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图文.doc
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 新华分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颁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实施时间2014年1月1日 编制单位新华分公司调度室 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 新华分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邓贵平 审核陈文 会签朱勇朱黔斌张勇 王瑗汪克义裴连贵 雷正兴 经理刘永军 法人 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 批准页 本预案经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煤矿陈文同志审核批准,于2013年12月25日颁布,2014年01月01日开始执行。 法人签字 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5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9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49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58 第五章应急响应 60 第六章信息发布 64 第七章后期处理 64 第八章保障措施 65 第九章培顺与演练 69 第十章奖惩 70 第十一章附则 71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 74 第一章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4 第二章地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6 第三章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5 第四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3 第五章煤尘与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3 第六章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23 第七章大面积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31 第八章火工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44 第九章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53 第十章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64 第十一章职业卫生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75 第十二章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82 第十三章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88 第三部分现场预案 195 第一章顶板事故现场预案 195 第二章地质灾害事故现场预案 201 第三章水灾事故现场预案 203 第四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 205 第五章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 209 第六章提升运输事故现场预案 217 第七章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 221 第八章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 224 第九章火灾事故现场预案 226 第十章职业卫生事故现场预案 230 补充部分 241 高空作业、高压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235 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储装运事故应急预案 238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保障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 27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 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27日 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5月10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月24日 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2010版 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二○○九年四月一日 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 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 22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煤矿M6、M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2011年 23根据2012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交的新华煤矿一、二采区M6、M7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及新华煤矿M6、M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鉴定结论为“新华煤矿M6煤层煤的破坏性为ⅣⅤ类,” M6、M7煤层均为突出煤层。 