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61-2013_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混凝土规范.pdf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c c h 且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Π f o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c 1o g i c a l c o Πc r c t e CECs 3‘12013 主编单位上海嘉洁生态科技有 限公 司 北 京 万 澎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批 准单位中国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化 协 会 施行 日期201珏 年 4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北 丿 苠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生态 混凝 土应 用技术规程 CECs a 612o 】3 中国计划 出版社 出版 网址.w w w j h p Ie s s c o m 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木樨地北里 甲l l 号国宏大废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m 电话 0l 0№m 0◆Ⅱa 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Fp 刷有眼公 司印刷 850m Ⅲl l 0陆m 1/;2 225印张 ;3千字 ⒛14年3月第1版 ⒛14年 3月 第 1次印刷 印数1m 踟册 统一书号⒗80犰2纽7 定 价 ″00元 版权所有 佼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ω1。№ω帕404 如有印装质璧o i 题,诸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1s 7号 关于发布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的公告 根据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012年第一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 、 修订计划 〉 的通知 建标协字 臼m 2D田号 的要求,由上海嘉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万浮科技有限公司等 单位制订 的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经本协会组织审查,现批 准发布,编号为CECS m 1;o 13,自2014年 4月 1日起施行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三 年十月 十 五 日 曰 根据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关于印发 〈2012年第-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 、 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协字 臼01幻 田号 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6章和5个附 录,主要 内容包括总则 、 术语 、 材 料 、 设计 、 施工 、 质量检验及评定.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198㈩⒗m 号 文 关于请 中国工程建设 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 的通知 的 要求,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 、 施工等便用单位 和工程技术人员采 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化协会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叫匕 京市海淀 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鸲⒛。