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宝典-考试用!(管理).doc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和作业条件管理等。 2、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一般用危险度表示危险的程度R fF,C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3、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 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和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二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三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四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一系统原理 1、含义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4个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整分合原则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反馈原则生产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必须及时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二人本原理 1、含义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两层含义 2、运用人本原理的3个原则 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包括物质、精神、信息三大动力; 能级原则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 激励原则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含义强调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运用预防原理的4个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则 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事故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E原则针对造成事故的各种原因,采取三种对策,即工程技术、教育、法制对策; 本质安全化原则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可按照本单位职能部门设置,分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 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的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责任制时,可首先将本单位从负责人一直到岗位工人分成相应的层级;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极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 2、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费用按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11煤炭安全生产费用 按原煤实际产量,在成本中按月提取。 提取标准大中型矿井设计能力45万吨以上不低于8元、15元、5元、3元小型矿井设计能力30万吨及以下不低于10元、6元 2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费用 提取基数年度销售收入 当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含以下的部分 3.5 当年销售收入200-500万元含的部分 3 当年销售收入500-1000万元含的部分 2.5 当年销售收入大于1000万元含的部分 2 3其他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 1矿山企业,按原矿产量,以下述标准分月提取 石油17元/吨 天然气原气5元/立方米 3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提取基数当年主营业务收入。 房屋建筑工程和矿山工程 2 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 1.5 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 1 4危险品生产企业提取基数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1000万含以下的 4 全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1亿元含 2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含的部分 0.5 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含以上的 0.2 5道路交通运输企业提取基数营业收入 客运业务按照0.5提取普通货运业务按照1提取危险品等特殊货运业务按照1.5提取 4、企业为高危作业人员办理保险、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时所需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煤矿、冶金等矿山企业已按国家规定提取维简费的,应当继续提取。 5、安全技术措施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分类除了可按行业分类和按所针对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分类以外,还可分为 * 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 6、安全培训的主要形式 班前班后会、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会、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安全教育的主要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究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 7、1建设单位或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纳入投资计划。2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3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审批。 8、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经安全生产监督机构验收通过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 9、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1.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4.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 职工代表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巡查 10、软件系统的检查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硬件系统的检查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 11、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一检查方法 1. 常规检查2. 安全检查表法3. 仪器检查法 二安全检查的工作程序 1. 安全检查准备 2. 实施安全检查 3. 通过分析作出判断 4. 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 5. 整改落实。 12、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 1.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6大类头部用具类;呼吸用具类;眼面用具类; 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2.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未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如一般的工作服、手套等。 二按防护部位分类 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 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 三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 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 防机械外伤用品;防职业病用品;耐油用品; 耐酸碱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 防职业病用品可分为防尘、防毒、防噪声、防辐射、防高低温用品等。 13、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 116 个典型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14、1. 企业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2.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应有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场所和了解相关防护用品知识的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1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使用标志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齐符合国家标准或则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6、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该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盾牌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组成。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直属机构,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2、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领域,专门设置了国家监察机制。如煤矿,国家建立了垂直管理的安全监察机构,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总局,各省设立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管比较特殊,实行的是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的方式。特种设备的监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3、政府方面的监督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察部门。 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结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4、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 权威性 2. 强制性3. 普遍约束性 5、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4. 坚持行为监察与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5. 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6. 坚持教育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6、安全生产监察程序 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或建议;5.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1.事前的监督管理生产许可事项审批2.事中的监督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3.事后的监督管理应急救援、调查处理、防范措施 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管理5.职业危害控制6.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 9、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垂直管理、分级监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机构,承担煤矿安全监察的职能。煤矿安全监察机关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对煤矿履行国家监察职责。 10、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级煤矿监察局到各煤矿煤矿监察分局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全部归中央负责,包括检查装备、人员的工资全部由中央政府负担。 2.监察和管理分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承担煤矿安全管理的职责,只实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责,煤矿安全管理的政府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承担。3.分区监察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设置不是以现有的行政区域为基础,而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大中型矿区和煤矿比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监察范围包括多个行政市县。 4.国家监察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上下垂直的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没有人、财、物的关系,因此,它代表国家行使对煤矿安全监察的职能。 11、煤矿安全监察方式1.日常监察 2.重点监察 3.专项监察 4.定期监察 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和安全监察机构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的是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国务院、省、市地以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即设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 13、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立了两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 ①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实行从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查、修理、改造七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 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 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第四章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的类型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2、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3、安全评价的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目的识别危险的来源 4、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目的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接受。 