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doc
浅议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摘要众所周知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的环境特殊,就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而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煤矿机电事故也开始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及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矿电气安全管理的目的、特点、内容以及井下电气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和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电气安全措施 1、引言 电能是煤矿生产的主要能源,煤矿井下处处用电。因此,煤矿电气安全管理就成为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管理、使用不当和误操作是引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加强和完善电气安全管理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对避免和减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煤矿电气安全管理的目的、特点及内容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指对事关电气设备安全的诸项工作进行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实现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组织制定和实施电气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启动救援工作;对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并分析事故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目的1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 2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特点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 内容 1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安全法规、规程和有关规定。 2管理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任何决定,办法和措施,都必须有利于生产。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人。 4人、财、物优先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配齐相关工作人员,保证完成所承 担的安全技术措施,管好、用好消除灾害所必须的设备、器材及工具等。 5对安全工作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安全技术措施列入作业计划内容。 6搞好安全教育、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 3、井下电气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井下电网过电流事故的原因及防治 电气设备或线路中流过的电流只要超过额定值就称为过电流,短路是严重的、故障性的过电流。过电流故障出现时,轻则使导线发热电机电器寿命缩短,重则烧毁导线、烧坏电机,至引发火灾或引爆瓦斯和煤尘。 ◆产生过电流故障的原因 1电气设备额定电压与电网额定电压不符,造成设备过电流。 2所选设备的额定电流应大于等于它的长时最大实际电流,否则设备会出现过电流。 3电缆截面的选择应满足设备容量的要求,不然电缆会过电流。 4高低压开关设备的额定断流容量应大于或等于线路可能产生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否则会导致断路器损坏。 5电气设备安装前要测量绝缘电阻,不合格不能投入运行。 6安装电气设备的地点应无淋水、碰、撞、砸等伤害。因为淋水可能造成电网漏电或接地。 ◆过电流故障的防治措施 短路、过负荷和断相是常见的过电流故障,对此类故障的防治办法主要应抓好设备的保养,让以上故障少发生或不发生。另外还要采取切实有效地保护措施,当过流发生靠保护装置切断过电流线路,达到设备不受过电流损害的目的。 1井下高压电动机和动力变压器的保护。 2采区变电所动力变压器和移动式变电站及配电点馈出线上装设过流保护。 二井下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井下电气着火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矿用变压器着火,油浸变阻器和油开关着火,低压橡套电缆和铠装电缆头放炮着火,架线电机车电弧引燃木支架着火,灯泡取暖着火等。 ◆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 1短路。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使导体的发热特别快,在几秒钟,有时更快些,导体就炽热了,并且可能烧着与其连接的绝缘、木支架、煤尘和邻近的可燃物品,造成火灾。 2过负荷。当过负荷不是短接的结果发生时,导体的发热通常进行较慢,但是长时间积累,设备将达到使自己失去绝缘性能的危险温度,最后就常常引起电气设备中线路的短接而发火。 3接地故障。中间接地的漏电,特别是矿内电缆线路两相短接时漏电也会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4接触不良。线路中个别部分接触电阻的增加,主要是接触不良的结果。 5漏电。漏电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更普遍更隐蔽。漏电电流会逐渐加大,造成打火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形成电气火灾。 6电气照明设备引起火灾。井下如果不很好地处理照明灯罩上覆盖的煤尘,有时也能引起火灾。 ◆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电缆短路造成火灾,是因为过流保护失灵造成的,准确计算整定过流保护,即可解决问题。 2平时带电的电缆不应盘圈,要选用合格的矿用阻燃电缆。 3加强电缆接线盒的维修检查,尤其对铝芯电缆接线盒更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架线电机车行驶的巷道中必须采用锚喷、砌碴或采用混凝土栅支护。 5机电硐室内严禁用灯泡取暖,硐室内要存放足够的灭火器材。 三井下电力网漏电接地故障原因及预防措施 井下漏电接地故障产生的危害很多。当一相火线严重漏电或接地时,另外两相非故障火线对地电压会升高到原来对地电压的3倍。对设备绝缘构成威胁,对人身触电危险性加大。 ◆井下产生漏电的原因 1使用了绝缘不良的陈旧电缆或设备。 2电工接线工艺粗糙低劣,造成芯线毛刺触及设备外壳。 3电气设备和电缆淋水或严重受潮。 4受井下气候影响,防爆电气设备内部结露。 漏电的预防措施 1更换绝缘电阻太低的电缆或设备。 2对电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接线工艺水平。 3解决设备淋水问题,电缆严重受潮应升井干燥。 4设备内部结露导致对外壳漏电,可在设备内部放置高质量的干燥剂。 5检漏继电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检漏继电器运行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4、结论 总之,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是涉及矿山生产安全的大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扎扎实实搞好电气管理工作,提高现代煤矿电气管理水平,确保矿井电气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才能使煤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艾井石.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 科技信息,20082 311-313. [2]刘志强.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06. [3] 李志宇.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