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综合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doc
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公司 2016年5月 目 录 1、总则4 1.1 编制目的4 1.2 编制依据4 1.3 适用范围4 1.4 应急预案体系4 1.5 应急工作原则4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4 2.1 项目概况5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5 3、组织机构及职责5 3.1应急组织体系5 3.2应急机构及职责5 4、预防与预警6 4.1危险源监控6 4.2预警行动6 4.3信息报告与处置6 5、应急响应7 5.1响应分级7 5.2响应程序7 5.3应急结束8 6、信息发布8 7、后期处置8 8、保障措施8 8.1通信与信息保障8 8.2应急队伍保障8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8 8.4应急经费保障8 8.5其他保障8 9、培训与演练8 9.1培训8 9.2演练9 10、奖惩9 11、附则9 11.1术语和定义9 11.2应急预案备案9 11.3维护和更新9 11.4制定与解释9 11.5应急预案实施9 附录一重大风险因素清单10 附录二应急组织体系图11 附录三事故快报表12 附录四应急响应流程图13 附录五通讯联络表14 附录六高处坠落危险因素表15 附录七物体打击危险因素表19 附录八机械伤害危险因素表21 附录九坍塌事故危险因素表24 附录十触电事故危险因素表25 附录十一火灾事故危险因素表29 附录十二中毒事故危险因素表32 附录十三高处坠落专项应急预案33 附录十四物体打击专项应急预案41 附录十五机械伤害专项应急预案49 附录十六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7 附录十七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9 附录十八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6 附录十九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5 西沣路地区城市综合改造项目DK-B项目B项目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消除事故影响,确保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本项目应急资源和应急处理能力,编制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2.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2.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05 1.2.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1.2.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2.9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强制性条文、标准。 1.2.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3 适用范围 1.3.1.适用区域范围 本预案为项目范围内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程序和依据,适用于项目部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指导原则,以及针对重大风险因素的应急准备和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响应、救援、恢复、结束等应急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协助或者配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3.2.适用事故类型、级别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发生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项目部依据本项目的应急资源和应急处理能力,针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生产安全事故及潜在重大危险因素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多发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中毒等不同类型事故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形成应急预案体系。 综合预案是针对各类事故编制的应急救援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预案的附件,针对具体事故类别制定,明确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现场抢险救援行动方案和具体的救援处置方法,是专项预案的补充、完善。 1.5 应急工作原则 按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资源共享,应急迅速”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分工协作。将事前预防与事故应急有机结合,把应急预案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救援能力。应急行动中,执行预案但不唯预案,应依据事故不同情形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做出及时调整,及时响应,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消除事故影响。 2、事故风险描述、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2.1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西沣路地区城市综合改造项目DK-B项目B标段 建设地点西安市雁塔区西沣路以东雁环路以南 建设单位陕西金地家宜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陕西华茂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公司 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 227500.21 m2,其中B标段建筑面积81711.19 m2,包括7、8、9、10、16住宅楼(其中16楼为幼儿园),配套商业楼和地下车库。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危险因素),经过对施工生产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辨识和评价,确认存在的重大风险因素。 (见附录一重大风险因素清单) 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应每年进行一次辨识和评价,对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的危险源,要加以预防和控制。当出现新的重大风险因素时,应增加专项应急预案。如果针对重大风险源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将可能发生下列事故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中毒等。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西安市新城区西沣路地区城市综合改造项目DK-B项目B项目项目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综合部经理、安全部主管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综合部、工程部、物资部、安全部、外协部、财务部、技术部等部门成员组成,担负相应应急职责。 (见附录二应急组织体系图) 3.2应急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重大风险的监控和应急准备、响应、救援、恢复、演练工作。对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实施应急救援。 3.2.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事故发生状态,具体全面部署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快速有效实施;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灾,救治伤员。并对应急行动中发生的不协调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二 根据事故灾害发展情况,对危及到的周边单位和人员,及时指挥、组织疏散工作。 三 密切注视安全事故控制情况,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做好信息处理,同时协调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四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应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确保应急救援预案不断得到规范和完善。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安全部。 3.2.2组长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全面指挥、开展应急救援; 二 负责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根据事故灾害与发展情况,决定停止初始扑救,紧急撤离等措施,依据事态扩展状况,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3.2.3副组长的主要职责 一协助组长,具体负责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控制事故扩大的应急救援对策和建议; 二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迅速有效的组织现场应急救援行动,努力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事故影响; 三负责与项目外部应急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与沟通,协调救援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事故影响区域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3.2.4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安全部负责事故报告工作;负责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执行、传达应急救援命令,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物资部负责组织现场抢险救援,协调社会关系,必要时发出救援请求;负责组织应急物资、器材、设备的调配和项目应急物资、器材、设备的准备。 技术部负责组织现场抢险、排险技术方案的拟定,提供技术支持;参与重特大事故技术性调查处理工作。 