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报告.doc
第Ⅰ卷 技术部分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1 1.1 工程概况1 1.2 合同项目范围与主要工程量1 1.3 控制性工期要求5 1.4 水文气象资料8 1.5 地形地质条件11 1.6 现场施工条件14 1.7 工程施工特点16 第二章 施工总体规划18 2.1 编制依据18 2.2 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总目标18 2.3 施工组织机构19 2.4 施工难点、重点及主要措施23 2.5 与其它标段的协调配合措施29 第三章 施工总布置31 3.1 施工总布置原则及场地规划31 3.2 施工道路布置32 3.3 施工支洞布置33 3.4 生活、办公营地36 3.5 砂石、混凝土拌和系统37 3.6 综合加工厂37 3.7 机械修配、保养、停放场39 3.8 钢管及金结加工厂40 3.9 仓库及材料堆放场40 3.10 土石方调配及渣场规划、维护41 3.11 施工供风系统43 3.12 施工供水系统43 3.13 施工供电与照明45 3.14 施工通风系统49 3.15 施工排水系统55 3.16 工地试验室57 3.17 施工通讯57 3.18 安全生产设施57 3.19 其他零星设施57 3.20 现场管理措施58 第四章 施工总进度60 4.1 编制原则60 4.2 工期目标60 4.3 控制性工期61 4.4 施工关键线路62 4.5 主要项目施工程序及进度安排62 4.6 主要施工强度指标72 4.7 工期保证措施73 第五章 施工区防洪及围堰77 5.1 尾水出口围堰设计77 5.2 尾水出口围堰施工及拆除78 5.3 基坑排水80 5.4 修山大沟施工导排水方案80 5.5 施工区水流控制及防洪度汛措施81 第六章 厂房进水口施工85 6.1 施工特性85 6.2 主要施工项目及工程量85 6.3 施工程序86 6.4 二期开挖及断层处理87 6.5 进水塔混凝土浇筑91 6.6 进水塔后交通道石渣回填施工103 6.7 进水口施工工期及强度104 6.8 进水塔混凝土浇筑与压力管道施工干扰处理措施106 6.9 施工安全措施106 6.10 设备配置计划107 6.11 劳动力配置计划108 第七章 厂房尾水出口施工109 7.1 施工特性109 7.2 主要施工项目及工程量109 7.3 施工布置110 7.4 施工程序111 7.5 土石方开挖及支护112 7.6 闸体混凝土浇筑113 7.7 尾水渠混凝土浇筑114 7.8 启闭机室混凝土浇筑114 7.9 护岸工程施工114 7.10 修山大沟拱桥施工114 7.11 施工工期及强度115 7.12 设备配置计划116 7.13 劳动力配置计划117 第八章 引水发电系统洞室群开挖与支护118 8.1 概述118 8.2 施工控制性进度要求123 8.3 地下洞室群开挖总体施工程序124 8.4 压力管道开挖与支护125 8.5 主副厂房开挖与支护137 8.6 母线洞开挖与支护146 8.7 主变室开挖与支护148 8.8 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开挖与支护152 8.9 尾水调压室开挖与支护158 8.10 尾水隧洞、尾水支洞、尾水管开挖与支护167 8.11 通风系统开挖与支护180 8.12 出线洞开挖与支护185 8.13 排水洞开挖与支护187 8.14 厂坝电梯井开挖与支护187 8.15 运输交通洞开挖与支护189 8.16 施工支洞开挖与支护192 8.17 开挖支护施工工艺说明196 8.18 预应力锚索施工208 8.19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217 8.20 洞与洞、洞与井交叉部位施工措施218 8.21 斜(竖)井开挖安全措施219 8.22 三大洞室顶拱层开挖及高边墙施工安全措施219 8.23 塌方处理措施220 8.24 爆破振动及超欠挖控制措施221 8.25 通风、排水综合治理措施221 8.26 开挖施工进度计划222 8.27 主要资源配置222 第九章 地下厂房系统混凝土浇筑227 9.1 压力管道混凝土浇筑227 9.2 主、副厂房混凝土浇筑239 9.3 母线洞及主变运输洞、交通洞混凝土浇筑258 9.4 主变室混凝土浇筑259 9.5 尾闸室及尾水支洞混凝土浇筑260 9.6 尾调室混凝土浇筑265 9.7 尾水隧洞混凝土浇筑271 9.8 通风系统混凝土浇筑279 9.9 厂坝电梯井混凝土浇筑285 9.10 出线洞混凝土浇筑290 9.11 运输交通洞混凝土浇筑294 9.12 排水廊道混凝土浇筑298 9.13 施工支洞混凝土封堵施工301 9.14 施工进度安排302 9.15 施工安全措施302 9.16 设备配置计划表303 第十章 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306 10.1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306 10.2 镜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工艺311 第十一章 建筑给排水及初装修317 