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分项系数研究.pdf
第2 3卷第 2期 V o 1 . 2 3N o . 2 2 0 0 6年2 月 F e b . 2 0 0 6 工 程 力 学 ENGI NEERI NG M ECHANI CS 1 2 6 文章编号1 0 0 0 4 7 5 0 2 0 0 6 0 2 0 1 2 6 0 5 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分项系数研究 赵春风 ,一 ,徐超 ,一 ,高大钊 1 ,2 1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 0 0 0 9 2 ; 2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 0 0 0 9 2 摘要在荷载规范给定的分项系数前提下,利用可靠度理论和一维随机场理论,对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由总安全系数设计方法过渡为分项系数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对应上海地区 3种确定灌注桩单桩竖 向承载力的分项系数设计的理论公式。在由经验公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推导过程中,考虑了土的分层特点 而在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推导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土的分层特点,同时还考虑了土性的 相关性。同时推导出相应于 3 种分项系数设计方法的抗力分项系数公式,并说明了抗力分项系数的计算方法。所 得结果可供规范转轨时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灌注桩;可靠度;极限承载力;静力触探;分项系数;统计特性; 中图分类号T u 4 7 文献标识码A ON PARTI AL F ACTORS OF VERTI CAL BEARI NG CAPACI TY OF CAS T.I N. P LACE P I LES ZHAO Ch u n . f e n g I . , XU Ch a o , GAO Da z h a o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Ge o t e c h n l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o n a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2 , C h i n a ;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o n gj i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9 2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d e s i g n me t h o d o f t h e v e r t i c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c a s t - i n - p l a c e p i l e s f r o m o n e s a f e t y f a c t o r t o p a r t i a l f a c t o r s i s d i s c u s s e d .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 t h e o r y a n d o n e d i me n s i o n al r a n d o m fi e l d t h e o ry a r e e mp l o y e d . F o r t h e t h r e e t y p e s o f d e s i g n me t h o d s t o d e t e r mi n e the v e rti c a l b e ar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c a s t -- i n -- p l a c e p i l e s i n S h ang h a i are a ,t h e o r e t i c al f o r mu l a e o f p a r t i al f a c t o r s are o b t ain e d .T o d e r i v e th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b a s e d o n e mp i r i c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 the c h ar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a r t h s t r a t a are t a k e n i n t o a c c o u n t . To d e d u c e th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b a s e d o n the s p e c i fic p e n e tr a t i o n r e s i s t an c e o f c o n e p e n e t r a t i o n t e s t ,b o t h o f t h e c h ara c t e ris t i c s o f e a r t h s t r a t a an d the c o rre l a ti o n b e t we e n s o i l p r o p