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pdf
第2 1 巷第3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t O 3 3 1 ~3 3 4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张东升1 茅献彪2 马文顶1 i ‘巾目矿韭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州2 2 1 0 0 s P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攮州2 2 1 0 0 8 摘要掌握综放沿空留巷目岩变彤规雄是进行沿空留巷台理支护设计的关键之一.采用相似村抖摸拟试验方法,对 沿空留巷老顶破断位置与形状、不同支护方式对顶板活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巷旁充填技术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麓词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模拟试验 分类号“ F D3 1 3 i I文■标识码A 文章螭号1 0 0 0 - 6 9 1 5 2 0 0 2 0 3 .0 3 3 l - 0 4 1 引言 综采放顶煤开采是我国煤矿实现高产高效并具 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一项煤炭生产技术,其中有关的 岩石力学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I ”q 。 随着综放工作面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工作面瓦斯 超限问题目益突出,而采用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实 现工作面“Y ”型通风,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条重 要技术途径。综放沿空留巷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尚属空白,开发此项技术的基础是要全面掌握综放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尤其是要研究清楚老顶断 裂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巷内支护和巷旁充填对顶板 稳定} 生的影响。为此.针对潞安矿务局常村煤矿S M 综放工作面的煤层具体条件,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 试验n 。 2 模拟方案设计 由于常村煤矿采掘安排限制,综放沿空留巷第 一次现场工业性试验需安排在s 2 { 工作面运输顺槽 内进行.该巷道现为工字钢梯形棚架支护。因此, 模拟方案需设计2 个,一个要针对s 2 4 工作面现在 的工字钢梯形棚架支护,另一个可针对第一次支护 就采用锚杆支护。常村煤矿S 2 { 工作面采深为3 l O ~ 3 3 5m ,主采3 号煤层;煤层厚度为6 .0 7m .采煤 高度为2 t 8m ;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为2 .6 4m ; 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为6 .5 6m ;直接底为细砂岩, 厚度为3 .5 9 n l 。 模拟试验方案l ,即模型1 上区段工作面运 输顺槽为梯形断面.顶宽为4 .0m ,底宽为4 .6m , 高为2 .81 1 3 ,原为工字钢梯形栅支护。沿空留巷前 改为锚杆加锚索支护,留巷时采空侧进行2 .0i n 宽 的巷旁充填。锚杆为≯2 2m m 螺纹钢锚杆.顶板有 6 根锚杆,其中角锚杆长为2 .6m .其他锚杆长为 2 .4m ,锚杆间距为8 0 0m m 每帮有4 根锚杆,长 为2 .4m .间距为8 0 0m m ,锚杆排距为8 0 0i n n i ; 在巷道顶板两角各布置锚索】根.长为7 .5m ,锚 索排距为40 0 0i n m ,与锚杆交错布置。 模拟试验方案二.即模型2 上区段工作面运 输顺槽为矩形断面.宽为4 .5r 1 3 ,高为2 .8i r t ,采用 锚杆加锚索支护。沿空留巷时,在采空侧进行2 .5m 宽的巷旁充填。锚杆为≯2 2i l l n l 螺纹钢锚杆,锚杆 与锚索布置同模型1 。 模拟试验在中国矿业大学岩控中心平面应变 模型架上进行,模型架的几何尺寸为长宽高 3 .2m 0 .4m 1 .8 5m 。根据巷道几何尺寸和采深 情况,模拟试验的几何比定为l 2 5 。模型的几何 状态、加载系统、巷道布置、测点布置情况见图1 。 充填带的抗压强度在模型1 中取口. 4M P a , 在模型2 中取仃. 6M P a 。模拟顶底板岩层时.采 用砂子为骨料,以碳酸钙、石膏为胶结料。模拟煤 层时在上述相似材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以岩 石的抗压强度为主要相似基准.满足强度相似和外 2 0 0 0 年6 月9 日收到初稿.2 0 0 1 , 年7 月2 8 日收刊悻改稿. 固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9 7 3 4 0 9 0 和国家技术创新资助项目 作者张东升简介;男,3 3 步,●站8 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专业.现为博士、剐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在采矿中的应用投矿山 开采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二i 堂互垄兰皇三堡兰堡 竺至 单位m 圈I 模型设计布置 F i g .I L a y o u t o f m o d e ld e s i g n 力相似n 根据相似比而换算得到的具体几何和强 度参数见表1 ,试验加载控制系统如图2 所示。 衰I 挂拟顶庇扳岩层的原基参披与攮型●数 T a b l e1 P a r a m e t e r so f p r o t o t y p ea n dm o d e lf o rs i m u l a t i n g r o o f a n df l o o rM k s 翻2 试验加载控捌系统 F i 9 2C o a t m l l i n g s y s t e m f o r t e s t l ∞d 堍 模拟锚杆采用≯1 .5m l T l 、拉断力为5 5N 的铝 丝,模拟锚杆的拉伸 P - A 特性如图3 所示。