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220-2017_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_市政规范.pdf
i 申∵ 婵八民熬和国固家标渑 氍鹘垃圾.翼生填堙场骜场授术觏巍 T猁皿 脑m c 。d e f o F硇唾 屺 珈I s o i 斓 .∴∴ | | | l 丨i i 丨丨 ’狒苗e 踬 n 】偬Ey 籼.酾徊Fe 】 扌I,溻硒 哎z 2ⅡL、a t l 型7 垂.绲都问钋鳍入民梨砸 | l 耆;l 镗丿,烹景| 樾1莒穹0;妥瞽营i J啻t i 音扉阝 } 批难都洵o 申挚人晟奘蒯国靛礴和辘乡蠹凝都 { 施行日 谤 猁2 旧 1 衤 隼 卩 月 】 日l 咿鼾计划倘版攫 ⒛凹 硐u ∷京′ 申 华人艮 共莉囝国∷昴霈淮 生活∷垃圾卫生∷填坦场封扬蔽Ⅱ未规箔 GB吝I2⒓0| 多o 17∷ 中囱计划∷船版社出i 版发行 周趾 ⒏l v w W刂Ⅱr e s s 。岣 地扯Ⅱ乖豕市西球犀本樨地北里甲1I。g .国宏大匣0座⒊ 层 邮政编码IO∞Bs ∷电话,【01Φ i s Bg 0铜 g B 羧衔鄂 ≡ 河 富 中珈i l 喱蜂 有 踉 公司印 刷| 坜咖烛 漯l l s s m m 】/s z ⒓∵7铆FJK ‘ 远千字{ 即i 隼谷 月绨| 版 z O】竿⒗丹第△ 深印 i 刷 ∷ 统一书号;l s 昌18⒉ o 108 ˉ ˉ 定价∵⒊a 。o o ∷元 恨棂脐有 00n 络曳∷ - 饪撰 举拉啦话c Ol O0B,OC004 如有F9装质量F。l i 趱,谲裔奉社栅版部润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公告 第143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的公告 现批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 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512202017,自⒛17年7月 1日起 实 施 。其 中,第 8.0.3、 11.3.3、 12.1.8、13。4,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原 生 活 垃 圾 卫 生 填 埋 场 封 场 技 术 规 程 CJJ112-2007同时 废止 。 本规范 由我部 标 准 定 额研 究所 组 织 中 国计 划 出版 社 出版 发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2017年1月21日 曰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⒛I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 订、 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 2011〕17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 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主要技术 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填埋场 现状调查,总体设计,覆盖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填埋气体 导排收集 、 处理与利用工程,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防洪与地表 径流导排,垃圾堆体绿化,填埋场封场监测,封场工程的施工 与验 收,填埋场封场后维护与场地再利用 。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 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 至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 场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下坪,邮政编码518019。 本规范主编单位 、 参编单位 、 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 编 单 位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 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华 中科技大学 深圳市城市废物处置中 b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 主要起草人梁顺文 郭祥信 黄中林 王敬民 王克虹 吴学龙 刘 涛 李领明 李智勤 屈志云 亠剐 目次 1总则1 2 基本规定 2 3 填埋场现状调查 4 3. I 地下水环境 4 3. 2 大气环境.. 4 3. 3 地表水环境...... ... 5 3.4 填埋气体 5 3. 5 垃圾填埋区域6 4 总体设计.. 7 5 覆盖工程. 9 5. 1 一般规定.. 9 5. 2 排气层9 5. 3 防渗层 10 5. 4 排水层11 5. 5 绿化土层 12 6 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13 6.1 一般规定 13 6. 