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预制安装流程图.pdf
机电预制安装 解决方案 机电预制安装需求分析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 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 在CAD 时代,设计企业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各专业将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 综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专业间碰撞在所难免。 从而导致机电安装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变更洽商及返工; 进而致使工期延误、材料浪费; 机电预制安装简介 首先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的机电管线设计,设计师能 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 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 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 其次基于三维点云扫描技术,我们能快速的获取结构施工结束之后现场的真实尺寸, 结合对三维机电的管线综合模型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达到工厂预制加工级的精度,然 后将模型、深化加工图纸提供给加工厂,实现在批量化的生产加工,大大提高了管件 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了损耗。 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借助放样机器人,能极大的提高现场支吊架的放样精度,确保 预制好的管线能够精准的安装到位,降低了由于专业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机电预制安装流程图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基础建模、点云扫描、机电模型深化调整、出拆分及装配图、 支吊架深化、预制加工、现场放样、支吊架安装、管线安装等。 设计图纸建模机电管综 首先拿到设计文件后,根据项目各个专业的施工图纸,针对项目的土建专业及机电 专业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 各个专业模型完成之后,放到一起做管线综合排布,将设计当中管线与管线之间, 管线与建筑之间的碰撞进行消除,并且按照相应的安装规范要求进行模型的调整。根据 各种管线的介质、特点和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种管线敷设顺序。 土建结构现场扫描 随着土建施工的进度,为了得到现场真实的结构尺寸,在具备扫描条件时,即由 专门的人员利用点云扫描仪进行现场扫描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定扫描位置放置 扫描仪,设定扫描的精度等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扫描。利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将土建 完成情况进行真实采集 逆向建模 点云扫描完成后,利用点云处理软件进行扫描点云处理,首先进行点云的拼接 处理,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现场的点云数据模型。充分的点云数据可以完全获 取现场建筑、结构数据,为后期工作提供真实数据,并且后期利用建模软件根据数 据进行模型的搭建,获取真实的三位可视化模型。 模型二次深化及支吊架深化加工 完成逆向的建模工作后,需将做完管线综合的设计模型与现场模型进行参考,并根据 现场模型将机电管线综合模型按照管线综合原则进行调整,直到与现场模型没有冲突且机 电模型自身没有碰撞冲突。形成符合现场施工条件的管线综合模型,并出具加工清单及装 配图纸。 根据调整完的机电管线综合模型,配合综合支吊架厂家或者机电专业分包厂家做支吊 架的布置工作,由专业人员完成支吊架的布置工作,并完成支吊架模型的搭建,最后形成 完成带有支吊架信息的管综模型,并生成支吊架加工清单。 二次深化管综模型 支吊架信 息 装配图 支吊架清单 材料设备加 工清单 根据所出的材料清单、装配图,支吊架清单由相应厂家进行支吊架的生成加工,并进行 编码处理,最后由厂家进行相应材料的预制加工。 机电材料设备,支吊架预制加工 重要设备及支吊架放样 施工团队可通过放样的配套软件软件进行2D和3D现场放样点的创建,从BIM模型中 获取现场控制点坐标,在BIM模型中创建放样点。进入现场之后,使用BIM放样机器人 进行逐层贯通点和挂钩预埋件的放样。BIM放样机器人通过发射红外激光自动照准现实 点位,实现“所见点即所得”,从而将BIM模型精确的反应到施工现场,加强深化设计 与现场施工的联系,保证施工精度,提高效率。 4个人 * 7天 2个人 * 3天 机电施工安装 场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 装配图,将不同编号的构件安装在相应 的位置直接安装,实现工厂与现场的无 缝连接,这种创新工作流程简化了施工 工艺程序,人员投入简单,降低现场劳 动力成本,构件组合拼装更精准,可有 效提高工作效率。 服务内容 招投标阶段 编制机电预制安装BIM技 术方案 机电基础模型创建 形象进度及工序模拟三维 动画制作 服务内容 BIM机电预制安 装服务 点云扫描核对现场(激光扫描) 机电模型二次深化 支吊架深化设计及预制加工 重要设备及支吊架放样(放样仪) 关键节点工艺模拟 服务内容 BIM培训服务 基础建模培训 协同工作平台培训 施工进度管理培训 BIM驻场服务BIM实施人员驻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