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M6、M16、M18、M27煤层 26黑塘矿区新华煤矿方案设计说明书2012 27黑塘矿区新华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2012 28新华煤矿勘查精查地质报告2009 29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2008 30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 31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煤矿事故总结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本公司新华分公司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新华分公司煤矿事故灾难应 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总经理刘永军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2.1矿井概况 2.1.1地理位置、交通 新华煤矿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黑塘矿区东北部、六枝特区政府所在地北东约30km,距六枝电厂新址岩脚镇老坡底约10km。行政区划隶属六 枝特区新华乡、龙场乡管辖,东邻织金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6’45’’10531’35’’ 北纬2620’36’’2626’33’’。 矿井井口及工业广场所在地杨柳井,距新华乡约1.5km,目前已有公路与六枝织金公路相连。而六枝至织金的县级公路南北贯通本井田。乡、村之间有便道相通,贵昆铁路从六枝特区所在地通过。 流经井田南西侧的三岔河,由于近年修建水电站,致使水流间断,故无舟楫之利。 综上所述,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形地貌 本井田地貌属高原侵蚀山区,含煤地层多沿地层走向形成低洼谷地。夜郎组地层在地表常形成陡坡。 区内海拔高程最高为1930m,最低1140m,最大高差790m,一般海拔高程为14001700m,区内地形地貌呈南低北高,含煤地层多出露于低洼槽谷地带,出露标高一般在13501650m之间。 三、地面水系 本区水系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流经本区的较大河流是位于本区南西侧的三岔河,地表水及地下水汇集于此河流入乌江汇入长江。 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四、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31.8℃,最低气温-2.5℃,冬半年降水量约392.4mm,夏半年平均降水量约1117.2mm,年平均蒸发量1208.8mm。风向以东南风为主。五、地震 根据贵州省建设厅黔城通发1992230号规定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震力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 六、矿区经济概况 新华煤矿地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六枝特区总人口65.25万人,城镇化水平29.16,是国家贫困县,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生态屏障地区和革命老区。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9.7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99亿元,工业总产值31.49亿元。财政收入2.41亿元,人均GDP为4571元。 本区及附近除有小型的竹林寨和陆家坝煤矿外,无成规模的工矿企业。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尚有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土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水果等。 七、矿区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概况 一矿区煤炭规划概况 黑塘矿区作为贵州省六枝特区正积极准备开发的一个新矿区。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6]689号对贵州省六枝特 区黑塘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意见,将黑塘矿区划分为5个井田和6个勘探 区,5个井田的设计规模6.45Mt/a,其中化乐3.0Mt/a、新华1.2Mt/a、黑拉戛1.2Mt/a、黑塘0.6Mt/a、高家寨0.45Mt/a。 2006年10月,六枝特区地方煤炭开发公司提交的贵州省六枝黑塘矿区新华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已经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7]107号备案。 