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煤矿初步设计_图文.doc
古蔺县土城煤矿 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设计生产能力150kt/a 工程编号C1041 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四川蓉鑫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月 参加设计人员名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4 第一节井田概况 14 第二节地质特征 19 第二章井田开拓 42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42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4 第三节井田开拓 55 第四节井筒 69 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70 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73 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73 第二节矿车 75 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76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83 第一节采区布置 83 第二节采煤方法 89 第三节巷道掘进 102 第五章通风与安全 106 第一节概况 106 第二节矿井通风 107 第三节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 126 第四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126 第六章矿井瓦斯抽采设计 155 第一节建立抽采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55 第二节抽采方案及方法 159 第三节瓦斯抽采基本参数 173 第四节钻机选择与钻孔施工 176 第五节抽采管路 185 第六节地面主要抽放设备选型 203 第七节地面固定抽采站布置 212 第八节抽采系统安全装置 217 第九节环境保护 222 第十节矿井瓦斯抽采管理 223 第十一节矿井瓦斯抽采资金概算 227 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229 第一节提升设备 229 第二节通风设备 248 第三节排水设备 252 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 260 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 264 第一节煤质及用途 264 第二节生产系统 268 第三节辅助设施 270 第九章地面运输 271 第一节概况 271 第二节地面运输方式 271 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272 第一节概况 272 第二节工业场地位置选择 273 第三节平面布置 275 第四节竖向布置及场内排水 277 第五节场内运输 278 第六节矿井其它工业场地布置 279 第七节防洪排涝 279 第十一章电气 280 第一节供电电源 280 第二节电力负荷 281 第三节地面供配电 285 第四节井下供配电 288 第五节监控与计算机管理 290 第六节通信 295 第十二章地面建筑 297 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及建筑材料 297 第二节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 298 第三节行政、生活福利建筑 299 第十三章给水排水 304 第一节设计范围及设计依据 304 第二节排水 309 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310 第四节消防及洒水 311 第十四章供热、通风与除尘 314 第一节供热 314 第二节通风及除尘 314 第十五章职业安全卫生 315 第一节概述 315 第二节建筑及场地布置 315 第三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16 第四节主要防范措施 317 第五节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320 第六节专项投资 320 第十六章环境保护 321 第一节矿井地质环境 321 第二节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22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324 第四节水土保持、土地复垦 327 第五节地表沉陷防治措施 327 第十七章节能减排 330 第一节节能 330 第二节节水 335 第三节减排 336 第十八章建井工期 339 第一节建井工期 339 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343 第十九章技术经济 344 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344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345 第三节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49 第四节生产费用成本估算 350 第五节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估算 351 第六节财务评价 352 第七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54 附件 1、初步设计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 2、初步设计概算书 附录 1、初步设计委托书; 2、承诺书; 3、采矿许可证; 4、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四川省古蔺县大村井田土城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的证明”; 5、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 6、四川省古蔺县大村井田土城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2号; 8、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采矿区审字2007第104号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 9、供用电协议; 10、占地协议。 