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深圳市地标.pdf
ICS 93.160 P 57 SZDB/Z 深 圳 市 标 准 化 指 导 性 技 术 文 件 SZDB/Z 31-2010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2010- 08-26 发布 2010 - 09 - 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SZDB/Z 312010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 2 5 边坡生态防护的一般规定............................................................. 3 6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3 7 边坡生态防护工程验收.............................................................. 2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水务局提出和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如茵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海军、何培、王坤堂、陈霞、吴长文、李财金、陈兴明、郑佳丽、解明曙、 王永喜、章梦涛、张振兴、韦昌旭、杨洪金、王镜植、宋立伟、杨宗伟、李昆、宋军、张传雷、陈子 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III 引 言 为了规范参建方的质量行为,促使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便于科学管理,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的适用前提是在进行边坡生态防护设计、施工之前,应按SL 386- 2007和GB 50330-2002进 行边坡深层结构的稳定性评估和加固,在边坡的深层稳定的基础上,以生态防护优先为原则开展边坡 治理,避免并减少硬性的纯混凝土或浆砌石边坡的形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术语、边坡类型、边坡生态防护的原则和目标、边坡生 态防护的植物群落修复类型、边坡防护的一般规定、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体系、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 物种类选择及边坡生态防护工程验收。 本文件适合于岩质、土质、岩土混合质等各类边坡的生态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03-2002 砌体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SL 277-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 335-2006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 SL 336-2006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SL 386-200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SL 447-2009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SL 448-2009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边坡 由于生产建设活动需要开挖、回填而形成与基准面具有一定斜度的土体或岩体,也包括因自然因 素导致形成的滑坡、岗崩等边坡。 3.2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为了迅速恢复受损边坡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环境而采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方法。 边坡生态防护技 术一般由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环境条件的“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培育植物群落所采用的 “植被培育技术”和将初始植物群落导向目标群落所采用的“维护管理技术”的三个技术环节构成。 3.3 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2 为植物群落恢复创造优良生长发育环境而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法。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的主要作 用为确保植物生长发育基础的稳定;改善植物生长发育基础的环境条件。如在特陡坡面上,客土 层或长期形成的表土层极有可能发生崩塌,必须通过铺设金属丝网工程等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来确保植 物生长和发育基础的稳定。 