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pdf
第3 5 卷第4 期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 0 1 .3 5N o .4 2 0 0 4 年8 月J .C E N T .S o U T HU N l V .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A u g . 2 0 0 4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谢文兵1 。笪建原2 。冯光明1 1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江苏徐州,2 2 1 0 0 8 ;2 .徐州矿务局,江苏徐州,2 2 1 0 0 0 摘要采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值分析软件U D E C 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留巷前巷道支护形 式、充填体宽度、充填方式、充填体强度和端头不放顶煤长度等对综放沿空留巷的作用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留 巷顶板下沉是老顶回转运动与围岩变形的综合反映;充填体上方顶煤位移由老顶岩层运动引起,由浮煤和充填体 压缩变形以及充填体承载前预留变形量3 部分组成;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无法控制老顶回转量,但锚网支护巷道 留巷效果比架棚巷道好;端头留设一定长度的顶煤不放,有利于老顶回转触矸后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结构。 当采用综放沿空留巷时,在保证顶煤及顶板稳定前提下,合理利用圃岩移动规律,确定合理充填方式和充填体强 度,就能保证充填体稳定,达到很好的留巷效果。 关键词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中圈分类号T D 3 2 2文献标识鹤A文章编号1 6 7 2 - 7 2 0 7 2 0 0 4 0 4 0 6 5 7 0 5 M e c h a n i s mo fc o n t r o l l i n g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r o u n dg o b s i d e 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i nt o p - c o a lc a v i n gm i n i n gf a c e X I EW e n b i n 9 1 ,D AJ i a n y u a n 2 ,F E N GG u a n g - m i n 9 1 1 .C o l l e g eo fE n e r g y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2 2 1 0 0 8 ,C h i n a ; 2 .X u z h o uM i n i n gB u r e a u ,X u z h o u2 2 1 0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yu s i n gn u m e r i c a la n a l y s e ss o f t w a r eU D E Cw h i c hi ss u i t a b l ef o ra n a l y z i n gr o c ks t r a t u m r u p t u r ea n dc o l l a p s e ,t h en u m e r i c a lm o d e l sw e r es e tu pt os t u d yt h ee f f e c to fs u p p o r tw a y ,f i l l i n g b e l tw i d t h ,f i l l i n gw a y ,f i l l i n gb e l ts t r e n g t ha n dt o p c o a ll e n g t hu n c a v e do nt h eg o b s i d ee n t r yr e t a i n e di nt o p c o a lc a v i n gm i n i n gf a c e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t o o f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r e t a i n e d r o a d w a yi sa ni n t e g r a le f f e c to ft h er o c k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r o t a t i n gm o v e m e n to fm a i nr o o f . T h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t o pc o a Io v e rt h ef i l l i n gi sc a u s e db yt h em a i nr o o fm o v e m e n ta n dc o n s i s t so f c o m p r e s s i o nd e f o r m a t i o no ff l o a tc o a la n df i l l i n ga n dr e s i d u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f o r eh e a r i n go ff i l l i n g .B e f o r er e t a i n i n gt h er o a d w a y ,t h er o a d w a ys u p p o r ti su n a b l et oc o n t r o lt h er o t a t i n ga m o u n t o fm a i nr o o f ,b u tt h eb e t t e rr e s u l to fr e t a i n e dr o a d w a yc a nb eo b t a i n e db yu s i n gb o l t b e a m m e s h s u p p o r t .T h et o pc o a l so fac e r t a i nl e n g t hr e t a i n e di nf a c ee n d ,w h i c ha r eu n c a v e d ,a r ef a v o r a b l e f o rf o r m a t i o no fab e a r i n gs t r u c t u r ew i t hs e l f - s t a b l i t i t yc a p a c i t ya f t e r r o t a t i n ga n dc o n t a c t i n g w a s t er o c ko fm a i nr o o f .O nt h ep r e m i s eo f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r o o fa n dt o pc o a l ,t h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 r e g u l a r i t yo f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m u s tb er a t i o n a l l yu s e dt od e t e r m i n et h er e a s o n a b l ef i l l i n gp a t t e r n a n df i l l i n gs t r e n g t hi no r d e rt oe n s u r et h ef i l l i n g K e yw o r d s t o p c o a lc a v i n gm i n i n g ;g o b s i d e m e c h a n i s m s t a b i l i t ya n dag o o dr e s u l to fr e t a i n i n gr o a d w a y . e n t r yr e t a i n e d ;c o n t r o l l i n g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收穰日期2 0 0 3 一0 9 2 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9 7 3 4 0 9 0 作者筒介谢文兵 1 9 6 5 ~ ,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巷道围岩控制、三下采煤以及数值模拟研究 论文联系人谢文兵,男,博士} 电话, 0 5 1 6 3 8 8 5 .7 7 9 0 ;E - m a i l w e n b x i e s o h u .c o r n 万方数据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3 5 卷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是我国煤矿实现高产高 效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技术。综放沿空留巷 技术是采用“Y ”形通风方式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积 聚与超限的关键技术,它可以实现往复式开采,并可 以消除孤岛工作面。目前,通过对综放沿空留巷的 矿压显现规律的研究【1 。] ,分析了沿空留巷的主要参 数及其适应性哺。⋯,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综放沿 空留巷老顶2 种破断位置及其对围岩变形的影 响‘1 1 , 1 2 ] 。 山西晋城潞安常村煤矿成功地进行了综放沿空 留巷工业性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试验在分 析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活动规律基础上,采取了各种 相应的技术措施。在此,作者对这些技术措施的作 用及效果进行分析,为综放沿空留巷技术推广和应 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1 分析模型 S z .。综放工作面为主采3 号煤层,埋藏深度为 3 3 0m ,煤层厚度为6 .0 7m ,割煤高度为3 .0m ,直接 顶、老顶和直接底都为砂岩,厚度分别为3m ,6m 和 5m ,工作面长度为2 2 0m ,端头不放顶煤段长d 。为 8 。Om ,充填体宽度d 。为2 .5m 。留巷宽为4 .0m , 巷高为3 .0m ,巷道原采用1 2 号矿用工字钢支护。 工作面超前2 0m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 3 .5m 和木 板架设一梁二柱抬棚加强支护。 根据潞安矿务局常村煤矿S 。,。综放沿空留巷的 现场试验条件,采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 值分析软件U D E C [ 1 引,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如图1 所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1 2 ] ,S 。一。综放工作面老顶块 体长度z 约为2 0m ,超前断裂距Z ,约为4m 。模型 中老顶断裂线位于煤壁内5m 处。 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常村矿S 。.。综放工作面 实际岩体力学特性确定,如表1 所示。考虑采动影 响,采用屈服弱化模型。模型边界按岩层移动角和 连续弯曲带高度确定。为了分析方便,在模型中顶 煤下边界设置a a 剖面线,如图1 所示。 表1围岩力学性质 T a b l e1 P r o p e r t i e so f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体积模量/剪切模羹/内聚力/内摩擦角/密度 上覆岩层 。。,. 昙 ,直接顶 /老顶断裂线L 塑L 一 老顶彳 I I l C , n l 绦层 萱。,- ~不放顶煤 ∞ 直接底盲时弋充填体 .n 老底 n 下覆岩层。 1 6 0 “ 数据单位为m 图1 分析模型 F i g .1A n a l y s e sm o d e l 2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位移规律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位移不同于普通巷道的围岩 位移,它的围岩位移明显受制于老顶岩层的回转运 动,是老顶回转运动与围岩变形的综合反映。在剖 面线a a 上位移结果如图2 所示。可以看出,留巷顶 板下沉量U 为 U 一- - - “o “1 “2 。 1 其中‰为煤壁附近实体煤的下沉量,m m ;u 。为老 顶回转引起的下沉量,m m ;“。为巷道围岩碎胀产生 的变形量,m m 。若将老顶回转引起的下沉量剔除, 则留巷顶板下沉分布形态与一般采动影响巷道顶板 下沉分布形态一致。 充填体上方顶煤下边界位移由3 部分组成,如 图2 所示。即充填体上方顶煤下沉量u 为 口一勘l u 2 口3 。 2 其中移,为底板下沉量及浮煤压缩变形量,m m ;耽 为充填体本身压缩变形量,m m ;弘为充填体承载前 预留变形量,m m 。 