模拟 锚索采用≯1 , 8 姗、拉断力为6 5 N 的铝丝,模拟锚 索的拉伸 P - A 特性如图4 所示。 3 模拟试验 3 .1 模型1 试验 针对模拟试验方案1 ,即模型1 ,首先将模型按 设计要求铺好,待干燥以后,按照巷道的位置和尺 闰3 ≯1 .5 m i l l 模拟锚扦受拉特性 F i g .3T h ec u r v co f P - df o r ≯1 .5m mb o l to f m o d e ll e s t 7 0 6 0 5 0 z4 0 t3 0 2 0 】0 0 图4 ≯1 , 8 f i l m 模拟锚索受拉特性 F i g , 4T h ea _ I r v eo f P - df o r ●1 .8m mc a b l eo f m o d o lt e s t 寸开挖上区段的运输平巷,并对其用工字钢进行支 护。然后台上模型模板进行第一次加载,载荷的量 级为原始应力水平.稳定一段时间后,打开模型的 前模板.开始对巷道进行二次支护,二次支护的形 式是用锚杆加锚索代替工字钢梯形棚。每断面打锚 杆1 2 根,其中煤壁帮4 根.顶角各l 根,顶板上6 根。按照锚杆的排距8 0 0m m 计.模拟巷道共打1 5 0 根锚杆。锚索是在铺模型时预埋进去。共4 根。再 干燥后,在模型的右侧进行上区段工作面的开采。 回采时。在运输平巷的采空区一侧上方留设7 .5m 的顶煤不放,并在巷道的采空侧留设的顶煤下进行 巷旁充填,充填带宽度为2 .0m 。 二次加载时,首先在垂直应力方向加到原始应 力水平状态.即在模型上方应力为0 .2 1M P a ,换算 成试验台的控制压力为2 .9M P a 。水平方向的应力 为垂宣方向的三分之一,也由加载台加压控制。根 据模型1 所定的应力集中系数再对模型进行模拟开 采加载,即试验台的控制压力为8 .6M P a 。加载步 骤为第一步加载至原始应力状态.载荷量级月为 1 .2 .2 .9M P a 。第二步模拟峰值应力开始加载,如 图l 所示,从右边的第三个千斤顶开始依次向前推 进.载荷量级n 为4 .5 ,6 .8 .6 M P a 。每加载一次, 等待0 .5h 后测量一次巷道的变形。 万方数据 塑 堂第3 期张东升等综放沿宅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3 3 3 . 巷道围岩变形状况如图5 a 所示。巷道的变形 两帮收敛u 顶底板收敛矿 随加载量级, v /的变化 如图6 a 所示。在此模型中,沿空所留巷道的两帮 移近量为1 9 .8m f f l 、顶底平均移近量为11 .6m m , 且巷道顶板下沉不均匀,靠近采空区一侧的下沉量 较大,两侧差值为1 4 m m 。 f 时模型 b 模型2 图5 沿空所留巷道及充填带的破坏状况 F i g .5B r e a k .a g es t a t c o f g o b - s i d e t o .w a y a n d f i l l t dz o n e b 模型2 一■一巷谴阿帮位移一▲一巷道瑗雇位移 加载量级I ~3 为加载第一步,4 ~7 为加载第二步. 图6 巷道变形与加载量级”的变化曲线 F i g .6T h ec u r v eo f r o a d w a y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l o n d i n ,gI c v c l 月 3 .2 模型2 试验 铺模型的过程均同模型1 。干燥后,开始开挖 巷道,然后打锚杆,每断面1 3 根,其中煤壁帮4 根,顶角各l 根,项板上7 根。巷道长4 0 0m m , 相当于实际1 0m 的巷道长度,按照锚杆的排距8 0 0 m m 计,模拟巷道共打1 6 0 根锚杆。锚索是在铺模 型时预埋进去,共4 根。再干燥后,在模型的左侧 进行上区段工作面的开采。回采时,在运输平巷的 采空区一侧上方留设7 .51 1 1 的顶煤不放,并在巷道 的采空侧留设的顶煤下进行巷旁充填,充填带宽度 为2 .5m 。模型加载过程和巷道位移测量方法同模 型l 。 经过试验,所留巷道和充填带均保持较完好的 状态,试验后,巷道及充填带的状况如图5 b 所示。 在此模型中.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为L 2 4m m ,顶底 移近量为4 .2m m ,巷道内顶板下沉不均匀,靠采空 侧的下沉量较大,差值为2 .4m m 。巷道的变形 两 帮收敛u .顶底板收敛y 随加载量级月的变化如图 6 b 所示。 4 模拟结果分析 针对模型l 和模型2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 老顶断裂线位置 由模型l 和模型2 试验结果可知,老顶破断的 块度和结构形态变化不大,但老顶的断裂线位置却 不同,其与沿空留巷的维护状况及围岩的稳定性有 很大关系。模型l 中的巷道,由于原始支护为棚架 支护,围岩已经有一定范围的松动,巷道煤帮侧的 支承应力峰值已向煤层深部转移,虽然在沿巷前巷 道围岩已用锚杆 索 加固.但在受到采动及工作面 周期来压影响时,老顶断裂线仍位于留巷实体煤一 侧内.即基本上沿煤体松动区的边界。模型2 中的 巷道在掘进时.就用锚杆 索 网联台支护,以提高 围岩 尤其是j 粲帮 的强度,并充分发挥顶板岩层的 白承能力。在留巷时,加大充填材料的强度和充填 体宽度,则老顶在充填体采空区侧披切断.并产生 滑动失稳。 2 充填体强度对顶板破断的影响 由模型2 可知,当充填体强度为4M P a .宽度 为2 .0m 时.能切断顶煤和直接顶.但切断老顶. 充填体变形较大。而当充填体强度为6M P a ,宽度 为2 .5m 时,则顶煤、直接顶及老顶都被切断.有 利于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 3 工作面端头放煤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模型I 中充填体破坏较为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工作面端头只有4 架支架不放顶煤.因而老顶 万方数据 3 3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2 妊 回转下沉量较大,不利于老顶尽快形成平衡结构和 充填体的稳定。两个模型结果表明,端头不放顶煤 支架应定为6 ~7 架,可保证老顶断裂后很快触矸自 稳。 4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 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处于采场支承压力降低区, 其承受的压力来自上方顶煤和直接顶的自重.