在使用 中如发现 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 主 编 单 位上海嘉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万澎科技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 电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珠江委水利科学院水资源所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部科技推广 中心 主要起草人杨卫平 窦 以松 董建伟 姚秋萍 季永兴 崔树彬 张晓辉 韩连超 贾艾晨 孙景亮 1 艹刖 齐 莹 主要审查人王 浩 杨开林 陈梁擎 李少明 裴宇波 茆 智 肖新 民 杨培岭 金兆森 黎保琨 李复兴 胡 孟 次目 1 2 3 4 设 计 ⋯⋯⋯⋯⋯⋯⋯⋯⋯⋯⋯⋯⋯⋯ 62 试验与检测 ⋯ ⋯ ⋯ ⋯ ⋯ ⋯ ⋯⋯ ⋯⋯ ⋯ ⋯ ⋯ ⋯ 总 则 ⋯ ⋯⋯ ⋯ ⋯ ⋯ ⋯ ⋯ ⋯ ⋯ ⋯⋯ ⋯ ⋯⋯ ⋯ ⋯⋯ 术 语 ⋯ ⋯⋯ ⋯ ⋯ ⋯ ⋯ ⋯ ⋯ ⋯ ⋯ ⋯ ⋯⋯ ⋯⋯ ⋯ ⋯ ⋯ 材 料 ⋯ ⋯⋯ ⋯ ⋯ ⋯ ⋯ ⋯ ⋯ ⋯ ⋯ ⋯ ⋯⋯ ⋯ ⋯ ⋯ ⋯ ⋯ 61 骨料 ⋯ ⋯ ⋯ ⋯ ⋯⋯ ⋯ ⋯ ⋯ ⋯ ⋯ ⋯ˉ 32 水泥 ⋯ ⋯ ⋯ ⋯ ⋯ ⋯⋯ ⋯ ⋯ ⋯ ⋯ ⋯ ⋯ ⋯ ⋯ ⋯ ⋯ ⋯ 33 添加剂 ⋯ ⋯ ⋯ ⋯⋯ ⋯ ⋯⋯⋯ ⋯ ⋯ 】 〉 2〉 〈3〉 3〉 〈3 〈3〉 〈5 〈5〉 6 6 7 0 9 0 13 14 16 16 17〉 l 22〉 23〉 24〉 26〉 1 41 一股规定 ⋯ ⋯ ⋯ ⋯ ⋯ ⋯ ⋯ ⋯ ⋯ ⋯ ⋯⋯ ⋯ ⋯ ⋯ 42 设计标 准 ⋯ ⋯ ⋯⋯ ⋯ ⋯⋯ ⋯ ⋯⋯⋯ ⋯ ⋯⋯ ⋯⋯ ⋯ 43 坡式结构设计 ⋯ ⋯⋯ ⋯ ⋯ ⋯ ⋯ ⋯ ⋯⋯ ⋯ ⋯ ⋯ 44 墙式结构设计⋯ ⋯ ⋯ ⋯ ⋯ ⋯ ⋯⋯ ⋯⋯⋯ ⋯⋯ ⋯⋯ ⋯⋯ ⋯ 5 施 工 ⋯ ⋯ ⋯ ⋯ ⋯ ⋯⋯ ⋯ ⋯ ⋯⋯ ⋯ ⋯ ⋯ ⋯ ⋯ ⋯ ⋯ ⋯ 51 生态混凝土配制 ⋯⋯ ⋯ ⋯⋯⋯⋯ ⋯ ⋯ ⋯ ⋯ ⋯ ⋯ 52 坡式结构施工 ⋯ ⋯ ⋯ ⋯ ⋯⋯⋯ ⋯ ⋯ ⋯ ⋯ ⋯ ⋯ s 3 墙式结构施工 ⋯ ⋯⋯ ⋯ ⋯ ⋯⋯⋯⋯ ⋯ ⋯ ⋯ ⋯ ⋯ ⋯ ⋯ 5衽 植物种植及养护 ⋯⋯ ⋯ ⋯ ⋯⋯⋯⋯⋯ ⋯ ⋯ ⋯ ⋯ 6 质 量 检 验 与 评 定 ⋯ ⋯ ⋯⋯ ⋯⋯ ⋯⋯ ⋯⋯ ⋯ ⋯ ⋯ ⋯ ⋯ ⋯ 61 般规定 63 坡式结构检验评定 ⋯ ⋯ ⋯ ⋯ ⋯ ⋯ ⋯ ⋯ ⋯ ⋯ ⋯⋯ 64 墙式结构检验评定 ⋯ ⋯ ⋯ ⋯⋯ ⋯ ⋯⋯ ⋯⋯⋯ ⋯ 65 质量评定及验收 ⋯⋯⋯ ⋯⋯ ⋯ ⋯⋯⋯⋯⋯ ⋯⋯ ⋯ 附录A常用植物晶种 ⋯⋯⋯⋯⋯ ⋯⋯⋯⋯⋯⋯⋯⋯⋯⋯ 附录B 坡式结构计算 ⋯⋯⋯⋯⋯⋯⋯ ⋯⋯⋯⋯⋯⋯⋯ 附录C 墙式结构计算 ⋯ ⋯⋯⋯⋯⋯⋯⋯ ⋯⋯⋯⋯⋯⋯⋯ 附录D 生态混凝土生态孔径检测 ⋯ ⋯⋯⋯⋯⋯⋯⋯⋯⋯ 附录E 质量检验评定表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 引用标准名录 ⋯⋯⋯⋯ 3 36 36〉 瓜0 〈 珏1 〈46 Co n t e Ⅱt s 附条文说明 ⋯⋯⋯⋯⋯⋯⋯⋯⋯⋯⋯⋯⋯⋯⋯⋯⋯⋯⋯ 1 Ge Πe r a l p r o v i s i o 珏 2 Te r m s ⋯ ⋯ ⋯ ⋯ ⋯ ⋯ ⋯ 3 、 刂a t e r i a l 3 1 Ag g Ie g a t c ˉ l 〈2〉 3 3 3 〈3 5 5 〈6〉 6 〉 9 9 〈9〉 】3 1茌 16 16〉 17 l 〉 〈22〉 23 2珏 〉 ‘ 3 3 3 Ad d i t i v e Dc s ∶g Π ˉ ⋯ 4 1 Cc n c r a 1r q u j r e m e n t s 4 2 De s i g n ;t a 且d a 【d s 4 3 s 1o p i Ⅱg s t r l l c t u r e d e s i g n 4 4 Wa 【δ1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 ˉ Co 且s t r u c t i o n ⋯ ⋯ 5 1 Ec o 】o g i c a l c o Πc r c t c p r e p a r a t i o n 5 2 s 1o p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c 0n s t r u c t i o n 5 3 Wa 【1s t r u c t u r c c O】s t r u 0t i n ∶ 5 4 Pa n t c u 1t ∶v a i QΠ a 且d c o Πs e r v a t i o n 6 Qu a Ii t y i n s p e c t i n a 且d c v a l u a t i o o 3 2 Ce Ⅲe 且t 6 1 Ge n e r a e q u i r e Ⅲc n t [, 6 2 Tc ;t a n d i 】s p e c | l o 】∶ 6 3 1Πs p c c t i o Π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s | o p i o g s t r u c t △l r e 6 4 1n s p e c t i 。