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仲恒煤矿15-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_图文.doc
合同编号WSFHT201WSFHT20122 报告编号WSFBG2012 盘县盘县红果镇红果镇红果镇仲恒煤矿仲恒煤矿12、15-1、15-3、 20-1 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鉴定报告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二〇一二〇一三三年一月 盘县盘县红果镇红果镇红果镇仲恒煤矿 仲恒煤矿12、15-1、15-3、20-1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鉴定报告 鉴定人员职称 职称 职称鉴定负责人 职称审核人职称 职称授权签字人职称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二〇一三年一月 项目主要工作人员名单 姓名技术职称项目主要工作签字康建宁研究员报告审核 李秋林高级工程师报告审核 刘志伟工程师鉴定负责 覃俊工程师报告编制 目录 1前言 1 2矿井基本情况 3 2.1交通位置 4 2.2地形地貌 4 2.3煤系地层、煤层及煤质 5 2.4地质构造 6 2.5开拓、开采 7 2.6通风、瓦斯 8 2.7其它 11 3矿井瓦斯动力现象的发生情况 12 3.112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12 3.215-1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15 3.315-3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18 3.420-1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20 4瓦斯动力现象类型的确定 24 4.112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24 4.215-1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24 4.315-3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24 4.420-1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25 4.512、15-1、15-3、20-1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确定 25 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26 5.1根据矿井实际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鉴定 26 5.2根据矿井煤层突出预兆鉴定 26 5.3根据区域及相邻矿井突出危险性情况分析 26 5.412、15 -1、15 -3 、20 -1 号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 27 6结论及建议 27 6.1结论 27 6.2建议 28 1前言 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以下简称“仲恒煤矿”为技改矿井,矿区位于盘县红果镇,行政区划隶属盘县红果镇管辖。矿区呈不规则多边形展布,走向长2.133.15km,倾斜宽0.681.23km,井田面积约2.9077km2,开采深度为1850m1200m。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采用斜井开拓,服务年限32.2a。 仲恒煤矿在2011年2月2日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面揭露12号煤层、2011年1月18日12轨道石门掘进工面揭露15-1号煤层、2011年1月3日11运输石门掘进工面揭露15-3号煤层和2010年12月15日11运输石门掘进工面揭露20-1号煤层时分别发生了一次瓦斯动力现象,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对矿井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作出准确的认识和12、15-1、15-3、20-1号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作出正确判断,以便对下一步12、15-1、15-3、20-1号煤层的开拓开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瓦斯防治机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为此,仲恒煤矿委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煤科院”对这几次发生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面揭露12号煤层、12轨道石门掘进工面揭露15-1号煤层、11运输石门掘进工面揭露15-3号煤层和11运输石门掘进工面揭露20-1号煤层时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此次瓦斯动力现象进行技术鉴定。若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的基本特征明显,则根据矿井实际发生的动力现象进行12、15-1、15-3、20-1号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若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不明显,则根据12、15-1、15-3、20-1号煤层实测的煤层最大瓦斯压力、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及煤的坚固性系数另行答订合同进行鉴定。委托书见附件重庆煤科院接受委托时间为2012年11月16日,接受委托时距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的时间均超过了一年,其发生动力现象的巷道已进行清理,无法进行现场勘查,因此,仲恒煤矿这几次瓦斯动力现象鉴定以矿方提供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记录卡片及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确定。接受委托后,重庆煤科院技术人员到达矿井现场并针对这几次瓦斯动力现象发生地点的情况、瓦斯动力现象发生前后的具体情况及瓦斯动力现象的基本特征与矿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沟通。