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烟草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doc
2010.0.02.02 一般长期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场地 岩 土 工 程 详 细 勘 察 报 告 书 院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审 定 审 核 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二月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 岩 土 工 程 详 细 勘 察 报 告 书 工程质量职责表 院副总工程师 分院院长 分院总工 审定 审核 工程技术人员 钻探负责人 测量人员 土工试验人员 资料加工人员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 目 录 文字部分 1 前 言1 1.1 任务依据1 1.2 工程概况1 1.3 勘察技术要求1 1.4 勘察执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1 1.4.1 质量标准、规范1 1.4.2 环境、安全法规、标准2 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2 1.6 勘察工作说明2 2 工程地质条件3 2.1 区域气象水文概况3 2.2 区域地质构造4 2.3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5 2.4 地层岩性5 2.5 特殊性岩土7 2.6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7 3 地表水及地下水8 3.1 地表水8 3.2 地下水类型8 3.3 地下水位8 3.4 水文地质试验8 4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8 4.1 地震基本设防烈度8 4.2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8 4.3 软土震陷判定9 4.4 建筑抗震地段划分9 5 水和土腐蚀性评价9 5.1 水的腐蚀性评价9 5.2 土的腐蚀性评价10 6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1 6.1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11 6.1.1 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11 6.1.2 室内试验12 6.1.3 室内岩石试验14 6.1.4 原位测试14 6.1.5 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评价16 6.1.6 岩土参数建议值16 6.2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18 6.3 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评价18 6.3.1 地基稳定性评价18 6.3.2 地基均匀性评价18 6.4 环境条件评价19 6.5 各地层岩土性能评价19 6.6 地基基础方案19 6.7 桩基评价20 6.7.1 单桩承载力估算20 6.7.2 成桩可行性分析21 6.7.3 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21 6.7.4 特殊性土和地下水对桩基的影响与防治措施22 6.8 地基处理评价22 6.8.1 砂石桩施工可能性分析22 6.8.2 砂石成桩工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2 6.9 地基变形特征分析22 6.10 挡墙评价23 6.10.1 挡墙周边环境及岩土工程条件23 6.10.2 挡墙支护23 7 岩土工程施工注意事项及防治建议23 8 设计参数检测、现场检验和监测23 9 结论与建议24 图表部分 序号 图 表 名 称 编 号 张数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2010002021 5 2 土壤室内成果报告表、e-p曲线图及三轴试验成果表 2010002022 80 3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报告 2010002023-1 1 4 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表 2010002023-2 1 5 水质分析报告表 2010002024 3 6 土腐蚀性试验报告表 2010002025 4 7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 2010002026 4 8 图 例 2010002027 1 9 勘探点平面配置图 2010002028 1 10 工程地质剖面图 2010002029 86 11 钻孔柱状图 20100020210 78 1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20100020211 26 13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图 20100020212 10 14 注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20100020213 5 附件部分 1、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2、东孚烟叶仓储地勘布点图 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部分 4、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报告 5、旁压试验报告 1 前 言 1.1 任务依据 受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按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我院于2010年1月14日~2010年2月1日对拟建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2 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及附图,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西山社北侧,场地三面环山,原为西山社居住用地,南面部分原为耕地。现场地已整平,地势起伏不大。拟建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包括1~6烟叶醇化库,库区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叉车管理及公共卫生间,药剂房等;总用地面积71696.63m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24911.00 m2 ,总建筑面积106819.00m2,其中1~6烟叶醇化库各17442.00 m2 , 库区管理用房1396.00 m2 , 设备用房420.00m2 , 叉车管理及公共卫生间285.00m2 ,药剂房66.00 m2 。