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结构变形裂缝的预防控制.pdf
砖砌体结构变形裂缝的预防控制 郭治平 (河南省医药设计院郑州 “) 薛朝恒 (河南省军区后勤部郑州 “) [提要]依据工程经验, 作者对粘土砖砌体结构的变形裂缝, 从砌体构造、 温度影响、 施工技术几个方 面, 提出若干预防与控制措施, 供参考。 [关键词]砖砌体结构变形裂缝预防控制措施 一、 引言 为预防和控制砖砌体结构变形裂缝, 结构体型尽 量采取规则结构, 墙体布置匀称贯通, 控制房屋长高比 等, 对地基基础综合处理, 则应加强基础的刚度与整体 性, 按变形控制原则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 基础形式、 尺寸乃至对各部分选择不同的基底反力等, 对此已有 许多文献。本文仅从砌体构造、 温度影响、 施工技术方 面, 提出若干砖砌体结构变形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 砌体构造 横墙圈梁应贯穿走廊 (包括单外廊) 。走道板 厚不小于 ’ 时, 以现浇加强带替代圈梁, 上下纵 筋各不小于 ’’; 板厚小于 ’ 时, 设加强圈梁, 断 面不小于 ’ * ’。 ’ 外墙混凝土圈梁外侧用保温砂浆贴砌 “ 厚 保温块材 (加气混凝土块、 水泥蛭石板、 水泥膨胀珍珠 岩板等) 与外墙面平, 圈梁宽 (墙厚 ’) , 门 窗洞口范围内为 , 形断面。长度小于 “ 的高低圈梁 亦可不贴。 外墙混凝土过梁净跨度大于等于 时, 在梁 端上下各二皮砖灰缝中设 -./ * / 网片以抗裂。 地震区建筑呈 ,, 0, 1 形平面时, 凸出部分的长 度 (凸出方向) 不应大于凸出部分宽度的一半; 且沿凸 出方向向室内延伸有墙体时, 凸出长度不大于 / (/ 度) , (2 度) , ’ ( 度) , (3 度) ; 无延伸墙体时, 依 次不大于 , ’, , []。对多层砖房, 其 , 形内折角宜 设 , 形断面构造柱, 0 形内折角宜设不小于 ’ (沿 底边)* / (沿垂边) 构造柱, 适当加大配筋; 十字 形折角, “ 层及 “ 层以上时, 亦宜设构造柱。 “ 门窗洞口宽大于等于 ’, 且洞高大于 ’4 层高 时, 或洞口高与宽分别小于上列数值, 洞墙比大于 时, 洞边 (或该层洞边) 应设构造柱。 / 地震区确需错层而高差不大于 “ 时, 错层 交界处各层圈梁应各自闭合, 并相互交搭一个开间 (或 伸抵门窗洞边) , 交接处各墙构造柱沿全高设置。 2 构造柱埋置深度 保证室外地面以下、 地下管 沟底以下、 半地下室地面以下均不小于 “, 无基础 圈梁时, 设不小于 ’ 厚的混凝土墩; 室外地面以 下不小于 深有基础圈梁时, 可锚入圈梁; 有抗 整体弯曲或抗倾覆要求时, 应伸至基底, 基础为砖放脚 时, 应设卧梁, 长不小于构造柱断面长边的 ’“ 倍, 断 面与配筋不小于构造柱。 突出屋顶小间顶部有较重设备 (如水箱等) 时, 应考虑地震鞭梢效应, 适当加大构造柱配筋。 3 底层窗洞宽大于等于 时, 窗洞下二皮砖 灰缝中设 / 筋; 窗洞宽大于等于洞底至基底高度 时, 设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基础留洞与穿基础管沟宽度 大于等于沟洞底至基底高度时, 应设混凝土底梁或混 凝土边框以抵抗反向弯曲。 三、 温度影响 屋顶设足够厚度的保温屋, 不低于屋面、 热工 规范及节能标准要求; 采取隔热措施, 架空隔热层中部 设通风口。一些地区通用图集中保温层厚度不符合规 范要求, 选用时应调增其厚度。 ’ 屋盖伸缩缝区段两端及大于 (气温年较差 大的地区为 “) 的区段中部分别留设板端伸缩缝, 填 弹性嵌缝膏, 板端支承面作滑动面, 如铺二层油毡中夹 滑石粉等。 现浇混凝土屋盖、 圈梁、 挑檐, 或装配式屋盖有 后浇混凝土层时, 大于 “ (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为 ) 的伸缩缝区段中部留后浇缝或膨胀加强带 (掺膨 胀剂如 156 等) , 适当加大混凝土板分布钢筋。现浇 挑檐亦可留伸缩缝, 间距不大于 “。 视保温层材料膨胀性能及做法 (整体浇筑或分 块铺设) , 在保温层长度中部及保温层与女儿墙或突出 屋顶间外墙之间, 留设 “ 7 宽隔离层, 填弹性嵌 缝膏。 “ 顶层墙体 (包括女儿墙) 砌筑砂浆, 外纵墙两端 各二个开间, 不低于 82“, 其余内外墙不低于 8“。气 温年较差大的地区, 且在寒暑季施工时, 砂浆强度等级 提高一级。 / 顶层下列墙体第 “ 高设 ’/ 通长拉结钢 筋 端山墙、 端间内外纵墙 (有窗洞口时, 洞高范围洞内 “ 第 卷 第 期建筑结构’ 年 月 侧可不设) 、 与外纵墙交接的上半层高横墙端部 “ 长 (钢筋弯折入外墙) 。上述墙段有窗洞口时, 洞下二 皮砖灰缝中应有 ’ 通长拉结钢筋。 “ 端间内外纵墙有门洞口, 且墙转角处无构造柱 时, 门洞边设混凝土边框, 厚不小于 *, 宽同墙厚, 端间拉结筋锚入混凝土边框。 “ 长度大于 的女儿墙与挑外廊砖砌栏板压 顶厚度不小于 *, 纵筋不小于 , (* 厚 栏杆) 。长度大于 * 时, 亦宜于中部留后浇缝。 ,“ 综合考虑, 多层房屋顶层圈梁宜沿所有内外墙 设置, 横墙圈梁间距不应大于二个开间, 且不大于 。 无圈梁横墙端部不应设置由外墙圈梁拐入内墙少许的 断头拉梁 (确有必要时, 其他各层尚可设置) 。 *“ 可适当增加东西端墙厚度, 不另加配钢筋, 砂 浆强度等级可不提高, 以改善热工性能, 亦利节能。 四、 施工技术 “ 先施工高、 重部分, 后施工低、 轻部分, 以调整 差异沉降。 “ 挖土时应对基坑、 槽加以保护, 以免扰动基底 以下土层。挖至基底后应及时铺筑垫层, 倘不能及时 铺筑时, 不应连续挖至基底而长时暴露以反拱, 并及时 排水。偶遭扰动, 可铺中粗砂或碎石挤实。严重扰动 时, 其扰动部分应予清除, 避免附加沉降。 “ 当楼盖作为地下室外墙支点时, 楼盖现浇或铺 设完成后, 且砌体强度满足要求方可回填夯土, 否则应 按悬墙验算。并应注意, 靠近地下室外侧不得堆置过 多过重材料。 -“ 饱和淤泥类土地基, 加载速度与加载速率过大 易发生地基土塑流挤出。应考虑现场加载试验, 控制 施工速度与加载速率, 以使地基逐渐固结, 相继增长地 基承载力。 “ 粘土砖于砌筑前润湿, 含水率 *. / ., 冬 季亦宜适度湿润, 严禁干砖上墙, 致使砂浆早期脱水, 不仅降低砂浆强度, 且削弱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降低砌 体强度。 ’“ 砌筑砂浆中可掺入相当水泥用量 . / *. 的 粉煤灰, 以提高和易性与保水性, 便于砌体砂浆饱满。 “ 确保变形缝有效宽度, 缝内无残渣碎块杂物, 以免变形时挤压墙体。 “ 屋盖、 保温层及屋面工程, 尽量避免寒暑季施 工, 以降低温差, 尤其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 ,“ 底层框架砖房, 梁柱间砖砌体作为抗侧力构件 时, 必须先砌墙后浇梁柱, 不得后砌墙; 墙顶部与梁应 有可靠的钢筋或铁件拉结。 *“ 混凝土中掺减水剂、 缓凝剂、 膨胀剂等, 采取 后浇缝或膨胀加强带, 区别部位, 尽量推迟拆模, 加强 养护。 “ 新砌筑墙体, 若遭严重冻融或雨水冲刷而致 强度降低时, 应予拆除。 “ 一般不宜采用油毡作墙基础顶面防潮层, 对 软弱地基上的多层房屋不应采用油毡防潮层。 五、 结语 综合采取有关文献及本文所述措施, 大量变形裂 缝是能够预防的, 少数难免裂缝的危害程度可以控制 在允许范围内。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 0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121,) ““ “ ““ “ 0,,0 简讯小康住宅体系成套技术指南通过鉴定 由建设部科技司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 共十一 个单位参加的 小康型城乡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成套技术指 南 已于 *** 年 月 日通过鉴定并予以验收。该项目是 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子专题, 对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的 健康发展, 保证住宅建筑的安全、 舒适、 耐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近二年的工作, 专题组已提出了住宅建筑结构 体系成套技术指南和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十三种建筑结 构体系典型实例。这是总结我国大量住宅建设实践经验 并予以择优、 提高和系统化形成的配套技术; 也反映了正 在修订中的各主要规范标准中最新的成熟内容。作为推 荐性的指南, 将对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住宅质量具有积极 意义。 指南中对异形柱框架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予以肯 定, 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对轻钢结构、 大开间灵活分割 住宅等符合工业化、 产业化方向的新技术, 以及对住宅裂 缝防治等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内容也给以肯定。会议认为 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推广应用价值大。各承担单 位撰写的成套技术指南及典型结构实例将在作必要的修 改后尽快出版发行。 我国每年住宅建设 - 亿 以上, 年产值约’ ***亿元, 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房地产商及建筑设计施工人员优选住 宅形式及结构体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由于 指南涉及建筑、 结构、 地基、 建材、 建筑物理及节能等诸多专 业而成为配套技术, 将对今后我国围绕住宅建设的房地产 业、 设计施工、 科研选题、 技术开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有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