在充填体承载前,顶煤及顶板主要产生随老顶 的回转运动,并在围岩形成自稳承载结构前一直受 这种运动影响,导致留巷和充填体采空区侧顶板下 沉都相应大于实体煤侧顶板下沉量。 在充填体承载后,随老顶进一步回转形成稳定 的自稳结构。充填体上方顶煤回转变形迅速减小。 在老顶、直接顶、充填体、底板的相互作用下,老顶回 转触矸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结构。 老顶回转引起下沉量与充填体上方顶煤位移的 差, 0 4 主要反映了顶煤的压缩变形。图2 中材。,u 。,r , /。 万方数据 第4 期谢文兵,等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和钆分别为1 2 0 ,4 2 0 ,2 0 0 和1 8 0m m 。别较小。 距煤壁距离/m d 一8m ,d 2 3m , 采用锚梁网索支护和第4 种充填方法 圈2 位移规律分析 F i g .2D i s p l a c e m e n tr e g u l a r i t ya n a l y s i s 3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根据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移动规律,为了促成老 顶回转触矸后尽快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结构, 现场工业性试验采取了如下主要技术措施在留巷 前,用锚梁网索对巷道进行加固[ 1 4 , 1 5 3 ;设计和确定充 填体宽度、充填体强度以及充填方式l 确定在端头约 留设8m 顶煤不放。 3 .1 留巷前巷道支护作用分析 有效地维护好原巷道,是综放沿空留巷的前提, 否则综放沿空留巷无法实施。为此,作者对采用不 同支护形式对综放沿空留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 用架棚支护、锚网支护、锚梁网索支护时顶煤口口剖 面线上垂直位移情况如图3 所示。位移结果表明, 当分别采用3 种不同支护形式时,老顶回转下沉量 相当。也就是说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无法控制老顶 回转量,但锚梁网 索 支护的巷道留巷效果较好,而 架棚支护巷道留巷后顶板位移约大于1 0 0m m 。对 于充填体上方顶煤下沉量,采用3 种支护形式的差 2 0 0 【0 0 0 - g 8 0 0 姜 捆l 髂 k 6 0 0 4 0 0 - j≯- O 距煤壁距离/m d l 8m ,d 2 3m ,采用第4 种充填方式 图3支护作用分析 F i g .3S u p p o r ta n a l y s i s 3 .2 充填体宽度影响分析 当充填体宽高比大于0 .8 时,有利于充填体本 身稳定。充填体稳定对于老顶回转过程中围岩形成 自稳的承载结构很重要,同时也决定留巷效果。充 填体宽度分别为2 .0 ,2 .5 ,3 .0 和3 .5m4 种情况下 剖面线口口上垂直位移情况如图4 所示。位移结果 表明,当充填体宽度为2m 时,充填体产生自左上角 至右下角斜剪切屈服带,充填体随老顶回转而屈服 失稳,不能有效控制老顶回转促成老顶形成具有自 稳能力的承载结构。当充填体宽度大于2 .5m 时, 老顶能有效地控制顶板回转,但随充填体宽度的变 化,在充填体右上角形成不同宽度的斜剪切屈服带。 因此,在设计充填体时,在加大充填体宽度以提高充 填体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老顶回转角度,把充填体 上边界设计成比老顶回转角度稍小的斜边界A B ,如 图4 所示。 3 .3充填方式及充填体强度分析 充填方式及充填体强度考虑4 种情况 第1 种充填空间为1 0 0 %,充填体强度为 6M P a [ 9 1 0 ] 第2 种充填空间为1 0 0 %,充填体强度为 万方数据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3 5 卷 6M P a ,并考虑充填体下方浮煤影响; l2 0 0 - d 2 2 .0 弋/ 10 0 0 - £ 蚓8 0 0 。 赔 1 k 、出 6 0 0 乙 3 .. 4 0 0 ≯ I 屈娜 O 距煤壁距离/m d l 一8m ,锚梁网索支护,采用第4 种充填方式 图4 充填体宽度分析 F i g .4A n a l y s i so ff i l l i n gb e l tw i d t h 第3 种在充填体承载前,顶煤随老顶回转下沉 的量大约为0 .2m ,充填体强度为4M P a ,并考虑充 填体下方浮煤影响; 第4 种其他条件同第3 种,不同点在于充填体 强度为6M P a 。 采用不同充填方式及充填体强度时a - a 剖面线 上垂直位移情况如图5 所示。位移结果表明,当工 作面开采后,立即进行第1 种和第2 种情况的1 0 0 % 充填 口s 一0 时,顶煤垂直位移稍小,但老顶回转引 起的变形主要由充填体和顶煤承担,造成充填体变 形量口z 过大,充填体右侧形成较大的斜剪切屈服 带。第3 种情况虽考虑了预留变形量弘,但由于充 填体强度较低,不能有效控制顶板回转,造成充填体 随老顶回转而屈服变形对于第4 种情况,虽然充填 体上方顶煤位移大于前2 种情况的位移,但顶煤下 沉量中含有充填体承载前随老顶回转下沉量口。,充 填体本身变形量w z 较小。从工程实践来看,由于充 填体必须滞后工作面实施,充填空间不可能进行 1 0 0 %充填,实际情况只能是后2 种情况。因此,充 填体本身必须具有一定强度。 3 .4 端头不放顶煤长度分析 根据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移动规律,为了使老顶 回转尽快触矸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结构,需要 在充填体外侧留设一定长度顶煤不放。图6 所示为 在不同端头不放顶煤长度时,剖面线a a 上垂直位移 结果。围岩位移结果表明,当充填体外侧不留顶煤 时,留巷上方顶煤及顶板承受的围岩应力完全作用 于煤壁和充填体上,导致煤帮和充填体侧向变形较 0 距煤壁距离/m d l 8m ,d 2 3m ,锚梁网索支护; 1 一第1 种方式;2 一第2 种方式;3 ~第3 种方式;4 ~第4 种方式 图5 充填方式时的垂直位移 F i g .5 V e r t i c a l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 d i f f e r e n tf i l l i n gw a y 9 0 0’八,d l 4 n 8 0 0 /\h , t l - - 8n 7 0 0 6 0 0 g 咖5 0 0 . 蜉 k 4 0 0 3 0 0 J 2 2 o ∥- 1 .t o o , 0 距煤壁距离/m d 2 3m ,锚梁网索支护,第4 种充填方式 圈6 不同端头的不放顶煤长度分析 F i g .6 U n e a v e dt o p c o a ll e n g t ho fd i f f e r e n te d g e s 万方数据 第4 期 谢文兵,等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6 6 1 大,充填体向留巷侧失稳变形。