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006-1999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pdf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测 绘行 业标 准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 d a t a r e c o r d i n g r u l e s f o r l e v e l l i n g C H T 2 0 0 61 9 9 9 本标准规定了 使用可编程序的记录器〔 含电子计算器、 电子计算机 进行水准测量记录时 必须记录 的信息项目、 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成果输出格式。适用于国家一、 二、 三、 四等水准测量电子记录 1 名词术语 土丝读数- - 一视距测量中数值大的读数 下 丝读数 一一 视距测量中数值小的读数 尺每测站首次照准的标尺。 尺每测站第二次照准的标尺 一 检测站观测间歇处的最末站 快慢第 第二检测站 观测间歇处的次末站 2 记录信息项 目及其标识符与内容代码 2 . 1 分段观侧前应输人的标题信息 见表 1 表 1 记录名称项目名称 测量代号 施测单位 作业年代 标识符 S VY UNI T YEAR RD M ET 字符数内容及代码 4 0 ‘ 么 3 以下未加说明者, 均按Z B A 7 6 0 0 3 一8 7 4 测量外业电子记 录基本规定 以下简称 基本规定 附录E编码_ 于 丫 X 一照准次序 一读数方式 一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 往 返 观 测. . . B, 单程双转点⋯5 其他⋯A 读数方式 光学测微二0 中丝读数⋯1 布 其他2 照准次序; 后、 前、 前、 后、 前、 后、 后、 前⋯。 ; 后‘ 前、 前、 后、 后、 前、 前、 后一1 ; 后、 后、 前、 前、 后、 后、 前、 前⋯2 了 t 他 , 3 路线识别记录1 一。 测量标准名称或代号 国家测绘局 1 9 9 9 一 0 9 一 0 7 批准1 9 9 9 一 0 9 一 0 7 -3 } 施 C H/ T 2 0 0 6一1 9 9 9 续表 i 己 录器型号 记录器编号 磁带机型号 磁带机编号 打印机型号 1 、 RE T丫O TY t 5 4 2 C H/ T 2 0 0 6 一 1 9 9 9 2 . 2 每测段观测前应输人的标题信息 见表 2 表 2 首站后视和前视标 尺号码 B. F两 尺 号 间 加 逗 号 。 2 . 3 每测段观测开始与结束、 间歇前后、 气候突变以及执行独立的程序段时, 应输入的观测条件信息 见表3 表 3 iL ,} }g 6 R 11 st c ; N 字符数内容及代码 记录日期时刻 测站编号 温度 天气 成象 太阳方向 I 一 I M F 记录观测条件时 所执行的程序的指令名称。如 往测为 GO . 间歇为S T等 月、 日、 时、 分各占两位。 记录观测条件时的4 G 1 站号。 取至 0 . 1 C 。 ⋯前方‘ 4 一后方, 卜 二 前右, 5 一左后 2 一右方 . 6 ⋯左方 . 3 ⋯右后 . 7 ⋯前左 含 一 于 件 风向及风速 道路 及土质 AT 、 V E I M G S UN W I ND LAND 工仪 器 标 尺卜 土 质 观测经过的道路 、丁 高差或角度 道路土质; 柏油路一0 。柏油一0 . 水泥路-1 ,水泥一1 , 土路 一 2 ,实土 一 2 , 沙石路- - 3 .沙石一3 . 铁路-4 ,草地一4 , 其他一5 分别记录标石的上下标志高差, 收测时与检测后的间歇点 高差, 退站重测的原测高差以及水准仪改正前和改正后的 角值。高差以米为单位 角度以秒为单位 三 4 3 C H/ T 2 0 0 6- 1 9 9 9 2 . 