以及 采空区老顶回转引起的压力。综放沿空留巷围岩. 由于承受两次采动压力的影响.故从巷道成形到上 下工作面开采结束这一过程,巷道围岩的变形较大。 在留巷后,巷道的顶板下沉量较大,且下沉不均匀, 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实体煤一侧犬。对于 棚架巷道沿空留巷来说,两帮变形较大.由于煤体 较破碎.故采用锚杆 索 网联合加固极为必要,可 有效地控制煤帮的大变形。巷内锚杆和锚索的支护 作用主要是防止顶煤的离层、错位以及局部冒顶, 联合巷旁充填保持项板的稳定。 5 顶板活动对充填体的作用 随着综放工作面的推进,沿空留巷老顶的破断 与下沉是不可抗拒的.其变形量需由直接顶、顶煤、 充填体及底板共同承担。采空侧的充填带要适| 直‘‘给 定变形”1 5 1 的特点.既要有一定的强度,又要有一 定的抗变形能力。从试验结果看,模型l 中的充填 体纵向变形率达到2 2 %,超过了充填体的抗变形能 力,据此,充填带宽度须低于2 .5m ,充填材料的 抗压强度不能低于4M P a 。 s 主要结论 1 综放沿空留巷的不同支护方式可影响老顶 的破断线位置。留巷前对巷道预锚固,有利于沿空 留巷的顶板稳定。 2 充填体强度对顶板破断影响较大。充填体 强度越大.越易切断项扳.从而更易保证沿空留巷 的围岩稳定。 3 综放工作面端头合理的不放顶煤距离,可 使老顶断裂后很快触矸自稳,有利于充填体及顶板 的稳定。 4 采用锚索联合支护,可有效地控制综放沿 空留巷围岩的太变形。 5 巷旁充填体既要有一定的强度,又要有一 定的抗变形能力。 参考文献 i 障忠辉,谢和平综放栗场支承压力丹析的损伤力学分折p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D _ l 州 4 3 6 ~4 3 9 2 葺胜根,钱鸣高.缨协辫警培放开采端面顶板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研究【1 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0 ,1 9 4 1 t4 7 2 ~4 7 5 3 李树刚.钱坞高.石平五综放开采疆岩离屡裂隙变化及空障滓流 特性研宄f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0 .1 9 5 k6 0 4 ~6 0 7 4 王卫军,候朝炯,憔仁钦急倾斜煤层故顶煤分段高虚的合理确 定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1 .2 “3 3 5 S ~3 5 8 5 白义如.白世伟,靳钟钵鬟特厚煤层分层放顶煤相似{ 才科摸拟试 验研究U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1 - 2 0 3 扣3 6 5 ~3 6 9 6 钱鸣高.何寓连再论来场矿山陈力理论H l 叶I 国矿业太学学报 1 9 9 4 2 3 3 】{ 】~9 7 颐太钊相似材料和相似模型[ m l 豫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t 1 9 9 5 ,6 ~5 6 T E S T I N GS T U D Yo ND E F o R ⅣL A T I O NF E A T U R E S o F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o FG O B .S Ⅱ,E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D iF U L L l n M E C H A N I Z E D C o A Ll A C EW 咖T O P .C o A LC A v l N G Z h a n gD o n g s h e n 9 1 .M a oX i a n b i a 0 2 ,M aW e n d i n g 。 f ‘S c h o o l o f 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 而曲H 0 ,q 纠,X l , 口h o a k 2 2 1 0 0 8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s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2 2 1 0 0 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t e c h n i q u eo f g o b - s i d e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i nf u l l y - m e c h a n i z e dc o a If a c ew i t ht o p - c o a lc a v i n gi st h ek e y m e a s u r ew i t hw h i c ht h eYt y p ev e n t i l a t i o nm a n n e rc ∞b eu s e d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o ff a c eg a sa c c u m u l a t i o n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i v e nc o n d i t i o n so f C h a n g e h u nC o a lM i n e ,L u a nB u r e a u ,t h ee q u i v a l e n tm n t e d a l s i m u l a t i o nt e s t i n g i sm a d e ,a n dt h eb r o k e ns i t u a t i o na n ds h a p eo fl n a ] nr o o f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s u p p o r to nr o o fa c t i v i t sa r e a n a l y s e dT h es t u d yr e s u I t sp r o v i d es c i e n t i f i cb a s i sf o rI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t h es