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pdf
第 5 卷第 3 期 2 0 0 9年 6月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J o u r n a l o f S a f e t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1 . 5 No . 3 J u n .2 0 0 9 文章编号 1 6 7 31 9 3 x 2 0 0 9 一 0 3 0 1 9 4 0 5 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张大 明 , 马云东 , 丁延龙 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阜新1 2 3 0 0 0 2 . 大连交通大学 , 大连1 1 6 0 2 8 3 . 七台河矿业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煤矿, 七台河1 5 4 6 0 0 摘要 基于井下发生瓦斯、 煤尘事故时, 人员伤亡的7 5 %是由于有害气体中毒而死亡, 而井下 自 救器又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氧气供应这一事实。本文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 从通 风、 供氧、 防火、 供电等 1 2 个方面做出了设计, 因此建立井下避难硐室, 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 说 , 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关键词 避难硐室; 矿井; 事故; 救护 中图分类号 X 9 3 6 文献标 识码 A Re s e a r c h a n d d e s i g n o f mi ne r e f u g e c ha mbe r ZHANG Da mi ng ,MA Yu n . d o ng ,DI NG Ya n. 1 o ng 1 . C o l l e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 L 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x i n 1 2 3 0 0 0 ,C h i n a 2 . D a l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D a l i a n 1 1 6 0 2 8 , C h i n a 3 . L i m i t e d L i a b i l i t y C o m p a n y o f Q i t a i h e C o a l Mi n i n g , B u i l d i n g Mi n e , Q i t a i h e 1 5 4 6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f a c t t h a t 7 5 %o f t h e c a s u a l t i e s i n a c c i d e n t s o f mi n i n g g a s o r c o a l d u s t w e r e a t t r i b u t e d t o t h e h a r mf u l g a s , wh i l e t h e s e l f - r e s c u e r a p p a r a t u s c a n n o t p r o v i d e e n o u g h o x y g e n f o r l o n g t i me b r e a t h, t h e b a s i c r e q u i r e n e n t o f b u i l d i n g t h e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wa s p r o p o s e d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1 2 a s p e c t s s u c h a s v e n t i l a t i o n,o x y g e n s u p p l y, fi r e p r o t e c t i o n 、 p o we r s u p p l y e t c, we r e a l s o d e s i g n e d .S o b u i l d i n g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i n mi n i n g t u n n e l c a n p r o v i d e a t r a n s for s t a t i o n for b l a s t s u r v i v o r s t o g o t o s u r v i v e . Ke y wo r d s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 mi n e;a c c i d e n t ; r e s c u e 在我国煤矿企业 , 发生水 、 火 、 瓦斯、 煤尘事故 , 在灾害中及被灾害威胁区域的人员、 度过劫后余生, 基本上分为两 种情 况 , 一是通 过简 单 的装备 逃 生 自救 、 二是通过救护队员救护脱 险 救护 。