附图目录 前言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1、项目名称 古蔺县土城煤矿。 2、隶属关系 矿井行政区划隶属于古蔺县土城乡。 3、所在位置 土城煤矿位于四川省古蔺县城10l方向之东南大山暂银台间、马鞍山附近的土城乡四沟村,直线距古蔺县城约40Km。 矿井井口向东有约500m碎石公路与大山丹桂公路相连,向北西约12Km至土城、60Km至太平,向西行90Km至古蔺县城,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1。 二、矿井概况 土城煤矿位于古蔺县土城乡赞台村十一组,即古叙煤田石宝矿段。始建于2002年,以前是按3万吨/年生产规模建设。2006年3月省国土资源厅给我矿划定的井田面积为0.2838平方公里,开采C13、C14、C19、C23、C24五层煤。开采深度为1025m至940m标高,保有储量157.83万吨。2007年省、市、县相关部门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将我矿规划为独立保留矿权,生产规模设置为6万吨/年的矿井。 2007年省、市、县相关部门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将我矿规划为独立保留矿权,生产规模设置为6万吨/年的矿井。并于2006年3月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630169,有效期至2016年3月,开采矿层为C13、C14、C19、C23、C24煤层,生产规模为60kt/a。矿山面积0.2838km2,准采标高9401060m,矿井主井口坐标X3097435,Y35618550, 图1-1 交通位置图 Z945.0。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位于含煤岩系二叠系龙潭组P3l中上部C14煤层之上,方位224,150m见C19煤层后,顺C19煤层走向往南布置C19煤层水平运输巷长828m开采C19煤层,在距井口150m转向布置在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已沿走向掘长约650m。 2006年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古叙矿区矿权设 置方案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圈闭,土城煤矿为独立扩能 矿山,新增矿权范围后,矿井上为小煤矿采空区,南面为文兴煤矿,矿井之间留设边界煤柱,彼此之间界线明确,无边界纠纷。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插表1-1-1 矿井配备有矿长1人,副矿长3人,技术人员3人,安全管理人 员3人,特种作业人员25人其中瓦斯检查员9人、安检员3人、爆破工6人、电钳工3人、主要通风机司机2人、监测监控工4人、爆炸物品管理工1人;建立有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矿井开采多年,有较强的煤炭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投资扩建的能力。 为了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矿井特委托我公司 编制古蔺县土城煤矿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三、编制依据 受土城煤矿的委托,按照最新的技术产业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编制完成土城煤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产资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有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国人大2002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全国人大1992年11月7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国人大2007年6月29日; 4、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5、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0年颁布。 二标准、规范、文件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7、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1991; 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1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1994;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1996; 12、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 13、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14、煤矿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007; 15、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 16、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GB50418-2007; 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1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75-85; 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1990; 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1、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22、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23、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AQ1021-2006; 