通过对这几次瓦斯动力现象的分析和矿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对矿井提供的此次瓦斯动力现象的卡片及相关资料进行认真综合分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规范对仲恒煤矿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了技术鉴定。 经过对这几次瓦斯动力现象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仲恒煤矿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的基本特征明显,因此仲恒煤矿12、15-1、15-3、20-1号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矿井实际发生在12、15-1、15-3、20-1号煤层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鉴定。 本次鉴定报告的结论为仲恒煤矿12、15-1、15-3、20-1号煤层均为突出煤层。 本次鉴定的依据和参考资料 1煤矿安全规程20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11]1162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200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5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6盘县仲恒煤矿12、15-1、15-3、20-1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委托书,仲恒煤矿,2012年11月10日; 7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C5200002011111120120260,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7月; 8盘县仲恒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仲恒煤矿,2012年11月; 9盘县仲恒煤矿12、15-1、15-3、20-1号煤层瓦斯动力现象记录卡片,仲恒煤矿,2012年11月; 10盘县仲恒煤矿井上下对照图,仲恒煤矿,2012年11月; 11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2011年2月; 12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10月; 13关于六盘水市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1]833号; 14仲恒煤矿其他通风、瓦斯日报表、瓦斯监测监控日报表和测风记录等资料。 2矿井基本情况 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为技改矿井,矿区位于盘县红果镇,行政区划隶属盘县红果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51″10430′16″,北纬2602′22″ 2602′59″。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7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2011111120120260,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呈不规则多边形展布,井田走向长2.133.15km,倾斜宽0.681.23km,矿井生产规模为90万t/a,矿区面积 2.9077km2,开采标高1850m1200m。其拐点坐标如表2-1所示。矿区范围如图2-1所示。 表2-1矿区拐点坐标西安80坐标系 点号X坐标Y坐标 12845471.4835440025.18 22846686.4835439555.18 32847591.4835439705.18 42848661.4835440285.18 52848314.4835440900.18 62847421.4835440660.18 72846691.4835440920.18 82846186.4835441020.18 矿区面积2.9078km2,开采标高1850m1200m 图2-1仲恒煤矿矿区范围 根据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10月提交的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07年9月,矿井总资源量5887.00万t,其中采动消耗111b468.00万t,保有资源量5419.00万t。在保有资源量5419.00万t 中,探明的资源量3311209.00万t,控制的资源量3321524.00万t,推断的资源量3332686.00万t。 根据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2011年2月提交的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矿井工业资源/储量4881.80万t。,矿井设计资源/储量4313.70万t,设计可采储量3769.33万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服务年限为32.2a。 2.1交通位置 仲恒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西部,属红果镇管辖。该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51″10430′16″,北纬2602′22″2602′59″。仲恒煤矿为扩界扩能的后矿井,井田走向长2.133.15km,倾斜宽0.681.23km,开采深度1850m1200m标高,矿区面积2.9077km2。 盘西支线铁路从井田东部穿过,经水柏铁路接株六复线、经威红支线接南昆铁路以最短地距离连接贵阳、昆明、南宁、广州等地。可供本矿装车外运的铁路装车站主要为盘西支线上的红果站。威红支线铁路向北与盘西支线铁路、水柏铁路、贵昆铁路相连,向南与南昆铁路相通。红果站至六盘水市165km,至贵阳市411km、贵昆铁路至昆明289km,经威红支线铁路、南昆铁路至南宁576km,至广州1382km,经水柏铁路、株六复线铁路至贵阳439km。 矿井东南面有G320国道公路通过,矿井工业场地有乡村公路已改造为三级向东至红果镇接G320国道;也可经工业场地南面的乡村公路已改造为三级至火铺镇接G320国道。在工业场地的北面有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通过,并在附近设有砂坡出口,交通较为方便。