u p p o f fo fg o b - s i d ee n t r ya n d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o f r o a d s i d ef i l l i n g . K e yw o r d sg o b - s i d e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 t r o a d s i d ef i l l i n g - s i m u l a t i o nt e s t i n g 万方数据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作者张东升, 茅献彪, 马文顶 作者单位张东升,马文顶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州 221008, 茅献彪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院 徐州 221008 刊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2,213 引用次数24次 参考文献7条参考文献7条 1.陈忠辉.谢和平 综放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的损伤力学分析[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4 2.曹胜根.钱鸣高.缪协兴.刘长友 综放开采端面顶板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4 3.李树刚.钱鸣高.石平五 综放开采覆岩离层裂隙变化及空隙渗流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5 4.王卫军.侯朝炯.熊仁钦 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分段高度的合理确定[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3 5.白义如.白世伟.靳钟铭.宋选民 特厚煤层分层放顶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3 6.钱鸣高.何富连 再论采场矿山压力理论 19943 7.顾大钊 相似材料和相似模型 1995 相似文献9条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 谢宗保.黄艳利.巨峰 复合顶板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实践 -煤炭科技20082 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11151工作面为复合顶板,高瓦斯.为了无煤柱连续开采的需要,提出了在复合顶板条件下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通过选择合 理的充填材料,对沿空留巷充填设备进行改造,并设计合理的充填工艺及充填布置系统方案,分别对沿空留巷及充填体表面变形、充填体下沉变形及其应力 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能有效地保证复合顶板的稳定,成功控制顶板下沉,适应老顶回转变形的要求. 2.期刊论文 华心祝 综放开采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探讨 -建井技术2002,231 综放开采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在国内外尚无应用先例,指出了该项技术几个难题,对巷旁充填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 的计算方法. 3.期刊论文 毛清华.王雪芳.MAO Qing-hua.WANG Xue-fang 9煤层中巷旁充填沿空留巷试验分析 -煤炭工程 20055 根据古书院煤矿91304综采工作面的地质、生产技术条件计算出合理的巷旁支护参数,设计了泵送高水速凝材料进行巷旁充填的工艺系统,并对巷道围 岩变形、顶板离层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水速凝材料进行巷旁充填,适应9煤层回采工作面顶板的活动规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 4.期刊论文 顾新泽.石长坤.刘思佳.GU Xin-ze.SHI Chang-kun.LIU Si-jia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变形控制技术 -煤矿开采2008,135 针对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存在承压、侧向变形等问题,进行矿压和墙体受力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技术,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期刊论文 耿建平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探讨 -山西建筑2003,298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是采煤工艺的一项重要改革,从设备选择、支护设计、充填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常规充填护巷技术比较,工艺简 单、机械化程度高、护巷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6.期刊论文 刘益成.孙立亚 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实践 -煤炭科学技术2000,283 介绍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的新材料、新工艺及主要技术经济效果. 7.期刊论文 苏清政.郝海金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 -煤矿开采2002,74 基于现场实际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沿空留巷顶板岩层运动的过程及充填体受力特征,根据充填体与顶板相互作用原理,确定了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的 计算原则,并建立了相应的支护阻力计算模型. 