3.4 植被培育技术 培育植物群落方法的总称。植被培育的主要技术有①由种子直接培育植物的方法称为“播种工 程”;②通过栽植苗木引种植物的方法称为“栽植工程”;③促进植物自然侵入的方法称为“植被诱 导工程”。 3.5 维护管理技术 维护管理技术由培育(保育)管理,维持管理和保护管理三部分组成。维护管理技术的主要作用 为①促使引种的植物尽快地向确定的目标群落方向演替,促进自然环境的早期恢复;②使植物群落 的多种功能持续、有效地发挥;③采取保护措施,使植物免受外界的侵害。 3.6 乔灌草型植物群落 采用播种工程或栽植工程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初始植物群落,然后依靠维护管理技术的人工帮助 及自然演替,最终形成由小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的稳定植物群落,小乔木树高一般在3-4m以上。 3.7 灌草型植物群落 采用播种工程或栽植工程构建修复由1-2种适生灌木(占30-40)和草本组成的初始植物群落,然 后依靠适应性管理工程的人工帮助及自然演替,最终形成由优势种灌木和草本组成的稳定植物群落。 其中灌木高度一般在3-4m以下。 3.8 草本型植物群落 采用播种工程构建的以多种乡土草本植物为主要物种的初始植物群落,然后依靠维护管理技术的 人工帮助及自然演替来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3.9 藤灌型植物群落 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构建以藤本为主,适度栽植少许适应性强的灌木的初始植物群落,然后依靠 适应性管理工程的人工帮助及自然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植物群落,栽植的灌木能够为藤本植物的蔓延 提供帮助。 4 分类 4.1 根据坡度,边坡可分为缓坡<30、斜坡30~45、陡坡45~75)、特陡坡>75)四种。 4.2 根据岩土物质组成,边坡可分为岩质、土质、岩土混合质三种。 4.3 根据边坡高度,边坡可分为低边坡(<10m)、中边坡(10m~20m)、高边坡(>20m)。 4.4 根据边坡坡度、土壤硬度、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最低土层厚度、播种期 20 天内最低土壤湿度,植 物 群落修复类型可分为乔灌草型、灌草型、草本型、藤灌型四种类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3 5 边坡生态防护的一般规定 5.1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原则安全长效、因地制宜;乔灌草相结合;固氮与非固氮品种相结合、深根 性与浅根性品种相结合、观花和观果品种相结合。 5.2 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目标应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 以培育乔灌草型群落为目标, 目标植 物群落应符合以下要求 ⑴ 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特性适应于边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⑵ 植物群落所具有的功能近似于自然; ⑶ 景观近似于自然。 5.3 植物种选择应以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当地乡土物种为主, 适当选用经过长期适应驯化已野 生化的外来物种(尽量少用并慎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处于同一气候带的植物品种; ⑵ 所选植物应具有抗干旱、耐贫瘠、防污染、抗病虫、适于自然生长的特点; ⑶ 应优先选择根系发达的乔灌木、且以乔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慎用藤本; ⑷ 应以常绿植物为主形成常绿景观,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配置一些有花的常绿品种; ⑸ 应尽量选择落叶量较大或固氮能力较好的植物种。 5.4 植物种应优先选择以下物种 ⑴ 乔木应优先选用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is、枫香Liquidambar osana Hance、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木 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黄槐Cassia surattensis Burm. f、凤凰木Delonix regia Raf。 ⑵ 灌木应优先选用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de Wit、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Willd、山 毛豆Tephrosia candida、宝巾(Bongainvillea glabra Choisy)、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六月雪Serissa foetid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葨芝Cudrania cochinchinensi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⑶ 藤本应优先选用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薜荔Ficus pumil Linn. a、葛藤Pueraria lobata Ohwi、猫爪花Macfadyena unguis- cati、牵牛Pharbitis nil Choisy、首冠藤Bauhinia corymbosa、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三脉野木瓜Stauntonia trinervia、小叶铺 地榕Ficus tikoua。 ⑷ 草本应优先选用百喜草Paspalum natatu、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Pers、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糖蜜草Melinis minutiflora、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 Keng、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 6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6.1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构成见图-1,各技术适用范围见表-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4 图图-1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体系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体系 促进周边林木种子自然侵入和定居 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 ①稳定坡面表层土壤,②改善植物生育基础, ③改善水分条件等 ○ 具体技术铺设三维网,土工网技术,土工格室, 石笼技术,坡体排水工程 播种工程 用种子播种方法培育植物群落 ○ 具体技术种子喷播技术,喷混植生技术,植生网 和植生毯垫技术,植生袋技术 栽植工程 用苗木栽植方法修复植物群落 植被诱导工程 植被培育技术植被培育技术 ○具体技术用含有种子的土壤进行播种工程等 维护管理技术维护管理技术 ○ 具体技术浇水、追播、施肥和择伐等密度管理 及滴灌技术 ○ 管理时限草本群落 1-2 年;木本群落 2-3 年 边边 坡坡 生生 态态 防防 护护 技技 术术 ○ 具体技术植生盆,挂笼砖,飘台种植槽,钉钵苗 栽植,栅栏栽植,栽植穴植苗,台阶式 金属笼栽植, 挂金属栽植笼, 台阶栽植, 利用废弃轮胎恢复植被,植苗与喷混植 生复合技术 为了快速实现目标,对群落进行保护管理的抚育工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5 表表-1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适用条件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适用条件 6.2 生态防护基础工程技术 6.2.1 铺设三维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用于坡度<35的土质缓坡或斜坡; ⑵ 应选择品质良好的三维网(单位面积质量 g∕m 2 ≥350;厚度mm ≥14;最大抗拉力纵 横KN ∕m ≥2.0)以保证工程质量; ⑶ 为保证三维网与坡面紧密结合,采用人工细致整平坡面,清除石块、碎泥块、植物地上部 防护技术分类防护技术分类 技术名称技术名称 适用坡度适用坡度 建议适用边坡类型建议适用边坡类型 1.铺设三维网 <35 土质缓坡或斜坡 2.土工网 <30 土质平滑的缓坡,表层粗粒多 3.土工格室 <60 土质平滑的缓坡、斜坡或陡坡 4. 石笼工程 <30 坡体渗水或涌水较多的缓坡 生态 防护 基础 工程 技术 5. 坡体排水工程 1.种子喷播技术 <30 土壤肥沃、湿润侵蚀轻微的缓坡 2.客土种子喷播技术 <45 岩土质的缓坡或斜坡 挂网喷混植生 4570 绿化覆盖率大于 90的岩质陡坡 3.喷混 植生 不挂网喷混植生 <45 绿化覆盖率不高(60以上)的岩质斜坡或陡坡 4.植生网、植生毯垫 <45 土壤贫瘠的岩质缓坡、斜坡 播种 工程 5.植生袋 4575 土壤贫瘠的岩质陡坡 1.植生盆 4575 坚硬、不平整、裂隙和微地形的岩质陡坡 2.挂笼砖 >75 绿化覆盖率需大于 90的稳定的岩质特陡坡 3.飘台种植槽 >60 中风化和微风化的岩质陡坡或特陡坡 4.钉钵苗栽植 >60 中风化和微风化的岩质陡坡或特陡坡 5.栅栏栽植 <45 适用于土砂堆积比较厚斜坡或缓坡 6.栽植穴植苗 >60 岩质、混凝土陡坡或特陡坡 7.台阶式金属笼栽植 >60 岩质、混凝土陡坡或特陡坡 8.挂金属栽植笼 >60 岩质、混凝土陡坡或特陡坡 9.台阶栽植 >60 稳定陡坡或特陡坡 10.利用废弃轮胎恢复植被技术 >45 稳定陡坡或特陡坡 栽植 工程 11.植苗与喷混植生复合技术 >60 稳定陡坡或特陡坡 植被 培育 技术 植被 诱导 工程 边坡边坡 生态生态 防护防护 技术技术 维护管 理技术 1.