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峡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doc
第四章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4.1概况 4.1.1主要项目及施工方案说明 施工导截流及水流控制的主要施工项目为主河床截流工程;上、下游围堰填筑、维护、基坑内排水和施工期水流控制及度汛。 首先,在截流前完成截流备料的转运与制作、围堰两端水上部分覆盖层及石渣的清理和截流施工Ⅰ期道路填筑;其次在2007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完成截流戗堤施工合龙;再进行截流戗堤闭气、戗堤加高至1802.0m高程及以下的防渗与护坡。 在上游围堰加高的同时进行下游围堰施工,下游围堰分两期施工,Ⅰ期填筑至1786.5m高程后进行高压旋喷防渗处理,高压旋喷完成后进行下游围堰Ⅱ期(1786.5m~1790.0m)填筑;完成上游围堰1802.m以下的闭气处理和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后,进行基坑排水;基坑初期抽水完成后立即进行上游围堰防渗体和Ⅲ期填筑;最后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上游围堰Ⅲ期(1802m~1815m)填筑。 4.1.2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4.1.2.1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上游围堰位于面板堆石坝坝轴线上游约267m左右处,左岸岸坡陡立,右岸为Ⅱ级阶地平台,两岸极不对称。河床覆盖层较薄,厚约1~5m,为砂卵砾石夹块石组成。 围堰左岸接头处岩性为中细砂岩、砾岩,上覆第四系坡积物,厚约3~5m。 围堰右岸接头处为Ⅱ级阶地平台,上部堆积层厚5~10m,基座岩性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细砂岩、砾岩。 上围堰处总体地质条件较好,断层不发育,岩体透水性较弱,河床覆盖层薄,易于防渗处理,可满足围堰基础要求。 4.1.2.2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下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下游585m,坝址下游吊桥上游210m处。该处平水期河水位高程1779.65m,河面宽60m左右,水深10m。河床呈宽缓的“U”字型,河床覆盖层薄,厚0~2.5m。 围堰左右岸接头处岩性为K13-2砾岩,属弱风化岩体,其上部均被较薄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 下游围堰处岩体中断裂不发育,基岩透水性较强,需做防渗处理,岩体较完整,可满足基础要求。 下游围堰左岸端头河床基础,存在JZ-4标开挖和低线路施工过程中滑落的石渣,有可能存在架空现象,对围堰闭气不利。 4.1.3水文资料 4.1.3.1积石峡水电站各种频率受上游水库调蓄后的洪水洪峰流量见表4-1。 表4-1 受上游水库调蓄后的设计洪峰流量表 流量m3/ s 项目 各种频率设计值 () 0.02 0.1 0.2 0.5 1 2 5 20 Qm 7550 6050 5850 5600 5400 4990 4280 3160 *此值为逐小时瞬时过程最大流量。 4.1.3.2积石峡分期施工洪水成果见表4-2。 表4-2 积石峡分期施工洪水成果表 流量m3/ s 月份 洪 水 标 准 () 1 2 5 10 1~6 / / 1460 1460 7~10 3260 2730 2530 2380 11~12 / / 1460 1460 4.1.3.3原河床水位流量关系 积石峡水电站截流前上下游围堰处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4-1。 4.1.3.4分流建筑物水位流量关系 截流施工期导流由导流洞和左岸泄洪排沙洞联合承担,导流洞进口高程为1790.0m。上游水位~流量关系见图4-2,下游水位~流量关系保持不变。 