8.期刊论文 刘生优 煤系地层高岭岩沿空留巷技术 -煤炭科学技术2003,319 在煤系地层高岭岩工作面运输巷试验沿空留巷技术,沿空留巷的顶板支护方式不同以及巷旁充填构筑物不同,对顶板岩层活动及沿空留巷变形差异大 .实践表明,采用锚杆索梁网联合支护和人工构筑木垛、走向双抬棚的巷旁充填体、有利于沿空留巷顶板稳定和下区段回收材料,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 9.期刊论文 权学金.李广余.葛逸群.马建华.陈勇 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与应用 -煤炭科技20061 根据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对巷旁支护体的力学要求,确定了经济合理的配比.介绍了徐州矿务集团张集煤矿9422工作面运输巷采用该材料进行巷旁 充填实现沿空留巷的工程实践,为沿空留巷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 引证文献25条引证文献25条 1.李青锋.朱川曲 综放沿空巷道帮锚杆剪切变形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810 2.谢宗保.黄艳利.巨峰 复合顶板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实践[期刊论文]-煤炭科技 200802 3.何炳银 采空区边缘煤层顶板的断裂与垮落探查[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805 4.封金权.张东升.马立强.陈涛.王旭锋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数值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709 5.王贵虎.唐述敏 三软综放沿空锚网索支护巷道回采期间围岩变形特征[期刊论文]-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 6.马立强.张东升.陈涛.范钢伟 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充填体支护阻力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03 7.张东升.马立强.缪协兴.董国伟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影响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01 8.王继承.茅献彪.朱庆华.朱川曲 综放沿空留巷顶板锚杆剪切变形分析与控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01 9.李学华.杨宏敏.张东升 下伏煤层开采引起的大巷变形规律模拟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601 10.陈涛.张东升.王旭锋.王红胜 柳泉煤矿3煤工作面复合顶板合理支护方式数值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605 11.华心祝.马俊枫.许庭教 锚杆支护巷道巷旁锚索加强支护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 200512 12.张东升.马立强.冯光明.缪协兴 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技术[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07 13.马立强.张东升 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工业性试验[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504 14.缪协兴.茅献彪.朱川曲.刘卫群 综放沿空巷道顶部锚杆剪切变形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506 15.谢文兵.许传峰.宋建龙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502 16.张东升.王旭锋.范钢伟.陈涛 上行开采单体面控顶方式的模拟分析[期刊论文]-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504 17.冯梅梅.茅献彪 机械式可回收锚杆支护效果分析[期刊论文]-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504 18.李晋平 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9.韦文兵 复杂扰动锚网支护巷道的力学系统研究与工程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0.谢文兵.笪建原.冯光明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1.马立强.张东升 综放巷内充填沿空留巷工业试验[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06 22.谢文兵.王世彬.冯光明 放顶煤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移动规律及变形特征[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05 23.谢文兵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18 24.谢文兵.殷少举.史振凡 综放沿空留巷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402 25.张东升.缪协兴.冯光明.宋召谦 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性控制[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