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田概况1.doc
大同煤田概况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五个县市.形状近似椭圆。长轴方向为NE-SW北东-南西,总面积为1827km2。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积为1739km2,J系面积为772km2,两煤系重叠面积为684km2,为双系煤田。每天东北部以青磁窑断层为界,东南部以口泉山脉为界,南部以洪涛山为界,西部以自然边界为界。 一、 青磁窑断层 识别特征缺失地层(寒武系-奥陶系),具有断层角砾岩,地层出现直立、倒转,断层为逆断层,走向350左右,倾向80左右,倾角65左右,落差400多米,延伸10多公里。上盘为太古界五台群,下盘为本溪组、太原组、大同组地层,地表可见太古界片麻岩与中石炭统本溪组铁质泥岩直接接触。 二、 口泉断层 识别特征地形特征(山脉盆地直接接触),缺失地层(寒武系下统)具有断层角砾岩,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为60-70,落差上千米,延伸30多公里,为多次活动断层,燕山运动时期表现为逆断层,喜马拉雅运动时期表现为正断层(现在)。 地层 古生界五台群岩性为肉红色,浅灰色花岗片麻岩,含有伟晶岩脉侵入体,厚度巨大,达数千米。 寒武系下统馒头毛庄组岩性为砖红色、紫红色页岩和灰紫色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为主,页理发育,页理面上具有石岩假晶,本溪组底部为一层含砾的钙质砂岩,平均厚53m,与下伏古生界五台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底部为一层4-6cm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往上是猪肝色、紫红色页岩,夹灰绿色页岩及薄层泥灰岩,页理上具有石岩假晶,本组上部为灰色结晶灰岩夹薄层鲕状灰岩,厚79m,与下伏馒头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下部为灰色中到厚层状鲕状灰岩,中部和上部也以鲕状灰岩为主,中夹厚层泥质条带灰岩的生物碎屑灰岩,厚179m,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以竹叶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为主,底部竹叶体的的边缘为紫红色,中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以结晶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厚53m,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上统长山组岩性为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紫色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岩,厚19m,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上统凤山组底部为一层灰黄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灰黄色泥质条带灰岩与薄层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上部为灰黄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黄色竹叶状灰岩与中厚层结晶状灰岩互层,厚83m,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 奥陶系下统岩性以薄至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及黄绿色灰岩,靠底部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三者互层。厚68m,与下伏寒武系为整合接触。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底部为紫色或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1-3层棕色、黑褐色灰岩,有时可夹一层薄煤层,厚24-25m,平均35m,与下伏奥陶系为平行不整合(剥蚀面)接触,在奥陶系侵蚀面上往往有一层褐铁矿,鸡窝状分布(山西式铁矿)。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底部为一层灰紫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分选不好,厚4-6m,钙质胶结,往上为砂岩、页岩、灰岩和煤层,含煤10层,其中6层比较稳定,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平均厚113m,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与砂砾岩,厚3-6m,往上为灰白、灰黄色砂岩和灰色粉砂岩层。中下部含煤1-4层,由下向上编号为1、2、3、4,其中1号煤层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由紫红、灰绿、灰白、灰黑、黄褐色碎屑岩组成,下部为粗砂岩,中上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颜色自底至顶,由浅变深,越往上紫红色越深,厚70-250m,与山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往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含煤20层,其中可采10多层,厚234m,与下伏永定庄组为整合接触。 侏罗系上统云冈组底部为一层厚5-18m的石英质砾岩(K21)往上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厚140多米,与下伏大同组为整合接触。 白垩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各种碎屑岩和火山喷出岩,厚100多米。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边缘地区,岩性主要是未胶结的砂、砾岩,夹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黄土的各种松散沉积物。 华北缺失地层(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 大同缺失地层(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