e rti e s a r e c o n s i d e r e d . T h r e e f o r mu l a e t o c a l c u l a t e the p a r t i a l f a c t o r s o f r e s i s t an c e are d e d u c e d , an d the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me t h o d s o f p a r t i a l f a c t o r s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are e x p l a i n e d . Ke y wo r d s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n g ; c a s t - i n - p l a c e p i l e ; r e l i a b i l i t y ; u l t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 c o n e p e n e t r a t i o n t e s t ; p a r t i a l f a c t o r s ; s t a t i s t i c a l p r o p e rti e s 灌注桩的设计表达式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是 以概率 理论为基础 的极 限状态设计方法,设计表达式以各 种标准值和分项系数来表示,它是制定各类结构规 收稿 日期2 0 0 4 - 0 2 . 1 2 修改日期2 0 0 4 0 7 1 5 基金项 目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建设基金 A9 7 0 2 1 5 4 ;上海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 目 沪教委科[ 2 O O l 】 4 4号 作者简介 赵春风 1 9 6 4 ,男,安徽人,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桩基础、软土地基变形控制及岩土工程可靠度等的教学和研究 E - ma i l t j z h c h f s o h u .c o m t 徐超 1 9 6 5 ,男,河南人 ,副教授 ,博士,从事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地基处理和工程地质的教学和研究; 高大 U 1 9 3 5 ,男,浙江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学和研究. 维普资讯 工 程 力 学 l 2 7 范 以及地基基础规范时应遵 守的准则。如何结合地 基基础的特点,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 准的原则,提出各设计参数,这是有待解决的问 题。 按总安全系数方法设计桩基,当承受中心荷载 时,由试桩及分层参数计算单桩容许承载力Ⅳ 的 设计表达式分别为【2 】 . n 1 届 而该最短线段同失效界面的交点即为设计验算 点,这样,可以定义设计验算点坐标即为设计值, 如设该设计变量的标准值为X ,则抗力分项系数 定义为 善 6 一 一 I n ● y i x i X 、 由式 5 、 6 可得 去 专 碱 去 p 喜 Q ff 2 3分 项 系 数 的 计 算 方 法 式中心 单桩竖向允许承载力 k N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k N ; 总安全系数;Q 一极限端阻力 k P a Q 第 i 层土桩侧极限摩阻力 k P a ; A P 桩端全断面面-R m 2 ; 桩周长 m ; 第 i 层土的厚度 m ; n桩所 穿过的土层数。 当采用分项系数方法设计桩基时,将总安全系 数分解为荷载和抗力两部分分项系数。桩项荷载由 恒载和活载组成,两者的变异系数不同,因而分别 用不同的分项系数乘 以相应的荷载标准值 。由于桩 所穿过的土层往往具有不相同的桩侧摩阻力统计 参数,应采用不同的分项系数。如桩所穿过的土层 有 n 个,那么在不考虑桩径变异性的前提下,具有 n 3 个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为 Q G K Q ≤ 皇 生 P ∑ 3 t P| | 对试桩情况则为 a a 垒 4 式中 、 、 、 和 分别代表恒载、活 载、桩端阻力、侧摩阻力和总抗力的分项系数; Qo x、 Q 、 Q 、 Q .r , x和 分别代表恒载、活 载、桩端阻力、侧摩阻力和总抗力的标准值。 2 分项系数的定义及确定原则 在利用 J C法进行可靠度分析时,设计验算点 坐标为 X i 1 一 嘶 5 在基本变量已标准化的空间, 坐标原点 各变量 的均值点 到失效界面的最短距离即为可靠度指标 为使所得分项系数能与现行荷载规范配套 ,采 用荷载规范规定的统计参数,把上部结构规范的荷 载分项系数用于桩基荷载分项系数,即恒载和活载 的分项系数分别为 1 .2 0 和 1 .4 O ,荷载的统计参数 恒载的变异系数为O .O 7 ;活载分两种情况,持久性 楼面活载如办公楼为0 .2 9 2 ,住宅为0 .2 2 9 。钻孔灌 注桩桩径 的变异性 同很多因素有关,如土层性质 、 施工质量等,本文不考虑桩径的变异性,即认为桩 径为设计桩径,为确定性量。因而只需考虑荷载与 抗力的变异性,又由于荷载系数组合已设定,因而 只需讨论单桩竖向承载力 即抗力 的变异因素,另 一 方面,由于不考虑桩径的变异性 ,因而极限状态 方程为线性方程。下面分别推导出对应于上海市标 准【 2 】和利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确定灌注桩单桩竖 向承载力[ 3 J 【 ] 的分项系数。 3 . 