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pdf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 全国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特别奖 全国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建筑施工技术 (第三版) 陈守兰 主 编 申琪玉 鲁亚波 郭 志 副主编 北 京 内容简介 本书为枟全国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枠之一,主要介绍建 筑施工技术,其内容涵盖九个部分,主要包括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 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 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 本书对建设部在“九五”期间及以后推广的十项 新技术均有介绍,内容新、应用性突出。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土建类本科生参考 教材及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在版编目( (C I P) )数据 建筑施工技术/ 陈守兰主编. -3 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全国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ISBN 7 03 014957 2 Ⅰ. 建 Ⅱ. 陈Ⅲ. 建筑工程 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 高等学校;技术学 校 教材 Ⅳ. TU 7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5)第 008072 号 责任编辑童安齐 彭明兰/ 责任校对彭明兰 责任印制吕春珉/ 封面设计东方上林 出版 北 京 东 黄 城 根 北 街 16 号 邮 政 编 码 1 007 17 http/ / ww w . sciencep. com 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1年8月 第 一 版 开 本 B5 (720 1000) 2003年 10月 第 二 版 印 张 26 3/ 4 2005年3月 第 三 版 字 数 524 000 2006年8月 第 六 次 印 刷 印 数 18 001 22 000 定价35. 00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新欣枛) (销售 部电话 010 62136131 编辑 部电话010 62137026) 枟全国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枠 编 委 会 主 任 委 员 沈养中 副主任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志军 邓庆阳 司马玉洲 李继业 李维安 董 平 童安齐 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长永 王振武 石 静 田云阁 史书阁 付玉辉 刘正保 刘念华 李洪岐 李树枫 肖 翥 张力霆 张丽华 张献奇 陈守兰 孟胜国 郝延锦 郭玉起 袁雪峰 第三版前言 枟建筑施工技术枠自 2001 年出版问世,2003 年第二版的出版,至今已四年,发 行上万册,因其具有通俗易懂,应用性知识突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受到高职高专 土建专业师生及广大建筑从业人员的喜爱。 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 用与发展,施工工艺的不断提高与改进,针对枟建筑施工技术枠第二版内容进行局部 修订,具体内容如下 1 对第五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预应力筋内容进行了补充。 2 删除了结构安装工程中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的内容。 3 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经修订后,本书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更加突出,进一步体现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特点。 本书紧密结合新颁布实施的国家系列规范、行业规范,使施工技术与质量要求 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本书的可实施性,满足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及广大建 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需要。 本书还吸取了广大业内人士宝贵意见,修改删除了书中的烦琐错误之处,增加 补充了必要的新内容。 本书由陈守兰担任主编,申琪玉、鲁亚波、郭志任副主编,袁兴信、葛科、杨雪玲 参加了编写。 具体分工为陈守兰撰写第六、七章,申琪玉撰写第四章,鲁亚波撰写 第二、九章,郭志撰写第五章,袁兴信撰写第三章,葛科撰写第一章,杨雪玲撰写第 八章。 本书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i 第二版前言 枟建筑施工技术枠自 2001 年出版以来,因其具有通俗易懂、应用性知识突出、可 操作性强的特点,受到高职高专土建专业师生及广大建筑从业人员的喜爱。