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基监测方案.pdf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二期 北渠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三月二○一一年三月 目目 录录 1 工程总体说明........................................................................................................................1 1.1 工程概况......................................................................................................................1 1.2 岩土工程条件..............................................................................................................1 1.3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2 1.4 监测目的......................................................................................................................2 1.5 监测工作基本要求......................................................................................................3 1.6 技术依据......................................................................................................................3 2 监测内容及预警指标............................................................................................................4 2.1 监测内容......................................................................................................................4 2.1.1 监测项目............................................................................................................4 2.1.2 监测点布设........................................................................................................4 2.1.3 监测频次............................................................................................................5 2.3 监测预警指标..............................................................................................................5 4 监测作业方法........................................................................................................................7 4.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7 4.1.1 测斜管的安装....................................................................................................7 4.1.2 观测原理............................................................................................................8 4.2 钢支撑轴力监测..........................................................................................................9 4.2.1 轴力计的安装....................................................................................................9 4.2.2 支撑轴力计算..................................................................................................10 4.3 地表、建构筑物及管线沉降监测 .........................................................................10 4.3.1 沉降观测点布置..............................................................................................10 4.3.2 观测精度要求..................................................................................................11 4.4 地下水位监测............................................................................................................12 4.4.1 水位孔的布设..................................................................................................12 4.4.2 测试方法..........................................................................................................12 5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上报..................................................................................................14 5.1 监测信息反馈............................................................................................................14 5.2 资料上报....................................................................................................................15 5.1.1 监测日报..........................................................................................................15 5.1.2 监测周报..........................................................................................................15 5.1.3 监测总报告......................................................................................................16 6 组织管理构架及仪器设备..................................................................................................17 6.1 监测人员及职责.........................................................................................................17 6.1.1 拟投入人员......................................................................................................17 6.1.2 岗位职责..........................................................................................................18 6.2 拟投入仪器设备........................................................................................................20 7 质量保证措施及文明监测..................................................................................................21 7.1 质量保证措施............................................................................................................21 7.2 文明监测....................................................................................................................22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1 工程总体说明工程总体说明 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位于市区东侧北渠河段,河道宽约 50m,工程现场照片见图 1,场区平面图见附图 1。