4.1.4主要工程量 见表4-3。 表4-3 主要工程量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上游围堰 1.1 清坡(含岸边石渣清理) m3 17556 1.2 齿槽开挖 m3 2760 1.3 石渣填筑 m3 317375 1.3.1 1802m高程以上部分(直接上堰量) m3 59605 1.3.2 1802m高程以下部分 m3 257770 1.4 砂砾石填筑 m3 31288 1.5 粘土填筑 m3 10190 1.6 过渡料填筑 m3 18750 1.7 铅丝笼护坡 m3 5762 1.8 块石护坡 m3 3523 2 下游围堰 2.1 清坡(含岸边石渣清理) m3 2969 2.2 砂砾石填筑 m3 26567 2.3 粘土填筑 m3 1644 2.4 铅丝笼护坡 m3 1696 3 截流工程 3.1 混凝土四面体 m3 160 3.2 钢筋笼 m3 1000 3.3 块石抛填 m3 1000 4 围堰拆除 4.1 上游围堰拆除(1802m以上) m3 59605 4.2 下游围堰拆除 m3 29907 5 围堰工程防渗工程 5.1 上游围堰 5.1.1 土工膜 m2 5294 5.1.2 砼截水墙 m3 950 5.2 下游围堰 5.2.1 旋喷灌浆 m2 765 4.2 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总体工程布置情况,截流与围堰施工平面布置见第三卷图册截流与围堰施工平面布置图(JSX5-TB-4-1)。 4.2.1截流储备料场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截流工程施工所用材料堆存在右岸木场村堆料场,按照不同材料分区堆放。截流备料场总体平整面积为25000m2,其石渣料堆存场占地面积为15000m2,块石料堆存场占地面积为3000m2,钢筋笼堆存场占地面积为3000m2,混凝土四面体堆存场占地面积为1000m2。 4.2.2施工道路 依据招标文件,左右岸主要道路均由业主提供和维护,承包人只需布置现场施工道路。根据截流与上游围堰施工需要布置三条填筑料运输道路均自上游临时施工桥右岸连接道路向下游至围堰位置,高程分别为1793m(截流戗堤高程)、1802m(戗堤加高高程)、1815m(围堰堰顶高程),围堰顶高程道路与上游右岸出渣道路相连接。下游围堰由业主提供的下游右岸4号施工道路引至1786.5m高程。具体布置及工程量见第三卷图册截流与围堰施工平面布置图(JSX5-TB-4-1)。 4.2.3施工用电与施工照明 主要用电设备有高喷防渗墙施工设备、基坑排水设备及施工区照明等施工用电,电源从本标段上、下游围堰右堰头供电设施点直接引至用电点。 截流施工照明电源从上下游围堰左右岸配电箱引至用电点,配置14盏3000w的管型氙灯照明,可满足施工照明的要求。其中上游围堰左岸布置3盏,固定在1819m高程平台;上游围堰右岸布置4盏,固定在右岸山体1820.00m高程左右;上游右岸截流备料场固定3盏,固定在专用灯架上;下游围堰左右岸各布置2盏,布置在左右岸1810m高程左右。 4.2.4施工用水 主要为堰体高喷防渗墙施工用水,选用2台2”潜水泵从围堰处黄河直接取水,用DN50的焊接钢管将水引至施工作业面。 4.2.5施工通讯 依据发包方在循化县提供的施工通讯系统与移动电话公司网络,建立施工通讯系统,施工人员配置对讲机20部,并配手机若干部,现场调度室设置两部固定电话。 4.2.6水泥浆制浆站 本次施工制浆量大,制浆强度高,为满足高峰期施工用浆的要求,在下游围堰布置1个集中制浆站。制浆系统布置见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见第三卷图册灌浆站平面布置图(JSX5-TB-8-2)。 4.2.7高压旋喷施工平台及废浆处理与排放系统 高喷灌浆时,孔口必然冒出大量的浆液,此浆液主要由地层中的土砂粒和水泥成份及水混合而成。采用三管法施工时,一部分回灌前面喷射的孔,另一部分浆液经自然沉淀除砂后可重新回收利用,不予回收的浆液作为废浆,及时处理排放到指定点。 废浆池的布置见第三卷图册截流与围堰施工平面布置图(JSX5-TB-4-1)。具体结构与钻孔灌浆工程中的废水处理池相同。 