2 垂直防渗工程13 6. 3 场底防渗层修复14 6.4 堆体内渗沥液抽排14 6. 5 地下水收集与处理14 7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处理与利用工程16 7. 1 一般规定 16 7.2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16 7. 3 填且II气体处理与利用. 16 8 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 18 9 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 20 9. 1 填埋场及垃圾堆体防洪20 9. 2 垃极耽体表面径流导排20 10 垃圾堆体绿化.21 10. 1 一般规定..21 10.2 绿化土层21 10. 3 绿化植物.21 10. - 绿地灌溉系统22 10. 5 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维护..22 11 填埋场封场监测23 11. 1 监测设施的设置 23 11. 2 污染校illlJ监测23 11. 3 安全脱测..24 11. 4 垃极堆体的沉降监测24 12 封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25 12. 1 一般规定门们 12. 2 垃圾堆体整形的施工与验收25 12. 3 封场覆盖工程的施工与验收26 12. 4 其他工程的施工与验收26 13 填埋场封场后维护与场地再利用28 13. 1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处理与利用系统的维护 28 13. 2 渗沥液导排与处理系统的维护29 13. 3 其他基础设施的维护29 13. 4 场地再利用...29 本规范用词说明30 引用标准名录31 附条文说明.. 33 2 Co n t e n t s 1 G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 ⋯ ⋯ ● ● ⋯ ⋯ ⋯ 〈 l 2 B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 ● 2 3 La n d f Ⅱl s t a t u s i n v c s t i g a t i n g ● ⋯ ● ⋯ ⋯ ⋯ 遮 3.l Gr o u n d w a t e r α1Vi r o n m e n t ⋯ ⋯ ⋯ ⋯ 吐 3.2 At m s p h c r e e n v 订o n m c n t 4 3.3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e n v i r n m e n t ⋯ ⋯ 〈 5 3.4 La n d Ⅱl l g a s ⋯ ⋯● 5 3.5 La n d f Ⅱl a r e a 〈6〉 7冫 9 9 9 10 l l 〉 12 13 13 13 l 座 〈14 14 〈 16 16 I6 3 5.4 Dr a i n a g e l a y e r Ov e r a l l d e s i g n ⋯ ⋯ ⋯ ⋯ ⋯ Ia n d f i l l c v e r i n g ⋯ ⋯ ⋯ ⋯ 5.1 Ge o c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 ● ● ● ● ● 5,2 Ga s v c n t i n g l a y c r ⋯ ⋯⋯ ● ⋯● ⋯ ⋯ ⋯ ● ● 5.3 Im p e r m e a b l e 1a y e r ● ● ● ● ● ● ● ● 5.5 Ve g e t a t i n s n 1a y e r ● ● ● ⋯ ● ● ● ● ● ● ● Gr 。u n d w 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c o n t r o l ⋯ ⋯ ⋯ 6.1 Ge n c r a l r e q u i r e n 1e n t s ⋯⋯ ⋯ 6.2 、 e r t i c a l b a r r i e r ⋯ ● ● ● ● ● ● 6.3 Im p e r m e a b l e l a y e r r e p a i r i n g ⋯ ⋯ ● ● ● ⋯● ● ● ● ● 6.4 La n d f u l l e a c h a t c p u m p i n g ⋯ ⋯ 6.5 Gr o u n d w a t e r c o l l e c t i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La n d f i l l g a s c o l l e c t i o n ,t r e a t l η e n t a n d u t Ⅱi z a t i o n 7.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c n t s 7.2 La n d f i n g a s c 。