闸基底设计标高约为 2m,基础开挖 深度从河床底部起算为 4~5 m,坑底距坡顶 16~17 m。基坑采用 φ12001400 的钻孔 灌注桩进行支护,桩间采用素砼桩止水,坑内设 φ60916 的钢管支撑,原河道边坡采 用锚杆连接的格构梁予以加固。 a 北渠右岸 b 北渠左岸 图图 1 工程现场照片工程现场照片 1.2 岩土工程条件岩土工程条件 工程场地地貌属山前斜地,河道两岸地势平坦,高程越 17.0~18.5m,根据工程地 质勘探揭示,场地岩土层可划分为路基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全风化花岗岩及强风 化花岗岩,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1-1 所示。 表表 1-1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固结快剪 层序 岩土名称 层厚m 天然重度 kN/m2 渗透系数 cm/s CkPa φ 1-3 素填土 5.5~6.6 18.0 5.0E-4 17.0 13.0 2-1 粉质粘土 1.7 18.6 7.6E-6 26.0 16.4 8-1 全风化花岗岩 5.8~10.4 18.3 5.0E-5 18.6 22 场地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量极贫乏,主要受大气降 架空热力管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2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水、灌溉水补齐,实测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5.2m~5.4m。工程场地内未发现有岩溶、滑 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北渠岸坡 稳定,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 1.3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渠道右侧为北堤路,宽约 3m,左侧临大桥路,宽约 25m,为城市主干道。左右岸 道路与边坡间埋设有 DN200 中压 PE 燃气管,距边坡边缘约 1.6m;左岸坡顶通过架空 热力管,基础距边坡边缘约 1.0m。右侧距最近 6 层民房最近约 12.4m,基坑周边环境见 图 1-1 所示。 大 桥 路 大 桥 路 架空热力管 DN200中压PE燃气管 DN200中压PE燃气管 桥 北 渠 2 翻 板 闸 北 渠 6层楼房A 6层楼房B 图图 1-1 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1.4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 由于北堤两岸边坡及河道底部基坑的开挖, 将会引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 低、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和土体的水平位移,可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 不利的影响。为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优化设计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 和可靠的依据。本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主要有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3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1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开挖整个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测,实行信息化管 理,对指导开挖施工并确保施工的安全。 2 及时获取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信息,掌握开挖施工队环境的 影响,作出安全预报,及时调整施工进度,有效控制支护结构及坑后土体变形。 3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隧道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 设计及施工参数,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4 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1.5 监测工作基本要求监测工作基本要求 1 监测单位监测前应在现场踏勘和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依据委托方和相关单位 提出的监测要求和规范、规程规定编制详细的基坑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在本单位审批 的基础上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 2 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 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 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3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 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 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4 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 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1.6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 1 富阳市城区河床河道清水工程支护设计图纸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6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GB50497-2009 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JG120-99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4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2 监测内容及预警指标监测内容及预警指标 2.1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2.1.1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 根据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2翻板闸支护设计要求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技术规范GB50497-2009,本工程监测项目见表 2-1 所示。 表表 2-1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测量仪器及工具测点布置 备注 1 土体水平位移 测斜仪、测斜管按设计要求 应测 2 地下管线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按设计要求及根据现场情 况布设 应测 3 钢支撑轴力 轴力计 按设计要求 应测 4 地表及建筑物 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按设计要求及根据现场情 况布设 应测 5 地下水位 电测水位计 按设计要求 应测 测点布置完成后,在施工之前,应对所有的监测项目进行两次独立的观测,判定合 格后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项目的初始值。 2.1.2 监测点布设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统计表见表 2-2 所示,测点布置图见附图 1。 表表 2-2 监测点布设统计表监测点布设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位 编号 观测设备 1 土体水平位移 4 个 CX1~CX4 测斜仪 2 地表沉降 20 个 CJ1~CJ20 水准仪、铟钢尺 3 建筑物沉降 8 个 CA1~CA4、 CB1~CB4水准仪、铟钢尺 4 管线沉降 10 个 CG1~CG10 水准仪、铟钢尺 5 支撑轴力 4 个 ZL1~ZL4 振弦式读数仪 6 地下水位 2 个 W1~W2 电测水位计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5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2.1.3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的类别、 基坑及地下工程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 边环境、 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确定。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 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监测频率见表 2-3 所示。 表表 2-3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底板浇筑后d 边坡支护基坑开挖 ≤7 7~14 14~28 >28 土体水平位移、建 筑物及地表沉降、钢 支撑轴力、地下管线 沉降、地下水位 1 次/3d 1 次/1~ 2d 1 次/2d 1 次/3d 1 次/7d 1 次/10d 注钢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 3d 内监测频次为 1 次/d。 