主要指标如下明细表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1.2 建构筑名称 层数 (高度m) 结构 类型 单位荷重(KPa) 或总荷重(KN) 对沉降的敏感性 拟采用基础形式 设计地坪标高(m 使用期间荷重状况说明 地下室层数及埋深 备注 1~2烟叶醇化库 523.55 m 框架 单柱轴向力最大值7700 KN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45.45 按规范要求,片烟平均存量538kg/m2,地面有叉车运行,叉车自重3吨左右,抱重1.50吨 无 3~4烟叶醇化库 523.55m 框架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51.40 无 5~6烟叶醇化库 523.55 m 框架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55.90 无 库区管理用房 27.95 m 框架 单柱轴向力最大值700 KN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45.15 无 设备用房 14.50 m 框架 单柱轴向力最大值1300 KN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46.30 无 叉车管理及公共卫生间 13.90m 框架 单柱轴向力最大值300 KN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50.80 无 门卫房与药剂房 13.60m 框架 单柱轴向力最大值500 KN 较敏感 桩基础或天然地基 45.45/ 46.50 无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附图东孚烟叶仓储地勘布点图(附件2)拟建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1、2烟叶醇化库与3、4烟叶醇化库之间,3、4烟叶醇化库与5、6烟叶醇化库之间将形成3级台阶,各级台阶之间以挡墙型式支护,其中1、2烟叶醇化库与3、4烟叶醇化库之间的挡墙长约260米,挡墙顶标高为51.400米,挡墙底标高45.450米,高为5.95米;3、4烟叶醇化库与5、6烟叶醇化库之间的挡墙,长约260米,挡墙顶标高为55.900米,挡墙底标高51.400米,高为4.50米。挡墙拟采用的基础型式为天然地基或桩基。 根据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等有关规范规程,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二级,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技术要求 按照设计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本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为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进行勘察。 1.4 勘察执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 1.4.1 质量标准、规范 1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及附图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6 边坡工程勘察规范(YS5230-96)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10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1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2 水质分析规程YS5226-94 13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55-2000 1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 15 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6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7 闽建设[2002]37号文、闽建设[2003]10号文 1.4.2 环境、安全法规、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 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4 院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5 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CKB901-2007)等相关法规、规范。 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以钻探为主,辅以现场原位测试,并与室内土工试验及水、土腐蚀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规定,本次勘察共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5 工 作 量 统 计 表 表1.5 序号 项 目 本次勘察工作量 勘 察 方 法 承担部门 1 勘探总深度(m) 6064.25m 采用XY-1A型钻机浅部土层采用冲击钻进,套管护壁,深部土层及岩层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 安全生产部 其中 钻探m 6012.95m/ 155孔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51.30m 采用63.5kg的穿心锤,76cm的自由落距,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2 标准贯入试验 2066次/153孔 采用63.5kg的穿心锤,76cm的自由落距,记录连续贯入30cm的锤击数 3 剪切波速测试 249.80m/6孔 P-S检层法 岩土室 4 地脉动测试 2处 5 旁压试验 60段次/6孔 预钻式 6 注水试验 5段.次 钻孔常水头 7 采取原状土试样 342件 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土 安全生产部 8 采取单轴抗压岩石试样 6组 9 采取点荷载岩石试样 10个 10 采取地下水试料 6件 采用活塞式取水器 11 室内土工试验 342件 通过烘干法、抽气法、环刀法等直接测得或计算而得 试验室 12 击实试验 4 轻型标准击实试验 13 室内土腐蚀性分析试验 4 14 室内水质分析试验 6件 采用电位法、摩尔法、酸滴定法、质量法等 15 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6组 16 岩石点荷载试验 10个 17 测量定点 155个 采用全站仪定位 测量技术部 1.6 勘察工作说明 1 拟建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场地勘探点数量、位置由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业主共同确定,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按建筑物柱位布设,拟建建构筑物勘探点间距为不大于24m,挡墙勘探点间距为不大于30m,共布设155个钻孔(钻孔编号1155,其中1~143为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建筑物勘探孔,144~155为烟叶醇化库之间的挡墙钻孔),勘探点深度按桩基考虑,勘探孔深度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d~5dd为桩径,且不小于3m;勘探点布置及深度满足规范要求。控制性钻孔(同时为取样孔)钻孔为总孔数的1/2,取样和原位测试间距按2~3m控制。取样和原位测试满足规范要求。 2 勘探点测量成果采用厦门92坐标系及1956年黄海高程系。