4二等水准测量中每站需输人的数据项 见表4 表 4 飞 己录名称信 息 项 目 标识符 测站记录 一 测站编号N 快尺上丝读数 快尺下丝读数 R1 一RZ 一__ 1 Q * * }} 1 1,丝 1一1 赞一 - - 一 一- 竺一. 哩 坚 赘 奎 竺 1望 竺 1丝 生 - _一、一 R 4 一, 慢尺 匕 丝读数,f 2 5一 慢尺下 丝读 数R 6 慢尺辅助分划中丝读数 IR 7 I R S 快尺辅助分划中丝读数 一 一 注一 一 一 三、 四等水准测量中每站需输人的数据项 见表 5 表 5 记 录 名 称信息项目标识符 M; 站编号 后尺上丝读数 后尺下丝读数 一般 自动形成。 以整型数输人 BD一川PU一Flj一川 测站 记录 后尺基本 黑面 分划读数 后尺辅助 红面 分划读数 前尺 L 丝读数 前尺下丝读数 前尺基本 黑面 分划读数 一 iP 9h M 基辅读数差超限 { d R 0 . 3 - m - 一一一一- 一 高差之差超限d h 0 . 5 mm 检测第一站首次不合格C d h l 1 0 . 7 m- 检测第_站首次不合格 检测两次均不合格 跨河观测两次高差之差超限 上下标志观测两次之差超限 C d h 2 L dh X 1 0 . 7 mm 2 0 . 7 -- x为检测站号 Td h 1 Ud h I5m m0- - 一一州 附录c 记录程序G L 0 1 0 8 6 Z B 参考件 C 1 说明 C l . 1 程序系选取S HA R P P C - 1 5 0 0 A袖珍电子计算机, 按照本标准要求, 为一等水准观测记录编写的 适用于Z e i, s N i 0 0 2 水准仪配常数为6 0 6 5 。 标尺的作业。 C 1 . 2 成果记录采用手簿贴高差纸带配全记录磁带方式, 按5 . 1 . 1 规定设计输出格式。 c l . 3 可以连续记录三个测段。每测段不得超过2 0 0 个测站与2 0 条观测条件的记录, 连续记录各测段 的总站数约为3 0 0 站 C 2 记录流程图 C H T 2 0 0 6 一 1 9 9 9 C 3 G L 0 1 0 8 6 Z B程序的变f分配表 见表C l 表 C1 变 量 类 型名称 A X1 X2 X3 Y1 Y2 Y3 S 1 1 ,5 0 S 2 1 “5 0 S 3 1 *5 0 C1 XI ,5 0 C2 X2 5 0 C3 X3 - 5 0 A1 YL ,2 7 A2 Y 2 . 2 7 A3 Y3 2 7 { 已 记 录 的 测 段 数 A 翻, 。 1第一测段已记录的观测杀件数 个 程 变 最 一 一仁 第二测段已记录的观测条件数 第二测段已记录的观测条件数 第一测段记录的测站数 第二测段记录的测站数。 第二测段记录的测站数 第一测段的说明及成果记录 第二测段的说明及成果记录 第下测段的说明及成果记录 第一测段的观测条件记录 第二测段的观测条件记录。 第二测段的观测条件记录 第一侧段的测站数据记录 第二测段的测站数据记录 第三测段的测站数据记录 测段过程变量 视距限定长度。 两排分划线求得的高差之差限差 三丝检校限差。 标尺读数差常数 将要或正在观测的测站编号 往返方向标志往 K O ; 返K 1 照准前后视标志, 随J , K值变化 退站次数累计值 摆差角C的初值与均值 超差次数累计值 观测条件记录次数 已测站数。 视距累计值 视距差累计值 高差累计值 QI印印B JK pQswxYBIBZ创 测站过程变量 快尺基本分划面中丝读数。 快尺辅助分划面中丝读数 慢尺辅助分划面中丝读数 慢尺基本分划面中丝读数。 快尺上丝读数 慢尺上丝读数 快尺下 丝读数; 慢尺下丝读数 最低视线高度 慢尺视距 本站视距和 快尺视距 本站视距差 本站高差 米站视距 末站视距差。 末站高差。 CDEFGHILzMOAI用吊 5 61 C H 了 T 2 0 0 6 一 1 9 9 9 C 4 操作步骤 见表C 幻 表 C Z 按键功能显示处理方法注释 G . 启动程序 }1〕一 输入指令字凡出现此显示时 均为待命状 态。 L作路线识 别记录 依次显示 2 . 