Π a n d e v a 1u a t i n Of w a 11s t 【u c t u 【e 6 5 Qu a 】i t y c Ya l u a t i n a n d a c c e p t a n Ce Ap p c n d i x A Co m m Ⅱ p l a Πt ˇa r i e t i e s Ap p e Π d i x B Sl o p i n g s t r u c t u r c c a 1Cu l a t i o n \p p c n d i x C Wa Il s t r u c t 刂 r e c a l c u 1a t i o n ⋯ ⋯ 3l l Ap p e Ⅱ d i x D Ec o l o g i c a l o p e Ⅱi Πg s i z c i Πs p c c t i o n o f c c o l o g i c a l c o Ⅱc r c t c 33〉 Ap p c Ⅱd i x F Qu a Ii t y 【Πs p c c t i Ⅱ a Πd c v a 【u a t l o Π c h a r t 30〉 Ex p l a n a t i o Π o f 、v o r d i n g i Π t h i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 刂0 Li s t o f q u o t e d δt a d a r d s ∶ 〈 茌1 Ad d i t i o ⅡEx p l a n a 1i o o f p r o v i s i o i l ⋯ 珏 6 1 总 贝 刂 1.0.1 为规范生态混凝土技术应用,做到技术先进 、 安全可靠 、 经 济合理 、 确保工程质量 、 促进生态恢复,制定本规程 。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利 、 公路 、 铁路 、 水运 、 环保等工程 中以生 态混凝土为材料的护坡 、 护岸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 的选材 、 设计 、 施工及验收。 1.0.3 生态混凝土护坡 、 护岸及其他生态修复 工程 ,除应执行本 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 2术 语 2.0.1 生态混凝土 e ∞l o g l c a l c o Ⅱc r c t e 一种 由骨料 、 水泥和添加功能性添加剂组成,采用特殊工艺制 做,具有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满足生物生存要求的多孔混凝土. 2 0 2 生态孔径 c c o 1o g i c a 【o p c n i 且g s i z c 生态混凝土 中能满足植物根系生长和小型动物生存要求的表 观孔径. 2.0,3 生态空隙率 e c l g i c a l v 。i d r a t e 生态混凝土骨料间的空隙体积与生态混凝土的体积之 比. 2.0.艹 盐碱改 良材料 m ⒒Πe c o ∝r c t e r e s ωr a t ⅡⅡ m a t e h d 由多种有机材料 、 无机材料和活性材料经特殊工艺制成,可改 善多孔混凝土空隙内盐碱性水环境,长期为植 物生长提供必需元 素和生长激素,而又不破坏混凝土稳定性 、 耐久性的材料 。 2.0,5 营养基 n u t ▲‖m b a s e m a t e Ha l 能提供植物生长必需元素,具有缓 冲肥料和酸碱度波动 的能 力,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刺激作用的天然或人工材料 。 3材 料 3.卫 骨 料 3.1.1 生态混凝 土的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 普通混凝 土用 砂 、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CJ陇的要求 。 3.1.2 生态混凝土的骨料宜采用单级配,粒径宜控制在20m m 40m m 之间.针片状 颗粒含 量不 宜大 于⒗,逊径率 不宜 大 于 10,含泥粉总量不宜大于l . 3.2水 3.2.1 生态混凝土应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包括硅 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 矿渣硅酸盐水泥 、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 泥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胶凝材料应 进行科学试验及论证. 3,2.2 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 通用硅酸 盐水泥GB175的要求 。 β.3 添 加 剂 3.3.l 制作用于水上护坡 、 护岸 的生态混凝土,空隙内应添加盐 碱改 良材料,以改善空隙内生物生存环境.盐碱改 良材料应具有 下列功能 1 不破坏维持混凝土稳定性 、 耐久性的碱性环境; 2 避免混凝土析出的盐碱性物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3.;.2 用于水上护坡 、 护岸 的生态混凝土宜添加缓释肥,或通过 盐碱改 良材料与混凝土析出物相互作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元素。 3.3. 对有抗冻融要求的地区氵 制作生态混凝土时应添加引气减 3 水剂,提高抗冻融能力。 3,3.4 当需进一步提高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可在拌和时加人 减水剂或环氧树脂 、 丙乳等聚合物粘合剂. 4设 计 4.I-般 规 定 4.1.1 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品应通过骨料粒径 的控制,倮证骨料间 有合理的生态孔径和空隙率,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I 在工程性能方面重度不应小于1800k g /n 13,抗 压强度不 应小于5MPa ,饱和冻融循环快冻〉 不应小于50次; 2 在生态性能方面空隙率宜为⒛ 30,穿透生态混凝 土试验件的标准砂量不应少于50ˉ用于水上护坡、 护岸时,人工 营养基有效期不应小于5年,一次播种绿化年限不应小于5年,绿 化覆盖率不应小于95、成活率不宜小于90令 4.1.2 用于水上护坡、 护岸时,生态混凝土防护表面覆土厚度不 宜大于20m m . 