二井田内乡镇煤矿概况 本区范围内无正规煤矿,煤层露头附近的废弃小煤窑近50个,本次勘探报告调查小窑21个均积水,现已关闭或炸封,这些小窑多数为季节性开采,且开采深度较浅。在本区外的东侧有小型的竹林寨和陆家坝两个有证煤矿,竹林寨煤矿于2001年12月30日建井至2002年12月投产,生产能力为30kt/a,平硐开拓,主采M27号煤层,至今在生产。陆家坝煤矿于2001年12月20日建井至2003年2月投产,生产能力90kt/a,斜井开拓,主采M6号煤层。 八、地面建构筑物及设施 井田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水源地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及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在井田外有梭嘎风景区和迴龙溪景区,梭嘎风景区距离矿界约2km,迴龙溪景区位于矿界外0.2km,与新华煤矿矿界不重叠。井田内除新华乡外,无其它大的集镇,但有部分村庄和零星民房,但矿井选定的工业场地内无建筑。 第二节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一、运输条件 矿井井口及工业广场所在地杨柳井,距新华乡约1.5km,目前已有公路与六枝织金公路相连。而六枝至织金的县级公路南北贯通 本井田。乡、村之间有便道相通,贵昆铁路从六枝特区所在地通过。本矿井作为拟建六枝电厂煤电一体化项目,为了本矿井的煤炭运输,还拟建从工业场地到老坡底六枝电厂的煤炭运输设施。 综上所述,矿井煤炭外部运输条件已基本具备。 二、电源条件 本矿地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属贵州电网六盘水供电局供电范围。六枝特区境内已建有平寨110kV变电站231.5MVA、新窑110kV 变电站263MVA、二道岩110kV牵引变电站、六枝110kV牵引变电站。其中二道岩110kV牵引变电站和六枝110kV牵引变电站主供铁路用电。平寨110kV变电站以两回110kV输电线路与普定220kV变电站连接,另以一回110kV输电线路与六枝110kV牵引变电站连接。新窑110kV变电站以一回110kV输电线路与六枝110kV牵引变电站连接,另以一回110kV输电线路与二道岩110kV牵引变电站连接。二道岩110kV牵引变电站再以一回110 kV输电线路与滥坝220kV变电站连接。这样,六枝境内形成了110kV 两端供电网络。六枝特区境内还建有阿珠电站213.5MW,以两回35 kV输电线路与新窑110kV变电站连接。六枝特区境内还建有堕却35kV变电所23.15MVA、郎岱35kV变电所15MVA、岩脚35kV变电所13.15MVA、板梅35kV变电所13.15MVA,以上4个35kV变电所主要为满足地方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另外,六枝工矿集团还建有矸石电厂26331.5MW一座,以35kV线路在平寨110kV变电站接入电力系统。 六盘水供电局已经在鸡场坝新建六枝220kV变电站2180MVA,其双回220kV电源线路由现有普定至滥坝220kV线路开断接入而得。六盘水供电局正在梭嘎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263MVA,届时,六枝220kV 变电站将以两回110kV输电线路向梭嘎110kV变电站供电。另外,已经建设的新华镇35kV变电所15MVA,其一回35kV电源线路LGJ-150/17km 引自六枝220kV变电站。 本矿井采用35kV电压等级供电,其两回35kV电源线路均引自梭嘎110kV变电站,加上本矿井瓦斯发电作为补充,本矿井建设的电源条件是有保障的。 三、水源条件 本区域内属乌江上游三岔河流域比德向斜东翼水文地质单元,属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地区。地层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两大类组成,三叠系的永宁镇组,夜郎组第二段,二叠系的茅口组属可溶岩,含岩溶水,地下水埋深中等,富水性较强。从地面水系看,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河流三岔河距井田南西边约3km,目前正在修建的阿珠水电站,库容量3400万m3,水质较好。经分析比较生活供水水源选择在阿珠水电站,生产用水由井下水处理后供给。因此,本矿供水水源落实、充足、可靠。四、通信条件 矿井工业场地在六枝特区新华乡附近,本区域通信属于贵州电信局、贵州移动通信公司、贵州联通公司的所属六枝分公司,其网络已覆盖矿井的各场地,能满足矿井对通信的要求。故矿井通信条件方便。 五、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矿井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水泥、料石、砂、石灰、钢材、木材等,除钢材、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其它建筑材料均可就地取材解决。 六、外部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矿井外部运输条件已基本具备,供电的外部接口已落实,水源充足、通信方便、市场可靠,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木材外,均可就地解决,占用土地多为山坡和旱地,工业场地没有民房拆迁,故本矿的建设条件是比较好的。 第三节矿井资源条件 一、地层 一矿井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大隆组P3c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永宁镇组T1yn,低洼地带有第四系Q残坡散砂、砾、粘土分布。 第四系Q厚度020m,为残坡积层,由亚粘土、砂砾石及块石等组成,与下伏各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 永宁镇组T1yn厚度50m,土灰色中厚层厚层泥灰岩和灰至白色中厚层石灰岩及鲕状灰岩。 