外协部负责二次伤害的防范;负责心理引导及安抚慰问工作,负责善后及恢复工作;参与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财务部负责组织应急资金的储备和落实工作。 工程部负责组织现场伤员的抢救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与治安保卫工作。负责组织现场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与安置和协调现场周围重要物资的转移;负责阻止未经批准的现场拍摄、采访。 综合部负责应急人员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信息发布及接待工作;负责应急指挥车辆的准备和协调及调度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安全部负责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等资料信息。 4.1.2 各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好本部门事故预防工作,防止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分析重点监控信息并跟踪整改情况,报公司安全部门备案。 4.2预警行动 针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当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以隐患整改通知、通报等形式传递危险预警信息,并责令责任单位立即进行隐患整改,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督促消除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事前预防控制、降低损失的目的。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现场处置。如发生死亡、重伤或重大经济损失事故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或事故责任单位应于接到事故报告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及工程详细名称;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五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六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七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见附录三事故快报表) 4.3.2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识、拍照、录像、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封存内业资料,为事故调查提供原始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谎报; 4.3.3当自有应急无法保证控制事态发展时,应寻求外部支援。 4.3.4为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小组须保持通讯通畅。保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安全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分级响应条件时,事故单位应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相应响应,开展应急行动,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Ⅰ级应急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含失踪)、遇险事故; ②造成10人及以上重伤(含中毒)事故; ③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④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 ⑤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伤亡事故。 Ⅱ级应急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12人死亡(含失踪)、遇险事故; 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含中毒)事故; ③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④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⑤发生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被举报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件; ⑥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伤亡事故。 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Ⅱ级应急响应条件以下的安全事故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5.2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一般为接警与通报、指挥与控制、现场救援、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应急结束等几个程序。 (见附录四应急响应流程图) Ⅰ级响应行动 ①发生Ⅰ级事故及险情应由事故单位立即上报公司。 ②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通知指挥中心有关成员,组成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就有关重大应急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向局里汇报。 ③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④根据事故的类别和特点,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报、寻求地方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现场救援提供支持。 ⑤根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局里的建议,确定事故救援方案。 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确定的应急救援方案指挥应急队伍实施应急救援。 ⑦当出现救援人员及现场人员有可能受到伤害的紧急情况时,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宣布应急避险命令;当初始救援困难,事态有进一步扩大、蔓延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应立即决定扩大应急程序,请求外部支援。 Ⅱ级响应行动 ①Ⅱ级应急响应由各项目负责启动,项目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通知本项目指挥中心有关成员,组成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就有关重大应急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向公司汇报。 ②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前往事故地点,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通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指导救援行动。 ③根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议,确定事故救援方案。 ④依据确定的事故救援方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控制事故扩大、蔓延,展开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信息发布、治安保卫、事故调查等应急救援工作。 ⑤当出现救援人员及现场人员有可能受到伤害的紧急情况时,宣布应急避险命令;当救援困难,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向公司申请实施Ⅰ级响应行动。 ⑥随时向公司报告有关事故进展情况。 Ⅲ级响应行动 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安全事故,由事故项目按其制订的应急预案启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社会影响。 当救援困难,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启动Ⅱ级响应行动。 5.3应急结束 5.3.1经实施现场抢险救援,事故现场得以控制,险情已排解,人员、财产、公共安全和环境污染破坏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和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妥善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现场经检测没有衍生事故隐患和危险,经现场救援指挥小组批准,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发布应急结束指令,通知相关单位或周边社区,事故危险已解除,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5.3.2应急结束后,及时将现场保护情况向事故调查组陈述,同时移交现场物证、摄像、照片和事故现场图等原始资料。 5.3.3紧急情况或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相关人员应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和事故情况报告,报上级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 5.3.4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事故单位应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依法查处有关责任人,认真吸取教训,制订防范措施,及时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6、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中心应与地方主管部门沟通,及时准确地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未经指挥中心允许,其他人员严禁散布事故信息,避免错误夸大事故信息造成负面影响。 7、后期处置 事故责任项目应组织现场对事故造成的水电、通讯破坏以及污染物等进行处置,清理施工现场,尽快恢复生产,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抢险过程、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写出总结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修订、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主管部门协商,共同建立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畅通,应急迅速。 (见附录五通讯联络表) 8.2应急队伍保障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根据作业人员的流动性特点,由建筑施工总包、分包单位组成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快速。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建筑工程事故类别、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应急救援常用物资装备在施工现场配备,公司及各单位应配备指挥用车和运输车辆,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协调好社会资源,以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和扩大应急之需。 8.4应急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全面负责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资金,根据本项目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实际情况,对应急所需财力储备进行统一规划,监督落实。 8.5其他保障 8.5.1应急救援治安保障 事故发生时,外协部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 8.5.2 应急技术支持保障 技术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和技术信息资源,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工程资料和救援技术支持。 9、培训与演练 为了使应急救援人员及施工人员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根据应急预案及相关法规所阐述的事故危险和应急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应急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应急预案确立后,按计划对应急指挥中心人员和应急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有效的培训,对新加入的人员应及时培训。从而掌握应急知识、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的技能。培训可以采取授课或现场演示等方式,使接受培训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情况报警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操作。 9.2演练 应急预案确立后,为检验应急预案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以及响应过程的符合性,提高事故应急反应协作部门的协调能力,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演练的方法有桌面演练、功能性演练和实际演练。 演练应制定方案,及时做好演练记录,并对演练进行评估,写出演练总结。 10、奖惩 在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由指挥中心提出申请,报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因玩忽职守未做应急准备,或事故发生时,隐瞒事实真相,谎报实情,导致指挥救援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者,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借故躲避,临阵脱逃或拒不执行救援命令者,应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11.1.1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11.1.2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亡、伤害、职业危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11.1.3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多种多样,建筑业常用的有LEC打分法、专家评议法、调查表法等多种,并可结合应用。 11.1.4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11.1.5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应急预案,由项目部上报公司安全保障部备案。 11.3维护和更新 项目应急救援小组应及时收集、整理应急演练总结、应急救援工作记录等资料,总结、判别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适宜性、符合性,找出预案的缺陷和不足,适时进行更新、充实和完善。本预案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项目应急救援小组及时组织修订、维护和更新。 11.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项目应急救援小组制定与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各相关部门会审,经生产会审议通过,由项目经理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一重大风险因素清单 编号 序号 活动 重 大 风 险 可导致事故 控制措施 1 施工作业 无安全技术措施、无施工方案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控制 2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未经审批、审核,就采用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设备设施未经验收 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倒塌等 按项目管理手册控制 4 违反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起重伤害等 按规范审核把关 5 基础施工作业 深坑基础护壁不符合规定 坍塌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6 高处作业 25*25cm以上洞口不按规定防护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7 模板安拆 模板的支撑系统无设计计算或支撑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8 施工用电 未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触电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9 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触电 按方案进行检查把关 10 在使用同一供电系统时,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除电梯、塔吊设备外 触电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1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或共存 触电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附录二应急组织体系图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项目经理 副 总 指 挥 部门应急指挥中心 经营部 工程部 安全保障部 物资部 财务部 指挥联络组 人力资源部 党委工作部 抢险救援组 善后恢复组 后勤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警戒保卫组 武警消防人员 社区人员 急救中心人员 外部应急 内部应急 外部应急 公司层 项目层 办公室 工会 安全疏散组 公安特勤人员 副 总 指 挥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总指挥 应急组织体系图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华 山 副组长张海军 董强军 雷栓斌 组 员各本门成员 指挥联络组长张海军 抢险救援组长董强军 警戒保卫组长刘云飞 医疗救护组长曹 蓉 安全疏散组长雷栓斌 后勤保障组长钱小勇 善后恢复组长寿路桥 附录三事故快报表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表 事故发生的工程名称 事故发生的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事故发生的地点 事故发生的企业包括总、分包企业 名 称 经济性质 资质等级 直接主管部门 业别 总包 分包 事故伤亡人员 人,其中死亡 人,重伤 人,轻伤 人。 姓 名 伤亡程度 用工形式 工 种 级 别 性 别 年 龄 事故类别 事故的简要经过及原因初步分析必须说明从事何种工作时发生的事故,发生事故的单位及起因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 报告单位 报告时间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公司 应急处置预案 附录四应急响应流程图 接警 通报 信息反馈 人员到位 指挥到位 资源调配 信息通报 应急 启动 人员救助 险情控制 医疗救助 指挥 控制 事故处理 分析总结 相关联络 技术支持 人员疏散 环境保护 扩大应急 请求增援 应急 恢复 后期 处置 应急 结束 善后处理 现场清理 判断决策 事态 发展 有效 控制 附录五通讯联络表 部门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经理部 华 山 项目经理 13509868562 张海军 项目副经理 18192197366 工程部 吴培泽 施工员(钢筋工) 13822851369 潘顶峰 施工员(木工) 15191414474 华 威 施工员(泥工) 13772198330 曹 蓉 资料员 15102983215 校欢欢 资料员 13700284214 技术部 董强军 土建技术负责人 13480150864 张志军 安装技术负责人 18023269366 安全部 雷栓斌 安全主管 15529218182 司永彬 安全员 15619300985 刘云飞 安全员 13379224473 物资部 寿路桥 材料员 13669130131 石桥鑫 质量员 18161983138 财务部 吴 薇 会计 13923976559 综合部 钱小勇 后勤 13735608401 李国兴 测量员 18089243866 楼可军 厨房 13556441798 宋文奎 电工 13509186966 任燕虎 电工 18717300543 赵成华 仓管 15686091318 外协部 胡 勇 司机 13923925546 附录六高处坠落危险因素表 序 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导致原因 可导致事故 控制措施 备注 1 一、施工作业 无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2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未经审批、审核,就采用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未按要求做安全检查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4 