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2-2所示。 2.2地形地貌 仲恒煤矿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属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发育单面山,单面山脊之间组成单斜谷地。西北部由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构成构造坡,东部由三叠系地层构成剥蚀坡,在构造坡与剥蚀坡之间由龙潭组地层组成不对称的单斜谷地。单面山与单斜谷 地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呈北东向延伸。 个煤组上煤组5层可采煤层,分别为1、3、4、8、12号煤层;中煤组6层可采煤层,分别为15-1、15-3、20-1、22、23、24号煤层;下煤组仅1层可采煤层,为25号煤层。本矿范围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2层,即1、3、4、8、12、15-1、15-3、20-1、22、23、24、25号煤层。可采平均总厚15.18m。可采煤层特征如表2-2所示。 表2-2可采煤层特征表 根据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10月提交的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井田内开采煤种为气煤和肥煤,部分为焦煤。其煤层煤质分析结果如表2-3所示。 2.4地质构造 中纸厂煤矿位于属扬子准地台Ⅰ上杨子台褶带Ⅱ,黔西南迭陷断束Ⅲ西 部,盘关向斜西翼南段,地层总体呈单斜,局部发育小褶曲及小于断距10m断层,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SE,倾角2855,平均32,构造复杂程度简单。 表2-3煤层煤质分析结果表 煤层M dA dV dafS t,d Q gr,d MJ/kg Q net,d MJ/kg煤类 11.772.92 2.10 16.0430.94 23.50 33.1734.77 33.64 0.290.86 0.51 26.2225.73FQM 31.093.25 1.89 14.3225.66 19.98 32.8336.39 34.65 0.110.19 0.15 28.5028.00FQM 40.852.53 1.63 18.4429.52 25.36 30.0136.63 32.71 0.162.34 0.38 24.9024.27FQM 81.042.32 1.70 13.0326.32 19.77 30.6834.95 32.95 0.250.94 0.48 28.2327.20FQM 121.282.24 1.56 14.3533.68 22.96 31.1141.52 35.91 0.130.21 0.17 26.4426.65FQM 15-11.022.68 1.76 11.0538.86 21.25 30.3036.82 33.31 0.080.20 0.16 27.6126.58FQM 15-31.092.11 1.57 13.3018.92 17.00 29.4831.69 30.36 0.090.20 0.18 27.1426.38FQM 20-10.952.59 1.52 10.8322.75 16.15 28.0933.74 29.98 0.190.95 0.33 30.1029.07FQM 220.671.78 1.13 21.1231.84 29.53 22.8533.56 29.53 0.211.82 0.75 26.7625.73FM 230.721.11 0.93 15.8821.76 18.81 26.6428.12 34.98 0.230.65 0.54 29.6628.61FM 240.702.58 0.95 15.5537.50 26.46 28.2531.88 28.86 1.287.48 2.93 28.7027.67FM 250.611.11 0.87 18.3229.03 21.17 28.3730.59 29.16 0.334.11 2.50 FM 2.5开拓、开采 仲恒煤矿现采用斜井开拓,共设井口数目5个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二采区回风斜井和二采区轨道斜井,其井筒特征如表2-4所示。 表2-4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 井口坐标m井口标高 m 井筒长度 m 坡度 断面m2方位角 X Y净掘进 主斜井28460733543995917508612412.313.3213副斜井28460383543997817458482412.313.3213回风斜井28461103543994117608852412.313.3213 二采区轨 道斜井2847702 354398591787.029124 6.427.11222二采区回 风斜井2848129 354402231797.3216307.418.1548 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均以倾角24沿23号煤层底板布置,主斜井掘至1400.0m水平沟通并布置1400.0m水平大巷、水仓、泵房、井底车场及硐室;副斜井和回风斜井掘进至1567.0m标高后掘进11上车场、11轨道石门和11专用回风石门, 11轨道石门和11专用回风石门见1号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向北掘进10101回风顺槽至一采区边界;主斜井在1493.2m标高掘进11运输石门。副斜井在1488.2m标高分别掘进11中车场、12轨道石门,12轨道石门掘至1号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向北掘进10101运输顺槽至采区边界布置10101工作面与10101回风顺槽连通,同时布置101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和13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400m。矿井根据水平标高为1400m上下山开采,划分上下四个采区。采区间开采顺序移交生产时一采区和二采区同时生产,一采区→三采区;二采区→四采区;区段间的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各煤层开采顺序为先采上层煤后采下层煤。 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号煤层中。走向壁式后退采煤法,爆破落煤工艺,单体液压支架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工作面采用爆破掘进。 截至2012年11月,仲恒煤矿处于整改阶段,矿井无采煤工作面,有3个掘进工作面,即10802瓦斯抽放回风巷、10801瓦斯抽放回风巷、12号回风石门。 仲恒煤矿采掘工程及巷道布置平面图如图2-3所示。 