夜郎组第三段T1y3厚度40140m,为灰色中厚层厚层块状隐晶细晶灰岩,具缝合构造,层间为泥质充填,见脉状及团块方解石,顶部紫红色、灰色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夜郎组第二段T1y2厚度180310m,上部为灰色、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砂岩,中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及泥灰岩,下部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夜郎组第一段T1y1厚度80190m,灰色、灰绿、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顶部偶见灰色泥灰岩,局部为灰、绿、紫色粉砂岩。 长兴组大隆组P3cd厚度1848m,深灰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细晶灰岩,夹鲜绿色蒙脱石粘土岩。 龙潭组第三段P3l3厚度112212m,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及落层粘土岩夹灰岩,含煤层311层。其中M3煤层局部零星可采,M6煤层为全区稳定。 龙潭组第二段P3l2厚度83190m,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夹 泥岩,细砂岩、粘土岩、薄层灰岩、粘土岩及炭质泥岩,含煤416层,其中M16、M18、 M27煤层为全区稳定。Schenk等植物化石碎片。 龙潭组第一段P3l1厚度32100m,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粘土岩、含煤24层,底部为凝灰质粘土岩。 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厚度100m,暗绿色、灰黑色块状、杏仁状玄武岩。 各系统地层特征见表131。 二含煤地层 新华煤矿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厚254470m,一般为340m左右。长兴、大隆组含煤一层,全区厚度稳定,厚约0.10.2m,不可采。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和含煤情况将龙潭组分为P3l1、P3l2、P3l3三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夹泥岩、粘土岩、薄层灰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全层厚254470m,含煤1131层,主要可采煤层为M6号一层,大部可采煤层M16、M18、M27号三层。 龙潭组含煤特征见表132。 1、第三含煤段P3l3上为长兴组底界,即以盖顶M1号煤B1标志层为顶界,下界以B3标志层为底界,该段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晶灰岩、细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层组成,厚112212m,一般180m,含煤311层,一般5层,其中可采煤层为M6号1层。 2、第二含煤段P3l2顶界为B3标志层底,底界为B5标志层顶。由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中粒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厚83190m,一般95m,含煤416层,一般7层,其中大部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M16、M18、M27。 表131 矿井地层特征表 118 3、第一含煤段P3l1顶界为B5标志层,底界为铝土岩,由灰色、深灰色地表风化呈灰黄、褐黄色粉砂岩、细晶灰岩、泥质粉砂岩及煤组成,厚5970m,一般60m。含煤24层,一般2层,均不可采。 二、地质构造 1、井田构造 新华煤矿位于比德向斜东翼及折垮背斜西翼,地层整体呈一单斜构造形态,北部地层走向NESW,倾向NW,倾角2025,中部地层走向近SN,地层倾向近W,倾角815,南部地层走向NWSE,倾向SW,倾角1016,未发现次一级褶曲。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区内共发现11条断层,分述如下 F1位于矿区东南部煤系地层中部的杉树林至倮木,断层走向近南北,区内走向长度约4.5km,倾向近W,倾角3050。为一正断层,断距约200m。 F2位于矿区东北部边界旁的胡家包包至山脚,走向NESW,走向长 约1.70km,倾向NW,倾角57,为一正断层,断距3050m。 F3位于矿区中北部长冲赵家院一线,断层走向NESW,走向长度约3.0km,倾向NW,倾角4576。为一逆断层,断距100180m。 F4位于矿区中部新华乡以北,走向SN,走向长约0.95km,倾向E,倾角50,为正断层,断距1015m。 F5位于矿区北部冷坝至大水井,走向NESW,区内走向长约5.0km,倾向NW,倾角6878,为一正断层,断距30100m。 F6位于矿区东部,走向NWSE,区内走向长约1.80km,倾向NE,倾角57,为一正断层,断距20m。 F7位于矿区东部,走向NESW,区内走向长约1.20km,倾向SE,倾角45,为一逆断层,断距3040m。 F11位于矿区中部,走向NESW,区内走向长约2.8km,倾向NW,倾角6376,为一正断层,断距约50200m。 F10位于矿区东南部煤系地层中部,断层走向近SN,区内走向长约2.40km,倾向近W,倾角4869,为一正断层,断距约60m。 F8位于本井田范围外的东北角,断层走向近NW展布,走向长约600m,倾向近N,倾角55,为正断层,无工程控制,断距不详。 F9位于本井田范围外的东北角,断层走向近南北展布,走向长约600m,倾向近W,倾角75,为正断层,无工程控制,断距不详。 本井田范围内发育的主要断层有F1、F3、F4、F5、F10、F116条,钻孔揭露隐伏断层f1、f2两条。其特征及控制程度见表133。 