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通地产-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指引.docx
工程管理作业指引 标题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颁布日期 编号 修订日期 版本 页数 编写 评审 批准 致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修订) 第一篇 总则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3 3. 取样原则3 第二篇 土建篇 4. 混凝土结构工程3 4.1 基本原则3 4.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3 4.3 垂直度(砼结构)4 4.4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5 4.5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6 4.6 层高偏差(砼结构)7 5. 砌筑工程 5.1 基本原则7 5.2 垂直度(砌体阶段)7 5.3 表面平整度(砌体阶段)8 5.4 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体阶段)9 5.5 砌筑节点①(砌体阶段)10 5.6 砌筑节点②(砌体阶段)10 5.7 砌筑节点③(砌体阶段)11 6. 抹灰工程 6.1 基本原则11 6.2 墙面垂直度(装饰阶段)11 6.3 表面平整度(装饰阶段)12 6.4 阴阳角方正(装饰阶段)13 6.5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装饰阶段)14 6.6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装饰阶段)14 6.7 门、窗洞口墙体厚度极差(装饰阶段)15 6.8 裂缝、空鼓(装饰阶段)16 6.9 室内净高偏差(装饰阶段)17 7. 交房工程 7.1 基本原则18 7.2 墙面垂直度(交房阶段)18 7.3 表面平整度(交房阶段)19 7.4 空鼓、开裂(交房阶段)20 7.5 水泥砂浆地面平整度(交房阶段)21 7.6 阴阳角(交房阶段)21 7.7 房间开间/进深(交房阶段)21 7.8 室内净高偏差(交房阶段)22 7.9 防水厚度(交房阶段)23 7.10 防水高度(交房阶段)24 7.11 室内栏杆高度(交房阶段)24 7.12 室内栏杆间距(交房阶段)24 7.13 入户门框正侧面垂直度(交房阶段)25 7.14 窗框正面垂直度(交房阶段)26 7.15 公区墙砖垂直度(交房阶段)26 7.16 公区墙砖平整度(交房阶段)27 7.17 公区地砖平整度(交房阶段)28 7.18 公区墙、地砖空鼓(交房阶段)29 第三篇 设备安装篇 8 基本原则29 8.1 给水管路压槽深度29 8.2 给水管预留洞口或预埋管件定位29 8.2 给水管预留洞口或预埋管件定位29 8.3 套管定位30 8.4 线盒定位30 8.5 给水点定位30 8.6 混水阀冷热水管口中心距30 8.7 墙面PPR给水管口预留长度31 8.8 排水立管墙边距31 8.9 厨房横管、沉水弯、排烟阀标高31 8.10 公区及地下室桥架或管道安装标高31 8.11 同一空间内同标高开关、插座面板极差32 8.12 消火栓标高32 9 支持性文件32 10 相关附件32 第一篇 总则 1. 目的 1.1. 作为工程检查管理办法制度的补充。 1.2. 规范工程质量实测过程的程序、取样方法、测量操作、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和要求。 1.3. 提供工程质量实测实量的操作方法,尽可能消除人为操作引起的偏差。 2. 适用范围 2.1. 本指引适用于按工程检查管理办法要求,中皓集团所有在建工程(自结构0.00至交付完成)项目。 3. 取样原则 3.1. 随机原则各实测取样的楼栋、楼层、房间、测点等,必须结合当前各标段的施工进度,通过图纸或随机抽样事前确定。 3.2. 可追溯原则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的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3. 完整原则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3.4. 效率原则在选取实测套房时,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一套房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标,以提高实测效率。 3.5. 真实原则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 第二篇 土建篇 4. 混凝土结构工程 4.1. 基本原则 4.1.1. 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1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 4.1.2. 根据选取楼层结构平面图,实测实量选点应考虑每层结构4个角和中间砼剪力墙、柱。 4.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4.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2.2.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4.2.3. 测量工具5m钢卷尺。 4.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 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 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2.5. 示例 4.3. 垂直度(砼结构) 4.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4.3.2. 合格标准[0,8]mm。 4.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4.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时各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3.5. 示例 4.4.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4.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4.4.2. 合格标准[0,8]mm 4.4.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4.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4.4.5. 示例 4.5.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4.5.1.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5.2. 合格标准【-5,8】mm。 4.5.3.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 4.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每层不少于5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板块短边中间、长边1/3位置。 (2) 测量所抽查跨板的楼板厚度,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5.5. 示例 4.6. 层高(砼结构) 4.6.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楼层层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 4.6.2. 合格标准【-10,10】mm。 4.6.3. 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 4.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实测前,需要了解所选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 (3) 取每个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附近选取1点(避开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置选取1点,5个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值均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4.6.5. 示例 5. 砌筑工程 5.1. 基本原则 5.1.1.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砌筑阶段5套房作为砌筑工程的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5.2. 垂直度(砌筑阶段) 5.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体垂直的程度。 5.2.2. 合格标准[0,5]mm 5.2.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5.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1米靠尺。 (3)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5) 所选5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2.5. 示例 5.3. 表面平整度(砌筑阶段) 5.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5.3.2. 合格标准[0,8]mm 5.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5.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2)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3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3) 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所选5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3.5. 