1由试桩结果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分项系数 / - 式 4 中令荷载比p 兰 , 并同式 1 联立求解 Qo x 可得 y Gp 7 L K 8 由式 8 可知,在荷载分项系数给定的前提下, 对不同的总安全系数和荷载比可得相应的抗力分 项系数,见表 1 。此结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 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推荐的由静载荷试验法 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分项系数值相吻合。 表 1 值 Ta b l e 1 Va l u e s o f 维普资讯 工 程 力 学 3 . 2由经验公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分项系数 ] 抗力分项系数共有n 1 个,分别为 n 个桩侧摩 阻力分项系数和一个桩端阻力分项系数,在求分项 系数时,涉及到如何取抗力标准值问题,标准值视 情况取均值或取概率分布的某一置信概率的分位 值, 为不失一般性, 本文取均值。 这样由式 7 可得 1 一 C O S i 1 , 2 , ⋯, 1 9 又 c 0s 一 O “ i 1 0 Z 式中 为某一抗力分量的标准差; z 为功能函数 的标准差。 将式 1 0 代入式 9 并令t7 为总抗力的标 准差 ,则可得 l 1 -- 矗 P 1 1 式中P 一m i为某一抗力分量均值与总抗力均值之 , , l 比值 。 令 矗 ’P 12 当参与统计的子样确定之后,对任一抗力分项, 为常数,故而 D ZOR 1 3 A j 6 p; 1 - A f 1 4 用n l 项分项系数表示的第 i 项分项系数为 2 t / 1 l 一 1 - 1 5 共有 个方程 ,再加上 闭合条件 ∑ P 1 6 共计有n 1 个方程,可解出, l 1 个抗力分项系数, 经推导可得 ∑ 一 ; 1 一 1 一 兰 l一 1 7 n l i l ]。 l∑ l J .J 在 已知桩及土层的统计参数情况下,就可算 出 桩侧摩 阻力和桩端阻力的统计 特性 ,进而可求 出 、 ,代入式 1 7 即可求得每个抗力分量的分项 系数 。 3 . 3按静 力触探 比贯入阻力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 分项系数 3 .3 . 1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 表达式 在利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确定钻孔灌注桩 极限承载力时,首先应确定计算模式,本文引用文 献 ㈣的计算模式,即 Q ∑ u l f a b P s b A 1 8 i 1 式中 厂 j 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估算的第 f 层 土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1 P a ; 第 f 层土中桩身的平均周长 m ; 第 f 层土的厚度 m ; O t 6 一一 桩端阻力修 正系数 % 取值 见文献 【 3 1 1 4 1 6 桩端附近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平 均值 k P a ; 一一 桩端横截面 的面积 m 。而 , l 、 6 同 的关系为 其中a 、b 、C 取值见文献[ 3 1 1 4 1 ;a 6 f c 1 9 l P s b 2 2 0 式中P 和 眈分别为桩端以上 4 倍桩径范围内的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平均值和桩端以下 1 倍桩径 范围内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当桩端持力层为砂土、粉土,而桩端进入持力 层深度不足 l O d d为设计桩径 时,则桩端以上 4 范围内的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应修正如下 。 刁 , l 刁0 . 5 2 1 当采用分项系数方法设 计桩基 时的设计表达 式为 Q G Q u P ∑里 2 2 |P|3 式中各变量意义同 3 式 下面给出求分项系数的方法。 3 . 3 .2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只的统计原则及程序实 现 式 1 8 中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 值均由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值按经验公式求得, 因而其参数统计依赖于 值 的参数统计。由于静力 触探得到的是 P 值沿深度的连续变化曲线, 这样就 带来了沿深度方向对某一层土的 值如何取值进 行统计的问题。由于土性的相关性,为使所取 维普资讯 工 程 力 学 值相互独立,同时不至于 由于少取值而造成统计结 果的统计误差, 应按上海地区典型土层相关距离来 取值再进行统计,这样获得的方差为点方差,并可 求得基于点方差的变异系数,最后按一维随机场理 求得变异系数,即 、/ 2 3 V i 式中 一根据某一静探孔第 i 层土的点方差求得 的变异系数 ; 一一 根据一维随机场理论计算得到的该 静探孔第 i 层土的变异系数; 。第 i 层土的相关距离 ; 第 层土的厚度 。 以上仅考虑了深度方向的统计特性,对于场地 来说,还要考虑场地的变异性。由于静力触探孔的 间距较大且一般工程场地的静力触探孔数不会很 多,因而可用随机变量理论平均值方差的方法来近 似计算空间均值方差,其变异系数 i 为 d i h 2 4 m 式中 为场地的变异系数, 按点方差计算 m为场 地的静力触探孔数。 另一方面 ,在用随机场理论对实际土层进行计 算时,会出现实际土层的厚度并非正好为该土层相 关距离的整数倍,为解决此矛盾,本文采取先以实 际厚度除以相关距离,然后按四舍五入取整数的方 法来定实际计算厚度 以 , 表示 。 