l l e c t i n ⋯ ⋯ ⋯ ⋯● ● ● ⋯ 7.3 La n d f i l l g a s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 16 Le a c h a t e c o l l e C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 ⋯ ⋯ ⋯ 18 Fl o o d c o n t r o l a n d 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d i v e r s i o n ⋯⋯ ● 〈2o 9.1 Fl o d c o n t r 1 ⋯ 20 9,2 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d i v e r s i o n ⋯ 20 10 La n d f d l a f f o r e s t a t i o n ⋯ ⋯ ⋯ ⋯ ⋯ ⋯ 21 10.1 亠c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 ● ● ● ● ● ● 21 l O.2 、 ⒎ e g e t a t i o n s o Ⅱ l a y c r , ● ● ● ● ● ● ● ● ● ● 21 10.3 、 厂 e g e t a t i o n s e l e c t i n ● ● ● ● ● ⋯ 21 10.4 Ve g e t a t i o n i r r i g a t i o n s y s t e m ● ˉ ● ● 22 10.5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 l a n d f i 11a f f o r e s t a t i o n 22 11 Ia n d f Ⅱl c l o s u r e 1ηo n i t o r i n g ⋯ ⋯ ⋯● ● ● 23〉 11.1 Mo n i t o r i n g f a c i l i t i e s s e t t i n g ● ● 23 11.2 Po 11u t i o n c o n t r o l t n o n i t o r i n g ⋯ ⋯ 23 11,3 s a f e t y m o n i t o r i n g ˉ ● ● ● ● ● ⋯ 24 11,厶 s e t t l e m e n t m o n i t o r i n g f t h e w a s t e p n e 24〉 12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a c c e p t a n c e o f l a n d f Ⅱ1c l 。s u r e p r o j e c t ⋯ ⋯ ⋯ ⋯ ⋯ ⋯ 25 12.1 Gc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 〈25 12.2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a c c e p t a n c c o f l a n d f Ⅱl s h a p i n g 25 12.3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a c c c p t a n c e o f f i n a l c o v e r i n g 26 12.4 Co n s t r u Ct i o n a n d a c c e p t a n c e o f o t h e r p r o j e c t s 26 13 Ma i n t e n a n c e a n d l a n d r e s u e a f t e r l a n d f i l l c l o s u r e 28〉 13.1 Ma i n t c n a n c e 0f t a n d f i l l g a s c o l l e c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 ● ● ● ● 〈2∷8 13.2 Ma i n t e n a n c e o f l e a c h a t e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y s t e m 29 13.3 Ma i n t e n a n c e o f o t h e r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29 13.4 Ia n d r e s u e ● ● ● ● ● ⋯ 29 4 Ex p l a n a t i n o f w o r d i n g i n t h i s c o d e ⋯ ⋯ 〈30 Ii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 ⋯ ⋯ ⋯ 31 Ad d i t i o n 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r o v i s i o n s ⋯ ⋯ 33 2基 本 规 定 2.0.1 填埋作业至堆体设计终场标高的区域或不再受纳垃圾而 停止使用的区域,及终止填埋后填埋场整场宜在垃圾堆体快速沉 降期过后实施最终封场工程 。 2.0.2 填埋场封场工程应选择技术可行 、 经济合理,满足安全 、 环 保要求的方案。 