2.6通风、瓦斯 2.6.1矿井通风 矿井设计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现矿井总回风量约为6640m3/min。 抽风机房装有型号为FBCDZ-10-NO.26B型矿用防爆轴流式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功率315kw,风量240014400m3/min,风压15505180Pa;掘进工作面采用型号为FBDO5.6/218.5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电机功率218.5kw,风量363527m3/s,风压9104112Pa。 通风系统以10101采煤工作面通为例新鲜风流经副斜井主斜井→11中车场→12轨道石门11运输石门→10101运输顺槽→10101工作面→10101回风顺槽→11专用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12、15-1、15-3、20-1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9 图2-3采掘工程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2.6.2矿井瓦斯涌出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1]833号关于六盘水市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仲恒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4.23m3/min,矿井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9.78m3/min;于矿井处于技改基础建设期间,无煤炭生产,因此,无相对瓦斯涌出量和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矿井瓦斯等级批复结果为突出矿井。 仲恒煤矿近两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见表2-5。 表2-5仲恒煤矿近两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一览表 类别年份气体 名称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 量m3/min 矿井瓦斯相对涌 出量m3/t 矿井 瓦斯等级 备 注 2011CH414.23/ 突出矿井CO29.78/ 2010CH4 1.78/ 突出矿井CO20.23/ 项目实施期间2012年11月,矿井及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见表2-6。 表2-6矿井及部分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表 巷道名称风量 m3/min 回风瓦斯浓度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 矿井总回风量66400.1912.62 10301运输巷4000.150.60 10802瓦斯抽放回风巷4000.020.08 10801瓦斯抽放回风巷4000.040.16 12专用回风石门4000.210.84 2.6.3区域及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概况 按照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中关于贵州省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的划定情况,仲恒煤矿位于盘江矿区的盘县,该矿区内已有多个煤矿发生突出事故,为煤与瓦斯突出矿区。 查阅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1]833号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仲恒煤矿邻近矿井上纸厂煤矿和银河煤矿矿井瓦等级均为突出矿井。上纸厂煤矿和银河煤矿近两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见表2-7。 表2-7邻近矿井近两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一览表 类别矿井年度气体名称 绝对涌出量 m3/min 相对涌出量 m3/t 鉴定结论 上纸厂煤矿2011 CH40.93/ 突出矿井CO20.12/ 2010 CH4 5.2835.86 突出矿井CO2 1.208.15 银河煤矿2011 CH4 4.1113.15 突出矿井CO20.58 1.86 2010 CH4 3.1810.41 突出矿井CO2 3.0710.05 2.6.4矿井瓦斯治理情况 截至2012年4月,矿井已建立高、低负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高负压抽放系统瓦斯泵型号为2BE3620-2BY4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其中一台运转,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功率为500Kw;低负压抽放系统瓦斯泵型号为2BE3620-2BY4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其中一台运转,一台备用,配套电动功率为400Kw。其中高负压抽采系统主要用于可采煤层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钻孔抽放,低负压抽采系统主要用于采空区和上隅角抽放。 仲恒煤矿目前按突出矿井进行管理,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采用区域预抽为主的防突措施,经区域预抽后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S值进行区域预抽措施的效果检验,局部防突措施主要采用排放钻孔防突措施。 通过对仲恒煤矿现场实测指标资料的查阅,采用的预测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S,其测值为K10.220.40,S2.04.6。 2.7其它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8月和2008年10月提交的仲恒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结果,1、3、4、8、12、15-1、15-3、20-1、22、23、24、25号煤层自燃倾向分类均为Ⅱ级,属容自燃煤层。