但两年 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材料等标准规范的重新修订实施, 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加入 WT O 以后建筑业 与国际接轨的要求,特对枟建筑施工技术枠第一版内容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内容如 下 1. 将第一版十三章合并为九章。 2. 第二章基础工程改为地基与基础工程,增加了地基处理内容。 3. 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合并为混凝土结构工程。 4. 将脚手架工程、砌体工程合为一章,统称为砌体工程。 5. 删除装配式大板建筑安装及升滑工程两部分内容。 经修订后,本书有以下特点 1. 充分体现本书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 2. 紧密结合新颁布实施的国家系列规范,采用新的规范标准要求,进一步扩大 了本书的可实施性,以满足高职高专土建类师生及建筑工程广大施工技术人员的 需要。 3. 重点突出,内容更新,增加补充了建设部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删除了 比较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本书由陈守兰担任主编,申琪玉、鲁亚波、郭志担任副主编;袁兴信、葛科、杨雪 玲参加了编写。 具体分工为陈守兰撰写第六、七章,申琪玉撰写第四章,鲁亚波撰 写第二、九章,郭志撰写第五章,袁兴信撰写第三章,葛科撰写第一章,杨雪玲撰写 第八章。 本书由山东农业大学李继业教授担任主审,他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 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 年 8 月 iii 第一版前言 本书按照先进性、针对性、地区性和规范性的原则,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 合,重点介绍了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参考有关资料和 教材的基础上,介绍了许多近 10 年来我国在建筑工程上比较成熟的新知识、新理 论、新成果、新工艺。 本书具有应用性知识突出、可操作性较强、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等特点,尤其适 用于高职高专土建类学生的学习,也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线人员的自学,使用 价值较高。 因此,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土建类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建 筑工程类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由李继业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由陈守兰、刘念华、段绪胜、井国茂担任副 主编,袁兴信、周翠玲、郭志、鲁亚波、葛科参加了编写。 具体分工为李继业撰写第 五章;陈守兰撰写第九章、第十章;刘念华撰写第十三章;段绪胜撰写第八章、第十 二章;井国茂撰写第六章;袁兴信撰写第三章、第七章;周翠玲撰写第四章;郭志撰 写第十一章;鲁亚波撰写第二章;葛科撰写第一章。 本书由山东科技大学王连国副教授(博士)担任主审,他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 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1 年 8 月 v 目 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土方工程1 1. 1 概述1 1. 2 土方工程量计算5 1. 3 基坑开挖15 1. 4 土方施工机械29 1. 5 土方填筑与压实34 思考题38 习题39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40 2. 1 地基处理40 2. 2 浅基础52 2. 3 桩基础64 思考题79 第三章 砌体工程81 3. 1 砌体材料81 3. 2 砖砌体的施工86 3. 3 中小型砌块施工97 3. 4 砌体工程冬期施工101 3. 5 砌筑用脚手架105 3. 6 砌筑工程的垂直运输122 思考题128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129 4. 1 模板工程129 4. 2 钢筋工程142 4. 3 混凝土工程177 思考题200 习题201 vii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203 5. 1 概述203 5. 2 预应力筋204 5. 3 预应力施工工艺210 思考题240 习题240 第六章 钢结构工程241 6. 1 钢结构的类型241 6. 2 钢结构的施工249 思考题277 第七章 结构安装工程278 7. 1 建筑起重机械278 7 2 起重设备286 7. 3 构件安装292 思考题312 习题313 第八章 防水工程314 8. 1 防水材料314 8. 2 屋面防水工程326 8. 3 地下防水工程340 8. 4 厕浴间防水施工358 思考题361 第九章 装饰工程362 9. 1 抹灰工程362 9. 2 饰面板(砖)工程367 9. 3 建筑地面工程378 9. 4 门窗工程387 9. 5 吊顶工程394 9. 6 轻质隔墙工程405 9. 