按以上方法经一系列推导可得计算 P 统计特 性的公式为 1 小 I l ∑ 2 5 6 S 扣 爵 26 式 2 5 和式 2 6 中 lf 某一场地第 z 个静力触 探孔处第 i 土层 的均值; 某一场地第 i 土 层 的均值; f 某一场地第 z 个静力触探孔处 第 i 土层 的点变异系数。 3 .3 .3侧摩阻力. 的统计原则、程序实现和分项系 数 在求出P 统计特性后, 即可利用极限侧摩阻力 标准值同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关系,按误差传递 理论求出侧摩阻力的统计特性 ’引 。 假定 符合正态 分布, 经推导得极限侧摩 阻力标准值的均值 和变 异系数 为 五; 口 6 c . , a b P s { c 主 2 7 2 8 再考虑到场地的变异性 ,最终可得侧摩阻力的变异 系数 为 2 9 式中 i 为场地的变异系数。晟后由式 7 并令抗力 标准值为均值,可得桩侧摩阻力的分项系数为 1 一 c o s O i 3 0 3 . 3 . 4桩端附近静力触探 比贯入 阻力平均值 的统 计原则及程序 实现 按竖向承载桩施工要求,钻孔灌注桩进入持力 层深度不应小于 2 倍设计桩径,为不失一般性,本 文假定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为2 d d 为直径 。 按第 3 _3 . 1的规定,极限端阻力应分别求桩端全端 面上、下 4倍及 1 倍桩径范围内静力触探 比贯入阻 力的平均值,可是在求统计特性时,一方面 ,由于 要考虑相关距离的因素,可能会出现同 3 .3 .2所述 相 同的情况,即 、 及 不是整数的 0i ,0 Oi 1 ,0 Oi 一 1 ,0 情况,在此,仍采用 3 -3 . 2的处理方法并令其整数 分别为 3 、 2 、 1 ; 另一方面 , 当桩端全截面上第 i 一 1 层土厚度不到 2 d时, 会出现计算范围超出第i 一 1 层 而进入第i 一 2 层的情况,本文在编程时已考虑这一 情况 桩端以下同样处理 。 经推导f9 ,1o j n- -]- 得桩端附近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的均值 和变异系数 6P h为 { l 2 3 1 3 2 ‘ , p一 _ _ 一 ~ J ‘ J l 2 ∞ 维普资讯 1 3 0 工 程 力 学 ] ] 8 p 2 ∑ 一 m m1 3 6 式中 、 2 和 。 、 2 分别表示某一场地第 i 层土为桩端持力层时,桩端上、下计算范围内静力 触探比贯入阻力 的均值和变异系数 l 、 ff 3 分 别为第 f 个静力触探孔处桩端上、下静力触探比贯 入阻力的均值; 2 、 1 、磊旧分别为第 z 个静 力触探孔处桩端上第 i 一 1 土层、 第 i 土层、 桩端下 第i 土层比贯入阻力的均值变异系数;- I_ l l2 、 ff 1 分别为桩端上、 下第 i 一 1 土层、 第 f 土层静力触探 比贯入阻力的均值。 3 -3 .5端阻力 Q 6 的统计原则、程序实现和分项系数 由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均值 P 曲估算的端阻力 极限值为Q 6 A ,根据 P 曲的统计原则和误 差传递理论,可得考虑深度方向变异性和场地变异 性后 Q 6 的均值和变异系数 一 1 Q 6 亡 P A p l 2 3 7 屯 一 -- tO,2 t2 卜 l j 式中 l 、 2 分别表示某一场地第 i 层土为桩端持 力层时,桩端全截面以上 4 倍桩径范围和桩端全截 面以下 1 倍桩径范围P s 的点方差变异系数;8 o .1、 C OS Q l磊 [c。m Q G co一29 c 昂 喜 c z C OS Q p 厂 1 41 I o .O 7 Q o .2 9 Q L Q p S p ∑ Q I l‘ L i 1 - J 在按场地统计出抗力的均值及变异系数,同时 考虑恒载和活载的比例关系以及总安全系数 和闭 合条件, 即可由式 3 0 和式 3 9 计算出各抗力分项系 数值。 4 结论 本文详细给出了荷载规范给定的分项系数前 提下,上海地区三种确定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由 总安全系数设计方法过渡为分项系数设计方法的 理论公式, 在由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确定单桩竖向 承载力中,利用一维随机场理论,充分考虑了土性 的相关性,所得结果可供规范转轨时参考。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没有考虑计算模式和桩径 的变异性 。 参考文献 [ 1 1 G B 5 0 0 6 8 - 2 0 0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s 】 . GB 5 0 0 6 8 2 0 0 1 , Un i fie d S t a n d a r d f o r Re l i a b i l i t y De s i g n o f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 S 】 . i n C h i n e s e DB J 0 8 . 1 1 - 8 9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 . DB J 0 8 1 1 - 8 9 , F o u n d a t i o n D e s i g n C o d e [ S 】 . i n C h i n e s e 陈强华,鲁智明。张鹏飞.静力触探估算钻孔灌注桩 单桩极限承载力【 c 】 . 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 议 论 文 集,北 京 中 国 建筑 工 业 出版 社,1 9 9 4 . 