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8月和2008年10月提交的仲恒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结果,1、3、4、8、12、15-1、15-3、20-1、22、23、24、25号煤层12层煤的煤尘均有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九队1985年10月提交的贵州省盘县煤田盘江矿区松沙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该井田属地温正常区。 3矿井瓦斯动力现象的发生情况 3.112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仲恒煤矿于2011年2月2日,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12号煤层处发生了一次瓦斯动力现象,其巷道标高为1489m,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对应地面标高约为1801m,埋深约312m。该地点12号煤层煤体松软,煤厚约1.8m,倾角32;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该巷道煤层的上下邻近层均未开采;该石门掘进工作面采用锚网喷支护,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风量约为280400m3/min,正常回风瓦斯浓度约为0.24。 根据矿井提供的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对煤矿相关人员的访谈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12号煤层时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进行了管理,于2011年1月施工了9个自然排放钻孔,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内瓦斯较大,且有喷孔现象;经排放后,2011年2月,对12轨道石门揭12号煤层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检验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S,测定的最大值为K1max0.25,S max2.6,未超过临界值。矿井在接下的掘进过程中,迎头工作人员利用风钻作业打炮眼并装药后,执行了全矿人员撤出井外的远距离放炮安全防护措施,放炮过程中发生了瓦斯动力现象。 矿井12专用回风石门揭穿12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该巷道掘进工作面安装的高浓度瓦斯传感器监测数据显示,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高达6。约50分钟后,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恢复正常。根据测风记录,12专用回风石门供风量约为350m3/min,通过分析瓦斯浓度变化规律,采用分段平均值的方法测算此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530.3m3,未出现瓦斯逆流现象。 矿井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矿方组织相关人员对此次瓦斯动力现象进行了现场勘查,风筒前端约6m脱落;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前方顶板岩石部分垮落,抛出碎煤堆积在12专用回风石门,抛出煤炭距掘进工作面最远约为5m,抛出煤体松软,上部呈细粉状,下部有小块状堆积,有明显分选现象,清理煤 炭约为16t,在迎头发现一个深度约为3m、孔口宽2m、孔内宽2m的洞口,孔洞成瓶形状,洞里部分煤体已垮塌。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和现场见证人的访谈资料,此次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点、形成的孔洞示意图和煤层堆积形状剖面图分别见图3-1、图3-2所示。 图3-112专用回风石门揭穿12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 图3-2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孔洞平、剖面示意图 3.215-1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仲恒煤矿于2011年1月18日,在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15-1号煤层处发生了一次瓦斯动力现象,其巷道标高为1487m,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对应地面标高约为1862m,埋深约385m。该地点15-1号煤层煤体松软,煤厚约2.0m,倾角32;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该巷道煤层的上下邻近层均未开采;该石门掘进工作面采用锚网喷支护,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风量约为280400m3/min,正常回风瓦斯浓度约为0.24。 根据矿井提供的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对煤矿相关人员的访谈在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15-1号煤层时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进行了管理,于2011年1月施工了9个自然排放钻孔,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内瓦斯较大,且有喷孔现象;经排放后,2011年1月,对12轨道石门揭15-1号煤层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检验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S,测定的最大值为K1max0.32,S max3.4,未超过临界值。矿井在接下的掘进过程中,迎头工作人员利用风钻作业打炮眼并装药后,执行了全矿人员撤出井外的远距离放炮安全防护措施,放炮过程中发生了瓦斯动力现象。 矿井12轨道石门揭穿15-1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该巷道掘进工作面安装的高浓度瓦斯传感器监测数据显示,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高达6.2。