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水保(送审稿)_图文.doc
某煤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送审稿 建设单位某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某公司 2010年 11月 设计单位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西湖巷 32号西湖佳苑 设计单位邮编550002 项目联系人李长生 联 系 电 话0851-5608761 电 子 信 箱L 项目名称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 设计深度可行性研究阶段 批 准 审 查 校 核 编 写 制 图 参加工作人员 包忠诚 水保 级证黔字第 号 李长生 水保 级证黔字第 号 赵贵林 水保 级证黔字第 号 王 凯 目 录 1综合说明 ........................................................ 3 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 ............................................. 3 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 ................................. 5 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 ................................... 7 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 ............................................. 7 1.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 ............................... 8 1.6水土保持监测 . ................................................. 9 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 ................................... 9 1.8结论与建议 . .................................................. 10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 ........................................... 13 2.1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 ........................................ 13 2.2编制依据 . .................................................... 14 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 ...................................... 18 2.4指导思想 . .................................................... 19 2.5编制原则 . .................................................... 19 2.6设计深度和方案设计水平年 . .................................... 20 3项目概况 ....................................................... 22 3.1. 项目基本情况 ................................................ 22 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 . .......................................... 24 3.3矿井生产工艺 . ................................................ 28 3.4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 . .......................................... 35 3.5施工组织 . .................................................... 38 3.6施工安排 . .................................................... 39 3.7工程总投资及拆迁安臵情况 . .................................... 40 3.8拆迁安臵情况 . ................................................ 40 4项目区概况 ..................................................... 41 4.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 . .......................................... 41 4.2土地利用现状 . ................................................ 45 4.3水土流失现状 . ................................................ 45 4.4水土保持现状 . ................................................ 46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 49 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分析评价 . .................................. 49 5.2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 . ........................................ 52 5.3主 体 工 程 土 石 方 平 衡 、 施 工 组 织 、 施 工 方 法 与 工 艺 的 分 析 与 评 价 . ............ 53 5.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 ........................ 58 5.5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 ...................... 63 5.6结论性意见 . .................................................. 64 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66 6.1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 . ............................ 66 6.2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原则及依据 . ................................ 66 6.3防治责任范围 . ................................................ 67 6.4防治分区 . .................................................... 68 7水土流失预测 .................................................... 70 7.1预测范围及预测时段 . .......................................... 70 7.2预测方法及预测内容 . .......................................... 71 7.3预测参数 . .................................................... 72 7.4预测结果 . .................................................... 77 7.5预测结果与分析 . .............................................. 82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局 . ......................................... 84 8.1防治目标 . .................................................... 84 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 ............................................ 85 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 ...................................... 86 8.4防治工程典型设计 . ............................................ 92 8.5施工组织设计 . ............................................... 109 8.6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与安排 . ................................. 110 9水土保持监测 ................................................... 114 9.1监测分类、监测时段 . ......................................... 114 9.2监测区域、监测点位 . ......................................... 115 9.3监测内容和重点、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 . ......................... 116 9.4监测工作量 . ................................................. 118 9.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 . ....................................... 118 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 ........................................... 119 10.1编制原则和方法 . ............................................ 119 10.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述 . ...................................... 126 10.3防治效果 . .................................................. 130 10.4效益分析 . .................................................. 132 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 ............................................. 134 11.1方案组织实施和管理措施 . .................................... 134 11.2后续设计 . .................................................. 