况; 无 4、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无 5、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经与煤矿安全规程的 2016 年版相关条文对照研究,确认无 冲突情况。 6、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无 7、废止现行行业标准的建议; 无 8、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标准编制小组参与了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 持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的GB 51078-2015 煤炭矿井设计 防火规范的编写工作,本标准的内容与GB 51078-2015 煤炭矿井 设计防火规范中灌浆部分一致。 2019 年 12 月 9 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 织专家会议对本标准报批稿进行了再审查, 会议对标准主要条款未提 出修改意见,对于本标准的部分文本按照标准格式提出的修改意见, 已进行了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