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義大利古建築散記對照台灣古蹟維護.PDF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1 - 從從義大利義大利古建築散記古建築散記對對照台灣古蹟維護照台灣古蹟維護 郭俊良郭俊良 老師老師 是一個晴天的的假日,姐姐、姊夫和二位可愛的姪女來到淡水, 帶他們到剛剛對外開放的淡水小白宮走走,不太多遊客三三兩兩的散 佈著,庭院整齊的修剪了,新鋪設了一條木棧道繞著主體建築一圈, 走了一圈,望著不遠處的淡水河畔,雖然尚未到夕陽時分,倒也還算 是愜意。 想想十年前剛來淡水時,經過淡水國中前的這塊地,高高的圍起 了建築用的鐵皮圍欄,聽說小白宮在這,從門口探頭望進只見荒煙漫 草,和一棟西班牙式「白堊迴廊」的洋房,經過許多年的爭取與修繕 才能在今年對外開放。在台灣古蹟的保留,這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我 為他們的所做的一切喝采。只是當下, 在我坐在台階前時卻有點失落,似乎少 了點什麼。 淡水 前清總稅務司官邸 俗稱「小白宮」 「義大利古建築散記」 這本書寫著關於義大利古蹟建築維護的紀 錄,作者陳志華是一位大陸的建築師,在十多年前長住義大利時所寫 下的,書不是正式的研究論文,而是他在觀察研究的同時所隨手寫下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2 - 的,所以用詞並沒有十分艱深的術語而都是淺顯的文字。在拜讀它的 字裡行間,突然地和那天的下午的感覺有了很深的體會,原來是少了 「古」 、 「蹟」 「小白宮」反倒是像有錢人的別墅及後花園。 在義大利受保護的遺跡不一定都有什麼身份、很高的價值。羅馬 城裡常常可以見到零零碎碎的幾塊石頭,一小段殘牆,既叫不出名 字,也看不出樣子,斷磚爛瓦而已,並沒有人去參觀,當然也沒有什 麼經濟效益。羅馬人保護它們,幾乎是一種風俗,一種習慣。 驗證前些年實際去了一趟義大利,當時,在義大利有許多的不方 便,路彎來繞去為的是避開一塊挖出來的破牆,一個無名氏夫婦的墓 矗立在偉大建築物的旁邊,道路硬是為它分成一大一小,交通也因此 阻塞的十分嚴重,但是沒有人會去拆它,地下捷運站的中心裡也被一 塊城牆的遺跡給阻擋了,還未能考證它有什麼歷史價值,不過也就這 麼的留著,也因此所有的地鐵都必須往下再深個二公尺。在舊羅馬城 裡居住的人,每天都得與不通的臭水溝,鏽蝕的門窗以及陰暗的巷道 為伍,狹窄的空間,你都以為不可能住人的了,但是卻隱約看到裡面 有架電視機的螢光幕在閃爍著。更令我感到訝異的是不是羅馬如此, 南部的沙連娜,北部的威尼斯等等歷史著名的城市,如今都是面臨同 樣的問題,而他們竟可以甘於如此真佩服他們的毅力與執著。 羅馬城內民宅 威尼斯民宅 想起前些年,台中潭子摘星山莊在即將被列入古蹟的前些天晚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3 - 外牆消失的大競技場 上,怪手摧毀了主結構,它也失去了古蹟的價值。何以如此許多人 都心知肚明,那是主人家怕一旦被列入古蹟,不能增建,政府又無法 出錢維修,生活的條件會很低落,所以拆了。當然台灣古蹟多以木製 品為主結構或是裝飾,其對抗時間洪流的能力原本先天就比外國建築 以石材為主結構來的差,二者無法全面相提並論,但是居民及政府的 態度,才是關鍵,這需要教育,這需要時間,這需要在上位者更遠更 高的眼光。 書裡頭寫著「發生過的 的事都是歷史,我們無從去 決定誰該留下誰該捨去」 ,舉 二個例子有一個君主叫巴貝 里尼為了建自己的官邸,而 拆了大競技場及卡拉卡拉浴 場大批的石頭,所以留下了 一句挖苦名言『巴巴里尼 (Barbarin 入侵義大利的蠻族)沒有做的事,巴貝里尼做了。』 ,這樣 的破壞持續了近三百年,我們現在所見的大競技場沒了外牆,都是他 開頭做的。另一個說的是近代的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時代,他為了突 顯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大型文物建築,而完全鄙棄以後各時期的遺物, 下令清除了大競技場裡以及集會廣場所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 建築物,造成了歷史的空白。為了政治因素閱兵的八百米馬路將剛挖 掘出古蹟百分之八十四又埋至道路底下。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4 - 貝古城修復 後方白色柱子是新修復 前方紅磚色是古蹟 拉大二者之間的差距 我想破壞與突顯都不是該做的,去維持它,使用可逆的方法去維 護它,並不是破壞古物來突顯自己的時代價值,但也絕不能喪失時代 意識,不要把新建築搞成假古董,那怕是在古建築旁邊建新建築,也 是一新到底,新翻修的建築體,舊的就是舊的,新的就新的,應該拉 出他們之間的不同,而不是企圖以新的去模仿舊的,因為在歷史的洪 流裡,十年百年是一段很短很短的片刻,我們在這些建築裡所做的改 變,很有可能影響了一二千年之後的人所做出的判斷與對我們歷史的 定位。 同時還能夠在新舊之間,取得尺度、構圖、體積之間的協調,這 比採用仿古手法去取得新舊之間的協調,要難得多,也高明的多,法 國羅浮宮前貝律名設計的金字塔是個例子,在提出設計的當初,有非 常多人對它的不協調感到突兀而反對的聲浪四起,但現今是它已經成 為法國的代表建築物卻是誰都無可否認的。義大利人自稱是造型設計 上有天才的民族,大概是對的。而台灣人對美學的觀念還太俗庸,短 時間之內還是很難接受這個論調。 對照前些年暑假,第四度造訪國家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時的震 撼,卻是令人咋舌民國 88 年 9 月 21 日台灣遭受規模 7.3 的地震, 龍山寺的建築再度受損,山門木柱移位、正殿屋簷斷裂、後殿屋面牆 壁坍塌,政府積極規劃,原預定做為局部搶修,唯關心古蹟學者與地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5 - 方人士認為應做較大規模維修,於是內政部再重新做整體修護規劃, 總工程費約一億五仟萬元。但是經費龐大所以由民間財團認養全部經 費,協助保存國家文化資產,但是也因此暗藏隱憂。 財團是以建廟的心來發這個宏願,所以對於文物保存的要求並未 特別重視,放眼所見在全台灣最壯觀富麗的八卦藻井戲台的內部不僅 變成工場,且也已架設起鐵骨架,而其外部正搭設鐵皮屋、鷹架,將 準備解體拆除,方便學者作研究,至於正殿因為已遭全數解體,正在 進行大木重組中,但所用的新木料太潮,與舊木料常有組裝難以密合 的情形,斷裂的木雕強行黏合,並非使用傳統工法。嚴重的是代表鹿 港傳統彩繪精神人物郭新林珍貴 的彩繪作品已被磨損、塵汙。當我 走上鐵皮搭建的二樓向下看的同 時,所有的主樑被散置在地上,磚 瓦隨意擺置,工人們的煙蒂、便當 盒隨地可見,古蹟已經消失了,真 是令人痛心 鹿港龍山寺 大殿翻修情況一 翻新的後殿與修復中的前殿 鹿港龍山寺 大殿翻修情況二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6 - 山門的補強情形 在義大利,為了固定住 牆 面 壁 畫 持 續 剝 落 的 現 況,在壁畫四周圍起了一個 空間,微微噴入特別調製的 噴膠,每天定量一些,三個 月後,膠滲入壁面一定的厚 度,連堆積的灰塵都變硬化之後,才來做處理。