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pdf
2 0 0 7 年 第2 6 卷 第1 期7 7 ~ 8 2 页 云 南 地 质 C N 5 3 1 041 / P IS S N 1 0 0 4 1 8 8 5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康晓莉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摘要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三类 危险大 I类 占 1 1 . 0 4 %,危险中等 Ⅱ类占4 1 . 8 %,危险小 Ⅲ类占4 7 . 1 6 %。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新城区;泸水 云南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1 8 8 5 2 0 0 7 0 1 - 0 7 7 - 0 6 泸水县在云南省西部,地域狭窄,地形切割强烈,是我省地质灾害高发区。八十年代以 来 ,县城区不断受到滑坡 、崩塌 、地 面沉陷等地质灾害侵扰 ,已严重制约城镇 的进一步发 展。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国务院批准 ,泸水县人民政府驻地将由鲁掌镇迁至六库镇镇 南。城镇建设征用土地 1 6 . 7 2 k m 。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2 0 0 4年8 月至 l 0 月开展 “ 云 南省泸水县新县城区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新城区规划发展特点及其所处的地质 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确定评估区总面积4 7 . 8 4 k m 。本文主要资料均源于此。 1 地质环境 1 . 1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泸水县南部怒江西岸,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 最高点位于西部赖茂 河源头,海拔3 1 9 8 m,最低点怒江江面高程 8 0 0 m,相对高差 2 3 9 8 m,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山势趋于平缓 ,河谷逐渐开阔,山前洪积扇相连成裙 ,沿江两岸多见冲洪积坝子。 1 . 2 地层岩性 出露元古界高黎贡山群片岩、千枚岩和混合岩;上寒武统保 山组板岩及泥质条带灰岩 ; 上石炭统卧牛寺组玄武岩 ;三叠系河湾街组上段灰岩及新生界第 四系冲 、洪积 、残坡积之 砂 、砾石层 ,以及燕山期花岗岩。 1 . 3 地质构造 处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南延伸部位,构造线近 N s 向,区内断裂密集,保存 不甚完好 的褶皱与断裂平行产出,N S向展布,显示明显的线型构造 特征 ,主要断裂有怒江 断裂 F 。 和大兴地断裂 F 图 1 。 该区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块剧烈抬升 ,加之怒江及其支流的深切割作用 ,形成了举世闻 收稿 日期 2 0 0 6 - 0 6 1 3 作者简介 康晓莉 1 9 7 3一 ,女,云南玉溪市人,工程师,从事水工环及地质灾害研究。 维普资讯 7 8 云 南 地 质 2 6卷 图 1 地质环境条件图 Fi g .1 M a p o f Ge ol o g i c al Env i r o nme nt Co nd i t i o n 名的高山峡谷 、巍峨险峻地形。 1 . 4水文工程地质 地下水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由大气降雨渗人补给,以散流 或泉的形式 ,由山岭 向河谷径流排泄 。 根据岩石成因、风化程度 、岩性组合 、结构特征和力学强度 ,评估区岩土体可划分为坚 硬岩 、较坚硬岩 、散体土体 表 1 。 2 地质 灾害类型 评估 区地质灾害发育 ,滑坡和泥石流尤显突出。 2 . 1 滑坡 1 滑坡分布 评估区内共有滑坡 8处 图 1 ,均分布于西部山坡,与构造关系密切。滑坡均发育于 维普资讯 1 期 康晓莉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 9 泸水断裂带内,三条断裂 N s向平行发育,构造带宽达数百米,带内地层破碎,岩石力学强 度低 ,风化强烈 ,构造活动影响较强 ,易于形成滑坡。 表 1 评估区岩土工程地质岩组特征一览表 Ta b . 1 Ge o t e c n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o c k As s e mb l a g e o f t h e Ev a l u a t i o n Ar e a 2 滑坡特征 评估区内滑坡均为浅层 ,规模 以小型为主,滑坡控滑结构面 以土/ 岩接触面和软弱结构 面为主 ,目前稳定性较差 。 3 滑坡形成机制 ①滑坡多发生在地形陡峻的斜坡。一般产生滑坡的地形坡度 2 0~ 3 5 。 ,据统计,区内8 处滑坡 5处 自然斜坡 2 5 。 。 ②岩性疏松和破碎是普遍共性。8 处滑坡均发生于风化残坡积碎石土或冲洪积粉质粘土 与砂砾石地层中,岩性疏松,稳定性差,容易失稳。 ③降水入渗影响。评估区地表水丰富,尤其丰水年雨季暴雨、连阴雨时期,是滑坡高发 期。降水大量入渗,既增大了岩土体的容重,又能润滑顺坡破裂结构面,并冲刷岩体而导致 滑坡。 ④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包括陡坡垦殖、植被破坏,以及取土、建房切坡爆破,修路采石 挖方等人类工程活动 ,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 2 . 2泥石 流 评估区内共有 3条泥石流沟 ,即赖茂河泥石流 、芭蕉河泥石流和下赖茂沟泥石流,均发 维普资讯 8 0 云 南 地 质 2 6卷 育在西侧山坡 ,地质环境及发育特征有相似处 ,对新城区建设危害性较大。以赖茂河泥石流 为例 赖茂河发源于怒江西岸高黎贡山,自西 向东径流,末段穿过拟建场地中部汇人怒江 ,主 沟长 1 6 k m ,汇水面积 4 8 . 0 2 k m ,平均沟床纵坡降 1 7 0 % 0 ,支沟发育。沟头分水岭高程近 3 2 0 0 m,与怒江江面高差约 2 4 0 0 m。根据泥石流流域特征 ,可划分为清水区、物源 区和堆积 区 图 2 。 正 断 层 逆 断 层 三 三 ] 地 层 界 线 因 泥 石 漉 分 区 界 线 [ 泥 石 漉 分 水 岭 [ 至 地 层 代 号 圈 泥 石 漉 堆 积 [ 冲 沟 团 滑 坡 I- x - ] 泥 石 漉 堆 积 区I- if ] 虿 荔 、I- e - 1 泥 石 漉 清 水 区 图 2 赖茂河泥石流平面图 Fi g . 2 M a p o f De br i s Fl o w o f La i ma o Ri v e r 清水区 C 包括整茂河中上游段,为深切高山地貌区,地面高程 1 8 0 0~ 3 2 0 0 m 。出 露燕山期花岗岩 ; 和高黎贡山群下亚群 P tg l ’ 混合岩、变粒岩,地形坡度多大于 4 0 。 ,沟道呈深切 “ V”形 ,主沟纵坡降 1 4 8 % e 。该 区属高黎贡山自然保护 区范围 ,植被覆盖 率约 4 8 % ,岸坡稳定。 物源区 B 位于赖茂河中下游段,为高山地貌区,海拔 9 0 0 m一 2 6 4 0 m 。出露高黎贡 山群 P t g l 、P t g l 片岩 、板岩、变粒岩 ,上寒武统保山组 ∈ b 板岩及三叠系河湾街 组 T h ’ 白云岩、灰岩, 地形坡度 3 0~ 5 0 。 ,沟道呈 “ V ”形,主沟纵坡降 1 8 7 % 0 。由于 过度毁林开荒 、陡坡垦殖,致使该区植被大面积破坏 ,坡体仅存灌木 、耕地和荒地 ,植被覆 盖率不足 1 0 % ,水土流失严重 ,崩塌、滑坡 、冲沟等地质灾害较发育 ,为泥石流形成提供 物质来源。 堆积区 A 位于沟I 1 以下,长约 I 5 0 0 m,宽 1 0 0 5 0 0 m,为山前缓坡地貌区,海拔 8 0 0~9 0 0 m。沟 口地势开阔,地形坡度 l 5~3 0 。 ,河两岸为泥石流堆积体 ,面积约 I 5 0 0 m , 以砂砾石为主, 堆积厚度2~ 5 m ,据访为6 0年代冲出物,现已建为庄态园。河流下游地形 开阔平缓 ,地形坡度 5~l 0 。 ,河两岸为水 田,河床 内砾石和块石具 定磨圆度。河流与怒 江汇合处为块石堆积 ,大小均一 ,块径 2 0~ 3 0 c m,磨 圆度好 ,具规则排布方 向。 近年来 ,赖茂河未爆发大规模泥石流 ,其危害主要是雨季洪水冲毁桥梁、淹没农 田。但 维普资讯 1 期 康晓莉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 l 从地貌特征看 ,赖茂河 与怒江交汇处 ,河岸 向怒江凸出,有明显挤压和改变怒江河形的趋 势。由此推断,历史上赖茂河可能发生过中 一 大规模的泥石流,而且将来仍有再次爆发的可 能。综合分析,该泥石流沟属低频沟谷型稀性泥石流。 3 危险性评估 综合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危害程度 、城市规划布局特点及工程 建设可能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 险性划分为危 险性大 I 、 中 Ⅱ 、小 Ⅲ三个区段。 1 危险性大区段 位于排路坝一 赖茂村一 上寨坪子一带 ,面积 5 . 2 8 k m ,占总面积的 1 1 . o 4 %。该区为山前 第一斜坡带 ,属冲洪积地貌 区,地形坡度 5~ 3 0 。 ,断裂构造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该 区位于 3条泥石流沟下游堆积区,发育 6个滑坡 ,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 中等为主 ;拟建场地 内工程活动可能诱发中小型崩塌 、滑坡及地基不均匀沉降 ,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可能受到泥石 流、崩塌 、滑坡和塌岸等不 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危害对象主要为公路及城镇建筑设施。 2 危险性 中等区段 包括赖茂河中下游地段,面积 2 0 k m ,占总面积的4 1 . 8 0 %,为高山峡谷地貌区,地形 坡度 3 0~ 5 0 。 ,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区内发育 2个小型滑坡 ,主要威胁冲沟 上游村寨 ,并为赖茂河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对下游建设区造成间接危害 ,现状地质灾害危 险性 中等 ;该区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 ,地质灾害有逐步加剧趋势。 