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质.ppt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地下水水质评价部分,,,目的任务与思路,目的任务了解我国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制定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提供技术依据,目的任务与思路,思路,选用监测井,计算分区,地下水化学类型,本底值→现状值,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水质现状,现状值,现状水质类别质、量统一,变化规律、原因,变化趋势,多年监测值,地下水污染,污染源、成因,地下水水源地,城镇生活、生产,全面评价水质,,,,,,,,,,,,,,内容,基本规定地下水化学分类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地下水污染分析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基本规定,概念地下水水质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和性质评价对象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山丘区浅层地下水(含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和平原区深层承压水,,基本规定,评价内容地下水化学分类、水质现状评价、水质变化趋势及地下水污染分析评价单元以水资源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形成的计算分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基本规定,选用监测井每个计算分区至少有一眼选用的水质监测井面积大于500km2和有地下水超采区的计算分区,选用水质监测井应适当加密必要时,补测,基本规定,计算分区中水质监测值计算分区内只有一个选用水质监测井时,以其确定计算分区内有多个选用水质监测井时,各选用水质监测井同一项目的各次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或面积加权值作为该计算分区该项目的水质监测值,基本规定,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水质控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标准值的上限值,基本规定,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地下水水质的类别关键项目用于确定地下水水质类别的监测项目,,,地下水化学分类,资料要求充分收集200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缺资料地区,可以近1~2年的监测资料代替,或用补测资料代替选用监测项目钾、钠、钙、镁、重碳酸根、氯根、硫酸根及矿化度,,地下水化学分类,分析方法舒卡列夫分类法(见附录Ⅱ-5)根据地下水中6种主要离子(Na、Ca2、Mg2、HCO3-、SO42-、Cl-,K合并于Na)及矿化度划分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将6种主要离子中含量大于25%毫克当量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组合,得到49型水,并将每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作为代号,地下水化学分类─舒卡列夫分类方法,舒卡列夫分类图表,地下水化学分类─舒卡列夫分类方法,按矿化度(M)的大小划分为4组A组M≤1.5g/LB组1.5<M≤10g/LC组10<M≤40g/LD组M>40g/L舒卡列夫分类表达式阿拉伯数字(1~49)与字母(A、B、C或D)的组合例如,1A型表示矿化度(M)不大于1.5g/L的HCO3‑Ca型水,沉积岩地区典型溶滤水49D型表示矿化度大于40g/L的Cl‑Na型水,该型水可能是与海水及海相沉积有关的地下水,或是大陆盐化潜水,地下水化学分类,成果要求按照上述分析成果,填报现状水平年地下水化学分类成果表(附表2-8-1),注*1地下水性质指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岩溶水或基岩裂隙水;*2地下水化学类型采用舒卡列夫分类。,地下水化学分类,根据各计算分区地下水化学分类成果,绘制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布图(附图2-8-1)以1100万电子图为工作底图,在图中点绘出各选用水质监测井,并在其旁侧标示相应的舒卡列夫分类表达式,,,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现状基准年2000年资料要求无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地区,可以近1~2年的水质监测资料代替,或以补测资料代替,,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必评水质项目pH值、矿化度(M)、总硬度(以CaCO3计)、氨氮、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等7项增选项目氟化物(以F表示)、氯化物、氰化物、碘化物、砷、硝酸盐、亚硝酸盐、铬(六价)、汞、铅、锰、铁、镉、化学需氧量以及其它有毒有机物或重金属等,,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水质超标程度超标指数,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超标率按监测井数目计算按控制面积计算*超标是指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超过控制标准,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要求绘制地下水pH值、矿化度和总硬度现状分区图附图2-8-2pH值分区pH≤6.0,6.0~6.5,6.5~7.0,7.0~7.5,7.5~8.0,8.0~8.5,8.5~9.0,>9.0矿化度(M,g/L)分区M≤1,1~2,2~3,3~5,>5(标出分区面积)总硬度(N,mg/L)分区N≤10,10~30,30~50,50~85,85~150,150~250,250~350,350~450,450~550,550~650,>650,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要求,绘制现状地下水水质类别分布图附图2-8-3勾绘计算分区界线,点绘选用监测井位置标出计算分区现状地下水水质类别,并标出相应关键项目名称及其监测值圈定出不同水质类别地下水分布区,并标出分布面积各水质类别的着色要求Ⅰ类蓝Ⅱ类绿Ⅲ类黄Ⅳ类粉红Ⅴ类深红,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要求,铁、砷、氟的实测值超过控制标准的区域为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需分析异常区的成因及对人身健康的危害绘制铁(或砷、氟)异常区分布图附图2-