2008年9月贵州西能物探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并通过了业主的评审。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新发现并查明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13条正断层9条,逆断层4条;控制可靠断层8条F d1、F d4、F d6、F d10、F d18、F d20、F d27、F d30,控制较可靠断层4条F d13、F d15、F d16、F d28, 控制程度较差1条F d7;查出落差小于5m的断层20条;并查明原F3断层在地震勘探控制范围内不存在。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可作设计参考。 2滑坡 井田内共发现滑坡2处,编号为H1和H2,为切层滑坡,滑坡体空隙发育,透水性好,富水性弱。 a、长冲附近滑坡H1 近似圆形,面积约0.02km2,滑坡体岩性主要为T1y1砂泥岩,覆盖于T1y1下部至P3l上部地层之上,厚度约75.0m,ZK0303钻孔在滑坡体中施工 时出现严重漏水,滑坡体空隙发育,透水性好,富水性弱,该滑坡现处于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其下缘临空面较大,因此,在强降雨及外界动力作用下,极易导致滑坡体复活,对此,在未来矿井规划时,应充分保护原有滑坡的稳定条件。 b、沙地至上计卯滑坡H2 近似长条形,面积约0.25km2,滑坡体岩性主要为T1y1砂泥岩,覆盖于T1y1下部及P3l3地层之上,厚度大于30m,空隙发育,透水性好,富水性弱,该滑坡现处于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其下缘临空面较大,因此,在强降雨及外界动力作用下,极易导致滑坡体的复活。 总体而言,本井田环境地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对此,在未来矿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地质因素,保护好原有滑坡的稳定条件,同时,任何土石方工程应充分考虑护坡,以免诱发新的滑坡。 三、煤层 1、含煤性 新华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厚254470m,一般厚340m,含煤1131层,煤层总厚6.9636.38m,平均总厚17.09m,含煤系数为5,其中可采、大部可采煤层4层,可采总厚度为2.7218.66m,平均总厚为9.89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2.9。 2、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和大部可采煤层有4层,即M6、M16、M18、M27、煤层,其中M6煤层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稳定的中厚厚煤层;其余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的薄中厚煤层。 1M6号煤层 上距标志层B1即M1号煤层底间距35110m,平均一般在70m左右。区内煤层厚度0.196.18m,平均煤厚3.41m。首采区煤厚1.176.18m, 平均煤厚3.41m。本煤层中部厚,两翼薄。夹矸03层,厚0.052.73m,单一结构见煤点占总见煤点的50,该煤层属稳定的中厚厚煤层,全区可采。仅在其F5断层以北ZK1501号钻孔见一不可采点0.19m。 2M16号煤层 上距M6号煤层底92130m,一般为110m,区内煤层厚度0.303.25m,平均煤厚1.16m。首采区煤厚0.483.25m,平均煤厚1.21m,该煤层北厚南薄,煤层倾角1223,上部陡深部较缓,F5断层以北倾角在2123之间。煤层夹矸04层,厚0.080.49m,单一煤层见煤点占总见煤点的55,结构较简单,属全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的薄煤层。 3M18号煤层 上距M16号煤层底750m,一般为23m,区内煤层厚度0.384.64m,平均煤厚1.69m。首采区煤厚0.394.64m,平均煤厚1.69m。该煤层走向上中部较厚,两翼较薄,煤层倾角823,F5断层以北2123,以南814,煤层结构简单,夹矸04层,厚0.050.79m,单一结构煤层见煤点占总见煤点的60,为结构简单的中厚煤层。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4M27号煤层 上距M18号煤层底板48122m,一般75m。区内煤厚0.694.59m,平均1.99m。首采区煤厚0.694.00m,平均煤厚1.45m。该煤层中部厚,两翼薄,煤层倾角822,F5断层以北2022,以南815,往南逐渐变陡,首采区浅部陡,深部缓。夹矸04层,厚度0.050.49m,为结构较简单的中厚煤层。属全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34。 四、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本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层宏观观察呈黑色,条痕黑色,似金属光泽,断 口参差状,内生裂隙不发育,多呈碎块状、粉末状产出,M6、M16、M18号煤层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光亮型。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35。 2、煤的化学性质 M6号煤原煤灰分9.2540.66,平均值为31.96;原煤全硫含量1.506.68,平均值为2.89,属高灰、中高硫煤;原煤挥发分6.57 25.47,平均值为11.55。平均发热量为26.84MJ/kg。 M16号煤原煤灰分15.6043.07,平均值为23.19;原煤全硫含量0.456.38,平均值为2.88,属中灰、中高硫煤;原煤挥发分7.27 35.16,平均值为16.77。平均发热量为26.70MJ/kg。 