11.1 砌砖工程施工317 11.2 抹灰工程施工320 11.3 地面工程施工324 11.4 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325 第十二章 压力钢管及机电埋件制安332 12.1 概 述332 12.2 施工布置335 12.3 施工进度与施工强度339 12.4 压力钢管制造342 12.5 压力钢管安装351 12.6 压力钢管焊接354 12.7 压力钢管涂装357 12.8 钢结构制安362 12.9 机电埋件制安364 12.10 资源配备368 12.11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措施370 第十三章 钻孔和灌浆工程施工372 13.1 概述372 13.2 施工特性374 13.3 施工布置376 13.4 施工总体程序378 13.5 灌浆试验378 13.6 顶拱回填灌浆380 13.7 固结灌浆382 13.8 帷幕灌浆385 13.9 钢衬接触灌浆388 13.10 支(探)洞封堵灌浆389 13.11 排水孔391 13.12 质量控制措施392 13.13 安全施工措施394 13.14 施工进度计划394 13.15 主要设备配置396 13.16 劳动力计划397 第十四章 施工测量及试验、检测399 14.1 施工测量399 14.2 原材料试验检测404 14.3 砼配合比试验406 14.4 砼质量检测406 14.5 爆破试验408 14.6 施工安全监测413 14.7 测量、试验及检测仪器设备汇总表415 第十五章 原型观测工程419 15.1 概述419 15.2 工作项目419 15.3 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419 15.4 主要工作量420 15.5 观测仪器设备的采购、检验和率定422 15.6 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423 15.7 合同期监测429 15.8 合同期监测资料的整编和分析431 15.9 质量保证措施434 第十六章 施工信息化管理438 16.1 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目标438 16.2 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438 16.3 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439 16.4 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及安全运行措施439 16.5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440 16.6 人员配备440 第十七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441 17.1 质量方针、原则及目标441 17.2 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441 17.3 质量管理机构441 17.4 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451 17.5 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454 17.6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456 第十八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62 18.1 安全管理目标462 18.2 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462 18.3 安全保证体系465 18.4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467 18.5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468 18.6 地下洞室施工重点抓好的安全工作469 18.7 雨季、汛期施工安全措施473 第十九章 文明施工措施475 19.1 文明施工的目标475 19.2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475 19.3 文明施工实施措施476 19.4 文明施工考核、管理办法478 第二十章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479 20.1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479 20.2 环境保护的目标479 20.3 环境保护措施479 第二十一章 有关工期提前的建议方案484 21.1 建议方案控制性工期484 21.2 建议方案的可行性485 21.3 建议方案的保证措施486 466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水电站位于A省西部A县与B县交界的C江中游河段,在干流河段与支流黑惠江交汇处下游1.5km处,系C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八个梯级中的第二级。 