约55分钟后,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恢复正常。根据测风记录,12轨道石门供风量约为350m3/min,通过分析瓦斯浓度变化规律,采用分段平均值的方法测算此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407.1m3,未出现瓦斯逆流现象。 矿井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矿方组织相关人员对此次瓦斯动力现象进行了现场勘查,风筒前端约5m脱落;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前方顶板岩石部分垮落,抛出碎煤堆积在12轨道石门,抛出煤炭距掘进工作面最远约为5m,抛出煤体松软,上部呈细粉状,下部有小块状堆积,有明显分选现象,清理煤炭约为13t,在迎头发现一个深度约为3m、孔口宽2m、孔内宽2.5m的洞口,孔洞成瓶形状,洞里部分煤体已垮塌。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和现场见证人的访谈资料,此次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点、形成的孔洞示意图和煤层堆积形状剖面图分别见图3-3、图3-4所示。 图3-312轨道石门揭穿15-1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 图3-4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孔洞平、剖面示意图 3.315-3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仲恒煤矿于2011年1月3日,在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15-3号煤层处发生了一次瓦斯动力现象,其巷道标高为1567m,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对应地面标高约为1909m,埋深约342m。该地点15-3号煤层煤体松软,煤厚约1.6m,倾角32;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该巷道煤层的上下邻近层均未开采;该石门掘进工作面采用锚网喷支护,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风量约为280400m3/min,正常回风瓦斯浓度约为0.30。 根据矿井提供的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对煤矿相关人员的访谈在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15-3号煤层时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进行了管理,于2010年12月施工了9个自然排放钻孔,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内瓦斯较大,且有喷孔现象;经排放后,2011年1月,对11运输石门揭15-3号煤层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检验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S,测定的最大值为K1max0.38,S max4.2,未超过临界值。矿井在接下的掘进过程中,迎头工作人员利用风钻作业打炮眼并装药后,执行了全矿人员撤出井外的远距离放炮安全防护措施,放炮过程中发生了瓦斯动力现象。 矿井11运输石门揭穿15-3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该巷道掘进工作面安装的高浓度瓦斯传感器监测数据显示,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高达5.6。约80分钟后,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恢复正常。根据测风记录,11运输石门供风量约为350m3/min,通过分析瓦斯浓度变化规律,采用分段平均值的方法测算此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553m3,未出现瓦斯逆流现象。 矿井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矿方组织相关人员对此次瓦斯动力现象进行了现场勘查,风筒前端约4m脱落;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前方顶板岩石部分垮落,抛出碎煤堆积在11运输石门,抛出煤炭距掘进工作面最远约为4m,抛出煤体松软,上部呈细粉状,下部有小块状堆积,有明显分选现象,清理煤炭约为18t,在迎头发现一个深度约为3.2m、孔口宽1m、孔内宽2.5m的洞口,孔洞成瓶形状,洞里部分煤体已垮塌。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和现场见证人的访谈资料,此次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点、形成的孔洞示意图和煤层堆积形状剖面图分别见图3-5、图3-6所示。 图3-511运输石门揭穿15-3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 图3-6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孔洞平、剖面示意图 3.420-1号煤层动力现象概况 仲恒煤矿于2010年12月15日,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20-1号煤层处发生了一次瓦斯动力现象,其巷道标高为1487m,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地点对应地面标 高约为1803m,埋深约316m。该地点20-1号煤层煤体松软,煤厚约2.0m,倾角32;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该巷道煤层的上下邻近层均未开采;该石门掘进工作面采用锚网喷支护,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风量约为280400m3/min,正常回风瓦斯浓度约为0.28。 根据矿井提供的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对煤矿相关人员的访谈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揭露20-1号煤层时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进行了管理,于2010年11月施工了9个自然排放钻孔,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内瓦斯较大,且有喷孔现象;经排放后,2010年12月,对12专用回风石门揭20-1号煤层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检验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S,测定的最大值为K1max0.31,S max3.7,未达到临界值。