浇水、追播、施肥、择伐等密 度管理以及滴灌技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6 分和其它可能引起网层在地面被顶起的障碍物; ⑷ 在坡顶及坡底沿边坡走向开挖矩形沟槽,沟宽约 30cm,沟深大于 20cm,坡面顶沟离坡面 28-30cm,用以固定三维网; ⑸ 三维网的剪裁长度比坡面长约 130cm,顺坡铺设。铺网时,应让网尽量与坡面贴附紧实, 防止悬空。铺设时,应使网保持平整,不产生褶皱,网之间要重叠搭接,搭接宽度约 10cm; ⑹ 应采用 U 型钉或聚乙烯塑料钉, 也可用钢钉固定三维网, 同时配以垫圈。 钉长为 2045cm, 松土用长钉,钉的间距一般为 90150cm(包括搭接处),在沟槽内也应按约 75cm 的间距 设钉,然后再填土压实。 6.2.2 铺设土工网(镀锌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合于土质平滑的缓坡,坡体表层粗粒多、凸凹不平的边坡可采用镀锌或过塑铁丝网; ⑵ 施工之前,应清除坡面所有石块及其它杂物,保证坡面平整; ⑶ 铺设时,应将裁剪好的土工网或镀锌网或过塑铁丝网垫整理成卷,从上而下的顺坡铺设, 并 保证网垫与坡面之间的密切接触。为确保网垫不沿坡面滑动,应在网垫两头开挖布设沟槽 并 保证足够的反压量, 网垫在沟槽内的埋深应大于 0.4m 并充分压实; 相邻网垫之间应有不小 于 5cm 的搭接长度,在网垫上按约 1.5m 的间距采用 U 型销钉固定在相应的坡面上。 6.2.3 土工格室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合于<60的边坡; ⑵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平整坡面,并采用人工修坡,清除坡面浮石、危石; ⑶ 根据边坡坡度的不同应采用不同单元组合形式。连接时,将未展开的土工格室组件并齐, 对 准相应的连接塑件,插入特制圆销,然后展开; ⑷ 应在坡面上按设计的锚杆位置放样,采用 Φ3842 钻杆进行钻孔,按要求进行冲孔,并在 钻孔内灌注 30 号砂浆;根据岩石坡面破碎状况,锚杆长度一般在 200~300cm。 ⑸ 锚杆应按设计要求弯制,并除锈、涂防锈油漆,悬在坡面外的锚杆应套内径为 Φ25 的聚乙 烯软塑料管,管内所有的空间应用油脂充填,但不应密封; ⑹ 铺设时,应先在坡顶用固定钉或锚杆进行固定,然后用同样方法固定坡脚。 6.2.4 石笼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用于缓坡坡面,防止水土流失;坡体渗水或涌水出现较多的坡面,可设置扁圆石笼、台 阶 状石笼稳定坡脚,防止坡体崩塌或滑坡; ⑵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清除地表杂草、松软土体,并平整坡面; ⑶ 施工时,应按设计图进行组装定形,在整理好的土坡上或开挖好的基坑上铺设,铺成护坡 或 砌垒成箱笼挡土墙,灌进填充石块和少量土壤,最后加上盖网; ⑷ 所有作为石笼内填筑材料的石材必须质地坚硬,其抗压强度大于 30Mpa,且表面洁净, 有圆角,耐久且抗风化性强,直径应在 150-250mm 之间,但根据需要可以允许有 5的浮动 范围; ⑸ 石笼网应使用镀锌铁丝线,外层包裹 PVC 防护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镀锌铁丝线的直径应大于 2.7mm,外层应包裹厚度大于 0.5mm 的 PVC 防护材料,外 径尺寸大于 3.7mm; ② 骨架框线筋应使用内径大于 3.0mm,外皮包裹 0.5mm 厚度 PVC 防护材料的铁丝线;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7 ③ 捆绑各石笼的铁丝连接线的要求和石笼网线一致; ④ 石笼网网孔线和捆绑线均应具有至少 372-470Mpa 的抗拉强度,石笼网线应具有较好的 延 伸率,其延伸率不小于 12;PVC 保护层厚度在 0.5mm 以上,抗拉强度至少达到 20Mpa, 延伸率不小于 180。 ⑹ 填充石块时,应在其孔隙间人工铺设土层,为植被创造生存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可适当填充小于 150mm 的填料以满足充填孔隙的需要, 但该规格填料不得超过石笼总填 料的 5; ② 在某单元工程的同一水平层施工时,应将网笼全部就位后开始填充石料; ③ 相邻两个网笼间的填石高差不得大于 25cm,以防止网笼变形,填筑石料需人工完成, 手 工轻放,避免镀锌包裹层的损伤; ④ 在网笼内填充石料时,需用人工填码平整,并且外露面应用粒径大于 150cm 的石料作 为填料,不得使用小于网孔直径的石料; ⑤ 石笼填筑完成后,应保证超填 2-3cm 高,为沉降留有余地; ⑥ 石笼填充达 25cm 高时,应在石笼的中部各 1/3 位置处加设加强筋,加强筋使用与连接 线同样的铁丝线,每隔约 25cm 高度设置 2 道加强筋,加强筋必须穿过至少两个网眼, 在两个边缘,应使用 45的斜交加强筋。 ⑺ 石笼修筑完成后,应在石笼上撒布细粒的腐植土,腐植土应填充石笼的外露孔隙并均匀铺 放于错台台阶上。 6.2.5 坡体排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包括土工工程在内的排水设施,应在护坡工程实施之前进行设计和施工; ⑵ 排水工程可分为坡顶截水沟,坡面台阶截水沟,坡面纵向排水沟和坡脚排水沟四种; ⑶ 排水工程应根据集水面积、降雨强度、历时和径流方向等进行整体规划和布置; ⑷ 坡脚挡土墙采用石笼工程可起到良好排水作用,同时可在石笼缝隙中的土体内扦插苗木, 使之最终形成植物石笼; ⑸ 条件合适的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可采用石笼工程作为主要排水措施,也可利用石笼或废弃轮 胎等修筑为多层梯级排水工程,同时可兼作管理道路。 