4.I.3 营造生态混凝土表面植被时,可根据工程位置 、 绿化要求, 选择适合本地 区生长的一种或几种缓青期 、 枯黄期不 同的草籽进 行混播.植物品种可按附录A选用 。 4.1.4 采用生态混凝土的防护结构形式应根据地形 、 地质 、 水流 等条件,以及工程特点 、 生态系统功能要求等选定 氵 其结构应满足 安全 、 抗冲刷 、 抗风浪等性能,同时应便子施工 、 维护和生态作业 。 4.1,5 常用的生态混凝土防护结构形式可为分坡式防护结构和 墙式防护结构两类 。 4.1,‘ 采用生态混凝土的防护结构应根据工程特性 、 生态修复及 景观建设要求,选择适宜的防护结构营养基质。当防护结构基质 营养物质不足,而绿化要求较高或植物需保持长期提供营养成分 时,宜选择设置人工营养基。 6 艹,1,氵 { 态混凝 上 自身应 乓竹一定 的反滤能力.反滤能 力呵按 下式估算 D∷d m 9-⒛ 式 中D 一 生态混凝土骨料平均粒径i ″[,被保护土特征粒径 。 当被保护土特征粒径较小时,应根据防护土体特征粒径,按现 行行业标准 水利水 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 1 T″5 的要求,在护坡结构下部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 4.I.8 季节性寒冷地 区的防护设计应考虑冻融 、 冻胀作用 。对临 水边坡应考虑冰推力对防护结构 的影响.具体设计应按现行行业 标准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 L211的规定执行. 4.1.9 在存在季节性冰推 、 冰冻的防护面上,不宜采用生态混凝 土进行防护. 4.2设计 标 准 4.2.1 采用生态混凝土的防护工程,其防洪标准、 级别及安全加 高值应根据其所在建筑物的级别和重要性,按现行 国家标准 防洪 标准GB⒃201及相关行业标准确定 . 4.2.2 2级 4级的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可提高一级设计 。 4.2.3 生态混凝土防护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各行业相 关标准,根据防护坡体 的特征确定 。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不 论其级别,基本荷载组 合 条件 下 的抗 滑稳 定 安拿系数 不应 小 于 140,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 4.3 坡式结构设计 4.3.1 采用生态混凝土进行防护的边坡应保持 自身稳定,根据地 质勘察结论确定土坡稳定坡 比。土体 的填筑密度应符合水利 、 公 路 、 铁路 、 水运 、 环保等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4.3,2 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秕基本形式 。 6 】 m 制| L态H氵跹 土坡式牛构可采l t l i l 制△态浞 ∴ 块体 或肖 采用普遁混凝土外框 l 填筑△态混凝t 构成的复合块体,采川普 逋混凝土外框的,其外框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 低十 120 季 节性寒 冷地区冻融循环决冻次数不应少 于m 次 . 2 观浇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宜根据地形 、 地质 、 防护要求采 用混凝土框格 、 土工格室 、 本隔板等进行分仓浇筑 。 J 生态混凝上坡式结构 的厚度 、 预制块体大小应综 合设 备、 制造和安装能力,以及防护工程的安仝要求,按附录B计算确定 砭 43.3 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下部应根据防护土体性能设置反滤 层,用于水上防护时,宜采用营养土⊥布.营养土工布应具有可 靠反滤和长期为植物提供主要必需元素的作用. 4.34 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堤脚 、 戗台或消浪平台两侧均应设 置基座.基础应理置到安全的深度.坡顶应设置封顶。 43.5 用于水下 防护时,其基础埋置深度应在最 大冲刷深度之 下,并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m ⒛6的规定设 置护脚 。 4.3‘ 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的护岸整体稳定验算可分为 ∵ 护岸及 岸坡基础土的整体滑动;沿生态混凝土护坡底面的滑动 。护岸 及 岸坡基础的整体滑动可用瑞典 圆弧滑动法计算,沿生态混凝土 护坡底面的滑动可简化成沿护坡底面通过堤基 的折线整体滑动, 计算方法按附录B执行 。 44 墙式结构设计 4,4.1 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可采用咬合式预制生态混凝土 块体垒砌,或采用预制混凝土外箱 内填生态混凝土,形成复合式生 态混凝土构件挡墙结构 。