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层建筑框支柱、转换梁及剪力墙偏轴的结构设计.pdf
第 卷 第“期建筑结构 年“月 高层建筑框支柱、 转换梁及剪力墙偏轴的结构设计 刘一威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 2 7 6 . 5 ,. . 4 , 8 A/ * 5 9 - * 9 5 ,. 5 5 . 6 , ; , *- 1 - , * . ; , 8“, - - , * 5 7 - 7 * 5 , / 7 / * 7 66 7 5 8 , 5”7 / / 9 6 6 , / * , 8. 8 7 * /. 5 1 0 7 ; . * ,. . 4 / 7 /; , * 1 8 7 / 5 , / , * , 8 B ,- 1 - , * . 8 * ,. . 4 / 7 /; , * 1 8- . , . 8 1 * , 8 7 8 , / 7 6 1 2 1 5 8 7 . 5 2 5 . ; , * . * * , . 0 , / 1 2 6 7 5 8 , 5 . 8- 1 4 9 ; . 5 , 1 * - 1 7 - 7 8 , * “ 1 ; , *;* 3 7 / * 7 6; 1 ; , *;, - - , * 5 7 - 7 * 5 , / 7 / * 7 66 7 5 8 , 5 一、 前言 由于建筑等专业的要求, 在工程设计实例中往往 存在着墙4 2 23 /0 1 -2 8 2 2 24 -0 6 8 7 53 8 5 25 0 8 2 2/ 8 / 0- 5 6 8 0 4- 3 / 8 - 7 取消9 . / 22 8 2 2 24 02 8 2 22 8 2 25 6 8 6 1/ 8 0 // - 0 8 - 7- 7 - 8 3 2 为了较完整地阐述原理及全过程, 算例考虑了三 个剖面处的转角位移, 设定了对应的三个未知量, 给出 联立方程的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解法。式 (-) 具有明确 的物理意义, 它是一种特殊的连续梁问题方程式。它 与普通连续梁问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求解的未知量 不是弯矩、 剪力, 而是扭转角位移。 如果需要计算多处转角, 式 (-) 可以扩充为多阶矩 阵而模式不变。有两种在实际中更常见的情况, 计算 可以更简洁。 - 8情况一, 支座处的上下墙、 柱刚度很大, 可以近 似认为趋近无穷大, 使得转角趋近无穷小, 或者梁柱之 间、 上下柱墙之间并不偏轴, 或者主体结构电算软件能 够体现支座处的偏轴影响, 则计算方程 (-) 就可整理成 为如下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使计算大大简化。 / (* /’ 4’ 1)/(1) 这种情况, 偏轴墙的附加力矩就可以仅仅按此处几个 垂直构件如墙、 次梁 (有时也可包括楼板) 的线刚度, 及 两侧的转换梁抗扭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 8情况二, 转换梁次梁与另一方向的次梁构成井 式交叉梁体系, 很难简单表达次梁端抗弯刚度。在计 算次梁抗弯时可以近似地假设次梁端刚度无穷大, 认 为偏转力矩全由它承担, 其结果稍保守。 在主体结构的总体计算模型中应能包括转换梁的 次梁即抗偏梁, 这样在初始的计算中也就能体现次梁 的刚度及其自重、 荷载对转换梁的影响, 准备以后与附 加值迭加。 四、 结语 (-) 从本文算例表/的情况比较可以看到, 转换梁 的抗偏梁能有效地抑制转换梁侧翻转角, 减小转换梁 扭矩及上面剪力墙出平面弯矩带来的墙内附加弯曲应 力, 使墙.梁平面假定有限元计算结果更可信。能减少 转换梁两端扭.剪联合作用的程度, 使结构维持稳定。 加强框支柱处的抗偏梁, 可减小转角而缓解文 [0] 所指 出的柱的梁下应力集中。 (/) 转换梁所增加的抗偏梁实际上是一梁多用, 它 们还能减小楼板的跨度, 缓解楼板内力, 让楼板有更多 的储备去抵抗转换层内的剪力。 (0) 对于高位转换层结构, 转换层以下框架对于结 构安全极为重要, 但其梁、 柱也可能偏轴; 在同样的混 凝土用量前提下, 采用高而窄的框架梁能提高层间抗 侧移刚度, 由此而带来的梁稳定问题均可由抗偏梁一 并解决。抗震结构的强柱弱梁原则, 弱到什么程度, 这 里与普通框架应有所区别。 (1) 解决转换梁的扭矩, 也可以采取加大截面、 增 加抗扭钢筋的方法。但这是一种在承认、 忍受扭转变 形的前提下的被动式的解决方式, 梁变形给上端剪力 墙带来的出平面变形、 内力并未克服, 且未必经济。治 标不如治本, 抗偏梁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但非预应 力抗偏梁的纠偏是不彻底的, 仅仅是通过抗偏梁克服 了偏心力矩的大部分, 但对于一般工程也就足够了。 抗偏梁的抗弯刚度大小至关重要。为了减轻自重并获 得较大的刚度, 转换梁的抗偏梁可以设计成工字形断 面,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其抗剪强度往往绰绰有余。如 果要想彻底纠偏, 可以通过采用预应力技术来实现。 在梁端设水平加腋, 可缓解文 [0] 所指出的偏梁加于柱 的扭矩。 应该指出, 本文目前的分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属 于概念分析, 其计算方法仍显粗略。科研人员可以运 用大容量的计算机, 把墙、 梁、 柱作为整体进行纯三维 连续介质的有限元划分, 进行弹性、 弹塑性、 稳定方面 的分析, 研究偏轴对整个结构体系的影响并伴以试验, 给出较准确的定量规律; 有机会时更应注意高层建筑 转换层的震害调查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最可能出现的 问题是结构在弹塑性阶段失稳。 参考文献 - 8龙驭球, 包世华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 5 6 / 8朱宝华杆系结构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5 5 0 0 8郑 琪, 方鄂华等钢筋混凝土大偏心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实验 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 5 5 5,/ 2 (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