本水电站工程属大(1)型一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拦沙及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能力,系C江中下游河段的“龙头水库”。该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92m)、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左岸泄洪洞及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大坝建成后将形成149.14108m3的水库,电站装机容量4200MW(6700MW)。 引水发电系统由三大洞室和六条引水压力管道、六条母线洞、两条尾水洞以及交通洞、运输洞、出线洞和通风洞组成一个庞大的地下洞室群。其主副厂房高82.0m、宽30.6m、长298.1m;主变室高22.0m、宽19.0m、长230.6m;双圆筒阻抗式调压室高90.0m、直径32.0m,最大开挖直径38m,两调压井轴线间距99.504m;两条尾水隧洞长度分别为945.4m和717.4m,洞径均为18m。 1.2 合同项目范围与主要工程量 1.2.1 合同项目范围 (1)引水系统工程 电站进水口二期开挖与支护、基础处理; 电站进水口塔体一期、二期混凝土浇筑; 电站进水口金结预埋件制作、安装; 电站进水口拦污栅、闸门、启闭设备等永久设备的接收、运输、保管、安装、调试、试运行; 电站进水口交通设施和配电室土建工程; 压力管道开挖、支护及混凝土浇筑; 压力管道钢管制作、安装; 压力管道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回填灌浆、钢管的接触灌浆; 引水系统工程接地系统及量测管路的预埋件制安。 (2)地下厂房工程 地下洞室群的开挖与支护(含预应力锚索),包括主副厂房、安装间、主变室、母线洞、主厂房运输洞、主变运输洞、交通洞、通(排)风洞; 地下洞室群排水系统排水洞开挖、排水孔施工、混凝土浇筑、压力管道钢衬起点处帷幕灌浆;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的开挖、锚杆制安、混凝土浇筑(含一期、二期); 主副厂房、安装间、主变室、母线洞一期混凝土浇筑; 主厂房运输洞、主变运输洞、交通洞、通(排)风洞、进(排)风楼混凝土浇筑; 各洞室的固结灌浆、回填灌浆; 地下厂房的二期、三期和蜗壳混凝土浇筑; 消防、生活水池的修建施工; 厂区枢纽生活给、排水设施施工; 厂房初期简易装修工程施工。 (3)尾水系统工程 尾水系统洞室群(尾水肘管、尾水支洞、机组尾水检修闸门井、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尾水调压室、尾水隧洞、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交通洞)及隧洞出口(1017m高程以下)的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 机组尾水检修闸门井、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的预埋件制安、二期混凝土浇筑,闸门及启闭设备的接收、运输、保管、安装、调试、试运行; 尾水隧洞出口预埋件制安、混凝土浇筑、闸门及启闭设备的接收、运输、保管、安装、调试、试运行; 尾水系统洞室群的回填灌浆、固结灌浆; 尾水隧洞出口导墙工程开挖、混凝土浇筑、浆砌石挡墙、土石回填; 尾水系统接地系统及量测管路的预埋件制安; 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初期简易装修工程施工; 尾水隧洞出口启闭机室初期简易装修工程施工。 (4)其他工程 引水发电系统所有安全监测仪器设备采购、检验、率定、埋设,施工期安全监测,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安全评价及监测资料、监测设施的移交; 出线洞开挖、支护、排水、混凝土浇筑施工; 500kV地面开关楼二期开挖及支护、地面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预埋件制安、初期简易装修工程施工; 排风楼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预埋件制安、初期简易装修工程施工; 主厂房运输洞洞脸开挖、边坡支护、混凝土浇筑,洞口防雨雾结构、公路涵洞、路面混凝土施工,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交通洞部分洞段的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全洞段路面混凝土工程、C6-A标临时排水沟拆除; 厂房至右坝肩的电梯井、电缆井开挖、支护、混凝土结构施工; 地面控制楼及柴油发电机房土建工程、初期简易装修工程施工; 为本工程施工服务的施工临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竣工后撤除或封堵,包括施工支洞、钢管加工厂、尾水隧洞出口围堰、施工期送配电设施、施工通风系统、施工压气系统、生产用水系统等; (5)按发包人或监理人指示接收并完成由其它承包人施工且与本标段密切相关的其它标段遗留工作; (6)招标文件和图纸包含的其他工程项目。 