当端头不放顶煤长 度为4m 时,与端头不放顶煤长度为8m 时相比,虽 然充填体变形差别较小,但后者充填体是稳定的,前 者充填体垂直变形大于后者充填体重直变形,而且 充填体右侧形成较宽剪切屈服带。当端头不放顶煤 长度为1 2H 1 时,虽然充填体垂直变形的减小量较 大,但留设过多顶煤,造成资源损失较大。 4 结论 l i t .留巷顶板围岩位移受制于老顶岩层的回转运 动,是老顶回转运动与围岩变形的综合反映。充填 体上方顶煤位移由老顶岩层运动引起,由浮煤和充 填体压缩变形以及充填体承载前预留变形量3 部分 组成。 b .采用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无法控制老顶回 转量,但采用锚梁网 索 支护巷道留巷效果比架棚 巷道好。 c .对常村矿S 。一。综放工作面,当充填体宽度大 于2 .5m 时,能有效控制老顶回转。在设计充填体 时,可把充填体上边界设计成比老顶回转角度稍小 的斜边界A B 。 d .当采用综放沿空留巷时,在保证顶煤及顶板 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围岩移动规律,确定合理充 填方式和充填体强度,既能保证充填体稳定,又能达 到很好的留巷效果。 e .端头留设一定长度的顶煤不放,有利于老顶 回转触矸后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结构。 参考文献 [ 1 ]陈炎光,陆士良.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 M ] .徐州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1 9 9 4 . C H E NY a n - g u a n g ,L US h i l i a n g .S t r a t ac o n t r o la r o u n dc o a l m i n er o a d w a y si nC h i n aE M ] .X u z h o u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e s s ,1 9 9 4 . E 2 - 1 陈炎光,钱鸣高.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 M ] .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1 9 9 4 . C H E NY a n g u a n g ,Q I A NM i n g g a o .S t r a t ac o n t r o la r o u n d c o a lf a c ei nC h i n a [ M ] .B e i j i n g C o a l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1 9 9 4 . [ 3 3 陆士良.无煤柱护巷的矿压显现E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 8 4 . L US h i l i a n g .M e c h a n i c a lb e h a v i o ro fr o a d w a ym a i n t e n a n c e w i t h o u tp i l l a r [ M ] .B e i j i n g C o a l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1 9 8 4 . [ 4 3 马念杰,侯朝炯.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 M ] .北京煤炭工 业出版社,1 9 9 5 . M AN i a n j i e .H o UC h a o j i o n g .T h eu n d e r g r o u n dp r e s s u r eo f s e c t i o n a lr o a d w a y sa n di t sc o n t r o l [ M ] .B e i j i n g C o a l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1 9 9 4 . E 5 - 1 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1 9 9 2 . Q I A NM i n g g a o ,L I UT i n g e h e n g .S t r u c t u r a l b e h a v i o u r so f r o c k sa n ds t r a t ac o n t r o l [ M ] .B e i j i n g C o a l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 1 9 9 2 . [ 6 3 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 J ] . 煤炭学报,1 9 9 4 ,1 9 6 5 5 7 5 6 3 . Q I A NM i n g g a o ,M I A OX i e - x i n g ,H EF u - l i a n .A n a l y s i so f k e yb l o c ki n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v o u s s o i rb e a mi nl o n g w a l lm i n i n g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1 9 9 4 ,1 9 6 5 5 7 5 6 3 . [ 7 3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等.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M ] .徐 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 0 0 0 . Q I A NM i n g - g a o ,M I A OX i e - x i n g ,X UJ i a l i n ,e ta 1 .K e ys t r a t at h e o r yi ng r o u n dc o n t r o l [ M ] .X u z h o u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e s s ,2 0 0 0 . E 8 3 漆泰岳.沿空留巷整体浇注护巷带主要参数及其适应性[ J ] .