4.2.8围堰施工取料场 上游围堰粘土填料取自于上游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库区,运距约5km;护坡块石填料取自样板弯弃料场,运距约1.5km;砂砾石过渡料取自甘河滩砂砾石料场,运距约9.5km;石渣料取自左岸坝址上游的样板弯料场的3C料,运距约1.5km。 下游围堰堰体填筑料选用甘河滩料场的砂砾石混合料,距下游围堰约9.5Km,粘土填料取自于上游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库区,运距约5km。 4.3上、下游围堰与主河床截流的设计 4.3.1上游围堰设计 4.3.1.1断面的设计 依据招标文件,我局对上游围堰的体型设计进行了复核。上游围堰轴线布置在坝轴线上游约267m处,围堰轴线处河床覆盖层厚约为15m。围堰按Ⅳ级建筑物设计,围堰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设计流量为2530m3/s,对应的上游水位为1813.5m高程,堰顶高程按规范取1.5m的安全超高,即堰顶高程设计为1815.0m,围堰最大堰高44m,堰顶长度202m, 堰顶宽度10m。围堰临时断面加高高程为1802.0m。 4.3.1.2防渗体设计 上游围堰为土石围堰,截流戗堤采用粘土闭气处理,围堰基础采用混凝土截水墙防渗,深入基岩0.2m,围堰堰体采用土工膜防渗的型式。土工膜设置形式见第三卷图册围堰施工断面图(JSX5-TB-4-2)。工程量土工膜防渗面积为5294m2,混凝土截水墙950m3。 4.3.1.3围堰闭气与防护设计 围堰戗堤及围堰临时断面采用粘土闭气,粘土与戗堤间设砂砾石过渡料。围堰上游坡面戗堤1793.0高程以下采用钢筋笼防护,1793m高程以上采用干砌块石防护。 4.3.2下游围堰设计 4.3.2.1断面设计 下游围堰布置在坝轴线下游约585m处,围堰轴线处河床覆盖层厚1m3m,根据导流洞下泄20年一遇洪水流量2530m3/s,对应的下游水位为1789.06m,堰顶高程按照规范取0.5-1.0m的安全超高,堰顶高程设计为1790.0m,最大堰高14.5m,堰顶长度125m。堰顶宽度考虑到安全度汛时的交通要求,确定为10m。其断面结构设计尺寸见第三卷图册围堰施工断面图(JSX5-TB-4-2)。 4.3.2.2防渗体设计 下游围堰为戗堤式堰体结构,其顶部设粘土心墙与1786.5m以下的高压旋喷板墙组成全封闭垂直的防渗体系。高压旋喷防渗墙轴线长为125m,截水面积为765m2,防渗墙造孔间距为10m。其断面结构设计尺寸见第三卷图册围堰施工断面图(JSX5-TB-4-2)。 4.3.2.3围堰防护设计 下游围堰迎水面1790.0m高程以下设1.0m厚的铅丝笼防护。 4.3.3主河床截流设计 4.3.3.1截流的方式、截流时间和截流流量的设计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积石峡水电站施工采用围堰全年挡水、导流隧洞和泄洪排沙底孔联合导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 (1)截流的方式的确定 经我局现场考察并结合我局的施工经验,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本工程在截流时左岸不具备交通条件,只能从右岸向左岸单向进占,选定本工程截流方式选用由右岸向左岸进占的单戗堤立堵截流方式。 (2)截流时间的确定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截流开始预进占时间不迟于2007年3月20日,3月31日截流,具体时间按业主通知执行。 (3)截流流量的确定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积石峡水电站截流流量暂定按公伯峡水电站两台机发电,同时考虑公~积区间10年一遇的3月下旬平均流量,截流流量为691m3/s。 4.3.3.2截流戗堤设计 依据招标文件进行截流戗堤断面的设计截流戗堤的顶高程为1793.0m,戗堤轴线距围堰轴线47.95m,堤顶宽为10m,堤顶轴线长约124m ,戗堤上游坡比为11.3, 下游坡比为11.5,龙口进占的坡比为11.5。最大填筑高度约22m。为减少围堰的填筑量,截流戗堤设计为上游围堰的一部分,位于上游围堰迎水侧。在保证戗堤自身稳定的前提下,由于原河床河面宽度较小,为满足截流抛投强度的施工交通要求和堤头稳定性要求,戗堤顶宽度按发包图要求采用10m。 