1 节各标识符输人信息码在每区段观测前进行, 执行此 命令后, 将清除原有数据 N A/ B输人磁带索引号将磁带机置于记录状态 Z ERO 初始化 1 1力 输人指令字 清除内存数据, 重新定义存储 单元 再输人此指令字 l C 检校角 5 1 一 A 51 一 B 5 2 一 A 5 2 一 B 输入第一站A标尺读数 输人第一站B标尺读数 输人第二站A标尺读数 输人第二站B标尺读数 } 馨 粼 暴 霆 聋 后 ” 结 束 “ 的 任 } } 4 A2 二又XX按A Z 值改正后再检验; 角超限时显示 , 二X又火按执行键返回待命状态 角不超限时显示 Ul 测量水准点的 上下标志 与一般测站相同只在测段第一站将测未测时 或在最末站测毕时运行 Ud H 1 . O mm重新输人指令字 G0 开始往测 } G , R Gx , C GO输人选定观测方向字 C 轴人摆差角初值以m m/ m为单位 依次显示2 . 2 与2 . 3 节各项目标 识符 按规定代码输入凡附有数字的项目, 为限定的 字符个数 B N只只 , d XX开始第N站观测, 依次输 人2 . 4 节所规定的各项数 据 凡出现超差, 均有蜂鸣报警 并在显示B 3 节所规定的提示 符后重新观测 RI RZ RS BK 开始返测B K, R B x , 二 B K输人选定方向字 与往测同 CD 随机记录 观测条件 依次显示2 . 3 节各项标识符输入规定代码 对于未改变的项 目, 只需按执 行键, 将自动复制原有数据 { B1退一站 再输一次指令字 要求测站多于两站, 不能连续 一退站 在已完成的最后测站重新观 测 依次显示2 . 3 节各项标识符 与 一般测站同 输人规定码 TR 勺 再输一次指令字 与一般侧站同输入数据 示} { T d h . s m m 火N“XX s d 二XX 自动返回作第一次观测高差之差超限 重新开始观 测 一 5 6 2 C H/ T 2 0 0 6 一 1 9 9 9 续表C 2 按键功能显示处理方法注释 ST在间歇尺桩 结束观测 再输人一次指令字 只在测站多于2 时运行 一 依次显示 2 . 3 节各项标识符按规定代码输入 cl 观测第一 检测站 与一般测站相同按标识符项目输人} 在 执 行 ,“ I T 之 后 且 侧 站 多 孚 诬 - 时运行, 最多检测两次 Go t .N 飞退至第二检测站观测 1 - OK从最后尺桩接测 二 2观测第二 检测站 2 -OK从中间尺桩接测 在执行. . S T . ” 之后运行。 一__ __ 1 - 12 - OK从最后尺桩接测 一 RM B a c k t o 0 0 1 退至测段 开 始 点 EN测段结束 { 再 输 人 一 次 指 令 字 } 最 后 一 站 测 完 执 l i lt 命 4} ,仅 在测站为偶数时运行 依次显示2 . 3 节各标识符按规定代码输人 EN 测段结束 Ne x t N输人下一测段预估测站 数 若要录制和打印成果, 可输入 大于5 0 0 的数 . Do t h e F l 需准备取出数据 D O继续下一测段的记录 FI录带DTN 接好磁带机与打印机, 并 处于记录状态后, 输人测 段索引号 要记取磁带计数器的数字。 按 5 . 1 . 1 . 3 b 项规定输入 OT 打印成果 表与检查 录带质量 P a p e r R G O T O 6 4 GOTO 1 6 P A US E R B l 二0 , B 2 - - 0 , 1 1 3 一O S 1 C HR O Q1 7 0 8 Q3 二1 0 Q4 3 0 12 0 8 I N P UT “ C “ ; S , B 6 0 6 5 0 Q-0 , W二O , X一O . Y一0 . J 1 G OS U B 4 0 0 G O T O 3 0 1 0 GO TO 8 1 2 “ B K“ I F J O L E T A J L一R 1 R 2 G O T O 2 4 2 3 A J 1十R 2 十R 1 2 4 AO A3 A1 二L, A2 一M. A3 0 11 1 --B l 十A1 , B 2 