7 涂饰工程410 思考题415 参考文献416 viii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本章主要介绍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其中重点介绍模板 的作用与分类,模板设计,模板安装与拆除;钢筋的种类和性能,钢筋配料 和代换,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绑扎与安装;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质量检验和混凝土冬期施工。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根据结构的施工方法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和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分项工程。 在 施工中三者应密切配合,进行流水施工。 其施工工艺如图 4 1 所示。 水 泥、砂、石、水、外 加剂 配料、搅拌 混凝土 钢筋加工 、安装 浇 筑混凝土 养 护 拆模 模 板制作安装 模板清理 图 4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4 1 模 板 工 程 4 1 1 模板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成型的模具,已浇筑的混凝土需要在此模具内养护、硬 化、增长强度,形成所要求的结构构件。整个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两个部分,其 中模板是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具有构件所要求形状的部分;支架是指支 撑模板,承受模板、构件及施工中各种荷载的作用,并使模板保持所要求的空间位 置的临时结构。 为了保证所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模板和支架必须符合下 列基本要求 1) 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质量、侧 921 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 构造简单,拆装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4) 接缝严密,不易漏浆。 4 1 2 模板的分类 模板分类有多种方式,通常按以下方式分类 1) 按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木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竹胶板模 板、装饰混凝土模板、预应力混凝土模板等。 2) 按模板的形式及施工工艺不同可分为组合式模板(如木模板、组合钢模 板)、工具模板(如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模壳等) 胶合板模板和永久性模板。 3) 按模板规格型式不同可分为定型模板(即定型组合模板,如小钢模) 和非 定型模板(散装模板)。 下面重点介绍常用的木模板和组合钢模板的构造。 1 木模板 木材是最早被人们用来制作模板的工程材料,其主要优点是制作方便、拼装 图 4 2 拼板构造 1 板条;2拼条 随意,尤其适用于外形复杂和异形的混凝土构件。 此外,因其导热系数小,对混凝土冬期施工有一定 的保温作用。 木模板的木材主要采用松木和杉木,其含水率 不宜过高,以免干裂,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 木模板的基本元件是拼板,它由板条和拼条 (木档) 组成,见图 4 2。 板条厚 25~50mm,宽度不 宜超过 200mm,以保证在干缩时缝隙均匀,浇水后 缝隙要严密且板条不翘曲,但梁底板的板条宽度不 受限制,以免漏浆。拼条截面尺寸为 25mm35mm ~50mm 50mm,拼条间距根据施工荷载的大小及板条的厚度而定,一般取 400~ 500mm。 2 组合钢模板 组合钢模板是一种定型模板,由钢模板和配件两大部分组成,配件包括连接件 和支撑件,这种模板可以拼出多种尺寸和几何形状,可用于建筑物的梁、板、柱、墙、 基础等构件施工的需要,也可拼成大模板、滑模、台模等使用。因而这种模板具有轻 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优点。 1) 钢模板。 钢模板包括平面模板、阳角模板、阴角模板和连接角模,见图 4 3。 另外,还有角棱模板、圆棱模板、梁腋模板等与平面模板配套使用的专用模板。 031 图 4 3 钢模板类型 1中纵 肋;2中横 肋;3面板 ;4横肋;5 插 销孔;6 纵 肋;7凸棱 ;8 凸鼓 ;9 U 形卡孔 ;10 钉子孔 钢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模板宽度以 50mm 进级,长度以 150mm 进级,可以 适应横竖拼装,拼装成以 50mm 进级的任何尺寸的模板,如拼装时出现不足模数 的空隙时,用镶嵌木条补缺,用钉子或螺栓将木条与板块边框上的孔洞连接。 为了板块之间便于连接,钢模板边肋上设有 U 形卡连接孔,端部上设有 L 形 插销孔,孔径为 13 8mm,孔距 150mm。 2) 连接件。连接件包括 U 形卡、L 形插销、钩头螺栓、紧固螺栓、对拉螺栓和扣 件等,见图 4 4。 ① U 形卡。 用于相邻模板间的拼接。 其安装距离不大于 300mm,即每隔一个 孔插一个卡,安装方向一顺一倒相互交错,以抵消 U 形卡可能产生的位移。 ② L 形插销。 用于插入钢模板端部的插销孔内,以加强两相邻模板接头处的 刚度和保证接头处板面平整。 ③ 钩头螺栓。 用于钢模板与内、外钢棱的加固,使之成为整体,安装间距一般 不大于 600mm,长度应与采用的钢棱尺寸相适应。 ④ 紧固螺栓。 用于紧固钢模板内、外钢棱,增强组合模板的整体刚度,长度应 与采用的钢棱尺寸相适应。 ⑤ 对拉螺栓。 用于连接墙壁的两侧模板,保持模板与模板之间设计厚度,并承 受混凝土侧压力及水平荷载,使模板不致变形。 ⑥ 扣件。 用于钢棱与钢棱或钢棱与钢模板之间的扣紧,按钢棱的不同形状,分 别采用蝶形扣件和“3”形扣件。 3) 支撑件。 组合钢模板的支撑件由桁架、三角架、托具、钢管支柱和模板成型 131 图 4 4 钢模板连接件 1圆钢管 钢棱;2扣件;3钩头螺栓;4内卷边槽钢钢 棱;5 蝶形 扣件;6 紧 固螺栓; 7 对拉螺 栓;8塑料 套管;9 螺 母 卡具等组成,具体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 桁架。用于支撑梁、板类结构的模板。通常采用角钢、扁钢和圆钢筋制成,可 调节长度,以适应不同跨度使用。 一般以两榀为一组,其跨度可调整到 2100~ 3500mm ,荷载较大时,可采用多榀组成排放,并在下弦加设水平支撑,使其相互连 接固定,增加侧向刚度,见图 4 5。 图 4 5 轻型桁架 ② 三角支架。用于悬挑结构模板的支撑,如阳台、雨篷、挑檐等。采用角钢铆接 而成,悬臂长不应大于 1200mm,跨度为 600mm 左右,每榀三角架的控制荷载应不 大于 4 5kN。 ③ 支柱。 有钢管支柱和组合四管支柱两种。 钢管支柱又称钢支柱,用于大梁、楼板等水平模板的垂直支撑,其规格形式较 231 多,目前常用的有 CH 型和 YJ 型两种,见图 4 6。 组合四管支柱由管柱、螺栓千斤顶和托盘等组成见图 4 7,用于大梁、平台、楼 板等水平模板的垂直支撑。 管柱为四根 48mm3 5mm 钢管和 8mm 厚钢板焊接 而成,千斤顶为 M 45mm 螺栓与托板组成,其调距为 250mm。 图 4 6 钢支柱 1 顶板;2 套管;3插销;4插管;5底板; 6螺管;7转盘;8 手柄;9螺旋套 图 4 7 组合四管支柱 1. 顶 板;2钢管;3 连 接板; 4底板;5螺栓千斤顶 ;6托盘 ④ 托具。用来靠墙支撑棱木、斜撑、桁架等。用钢筋焊接而成,上面焊接一块钢 托板,托具两齿间距为三皮砖厚。 在砌体强度达到支模强度时,将托具垂直打入灰 缝内。 在梁端荷载集中部位安设托具数量不少于 3 个,承受均布荷载部位,间距不 大于 1m,且沿全长不得少于 3 个。 每个托具控制使用荷载不得大于 4kN。 ⑤ 模板成型卡具。 用于支撑梁、柱等的模板,使其成为整体。 常用的有柱箍和 梁卡具。 柱箍又称柱卡箍、定型夹箍,用于直接支撑和夹紧各类柱模的支撑件,可根据 柱模的外形尺寸和侧压力的大小来选用。 梁卡具又称梁托架,是一种将大梁、过梁等模板夹紧固定的装置,并承受混凝 土的侧压力,其种类较多,其中钢管型梁卡具见图 4 8,适用于断面为 700mm 500mm 以内的梁;扁钢和圆钢组成的梁卡具见图 4 9,适用于断面为 600mm 500mm 以内的梁,上述两种梁卡具的高度和宽度均可调节。 4 1 3 模板设计 常用的木拼板模板和组合钢模板,在其经验适用范围内一般不需进行设计验 算,但对重要结构的模板、特殊形式的模板或超出经验适用范围的一般模板,应进 行设计或验算,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防止浪费。 331 图 4 8 钢管型梁卡具 1三角架;2底座;3 调 节杆;4 插 销;5调节 螺栓;6钢筋环 图 4 9 扁钢和钢管组合梁卡具 1 三 角架;2 底 座;3固定 螺栓 1. 模板设计内容和原则 (1) 模板设计内容 模板 设计 的内容,主 要包 括选 型、选 材、配板、荷载计算、结构设计和绘制模板 施工图等。 各项设计的内容和详尽程度,可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 (2) 模板设计原则 模板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 1) 实用性。 应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 量,要求按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构件的形 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且要求构造简单、支拆方便。 2) 安全性。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3) 经济性。 针对工程结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确保工期的前提 下,尽量减少一次投入,增加模板周转率,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2. 荷载计算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荷载设计值,后者应以荷载标准 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1) 荷载标准值 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 肋形楼板及无梁楼板 模板的自重标准值,可按表 4 1 采用。 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对普通混凝土可采用 24kN/ m 3 ;对其他混凝土, 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 3) 钢筋自重标准值,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对一般梁板结构每立方米钢筋混凝 431 土的钢筋自重标准值为楼板 1 1kN/ m 3 ;框架梁 1 5kN/ m 3 。 