本次测量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1X18868.178,Y41377.293,H28.738、2X18974.283,Y40730.238为起算点,使用Set510型全站仪极坐标法测放出各钻孔点位置及高程。本次所提供的各钻孔座标及高程均为实测值。 3 本次勘探过程中,勘探点在完成后,均采用粘土球对钻孔进行回填,地面均恢复原貌。 4 本次勘察满足本院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未发生环境污染和健康安全事故。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区域气象水文概况 厦门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缘,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冬季厦门受欧亚极地下来的干、冷气团控制,多吹东北到偏东风,气温较低,湿度较小,雨量稀少。夏季主要受热带和副热带暖气团的控制,多吹西南到偏南风,气温较高,雨量较多,降水强度也较大。一些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多发生在这个季节里,如冰雹、强暴雨、龙卷风、大暴雨、浓雾、台风等。特别是历年三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灾害性天气特别频繁。 1 气温 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21.6℃左右。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28.2℃,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5℃(1979年8月15日);最冷月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12.5℃,累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957年2月12日)。 2 降雨 厦门地区主要降雨季节为4-9月份,集中了76%的降雨,全年降雨日数122.7天(≥0.1mm),其中日降雨量≥50mm暴雨日数年平均3.6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188.4mm。年最多降雨量1771.8mm(1973年),月平均最多降雨量207.1mm(6月),月平均最小降雨量26.1mm(12月),月极端最多降雨量702.8mm(1958年7月),日最大降雨量239.7mm(1973年4月23日),最大降雨强度达88mm/小时。. 3 风况 厦门地区位于副热带季风区,风向、风速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1-3月多东北偏东风和东南风,4-6月多东南风,7-9月多东南风和东北风,10-12月多东北风。全年盛行风向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4m/s。冬半年盛行NE-ENE风,风速较大;夏半年以SE为主,风速一般较小。多年平均6级以上大风日数为30.2天,最多大风日数为53天,累年最大风速为28m/s,极大风速为60m/s。 4 雾、湿度和蒸发 厦门地区平均雾日数27天,年最多雾日数为61天(1982年),多出现于冬春二季,占全年雾日的63%,而夏秋两季很少有雾。 厦门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尤以5~6月相对湿度最大(84~86%),9~2月相对湿度较低(69~78%)。 厦门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大,达1850.7mm。7~10月份蒸发量较大,为200~220mm,1~3月份蒸发量较小,为80~110mm。 5 日照及天气 厦门处于低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以上,年平均日照率49%。 厦门地区全年天气以阴雨天为多,多年平均晴天115.4天,阴天75.2天,雨天122.8天,连续阴天最长日数18天(1970年)。 6 灾害性气候 厦门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寒潮、大风等。 台风台风影响厦门地区一般为每年5~11月份,8月份最多。1955~1980年在厦门登陆的台风为6次,影响台风145次,年平均5.6次。其中5903号台风59年8月23日正面袭击厦门,瞬时极大风速达60m/s。 暴雨厦门日降雨量≥50mm暴雨日数年平均36天,主要集中在4~9月,以7~8月最多,最大日降雨量239.7mm(1973年4月23日)、 大风平均大风(≥8级)日数为25.8天,其中7~11月份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3~4月份。大风主要是由冷空气、台风、强对流等天气系统造成的,尤以台风强对流天气系统带来的大风最为猛烈,大风严重威胁海上作业安全。 寒潮 强冷空气、寒潮主要集中出现在12~2月,强冷空气出现在1~4月。1952~1990年37年间出现强冷空气159次,寒潮26次,影响厦门的强冷空气、寒潮发源地大多数分布于北冰洋地区,也有出现于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高原。 2.2 区域地质构造 场地位置 按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本区自元古代以来,经历过前泥盆纪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纪至三叠纪时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本区是个长期隆起的剥蚀区;晚三叠世开始,隆起区破碎解体,形成了断陷和坳陷,接受沉积,至晚侏罗世,由于受太平洋板块生长及其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并消亡于其下的影响,构造运动进入了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有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并在断陷和坳陷中堆积了巨厚的火山沉积岩,构成了闽东火山喷发带。在此过程中,本区形成 了以长乐诏安断裂带为主体的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动力变质带,成为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组成部分;新生代时期,由于菲律宾板块对台湾岛碰撞,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前期形成的构造带,继承性的断裂活动。 长乐诏安断裂带正处于地壳深部隆起与坳陷间的陡坡带上,而北西向深部构造位于陡坡带上的拐折、转弯之处。 拟建工程场区位于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与北西向九龙江下游断裂带交汇地段的东北侧。断裂构造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构造形式,主要由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各自平行而相互切割的断裂组成,呈网络状断裂格局展布(见右图),并把区内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现将建筑场地附近的有关断裂分别阐述如下 1东孚角美断裂(F13) 断裂展布在西山侏罗纪火山岩和角美西侧燕山期花岗岩中,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倾角60-70,断层还切割了近东-西向断裂,岩石非常破碎,整个破碎带宽100多m。长7公里。 图1场地附近区域地质构造图 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不明显,覆盖在断层之上的中更新世残坡积物 Q2eldl厚0.5-1.0m未被错断位移,地层连续。 