2.0.3 填埋场封场工程项 目前期应收集填埋场建设和运行期 间 的有关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1 城市总体规划 、 区域环境规划 、 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 土 地利用规划; 2 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设 汁、 施工及竣工验收图纸和 资料; 3 填埋场及附近地区的地表水 、 地下水 、 大气 、 降水等水文气 象资料; 4 填埋场和垃圾堆体地形 、 地质 以及周边公共设施 、 建构 筑物状况; 5 填埋场已填生活垃圾和非生活垃圾有关统计数据,以及填 埋物现状特性调查报告; 6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 、 处理和利用系统建设及运行资料 ; 7 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及运行 ; 8 填埋场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及运行记录; 9 防洪与排水系统状况 ; 10 其他相关资料 。 2.0.4 填埋场在运行期间已具有完整地表水 、 地下水 、 大气 、 填埋 气体迁移监测等资料的,可用于封场工程方案确定的参考资料 。 2 习.町;∶隳瞿跏封炀亚槔 i 圈圄 前翘蘸榧掘骥堙魑环瓒监测赧椐录 资槲避两周 旌琢獍搬昵佥枷-环橥龃涮锏圮录鬻料不细的宜逊行 隳避嘣 边荪蕴诃查。 环蕴调查韵肉睿置猜龠瘠魉趟籍唇荸蚰 茺 妞 呼 轰 壹 ∵。 关规定和调查监测要求,分析填埋场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3.3 地表水环境 3.3.1 应调查了解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施排放口位置、 排放的水 质等情况。 3.3.2 应对填埋场区域下游1k m 范围内的地表水水质进行调查 性监测 。被调查地表水应包括湖、 河 、 鱼塘 、 常年有水的水坑等。 3.3.3 地表水水质监测项 目应 以p H值、 色度 、 溶解氧 、CD化 学需氧量、【D3生物需氧量、总氮TN、氨氮 、 总磷TP和氯 化物为主。 3.3.4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 有关规定和调查监测要求,分析填埋场对周围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3.4填埋 气 体 3.4.1 应调查监测垃圾堆体上及其周边 建构筑物 内的甲烷气 体浓度 。 3.4.2 应对已有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和处理利用系统和垃圾堆 体进 行检 查 ,并 应 确认 有 无填埋 气 体 泄漏 、 火灾 和爆 炸 等 安 全 隐患 。 3.4.3 填埋 区周边50m 以内有建构筑 物 的填埋 场,应在 建 构筑物与垃圾堆体之间设置气体迁移监测井监测填埋气体地下 迁移情况。气体迁移监测井应设置在建构筑物与垃圾堆体之间 距建构筑物基础3m 5m 处,气体迁移监测井数量宜为3个 5 个,井间距宜为2m 3m 。 3.4.4 气体迁移监测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井应可监测不同深度的迁移气体; 2 监测井深度应根据建筑物地下室深度 、 垃圾深度和地下水 水位确定; 3 监测井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50m m 。 5 3.4.5 利用气体迁移监测井检测 甲烷气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井建成后将井口阀门关闭,24h 后测试井 内的甲烷气 体浓度。测试后井口阀门应打开,将井 内气体全部释放后再将 阀 门关闭,等待下次测试 。 2 监测井 内甲烷测试可采用便携式 甲烷分析仪,测试前应先 对仪器进行零点和量程标定。 3 每个监测井检测次数不宜小于10次,检测频率可根据气 体迁移量确定,宜为每2d 3d 一次,并应根据监测井 内甲烷的聚 集速度调整检测频率 。 3.4.6 应根据调查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的状 况,进行了气体迁移监测井监测的,应判断填埋气体迁移的距离和 填埋气体迁移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3.5 垃圾填埋区域 3.5.1 在填埋场最终封场I程方案设计前应对垃圾填埋 区域进 行现状调查,调查 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填埋库 区底部防渗层结 构 、 渗沥液导排设施情况 、 垃圾堆体面积 、 高度及形状 、 垃圾堆体 内 渗沥液水位情况 、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和处理利用情况 、 防洪及排水 设施情况 、 垃圾堆体稳定性情况 、 已填垃圾总量 、 非生活垃圾填埋 情况等。 3.5.2 应对垃圾堆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沉降计算,稳定性分析和 沉降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 术规范 q J176的有关规定 。 3.5.3 应根据调查数据和资料分析垃圾填埋区域状况,绘制垃圾 填埋区域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标明隐患点位置 。 3.5.4 当封场工程拟采取垂直防渗措施时,宜对垃圾填埋堆体周 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并应查明拟建垂直防渗设施 处是否存在障碍物 。 