6.3 植被培育技术 6.3.1 种子喷播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用于坡度<30且土壤肥沃、湿润、侵蚀轻微的缓坡; ⑵ 应将配制好的灌木和草本的种子、肥料、木质纤维、土壤稳定剂等与水充分混合后,再用 高压喷枪均匀地喷射到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约 1cm 厚的膜状结构; ⑶ 施工前,应清除坡面上的垃圾、碎石,平整坡面,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为了促使目标植物种的快速生长,应去除杂草;; ② 应在坡面上等高开挖宽度约为 20cm 的横沟,以方便草种的扎深生长; ③ 土层薄、土壤贫瘠的边坡应回填客土。 ⑷ 喷播前,应将适生的灌木和草本种子、纸纤维、土壤改良剂、复合肥、水等按比例进行搅 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应根据测试的土壤肥力状况,配以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复合肥; ② 应采用纤维、胶液或合成树脂乳液黏合混合物。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8 ⑸ 应采用高压泵或喷草机加压喷射混合浆料,施工如图 2 所示; ⑹ 喷播后应盖好无纺布进入养护管理阶段,包括洒水、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清除杂草等 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根据不同季节、苗木种类、土壤干湿程度确定浇水量及浇水次数,做到适时适量,保持 土壤湿润; ② 应在齐苗后进行追肥。追肥分春肥(3-4 月)和秋肥(10-11 月)两次; ③ 应采用生物防治等综合方法,及时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做到精心管养,认真检查。 图 2 种子喷播技术的施工图示 6.3.2 客土种子喷播技术(见图-3)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合于坡度<45的边坡; ⑵ 应将以土壤为主的植被基材,用泵或液压喷播机将其喷附在坡面上,形成一层 1-4cm 厚的 膜状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土壤采用过筛细土,且含有在 1-2 年间抗蚀性强的材料; ② 喷播混合物主要含壤土、草炭、纤维材料、复合肥、合成树脂、先锋乔灌木和草本的 种子; ⑶ 在风化岩边坡,客土种子喷播技术需铺设三维网,为满足三维网铺设施工条件,边坡应满 足下列要求 ① 挖方边坡应完成该级边坡工程施工, 在边坡开挖达到设计要求之后, 平台截水和平台封 闭施工之前进行。施工如图 3 所示; ② 对于连接路槽的第一级上边坡或下边坡,应在达路肩标高之后进行; ③ 填方边坡应在该级边坡施工完成,边坡整坡工程结束,路堤急流槽施工完成之后进行。 ⑷ 施工前,应使坡面尽量平整,倾斜一致,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 应清除坡面杂物,包括突出坡面的石块(挖方边坡大块突石可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以确保坡面平整; ② 较疏松的岩土混合质边坡,应压实坡面,确保坡面稳定; ③ 比较光滑的边坡,应在坡面上打小穴或横向开槽,增加其粗糙程度,以使三维网和泥浆 附着坡面,防止泥浆层下滑。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9 ⑸ 与客土种子喷播技术相结合的三维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挖方边坡,三维网在坡顶应延伸约 80cm 以上并埋入截水沟中或坡顶平台中; ② 填方边坡,三维网在坡顶应延伸约 50cm 以上并埋入路缘土石中; ③ 坡顶的三维网埋置固定好后,应自上而下进行铺设,前后两片之间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10cm; ④ 在坡顶及三维网搭接处用主锚钉(Ф6mm 的 U 型钢钉)固定,其中坡顶布置一行,锚钉 纵向间距约 50cm;坡面三维网搭接处布置一行,锚钉间距约 100cm;在坡其余位置按约 100cm100cm 的规格布置铺锚钉;对个别不平顺的坡面应增设锚钉,以保证三维网紧 贴坡面; ⑤ 在锚杆固定时,应使网贴紧坡面,避免出现空网包。 ⑹ 喷播前,应将客土、复合肥混合均匀化为泥浆,回填于网内,厚度为 2-3cm,并用水湿 润让坡面自然沉降至稳定,调节 PH 至适宜植物生长范围;客土应满足以下规定 ① 泥炭、腐殖土、复合肥等混合材料经过专用机械的搅拌后喷播。1t 混合土中加 入尿素、磷铵、氯化钾为主要原料的高效复合肥 10kg,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 45,根据草种不同配制 PH 为 5.5~6.8; ② 土壤孔隙率应为 50~65,容重 1.3~1.7g/cm,这样的结构既利于植物生长,又具 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 ③ 有机质含量控制在 8~16,NPK 比率控制在 10.50.8; ④ 客土厚度控制在 2~8cm。 ⑺ 喷播时,应将灌木与草本种子和促使其生长的附着剂、纸纤维、复合肥、保水剂及水按一 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均匀混合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喷播灌草须采用专门的液压喷播机械进行施工; ② 边坡的草籽配方应以喷播植草设计为准, 并根据不同气候特点和土壤性质对灌木与草本 种子比例作相应调整。 ⑻ 三维网喷播灌草施工完成之后,应在边坡表面覆盖无纺布,并进行定期养护管理。养护内 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去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在养护前期, 应保持坡面表层湿润至草种全苗、 齐苗。 干旱季节, 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雨季可适当减少; ② 6 周以后, 应根据生长情况浇水和施肥, 施肥可与浇水同时进行。 中期靠自然降水养护, 中、后期遇干旱浇水应遵循“多量少次”的原则; ③ 待草本植物生长到高度约 5cm 左右时,应揭开无纺布,以免阻碍植物生长; ④ 施工后 1 个月后, 应全面普查生长情况, 对于生长不均匀的位置应予补种, 并去除杂草, 对重点位置应加强养护。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0 图 3 客土种子喷播技术的施工图示 6.3.3 喷混植生技术(见图-4)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喷混植生技术可分为挂网和不挂网喷混二种,其具体适用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挂网喷混适用于坡度 45-70,且绿化覆盖率要求大于 90的岩质陡坡快速绿化; ② 不挂网喷混适用于坡度<45,且绿化覆盖率要求不高(60以上)的岩质斜坡或陡坡绿 化。 ⑵ 施工前,应清理边坡上的碎石杂物,特别是浮石、浮土,同时对边坡作简易修整。但边坡 有些凹凸不平时,只要边坡不影响挂网也可不进行修整。对于特别凸的地方应进行修整, 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挂网的可操作性; ⑶ 应在坡面每 810m 设置一条横向排水沟, 在边坡四周、 马道及边坡的纵向每 3050m 设置 跌水沟; ⑷ 对于>45的坡面应铺挂镀锌或过塑铁丝网进行护坡, 防止坡面坍塌, 施工中应符合下列要 求 ① 将铁丝网沿坡面顺势铺下,铺设时应拉紧网,用钻机在坡面上打孔,沿坡面铺平整顺后 用长锚杆和短锚杆自上而下固定,铁丝网与坡面应保持距离 3cm8cm; ② 挂网应采用机编镀锌或过塑网(规格)50mm50mm,Ф34mm。长锚杆 L0.61m, 短锚杆 L0.30.5m,长锚杆与短锚杆交错排列,纵横向间距约为 1m; ③ 坡度在 50-70时,锚杆Ф10-20mm,L50-1300mm,按斜坡行间距 1000mm1000mm, 长短间隔布置; ④ 在坡顶处,铁丝网应伸出坡顶 30cm,用锚杆紧埋于土下。铁丝网之间搭接应大于 10cm; ⑤ 在布置长短锚杆时应根据坡面的具体情况, 在预先不能清除危石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处应 当加密长锚杆的数量,而在坡面平整、岩体稳定处可用短锚杆代替长锚杆,间距可适当 调整。 ⑸ 应根据岩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基质材料配比,将土壤有机质、肥料、粘合剂搅拌均匀,利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1 用喷混机械将混合料加保水剂、pH 缓冲剂和水搅拌均匀喷射到岩面上。喷射均匀,喷射平 均厚度应达到 8-12cm,需将镀锌网覆盖; ⑹ 基质材料喷射完毕后,加入种子进行基质面层喷射,厚度约 3cm4cm。应保证基质在铁丝 网上不少于 5cm。景观要求高的边坡可直接喷播花草种子; ⑺ 种子喷播后,应选用 1320g/m 2的无纺布从上至下进行覆盖,用竹签或 U 型钉固定,注意 保持搭界,无纺布的覆盖待苗出齐后揭除。施工按图 4 所示进行; ⑻ 植物喷播完毕后,在草种发芽、成坪期和苗木恢复生根期应每天视察工地,保持基质层湿 润, 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浇水量,结合浇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在草苗成坪、苗木 生长正常后(大约三个月)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锻炼植物的适应能力。在后续 2-3 年内的 养护期内,尤其是在旱季要视天气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护理,逐步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图 4 喷混植生技术的施工图示 6.3.4 植生网和植生毯垫技术(见图-5)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用于<45的土壤贫瘠岩质边坡的生态恢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2 ⑵ 施工前,应平整边坡; ⑶ 将植生网或植生毯垫用钎子固定在边坡上; ⑷ 网或毯垫顶端部特别应牢牢固定; ⑸ 根据边坡情况可选择不同材质的植生网或植生毯垫。 