2 东西向东孚石塘断裂(F24) 本断裂西起东孚,经厦门第一农场、霞阳南、蔡尖尾山,至石塘,发育在侏罗纪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地区,由5条断裂组成,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0-70,岩石非常破碎,挤压片理清楚,断层宽5-20m,断层破碎带宽3公里,长约15公里呈断续分布。 本断裂通过红土台地和侵蚀剥蚀低丘地区,地壳比较稳定,上覆中更新世残积物(Qel)和晚更新世残-坡积物(Q3eldl)层位未被切割位移,表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没有差异活动迹象。 综上所述,拟建场区附近的断裂构造在第四系全新统Q以来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场地的稳定性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2.3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东孚烟叶仓储建设项目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西山社北侧,场地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东面为种植果木花苗;拟建场地原为西山社居住用地,部分原为耕地,原始地貌为山前坡洪积扇。场地的中部和南部由于人工采土形成大土坑,深度约2.00~3.00m,场地东南角埋藏有混凝土圆管过水暗管。现整个场地已经人工回填整平,场地较平坦开阔,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43.95~60.40m。 2.4 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钻探结果,拟建场地分布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γ5)。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2.4.1 人工填土 1)人工填土Qml①褐黄、灰红色,主要由粘性土含碎石、砼块、砂组成,局部地段为填石和旧建筑物基础,总硬杂质含量﹥25,呈稍湿,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场地内钻孔1~24、27~30、33~36、39、40、43~123、126~155号遇见该层,层厚0.50~9.60m。 2)填石Qml①1灰黄色、青灰等色,主要为中风化凝灰熔岩,粒径大于100mm,岩芯呈短柱状或碎块状,场地内钻孔6、13、14、28、33~36、39、53、55~57、67、71~73、75、76、78、81、82、84、93、96~100、106、110、111、115、122、130、132、134、135、137、140、142、153、155号遇见该层,层厚0.30~6.80m。 2.4.2 淤泥质粘土Ql②灰褐,灰黑色,不均匀含中细砂,略具臭味,局部可见朽木,湿,软塑状态,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场地内钻孔75、96、115、116、118、133、134、140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4.50~9.50m,标高介于37.06~47.89m,层厚1.90~3.90m。 2.4.3 第四系新近冲积层(Q4al)粉质粘土③灰褐,灰色,局部含约10的粉细砂,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呈湿,可塑状态。场地内钻孔24、29、57、60、61、63~68、71、72、74、76~78、82~84、100、102~104、106~122、130、131、134~136、138~143、148、152~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2.30~12.80m,标高介于35.06~53.19m,层厚0.60~7.70m。 2.4.4 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粉质粘土④灰白、灰黄色,不均匀含中粗砂,圆砾,卵石5~10,局部地段含漂石,呈稍湿,硬塑状态,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场地内钻孔52、60、63~66、68~70、77、78、83、84、96、100、104、108、109、111~113、116、119~121、130~132、136~139、141~143、152~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3.50~11.60m,标高介于34.99~48.90m,层厚0.50~8.00m。 2.4.5 第四系坡积层(Qdl)粉质粘土⑤褐红,褐黄色,不均匀含少量碎石,呈稍湿,硬塑状态,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场地内钻孔5、10、12、13、15、19、21~23、27、28、30、44、46~51、53~59、61、62、73、85~90、92~95、97~99、101~103、105~107、122~129、144~147、150、151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0.00~10.30m,标高介于36.02~56.22m,层厚0.50~8.90m。 2.4.6 凝灰熔岩残积(Qel)粘性土⑥灰褐、灰白、紫红色,由凝灰熔岩原地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含约5~10的石英粗颗粒(>2mm),呈稍湿,硬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滑,摇震无反应,具中等干强度及中等韧性。场地内钻孔1~18、20~29、31~33、36、37、40~49、52~53、56~59、61~74、76~79、82~95、97~100、102、104~117、120~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0.00~18.60m,标高介于28.89~58.12m,层厚0.30~18.50m。 2.4.7 侏罗纪(J3)凝灰熔岩为本场地基岩,浅灰、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褐灰、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凝灰熔岩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三个带,分述如下 2.4.7.1 全风化凝灰熔岩⑦灰黄、灰白色,风化裂隙极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部分矿物已风化成粉末,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合金钻具钻进较易,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场地内钻孔1~37、39~49、52~80、82~118、120~135、136~148、150~155号遇见该层,其顶面埋深1.10~23.20m,标高介于22.62~56.32m,厚度为0.70~15.60m。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2.4.7.2 强风化凝灰熔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的不同该层分为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⑧和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⑨。 