1.2.2 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1。 1.3 控制性工期要求 1.3.1 主要工程完工日期要求 本合同全部工程和部分工程的要求完工日期如下表1-2。 表1-2 XW/C6-B标要求完工日期表 序号 单位工程项目及其说明 要求完工日期 1 进水口土建及闸门安装 2009年12月31日 2 压力管道钢衬 2007年11月30日 3 地下主、副厂房 3.1 开挖、支护 2006年12月31日 3.2 安装场土建施工 2005年10月31日 3.3 主厂房发电机层混凝土 2009年05月31日 4 主变室土建施工 2009年05月31日 5 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土建及闸门安装 2009年12月31日 6 尾水调压室土建施工 2009年12月31日 7 尾水隧洞 2010年06月30日 8 尾水隧洞出口土建及闸门安装 2009年06月30日 9 通风系统 2008年03月31日 10 全部工程完工 2010年06月30日 说明(1)单位工程项目详细内容见本章1.2.1。 (2)主厂房提供二次装修时间为2009年09月07日,副厂房提供二次装修时间为2009年01月01日,500kV地面开关楼提供二次装修时间为2009年01月01日。其他部位要求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完工后具备提供二次装修条件。 1.3.2 工作面移交时间要求 (1)XW/C2-B向本标移交工作面时间 详见表1-3。 表1-3 XW/C2-B向本标移交工作面时间表 序号 项目及其说明 移交工作面时间 1 右岸1245m高程以上电站进水口边坡开挖、支护 2004年01月01日 2 右岸1139m高程以上电站进水口边坡开挖、支护 2005年03月01日 3 右岸1017m高程以上尾水隧洞出口边坡开挖、支护 2003年07月01日 4 500kV地面开关楼一期开挖、支护 2004年05月01日 5 开关楼交通洞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 2004年05月01日 (2)本标向XW/C7标移交安装工作面时间 详见表1-4。 表1-4 向XW/C7标提供安装工作面时间表 序号 项目及其说明 提供安装工作面时间 备 注 1 桥机轨道安装 2005年06月01日 分段提供 2 桥机安装 2005年11月01日 安装间不少于40m长度 3 1机组段 尾水肘管安装 2007年02月01日 锥管安装 2007年04月16日 蜗壳安装 2007年06月16日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8年06月01日 4 6机组段 尾水肘管安装 2007年02月16日 锥管安装 2007年05月01日 蜗壳安装 2007年07月01日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8年06月16日 5 2机组段 尾水肘管安装 2007年04月01日 锥管安装 2007年06月16日 蜗壳安装 2007年09月01日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8年09月01日 6 3机组段 尾水肘管安装 2007年06月16日 锥管安装 2007年09月01日 蜗壳安装 2007年12月01日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8年12月01日 7 4机组段 尾水肘管安装 2007年09月01日 锥管安装 2007年12月01日 蜗壳安装 2008年03月01日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9年03月01日 8 5机组段 尾水肘管安装 2007年12月01日 锥管安装 2008年03月01日 蜗壳安装 2008年06月01日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9年06月01日 9 副厂房机电设备安装 2009年07月01日 10 主变室变压器安装 2009年01月01日 11 出线洞、500kV地面开关站电气安装 2009年01月01日 (3)XW/C7标向本标提供工作面时间 详见表1-5。 表1-5 XW/C7标向本标提供工作面时间表 序号 项目及其说明 提供安装工作面时间 备注 1 1机组段 尾水肘管段混凝土 2007年03月01日 锥管段混凝土 2007年05月01日 蜗壳层混凝土 2007年09月16日 2 6机组段 尾水肘管段混凝土 2007年03月16日 锥管段混凝土 2007年05月16日 蜗壳层混凝土 2007年10月01日 3 2机组段 尾水肘管段混凝土 2007年05月01日 锥管段混凝土 2007年07月11日 蜗壳层混凝土 2007年12月16日 4 3机组段 尾水肘管段混凝土 2007年07月16日 锥管段混凝土 2007年10月01日 蜗壳层混凝土 2008年03月16日 5 4机组段 尾水肘管段混凝土 2007年10月01日 锥管段混凝土 2008年01月01日 蜗壳层混凝土 2008年06月16日 6 5机组段 尾水肘管段混凝土 2008年01月01日 锥管段混凝土 2008年04月01日 蜗壳层混凝土 2008年09月16日 1.4 水文气象资料 1.4.1 气象资料 为本水电站设计需要,1980年6月本坝段设立本气象站,一直观测至今。