3 危险性小区段 位于赖茂河上游地段,面积 2 2 . 5 6 k m ,占总面积的4 7 . 1 6 %,为高山峡谷地貌区,地形 切割大,山坡坡度多大于4 0 。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该区属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 率约 4 8 %,岸坡稳定 ,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4 防治对策 评估 区地质灾害的防治 ,应采取以避让为主 、预防为主 、治本为主、不 留后患的原则。 针对各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 对已有滑坡应停止坡脚开挖 ,在滑体后缘布设排水沟 ,并填平和夯实地裂缝 ,尽量减少 地表水渗入滑体 ;应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 ,采取支挡 、锚固或抗滑桩 ,控制滑坡体继续变 形 ,加固斜坡稳定性;规模较小的可视情况予以清除。此外 ,还应加强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避让。 各类工程切坡易诱发崩塌和滑坡,宜支挡加固,挡墙应设泄水孑 L 和墙后反滤层,边坡开 挖应选择合适坡 比。 2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必需做好泥石流上游地 区水土保持 ,进行小流域生态治理 ,防止生态进一步恶 化,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区应预留河道,分别作好疏排、泄洪预案设计,采取有效的抗 冲刷措施 ,对 泥石流影 响区合理避让 ,修建公路应采用合适 的桥涵跨度 ;维护现有排导设 维普资讯 8 2 云 南 地 质 2 6卷 施,及时清理河道,保障河流畅通,必要时增设谷坊和拦砂坝; 石 、挖砂和沿沟堆放活动,消除产生泥石流的物源。 3 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表防渗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 稳定性的破坏。 在流域范 围内杜绝一切采 以减少地表水人渗对边坡 4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边坡不稳定地段尽量减少震动,定期检查坡体变形情况,及 时发现及时处理 ;工程废方应科学 、合理地进行堆放 ,必要时进行边坡防护 ,避免水土流失 形成新的地质灾害。 参考文 献 [ 1 ]殷跃平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 [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 0 0 4 ,1 5 2 . [ 2 ]宋玉麟 .云南减灾年鉴 2 0 0 0~2 0 0 1 [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 0 0 2 . [ 3 ]张红兵,金德山.影响云南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几个自然因素 [ J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2 0 0 4 . 0 5 ,3 1 1 9 9 . THE UATI oN oF RI S K oF GEoLoGI CAL DI S AS TER oF THE NEW ToW N oF LUS HUI KANG Xi a o . 1 i G e n e r a l S t a t i o n o fGe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u p e r v i s i o n o f n 船n , K u n m i g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i s k o f n e w t o w n o f L u s h u i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3 t y p e s t y p e I h i g h ri s k a - m o u n t s t o 1 1 . 0 4 % ;t y p e 1 I m e d i u m ri s k a m o u n t s t o 4 1 . 8 % ;t y p e n l 1 o w ri s k a mo u n t s t o 4 7.1 6 % .Th e p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c h e me o f di s a s t e r i s p r o p o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Ke y W o r d sGe o l o g i c a l Di s a s t e r ;Ri s k Ev a l u a t i o n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