134 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 . .................................... 134 11.4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和监测 . .................................... 134 11.5施工管理 . .................................................. 135 11.6竣工验收 . .................................................. 136 11.7资金来源及管理 . ............................................ 136 12结论及建议 ................................................... 137 12.1结论 . ...................................................... 137 12.2建议 . ...................................................... 137 13附件、附图 13.1附件 1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 2010年 11月 ; 2关于对某运煤矿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承诺书; 3关于批复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 市 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 示‣ 黔煤呈 [2007]3号 ; 4关于贵州省某煤矿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 黔煤规字 [2010]120号 ; 5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书。 13.2附图 1、项目地理位臵图 2、项目区水系图 3、井田范围图 4、工业场地平面布臵图 5、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8、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图 9、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1/2 10、风井场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2/2 11、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 12、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典型设计图 13、 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局图 工业场地进场道路 工业场地 风井场地 排矸场 办公生活区现状 1综合说明 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煤矿以下简称穿底场煤矿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2007年 6月印发的关于批复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调 整布局方案的请示‣ 黔煤呈 [2007]3号作为立项依据。 穿底场煤矿储量丰富, 地面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有利于正规化开 采。本矿井的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西电东送”及“黔煤外 运”战略的需要。还能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创造就业机会,利 用资源优势,开发煤炭资源,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 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社会效益显著。总的 来说,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项目概况 穿底场煤矿位于大方县城东北约 22km 处,行政区划属大方县三 元乡所辖,矿区距 326国道约 10km ,有村级公路从矿区东南面经过, 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臵图 。 穿底场煤矿建设区主要由工业场地区、风井场地区、排矸场区、 办公生活区、临时堆土场区和附属系统区 6部分组成,建设占地面积 10.3hm 2,其中永久占地 10.14hm 2,临时占地 0.16hm 2。 矿井保有资源储量 1619万 t ,可采储量 1245.42万 t 。井田面积 2.2857km 2,开采深度18771250m标高。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0万 t/a,年排矸量 3.0万 t ,矿井服务年限 29.65a 。矿井建设总工期 33个 月含准备期 3个月、设备安装及联合试运转 6个月 ,项目计划 2011年 1月动工,于 2013年 9月竣工投产运行。 工程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 41067m 3包括井巷开挖石方 32567m 3 , 回填土石方量 2400m 3,弃方 38667m 3其中 6100m 3土方用于绿化覆土 。 项目总投资 9191.25万元, 其中土建投资 1374.1万元, 吨煤投资 306.38元。矿区不涉及其他专项设施迁改建。 3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属中山地貌, 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候,年平均气温 13.9‴,≥ 10‴的有效积温为 4207.3‴,年平均降 水量 1186.7mm ;项目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以黄壤、 水稻土为主,林草覆盖率约 62;项目区所在地属长江流域乌江赤水 河上中游治理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为轻度流失区,土 壤侵蚀背景值为 1244t/km2a 。 4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10年 7月 19日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同意开展 大方县穿底场煤矿前期工作的通知‣ 黔发改能源 [2010]1451号; 2010年 10月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 某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 该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审查。 某煤业有限公司于 2010年 11月委托我单位承担其水土保持方案 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单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开发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要求, 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 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 稿 ‣ 以下简称方案‣ 。 截至本 方案‣ 送审时,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资源论证、 地质灾害评价等专题报告正在编制或送审中。 5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在本方 案‣送审时,项目尚未动工建设,故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为 可行性研 究深度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水土流失防 治目标执行 建设生产类一级标准 。 项目计划于 2011年 1月开工, 于 2013年 9月竣工投产运行, 水土保 持方案设计水平年 为 2014年。 本方案服务年限 由排矸场的最大排矸年 限和建设期年限确定,本项目建设期 2.8年即 33个月 ,排矸场在生 产运行期可堆放矸石 7.7年,本方案‣服务年限为 10.5年,从 2011年 1月开始,至 2020年 6月结束。 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1选址和制约因素的分析评价 主体工程有二个比选方案,方案一为井田东南 5拐点区域布臵 工业场地, 采取斜井开拓方案 ; 方案二为井田 6和 7拐点中间区域布 臵工业场地 , 采取斜井开拓方案。 经过比选, 主体推荐方案一。 本 方 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同意主体推荐的方案一。 本项目选址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 点,重点试验区;不涉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不涉 及国家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 不在大方 县划分的泥石流易发区、 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 生态恶化的地区; 排矸场的选址位于低洼地内,洼地中无岩溶漏斗,受降水影响, 矸石堆放期间产生的淋溶水经多层过滤渗入地下水体, 对地下水水质 不会造成严重污染,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与评价 主体工程中设计了一定量的水土保持工程。经界定,详细为挡 土墙 485m ; 0.4m 0.4m 截水沟 780m ; 0.4m 0.5m 排水沟 510m ;过 水涵洞 7m 。投资共计 78.26万元。主体设计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 其中挡土墙布臵区域及数量考虑较为全面, 本 方案‣ 不做补充设计。 场地截排水措施布臵数量不足 。 本 方案‣ 根据建设区情况补充设计。 主体对建设区绿化措施仅有定性描述,本方案‣将进行详细设计 。 主体设计未考虑 临时措施 , 本方案将补充设计。 补充设计的各项措施 与主体工程相互衔接和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3总体评价 经本 方案‣ 复核, 穿底场煤矿工业场地及排矸场选址不涉及 开 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的约束性规定 , 从水土保持角度评价, 主体工程设计的推荐方案基本可行。 主体工程设计的排水、 拦挡等措 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经本方案‣补充完善后可以达到拟定 的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根据分区原则与依据, 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 穿底场煤矿建设水 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 7个水土流失防治区 , 分别是工业场地区、 办 公生活区、风井场地区、附属系统区、排矸场区、临时堆土场区和井 田塌陷区; 10个水土流失防治亚区 。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 95.75hm 2, 其中项目建设区 占地面积 10.3hm 2其中永久占地 10.14hm 2,临时占地 0.16hm 2 ,直 接影响区面积 85.45hm 2。 