中 国矿业大学学报,1 9 9 9 ,2 8 2 1 2 2 1 2 5 . Q IT a i y u e .M a i np a r a m e t e r so fp a c k ~f i l l i n gf o rr e t a i n e dg o b s i d ee n t r ya n di t sa d a p t a b i l i t y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9 ,2 8 2 1 2 2 1 2 5 . [ 9 ] 郭育光,柏建彪,侯朝炯.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主要参数的研究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 9 9 2 ,2 1 2 1 1 1 . G U OY u g u a n g ,B A IJ i a n - b i a o ,H O UC h a o - j l o n g .T h es t u d y o fm a i np a r a m e t e r so ff i l l i n gf o rr e t a i n e dg o b s i d ee n t r y 口]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2 , 2 3 2 1 1 1 . [ 1 0 ] 孙恒虎,赵炳利.沿空留巷的理论与实践E M ] .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1 9 9 3 . S U NH e n g h u ,Z H A OB i n g - l i .T h e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r e t a i n e dg o b s i d ee n t r y [ M ] .B e i j i n g C o a l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1 9 9 3 。 [ 1 1 ] 张东升,茅献彪,马文顶.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 研究[ 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2 ,2 1 3 3 3 1 3 3 4 . Z H A N GD o n g - s h e n g ,M A OX i a n b i a o ,M AW e nd i n g .T e s t i n gs t u d yo nd e f o r m a t i o nf e a t u r e so f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so f g o b 。s i d e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i n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c o a lf a c ew i t ht o p - c o a lc a v i n g 口]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R o c kM e c h a n i c s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2 ,2 1 3 3 3 1 3 3 4 . [ 1 2 ] 张东升,缪协兴,茅献彪.综放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的模拟 分析[ J 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0 1 ,3 0 3 2 6 1 2 6 4 . Z H A N GD o n g - s h e n g ,M I A OX i e - x i n g 。M A oX i a n b i a o .S i m u l a t i o no nr o o fa c t i v i t i e so fg o b 。s i d e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i nf u l l y - m e c h a n i z e dt o p - c o a lc a v i n gf a c e sE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1 ,3 0 3 2 6 1 2 6 4 . [ 1 3 ] 王泳嘉,邢纪波.离散单元法及其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 M ] . 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 9 9 1 . w A N GY o n g - j i a .X I N GG i b o .U n i v e r s a ld i s t i n c t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g e o m e c h a n i c s [ M ] .E a s t N o r t h I n d u s t r yC o l l e g eP r e s s ,1 9 9 1 . [ 1 4 ] 陆士良,汤雷,杨新安.锚杆锚固力与锚固技术[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8 . L US h i l i a n g ,T A N GL e i .Y A N GX i n a n .A n c h o r a g ef o r c e a n db o l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 M ] .B e i j i n g C o a l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 1 9 9 8 . [ 1 5 ] 侯朝炯,郭励生,勾攀峰,等.煤巷锚杆支护[ M ] .徐州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1 9 9 9 . H O UC h a o - j i o n g ,G U OL i s h e n g ,G O UP a n - f e n g ,e ta 1 .B o l t i n gs u p p o r to fc o a lr o a d w a y s [ M ] .X u z h o u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e s s ,1 9 9 9 . 