4.3.3.3截流龙口水力特性计算 根据原河床及导流建筑物的水位~流量关系,依据我局以往同类截流工程的施工经验,采用图解法计算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比较接近工程实际。 (1)截流设计流量在截流中分为四部分 Q QgQdQrQs (4-1) 其中Q截流设计流量 Qg龙口流量 Qd分流建筑物泄流量 Qr上游河道调蓄流量 Qs截流基坑渗流量 截流时将Qr和Qs作为安全裕度不予考虑。 则QQgQd (2)不同龙口宽度水力学特性计算 龙口宽度根据不同流态采用不同公式分别计算。 计算基本假定视龙口为梯形或三角形过水的宽顶堰;槛顶水面是平的,忽略坡状水面影响;淹没流时上游水深等于下游水深,不计回弹落差;非淹没流时上游水深为临界水深。 淹没流时龙口泄流量用式4-2计算 (4-2) 式中m流量系数,采用0.30~0.32;本次计算m0.31; 淹没系数,龙口呈梯形断面时,hn/H≥0.7时为淹没流,查巴浦洛夫斯基淹没系数表;龙口呈三角形断面时,hn/H≥0.8时为淹没流,查别列津斯基淹没系数表 Bcp龙口平均宽度,Bcp Shnb b 龙口底部宽度(m); 龙口下游水位m; 龙口上游水头m 非淹没流时龙口泄流量用式4-3计算 (4-3) 式中m流量系数,采用0.30~0.32,本次计算m0.31; 龙口断面平均宽度,Bcp Shnb 临界水位m; 其它符号同式4-2 根据龙口流量判别流态,相应选取式4-2、4-3进行不同龙口水力特性计算。 (3)龙口平均流速计算 龙口平均流速按下式计算 (4-4) 其中临界水位m; (4)龙口抛投材料计算 龙口抛投材料块径按下式计算 (4-5) 式中d 石块折算为球体的直径(m); vmax最大流速,计算时取龙口最大平均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抛投体密度, 水密度,取1t/m3 k稳定系数,本次截流不护底,取k0.72。 (5)水力特性计算成果 根据我局类似工程截流的成功经验,单戗立堵进占用流速计算抛投料的粒径比较符合实际。从计算结果看,按照式4-5计算的块体粒径和以往资料比较接近。立堵截流水计算图解法见图4-3。截流水力特性计算结果见表4-4,截流水力特性变化曲线见图4-4。 4.3.3.4截流戗堤主要工程量 依据我局多年类似工程经验并参照国内外类似截流工程的经验及水力学计算成果,石渣料或砂砾石料抛填流失量为抛投料的20,砂砾石、石渣的备料利用系数为0.98,四面体、钢筋笼、块石料的损失系数取为设计量的10。截流工程需准备的材料见表4-5。 表4-4 截流水力参数计算表(主河床截流,截流流量Q691m3/s) 龙口 顶宽 龙口水面宽 上游 水位 截流流量 流态 龙口 流量 龙口水深 龙口平均流速 单宽流量 落差 单宽功率 抛投粒径 抛投 材料 20.78 11.0 1791.63 691 非淹没流 8.22 2.93 1.59 4.5 1.26 5.66 0.16 石渣料 30.64 21.2 1789.70 691 56.5 3.20 2.98 29.4 0.84 24.64 0.45 块石料 42.8 26.0 1787.96 691 171.3 4.96 3.05 43.9 0.83 36.44 0.79 四面体 58.9 28.0 1786.79 691 351.4 11.70 4.34 47.3 0.83 39.26 1.60 四面体 62.5 30.0 1786.55 691 361.8 14.60 3.48 44.5 0.64 36.70 1.03 四面体 71.2 40.0 1785.33 691 371.5 14.67 2.92 39.8 0.36 22.31 0.43 块石料 83.4 51.3 1785.01 691 淹 没 流 429.0 14.03 2.58 38.5 0.00 0.00 0.33 块石料 97.6 58.9 1784.43 691 495.0 12.41 1.77 24.7 0.00 0.00 0.16 石渣料 表4-5 截流工程备料工程量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混凝土四面体 m3 160 2 钢筋笼 m3 1100 3 块石 m3 1100 4 石渣 m3 77754 4.4主河床截流戗堤及上、下游围堰工程施工 4.4.1主河床截流戗堤施工 4.4.1.1主河床截流戗堤的准备工作 (1)主河床截流前需其它承包人完成的工作 在主河床截流之前JSX-JZ-2标应该完成导流洞的施工和验收工作,满足截流要求。