1)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⑧褐黄、褐灰、灰白色,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散体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芯呈土柱状,合金钻具钻进一般。场地内钻孔1~80、81~122、144~155号钻穿该层,其顶面埋深0.00~38.40m,标高介于8.81~57.57m,厚度为1.90~33.10m。场地内钻孔123~143号揭露至该层,其顶面埋深17.80~29.80m,标高介于15.49~31.55m,揭露厚度为5.70~17.30m。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2)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⑨灰黄、灰褐、灰白色,岩体风化裂隙很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岩体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合金钻具钻进困难。场地内钻孔1~80、82~122、144~155号揭露至该层,其顶面埋深2.10~47.20m,标高介于12.10~55.07m,揭露层厚3.20~9.40m。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2.4.7.3 中风化凝灰熔岩⑩灰红、灰白色,部分矿物已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岩芯呈块状、短柱状,金刚石钻具钻进一般,RQD多为60~80。场地内钻孔71、81、149号揭露至该层,其顶面埋深2.70~26.60m,标高介于25.19~49.54m,揭露厚度为2.00~11.10m,层厚不详。勘察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空洞、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内凝灰熔岩有不均匀风化和球状风化现象。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中分布强风化 “孤石”, 全、强风化凝灰熔岩中分布强~微风化凝灰熔岩“球状风化体”,其分布存在随机性,无规律性。其在钻孔内分布情况列于下表2.4 “孤石”和“球状风化体“分布一览表 表2.4 钻孔 发育地层 埋藏深度m 标高m 视厚度m 岩性 21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4.5~5.5 49.77~50.77 1.00 中风化凝灰熔岩 29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4.2~4.9 51.39~50.69 0.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48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6.8~9.0 44.54~46.74 2.20 中风化凝灰熔岩 49 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20.8~21.4 31.04~31.64 0.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28.8~31.3 21.14~23.64 2.50 中风化凝灰熔岩 51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4.7~7.6 43.38~46.28 2.90 中风化凝灰熔岩 53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6.5~7.8 46.01~47.31 1.30 中风化凝灰熔岩 54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3~11.6 10.80~42.10 1.30 中风化凝灰熔岩 55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8~12.1 39.71~41.01 1.30 中风化凝灰熔岩 56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7~12.3 38.64~40.24 1.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57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6~11.9 37.97~39.27 1.30 中风化凝灰熔岩 60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5~12.6 38.42~39.52 1.10 中风化凝灰熔岩 61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8~12.25 37.67~39.12 1.45 中风化凝灰熔岩 62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5.3~7.2 46.51~48.41 1.90 中风化凝灰熔岩 63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2.9~15.0 38.09~40.19 2.10 中风化凝灰熔岩 64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3.8~15.5 37.02~38.72 1.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65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6.6~16.8 34.42~35.22 0.80 中风化凝灰熔岩 66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7~13.8 36.22~39.32 3.1 中风化凝灰熔岩 67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9.5~12.1 41.8~44.4 2.6 中风化凝灰熔岩 68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6.5~18.1 35.04~36.64 1.6 中风化凝灰熔岩 69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75~15.2 37.2~40.65 3.45 中风化凝灰熔岩 70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7~12.5 39.34~41.14 1.20 中风化凝灰熔岩 72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1~11.3 38.65~39.85 1.20 中风化凝灰熔岩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9~12.9 37.05~38.05 1.00 中风化凝灰熔岩 76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8.4~9.1 42.69~43.39 0.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77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8.3~9.6 41.52~42.82 1.30 中风化凝灰熔岩 78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20~11.2 38.74~39.74 1.00 中风化凝灰熔岩 95 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20.1~24.7 24.21~28.81 4.