6 4总 体 设 计 4.0.1 最终封场工程的总体方案应根据填埋区垃圾堆体的面积 、 高度 、 形状 、 环境影响状况 、 安全性 、 原有设施情况 、 土地利用规划 等因素经技术经济 比较后确定 。 4.0.2 最终封场工程的工程内容应包括 1 垃圾堆体整形 、 覆盖工程 、 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当地下水 受到填埋场污染时; 2 当原系统不完善时,工程内容应包括填埋气体收集和处理 与利用工程 、 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 、 防洪与雨水导排工程; 3 垃圾堆体绿化 、 环境与安全监测 、 封场后维护与场地再利 用等 。 4.0.3 局部封场工程的t 程内容和规模应根据所需封场 的垃圾 堆体终场覆盖面积 、 气体导排 、 渗沥液导排和雨水导排要求 以及垃 圾堆体在整场中的位置及最终封场工程总体方案综合确定 。 4.0.4 填埋场封 场工程应优先利用填埋场原有设施或对原有设 施进行改造 。 4.0.5 垃圾堆体整形方案应根据现状垃圾堆体整体形状 、 垃圾堆 体稳定性 、 土地再利用要求等囚素确定 。 4.0.6 修整后 的垃圾堆体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并应根据 当 地降雨强度和边坡长度确定边坡 台阶及排水设施 的设置方 案,边 坡台阶两台阶之间的高差宜为5m 1o m ,平台宽度不宜小于3m ◇ 4.o .7 应对垃圾堆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应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 确定实施边坡加 固和防护措施 。 4.0.8 堆体整形设计应进行挖方和填方的平衡计算,做到在满足 边坡坡度要求 的条件下使堆体整形总挖方和填方量最小,且基本 7 习 ⒋ 辔 面。∶ 4,⒍, 垃圾堆体的顶邮坡度宜为5 Q。坡瀵的设簟∵ 应考忠 堆体沉i 降囡素” 防止溷 ∵t 9Ln 形成倒啜。 〓8 1 未用土覆盖的垃圾堆体宜选择连续排气层 ; 2 全场已覆盖土层的垃圾堆体可选择排气盲沟 ; 3 排气层和排气盲沟应与垂直导气井连接 。 5.2.2 排气层可采用碎石等颗粒材料或导气性较好的土工 网状 材料 。垃圾堆体边坡宜采用土工网状材料作为排气层 。 5.2.3 排气层采用碎石等颗粒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等颗粒材料应耐酸性气体腐蚀,碳酸钙含量不应大 于10; 2 垃 圾 堆 体 顶 部 铺 设 厚 度 不 宜 小 于300m m ,粒 径 宜 为 20Π11n ˇ40Π11n ; 3 碎石颗粒材料上面应铺设不小于300酽m 2的土工滤网 ; 4 碎石与垃圾之间应铺一层孔径小于碎石最小粒径 的土工 滤网,规格宜为⒛0酽m 2; 5 采 用 碎 石 排 气 盲 沟 的,盲沟 断 面 宜 不 小 于500m m 500m m ,碎石宜采用z O0酽m ′土I滤网包裹。 5.2.4 当排气层采用土工网状材料时,土工网状材料厚度不宜小 于5m m ,网状材料上下应铺设土工滤网,防止颗粒物进人排气层 。 5.2.5 设有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系统的封场工程,排气盲沟内宜设 置与垂直集气井相连接 的水平集气花管,集气花管宜采用高密度 聚乙 烯 管 材 ,集气 花 管 的 管 径 不 宜 小 于50m m ,开孔 率 宜 为 1 2。 5.3防 渗层 5.3.1 防渗层可选用人工防渗材料或天然黏土。 5.3.2 土工膜作为主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 良好的抗拉强度或抗不均匀沉降能力 ; 2 渗透系数应小于11012c m /s ; 3 应具有 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使用寿命应大于30年 ; 4 可 选 用 高 密 度 聚 乙烯HDPE或线 性 低 密 度 聚 乙烯 10 LLDPE土 工膜 ,厚度宜为1m m 1.5m m ; 5 土工膜上下部应设置保护层,防止土工膜遭到破坏 ; 6 边坡上宜采用双糙面土工膜,并应在边坡平 台上设土工 膜锚 固沟; 7 应与场底防渗层进行有效焊接或搭接 。 5.3.3 土工膜上下部保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下保护层可选择压实黏土,压实黏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300m m ,压实黏土的压实度不宜小于85,渗透系数不宜大于 1 10ˉ 5c m /s ; 2 上保护层可选择复合土工排水网,复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 宜小于5m m ,网格孔径应小于上部排水层碎石的最小粒径 。 5.3.4 天然黏土作为主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黏土层平均厚度不宜小于300m m ,应进行分层压实,顶部 压实度不宜小于90,边坡压实度不宜小于85; 2 黏土层渗透系数应小于1107c m /s ; 3 黏土层表面应平整 、 光滑。 5.4 排 水 层 5.4.1 排水层应选用导水性能好的材料,其渗透系数应大于 1 103m /s 。 5.4.2 垃圾堆体顶部宜选用碎石作为排水层,堆体边坡宜选用复 合土工排水网作为排水层 。 