截流开始施工时,导流洞与左岸排沙洞开始进行分流。 (2)本标段应完成任务 在主河床截流前,完成截流施工组织设计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岸坡清理、截流材料制备等,至2007年3月15日具备截流条件。 1)截流施工的组织准备 为确保截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截流前成立截流施工现场指挥部,并将组织机构的设计报监理人。主要内容包括截流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成员分工和责任范围、信息交换方式等。在截流施工前,由截流施工指挥部组织对截流施工的人员、材料、设备进行检查,达到要求后申请监理人验收。截流施工现场指挥部负责保持与监理人、发包方的联系。 2)截流施工的技术准备 在2007年1月19日前完成截流施工方案的设计,并报监理人批复。 3)左右岸的岸坡清理 2007年3月15日前完成,左右岸岸坡清理,清理时采用EX210LC长壁反铲开挖,自卸车运至样板弯渣场。 4)截流材料的制备 a.混凝土四面体预制预制场地在右岸上游截流备料场。采用发包方拌和系统供应的成品混凝土、6m3混凝土罐车运输至工作面人工入仓振捣。2007年2月15日至2月20日计划完成预制混凝土四面体160m3,其中2.0m3的50个,3.0m3的20个。 b.钢筋笼加工钢筋由发包人供应,块石从样板弯料场捡集,采用反铲挖掘机装车、20t自卸汽车运至右岸上游截流备料场,在钢筋加工厂完成钢筋笼的制作,现场人工装石、封口。2007年2月15日至3月15日计划完成加工611个的钢筋笼尺寸为1.0m1.2m1.5m,钢筋笼合计1100m3。 c.块石备料从样板弯料场捡集,采用反铲挖掘机装车、20t自卸汽车运至右岸上游截流备料场。2007年2月15日至3月15日计划完成工程量1100m3。 d.石渣料在样板弯料场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装车、20t自卸汽车运至右岸上游截流备料场。2007年2月15日至3月15日计划完成工程量77754 m3。 4.4.1.2截流戗堤施工方案 截流戗堤的顶高程为1793.0m,戗堤轴线距围堰轴线47.95m,顶宽为10m,堤顶轴线长约124m ,戗堤上游坡比为11.3, 下游坡比为11.5,龙口进占的坡比为11.5。最大填筑高度约22m。截流戗堤位于上游围堰迎水侧。在保证戗堤自身稳定的前提下,由于原河床河面宽度较小,为满足截流抛投强度的施工交通要求和堤头稳定性要求,戗堤顶宽度采用10m,可供一辆载重量 44t的汽车卸料及其它辅助作业机械运行或2辆20t自卸汽车卸料。 依照截流水力特性计算,根据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河床断面形式,截流戗堤共分为Ⅰ区预进占区、Ⅱ区龙口1区、Ⅲ区龙口合龙区三个区。截流进占分区、截流施工戗堤平面布置见第三卷图册上游围堰截流戗堤分区图JSX5-TB-4-3。 (1)I区 I区进占长度约40.48m,顶宽32.2m,顶部高程为1793.00m。按照图解法计算,在此区段内最大平均流速为2.58m/s。采用石渣料和块石料抛投至水面以上,水上部分至1793.0m高程按照坝体填筑工艺进行施工,薄层摊铺碾压,层厚80cm,18t自行式振动碾压实,碾压遍数为6~8遍,并按招标文件要求取样检测、以满足规范要求为准。 (2)Ⅱ区 Ⅱ区长度为40.76m,堤顶宽度为10m,堤顶高程1793.0m。按照图解法计算,在此区段内最大平均流速为4.34m/s。因此必须准备充足的石渣、块石、钢筋笼和混凝土四面体进行抛填。Ⅱ区进占采用上、下游角凸出形进占方式,此时先在上游侧抛投大料,将水流挑离戗堤,再用大料抛投下游侧,将落差分担在上下游两侧,然后再用石渣在中间抛投。经分析,认为此区段为截流的关键时期,最高施工平均强度达600m3/h。 (3)Ⅲ区-龙口合龙区 Ⅲ区为龙口合龙区,此区长度为42.69m,堤顶宽度为10m,堤顶高程1793.0m。按照图解法计算,在此区段内最大平均流速为3.05m/s。