M18号煤原煤灰分11.3632.25,平均值为19.76;原煤全硫含量0.985.94,平均值为3.20,属中灰、高硫煤;原煤挥发分6.43 13.67,平均值为8.91。平均发热量为27.13MJ/kg。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在先期开采区域的深部的硫分较低,可以开采,开采范围的原煤全硫含量平均值为2.92。 M27号煤原煤灰分10.8845.53,平均值为25.90;原煤全硫含量1.096.47,平均值为2.97,属中灰、中高硫煤;原煤挥发分5.95 22.41,平均值为10.42。平均发热量为27.64MJ/kg。 各可采煤层中形态硫以无机硫为主,其中硫铁矿硫占76.09左右,硫酸盐硫为13.88,有机硫为10.03左右,原煤易于洗选加工,洗选后可作动力用煤和煤化工用煤。 按现行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M6、M16、M18、M27号煤煤类为三号无烟煤。 3、煤质用途评价 本矿井煤层属三号无烟煤,根据各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均具有广泛用途,可用于火力发电、化工气化用煤、合成氨用煤、煤粉锅 炉用煤及民用。 表135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五、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区域内属乌江上游三岔河流域比德向斜东翼水文地质单元,流域面积72km2,属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地区。 地层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两大类组成,三叠系的永宁镇组T1yn、三叠系的夜郎组第二段T1y2,二叠系的茅口组P2m属可溶岩,岩溶发育,含岩溶水,地下水埋深中等,富水性中强;三叠系的夜郎组第三段T1y3及第一段T1y1、二叠系的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大隆组P3cd属非可溶岩,基岩裂隙发育有限,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在可溶岩地段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漏斗迅速灌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非可溶岩地段,大气降水则沿岩石的细小裂隙或孔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表水也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特别是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尤为明显。 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受岩性、构造及地形地貌的控制,在可溶岩地段多为暗河及管道集中迳流,以岩溶大泉及暗河出露的形式于河谷、断层谷地、可溶岩与非可容岩接触带排出地表,在非可溶岩地段,地下水多沿裂隙流、孔隙流及分散流的方式短距离迳流,以下降泉及分渗流的形式近源排泄于沟、谷等地形低凹处。 二井田水文地质 井田位于三岔河流域比德向斜东翼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北部以F5断层为边界;东部以F1、F11两断层为边界,区内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地下水向南西迳流、排泄。 井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裂隙水,其次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地下水向南西运移,于三岔河谷中排泄,排泄基准面标高为1140m,三岔河洪峰流量为17000000m3/h,河床标高为11301140m。 1、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Q 残积、坡积、洪积物组成,分布于缓坡、冲沟、河谷地段,孔隙度大,透水性强,成分为砂、砾石、砂粘土、碎石土等。调查泉点17个,流量0 0.822L/s。出露形式为孔隙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大多在旱季干涸。 水质类型为HCO3.SO4Ca. Mg型。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西缘,岩性主要为灰岩,岩溶发育,岩溶地貌发育,主要为落水洞、岩溶洼地、漏斗。富水性强。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 3夜郎组T1y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南西部,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组成,间夹薄层泥岩,从岩性特征划分为三段T1y1、T1y2、T1y3。 夜郎组第一段T1y1厚80190m,主要由灰色、灰绿色及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组成,顶部偶见灰色泥灰岩,含基岩裂隙水。调查泉点11个,流量在00.321L/s之间,泉水的出露形式多为砂岩裂隙水。本段岩层裂隙发育有限,钻探过程中未发生过涌水、漏水现象,且水位稳定。抽水试验成果为渗透系数为0.00006m/d,单位涌水量为0.0011L/s.m。总体而言,本段岩层富水性弱,含水性差。 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 夜郎组第二段T1y2厚180310m,主要由灰深灰色灰岩组成,间夹薄层泥灰岩及粉砂岩,含基岩裂隙水。调查泉点16个,流量在00.30L/s 之间。本段岩层裂隙发育,钻探过程中常发生漏水现象,且水位不稳定。