预制块体或箱式块体大小应根据防护工 程的安全要求,综合设备 、 制造和安装能力合理确定. ‘.4.2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普通混 凝土外框的箱体,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氵在季节性寒冷地 区 冻融循环快冻次数不应少于m 次。 4,4.3 生态混凝土墙式 防护结构 的被防护土体应根据稳定要求 设置加筋措施 。加筋带层间距及加筋带长度应根据整体稳定和内 部稳定要求确定. 4.4,4 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与土俸接触部位应设置反滤层, 或者在预制箱式构件 内部在植物根系能及范围内填充营养基和反 滤隔层. 4.4,; 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的墙高应满足安全和稳定防护要 求,并应考虑施工期 累计沉降,预留沉 降量宜为设计墙高的3 5。 4.4.6 生态混i i 土墙式防护结构顶部宜设置混凝土压顶,底部宜 设置浆砌石或混凝土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应综合地形 、 地质 、 冲刷 深度等因素确定,同时还应满足地基稳定要求.软弱地基应 进行 地基加固处理. 艹,4,7 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墙后宜在一定范围内回填砂性 土或砂砾石作为反滤层,其余加筋带上的回填土料应达到水利 、 公 路 、 铁路 、 水运 、 环保等各行业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 44.8 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应 同时满足外部整体稳定和 内 部稳定要求 。外部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 要求,可采用瑞典 圆弧滑动法 。内部稳定计算 可按附录 C计算, 并验算挡墙块体应力 。 5施 工 5.1 生态混凝土配制 51I 生态混凝土的配合 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态混凝土的骨料品种相粒径 、 水灰 比,应满足 防护安全 要求和构建不同生态系统的需要 。 2 骨料粒径宜为20m 血 4o m m ,水泥用量宜为⒛0k g /m j 3⒛k g /m s ,水灰 比不宜大于05,必要时应加人减水剂. 3 采用碎石或砾石作为骨料的生态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 小于5MPa 。 4 盐碱政 良材料用量应根据营养基和盐碱改 良材料 的性能 综合确定,确保植物一次播种绿化年限不应少于5年. 5.1.2 生态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态混凝土的拌和宜采取两次加水方式,即先将骨料倒人 搅拌设备 中,加人水灰 比用水量的50,便骨料表面湿润,再 加人 水泥进行搅拌混合;然后陆续加人配合 比水灰 比用水量的50继 续进行搅拌,以骨料被水泥浆充分包裹 、 表面无流淌为度 2 生态混凝土在运送途 中,应避免 阳光暴晒、 风吹 、 雨淋,防 止形成表面初凝或脱浆 。如有表面初凝现象,应进行人工拌和,符 合要求后方可人仓 。 52 坡式结构施工 5.2.I 坡式结构清基及修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式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清基和修坡处理,不得有树根 杂 草 、 垃圾 、废渣 、 洞穴及粒径50m m 以上的土块. 2 坡面应平整,无软基,坡面修整的坡 比、 表面压实度应满足 9 设计要求和生态修复要求 。 3 修整后的坡面无天然可耕作表土时 、应根据设 汁要求,覆 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料 。 4 对清除的表土应外运至弃土场,不得重新用于填筑边坡; 对可利用的种植土料宜进行集 中和贮备,并采取防护措施 。 5.2.2 种植土料贮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种植土料体积含盐碱政 良材料配合土应满足下式要求 v m ≥u ,ωs 522 式 中Vm 种植土料体积,含水率不得大于20; 夕 生态混凝土的生态孔隙率 ; 九生态混凝土护坡厚度; a 表面覆土厚度,不宜大于 90m “ s 可种植 的坡面面积。 2 对种植土料应进行必要的筛分,去除乱石 、 树根 、 块状黏土 等,不得有建筑垃圾等杂物 。 5.2.3 营养土工布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营养土工布作为营养基和反滤层时,铺设要求和连接 方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 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 范 s L/T″5的规定执行; 2 铺设营养土工布作为反滤层时,营养层应在上侧,反滤层 应在底侧; 3 营养土⊥布应 遮光倮 护,施工 时应避免被 阳光 长时间照 射,防止老化| 4 营养土工布铺 设宜采用扩铁丝 制成 的U形钉将其 固定 在坡面上,防止滑移; 5 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进行铺设,并严禁吸烟. 