该区是截流进入最后时期,抛投事先备好的石渣、块石或钢筋笼。采用端部上挑角抛投块石或钢筋笼,抛投料采用钢筋笼、块石;下游全面抛投齐头并进,最大限度的利用抛投前沿工作面,抛投料采用石渣,全断面填筑直至合龙。 (4)戗堤闭气施工 在完成截流戗堤后进行过度料、粘土闭气料施工,填筑宽度、坡度按照施工图控制。采用挖掘机从甘河滩装过渡料、20t自卸汽车运至堤顶采用挖掘机从右岸土料场装土,采用后退法卸料。过渡料完成30m后进行粘土闭气料施工,采用挖掘机从右岸土料场装土,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堤顶,采用后退法卸料。 4.4.1.3截流戗堤分区工程量及施工强度计算见表4-6。 4.4.1.4截流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1)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 1)设备配置选型原则 所选的挖装运机械应能满足施工强度的需要,实际截流施工时石渣料每班10小时 的最高施工强度为Pmax5998m3/班,混凝土四面体抛投最大施工强度为Pmax83m3/班,块石抛投最大施工强度为Pmax313m3/班,钢筋笼抛投最大施工强度为Pmax234m3/班。 首先选择开挖回填工序中起主导、控制作用的挖装机械,其它机械随挖装机械而定,其生产能力应略大于挖装机械的生产能力。 依据施工实际情况,每天安排两班,每班工作时间按10小时计算。 表4-6 截流戗堤工程量及施工强度计算表 分区 截流分区 单位 四面体 石渣料 块石料 钢筋笼 合计 备注 I区预进占 工程量 m3 11304 200 150 16525 预进占计划开始时间2007年3月20日,预进占堤顶宽度32.2m m3 4871 计划施工时间 h 40 22 16 78 连前累计时间 h 40 62 78 平均施工强度 m3/h 410 9 9 最大施工强度 m3/h 512 11 12 最大班施工强度 m3/b 5123 114 117 Ⅱ区 龙口1区 工程量 m3 160 38389 600 700 39849 进占时戗堤顶宽度10.0m 计划施工时间 h 24 80 24 36 164 连前累计时间 h 102 182 206 242 平均施工强度 m3/h 7 480 25 19 最大施工强度 m3/h 8 600 31 24 最大班施工强度 m3/b 83 5998 313 243 Ⅲ区 龙口2区 工程量 m3 0 13320 200 150 13670 进占时戗堤顶宽度10.0m,计划于2007年3月31日合龙 计划施工时间 h 28 10 8 46 连前累计时间 h 270 280 288 平均施工强度 m3/h 476 20 19 最大施工强度 m3/h 595 25 23 最大班施工强度 m3/b 5946 250 234 工程量合计 160 67885 1000 1000 70045 备注 四面体、块石、钢筋笼的损失系数为1.1,石渣料、砂砾石料、过度料和闭气料的流失系数为1.2。 2)挖装机械配置 石渣料挖装设备依据设备施工能力计算,选用EX750正铲1台、KLD115Z装载机1台、KLD85Z装载机1台;块石、混凝土四面体、钢筋笼的挖装设备根据运输能力配置CAT330C反铲2台,16t吊车1台。 配置石渣料的挖装设备每班可完成的工作量为6214m3/班Pmax5998m3/班;因此,石渣挖装机械配置1台EX750正铲、1台KLD115Z装载机、1台KLD85Z装载机是合理的。 3)推土、运输及碾压机械配置 石渣运输设备根据设备施工能力与戗堤车辆流量(每小时45车次)计算,1台EX750正铲配置3辆44t自卸汽车、1台KLD115Z装载机配置4辆44t自卸汽车、1台KLD85Z装载机配置2辆44t自卸汽车。运输设备配置10辆44t自卸汽车,每班可完成的工作量为6271m3/班挖装能力6214m3/班,满足生产需要。 由于截流施工期间块石、混凝土四面体、钢筋笼的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决定了装车能力根据设备施工能力计算,钢筋笼运输配置2台20t自卸汽车,块石运输配置4台20t自卸汽车,混凝土四面体运输配置2台20t自卸汽车。 320HP推土机1台即可满足平整工作的需要,并配置1台220HP推土机备用。