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安全基础知识.docx
第一节安全基础知识 从事井下煤炭生产是一种高危的职业,存在着很多危险,有水、火、顶板、瓦斯和煤尘等自然灾害。因此,新工人入井前,必须对井下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理解、牢记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对矿工的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必须做到遵章守纪,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支护工在现场施工时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预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支护工工作场所狭窄、黑暗、潮湿,并经常移动,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现场伴随顶板、瓦斯、煤尘、水和火等自然灾害,支护工要时时、事事、处处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二、入井常识 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三、采煤工作面支护工安全知识 为保障职工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支护工进入工作面作业前先敲帮问顶,检查顶板是否离层、掉顶,煤壁是否片帮,确定安全后才能进入现场施工。 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靠近爆破地点上、下10m范围内的支架,在爆破前必须加固。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柱,必须先行处理。处理支架时先检查顶板,然后由上往下逐架进行检查,支柱架设完毕后再继续爆破。 采煤工作面使用单体支柱时,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采煤工作面推移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柱时,必须先架好可靠的临时支柱。 四、支护工的权限和责任 支护工要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作业。 支护工的权限 1支护工有权制止作业范围内的违章作业。 2作业范围内有安全隐患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3当作业地点出现危险情况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 4当危险情况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作业。 支护工的责任 1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帮和支护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时,立即向班(组)长汇报。 2在进行支护前,必须在有完好支护的保护下,用长把工具进行敲帮问顶,摘除悬矸、危矸和松动的煤帮。 3按操作规程和安全质量标准要求架设支架。 4支护工对所在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 五、井下避灾遵循的原则 事故发生后,首先现场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的性质、地点和灾害严重程度,并迅速向矿调度室报告,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制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在制止无效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选择安全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井下避灾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的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指挥和严密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措施防止灾区条件恶化,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要特别警惕并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再次发生火灾等。 2及时报警。在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分析判断灾情,在积极、安全地消灭或控制事故的同时,必须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灾害情况,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抢救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由跟班队长、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作业规程中规定的避灾线路撤离,同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装备;要发扬团结互助和先人后己的精神,主动承担抢险工作,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事;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时,应先探明清况,谨慎通过。 4妥善避灾。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躲避硐室,或者选择灾区较安全的地点,进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 六、灾害发生时现场人员的自救 多数灾害事故发生初期,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都比较小,这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最有利时机。而且灾害刚发生时,救护队很难马上到达,因此在场人员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工具材料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如不能消灭灾害事故,应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和互救,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遇险人员千万不可过分悲观和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时间,等待救援。同时要树立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统一思想,以旺盛的斗志和坚强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直到安全脱险。 3建筑安全防身空间。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要密切注视灾害事故的发展和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气、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等的变化。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时,应就近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顶煤矸垮落进入避难硐室;用衣服、风筒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构建临时挡风墙、吊挂挡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避灾时,当有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时,要坚持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 4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如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他安全地点。若因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时间,等待救援。 5积极同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应在避难硐室或所在地点附近,采取写字、遗留物品等方式,设置明显标志,为矿山救护队指示营救目标。在避灾地点,应用呼喊、敲击顶帮或金属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与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如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他通讯设备,尽快与井上救援指挥部通话。 6积极配合救援人员的抢救工作。当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在避灾地点听到救援人员的联络信号,或发现救援人员来营救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乱和过分激动,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配合。遇险人员脱离灾区时,要听从救援人员的安排,保持良好的秩序,并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7发生灾害事故及时佩戴自救器。当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撤退。撤退时要根据灾害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不准各行其是,单独行动。 