5、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6 大类。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是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7、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1.定性安全评价法如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法 ⑴概率风险评价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等。 ⑵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如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等。 ⑶危险指数评价法如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等。 二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⑴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分归纳推理评价法、演绎推理评价法 ⑵按照安全评价的目的分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⑶按照评价对象不同分 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 8、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法 二危险指数法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四故障假设分析法 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七故障树分析 八事件树分析 九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十定量风险评价法 9、预先危险分析PHA概念 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系统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对系统中危险存在的类别、出现条件、可能的事故后果等进行的概略分析。 将其用于安全性评价时,主要是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即对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10、事故发生的原因 1.直接原因是指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又可分为 物的原因指由于设备和环境不良引起的原因; 人的原因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原因。 2.间接原因导致直接原因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1技术原因2教育的原因 3身体的原因4精神原因 5管理原因6学校教育原因7社会原因 11、用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12、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13、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1.概述①安全预评价依据②建设单位简介③建设项目概况 2.生产工艺简介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14、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 1.前言 2.评价项目概况 3.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4.危险性预先分析 5.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6.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7.对策措施与建议 8.评价结论。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1、q1/Q1q2/Q2结果大于等于1就为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⑴正常运行阶段⑵事故临界状态⑶事故初始阶段 2. 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 1、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潜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 2、预警系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是以事故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一种自组织系统。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构成。 3、预警管理体系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4、事故预警任务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5、事故预警特点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连贯性 6、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对事故征兆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对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发出警告并提供对策建议 7、预警要素人、机、环、管;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指标;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8、预警阈值的确定 1预警方法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2确定原则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 3阈值的确定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警指标属于随机因素时,须用概率的形式报警。例,奥运开幕式下雨的概率 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确定。 第七章事故应急救援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控、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 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3、事故的应急管理的过程一预防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后降低影响二准备机构、预案、队伍、设备三响应采取行动四恢复。 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 1.一级紧急情况通常政府需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处理的紧急情况。 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应急响应过程按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过程。 6、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 5 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7、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等2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指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的发生情况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8、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 6 个一级关键要素①方针与原则;②应急策划;⑧应急准备;④应急响应;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其中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3个一级关键要素可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二级小要素。所有这些要素即构成了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 9、6个一级要素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从应急的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上述核心要素是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所应当涉及的基本方面,在实际编制时,可根据职能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分配等具体情况,将要素进行合并或增加,以便于组织编写。 10、一个完整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通常由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构成。 11、“警戒与治安”是核心要素应急响应的二级要素。 12、一、演练的类型一桌面演练二功能演练三全面演练 二、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1.演练准备阶段2.演练实施阶段3.演练总结阶段。 三、演练结果的评价一不足项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二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三改进项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第八章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1、有毒作业分级指数计算分级法查表分级法 2、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SiO2 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 3、高温作业分级主要由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生产性热源造成,热带地区或夏季露天作业,也是造成高温作业的原因之一。高温作业危害分级评价的依据是湿球黑球温度WBGT结合评价指数和劳动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两项指标。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4、噪声作业分级危害程度的分级依据是实测噪声作业工作日内等效连续A声级 Lw 和接触噪声作业时间对应的接触限值Ls,综合计算噪声危害指数I,根据指数范围确定噪声作业危害级别。 1.指数分级法2.查表分级法 第九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ILO-OSH2001的运行模式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持续改进 2、OHSAS18001的运行模式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 3、不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大体相同,其核心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4、体系文件的内容方针和目标,关键岗位职责,主要风险及其预防措施,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其他内部文件 5、体系文件的编写结构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6、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是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具体化和阶段性体现,以下关于制定目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应以组织要求为框架,确保目标合理、可行 7、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如果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文件化程序的更改时,应避免取消该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8、职业健康安金管理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一种方式。对于尚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初始评审可作为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第十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该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事故报告的范围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4、事故报告的时限 1)事故单位的事故快报(1 小时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逐级上报(不得超过 2 小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 过 2 小时。 5、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 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事故快报的方式网络传输软件、传真、电话 7、事故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8、事故调查的程序组建事故调查组→实施调查(现场调查、物证人证搜集查明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事故性质认定→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9、事故调查常用技术和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变更分析法 10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统计工作步骤(四阶段)统计设计、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2、统计资料(统计数据) 是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分为计量资料(如长度/重量等)、计数资料(清点后的个数/人数等)、等 级资料三类。 3、统计表的制表原则 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4、统计图的制图原则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图形(条图、线图、散点图等)。 5、统计的主要工作是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的主要内容用统计图、表、指标等形式表示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用样本估计总体特征 6、常用的事故统计方法包括 综合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算术平均法、 相对指标比较法、统计图表法、 排列图法(主次图)、控制图法。 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典型调查 7、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