示例 5.4. 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筑阶段) 5.4.1. 指标说明反映洞口施工尺寸与设计图纸尺寸的偏差,以及外门窗框塞缝宽度,间接反映窗框渗漏风险。 5.4.2. 合格标准【-5,10】mm。 5.4.3. 测量工具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5.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外门或外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各测量2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外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 所选5套房中的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4.5. 示例 5.5. 砌筑节点①(砌筑阶段) 5.5.1. 指标说明反映门、窗框预制块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留置,间接反映门、窗框安装牢固性。 5.5.2. 合格标准门窗框预制块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实心砖;预制块或实心砖的宽度同墙厚;长度≥200mm;高度应与砌块同高或砌块高度的1/2且不小于100mm;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混凝土块中心距洞口上下边的距离为150~200mm,其余部位的中心距不大于600mm,且均匀分布。 5.5.3. 测量工具钢卷尺。 5.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门、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所选5套房中的门、窗洞口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6. 砌筑节点②(砌筑阶段) 5.6.1. 指标说明反映窗台板必须为现浇,以及窗台板的尺寸要求,间接反映窗下口的防渗漏性能。 5.6.2. 合格标准现浇窗台板宽同墙厚,高度满足砌筑模数且≥100mm,每边入墙内≥100mm。 5.6.3. 测量工具钢卷尺。 5.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所选5套房中的窗洞口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7. 砌筑节点③(砌筑阶段) 5.7.1. 指标说明反映洞口过梁入墙长度的要求,间接反映洞口过梁的承载力及抗剪切能力。 5.7.2. 合格标准洞口的过梁同墙宽,入墙≥240mm或图集要求。 5.7.3. 测量工具钢卷尺。 5.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所选5套房中的洞口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 抹灰工程 6.1. 基本原则 6.1.1.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抹灰阶段5套房作为抹灰工程的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6.2. 墙面垂直度(装饰阶段) 6.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6.2.2. 合格标准[0,4]mm。 6.2.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6.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所选5套房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3)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 (4)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5)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6.2.5. 示例 6.3. 表面平整度(装饰阶段) 6.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6.3.2. 合格标准[0,4]mm 6.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6.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所选5套房实测区不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实测值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3)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 (4)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 (5)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洞口的墙面,实测时在门、窗洞口45度斜交叉测1尺; (6) 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7)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6.3.5. 示例 6.4. 阴阳角方正(装饰阶段) 6.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6.4.2. 合格标准≤4mm 6.4.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6.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所选5套房的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同一个部位,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测量1次。2次实测值选取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6.4.5. 示例 6.5.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装饰阶段) 6.5.1. 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6.5.2. 合格标准【-10,10】mm 6.5.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6.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进深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功能房间的30个实测区。 (2) 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各得到两个实测值,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 所选5套房中的所有房间的开间/进深的实测区不满足3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5.5. 示例 6.6.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装饰阶段) 6.6.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门洞尺寸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程度,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 6.6.2. 合格标准高度偏差[-10,10]mm;宽度偏差[-10,10]mm。 6.6.3. 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钢卷尺。 6.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户内门洞都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入户门门洞必选。 (2) 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门洞口尺寸。实测前户内门洞口侧面需完成抹灰收口和地面找平层施工,以确保实测值的准确性。 (3) 实测最好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户内门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2次。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则从现场一米标高线测量并计算实测户内门洞口高度2次。高度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宽度的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宽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一个实测点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4) 所选5套房中户内门洞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6.5. 示例 6.7. 门、窗洞口墙体厚度极差(装饰阶段) 6.7.1. 指标说明反映门、窗墙体厚度偏差程度,避免大小头现象,影响交付观感,同时提高收口面瓷砖集中加工的效率。 6.7.2. 合格标准 [0,4]mm 6.7.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6.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任一樘门、窗都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20个实测区,其中涂饰墙面收口的门、窗与凸窗实测区为10个,取样比例为37;卫生间、厨房等四边瓷砖收口外窗实测区为10个;所选5套房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实测时,门、窗框等测量部位需完成抹灰或装饰收口。 (3) 对于门、窗框内侧墙体(涂饰完成面),在窗框两竖向侧面适当位置测2次墙体厚度B1、B2和沿着横向窗框适当位置测量1次墙体厚度B3。这3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对于外墙凸窗框内侧墙体,沿着与内墙面垂直方向,分别测量凸窗台面两端头部位窗框与内墙抹灰完成面之间的距离。2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6.7.5. 示例 6.8. 裂缝、空鼓(装饰阶段) 6.8.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6.8.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空鼓 6.8.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6.8.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1个实测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5套房累计20个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1条裂缝或1处空鼓,或修补后仍存在空鼓和裂缝,该实测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含修补后),则该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6.8.5. 示例 6.9. 室内净高偏差(装饰阶段) 6.9.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 6.9.2. 合格标准【-20,20】mm。 6.9.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6.9.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6.9.4.1. 实测区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所选5套房中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9.4.2. 测量方法 (1)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 (2) 各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附近各选取1点(避开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的5个垂直距离,即当前施工阶段5个室内净高实测值。 (3) 合格率计算点用图纸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判断该房间当前施工阶段设计理论室内净高值。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在【-30,30】mm之间时,5个偏差值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30mm或﹤-3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6.9.5. 示例 7. 交房工程 7.1. 基本原则 7.1.1. 实测前,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从图纸随机选取处于即将交房的1个楼层作为实测层,该楼层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实测部位优先选择现场观感最不利处。 7.2. 墙面垂直度(交房阶段) 7.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涂饰墙体垂直的程度。 7.2.2. 合格标准【0,4】mm。 7.2.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7.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7.2.4.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所选5套房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7.2.4.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1)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 (2)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3) 具备实测条件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 (4)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7.2.5. 示例 7.3. 表面平整度(交房阶段) 7.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7.3.2. 合格标准【0,4】mm。 7.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7.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所选5套房实测区不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 (3)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在墙长度方向任意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测一次。 (5) 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1个计算点。 (6)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7.3.5. 示例 7.4. 空鼓、开裂(交房阶段) 7.4.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7.4.2. 合格标准户内墙面无裂缝、空鼓 7.4.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7.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1个实测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5套房累计30个实测区,不满足3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面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面空鼓。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1条裂缝或1处空鼓,或有明显修补痕迹,该实测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7.4.5. 示例 7.5. 地面表面平整度(交房阶段) 7.5.1. 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 7.5.2. 合格标准【0,4】mm。 7.5.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7.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2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45度平放靠尺测量2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1次。 (3) 同一功能房间内的3或4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或4个计算点。 (4) 所选5套房地面表面平整度不满足10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7.5.5. 示例 7.6. 阴阳角方正(交房阶段) 7.6.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7.6.2. 合格标准【0,4】mm。 7.6.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7.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在同一个墙面阴角或阳角部位,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测量1次。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所选5套房中阴阳角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7.6.5. 示例参考抹灰工程阴阳角方正示意图 7.7.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交房阶段) 7.7.1. 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7.7.2.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7.7.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分别各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功能房间的20个实测区。 (2) 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各得到两个实测值,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作为实测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 所选5套房中的所有房间的开间/进深的实测区分别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7.7.4. 示例 7.8. 室内净高偏差(交房阶段) 7.8.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 7.8.2. 合格标准[-20,20]mm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