8发生灾害事故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时,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应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 七、自救器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自救器的结构、原理 目前,我国煤矿使用的呼吸自救装备有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和压风自救装置,前3种是矿工随身携带的逃生自救器,后一种是井下固定式呼吸防护装置。 1.过滤式自救器 1适用条件 主要把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它只能适用于氧气浓度不低于18,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5,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0%以上,呼吸量为30L/min的条件下,并只能使用一次。过滤式自救器主要有AZL-40型和AZL-60型,使用时间分别为40min和60min。 2结构 过滤式自救器去掉外壳后,其内部结构如图2-1所示。 1-鼻夹;2-鼻夹弹簧;3-套绳;4-支片;5-头带;6-呼吸阀;7-咬口;8-橡胶口具;9-降温网;10-吸气阀;11-药罐;12-霍加拉特剂;13-滤尘套;14-干燥剂;15-滤尘垫;16-防振垫 图2-1过滤式自救器内部结构 2.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 1适用条件 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利用生氧剂生氧供人呼吸,适用于各种环境。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有AZL-20型和AZL-40型,使用时间分别为20min和40min。 2结构 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去掉外壳后,其内部结构如图2-2所示。 1-生氧罐;2-上孔板;3、9-滤尘毡;4-上网板组;5-压圈;6-散热片组;7-生氧剂;8-下网板组;10-下孔板;11-下盖;12-卡锥;13-贮气袋;14-排气阀;15-橡胶口具;16-降温网;17-头带组;18-鼻夹 图2-2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内部结构 3.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 1适用条件 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直接把氧气贮存在氧气瓶中,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自救器,适用于各种环境。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有AZY-15型、AZY-30型和AZY-45型,使用时间分别为15min、30min和45min。 2结构 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尽管其外壳各不相同,但其原理相近。AZY-15型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去掉外壳后,其内部结构如图2-3所示。 1-充气开关;2-贮氧器;3-节流阀;4-氧气压力表5-散热丝;6-口具组;7-呼吸气管;8-清净罐;9-CO2吸收剂;10-排气阀;11-氧气袋 图2-3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内部结构 (二)自救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1取下保护装置。 2用拇指握住红色开启扳手,拉开封口带。 3拔开外壳上盖。 4握住头带把药罐从外壳中拉出。 5从口具上拉开鼻夹。 6把口具片塞进嘴内,咬住牙垫,嘴唇紧贴住口具,马上开始用口腔呼吸。 7拉开鼻夹把它夹在鼻子上。 8取下矿工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 9戴上矿工帽开始撤离危险区。 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在井下工作时,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的征兆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马上撤离现场。不可等到看见烟雾时才佩戴,因为无味的一氧化碳可能扩散在烟雾前面。 2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5%以上时,吸气时会有些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在有效工作,属正常现象,遇险人员必须一直佩戴到达安全地带,方可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的感觉而取下。 3佩戴自救器脱险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4在佩戴自救器时,如果因外壳已被碰瘪,不能取出过滤药罐,在这种情况下,过滤药罐带着外壳下部也能呼吸,为了减轻牙齿的负重,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5佩戴自救器时要求操作准确、迅速。 2.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1打开扳手,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使护罩钩脱离壳体丢掉,再用右手掰锁口带扳手至封口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 2去掉外壳,左手将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丢掉。 3将挎带组套在脖子上。 4提起口具并立即带好,用力提起口具,靠拴在口具与启动环间的尼龙绳的张力将启动针拉出,此时气囊逐渐鼓起。立即拔掉口具塞同时将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若尼龙绳被拉断,气囊未鼓,可以直接拉起启动环。 5夹好鼻夹,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地夹住鼻子。 6调整挎带,去掉外壳。 7系好腰带,退出灾区。 使用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时,左手握住外壳下底,右手握开启环,拉开封口带,打开自救器,再用右手用力把上盖拉开。这样起动装置上的销针就被拔掉,击锤在弹簧力作用下把葫芦瓶打破,瓶中硫酸与药块作用,约在30s内就可放出2.53L以上的氧气,充满气囊。随即套上脖带,拔掉口具塞,戴上口具,夹上鼻夹,系好腰带。拉掉上盖时,由于下底盒内卡片口的作用,药罐不会从外壳中拉出。 2使用者在甩掉上壳,戴上自救器后,壳体逐渐变热,而且吸气温度逐渐升高,这证明自救器正常工作。 3行走时不要惊慌,呼吸要均匀。当遇到冒落等危险地区时,可以快步通过。在快步行走感到吸气不足或阻力大时,应当放慢脚步。在未到达可靠的安全地点时,不要拿下鼻夹和口具。在使用中口腔产生的唾液,可自然流入口水盒中。 4个人携带的自救器,应尽量防止撞击,更不要当坐垫使用。无事故时不要拉封口带。 3.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1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把。 2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氧气瓶开关自动打开,最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3摘下矿工帽,挎上挎带。 4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 5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6按动补给,大约12s将气囊充满,立即停止(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囊空,供气不足时,按上述方法操作)。 7挂上腰钩,撤出灾区。 使用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MPa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不准当坐垫使用。 2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手。 3佩戴本自救器撤离时,严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 4.压风自救装置 压风自救装置是减轻煤与瓦斯突出危害,保障煤矿井下职工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被国内外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普遍采用。 压风自救装置利用矿井已装备的压风系统,由管路、自救装置、防护罩(急救袋)3部分组成。目前世界上几个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已在煤矿普遍使用。1987年重庆煤科分院研制了适合我国煤矿的压风自救装置系统,并在江西省英岗岭煤矿试用,效果良好。目前我国不少矿井使用了压风自救系统,如平顶山矿区在井下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如图2-4所示。 1-压风管路;2-压风自救装置支管;3-减压阀;4-防护袋;5-巷道底板 图2-4压风自救装置示意图 压风自救装置系统安装在硐室、作业场所附近或人员流动的井巷等地点。当井下出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或突出时,避难人员立即到自救装置处,解开防护袋,打开通气开关,迅速钻进防护袋内,压风管路中的压缩空气经减压阀节流减压后充满防护袋,对袋外空气形成正压力,使其不能进入袋内,从而保护避难人员不受有害气体的侵害。防护袋是用特制塑料经热合而成,具有阻燃和抗静电性能。每组压风自救装置上安装的开关、减压阀和防护袋的数量,应根据作业场所的人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