5.4.3 当采用 碎 石作 为排水 层 时,碎 石排 水 层 厚 度 不宜 小 于 300m m ,粒径宜为⒛m m 座0m m ,上部宜铺设 ⒛Og /m 2土工滤网。 5.4.4 边坡复合土工排水 网厚度不宜小于5m m ,搭接重叠宽度 不宜小于300m m ,且应采用塑料绳拴接,沿搭接缝 的拴接点间距 不宜大于500m m 。 5.4.5 排水层与堆体表面排水沟相接处应设置穿过沟壁的排水 短管,排水短管沿排水沟纵向的间距不宜大于 2m 。 11 ⒌s 绿化 圭 层 ⒌s 。1 垃圾堆体覆盖层上部血铺设绿化用 土层 ∷ ,土层厚度不宜小 于500m m 。 s ,⒌2 绿化∷ 土层应分层∷基实o 压实度不宜小于8α。 s 。 。备 应楗捃拟种植的植物特性确定绿∷ 化土层表面的施肥和翻 I 耕施工方法I。 12 o 6 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6.1一般 规 定 6.1.1 当地下水受到填埋场污染时,填埋场封场工程应采取地下 水污染控制措施 。 6.1.2 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可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确定地下水 污染的原因、 程度,有针对性地从下列方案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控制 措施 1 在垃圾堆体周边设置垂直防渗; 2 在垃圾堆体所在 区域地下水流向的上游设置垂直防渗; 3 在垃圾堆体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的下游设置垂直防渗,并 在垂直防渗设施内侧靠垃圾堆体一侧实施地下水抽排; 4 场底防渗层修复; 5 堆体 内渗沥液抽排; 6 地下水收集与处理 。 6.1.3 当填埋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宜在垃圾堆体周边或局部 实施垂直防渗措施 1 填埋场周边存在填埋气体地下迁移现象,且迁移影响范围 内有不能拆除的建构筑物; 2 填埋场无场底防渗或防渗层破损较严重,且填埋场下游地 下水已受污染; 3 填埋区地下水水位接近或超过场底防渗层,且场底无地下 水导排设施 。 6.2 垂直防渗 工程 6.2.1 垂直防渗总体方案应根据垃圾堆体周边地下不透水层深 13 度 、 不透水层上部各地质构造层特性及垃圾堆体周边地 面设施情 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 比较后确定 。 6.2.2 当垃圾堆体周边10m 以内存在建构筑 物,且填埋气体 存在地下迁移 的可能时,在建构筑物与垃圾堆体之间应设置地 下垂直防渗墙 。 6.2.3 垂直防渗工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q J176的 有关规定 。 6.3 场底防渗层修复 6.3.1 当检测 到填 埋 场 地 下 水或膜 下 水受到污 染 时,应对 场底 防渗层进 行 破 损 检 测,有条 件 的可 进 行 防 渗层 渗 漏 位 置 探测 。 6.3.2 当探测到填埋场场底 防渗层渗漏位置时,可实施防渗层 修复。 6.3.3 防渗层修复方案应根据破损状况 、 垃圾深度 、 场底地质条 件 、 经济合理性 、 技术可行性等情况,经技术经济 比较后确定 。 6.4 堆体 内渗沥液抽排 6.4.1 对于渗沥液导排不畅造成垃圾堆体水 位过高 的,可采 用 在垃圾堆体 打井抽 排 或 布设 水 平 盲 沟 导 排 的方 式 降低 渗 沥 液 水位 。 6.4.2 渗沥液的抽排和导排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 。 6.5 地下水收集与处理 6.5.1 当填埋场场底地下水 已被污染时,可对地下水实施截流 , 截流措施应考虑防止场外地下水向场内流动和防止场内地下水向 场外扩散 。 6.5.2 地下水实施截流后应将其导 出,并将其纳人渗沥液处理系 统进行处理 。 14 ⒍ ∷乱g 髁帱渗孱 呦檗 堙劾o 如盟测刭上 -噻勖 渗廛 黪漏” 藏 罩蒯吸 麋工 唇防 谬孱渗瀑阙氵 z I,舴薄寞纳凡渗氵廿 ,Ei 獭塑系统;扌i 息 礻F号予 ;i ∷反L壅澶 δ 、 | Ⅱ 1斟 t 7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 、 处理与利用工程 7.1一般 规 定 7.1.1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 、 处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的确定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 规范q J133的有关规定。 7.1.2 经监测存在填埋气体地下迁移现象时,应采取防止气体向 场外迁移的工程措施 。 7.2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 7.2.1 封场前无气体导排收集设施的垃圾堆体,应设置填埋气体 导排收集设施 。 7.2.2 可根据垃圾堆体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采用垂直导排井 、 水平导排盲沟或井和盲沟混合式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 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