矿井在接下的掘进过程中,迎头工作人员利用风钻作业打炮眼并装药后,执行了全矿人员撤出井外的远距离放炮安全防护措施,放炮过程中发生了瓦斯动力现象。 矿井12专用回风石门揭穿20-1号煤层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该巷道掘进工作面安装的高浓度瓦斯传感器监测数据显示,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高达6.1 。约45分钟后,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恢复正常。根据测风记录,12专用回风石门供风量约为350m3/min,通过分析瓦斯浓度变化规律,采用分段平均值的方法测算此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805.4m3,未出现瓦斯逆流现象。 矿井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矿方组织相关人员对此次瓦斯动力现象进行了现场勘查,风筒前端约8m脱落;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前方顶板岩石部分垮落,抛出碎煤堆积在12专用回风石门,抛出煤炭距掘进工作面最远约为8m,抛出煤体松软,上部呈细粉状,下部有小块状堆积,有明显分选现象,清理煤炭约为22t,在迎头发现一个深度约为4m、孔口宽1.5m、孔内宽2.4m的洞口,孔洞成瓶形状,洞里部分煤体已垮塌。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和现场见证人的访谈资料,此次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点、形成的孔洞示意图和煤层堆积形状剖面图分别见图3-7、图3-8所示。 图3-7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瓦斯动力现象发生地点 图3-8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孔洞平、剖面示意图 4瓦斯动力现象类型的确定 4.112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该次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揭穿12号煤层时煤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动力现象发生后,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抛出一定量的煤炭,风筒前端约6m脱落,具有一定的动力效应; 2动力现象发生后,抛出煤岩量约为16t,抛出距离最远约为5m; 3动力现象发生后,涌出了大量瓦斯,经测算该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量约为530.3m3,吨煤瓦斯涌出量33.1m3/t左右; 4动力现象发生后,形成了一个深约3m、孔口宽约1.6m、孔内宽2m的瓶形孔洞; 5被抛出的煤炭堆积角度为12,小于煤炭自然安息角; 6被抛出的煤炭松散堆积,多呈细粉状,下部有部分块状煤,分选现象明显。 4.215-1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该次在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揭穿15-1号煤层时煤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动力现象发生后,在12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抛出一定量的煤炭,风筒前端约7m脱落,具有一定的动力效应; 2动力现象发生后,抛出煤岩量约为13t,抛出距离最远约为5m; 3动力现象发生后,涌出了大量瓦斯,经测算该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量约为407.1m3,吨煤瓦斯涌出量31.3m3/t左右; 4动力现象发生后,形成了一个深约3m、孔口宽1.5m、孔内宽1.8m的瓶形孔洞; 5被抛出的煤炭堆积角度为9,小于煤炭自然安息角; 6被抛出的煤炭松散堆积,多呈细粉状,下部有部分块状煤,分选现象明显。 4.315-3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该次在 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揭穿15-3号煤层时煤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动力现象发生后,在1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抛出一定量的煤炭,风筒前端约4m脱落,具有一定的动力效应; 2动力现象发生后,抛出煤岩量约为18t,抛出距离最远约为7m; 3动力现象发生后,涌出了大量瓦斯,经测算该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量约为553m3,吨煤瓦斯涌出量36.9m3/t左右; 4动力现象发生后,形成了一个深约3.2m、孔口宽约1m、孔内宽2.5m的瓶形孔洞; 5被抛出的煤炭堆积角度为14,小于煤炭自然安息角; 6被抛出的煤炭松散堆积,多呈细粉状,下部有部分块状煤,分选现象明显。 4.420-1号煤层瓦斯动力现的基本特征 根据矿井提供的本次瓦斯动力现象卡片资料及对矿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该次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揭穿20-1号煤层时煤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动力现象发生后,在12专用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抛出一定量的煤炭,风筒前端约8m脱落,具有一定的动力效应; 2动力现象发生后,抛出煤岩量约为22t,抛出距离最远约为8m; 3动力现象发生后,涌出了大量瓦斯,经测算该次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量约为805.4m3,吨煤瓦斯涌出量36.6m3/t左右; 4动力现象发生后,形成了一个深约4m、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