24、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AQ1023-2006; 25、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2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27、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2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29、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 3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9号令; 31、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令; 3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 33、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1996年原煤炭部制定; 34、煤矿建设安全规定2007年版。 35、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446号令; 36、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5号令; 37、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456号; 38、关于四川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煤行函〔2008〕70号; 39、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 95号 40、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 41、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216号; 42、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劳动定员核定等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6〕14号; 43、关于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安办〔2008〕93号; 44、关于做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川安监〔2007〕87号; 45、关于加强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通知宜市经煤〔2008〕236号; 46、四川省现行相关的法规、政策。 三企业资料 1、扩建工程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企业名称预告核准通知书、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 3、关于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 复囯土资函[2007]727号; 4、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地质队2002年元月古蔺县土城煤矿地质报告; 5、一三五地质队提交的四川省古蔺县土城煤矿2008年度矿山 储量年报和四川省古蔺县土城煤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6、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和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检测报告; 7、土城煤矿矿井瓦斯抽采设计与利用方案 8、救护协议和供用电合同; 9、矿井提供的相关地质资料和生产技术资料; 10、本公司现场收集的相关资料。 四矿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1、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 2、四川省古蔺县大村井田土城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2号; 6、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采矿区审字2007第104号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 7、古蔺县土城煤矿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吿评审意见书; 8、古蔺县土城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 9、古蔺县土城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委托书; 10、采矿许可证; 11、土城煤矿提交的相关地质工程图纸资料、现有地面设施、现有井巷工程和生产技术资料; 11、土城煤矿与古蔺县矿山救护队签订的救护协议。 四、设计主要指导思想与技术原则 1、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根据井田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状况,采用与本地区矿井相适应的技术、工艺、设备,使之达到正规、安全、高效、稳定的生产; 2、尽量做到布局合理集中、生产系统完善、环节畅通,使矿井能够实现规模经营; 3、合理地利用现有设备和地面生产设施,减少初期投资,缩短建井工期;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遵照国家对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提高矿井通风安全检测装备水平,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5、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6、坚持安全设施与矿井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设计编制了古蔺县土成煤矿扩建工程安全专篇。 