8-4勾绘出计算分区在异常区内点绘选用水质监测井在水质监测井旁标出异常项目的名称、实测值、超标指数圈定出异常区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要求,填报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表(附表2-8-2)水质类别用罗马数字填写监测值精确位数要求规定pH值和矿化度精确至十分位总硬度及大肠菌群精确至个位氨氮和挥发性酚类要求取二位有效数字高锰酸盐指数精确至百分位地下水劣质区水质为IV类或V类的区域面积在水质类别分布图上量取,并精确至百分位超标率精确至十分位,超标指数取二位有效数字,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要求,确定各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量的水质类别质与量的统一填报不同质的地下水资源量状况表(附表2-8-3),,,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资料要求选用质量较好、监测年份多且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作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选用水质监测井填报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表(附表2-8-4),,,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方法绘水质动态变化曲线,分析历年变化情况记录有显著动态变化的监测项目名称以及监测起止年份、监测值,计算监测起止期间监测值年均变化量和年均变化率选取有显著变化的监测项目i,该监测项目i在起始监测年份(t1)的监测值为Ci1,在终止监测年份(t2)的监测值为Ci2,则该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年均变化量△Ci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方法,该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年均变化率RC则为将地下水中监测项目i的变化趋势分成恶化(RC>5)稳定(-5≤RC≤5)改善(RC<-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当监测资料系列较长时,可采用图示法、回归分析法分析地下水各监测项目的变化趋势在各监测项目监测值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计算分区的地下水水质近期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成果要求填报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成果表(附表2-8-5)年均变化量的精确位数与监测值相同,年均变化率要求精确至十分位,,,,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成果要求,绘制水质监测项目年均变化率分布图(附图2-8-5)选用水质有显著变化的监测井,根据计算获得的水质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年均变化率,点绘选用监测井,并标注选用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年均变化率据此勾绘出恶化区(△Ci>5,填充红色)稳定区(-5≤△Ci≤5,填充蓝色)好转区(△Ci<-5,填充绿色),,,,地下水污染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概念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体中,造成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性质发生变化,降低了其原有使用价值的现象,,,地下水污染分析,主要对象近期由于人为因素影响造成地下水水质具有明显恶化趋势的地下水重点是被污染的地下水水质已经达到IV、V类水的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分析,污染源及重点区水质低劣的地表水体(如排污河道、纳污湖库塘坝等)、污灌区、农药化肥施用量较高的农田及废弃物堆放场等地下水污染分析的重点区域是污染源附近,尤其是位于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分析,地下水污染程度污染指数PiCi为项目i2000年左右的监测值Ci0为项目i1980年左右的监测值若Pi大于1,则表明地下水遭到污染,Pi越大,表示污染程度越严重,,地下水污染分析,海(咸)水入侵调查海水、地下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以Cl-的污染指数评价海水入侵程度,可以矿化度的污染指数评价咸水入侵程度,,地下水污染分析-海(咸)水入侵,根据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密切结合污染源种类、物质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污染范围,并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分析,成果要求绘制地下水污染区分布图(附图2-8-6)点绘选用监测井以污染指数Pi大于1的区域确定为地下水污染区(包括海水入侵区和咸水入侵区)标绘出IV类和V类水的分布区,,,,地下水污染分析-成果要求,填报地下水污染分析成果表(附表2-8-6)该表中的地下水污染区是根据附图2-8-6确定的污染指数Pi要求取二位有效数字,,,,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评价区的确定日开采量为5万m3~15万m3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和日开采量大于15万m3的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未形成超采区时,以生产井布井区为评价区已形成超采区时,以相应超采区确定为评价区,,,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评价内容及技术要求内容地下水化学分类、水质现状评价、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和地下水污染分析评价技术要求评价方法同上选用水质监测井适当加密注重“三致”物质,,,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成果要求填报各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成果表(附表2-8-7)面积指评价区面积,要求精确至个位水质监测项目的监测值,为评价区内各选用水质监测井相应监测项目监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或面积加权平均值,,,,结束谢谢2002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