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工程的地质情况会随着施工进展也逐步明朗,监 测频率将随工程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① 遇到变形值报警的地段或监测项目,应加大监测频率,直至稳定。 ② 遇到基坑道内涌水流沙等特殊情况,增加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 ③ 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的变形趋势增大,增加监测频率。 ④ 收集施工进度信息,使监测项目、频率与施工进度相一致。 2.3 监测预警指标监测预警指标 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应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和相关 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根据本工程设计及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以往监测经验,监测项目 的监测警戒值确定见表 2-4 所示。 表表 2-4 监测预警指标监测预警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累计报警值 日报警值 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40mm 连续 3 天大于 3mm/d 2 地表沉降 ≤30mm 连续 3 天大于 3mm/d 3 钢支撑轴力 ≤2000kN 24mm 4 地下水位 1000mm 连续 3 天大于 50cm/d 5 建筑物、地下管线沉降≤10mm 连续 3 天大于 3mm/d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6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 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积值。 2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围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 管涌、 隆起、 陷落或较严重渗漏等。 3 基坑支护结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 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 缝。 5 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7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4 监测作业方法监测作业方法 4.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1.1 测斜管的安装测斜管的安装 1 测斜孔的布设原则 ① 布置在基坑平面上挠曲计算值最大的位置,如悬臂式结构的长边中心,设置水 平支撑结构的两道支撑之间。 孔与孔之间布置间距宜为20~50m, 每侧边至少布置1个监 测点。 ② 基坑周围有重点监护对象[如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时,离其最近的围护段。 ③ 基坑局部挖深加大或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暴露最早、得到监测结果后可指导后 继施工的区段。 2 测斜管的安装 ① 测斜管钻孔 采用工程钻探机,一般采用Φ108mm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地安装到位,一般 都需安装深度深一些。 钻孔深大于所测围护结构的深度5~10m, 在土质较差地层钻孔时 应用泥浆护壁。 ② 测斜管规格 工程中一般采用内径为 60mm 外径为 70mm 的 PVC 测斜管,管节长度为 2 米和 4 米两种,其中长度为 4m 的管节为主用管节,长度为 2m 的管节为调整节。 ③ 测斜管安装 测斜管内有四个导槽,构成两个相互垂直的“面”,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垂直, 测斜管内两对互相垂直的导槽,其中一对导槽“面”方向应与基坑边垂直或平行。安装时 将测斜管按插入法一根一根地连接到设计的长度。首先拿起一根测斜管,在没有外接头 的一端套上底盖,用三只 M4 10mm 自攻螺丝钉拧紧,作为底部封口管(这是每根最 下面的一节管子) ,然后就可以继续连接上面的管节,直到设计长度。连接时将管节没 有外接头的一端插入前一管节的外接头内, 接管时必须注意一定要插到两管节的端面相 接触为止,再用三只 M4 10mm 自攻螺丝把它固定牢固,用防水胶带密封。测斜管安 装示意图及现场照片见图 4-1 所示。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8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图图 4-1 测斜管安装示意图及现场照片测斜管安装示意图及现场照片 ④ 封孔 测斜管沉放到位后,在测斜管与钻孔空隙内填人细砂或水泥和膨润土拌和的灰浆, 其配合比取决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地质情况。刚埋设完几天内,孔内充填物会固结 下沉因此要及时补充保持其高出孔口。 ⑤ 管口保护 由于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较多,容易造成测斜管损坏,如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弃。因 此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测斜管管口一般高出地 面20cm左右,周围砌设保护井或设保护罩,以免遭受损坏。 4.1.2 观测原理观测原理 将测斜探头插入测斜管,使滚轮卡在导槽上,缓导下至孔底,测量自孔底开始,自 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 0.5m 距离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位置上。 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 Ai、Ai-或者说 Bi、Bi-。其中“”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 旋转 180位置。 第 i 次测量值Ai-Ai-或第 i 次测量值Bi-Bi- 本次位移SKδK0.02△单位以 mm 计。 第 i 点绝对位移 i S 为 1 i in n SS Δ ∑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9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变量 δ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 4.2 钢支撑轴力监测钢支撑轴力监测 4.2.1 轴力计的安装轴力计的安装 对于钢支撑轴力,目前普遍采用轴力计也称反力计进行监测,轴力计见图4-2。将 轴力计圆形钢筒安装架上没有开槽的一端面与支撑固定头断面钢板焊接牢固,电焊时安 装架必须与钢支撑中心轴线与安装中心点对齐。待冷却后,把轴力计推入焊好的安装架 圆形钢筒内并用圆形钢筒上的4个M10螺丝把轴力计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架内,然后把轴 力计的电缆妥善地绑在安装架的两翅膀内侧,确保支撑吊装时,轴力计和电缆不会掉下 来。钢支撑轴力计安装见图4-3和4-4所示。 图图4-2 轴力计轴力计 图图4-3 钢支撑轴力计安装示意图钢支撑轴力计安装示意图 图图4-4 轴力计现场安装实景图轴力计现场安装实景图 起吊前,测量一下轴力计的初频,是否与出厂时的初频相符合≤20Hz。钢支撑吊 装到位后,在轴力计与墙体钢板间插入一块250mm250mm25mm钢板,防止钢支撑受 力后轴力计陷入墙体内,造成测值不准等情况发生。在施加钢支撑预应力前,把轴力计 的电缆引至方便正常测量位置,测试轴力计初始频率。在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同时测试轴 力计,看其是否正常工作。待钢支撑预应力施加结束后,测试轴力计的轴力,检验轴力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0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计所测轴力与施加在钢支撑上的预顶力是否一致。 4.2.2 支撑轴力计算支撑轴力计算 钢支撑轴力计算可按下面公式进行 钢支撑轴力 22 0 ffKNC− 式中 C N 钢支撑轴力值kN; K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N/Hz 2; 0 f 传感器在支撑受力前的初始自振频率Hz; f轴力计在某一荷载时测量的自振频率Hz。 4.3 地表、地表、建建构构筑物及管线沉降监测筑物及管线沉降监测 4.3.1 沉降观测点布置沉降观测点布置 1 地表监测点布置 ① 水准点及沉降监测高程系统的确定 本项目监测以本工程控制水准点作为监测水准点, 将本项目沉降监测高程纳入本工 程高程系统内,水准监测及数据均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进行。 ② 工作基点的埋设 为方便测点引测, 在施工现场大于 5 倍基坑深度外或者在周边稳定的桥桩基等构筑 物布设 3 个工作基点。根据施工现场分布,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同监测点一起布设成 本工程独立的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③ 沉降测点的埋设 地面监测点的埋设时,应首先在地面开一小孔,打入沉降标点后,在周围空隙填入 混凝土,一段时间后方可使用。测点应尽量布设在道路的边缘,避免由于路基沉降影响 监测成果的真实性。 2 建筑物沉降监测布置 建筑物测点埋设时先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 周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 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作好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 受到破坏。