表 4 1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单位kN/ m 2) 模 板 构 件 名 称木 模 板定型组合钢 模板钢 框胶合板模板 平板的模板 及小棱0 300 500 40 楼 板模板(其中包 括梁的模板)0 500 750 60 楼板模板 及其支架(楼层 高度 为 4m 以下)0 751 100 95 4)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对均布 活荷载取 2 5kN/ m 2 ,另应以集中荷载 2 5kN 再行验算,比较两者的弯矩值,按其 中较大者取用;计算直接支撑小楞结构构件,均布活荷载取 1 5kN/ m 2 ;计算支架 立柱及其他支撑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取 1 0kN/ m 2 。 5)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模板可采用 2 0kN/ m 2 ;对垂直面 模板可采用 4 0kN/ m 2 。 6)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的计算,采用内部振捣时,新浇筑混凝土作 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式(4 1)和式(4 2)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 = 0 22γct0β1β2V 1 2 (4 1) F = γcH(4 2) 式中F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最大侧压力,kN/ m 2 ;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 m 3 ; 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 用 t0=200/ (T +15)计算(T 为混凝土的温度,℃)];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 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 1 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 剂时取 1 2;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 30mm 时,取 0 85;当坍 落度为 50~90mm ,取 1 0;当坍落度为 110~150mm 时,取 1 15。 7)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可按表 4 2 采用。 表 4 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单位kN/ m 2) 向模板内供料方法水 平 荷 载 溜槽、串筒或导管2 容量小于 0 2m 3 的运输器具2 容量为 0 2~0 8m 3 的运输器具4 容量为大于 0 8m 3 的运输器具6 注作 用范 围在有效压 头高度 以内。 531 (2) 荷载设计值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时的荷载设计值,应为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 数与调整系数求得,荷载分项系数见表 4 3。 表 4 3 模板及支架荷载分项系数 项 次荷 载 类 别γi 1模板及支架 自重 2新浇筑混凝土自 重 3钢筋自重 4施工人员及施工 设备荷 载 5振捣混凝土时产 生的荷 载 1 2 1 4 6新浇 筑混凝土对模板侧 面的压力1 2 7倾倒混凝土时产 生的荷 载1 4 (3) 荷载折减(调整) 系数 1) 对钢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 0 85 系数予以折减,但其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 1 0。 2) 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材,系数为 1 0。 3) 对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当木材含水率小于 25%时,其荷载设计值可乘 以 0 9 系数予以折减。 4) 在风荷载作用下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稳定性时,其基本风压值可乘以 0 8 系数予以折减。 3. 荷载组合 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应考虑的荷载如下 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 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3) 钢筋自重。 4)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5)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6)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7)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上述各项荷载应根据不同的结构构件,按表 4 4 规定进行荷载组合。 4 模板结构的刚度要求 模板结构除必须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外,还应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因此,应验 算模板及其支架结构的挠度,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631 表 4 4 荷载组合 模 板 类 别 参 与 组 合 的 荷 载 项 计算承载 能力验算刚度 平板 和薄壳的模板及 支架①,②,③,④①,②,③ 梁和 拱模板的底板及 支架①,②,③,⑤①,②,③ 梁、拱 、柱(边长≤300mm)、墙(厚≤ 100mm)的 侧面模板⑤,⑥⑥ 大体 积结构,柱(边长 >300mm)、墙 (厚>100mm)的侧面模板⑥,⑦⑥ 1) 对结构表面外露(不做装修) 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 400。 