其历年实测的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详见表1-6。 表1-6 本站气象要素统计表 项 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6.4 30.0 33.8 34.3 66.0 163.0 197.6 155.1 133.4 88.2 45.1 13.3 976.4 多年平均蒸发量(mm) 79.4 92.3 133.3 130.8 133.4 86.9 70.5 84.8 75.2 74.4 66.1 63.9 1091.1 多年平均气温(℃) 12.9 14.8 18.4 20.7 23.1 23.5 22.9 23.1 21.8 19.6 15.8 12.8 19.1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68 62 56 59 66 79 85 84 85 84 81 76 74 多年平均风速(m/s) 2.0 2.5 2.7 2.8 2.3 1.8 1.6 1.5 1.7 1.5 1.7 1.8 2.0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h) 206.7 178.4 201.9 190.3 158.7 86.6 72.0 111.0 109.1 134.5 156.8 183.9 1789.9 1.4.2 水文资料 (1)坝址径流 C江径流以降雨补给为主,上游区有部分冰雪融水补给。中游区冰雪融水补给少,下游区全由降雨补给。上游及中游部分地区,一般在10月底开始下雪,径流递减,至1~2月份径流最小,自2月底3月初开始,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径流递增,因此C江径流从3月初起,即逐渐增加,比一般河流提早近3个月。C江径流年际变化较均匀稳定,年径流变差系数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主要集中在5~10月。 本坝址多年平均径流成果见表1-7。 表1-7 本坝址多年平均径流成果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文年 流量(m3/s) 420 380 418 597 908 1550 2370 2640 2250 1590 874 553 1210 (2)坝址设计洪水 详见表1-8。 表1-8 本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频率 0.01 0.05 0.1 0.2 0.5 1 2 5 10 年洪峰m3/s 23600 19900 18300 16700 14600 13100 11500 9410 7860 十五天洪量108m3 230 194 178 163 142 127 112 91.5 76.4 (3)施工设计流量 施工设计流量成果见表1-9。 表1-9 本坝址施工设计流量成果表 单位m3/s 项 目 频 率() 3.33 5 10 20 1月瞬时最大流量 775 733 660 584 2月瞬时最大流量 648 622 576 526 3月瞬时最大流量 1240 1120 921 725 4月瞬时最大流量 1640 1520 1320 1110 5月瞬时最大流量 2800 2580 2190 1800 10月瞬时最大流量 6250 5650 4640 3630 11月瞬时最大流量 3650 3650 3200 2460 12月瞬时最大流量 1210 1130 997 858 11~5月瞬时最大流量 3870 3450 2760 2100 12~5月瞬时最大流量 2840 2620 2240 1850 12~4月瞬时最大流量 1560 1470 1320 1150 12.1~6.10瞬时最大流量 3460 3180 2700 2210 项 目 频 率() 3.33 5 10 20 9月月平均流量 3820 3600 3210 2790 10月月平均流量 2800 2630 2330 2010 11月月平均流量 1400 1330 1210 1070 12月月平均流量 765 739 693 641 9月中旬旬平均流量 3860 3630 3240 2820 9月下旬旬平均流量 3520 3320 2960 2570 10月上旬旬平均流量 3810 3500 2970 2440 10月中旬旬平均流量 3110 2860 2430 2010 10月下旬旬平均流量 2380 2210 1900 1600 11月上旬旬平均流量 1890 1760 1530 1300 11月中旬旬平均流量 1650 1530 1320 1110 11月下旬旬平均流量 1240 1160 1030 897 12月上旬旬平均流量 974 925 840 752 12月中旬旬平均流量 824 787 722 653 12月下旬旬平均流量 705 676 626 572 (4)受漫湾影响本坝址水位流量关系 漫湾电站位于本电站下游约60km,1993年4月水库开始蓄水。