测点的埋设示意图见图 4-5 所示。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1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5cm 沉降测点 610cm 水泥砂浆 墙体 图图 4-5 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 3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布置 地下管线的观测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当采用直接法时,常用的测点布置方法有套管法和抱箍法,套管法是用一根硬塑料 管或金属管打设或埋设于所测管线顶面和地表之间, 量测时将侧杆放入管内测量管线的 沉降。抱箍法是用抱箍将测杆与管路紧密连接,伸至地面,地面处布置相应的窨井,保 证道路交通和人员正常通行,见下图 4.6。 间接法是不直接观测管线本身,而是通过观测管线周边的土体,分析管线的变形。 此法精度较低。间接法包括底面观测和顶面观测两种方法。底面观测是将测点设在管线 底面的土体中,观测底面的土体位移。顶面观测是将测点设在靠近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 表或管线窨井盖上观测。由于测点与管线本身存在介质,因而观测精度较差。 ① 管线 测杆 窨井 塑料或钢管 ② 抱箍 管线 测杆 窨井 图图 4-6 地下管线沉降点布置示意图地下管线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4.3.2 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等有关规 范的要求,结合我单位经验,沉降监测观测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按照先 控制后加密的原则作业,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4-1。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2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表表 4-1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mm) 每站高差中 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差 之较差(mm) 观测方法及 技术要求 III 1.0 0.30 0.60 n 0.8 n 按国家二等 水准测量技 术要求作业 注n 为测站数。 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见表 4-2。 表表 4-2 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 等级 高程中误差 (mm)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mm) 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III 1.0 0.5 0.5n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 技术要求作业 注n 为测站数。 4.4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4.4.1 水位孔的布设水位孔的布设 保护周围环境的水位孔应围绕围护结构和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或在 两者之问进行布置,其深度应在允许最低地下水位之下或根据不同水层的位置而定,潜 水水位观测管埋设深度宜为6~8m。潜水水位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每测边监测点 至少1个。 水位孔一般用小型钻机成孔, 孔径略大于水位管的直径, 孔径过小会导致下管困难, 孔径过大会使观测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 管壁与孔壁之间用净砂回填过滤头,再用粘土进行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 4.4.2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 测量时,拧松绕线盘后面的止紧螺丝,让绕线盘自由转动后,按下电源按钮(电源 指示灯亮) ,把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的 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收系统的音响器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写出钢尺电 缆在管口处的深处的深度尺寸,即为地下水位离管口的距离 a,重复一次得读数 b。 水位变化ab/2-上次平均值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3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水位管内水面应以绝对高程表示,计算式如下 sss DHh− 式中 s D水位管内水面绝对高程m; s H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m; s h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m。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4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5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上报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上报 5.1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信息反馈 信息化施工要求以监测结果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对每一测点 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强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及图表均由计算机管理,并 向驻地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及监测中心提交监测周报或月报。监测数据反馈程序见监 测数据反馈程序图 5-1。 图图 5-1 监测信息反馈图监测信息反馈图 地层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判断 NO 现场施工 监测 监测设计 资料调研 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 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分析 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报送施工、监理 单位 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 体化经验类比 理论分析 设计、规范要求等 地层、支护结构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施工建议 反馈设计施工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 调整设计参数、 改变施工方 法或辅助施工措施 新设计施工方法 Yes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5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5.2 资料上报资料上报 5.1.1 监测日报监测日报 在现场设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输入 计算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日常监测报表由观测人、检查人进行计算 对算,由工点现场负责人复核后签发,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及其它有关方面。 工点监测日报的内容包括 1 现场施工现状描述、施工进度等工程概况; 2 观测人员、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3 监测结果分析; 4 指出达到或超过报警值的测点位置,初步分析其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意见; 5 监测成果趋近或超过警戒值时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 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立即进行现场验测,并向各方通报,向监理申请应急 措施。 5.1.2 监测周报监测周报 监测周报月报按业主的要求及进编写,内容包括 1 施工现状描述、施工进度(开挖深度)等工程概况; 2 监测成果综述; 3 监测数据分析; 4 监测建议; 5 下周(月)监测计划; 6 以及以附录形式提供的以下图表 ① 各项监测成果汇总表; ② 典型测点的变化值时间曲线图; ③ 围护结构(或土体)测斜监测提供测斜孔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值曲线; ④ 沉降断面图; ⑤ 监测测点布置图; ⑥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供其它分析图表(如等沉降值线图、测点的变化值随施工 进展(或受力变化)变化曲线等。 XXX 城区河道清水工程二期北渠 2翻板闸基坑监测方案 16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监测周报由现场负责人整理,经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提交。 5.1.3 监测总报告监测总报告 工点基坑监测完成后编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