5.2.4 预制生态混凝土构件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j 1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或混凝土外框 内填生态混凝土构件, 应采用专用的构件成型机一次浇筑成型. 10 2 构件铺设时应整齐摆放,确倮平整 、 稳定,缝隙应 紧密、 规 则,间隙不宜大于刂m m 卅目 邻构件边沿宜无错位,相对高差不宜大 于3m m , 3 在整体护砌面铺设后四周空缺处,应采用相应几何形状的 半块构件或生态混凝土现浇补充. 4 当遇到坡面局部不平整时,可于铺设构件前,在营养型无 纺布表面用土我平或夯平 。 ; 搬运 、 摆放时应避免磕碰 、 摔打、 撞击,铺设时严禁采用砸 、 跺 、 摔等方式找平. 5.25 现场浇筑生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浇筑生态混凝土应根据设计 的分仓形式先进行分仓 施工。 2 浇筑生态混凝土前应预先在底面铺设一层小粒径碎石 。 3 生态混凝土进人框架 、 格室内后,应及时平整,可采用微型 电动抹具压平或人工压实表面,保证与框架梁或格室紧密结合,不 宜采用大功率振捣器进行振捣。 4 生态混凝土浇筑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浇筑作业时间不宜 过长,以避免骨料表面风干。 5 采用土工格窒分仓时,土工格室的边长 、 高度 、 厚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并用木桩或铁桩进行张拉和固定含高度控制;生态混 凝土浇人格窒时应在格室两侧同时进料,防止格窒变形. 5.2.6 生态混凝土生态孑 1隙填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填充前应按生态混凝土盐碱改性要求和营养供应要求配 制好填充材料,并摊铺在生态混凝土表面,厚度为生态混凝土厚度 的⒛ 30; 2 生态孔 隙填充方式可视具体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l l 吹填法用空气压缩机 、 吹风机吹填,吹填时应减少飞溅 量,以充填材料无法继续吹人为度; 2水填法采用低水压喷水,使填充材料随水 流注人生态 11 孔隙内。水量不宜过大,避免水流将填充材料流走; 3振填法生态混凝土预制构件可采用振填方法 令可采用 微型平板振动器振动构件外沿,便填充材料沉人生态孔 径内。 5.2.7 生态混凝土表面种植土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态混凝土表面 回填种植土应采用可耕作 的土料; 2 回填种植土前应在基面撒一层土,然后在生态混凝土基面 施用15〃m 2g m 的速效底肥 。速效 底肥宜采用磷 酸氢二 铵 、 尿素等氮肥, 3 回填土料含水率不应小于15,土料过干时,可在 回填后 的土料表面喷酒少量水; 4 回填土时可人工摊平并轻压,摊平后的土料平均厚度不宜 大于20m m 。 5.2.8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和构件的运输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块体和构件装运时应轻搬 、 轻放 、 轻码,运输中防止剧烈颠 簸,严禁抛掷和倾倒 自卸, 2 安装前坡面修整及反滤材料铺设应按本规程第521条 、 第5⒉3条的规定执行; 3 安装时应从护坡基脚开始,由护坡底部向护坡顶部有序安 装, 4 安装应倮持坡面平整,高差应 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 范 围 内、 不得凹凸过大 。安装要符合外观质量要求,纵、 横及斜 向线条 应平直; 5 构件安装应稳固,不得晃动 、 错动,预制构件间的缝隙应紧 密; 6 在基脚 、 封顶处,两预制构件碰接处 的空缺应用生态混凝 土填实. 12 5.3 墙式结构施工 5.3.1 生态混凝土墙式结构的箱式砌块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混凝土箱体应采用专用设备制作 。 2 箱式砌块的箱体强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42条的规定,成 型完毕后应及时养护,箱体表面不得有蜂窝麻面。养护3d 后,可 填浇生态混凝土 内芯。 3 生态混凝土箱式砌块的内芯填浇方式可采用底层浇注生 态混凝土1ωm m ,中间放置营养包60n m 70m m ,上层浇注生态 混凝土150m r n 。 4 菅养包采用80g 无纺布制成袋,袋内充填配制好的盐碱改 良材料及其他植物营养填充材料. 5 用于水上挡墙的生态混凝土箱式砌块 内,应在 内芯生态混 凝土浇筑并养护7d 后,向孔隙内充灌盐碱改 良材料 。 s .3.2 生态混凝土墙式结构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I 应根据不同工程地质要求,选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浆 砌石或干砌石 、 石笼等进行基础处理,并满足设计要求.