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经预测,本项目建设 将扰动地表面积 10.3hm 2, 建设期 扰动面积 8.41hm 2, 生产运行期 扰动面积 1.89hm 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10.3hm 2。 本项目运行期年排矸量 3.0万 t/a,建设期共开挖土石方量 41067m 3包括井巷开挖石方 32567m 3 ,回填土石方量 2400m 3,弃方 38667m 3其中土方 6100m 3后期覆土用 。 本项目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为 797.93t , 新增水土流失 535.07t 。 根据预测,确定本项目 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 域为工业场地区、 办公生活区、风井场地区、临时堆土场区、排矸场区。工业场地 区、风井场地区、办公生活区、临时堆土场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 生在建设期,排矸场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生产运行期。 1.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根据水利部 2006年第 2号文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 治区的公告‣ 以及 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黔府发 [1998]52号,项目区处于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乌江 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区, 同时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 省级水土流失 重点监督区 ,以水力侵蚀为主,为轻度流失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规定,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执行建设生产类一级标 准。 本方案设计水平年将达到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 治率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拦渣率 98, 林草植被恢复率 99, 林草覆盖率 27。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 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构 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挡土墙、截水沟、排水沟、过水涵洞;植物措施 包括植树和种草; 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表土剥离、 临时拦挡 和临时种草等。项目各建设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分别为 工业场地区挡土墙 205m ,截水沟 580m ,排水沟 735m ;种植乔 木 636株,灌木 4000株,撒播草种 2.48hm 2;剥离表土 4700m 3, ,临 时土袋拦挡 90m 3。 办公生活区挡土墙 160m ,排水沟 350m ,过水涵洞 7m ;种植乔 木 120株,灌木 1200株,撒播草种 0.25hm 2;剥离表土 100m 3, 临时种 草 0.01hm 2,临时土袋拦挡 80m 3。 风井场地区挡土墙 120m ,截水沟 120m ;种植灌木 500株,撒 播草种 0.15hm 2;临时土袋拦挡 50m 3。 排矸场区截水沟 2000m ;后期撒播草种 1.89hm 2,土地整治 5700m 3;剥离表土 1300m 3, 临时种草 0.02hm 2。 临时堆土场区场地绿化 0.26 hm2,临时土袋拦挡 100m 3。 附属系统区撒播草种 0.22hm 2;临时土袋拦挡 30m 3。 1.6水土保持监测 本项目需委托具水土保持监测乙级或乙级以上资质的相关单位进 行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 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 即 2011年 1月2014年 6月,监测期限为 3.5年。生产运行期也要 进行监测,费用在运行期费用中列支。 监测的方法主要有 调查监测、 现场巡查监测 。 重点监测区域为工 业场地区、办公生活区、风井场地区、排矸场区。监测的主要内容为 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 水土流失灾害隐患、 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 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项目 水土保持总投资 为 277.94万元 其中主体工程投资 76.44万元 。总投资中,水土保持 工程静态投资 257.34万元,水土保持 设 施补偿费 20.60万元。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投资中,工程措施 151.25万元,植物措施 6.69万元,临时措施 14.91万元,独立费用 69.92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 12.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 25.46万元 , 基本预备费 14.57万元。 本方案‣实施后,扰动土地整治率 99.3,水土流失总治理 度 99.4,土壤流失控制比 1.11,拦渣率 99,林草植被恢复率 99.1,林草覆盖率 32.6。 1.8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通过对本工程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评价与现场调查, 无水土 保持制约性因素, 主体工程工业场地基本满足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 持技术规范‣工程选址的规定要求,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基本具 备建设条件。 ②通过对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结合项目区 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 实后,可以实现设计水平年的防治目标 , 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2建议 1由于现阶段主体设计未对炸药库作具体设计,本方案‣对 炸药库区的设计仅估算工程量和水土保持投资,待具体位臵选定 后,下阶段设计补充具体措施设计。 2优化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 要求开展工作,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至最低。 3建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委托具有乙级或乙级以上水土保 持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生产运行期也应进行监 测,费用在运行期费用中列支。 4在工程检查验收文件中落实水土保持检查验收程序、标准和 要求, 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向省水利厅申请水土保持设施的专项验 收。 5 方案‣ 服务年限满后另选排矸场须按相关规定另行编报水土 保持方案,报原审批单位审批。 6当主体设计发生重大变更时,按相关规定须重新编报水土保 持报告书,报项目水行政部门备案。 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 工程特性表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2.1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2.1.1方案编制的目的 本项目地处西南土石山区,工程建设占用土地,改变地貌,破 坏植被,最终导致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环境,遵照国家水土保持法,必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使水土流失得 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编制本方案的目的, 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建设单位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必须 承担对兴建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义务, 体现权利和义务的 统一,以达到 “ 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 的 目的,促进项目区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2.1.2方案编制的意义 1通过对主体工程的设计方案及相应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了 解工程布局、任务和规模, 明确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并对 其合理性和完善性进行评价; 对工程扰动、 破坏原地表范围和面积进 行预测, 确定因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明确项目 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和义务。 2本方案‣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建 设与生产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的开展以及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等提供依据。 3本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项目建设与生产可能 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 4本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地防治项目的水土流失,改善 生态环境,更好地维护主体工程安全。 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经审批后, 具有强制实施的法律效应, 水土 保持措施须纳入主体工程的设计文件,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和验 收。