自救 逃生者, 一般都是远离爆点, 逃生距离较近、 不穿越 火区, 借助于自救器、 并且必须选择正确的逃生 避 灾 路线。救护路线则是由井上向井下, 直至事故 地点循序渐进的推进、 搜寻、 救灾过程。一般来说, 收稿 日期 2 0 0 8 - 0 3 - 2 8 作者简介 张大明 1 9 7 9一 , 男 ,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生存者所在的空间必须完全具备生存的条件、 不再 受到威胁 、 才可早迎来救护队员的救护, 事实证 明事 故发生后幸存者中, 绝大多数为自救逃生。因此事 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所处 的位置、 所选择的路线 , 对生 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 井下避难硐室对减灾抗灾的作用 、 煤矿瓦斯事故中死亡人员 的 7 5 %是 由于有毒 、 有害气体 主要是一氧化碳 中毒死亡。而 目前我 国煤矿井下使用的救生设备 隔离式 自救器 最大 第 3期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1 9 5- 供氧时间为4 0分钟, 就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来看, 短短的4 0分钟, 逃离险区、 安全升井, 困难是很大 的 ] 。就小煤矿而言, 爆炸后运输系统遭到破坏, 绞车无法运转, 人员需徒步升井, 通风设施不复存 在。佩带自救器后, 4 0 分钟的时间在水平巷道只能 行走2 0 0 0 m, 而在倾斜巷道中 如沿井筒升井 则更 少 , 而 目前很多小煤 矿井筒斜长均 在几百米 以上 。 因此 , 到达地面成功脱 险的可能性很 小。至于 国有 大矿 , 使用 自救器 , 最理想的撤离距离也只能到达主 运巷。因为国有煤矿、 井型大、 井筒深、 运输距离长、 又分多个采区、 采区走向又较大、 采煤工作面又较 长、 这些都给人员撤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建 设 一 个避难硐室对于矿井发生事故时人员逃生起着重 要的作用。 2 国外对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要求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 四大产煤 国, 最大 的煤 炭 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也被认为是世界上 最好的, 2 0 0 3 年煤矿业做到了零死亡。 按照法律规定, 澳大利亚矿井的每一个采掘区 都必须开辟救生巷道, 配备氧气瓶、 面罩等救生设 备 同时, 在采掘区的人口外设立号牌存放栏。存放 栏内有多个挂钉 , 就表明救生巷道 内有多少套救 生 设备。如果挂钉上挂满号牌, 就表明该区域内法定 人数已满, 其他人不得人内。巷道内还有一条挂着 许多荧光手柄的管线, 这是矿工的生命线, 他们只通 向安全站。矿工遇到危险, 可用各巷道内的特色电 话与安全中心联络 , 同时迅速从安全柜 内取出救生 设备 , 穿戴好 后拉住巷道 内的生命线赶往 安全站。 工作面巷道一侧有一条绳索, 矿工们管它叫“ 救命 索” , 在发生险情不能辨认方向的时候 , 可以摸着这 条绳索到达救生站 。绳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 圆锥形扶手 , 大头方 向就是救生站 的方 向。紧急 呼 吸气可以确保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摸到救生站。救生 站储有大的氧气瓶, 旁边就是逃生巷道。到了这里 化险为夷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阿平煤矿是澳大利 亚第一个采用这种逃生方法的 , 为此 曾获得过业界 大奖, 并推广到澳大利亚其他矿井。 3 井下避难硐室的分类 煤矿井下发生灾害、 人员无法撤出时, 为防止有 毒、 有害气体的侵害而设立的避难场所。有永久避 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之分。永久避难硐室为事先 建造 , 其 内备有供避难人员呼吸用的供气设备、 自救 器 、 药品和饮水等。临时避难硐室有 避难人员临时 构筑。永久避难硐室还可作 为救护基地 , 供救护人 员休息和更换呼吸器等用 。 3 . 1 永久避难硐室 构筑于井底车场和采 区附近 , 多设在采 区安全 出口的路线上 , 与工作面 的距离根据 矿井生产 的具 体条件而定。结构形式如图 1所示 。 I ⋯ 8 1 , 1 ,3} ●,, 川川 £ B’Jf 、 ,T、r r、r’■r、J j一 0 t,} } t ,I | 一 口 一 一 口 工 1 l 1 } “ // / / / / / / / i \一 . . ~ ● L 一 / 。 J . J I l , / / / / / / / 2 A 77 lL J , , L---一 ⋯l} }}.|、.|. 