3 7 3 ~ 3 7 6 . C h e n Qi a n g h u a , L u Z h i mi n , Z h a n g P e n g f e i . E s t i ma t i o n o f s i n g l e p i l e u l t i ma t e b c a r i n g c a p a c i ty o f c a s t - i n p l a c e p i l e b y c o n e p e n e t r a t i o n t e s t f A】 . Pr oc . o f 7 t h n a t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f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a nd f o u n d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 .B e ij i n g C h i na C o n s t r u c ti o n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1 9 9 4 . 3 7 3 - 3 7 6 . i n C h i n e s e 赵春风,高大钊,李建新,叶观宝.由C P T确定灌注桩 极限承载力的可靠性研究【 J 】 _ 岩土力学,1 9 9 9 ,2 0 1 6 5 ~ 6 9 . Z h a o Ch u n f e n g ,Ga o Da z h a o , Li J i a n x i n ,Ye Gu a n b a o . R e l i a b i l i t y S t u d y o f u l t i ma t e b c a r i n g c a p a c i ty o f C a S t i n p l a c e p i l e d e t e r mi n e d b y c o n e pen e t r a t i o n t e s t [ J 】 . S o i l a n d R o c k Me c h ani s m,1 9 9 9 ,2 0 1 6 5 - 6 9 . i n C hin e s e 参考文献【 5 卜【 1 0 】 转第 1 2 5页 一 维普资讯 工 程 力 学 l 2 5 工业 出版社, 1 9 9 3 . Y u T i a n q i n g ,Qi a n J i c h e n g .Da ma g e T h e o r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MI .B e r i n g Na t i o n a l D e f e n c e I n d u s t ry P r e s s , 1 9 9 3 . i n C h i n e s e [ 1 0 】朱万成,赵启林,唐春安,卓家寿.混凝土断裂过程的 力学模 型与数 值模拟 【 J l 。力学进 展,2 0 0 2 ,3 2 4 5 7 9 5 9 8 . Z h u Wa n c h e n g , Z h a o Qi l i n , T a n g C h u n ’ a n , Z h u o J i a s h o u . Me c h a n i c a l mo d e l and n u me r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 p r o c e s s o f c o n c r e t e[ J ] . A d v a n c e s i n Me c h ani c s ,2 0 0 2 , 3 2 4 5 7 9 - 5 9 8 . i n C h i n e s e 【 1 1 】R a b i e r P J . S o me r e ma r k s o n d a ma g e me c h ani c s 【 J 】 . I n t . J . En g . S c i . ,1 9 8 9 , 2 7 1 2 9 5 4 . 【 1 2 】高蕴听,郑泉水,余寿文.弹性各向同性损伤的双标 量描述【 J 】 .力学学报, 1 9 9 6 , 2 8 5 5 4 2 - 5 4 9 . Ga o Yi n x i n ,Z h e n g Q u ans h u i ,Yu S h o u w e n .D o u b l e s c al ar f o r mu l a ti o n o f i s o t r o p i c e l a s t i c d am a g e【 J 】 _ Ac t a Me c h a n i c a S i n i c a , 1 9 9 6 , 2 8 5 5 4 2 - 5 4 9 . i n C h i n e s e 【 1 3 】唐雪松,蒋持平,郑健龙.各向同性弹性损伤本构方 程 的一般 形式【 J 】 _应用数 学和力 学,2 0 0 1 ,2 2 1 2 1 3 1 7 一l 3 2 3 . Ta n g Xu e s o n g , J i an g Ch i - p i n g , Z h e n g J i an l o n g . Ge n e r al e x p r e s s i o n s o f c o n s ti t u ti v e e q u a ti o n s f o r i s o t r o p i c e l a s t i c d am a g e d ma t e ri als 【 J 1 .Ap p 1 .Ma t h . Me c h . , 2 0 0 1 , 2 2 1 2 1 4 6 8 - 1 4 7 5 . 【 1 4 】T ang X S , J i ang C P ,Z h e n g J L .A n i s o t r o p i c e l a s t i c c o n s ti t u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for d am a g e d ma t e rials b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r r e v e r s i b l e t h e rm o d 3 f n a mi c s f J 1 . 