本电站坝段正好位于漫湾水库的回水末端,在本电站的施工期需要的坝址、围堰等处的水位流量关系受到漫湾水库的影响。预测的2003年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见表1-10。 表1-10 本坝址及上下游剖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 (漫湾水库2003年淤积,漫湾水位982、985、988m) 流量m3/s 水 位 (m) 坝址 坝址下游1000m 坝址下游500m 坝址上游500m 坝址上游1000m 390 990.68 990.27 990.49 990.8 990.93 800 992.33 991.86 992.1 992.5 992.69 1170 993.49 992.99 993.25 993.69 993.93 1500 994.48 993.95 994.23 994.7 994.97 2340 996.42 995.84 996.14 996.85 997.01 3000 997.81 997.22 997.53 998.06 998.45 5000 1001.3 1000.72 1001.04 1001.56 1002.08 7000 1004.24 1003.65 1003.98 1004.51 1005.12 9000 1006.72 1006.1 1006.45 1006.98 1007.68 12000 1009.91 1009.27 1009.65 1010.29 1010.95 注本成果没有考虑本施工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河床变形引起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1.5 地形地质条件 1.5.1 地形地貌 枢纽区河流总体流向由北向南。枯水期河水面高程约988m,河水面宽85m~108m,在枯水季节水深约4m~10m(漫湾水库蓄水前)。河谷呈“V”型,两岸山体雄厚,岸坡陡峻。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岸坡陡竣,山坡平均坡度38~42,局部地段为悬崖峭壁。山坡形态与岩性、构造关系密切。黑云花岗片麻岩抗风化能力强,其分布地段多基岩裸露,且多见陡壁;角闪斜长片麻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分布地段地表多为坡、残积层,地形相对平缓,坡度较均匀。 该地段冲沟发育,呈现沟梁相间的地貌形态,冲沟底部一般有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其中大椿树沟高程1170m以上部位分布有大椿树沟堆积体,第四系坡、崩积层较厚。较大的深切冲沟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大椿树沟、豹子洞干沟、修山大沟。自上游大椿树沟至下游修山大沟将主要山梁依次编号为①号山梁、③号山梁、⑤号山梁。 1.5.2 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分布的地层主要为时代不明的中~深变质岩系(M)及第四系(Q)。 变质岩系(M)岩层呈单斜构造横河分布,陡倾上游,岩性主要有黑云花岗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二者均夹薄层透镜状片岩。 黑云花岗片麻岩灰白色,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眼球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及少量黑云母。 角闪斜长片麻岩深灰、青灰色,中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 片岩主要为云母角闪片岩或角闪云母片岩,青灰色,粒状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和黑云母。 第四系(Q)地层分布较广,按成因类型划分主要有冲积层、洪积层、坡积层和崩积层。 (2)地质构造 枢纽区地质构造主要受古老的纬向构造体系控制,构造线方向近东西。该地段分布的变质岩层呈单斜构造,走向近EW,倾向上游,倾角在修山大沟附近约60~75,向上游逐渐变陡,至大椿树沟附近约为80~90。 Ⅱ级结构面 F7在坝前大椿树沟(右岸)至饮水沟(左岸)地带通过。总体产状EW,N∠74~90,沿走向及倾向产状均有变化,断层面呈舒缓波状,局部倾角仅45~50(如PD63上支),有时反倾。断层破碎带宽18.6m~37m,一般为角砾岩、糜棱岩、碎块岩及断层泥,其中分布有多条破裂面,断层泥和泥化糜棱岩总厚度一般为0.8m5.65m。 Ⅲ级结构面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共发育Ⅲ级断层9条,其揭露位置及性状详见表1-11。 