除石笼基 础外,其他肜式基础应采用预留或预埋孔道方式保持水 土生态系 统的联通 。 2 采用混凝土基础时,当顶面达到设计高程面后,应倮持表 雨平整或采用砂浆找平;采用浆砌石或干砌石基础时,应采用砂浆 找平 氵 采用石笼基础时,可在石笼顶层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5,3.3 生态混凝土砌块或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态混凝土砌块或构件宜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砌缝宽度宜 为20m m 、 3o m m ,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 2 在不影响挡墙安全稳定性的条件下,砌块或构件可采用适 当错位方式摆放,提高挡墙空间异质性程度,增加生态修复效果 。 3 砌块或构件安装应稳固,不得有错动 、 晃动现象,砌块顶部 应设混凝土压顶,保持整体稳定 。 13 6 质量检验与评定 6.1-般规 定 ‘.1.1 各种原材料 、 配含 比、 施工各个 主要环节均应进行检查和 控制 。 6.1.2 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证体 系,并根据工程规摸和质量 控制管理的需要,配备相应 的技术人员 和必要的捡验 、 试验设各, 建立健全必要 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 ‘.1.3 生态混凝土防护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宜按现行行业 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 L176、 堤防工程 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 s L⒛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驵 和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 L扎z 等的规定执行 。 ‘.1.4 项 目划分宜由项 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及施工 单位共同商定,同时确定单位工程 、 分部工程i 并将划分结果上报 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定. ‘.1.5 单元工程应按施工方法 、 施工部署进行划分,便于进行质 量控制和考核 。生态混凝 土防护工程 单元 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划 分 1 护坡工程 可划 分 为边坡修 整工程 、 营养 土工布铺设 工 程 、 生态混凝土块体制作与安装工程 、 现场浇筑混凝土框架及生 态混凝土填充工程 、 生态孔 隙填 充及 表层覆土种植 工 程5个单 元工程 。 2 挡墙工程可划分为基础工程 、 箱式生态混凝土砌块制作 与安装工程 、 加筋带铺设工程 、 挡墙背后填土工程 、 表层覆土种植 工程 5个单元工程 。 16 6.2 试验与检测 ‘21 原材料应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原材料质量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 L⒛9、 水工混凝土 施工规范 DL/T51妞、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 L扔2、普通混凝 土用砂 、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河GJ陇的有关规定 。 ‘.2,2 混凝土质量检验应 以抗压强度为主,并以150m m 立方体 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准 。 ‘.2.a 混凝土质量检测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 范 DL/T51妞、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 L甾2的有关规定 。 6.2.4 生态混凝土试件在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上下承压面 应用同标号砂浆进行找平,找平层厚度不宜大于10m m 。 6.2.5 生态混凝土生态孔径检测可按附录D执行 。 6.2.‘ 生态混凝土冻融次数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I 冻融循环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 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执行 。 2 试件的冻融循环快冻每 间隔5次取 出,进行松散性检 验,当出现骨料脱离试件或试件整体 出现松散现象 时,可停止试 验 。 ‘.27 营养土工布性能及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土工合成材料 测试规程 s L/T⒛5的规定执行 。 