二B 2 十A2 . B 3 一B 3 十A3 YJ . I J l 3 0 I F J - - K 二2 * I N T U十K / 2 L E T P 一1 S二“ F “ G O T O 5 0 4 0 S二“ B 1 9 0 GOTO 9 0 8 5 S二“ S d 二”E 一 M干B 2 / 2 0 QS T R E I F A B S E S G O T O 4 5 9 0 I N P UT “ R 7 “ ; E S “ d C 6 “ Q一C HR3 4 R E一F 一B / I _ 8 I F A S S R一 S . 0 3 GOTO 4 5 9 5 S 二 S 二 J R / J 十1 I N P U T “ R 8 二” ; D , G O T O 1 0 0 9 5 GOT 0 9 5 1 0 0 S“ d h 0 . S m m“ , Q“ “ I F Q3 Q4 L E T S 二. MM“ ; Q“ “ R E T UR N 1 4 4 I F F I E 4 A N D F 1 6 E 3 0 R L 3 0 B E E P 5 P A US E “ T d h 1 . S mm“ G O T O 1 5 0 1 5 8 二 OB O/ 2 1 二I NT L L 0 / 2 一 5 F O R I 二O T O 3 仓 I 3 二I N T 包 1 -1 - 3 1D L / 2 - . 5 NE XT I 5 6 4 C H/ T 2 0 0 6 一 1 9 9 9 1 6 0 M MMO / 2 T二2 0 Q1 一7 0 8 Q3 一l 0 Q4 3 0 G OT O 2 0 1 7 0 “ S T“ I NP UT S I F S“ ” 二R八 ND Y2 L E T T二O , U一O , V一0 , 1 A O/ 2 E 4 , H一 0/ 2 E4 G0 1 0 1 8 0 1 7 5 GOTO 3 0 1 8 0 I L E F 1 S C R1 , 8 L E F T S T R H, 8 J Y G O S UB 4 1 0 , X C X I 十“ “ G OT O 1 1 9 0 “ C1 “ I F I 、 一O AND UO AND V--O AND Y 2 GOTO 2 0 0 1 9 5 GOTO 1 2 0 0 J Y I F U0 . 7 mm G OT O N一1 “ TO G OT O 2 1 0 2 2 0 U-U十1 13 0 一 一 / 2 E 4 I I 二L E F T S S T R 0, 8 I F A 13 S 13 0 一A 3 , - 1 4 B E E P 9 P RI NT“ C d h l l 0 . 7 mm“ GOTO 2 0 0 2 3 0 Q一“ON“ ; P R I N T “ I 一一 K “ GO S UB 4 1 0 C X C X . 1 “”T二2 0 , 1 Y十1 GOT O 3 0 ” 十H 2 4 0 “ C2”I F TO AND V一O AND Y 2 GOTO 2 5 0 2 4 5 GOTO 1 2 5 0 J Y一1 I F V 0 . 7 mm 0 一 一R M “ P R I NT “ B a c k t o 0 0 1 1 “ J 二0 G OT O 2 6 0 2 7 0 VV十1 1 一O/ 2 E 4 I L E F T S T R 1 , 8 , I F A B S 0 一A O I 4 B E E P 9 . P R I N T “ C d h 2 1 0 . 