表1-11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Ⅲ级断层汇总表 编号 破碎带宽度m 产 状 主要特征 揭露位置 F2 0.6~1.8 N50~80W, NE∠57~90 由两个裂面构成,沿裂面有10cm~30cm的碎裂岩及断层泥分布,裂面之间为碎块岩,局部可见擦痕,右行,倾伏角37 修山大沟 F3 0.5~2.5 N80E, NW∠80~90 由三个裂面构成,裂面宽0.5cm~10cm,主要由糜棱岩及断层泥组成,呈舒缓波状,面上可见近水平擦痕,裂面之间为角砾岩和碎裂岩 PD5下支、PD63 F5 0.5~6.5 N65~90W, NE∠75~90 由多条裂面构成,主要由断层泥,泥化糜棱岩及碎裂岩组成,裂面之间主要为碎裂岩及碎块岩,面上可见镜面和近水平擦痕,影响带节理多充填高岭土,部分地段两侧岩体有蚀变现象 PD15上支、PD67下支、PD17上支、PD7下支、厂房硐、厂房支硐 F10 0.5~8.5 N65~90W, NE∠65~90 由多条裂面构成,主要由糜棱岩、断层泥及碎裂岩组成,面上可见镜面和近水平擦痕。部分地段断层两侧岩体有蚀变现象 厂房硐及其支硐、PD7-2号下支、PD85、PD87下支 F11 0.5~5.5 N75~85W, NE∠80~90, 由多条裂面构成,部分地段为多条挤压面组成的挤压带,主要由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及碎块岩组成,沿走向及倾向均呈波状起伏,面上可见镜面和近水平擦痕。部分地段断层两侧岩体有蚀变现象 PD13上支及其支硐、PD57下支及下支左支、PD7-1号上支、PD7-3号上支、PD81、PD83、PD85、PD143、厂房硐等 F19 0.8~6.5 N60~80W, NE∠65~90 破碎带宽窄变化大,一般有三条以上的断层泥及泥化糜棱岩带,单宽2cm~20cm,裂面之间主要为碎块岩及碎裂岩 PD15下支、PD17下支、PD95、PD69下支 F22 1.0~2.0 N75~90W, NE∠62~80 具挤压破碎带性质,主要由碎块岩及碎裂岩组成,并可见次生的石英晶体 PD15下支、ZK91、ZK93 F23 0.3~9.0 N80W, NE∠60~80 由多个裂面构成,裂面单宽0.5cm~13cm,主要由断层泥及泥化糜棱岩组成,呈舒缓波状,具挤压破碎带性质,裂面间主要为碎块岩及碎裂岩,断层两侧有高岭土化和硅化蚀变现象 PD15下支、PD135 F27 0.4~1.0 N65~80W, NE∠65~78 裂面呈舒缓波状,产状转折变化地段局部呈张性,破碎带主要由碎块岩组成,沿裂面有10cm~50cm的泥化糜棱岩、碎裂岩及角砾岩,呈张性地段可见方解石晶体,胶结较好 PD17上支、厂房硐、厂房支硐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Ⅲ级结构面均为NWW走向的陡倾角断层,属顺层挤压错动性质。断层面上一般可见近水平擦痕,后期走滑现象较明显。 Ⅳ级结构面 引水发电系统部位Ⅳ级结构面较发育,主要为小断层(f)及挤压面(gm)。按产状可分为两组走向近EW,倾向N,倾角6590和走向近SN,倾向E或W,倾角8090。 Ⅴ级结构面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Ⅴ级结构面发育。按产状可分为三组其中近SN向陡倾角节理组最发育,近EW向陡倾角节理组次之,中缓倾角节理组相对不发育。 (3)风化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岩体风化以表层均匀风化为主,在断层带、节理密集带、蚀变带和较厚的云母片岩夹层分布地段可出现局部的囊状风化和夹层状风化现象。地形凸出的山脊部位的风化层厚度较大,山坳、冲沟部位的风化层相对较薄。电站进水口及尾水洞出水口部位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暗色矿物含量较高,抗风化能力较弱,且由于冲沟切割,地形两面或三面临空,强风化岩体底界水平埋深较大,一般为22.4m~33.00m。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地段弱风化底界水平埋深一般29m~60m。 1.6 现场施工条件 1.6.1 对外交通条件 (1)本水电站对外交通运输采用公路与铁路联合运输方式。主线公路为昆明→安宁→楚雄→祥云→A→岔河→本水电站的干线公路,全长约456km。其中昆明至安宁为汽车一级专用公路,安宁至楚雄为汽车二级专用公路(安楚公路改扩建,计划2003年2月开工建设,标准为高速公路),楚雄至祥云为高速公路(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祥云至A小军庄为普通三级公路,A小军庄至岔河为四级公路(祥云→A→岔河至临沧公路已列入214国道改建,标准为二级公路。其中临沧~C江段2002年已开工建设。),岔河至本水电站为三级公路(新建),全长约68km,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已建成使用的广大铁路(广通至大理)通过成昆铁路与国家铁路网络联接,铁路运输物资运至祥云站,通过设在祥云站的本水电站外来物资转运站转运至本水电站工地,公路里程154km。 (2)对外交通辅线公路为改建(部分新建)的B经大河至本水电站四级公路,全长约49km,已于2001年4月建成通车。沟通前期施工区两岸交通的临时跨江大桥为钢索桥,桥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