1 一密闭门 2一宏吸排管 3一坐椅 4一 板床 5一食物与水柜 6一 药箱 7一自救器存放架 8一氧气瓶 9一压缩空气管路 1 0一槽钢拱支架 1 1 一水泥隔板 图 1 井下永久避难硐 室结构 示意图 技术性能要求是 1 设有向外开启的隔离门, 硐室内净高不低 于 2 m, 长度 、 宽度根据同时避难最 多人数来确定 ; 2 室内装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 3 设有供气设施 , 每人供风量按不少于 0 . 3 m / mi n 计算 。如果应用压缩空气供风 , 应在管路上安设 减 压装置和带控制阀门的呼吸管嘴; 4 使用时采用 正压供风 , 以保证硐室 内的气压大于硐室外的气压 ; 5 配备有足够数量的隔绝式 自救器、 饮用水和常 用药品; 6 安设与外界相通的虹吸排气管, 室内一 侧的管口靠近底板。 3 . 2临时避难硐室 利用独头巷道、 机电硐室或两道风门间的一段 巷道 , 在事故发生后 由避难人员临时修建的避难所 。 1 9 6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第 5 卷 在充当临时避 难硐 室 的巷道壁 上 , 应 设 2层 相距 0 . 5 1 . O m的遮断物, 以保证硐室严密。硐室外部 应留有明显标志, 以便救护对及时发现得到救援。 若无建筑材料, 避难人员可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笆 片、 坑木、 刮板输送机底槽等材料构筑 J 。 原苏联、 波兰和中国的部分矿井在煤与瓦斯突 出煤层 中掘进 时, 沿巷道每隔 5 0~l O O m开掘一长 5 m左右、 宽 1 . 5 m 的小室作 为开 口的临 时避难 硐 室 , 小室内装有压风 自救装置。当掘进工作面发生 突出时 , 工人可迅速退到风压 自救装置处 , 取 出呼吸 嘴戴好等待营救; 如箱内存放自救器, 则可同时换戴 自救器逃生脱险。 4井下避难所的设计示例 七台河矿业精煤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煤 矿一采 区, 拟定 建立 井 下避 难 硐 室 井 下 救 生 系 统 , 其设计情况如下。 4 . 1 矿井概况 七台河矿业精煤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煤 矿始建于 1 9 9 7年 1 2月, 于 2 0 0 1 年 1 2月投产。共 有九个生产井口,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8 3万吨/ 年, 现 实 际生产能力 4 5万吨/ 年。 4 . 2 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 4 . 2 . 1 人员安排 一 采区每天人井人员为 1 4 0人 , 其 中大班 人井 人员为 6 0 人, 考虑大班与零点交接班时避难要求, 并按 1 . 5 倍系数考虑, 井下避难所最多人员为 1 5 0 人 , 则考虑人员安排应有 1 5 0台化学氧 自救器。 4 . 2 . 2 风 量 需要 以 1 5 0人 计 算 , 按 每 人 2 . 4 L / m i n呼 吸氧 气 1 2 L空气 计算 , 则 1 5 0人 每分钟需 要氧气 3 6 0 L 1 8 0 0 L空气 ; 按避难人员最多避难时间来考虑 , 所 需空气为 1 0 8 m / h , 井下避难人员在无供风情况下 巷道内保持的空气量不得低于4 3 2 m 按 4小时计 算 , 避难硐室的长度应为 1 0 0 m, 断面为 4 . 4 m 以 上, 以满足2 4 小时供风的需要 在不使用化学氧 自 救器的情况下 。 井下避难硐室 见 图2 , 有两个立眼 , 一个用于 人风上 口与 J B T 5 2 2型局扇相连接 。用于人、 回风 的孑 L 径分别为 6 0 0 m m、 8 0 0 mm。人风管 内设照明 电 缆一条 , 通讯电缆一条 , 监测线一条 , 一寸饮水管一 条 , 上述管线均固定在 ‘p 1 8 . 5 m m钢丝绳上, 钢丝绳 必须固定好、。 风 升 一 里 入风孔 高1 8 6 m, 图 2 井下避难硐室示意 图 回风孔上 口设一 台 J D一 2 5型调度绞车 , 必要时 回风孔可以用于食物输送、 紧急运送伤员及人员。 硐室内存放一钢瓶氧气、 呼吸机, 用 于抢救危重 伤员 。 1 避难所入口 处经三次折反, 以减少瓦斯、 煤 尘爆炸后的冲击波。设置两道正反 向密 闭门。人员 进入后立即关闭安密闭门, 保证绝对安全。 2 硐室及通道总长 2 0 0 m, 按全岩巷道 锚喷 每米 1 2 0 0元计算 , 则共计需 2 4万元 ; 4道密 闭门按 每到门5 0 0 0元计算, 则共计需 2万元; 1 5 0台自救 器, 共计需9万元; 3 7 2 m立眼, 共计需 7 4 . 4万元 ; 通 讯电缆、 照明电缆、 饮水管路等共计需 3 万元; 地面 一 台局扇 , 需要 0 . 7 5万元 , 调度绞 车一 台, 2万元 ; 其它费用 5 万元, 合计 1 2 0 . 1 5万元。以如此低廉的 投入来装备一个避难硐室 , 保证 了安全, 减小了发生 事故时人员的伤亡, 就安全和经济相 比, 是很值 得的。 4 . 2 . 3 避难硐室具体情况及管理制度 1 日常供风 供风量为2 0 m 。 / 分, 三片车场 石门 硐室通 道一避难硐室一硐室回风道一风井 。 2 避难时供风 地面压风一人风孔 硐室一 回风孔一 地面 见 图 3 。 