五、设计主要特点及技术经济指标 一设计的主要特点 1、建设规模 矿井为独立扩能矿井,扩建工程设计生产能力150kt/a。 2、主要技术特征 1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 矿井生产多年,主平硐、回风斜井和工业场地布置基本满足需求,设计考虑利用;为满足治灾救灾需要,矿井回风斜井兼作安全出口。 2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 3水平划分 本井田为单斜构造,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86m,井田煤层平均倾角为北翼为30,南翼为25,属较稳定稳定、倾斜薄及中厚煤层群。批准划定的矿区面积0.4737km2,批准开采标高940m1060m,C13、C14、C19、C23、C24煤层煤炭资源为本次设计开采范围。1016m以上为该矿临近小煤矿偷采残食,以及的局部开采其五层煤采空区积水 有待进一步查清。 4采区划分 根据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和井田走向长度,综合考虑煤层开采方式、采煤机械化程度、工作面推进度、每个采区有其合理的服务年限、采区接替方便、产量均衡等因素,设计将全井田划分为一个采区,划分一个区段。以矿井主平硐945m井田边界为采区下部边界线,上部以1016m总回风巷上部边界线。采区为双翼采区,走向长1200m。 5采煤方法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设计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罝采区巷道分煤层开采,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主采面采用MG100/238-WD型双滾筒采煤机组,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选用SGB630/220型刮板运输机;和利用ZMS12A型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作配采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选用SGW40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顺槽选用SSJ650/40型胶带运输机,并配SZQ30型桥式刮板转载机。 6大巷位置及支护 根据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需要,在C24煤层底板法向距离约16m的茅口灰岩岩层中布置底板岩石道,作主要运输兼防突用,采用锚喷支护。 7井下运输系统 采区轨道上山采用矿用防爆型提升绞车提升运输,采区人行上山安设斜井架空乘人装置升降人员,945m水平运输平巷采用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采区顺槽煤炭采用刮板输送机、矸石采用1t固定箱式矿车装载运输,设备、材料采用平板车或材料车装载运输。 8顶板管理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9投产采区 矿井投产在釆区南翼C13煤层布置1个132工作面生产,为C19煤层保护层开采,北翼C13煤层布置1个131工作面作备用;南翼C14煤层布1个回风巷,南翼C14布置1个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均采用锚网喷支护。 10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11地面运输 矿井生产的煤炭及材料设备均采用汽车运输。 12地面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矿井开采煤层属低灰、通过手选,含矸率可大幅降低,满足动力用煤要求。设计地面工业场地建设翻煤系统和简易的筛分系统、地面储煤场、装载机汽车装运设备、地面排矸系统;井下煤炭经简易筛分后运至邻近矿区洗选厂进行洗选后销售或直接销售给用户。 13地面设施 工业场地按功能分区布置有辅助生产区和主要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主平硐井口北侧。 主要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西部,由翻车机、储煤场、排矸场等单元组成。由矿灯房、空压机房、机修车间、消防材料库等建构筑物构成;地面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机修间、消防材料库等建构筑物有窄轨铁路与主平硐相连,材料运输和下井方便。 有利于安全管,在地面建有炸材库,井下不再建炸材库。 生活区和行政服务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生产能力150kt/a; 2、储量资源/储量2605kt;工业储量2602kt;可采储量1582kt; 3、服务年限7.5a; 4、井巷工程量矿井达产时,井巷工程量8413m。其中岩巷4403m,半煤岩巷4010m。 5、新增工业建筑物总体积和总面积 总体积总面积448.5m2 6、新增工业构筑物总体积和总面积 总体积1552.8m3 总面积476.2m2 7、新增行政、公共建筑总体积和总面积 总体积18750m3 总面积1250m2 8、总占地面积1730.25m3矿井占地总面积1.6737km2。其中主井工业场地用地面积0.7km2,风井工业广场用地面积 0.18km2,其它场地用地面积0.02km2。 9、建井工期24月; 10、矿井在籍总人数307人; 11、全员效率1.5t/工; 12、建设项目总投资2967.418万元; 13、吨煤投资197.83元/t; 14、投资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3.2a; 15、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2.39; 16、盈亏平衡分析BEP61.8; 17、吨煤成本240.68元。 五、存在主要问题与建议 1、目前矿井无瓦斯技术参数,瓦斯抽采专项设计借鉴邻近煤矿瓦斯技术参数。矿井应在生产实践中认真考察瓦斯技术参数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参数。 2、矿井在开采过程中要加强防治水工作,特别是防止上部采空区积水,采空区要准确反映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采空区积水,必须及时采取疏排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现行有关瓦斯抽采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矿井通风和瓦斯治理工作。 