2) 对结构表面隐蔽(做装修) 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 250。 3) 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 1/ 1000。 支架的立柱或桁架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拉杆件固定。 为防止模板及其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倾倒,应从构造上采取有效措施,如在相 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加水平及斜拉杆、缆风绳、地锚等。 4 1 4 模板安装与拆除 1 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 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 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4m 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的 1/ 1000~3/ 1000(钢模 1/ 1000~2/ 1000,木模1 5/ 1000~ 3/ 1000)。 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层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 符合下列规定 ①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②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③当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 要求。 当层间高度大于 5m,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 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当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模的支点按模板设计设置,各节模板应在同一平面上, 高低差不得超过 3mm。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5 的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6 的规定。 各分项工程模板的搭设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 731 表 4 5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单位mm) 项 目允 许 偏 差 预埋钢板中心线 位置3 预埋管、预留孔 中心线位置3 插 筋 中心线位置5 外露长度+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2 外露长度+10,0 预 留 洞 中心线位置10 尺 寸+10,0 表 4 6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 轴线位 置5钢 尺检查 底模上 表面标高5水准 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 面内部尺寸 基 础10钢 尺检查 柱、墙、梁+4,-5钢 尺检查 层高 垂直度 不大于 5m6经纬 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 于 5m8经纬 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 表面高低差2钢 尺检查 表面 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 检查 注 检 查轴线位置 时,应沿纵横两个方 向量测,取其中 较大值 。 (1) 基础模板 1) 拉线找中,弹出中心线和边线,找平、做出标高标志。 2) 沿边线竖直模板,临时固定,找正校直,用斜撑固定牢固。 3) 杯形柱基模板杯口模板应直拼、外面刨光。 如设底板,应侧板包底板,底板 要钻孔以便排气。模板外侧弹中心线,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时上口要临时遮盖, 如不设底板,要指派专人将涌入芯模底部的混凝土及时清除干净,达到杯底平整。 4) 杯芯模板位置、标高必须安装准确,固定牢固,防止上浮或偏移。 5) 杯芯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一般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打,撬杠松 动,以便混凝土凝固后拔出。 6) 基础较深者,应用铅丝或螺栓加固模板。 有预埋件者,应准确固定。 (2) 柱模板 1) 先在基础顶面弹出柱的中心线和四周边线。 2) 沿边线竖立竖向模板,正确固定柱脚,用斜撑将柱模板临时固定,再由柱顶 用线锤吊直找正,然后正式固定。 831 3) 柱模根部要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柱模的浇筑口和清扫口,在配模时 应考虑一并留出。 4) 通排柱模板的安装,应先装两端柱的模板,校正无误后固定,拉通线校正中 间各柱模板。 