第 3 期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1 9 7 暖风房、冬季入井空气预热 X 4, C J B T 5 2 2 型局扇两台 一台备用 l l J e .二 .o m 入风孔 6 0 0 回风孔 8 0 0 裘 1 o .0 m避 室急 间 新风 污风 图3 井下避难硐室通风系统图 3 供氧系统 灾害发生可能使避难硐室内的氧气暂时不符合 空气质量要求, 此时应使用硐室内存放的自 救器, 数 热风加热装置 入风 L 1 8 6 m \ 3 x 2 5、 3 8 O V 、 \ 1 8 .5 钢丝绳 \ 电话线 ’ 、 监测信号线 固定在地面 楼矿调度室 量 1 5 0台, 型号 Z H一 4 0 , 维持时间4 O分钟。是否使 用贮存的自救器, 应以硐室内的监控探头为准。 4 防火系统 为防止井下火灾烧毁密闭门, 采取向密闭门内 洒水冷却的办法, 一寸钢管距密闭门里侧 l O c m, 按 巷道内轮廓, 每 2 0 c m设一个喷头, 向密闭门喷水, 水源来 自从 回风井立 眼下来 的饮用水 , 硐室通道两 端外部 门的里侧均设喷水 防火系统 。4道密 闭门的 外墙体均设置防火观察孔 , 平时用于通风 , 急救时用 于观测灾情。 5 供电系统图 供电系统 见图4 电源来 自地面, 专为硐室照 明用, 电缆从回风口进入。此线路为专用线路, 只供 电给避难硐室有关的设备, 禁止携带其他负荷。 分绞 I 连络 1 分绞 l 总绞 绳卡、间距6 m QC 8 3 - 8 0 N Q C8 3 - 8 0 D W8 0 -2 0 0 佻 I 、、 J 绞车 局扇 QC 8 3 1 2 0 QC 8 3 - 8 0 D W8 0 2 0 0 热风控制开关局扇 远方操纵 2 变场地乙线3 8 0 V △ △ △ △ △ 爆灯昏防爆灯 昏防爆灯昏 防爆灯昏 防爆灯 昏 G1 防爆 电话广‘ 烟雾探头 明 温度探头 C t t 4 探头 C O 探头 调度绞车J D 一 2 5 绳 图 4避难硐室供 电系统图 6 通讯系统 硐室内设有电话 , 直通矿调度室和采 区调度室, 该线路为专用线路不允许接其他分机。 7 空气检测系统 专用监测系统用于避难硐室, 内设瓦斯传感器、 一 氧化碳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烟雾传感器。避难人 员进入硐室是否使用贮存的化学氧自救器, 必须首 先观察这四个传感器显示的数值, 及现场的具体情 况做出判断。 8 生活系统 ~ 设一个卫生间。卫生间排污 口通过一根 6寸钢 管插入水仓中。钢管上部有一个蛇形弯管, 起密封 作用, 用来防止水仓空仓时有度有害气体经水仓卫 生间硐室内, 危及人员安全。卫生间用水来 自饮 ●I 门 每 正 向 闭 道 均 两. 丑 密 两 道 反 , 鬈一, ___ _●l _ _ J 斓 ● L 懈一 潲 ~ ● - 1 9 8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第 5卷 用水 。 饮水。通过回风立眼设一个专用的饮水管路。 下部有减压阀门。井下贮存 2 O 套饮水器具。 食物。如果避难时间较长, 人员无法升井, 井下 人员及时与地面联 系, 可通过 回风立眼用钢丝绳下 放食物, 也可用饮水管下放流体食物。 9 自动启动系统 硐室内设 自动启动系统专用按扭。当第一个避 难人员进入硐室后 , 立即按动按扭 , 自动启动系统立 即开始工作 , 届时 , 地 面的局扇 自动启 动 向井 下送 风 , 供电系统开始正常工作 , 硐室 内的照明、 监测监 控系统开始正常工作, 饮用水管开始供水。4道密 闭门的观察孔立即人 工关 闭, 立 即以报警 的形式通 知采区调度室及矿调度室。但通讯系统不在自动启 动系统范围内, 平 时必须保证通讯 畅通 。如有 自动 启动系统故障, 也可通过电话向地面汇报, 以形成双 重保险。 1 O 医疗救护 为了使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 , 减少伤亡及痛苦 , 硐室 内备有 l 0副担架 , 2 0个急救包 。急救 包 内有 一 定量的绷带 、 止血药及其它应急药品。 1 1 避难硐室的 日常维护 硐室 内有专人管理 , 每周对室 内设施进行一次 试验, 及时进行维护、 保养,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医疗器械必须密封的, 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 。 硐室内不 得锁 门 , 保证 灾难 时人 员 随时可 以进 入 避难。 1 2 避灾时的应急指挥及工人培训 进入避难硐室后要听从统一指挥 。指挥人员为 带班的矿领导或带班的采区领导, 级别相同时以职 称的高低为主 , 职称相 同时, 以通风 专业为主 , 总指 挥必须及时向地面汇报情况 , 请示下一步工作 , 但总 指挥在紧急情况下有权作出决定, 并立即报告给地 面指挥系统 。 必须及时对工作进行培训 。新工人人井前老工 人每月月初都要进行一次避灾培训。内容为进入硐 室后启动应急系统, 使用室内设施, 听从指挥员的统 一 安排等。并且每季度进行一次避灾演习。使工 人、 干部能熟练地掌握避灾方面的知识 , 并很好的运 用。掌握急救方面的知识 , 减小事故伤亡程度 , 减轻 伤员痛苦。 