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5 施工人员无证上岗操作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等 按规定检查审核把关 6 二、基础施工作业 开挖深度超过2米的沟槽,未按标准设围拦防护和密目安全网封挡 防护缺陷 坍塌/高处坠落 现场检查把关 7 超过2米的沟槽,未搭设上下通道,危险处未设红色标志灯 防护缺陷/信号缺陷 坍塌/高处坠落 现场检查把关 8 在沟、坑、槽边沿1米内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违章操作 坍塌/高处坠落 现场检查把关 9 错误使用扣件 违章作业 坍塌/高处坠落 现场检查把关 10 架体与建筑物未按规定拉结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1 三、脚手架作业 未按规定设置剪刀撑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2 剪刀撑搭设不符合设计要求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3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4 各杆件之间搭结不符合规定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5 未使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子内侧进行封闭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6 脚手架上有探头板、飞跳板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倒塌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7 操作面未满铺脚手板,下层未兜设水平接网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倒塌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8 操作面未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或立挂安全网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19 建筑物顶部的架子未按规定高于屋面,高出部分未设护拦和立挂安全网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20 脚手架未设上下通道或设置不符合要求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21 不按规定安装集料平台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方案进行检查把关 22 集料平台无限定荷载标牌,护拦高度低于1.5米,没用密目安全网封严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3 不按规定拆除脚手架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4 拆除脚手架时,没设警戒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5 非架子工操作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6 四、异式脚手架安装搭拆作业 超规定荷载使用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7 架体制作和组装不符合设计要求,未经验收使用 违章作业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8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不牢固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29 悬挑式脚手架悬挑梁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违章作业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30 挂脚手架悬挂点及埋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未按设计进行制作 违章作业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31 吊篮升降无防坠落保险措施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32 整体提升架或爬架没有建设部组织鉴定并发放生产和使用证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3 整体提升架或爬架没有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管理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4 整体提升架或爬架无防坠装置或防坠装置不起作用 防护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5 未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管理缺陷 倒塌/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36 五、高处作业 25*25cm以上洞口不按规定防护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37 临边护拦高度低于1.2米,没用密目网遮挡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38 电梯井未按规定安装防护门,井道内未按标准设水平安全网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39 管道竖井未按规定安装防护门或护拦,安装后高度低于1.5米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40 出入口未搭设防护棚或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41 铁凳、木凳不稳固,跳板下支凳间距大于2米。 防护缺陷/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42 外檐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43 框架结构施工作业面(点)无防护或防护不完善。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44 拆改防护设施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程检查把关 45 抛、扔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46 六、模板安拆与存放 模板的支撑系统无设计计算或支撑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47 大模板不按规定存放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48 各种模板堆放不整齐、超高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49 模板上施工荷载超过规定或堆料不均匀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0 模板支撑固定在外脚手架上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1 七、物料提升装置安拆作业 吊篮无安全停靠或装置失灵 防护缺陷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52 楼层卸料平台两侧无防护栏杆或防护不严密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3 平台脚手板搭设不严、不牢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4 吊篮、平台无防护门或不起作用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5 防护门未形成定型化和工具化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6 卷扬机无操作棚或操作棚不符合要求 管理缺陷/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7 乘坐吊篮上下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8 未按操作程序进行拆除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59 拆安装队伍没有取得资格证书 管理缺陷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60 每层卸料口无防护门或有防护门不使用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61 防护门未形成定型化和工具化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62 未按操作程序进行拆除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63 八、起重机械安拆、吊装作业 未按操作程序进行拆除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64 九、办公场所 擦窗玻璃 作业环境不良 高处坠落 精神集中,提高安全意识 附录七物体打击危险因素表 编号ZJLJZB/MS-B-17-04 序 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导致原因 可导致事故 控制措施 备注 1 一、施工作业 无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2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未经审批、审核,就采用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未按要求做安全检查 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 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4 二、脚手架和安全网搭拆作业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5 集料平台无限定荷载标牌,护拦高度低于1.5米,没用密目安全网封严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6 不按规定拆除脚手架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7 非架子工操作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8 三、异式脚手架安装搭拆作业 脚手架物料堆放集中或不均匀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9 四、高处作业 未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标志缺陷 物体打击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10 吊运零散物散件未使用吊笼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按规范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