碾压设备选用1台18t自行式振动碾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根据施工设备选型计算,配置设备资源见表4-7。设备台时(台班)产量计算分析见第十八章。 表4-7 截流施工主要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液压正铲 EX750 台 1 2 液压反铲 CAT330C 台 2 3 液压长臂反铲 EX210LC 台 1 4 装载机 3.0m3/6.0m3 台 1/1 5 推土机 220HP/320HP 台 1/1 6 振动碾 18t自行碾 台 1 7 自卸汽车 20t 辆 12 备料时需要12辆 8 自卸汽车 44t 辆 9 戗堤截流时使用 9 汽车吊 16t 台 1 10 洒水车 5t 辆 1 11 合计 台/辆 32 (2)材料配置物资计划(见表4-8) 表4-8 截流施工主要物资材料计划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总需要量 备注 1 柴油 0 t 380.5 2 钢筋 Ф15~Ф20mm t 45.8 (3)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依据施工强度、施工设备、施工管理需要,配置人力资源,其配置计划见表4-9。 表4-9 截流施工人力资源配置计划表 序号 岗位/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施工管理 名 12 2 技术顾问 名 9 3 施工技术 名 18 4 司机及修理 名 64 5 高级熟练工 名 12 6 熟练工 名 12 7 半熟练工 名 12 8 普工 名 65 9 合计 名 204 4.4.2上、下游围堰堰体填筑工程施工 4.4.2.1上下游围堰工程施工程序 (1)上游围堰施工程序 主河床截流 → 1793m高程以下闭气防护 → 围堰加高培厚Ⅰ期填筑至1802m高程 → 1802m高程以下粘土防渗与坡面防护 → 下游围堰混凝土截渗墙 → 上游围堰Ⅱ期填筑及土工膜铺设施工→ 上游围堰Ⅲ期填筑及土工膜铺设施工。 (2)下游围堰施工程序 河床截流 → 围堰Ⅰ期填筑至1786.5高程 → 高喷防渗墙施工 → 围堰Ⅱ期填筑 →基坑初期抽水。 4.4.2.2施工方案 (1)上游围堰堰体填筑 上游围堰堰体填筑分三期进行施工,围堰填筑分期分序见第三卷图册围堰施工断面图(JSX5-TB-4-2)。Ⅰ期为戗堤加高培厚至1802.00m高程;Ⅱ期为围堰1802.00m高程以下堰体的填筑;Ⅲ期为围堰1802.00m以上的堰体填筑。Ⅰ期上游堰体填料主要包括铅丝笼和块石护坡、防渗粘土、砂砾石过渡料及石渣填筑;Ⅱ、Ⅲ期围堰体填筑主要包括石渣料填筑及砂砾石料填筑。 防渗粘土填料取自于上游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库区;护坡块石填料取自样板弯弃料场;砂砾石过渡料取自甘河滩砂砾石料场;石渣料1802m高程以下部分取自左岸坝址上游的样板弯料场的3C料,上游围堰1802m高程以上部分为右坝肩开挖料直接上堰填筑。 上游围堰堰体填筑按照其施工技术要求、自下而上分层碾压。料场采用装载机/挖掘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堰体由右岸向左岸进占法卸料填筑,推土机铺料。大面选用18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6-8边,局部及边角部位配备平面振动夯板夯实。 (2)下游围堰堰体填筑 下游围堰堰体填筑分两期进行施工,围堰填筑分期分序见第三卷图册围堰施工断面图(JSX5-TB-4-2)。Ⅰ期为1786.50m以下的堰体水下抛填;Ⅱ期为下游围堰1786.5m以上堰体的填筑(在高喷防渗墙施工完毕后开始)。下游堰体填料主要包括砂砾石、防渗黄土及铅丝笼护坡。 围堰填筑砂砾石取自甘河滩砂砾石料场;防渗粘土填料取自位于坝址上游库区上游土料场。 下游围堰1786.00m高程以下为戗堤式堰体结构,料场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堰体由右岸向左岸水下抛填进占法卸料填筑,推土机铺料。水上部分施工同上游围堰施工。 4.4.2.3堰体填筑与截流戗堤施工质量控制 (1)围堰压实控制标准 采用堆石填筑时,干密度不小于21.1kN/m3;采用砂砾石填筑时,相对密度不小于0.80,干密度不小于23.3kN/m3。 (2)主要检测项目 围堰填筑依据质量检测“三检制”,主要检测/检查项目有石渣料的干密度不小于21.1kN/m3,砂砾石的相对密度不小于0.80、干密度不小于23.3kN/m3;填筑料的铺料厚度与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填筑料的取样频率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每层检测一次压实度、干容重。 检测程序与质量评定见第九章相关内容。 4.4.3上、下游围堰拆除 4.4.3.1上游围堰拆除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在水库蓄水前需完成上游围堰1802.0m高程以上部分的拆除。工程量为59605m3,最大开挖高度13.0m,配置反铲挖掘机2台,20t自卸车15辆,采用进占开挖装车运渣的方法拆除,计划15天完成。 4.4.3.2 下游围堰拆除 下游围堰分两期进行拆除,拆除断面见第三卷图册围堰施工断面图(JSX5-TB-4-2)。根据业主统一计划及电站总体进度形象,在水库蓄水前完成Ⅰ期拆除,工程量约为15000m3;配置挖掘机2台(其中1台长臂反铲),20t自卸车10辆,采用退挖装车运渣的方法拆除,计划5天完成。在水库蓄水期间完成Ⅱ期拆除,工程量约为15000m3。配置挖掘机2台(其中1台长臂反铲),20t自卸车10辆,采用退挖装车运渣的方法拆除,计划10日天完成。高压旋喷防渗墙在拆除时,视其情况采取控制松动爆破技术松动后挖除。 4.4.3.3质量检查 上游围堰拆除至1802.00m高程,下游围堰拆除至原河床高程。主要检测的主要内容为开挖高程,在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开挖高程的控制、开挖后及时对开挖基础面进行测量校核,满足设计要求。下游围堰在蓄水断水期间,检查河床拆除情况,对河床进行最后清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4.4.4下闸蓄水 在下闸蓄水前,按照发包方和设计方提出的应完成工程内容和应达到的工程形象,制定相应的下闸蓄水施工措施,仔细检查落实蓄水前应完成的工程项目,并报监理审批,对本标段合同施工区域内的水库淹没范围进行清理,拆除淹没区内的临时建筑物、有碍水电站运行安全施工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岸坡塌方。 4.4.5资源配置计划 4.4.5.1机械设备资源配置计划 按照施工强度分析,根据设备施工能力计算,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见表4-10。 表4-10 施工主要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液压正铲 EX750 台 1 2 液压反铲 CAT330C 台 2 3 液压反铲 PC300 台 1 4 液压长臂反铲 EX210LC 台 1 5 推土机 220HP/320HP 台 1/1 6 振动碾 18t自行碾 台 1 7 自卸汽车 20t 辆 30 8 洒水车 5t 台 1 9 合计 台/辆 34 4.4.5.2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依据施工强度、施工设备、施工管理需要,配置人力资源,其配置计划见表4-11。 表4-11 施工人力资源配置划表 序号 岗位/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施工管理 名 6 2 施工技术 名 14 3 司机及修理 名 74 4 电工 名 6 5 电焊工 名 20 6 钢筋工 名 10 7 普工 名 25 8 合计 名 155 4.5上、下围堰防渗体施工 4.5.1土工膜防渗体的施工 4.5.1.1土工膜与砼防渗墙的连接施工 上游围堰土工膜设于堰体中部,从河床至1814.0m高程,铺设总量为5294m3,是基础混凝土截水墙以上的防渗体。与堰基河床、右岸岸坡和左岸岸坡连接均采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