5 结语 建立井下避难硐室, 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 说, 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它可以 使众多的等待救助的人员获得求生的可能, 也可以 使危重伤员在此进行简单 的急救包扎 , 遇 险人员 的 自救机会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煤矿抗灾能力将会逐渐 加大 , 避难硐室的效果将越加明显。 参考文献 [ 1 ] 赵利安, 王铁力. 国外井工矿避灾硐室的应用及启示 [ J ] , 煤矿安全, 2 0 0 8 2 8 8 8 9 Z h a o L i - a n .W a n g T i e - l i . A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I n s p i r a t i o n o f r e f u g e c h a m b e r i n f o r e i g n m i n e [ J ] ,C o a l Mi n e S a f e t y . 2 0 0 8 2 . 8 8~ 8 9 [ 2 ] 隋鹏程. 矿工 自救与避难硐 室[ J ] , 现代职业安全 , 2 0 0 7 , 7 7 1 8 6 8 7 S u i P e n g c h e n g . S e rf - h e l p a n d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f o r Mi n e r [ J ] .Mo d e rn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S a f e t y , 2 0 0 7 , 7 7 1 .8 6 8 7 [ 3 ] 陈文学. 煤矿重大事故风险监控与应急救援方法体系 研究[ D] ,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5 3 5~ 3 7 C h e n We n x u e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m e t h o d s y s t e m o f ma j o r a c c i d e n t r i s k mo n i t o r an d e me r g e n c y p r o c e d u r e i n c o a l m i n e [ D]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 g Y Ma s t e r t h e s i s .2 0 0 5 . 3 53 7 [ 4 ] 周心权, 吴兵. 矿井火灾救灾理论与实践[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 9 6 7 6 7 7 Z h o u Xi n - q u a n .W u B i n g .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Mi n e fi r e d i s a s t e r r e l i e f .C o a l I n d u s t ry P r e s s . 1 9 9 6 . 7 6-7 7 [ 5 ] 于不凡.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 [ M] . 北 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 2 0 0 5 7 6 8~7 6 9 Yu B u - f a n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ma n u a l s o f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u s e fo r g a s d i s a s t e r i n c o a l mi n e[ M] .C o a l I n d u s t ry P r e s s .2 0 0 5 .7 6 8~7 6 9 [ 6 ] 赵全福. 煤矿安全手册[ M] . 北京 煤炭工业 出版社, 1 9 9 2 1 0 2~1 0 4 Z h a o Q u a n f u .C o a l Mi n e S af e ty Ma n u a l [ M]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1 9 9 2 . 1 0 21 0 4 、 [ 7 ] 梅国栋.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J ]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2 0 0 8 3 8 68 7 Me i Gu o d ang .An a l y s i s o n ma i n f a c t o r s e ff e c t i n g s af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c h i n a S c o a l i n d u s t r y.J o u r n al o f S afe t y S c i .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8 3 . 8 6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