抽水试验成果为渗透系数为0.00021m/d,单位涌水量为0.004L/s.m。总体而言,本段岩层富水性中等。 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 夜郎组第三段T1y3主要由灰深灰色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间夹薄层石灰岩,含基岩裂隙水。调查泉点1个,流量0L/s。本段岩层裂隙发育有限,钻探过程中未发生涌水、漏水现象,且水位较稳定。总体而言,本段 岩层富水性弱。 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 4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中部,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夹泥灰岩、燧石灰岩、蒙脱石粘土岩,含基岩裂隙水。调查泉点6个,流量在0.125L/s1.235L/s 之间。本段岩层裂隙发育中等,钻探过程中常发生漏水现象,且水位不稳定,总体而言,本段岩层富水性弱。 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 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中东部,岩性主要为泥粒、细粒碎屑岩,含基岩裂隙水。调查泉点15个,最大流量为1.235L/s,最小为0.001L/s,一般小于0.3L/s。泉水的出露形式多为砂岩裂隙水,局部有灰岩溶隙水出露。调查小煤窑21个,均积水外流,流量在0.051.40L/s之间。本段岩层裂隙发育有限,钻探过程中未发生涌水、漏水现象,且水位稳定,总体而言,本段岩层富水性弱。 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SO4.HCO3Ca.Mg型。 6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组P3β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本井田东部边缘,厚度不详,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及凝灰岩,含火成岩裂隙水。调查泉点4个,流量均小于0.2L/s,为浅表风化裂隙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本段岩层裂隙发育有限,钻探过程中未发生涌水、漏水现象,且水位稳定,总体而言,本段岩层富水性弱视为相对隔水层。 水质类型为HCO3Ca及SO4Ca型。 7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层 分布于含煤地层底部,出露在井田东侧,含水性强,距上部可采煤层远,其间为龙潭组和峨嵋山组相隔,正常情况下,岩溶水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2、断层的富水、导水性与矿井的充水关系 井田内主要发育北东向及东西向断层,多属正断层。由于含煤地层大多为塑、柔性岩石,断层破碎带多被泥质物充填,导水性差,富水性弱。因此其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受到限制。 地表断层带泉点出露少、流量小,一般为0.010.1L/s。断层切割地表河溪之处,调查时未发现明显渗漏;勘探钻孔揭穿断层19处,均未发现涌、漏水现象,水位无变化。 1F1断层正断层,走向长4.2km,倾角3550,落差200m,在8勘探线上盘M16、M18、M27煤层与下盘玄武岩P3β对接,M27煤层距下盘茅口组灰岩垂距约190m,与玄武岩P3β对接标高为1080m。在ZK0801、ZK1202钻探实见断层带胶结好,无涌、漏水现象,水位稳定。因此,该断层导水性差。综上所述,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对隔水层阻隔,且无其它导水通道,因此,两者间无水力联系,对煤系地层无水害威胁。 2F5断层正断层,走向长5.0km,倾角6878,落差30100m,在9勘探线上盘M27煤层与下盘玄武岩P3β顶部对接,M27煤层距下盘茅口组灰岩垂距大于200m。钻探见该断层带时,无涌、漏水现象,水位稳定,断层带胶结好。另外,抽水试验结果证实该断层带不导水。综上所述,该断层带不导水,不含水,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与煤系地层无水力联系,对煤系地层无水害威胁。 以上资料说明,本井田断层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不存在强含水层通过断层带向未来矿坑充水的水害隐患。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直接充水水源 1直接充水含水层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为T1y2、T1yn、P1m岩溶含水层,其次为T1y3、T1y1、 P3cd,P3β基岩裂隙含水层。其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是否为主要充水层位及充水水源,可根据可采煤层顶板岩性,计算未来坑道冒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来加以判断。冒落带最大高度Hc选用下列公式计算Hc4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Ht选用下列公式计算Ht100M/3.3n3.85.1,式中M可采煤层累计厚度m,n可采煤层数。经计算Hc28.5m, Ht47.0m。M6煤层距P3c底平均73m,P3cd厚1848m,T1y1厚80190m。因此,最上部可采煤层M6与上覆岩溶含水层T1y2至少间隔168m,即Ht47.0m 168m,故煤系上覆岩溶含水层不是主要充水层及充水水源。结合前述,煤系下伏茅口组岩溶含水层与煤系地层无水力联系结论,井田未来矿坑主要充水层为含煤地层本身。 2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