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00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0~13.3 25.97~37.87 1.9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01 全风化凝灰熔岩 10.7~12.0 35.79~37.09 1.30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103 全风化凝灰熔岩 9.6~10.7 34.55~35.65 1.10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104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3.7~14.1 34.75~35.15 0.4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06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2~11.6 34.64~35.04 0.4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09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8.9~12.1 35.81~39.01 3.2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0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6.0~10.5 36.65~41.15 4.5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1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0~11.5 34.95~35.45 0.5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2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2.0~13.1 32.25~33.35 1.1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3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2.0~14.5 34.34~36.84 2.5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4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8.7~12.7 35.14~39.14 4.0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7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3.0~13.7 31.51~32.21 0.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8 全风化凝灰熔岩 10.9~13.6 35.17~37.87 2.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19 土柱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13.4~15.0 32.73~34.33 1.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20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2.6~13.2 33.6~34.3 0.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全风化凝灰熔岩 21.6~22.3 24.7~25.4 0.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30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0.5~11.1 33.06~33.66 0.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38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3.9~14.5 29.59~30.19 0.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39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4.6~15.1 28.89~29.39 0.5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45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4.0~7.3 46.73~50.03 3.3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46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5.8~6.5 47.73~48.43 0.7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52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8~13.9 35.43~37.53 2.00 中风化凝灰熔岩 154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 11.2~12.6 36.51~38.11 1.60 中风化凝灰熔岩 上述各地层的分布情况及野外特征详见 “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2010.0.02.02-9)及“钻孔柱状图”(图号2010.0.02.02-10)。 2.5 特殊性岩土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勘察范围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具体分述如下 2.5.1 人工填土 本次勘察范围内人工填土为杂填土,成分复杂,局部地段为填石,该土层广泛分布在本次勘察范围的表层,为整平场地新近堆填而成,堆填时间不足1年,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局部稍密,密实度不均匀,均匀性和稳定性差。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基槽开挖时易产生崩塌和滑坡。 2.5.2 软土 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内埋藏的软土为淤泥质粘土② 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软土在场地分布连续性较差,埋藏较深,该层具有天然含水量高一般均大于液限,孔隙比大,有机质含量较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较小。该软土具有如下工程地质特性 1 流变性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在剪应力作用下还会发生缓慢而长久的剪切变形。对建筑地基沉降及地基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 2 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