4、主要机电设备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生产中应尽量利用矿井现有合格的设备,本着需啥买啥的原则予以购置。 5、建议矿井对矿井开采的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建议矿井投产后,尽快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并根据最终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防治措施。 6、土城供电协议从青石线43、39两杆T接,负荷440kV A不能满足双回路电源供电要求 由于矿井瓦斯基础资料欠缺,地质勘探资料中未提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及煤层透气性系数等基础性资料,建议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瓦斯地质工作,严格按有关瓦斯抽采专项设计进行抽采。 根据矿井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井田内存在老采空区,但是矿井在生产中应采取措施,避免上覆采空区积水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建议矿井生产过程中,30m的防水隔离煤柱外,还要加强开采煤 层浅部边界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以及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整,加强探 防水工作,防治突水事故。 3、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提交的四川省古蔺县大村井田土城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井945m水平的最大涌水量为70m2/d,正常涌水量为20m2/d。在矿井投产后,应根据矿井井下实际涌水情况,调整井下排水设计。 4、矿井建井期间,在斜井井颈施工时期应加强观测及其顶板围岩支护防治,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本次设计满足煤矿斜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4152007要求。生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该规范要求施工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矿井施工及生产安全。 5、对矿井产生的矸石建议综合利用。 6、井田采深较大,但是矿井今后仍然需要加强因受地下采动而引起的地表地质灾害的监测监控,防治于未然。 7、矿井在施工前应组织必要的施工图设计,并编制作业规程,批准后再行施工。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土城煤矿位于四川省古蔺县城10l方向之东南大山暂银台间、马鞍山附近的土城乡四沟村,直线距古蔺县城约40Km。 矿井井口向东有约500m碎石公路与大山丹桂公路相连,向北西约12Km至土城、60Km至太平,向西行90Km至古蔺县城,交通较为方便。从太平渡口向北沿赤水河180km航道经土城、赤水至合江接长江航运;从太平镇向西行51km至古蔺县城,再向西行41km至震东接大方纳溪公路321国道,55km至叙永接隆昌叙永铁路,169km至泸州接隆昌泸州高速、长江航运,交通较为便利,交通较为方便,矿井交通位置详见插图1。 二、地形地貌 矿区为中高山之地貌,矿区北低南高,区内最高点为南部的老山顶,海拔标高1170m;最低点为矿区北部的沙坝头,海拔标高885m,相对高差285m。 三、地表水系 1.地表水矿区附近地表水体缺乏,由于浅部过去有小煤窑开采,浅部煤层多被采空,地面存在局部不均匀沉降,地表水多被疏干,地下水及地表水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较小。但在暴雨季节,大气降水常沿地表裂隙渗透,作为矿坑充水水源。 2.底板面煤矿为浅部硐采,煤层底板茅口组灰岩P1m为岩溶强含水层,含水丰富,由地表沟水及大气降水补给,为宽层底部直接充水层。由于灰岩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现有的工作程度难以查明 暗河在空间上的分布轨迹。矿山目前开采水平较高,矿体位于地下暗河水位之上,暗河主管道对矿层开采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在大、暴雨时地下溶洞“过路水”的影响及隐伏断层导水的危害。 3.顶板水煤层上部长兴组P2C为岩溶隙含水层,为煤层顶部直接充水层,是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当大气降水充足时,采掘工作面出现滴水现象。但对矿坑影响程度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煤层采空后顶板陷落而产生地表裂缝,地表裂缝可使地表水与矿坑连通,致使矿坑涌水量增大。 4.矿坑水矿坑水主要来源于上部含水层的节理裂隙、层间水以及老窑采空区积水,且主要沿顶板涌入,涌水方式以滴水、淋水为主,未发现集中出水点,矿井最大涌水量为70m3/d,正常涌水量为20m3/d,矿井涌水量丰水期是贫水期的24倍。 综合所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四、气象及地震 1、气象 区内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无霜期312d,有些年份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18.2℃,最冷为1月,极端最低-2.9℃,月平均气温7.2℃月,最热7月8月平均27.7℃,历年最高气温40.8℃。区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36mm,集中在510月为829.9mm,占全年降雨量的80.9。全年日照1306.7h,占可照时数的30。年平均风速1.6m/s,最多风向为NNW风。年最多雾日213d,年最少雾日68d,多年平均有雾日数为163.5d,相对湿度为78。 2、地震 矿区属云南、马边、雷波地震波及区,曾发生多次2.55.5级地 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古蔺县及邻区为相对稳定区。 区内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无霜期312d,有些年份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18.2℃,最冷为1月,极端最低-2.9℃,月平均气温7.2℃月,最热7月8月平均27.7℃,历年最高气温40.8℃。