6.2,8 检验与计量单位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态混凝土体积宜以r n 3为单位 】 2 营养土工布面积宜以m 2为单位 ; ; 绿化种植面积宜以 n 12为单位; 4 坡面平整等有关作业,均宜以m 2为单位 。 ‘.3 坡式结构检验评定 6.3.1 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技术参数应符合表63⒈1的规定, 17 部 位 平面几何 尺寸俯差 〈m m 度差 讪 厚偏⑾ 混凝土 抗压强度 〈 ▲ 【 I氵a 〉 冻号 抗标 集料粒径 范圃 Ⅲm 有效孔径 鳊 砸 孔隙率 〉 混凝土外框 2 4 20F】50 10 生态混凝土 ⒌ 8F50 ⒛-40≥036≥30 表‘31-2 预 制生态混凝土块{ 箱 体外观质丑 顶制 生态 混凝 土块箱体外观 质 量应符合表6312的规定 々 表‘3.11 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技术参数 ‘.3.2 边坡修整单元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卫 边坡应符合设计边坡 比,通过 翻松 、 加填或挖除 以倮持挡 表面的平整 。覆盖表芏范 围的地表面应进行深翻,将土块打碎使 成为均匀 的种植土,不能打碎 的土块及大于⒛m m 的砾石 、 树根 、 树桩和其他垃圾应清除并运到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地点废弃 。 2 地面坡面无天然表土或天然表土厚度小于图纸规定 的 厚度时,应加铺表土,以形成厚度符合要求的表土层 。 3 铺料厚度检测应按作业 面积大小每100m 2 ⒛0m [取一 个测点| 铺填边线应按堤轴线长度每20m 50m 取一个测点;绎 层 自裣取样数量可控制在填筑量 1ρm , 15m 3取样一个测点, 作业面狭长的取样可按每20m 30m 取样一个测点。 4 边坡修整单元工程检查项 目与质量标准应符合表632 18 的规定. 表632 边坡修整单元工程检查项目与质里标准 ‘.3.3 膏养土工布铺设单元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营养土工布铺设 前应对工织物进行 质量复检,包括材 质 、 强度 、 渗透等性能以及营养性能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2 铺设时应避免土工织物破损,一旦发现,应予剔除废弃,不 得使用,同时还应避免泥土或杂物弄脏土工织物,以免影响渗透效 果; 3 土工织物应 得到有效保护,施工 时防止被 阳光长时 间照 射; 4 搭接宽度和缝合或粘合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5 营养土工布铺设单元工程检查项 目与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63.3的规定 。 表‘.33 茵荞土工布铺设单元工程裣查项目与质且标准 ‘.3.4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安装单元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I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铺设应根据具体坡长情况选用铺设 方法,并应摆放整齐 。 2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铺设应平整、 稳定,相邻两块构件边 沿宜无错位,缝线应规则,缝隙应紧密,间隙不宜大于4m m ,相邻 构件间外沿相对蒿差不宜大于3m m ” ; 整体护坡面铺设后 四周空缺处采用半块构件或现浇生态 混凝土进行填充 。 19 项 次检 杳 项 日质 鸯 钚 淹 1 边坡表层清理表层清理的范圉符合设计要求 2 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项 目优等品 -等品合格晶 垂直度差Ⅲm ≤≤1 2a 纹 mV 裂m 贯 穿 不允许 不允许 非贯穿 长痰不得超过⒛ 分 层 不允许 不允许 表雨粘皮〈c m 〉 不允许 5 两边破坏尺寸不得 同时10 项 次检 查 项 目质 蜃 标 准 【土工布重璧 设计重量的1 2菅养土工布成分 满足质璧要求 项 次检查项 目 质 量 标 准 1 预制块外观尺寸准确 、 整齐统一.表面清洁平整,强度符合设计 要求 2 预制块铺砌平整、 稳定 氵 缝线规则紧密 a 坡面平整度 2m 靠尺检测,凹凸不超过10Ⅲm 4 预制生态 混凝 土 块 体 单 元 工 程检查项 目与质量标 准应符 合表63珏的规定 。 表‘34 预制生态混凝土块体单元工程检查项目与质虽标准 6.3,5 土工格窒框架安装单元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土工格室作为现浇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框架时,土工 格室规格 、 厚度 、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边长焊接牢固。 2 土工格室使用前应进行检测,每500m z 为一取样单位,不 足50Om 时,按一个取样单位 。 3 土工格室安装时,展开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