5) 门子板应分节铺钉,或分节预留施工洞,由地面起每隔 1 0~2 0m 留一 道,以便灌入混凝土及插入振捣器。 6) 柱模板加柱箍,柱箍可采用不小于 50mm100mm 方木(立放),或工具式 柱箍,每隔 0 5~1 0m 加一道,将柱模板箍紧。 7) 在柱与梁的结合处,正确锯好梁的槽口,在梁的槽口上划好中心线。 梁模板 宜缩短 2~3mm 并锯成小斜面,以便拆模。 (3) 梁模板 1) 支模前,应先在柱或墙上找好梁中心线和标高。 2) 在柱模板的槽口下面钉上托板木,对准中心线,铺设梁底模板。 3) 梁模板必须侧板包底板,板边弹线刨直。 主梁与次梁的接合处,在主梁侧板 上正确锯好次梁的槽口,划好中心线。 4) 梁底支柱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设计无要求,一般当梁高在 500mm 以内 时为 1 2m,梁 高在 500~ 1000mm 时 为 1 0m, 梁高 在 1000mm 以上 时 为 0 7~0 8m。 支柱之间应设拉杆,离地 0 5m 设一道,以上每隔 2m 设一道。 支柱下 均垫楔子(校正高低后钉固) 和通长垫板[(0 5~0 75)200mm]。 若用工具式钢 管支柱时,也要设水平杆及斜拉杆。 梁模支柱的设置应按计算确定,一般采用双支 柱时,间距以 0 6~1 0m 为宜。 5) 梁侧板吊直拉平后,在柱模预留梁槽口的两侧钉上夹口木条,在侧模上口 钉上控制梁宽的小木条,在支柱帽上钉斜撑固定侧板,斜撑角度为 45 ,当梁高超 过 800mm 时,在侧板中加钉通长横木带,两侧横木带应用铅丝或螺栓拉紧加固。 6) 梁较高时,可先安装一面侧板,等钢筋绑扎好后再装另一面侧板。 (4) 楼板模板 1) 根据设计标高,在梁侧板上固定水平大横楞,再在上面搁置平台栏栅,一般 可以 50mm100mm 方木立放,间距 0 5m ,下面用支柱支撑,拉结条牵牢。 板跨超 2m 者,下面加设大横楞和支柱。 2) 平台栏栅找平后,在上面铺钉木板,铺木板时只将两端及接头处钉牢,中间 少钉或不钉以利拆模。 如采用定型模板,需按其规格距离铺设栏栅,不够一块定型 模板,可用木板镶满。 3) 采用桁架支模时,应根据载重量确定桁架间距,桁架上弦要放小方木,用铁 丝绑紧,两端支撑处要设木楔,在调整标高后钉牢,桁架之间拉结条,保持桁架垂 直。 4) 挑檐模板支柱一般不落地,采用在下层窗台上用斜撑支撑挑檐部分,也可 931 采用三角架由砖墙支撑挑檐。 挑檐模板必须撑牢拉紧,防止向外倾覆。 (5) 墙模板 1) 组装模板时,要使两侧穿孔的模板对称放置,确保孔洞对准,以使穿墙螺栓 与墙模保持垂直。 2) 相邻模板边肋用 U 形卡连接的间距,不得大于 300mm,预组拼模板接缝处 宜满上。 3) 预留门窗洞口的模板,安装要牢固,既不变形,又便于拆除。 4) 墙模板上预留的小型设备孔洞,当遇到钢筋时,应设法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不得将钢筋移向一侧。 5) 优先采用预组装的大块模板,必须要有良好的刚度,以便于整体装、拆、运。 (6) 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一般比较复杂,常见的板式和梁式楼梯,其支模工艺基本相同。 1) 楼梯模板应根据施工图放出大样,绘制三角样板,锯出三角板,用 50mm 150mm 方木做反扶梯基,在上面由上而下分步、划线,钉好三角板,根据踏步长、高 制作踢脚板。 2) 找好平台高度,先安装平台梁和平台板模板,再装楼梯斜梁或楼梯底模板。 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外帮侧板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 钢筋绑好后,吊安反 扶梯基,吊悬高度等于楼梯底板厚度,然后在三角木上钉好踢脚板。 楼梯较宽者,应在踏步板中间加一道反扶梯基,或在踢脚板上口加上一道通长 带,每个踢脚板下口钉一根小支撑,以保证踢脚板的稳固。 如果先砌墙后安装楼梯 模板时,则靠墙一边应设置一道反扶梯基以便吊装踢脚板。 3) 栏板模板事先预制成片,将外模钉在外帮板上,钢筋绑好后,再将里模支钉 在反扶梯基上。 4) 预制栏板或栏杆者,应正确留出预留孔和连接件。 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构件是否牢固,在浇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 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组合钢模板在浇混凝土前,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① 扣件规格与对拉螺栓、钢楞的配套和紧固情况。 ② 斜撑、支柱的数量和着力点。 ③ 钢楞、对拉螺栓及支柱的间距。 ④ 各种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规格尺寸、数量、位置及固定情况。 ⑤ 模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 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041 1) 侧面模板。 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 时,方可拆除。 2) 底面模板及支架。 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严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 4 7 规定后,方可拆除。 表 4 7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 / m达到设计的混 凝土立方抗压强 度标准值的比率/ % 板 ≤2≥50 > 2,≤8≥75 >8≥100 梁、拱、壳 ≤8≥75 >8≥100 悬臂构件≥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