最近很紅的達文西壁 畫 「最後的晚餐」 因為是濕壁畫,色彩剝落的比油畫來的顯著且嚴重, 但是藝術家們也不敢輕易動手。而在台灣壁畫的修復卻是請人再次的 擬摹上漆了事。 書裡義大利人的方式以及台灣的方法二相對照之下,台灣還有很 大的進步空間,雖說經驗是必須時間來累積,但台灣還有多少古蹟可 以拿來被實驗與學習,前年開放的宜蘭設治紀念館為地方觀光帶來不 少觀光資源,但是當我看到設治紀念館整修工人翹起地板,更換成新 的木板卻使用釘槍,乓、乓一聲聲的瓦解了我對它的印象與期待,傳 統工法中金剋木,木頭使用鐵釘只能暫時固定,當鐵釘生鏽結構必然 受影響,速成、不夠謹慎與專業,是目前我們對古蹟維護的最大隱憂。 整修讓它看起來可以是觀光景點,但就不夠格當古蹟了;今年的淡水 的小白宮開放前我沒有看到內部的整修實況,但從開放之後看到的景 象,卻也明顯感受的一些不可逆的施工方式,替它增添了光彩,也削 弱它的歷史價值。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7 - 宜蘭設治紀念館 古蹟旁的遮陽棚就是販售 咖啡的地方 在義大利,旅遊者把歷史文物當成教材,學習了歐洲的歷史,學 習了藝術與建築,他們在義大利吃、住、交通,給義大利帶來了大量 的旅遊業收入,文物的文化教育效用產生了經濟效益,並不用處處設 卡賣票,而全城列入古蹟成鎮,居民自發地忍受不便,為了維護古蹟 該有的文化氣息,只在遠離古蹟的地方開商店。在台灣,歷史與當地 生活是脫節的,古蹟旁居民一方面愛過現代生活所以私人汽車直接開 到古蹟門口,另一方面也貪婪地想分享古蹟的附加價值,所以古蹟區 攤販商店林立,想賺光觀光客身上的所有錢,觀光客隨意飲食的垃圾 污染了古蹟,商業氣息也嚴重破壞了古蹟裡的文化氣息,這些都是我 們值得借鏡提升的地方。 在淡水何其有幸,那麼多的古蹟在周遭環境中散佈,近年成立的 古蹟園區也努力的耕耘著,我知道在現今的大環境中,有許多的考量 都是彼此相關的,經費多寡與技術優劣,施工時間與具體成效,交通 便捷與古蹟污損等,這些都是目前淡水古蹟園區必須二相權衡,取得 最適合的方式,我還是為他們的付出給予肯定與支持。但身為淡水人 的一份子,又沒有行政包袱與經費壓力,我可以在此發聲,希望能用 更對的方式對待古蹟,用更高一層的眼光來看待古蹟維護,用歷史的 角度來對待古蹟,而非觀光的方式。觀光的熱潮會退的,當人們吃膩 魚丸、蝦捲,逛倦了老街(因為他們發現那些在他們家夜市也吃的到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8 - 看的到) ,人是會離開的,唯有以文化歷史出發來維護古蹟,不以觀 光發展的短利考量,等些許年後台灣人生活水準及精神層面再提升, 淡水古蹟才能在台灣以模範的角色屹立不搖。 2006.09.寫於興仁 參考書目 義大利古建築散記/陳志華著 臺北市三言出版社城邦文化發行 ISBN986-7851-09-01 1.建築-義大利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抄錄書中一段貫徹整本書的文字 文物建築所攜帶的歷史信息是不許歪曲的,必須嚴格 保持它的真實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把文物建築首先 當作是文物而不是建築,所以,文物建築保護工作的 一個潛在危險,就是建築師以自己專業的眼光來看待 它們,恢復它們構圖完整、風格純正、功能完善等等 ,那樣,會把一個真古蹟搞成假古董。 不能說修復,要說「干預」 。所謂「干預」就是防止 文建築的繼續破壞。干預而不修復,這是歐洲文物建 築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