上接第 1 3 0页 [ 5 】 【 6 1 【 7 】 【 8 1l J G J 9 4 9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s 】 . J GJ 9 4 9 4 ,T e c h n i c al Co d e for Bu i l d i n g P i l e F o u n d a t i o n 【 S 】 . i n C h i n e s e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土力学研究室. 桩基础的可 靠性研究【 z 】 .上海同济大学, 1 9 9 2 . 3 3 6 2 . S o i l Re s e arc h Di v i s i o n . Ge o t e c h n i c a l En g i n e e ri n g I n s ti t u t e .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P i l e f o u n d a t i o n r e l i a b i l i t y r e s e arc h【 Z ] . S h a n g h a i T o n g j i Un i v e r s i t y ,1 9 9 2 . 3 3 6 2 . i n C h i n e s e Va n marc k e E H . Pro b a b i l i s t i c mo d e l i n g o f s o i l p r o fi l e [ J ] . AS CE, 1 9 7 7 , 1 0 3 1 2 2 7 1 2 4 6 . 赵春风,徐超,缪俊发,高大钊.上海标准推荐的预制 桩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研究[ J 】 .工程力学, 2 0 0 3 , 2 0 6 l 4l ~ 1 4 4 . Z h a o Ch u n f e n g , Xu Ch a o , M i a o J u n f a 。 Ga o Da z h a o . On p a r t i al f a c t o r s o f l i mi t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p r e c a s t p i l e i n T h e o r e t i c al and A p p l i e d F r a c t u r e Me c h a n i c s , 2 0 0 2 , 3 8 3 2l l 一 2 2 0 . 【 1 5 】Mu r a k am i S . Me c h a n i c al mo d e l l i n g o f ma t e ri al d a m a g e 【 J ] I J . A p p 1 . Me c h . , 1 9 8 8 , 5 5 2 2 8 0 2 8 6 . [ 1 6 ]L e ma i t r e J . A C o u r s e o n Dam a g e Me c h ani c s【 MI . B e d i m S p r i n g e r - Ve r l a g , 1 9 9 2 . 【 1 7 】 L e ma i t r e J . A c o n t i n u o u s d a ma g e me c h a n i c s mo d e l for d u c t i l e fr a c t u r e 【 J 1 .J . E n g .Ma t e r .T e c h . ,1 9 8 5 ,1 0 7 8 3 ~ 8 9 . 【 1 8 ]张行,赵军.金属构件应用疲劳损伤力学【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 9 9 8 . Zh a n g X. Z h a o J . Ap p l i e d F a t i g u e Dam a g e Me c h ani c s o f Me t a l l i c S t r u c t u r al Me mb e rs 【 M】 .B e r i n g Na t i o n al D e f e n c e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1 9 9 8 . i n C h i n e s e 【 l 9 】唐雪松.损伤力学的热力学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D 】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0 0 1 . Ta n g Xu e s o n g. Da ma g e Me c h an i c s Ba s e d o n I rre v e r s i b l e T h e rm o d y n am i c s and i t s E n g i n e e r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D】 . B e ij i n g B e i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e r o n a u t i c s and As t r o n a u t i c s , 2 0 0 1 . i n C h i n e s e 【 2 0 】唐雪松,杨继运,蒋持平,张行.轴对称构件疲劳寿命 预测的损伤力学一附加载荷一有限元法【 J 1 .航空学报, 2 0 0 2 , 2 3 2 9 7 1 0 1 . Tang Xu e s o n g , Ya n g J i y u n , J i an g C h i p i n g , Z h a n g Xi n g . Dam a g e mech an i c s a d d i t i o n al l o a d fi n i t e e l e me n t me t h o d f o r f a t i g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