区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36mm,集中在510月为829.9mm,占全年降雨量的80.9。全年日照1306.7h,占可照时数的30。年平均风速1.6m/s,最多风向为NNW风。年最多雾日213d,年最少雾日68d,多年平均 有雾日数为163.5d,相对湿度为78。 五、矿井开发现状 土城煤矿位于古蔺县土城乡赞台村十一组,即古叙煤田石宝矿段。始建于2002年,以前是按6万吨/年生产规模建设。2002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给我矿划定的井田面积为0.2838平方公里,并于2002年12月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210627,有效期至2005年12月,开采C13、C14、C19、C23、C24五层煤。开采深度为1060m至940m标高,保有储量157.83万吨。 2007年省、市、县相关部门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将我矿规划为独立保留矿权,生产规模设置为6万吨/年的矿井。并于2006年3月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630169,有效期至2016年3月,开采矿层为C13、C14、C19、C23、C24煤层,生产规模为60kt/a。矿山面积0.0.2838km2,准采标高9401060m,矿井主井口坐标X3097435,Y35618550, Z945.0。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位于含煤岩系二叠系龙潭组P3l中 上部C14煤层之上,方位224,150m见C19煤层后,顺C19煤层走向往南布置C19煤层水平运输巷长828m开采C19煤层,在距井口790m转向布置在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已沿走向掘长约350m。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式开拓、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电瓶机车运输,中央分列式通风,局部掘进工作面为局部通风机,平巷水沟自流排水。 根据国土资函【2007】727号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圈闭,土城煤矿为独立扩能矿山,新增矿权范围后,矿井上为小煤矿采空区,南面为文兴煤矿,矿井之间留设边界煤柱,彼此之间界线明确,无边界纠纷。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插表1-1-1 六、相邻矿井情况 土城煤矿为独立扩能矿山,新增矿权范围后,矿井上为老采空区,下部为未规划资源,南面与文星煤矿相邻,深部是国有未划资源,矿井之间留设边界煤柱,彼此之间界线明确,无边界纠纷。 七、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 矿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口密度中等偏少。矿区地处高山丘陵区,区域经济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及薯类 和竹木、茶叶等经济作物;区内工业除煤炭外,有轻化工和农机等。 八、煤炭运销和经济效益情况 龙骨炭煤层原煤属中灰、低硫、中热值1/3焦煤;浮煤为中灰、特低硫、特高热值1/3焦煤。主要用于动力及民用煤。产品长期供不应求,销售前景较好。 九、现有水源、电源情况 一水源条件 矿井生活用水利用矿井工业场地附近的溪沟水、山泉水,井下水经处理达标后作为矿井生产用水。 二电源条件 土城煤矿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境内,属川南电网泸州电业局的供电范围。泸州电业局在古蔺县太平镇现建有大山35/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10MVA,其35kV电源线路由贵州南方电网闭马110/35kV 变电站引来。 在土城镇另建有天生桥10kV供电所,属地方电网古蔺县电力公司。其电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水力发电1450kW;二是川南电网联网,以解决该站供电能力不足问题。 本矿井为双回路10kV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引自大山35/10kV变电站,该站距矿变电所6km,架空输电线导线截面为50mm2。二回路电源引自天生桥10kV供电所,该站距矿变电所3km,架空输电线导线截面为50mm2。 地面供配电系统,电压等级及供电能力矿井地面供配电采用10kV 和660/380/220V三级电压等级。一、二级用电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当其中一回电源故障时,另一回电源可担负全部一、二级负荷用电。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所在的区域地层属黔北川南分区遵义南川小区、筠连镇雄小区及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的接壤部位。矿山附近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系零星分布在沟谷及低洼地带,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和下统茅口组。现分述于下 一、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1、第二段T1f2 上部紫、紫红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夹薄层灰绿色泥灰岩、灰色灰岩条带,厚0.10.5m;下部紫、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色、灰绿色泥灰岩、钙质泥岩条带,厚0.10.5m。产动物化石。 2、第一段T1f1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两个亚段,分述如下 1第二亚段T l f l-2 灰、灰绿色中厚至块状灰岩、泥灰岩夹紫色薄至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项部为浅灰色亮晶鲕粒灰岩,底部为绿灰色泥灰岩。平均厚61m。 2第一亚段T l f1-1 紫、紫灰、绿色中至厚层状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局部夹灰岩;底部4.8311.50m为灰色灰岩。