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年 6月 29日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 12月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 10月 28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年 8月 29日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年 1月 1日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87号,自 2008年 6月 1日起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年 4月 29日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 8月 28日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996年 12月 1 日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年 4月 1日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 1月 1日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1993年 8月 1日 ; 1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号令, 1998年 11月 18日 ; 1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9年 1月 1日 ; 15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9年 6月 1日执行 ; 16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1992年 12月 10日 。 2.2.2规章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利部 第 5号令, 1995年 5月 30日发布, 2005年 7月修改 ;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2号令, 2000年 1月 31日 ;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6号令, 2002年 10月 14日发布, 2005年 7月修改 ; 4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利部第 28号令, 2006年 12月 14日发布 ; 5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29号令, 2007年 2月 1日发布 ; 6 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 政府令第 111号, 自 2009年 6月 1日施行 。 2.2.3规范性文件 1 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 水利部水保 [2004]332号 ; 2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国务院国 发 [2000]38号 ;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 水保 [1994]513号 ; 4 关于印发 2009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目录的通知‣ 财综 [2010]20号 ; 5 水利部、 国家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煤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工作的通知‣ 水保 [1999]398号 ; 6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 知‣ 水利部、国土资源部 [2004]165号 ; 7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利部 [2006]第 2号 ; 8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黔 府发 [1998]52号 ; 9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2004年 7月 19日 ; 10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 办水保 [2005]121号 ; 11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 保 [2009]187号 ; 12 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 知‣ , 水利部水保 [2007]184号 ; 13 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煤炭部等国经 贸字 [1998]80号 ;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 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 [2007]670号 ; 15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 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的通知财综 [2008]78号。 2.2.4技术规范及标准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 3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 ; 4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 水利部 2003年 6月 ; 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l90-2007 ; 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73.6-2001 ; 7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 ; 8 防洪标准‣ GB50201-94 ; 9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 10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 /T18337.3-2001 ; 11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SL336-2006 ; 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 GB/T22490-2008 ; 13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1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SL328-2005 。 2.2.5技术文件及资料 1 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编写格式和内容的 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 [2001]15号 ; 2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 见‣ 水保监 [2005]22号 ; 3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 通知水保监 [2008]8号 ; 4 关于批复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 局方案的请示‣ 黔煤呈 [2007]3号 207年 5月 31日 ; 5 某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年 10月 ; 6 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委托书‣ 2010年 11月 ; 7 2009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2010年 ; 8 贵州省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统计‣ 2000年 ; 9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 1983年 ; 10 大方县综合农业区划‣ 1989年 ; 11 大方县水土保持规划‣ 1998年 。 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本项目属建设生产类项目, 项目区处于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区 --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区, 同时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省级 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按照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规定,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 一级标准 。 2.4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 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科学合理布臵工程措 施和植物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减少原地表水土流失,改善区域 性生态环境。 3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基础,做到点、线、 面相结合,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保护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工 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 2.5编制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方案的布局及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防患于未然。 2严格遵守“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 理”的原则。通过外业调查及相关分析,合理确定工程建设的水土流 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治理要求,有效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 3尊重主体工程措施,对主体工程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确保 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设施, 并分析其能达到的效果, 对不足之处进行 补充完善。 4坚持防护的整体性原则。将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工 程纳入水土保持措施防护体系, 对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设计做补 充完善,做到防护体系完整。 5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原则。科学合理安 排水土保持措施,并力争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相衔接、 相互补充和协调一致。 6永久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布臵永久防护措施的同 时, 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