图 5a 植生网的结构及施工图示 图 5b 植生毯垫的结构及施工图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3 6.3.5 植生袋(见图-6)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用 45-75的土壤贫瘠岩质陡坡的生态恢复; ⑵ 施工前,应平整边坡; ⑶ 在施工中,应轻拿轻放,以保持草籽附着的完好; ⑷ 植生袋一旦装土不应再运输,以免弄坏内表面; ⑸ 每垛完一层植生袋后,应将植生袋与基面和植生袋与植生袋之间的缝隙用土填严; ⑹ 如果是在山石或砂石基面上施工,一定要从底部开始,每隔约 1m 放置一根硬 PVC 管,直径 3cm-4cm,长约 45cm,如果是砂石基,应该将另一头插入砂石基面 5cm 以上在每垒到大约 1m 的高度时再放置一排 PVC 管,距离是 1m。以排出基面里或基面的水,以免长时间浸泡种 子袋造成塌方; ⑺ 在垂直摞或接近垂直叠摞植生袋时,每摞高 1m 时,应该在基面上打固定桩,把此层植生袋 拉紧、固定住,防止墙体倒塌。 图 6 植生袋的结构及施工图示 6.3.6 播种工程的种子的选择与用量及播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植物应选择适应深圳市气候的品种,尤其要选择抗旱性、抗逆性强的物种; ⑵ 深圳市适合播种工程的草种主要有百喜草 (Paspalum natatum) 、 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Pers) 、 画眉草 (Eragrostis pilosa Beauv, 不宜混播) 、 雀稗 (Paspalum scrobiculatum Linn) 、 黑麦草(Lolium perenne,适宜冬季喷播,不耐高温,夏季枯死)等,实际应用中要注意 冷季型和暖季型草种的搭配,以一种草为主,多种草、灌混播; ⑶ 岩质边坡进行喷混植生时应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 但如边坡位于景观性要求较高的市区、 交通要道,应加入一定比例的花草种子,提高景观效果; ⑷ 可在风化岩和裂隙发育的边坡上加入少量的木豆(Cajanus cajan)、多花木兰(Indigofera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4 amblyantha) 、 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 de Wit) 、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赤桉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以及相思类等乔灌木植物种子,提高景观效果; ⑸ 植物种子的播种量应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WG1QS/1000PB 式中 W每平方米经发芽修正后的播种量(g/m 2); P种子纯度,; G期望成活株数,株/m 2; B种子发芽率,; S种子的千粒重,g; Q发芽障凝修正系数,。 ⑹ 根据多年来的深圳实践经验,喷混植生的常用植物种子用量配比可参考表-2。 表-2 喷混植生的植物品种及其种子用量配比 植物种类 使用量/g/m2 占种子用量百分比/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Pers) 雀稗草(Paspalum scrobiculatum Linn) 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de Wit) 19~22 5~7 1.3~1.7 1.3~1.7 69~71 19~21 4.5~5.5 4.5~5.5 合计 30 100 ⑺ 暖季型草种的喷播最佳时间为 3-5 月; ⑻ 若有特殊需求在 10 月或翌年 1 月间实施喷播绿化, 只有采用混播草种法, 应选择冷季性的 草种(如黑麦草)和暖季性草种(如百喜草、狗牙根)混播。 6.3.7 植生盆(见图-7)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适用于岩石坚硬、岩面不平整、裂隙和微地形充分发育的岩质陡坡,最适宜坡度为 50左 右; ⑵ 施工前,平整边坡,清理松石,当坡面具有残存植物时,在不妨碍施工的情况下应尽量保 留; ⑶ 人工植生盆的设置应依坡面地形的起伏来确定,选在凹处构建; ⑷ 利用微凹地形建造植生盆时,应在微凹口外侧人工开拓平台,用浆砌块石砌筑(或直接用 废弃轮胎筑盆)植生盆,一般要求直径大于 50cm,深度大于 50cm,挡土墙厚度 15cm-30cm; ⑸ 植生盆密度应为 100m 2建 6-40 个; ⑹ 如果坡面本身已具有凹凸不平的地形,但表面光滑,应先在石壁上打入锚杆,锚杆直径 12mm、 长 80-110cm,打入石壁 50-80cm,利用锚杆的支撑作用砌石建盆(槽); ⑺ 应在每一植生盆内填上占 3/4 体积的种植土。种植土成分为种植壤土、复合肥、保水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12010 15 泥炭土相结合; ⑻ 植生盆技术需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构建乔灌草完整的植物群落结构。在选择乔灌木的种类 时,应注意深根和浅根植物相结合,尽量选择不同的物种。 图 7 植生盆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