产动物化石。平均 厚61m。 二、二叠系P 1、上统长兴组P2c 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块状含生物碎屑灰岩。距项界13m有一层深灰色砂质泥岩,含黄铁矿晶粒,局部见植物碎片化石和动物化石,厚1.00m。中下部为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石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产动物化石。厚60m。 2、上统龙潭组P2l 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性主要由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底部为硫铁矿层,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平均82.40m。 3、下统茅口P1m 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及条带。中下部深灰色泥晶灰岩、棕灰色厚层状细至粗晶灰岩,含沥青质,底部深 灰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泥岩。产动物化石。厚230m。 二、地质构造 古蔺县土城煤矿位于古蔺复式背斜之次级褶曲--二郎坝向斜南东翼南段,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与主体构造基本一致,倾向为270325,地层倾角2051。对矿井采煤影响较大的断层为F87逆断层及其附近小断层。现分述如下 F87逆断层地表出露在马鞍山至花厂坡一带,长约950m,地表切断P2l、P2c、T1f1-1、T1f1-2地层,断层倾向335,倾角55,落差约50m,破坏了P2l地层的C13、C14、C19、C23、C24煤层。 F87逆断层附近为落差0.503.0m的十多条断层组成的断层密 集区,该断层密集区岩石破碎,产状紊乱,已造成矿井主运输大巷在360520m内有160m长范围无煤。 综上矿井范围内地质构造为中等复杂。 另外矿井生产过程中,在井下揭露少量规模不大的隐伏断层,对煤层开层影响有一定的影响。 三、含煤地层、煤层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下统龙潭组P3l,属海陆相交互沉积,厚74.60110.80m,平均90.93m。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粘土岩为主,顶部夹03层薄层状泥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含煤624层,具有对比意义的14层,由上至下编号为C11 C25,含煤总厚平均10.97m,含煤系数为12.06;含全区可采煤层5层C13、C14、C19、C23、C24,可采煤层总厚平均5.86m,可采含煤系数为6.95;各煤层结构较简单,属薄中厚煤层群。井田北翼煤层平均倾角为32,井田南翼煤层平均倾角为25。 一、可采煤层 根据以往勘查和本次核实在矿区内及周边施工的4个钻孔,以及矿井生产过程中揭露的煤层资料,区内有全区可采煤层5层C13、C14、C19、C23、C24,现分述于下 1、C13煤层俗称“六层煤”,位于含煤岩系上部,上距长兴灰岩3.60m,煤层厚度0.771.1m,、平均0.94m,一般含矸一层,厚度小于0.05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结构较简单,属稳定型煤层。 2、C14煤层俗称“五层煤”,位于含煤岩系地层上部,上距C13煤层8.85m,煤层厚度1.001.20m,平均1.10m,结构简单,属稳定 型煤层。 3、C19煤层俗称“四层煤”,位于含煤岩系中部,上距C14煤层21.02m,煤层厚度1.532.43m,平均1.75m,含夹矸02层,厚度小于0.05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结构较简单,属稳定型煤层。 4、C23煤层俗称“三层煤”,位于含煤岩系下部,上距C19煤层13.81m,煤层厚度0.841.70m,平均1.02m,含夹矸1层,厚度小于0.05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煤层结构较简单,属稳定型煤层。 5、C24煤层俗称“二层煤”,位于含煤岩系下部,上距C23煤层3.59m,煤层厚度0.921.13m,平均1.05m,局部含夹矸1层,厚度0 0.12m,平均0.07m,岩性为粘土岩。煤层结构较简单,属稳定型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表表4-2-1 二其它有益矿产 矿区内有益矿产有硫铁矿、粘土岩、稀散元素、石灰岩、菱铁矿等,除硫铁矿、石灰岩和粘土岩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外,其余矿种工业价值不高。现将硫铁矿、石灰岩和粘土岩分述如下 1、硫铁矿 含矿层位为二叠系龙潭组底部C25煤层之下,直覆于P2m灰岩侵蚀面之上,呈层状产出。矿层为灰白褐灰色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含硫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白铁矿,含少量胶黄铁矿。矿物结构以自形晶、半自形晶为主,其次为他形晶,单晶体大多为立方体,少量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矿层总体为浸染斑杂状构造,矿石主要以聚晶体形式产出,少见单体,聚晶体大小不等110mm,常以簇状出现。矿石构造形式常见的有浸染状、结核状内部常为放射状、树枝状、脉状及聚晶团块状等。矿层上部通常以脉状、树枝状为主,下部多以结核状、聚晶团块状形态产出。 矿区内以往勘查施工的25-19号孔和本次核实施工的ZK1号孔揭露该矿层,矿层厚分别1.54m、4.49m。据25-19号孔采样试验,硫含量为8.85,未达工业品位要求;本次核实施工的ZK1号孔据肉眼鉴定,其含硫也未达工业品位要求。但据详查报告,相邻的石屏和岔角滩井田矿层厚度较大,品位较稳定,建议矿井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加强研究。 2、石灰岩 区内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产出的层位主要有飞仙关组一段T1f1、长兴组P3c及茅口组P2m。据详查勘查对茅口组和长兴组石岩进行采样分析,茅口组上部50m范围内石灰岩,CaO含量为49.8855.81,平均54.97,有害杂质含量低,是优质的石灰石矿,适合做冶金溶剂和化工原料。长兴组P3cCaO含量较低,SiO2含量高仅可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