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ppt
第二讲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2005年9月20日,本讲主要内容,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灾害二、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地质灾害系统地质灾害系统的特点地质灾害典型区地质灾害系统的成因,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特点剧烈变化突发性自然或人为因素,,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缓变性灾害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荒漠化、石漠化等。特点多种因素缓慢发展,二、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地质灾害系统定义是指发生时间相关、空间相近、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事件或过程构成的集合。系统性内容上包括(1)发生时间的同时性或继承性;(2)发生空间的区域成群性或成带性;(3)强度上的破坏及影响程度的一致性。,,举例地震1)与崩滑流的关系长江三峡新滩地段有历史记载的几次特大崩滑事件的发生周期与近一千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期基本对应;甘肃泥石流的活动频次高潮与地震活跃期也呈对应性。2)与火山活动的关系火山与地震在动力来源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二者的发生时间有一定的对应性,,3)与旱涝的关系耿庆国(1985)认为持续干旱的地区,常常是地震将要发生的地区,且旱区的面积大小与地震的强度相关MsalogTblogscMs地震震级;T干旱持续时间;S旱区面积;abc-相关常数4)地震的空间分布地质灾害不仅在时间上相关,在空间系统上也成群、成片或成带出现。地震沿断裂带分布,崩塌、滑坡也沿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区成带、成群分布,如长江三峡仙女山活动断裂带是地震带,又是崩滑灾害发育带。,,2.地质灾害系统的特点动态相关性发生、发展彼此动态相关层次性---大系统套小系统社会性和破坏性危害、灾害社会学等概念渐变性与潜在性突发性和瞬时性阶段性,,周期性复活性空间成群性相对稳定性诱发性可预警性,,3.地质灾害典型区分区原则地质因素为主导的区域性气候因素为主导的地区分带性分区四类1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崩塌和滑坡事件突出;2黄土地区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湿陷、水土流失严重;3干旱沙漠区干旱、沙漠化、风暴、沙尘暴等肆虐;4红层膨胀土地区地基变形、斜坡破坏和地裂缝发育。5地壳活动区滑坡灾害区。如渭河两岸随山地的地壳变形速率不同,滑坡的发育强度明显不同(刘玉海,1987),,4.地质灾害系统的成因1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如地震是通过破裂释放应力的结果;砂土液化是土体内应力重新分配的结果(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地面沉降是孔隙水压力增大,孔隙水压力减小的结果2地质体自身物质成分、岩体结构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4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地球自身的运动太阳和月亮的万有引力如高庆华(1988)认为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形成自然灾害系统的主要动力。初步证明,Ms8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加快时期。又如刘传正(2001)认为太阳的万有引力,尤其是太阳黑子、表面耀斑和太阳风等的出现与地球表面灾害的出现密切相关,16501700年间发生一次罕见的黑子低弱时期(蒙德尔极小期),中国地震呈现活跃期。再如,通过统计发现,地震常常发生在月球运转到溯、望时;溯、望前后,中国华北发生的地震占当月的74,上下弦期间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