万方数据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作者谢文兵, 笪建原, 冯光明 作者单位谢文兵,冯光明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笪建原徐州矿务局,江苏 ,徐州,221000 刊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4,354 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6条参考文献16条 1.陈炎光.陆士良 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 1994 2.陈炎光.钱鸣高 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 1994 3.陆士良 无煤柱护巷的矿压显现 1984 4.马念杰.侯朝炯 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 1995 5.MA Nian-jie.HOU Chao-jiong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of sectional roadways and its control 1994 6.钱鸣高.刘听成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1992 7.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 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 19946 8.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2000 9.漆泰岳 沿空留巷整体浇注护巷带主要参数及其适应性[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2 10.郭育光.柏建彪.侯朝炯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主要参数的研究 19922 11.孙恒虎.赵炳利 沿空留巷的理论与实践 1993 12.张东升.茅献彪.马文顶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3 13.张东升.缪协兴.茅献彪 综放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的模拟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3 14.王泳嘉.邢纪波 离散单元法及其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 1991 15.陆士良.汤雷.杨新安 锚杆锚固力与锚固技术 1998 16.侯朝炯.郭励生.勾攀峰 煤巷锚杆支护 1999 相似文献6条相似文献6条 1.期刊论文 石占忠 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技术 -甘肃科技2006,2210 通过对王家山煤矿一号井202-3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沿空留巷的试验研究,对沿空留巷巷道提出了联合支护方式,经矿压显 现规律观测表明,采用的巷道联合支护方式达到了安全、经济、合理的要求. 2.期刊论文 谢文兵.许传峰.宋建龙.XIE Wen-bing.XU Chuan-feng.SONG Jian-long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分 析 -煤炭科学技术2005,332 针对常村矿S2-6综放工作面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和现有支护状况,分析了S2-6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技术措施.在实测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综放沿空留 巷围岩控制效果,得出的结论对综放沿空留巷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3.期刊论文 谢文兵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 在工程实践基础上,采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值分析软件UDEC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详细分析了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移动规律,系统分析了 老顶断裂位置、端头不放顶煤长度、原有巷道支护技术、充填体宽度、充填方式和充填体强度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 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顶煤及顶板稳定前提下,合理利用围岩移动规律,确定合理充填方式和充填体强度,既能保证充填体稳定,又能达到很好的留巷效 果. 4.期刊论文 谢文兵.王世彬.冯光明 放顶煤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移动规律及变形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5 运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值模拟软件UDEC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分析了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和位移的演变过程、围岩移动的特征,阐述了巷 道和充填体上方顶煤的位移及其与上覆岩层破断之间的关系,为沿空留巷充填体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5.期刊论文 谢文兵.殷少举.史振凡 综放沿空留巷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煤炭学报2004,292 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值分析软件UDEC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详细分析了老顶断裂位置、端头不放顶煤长度、 充填体宽度、充填方式和充填体强度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老顶断裂位置对留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留巷顶板围岩位 移受制于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