7 mm“ GOTO 2 9 0 2 7 2 Q二“ ON“ P R I N T “ 2 一一 K “ G O S U B 4 1 0 0 X -C X I “ ” F 2 0 GOTO 2 8 0 2 7 5 “ B I “ I N P UT S I F S. ‘ “ R AN D J 2 L E T T二2 0 G O S U B 4 1 0 G O T O 2 8 0 2 7 8 GOT O 1 2 8 0 B l B 1 一Al , B 2 B 2 一A 2 , B 3 B 3 一A3 , QQ1 , J Y, YY一1 . G O T O 3 0 2 9 0 I F AB S OB O 一AO -A3 1 4 GOTO 2 5 0 2 9 2 P R I N T “ 1 2 一一 K “ G O S UB 4 1 0 C X C X 十I H“” I - 2 0 J Y十1 G O T O 3 0 3 0 0 “ E N “ I N P UTS I F S “ R G O T O 3 1 0 3 0 5 GOTO 1 3 1 0 I F Y/ 2 I N T Y / 2 I . E T J Y G O S UB 4 1 0 L “”J O G O T O 3 1 4 3 1 2 P R I N T “ O N“ G O T O 3 0 3 1 3 D-D一L E N S T R C C 0 L E F T L, D S T R C s 1 S 1 千〔 ’ 0 R E T UR N 3 1 4 D4 , CX G O S UB 3 1 3 14 , CY; G O S UB 3 1 3 C B I / 2 0 0 . 0 8* Y / 1 0 0 , E二2 ; GOS UB 7 0 0 . 18 . GOS UB 3 1 3 3 1 5 C一B 3 .5 / I E 5 , E一5 G OS UB 7 0 0 11 6 GOS UB 3 1 3 14 , CW GO S UB 3 1 3 1-- - 4 , Q G OS UB 3 1 3 3 1 8 A--A十1 0N AGOTO 3 2 0 , 3 2 4 , 3 2 8 9 6 5 C H/ r 2 0 0 6 一 1 9 9 9 3 2 0 D I M S t I 关5 0 , C 1 X } 5 0 , Al Y 2 7 3 2 1 F O R I 二O T O 1 S 1 I 一S D N E X T I F O R I 一I T O X 3 2 2 C I DC D; N E X TI F O R I d T O Y, Al I A I , -NE X T 1 X1 二X, Y1 二Y, I F 人二1 G0T 〕3 6 0 3 2 3 GOTO 3 4 0 3 2 4 D I M S 2 1 - 5 0 , C 2 尔 X - S O , A 2 霉 Y 3 2 5 F O R I 0 T O 1 S 2 M S 1 N E X T I 3 2 6 F OR I 1 T O X C 2 1 C D N E X T X2 二X, Y2 一Y I F N2 GOT O 3 6 2 2 7 I F O R I 二1 T O Y A2 D AC I N E X T 3 2 7 GOTO 3 4 0 3 2 8 D I M S 3 1 - 5 0 , C 3 X - 5 0 , A3 Y * 2 7 3 2 9 F O R I 0 T O I S 3 I 二S 1 N E X T I 3 3 0 F O R 1 1 T O X C 3 1 C 1 ; N E X T ] F O R X3 X, Y3 二Y I F N二3 G O T O 3 6 4 T O Y A3 I 二A I NE X T 1 3 4 0 J 0 I N P UT “ N e x t N “ ; I I F S T A T US 3 一S T A T U S 2 I - 3 0 1 E 3 A N D AI . E F T S i I , 2 5 G O T O 3 9 9 3 7 3 I F R I G H T S 1 , 2 5 R I G H T S l 1, 2 5 G O T O 3 9 9 3 7 4 V E X 门 F O R 1 1 T O X1 I F L E F T C I , 2 5 L E F T C l 1 , 2 5 G O T O 3 9 9 3 7 5 I F R I G HT C 1 , 2 5 R I G H T C l I , 2 5 G O T O 3 9 9 3 7 6 N E X T I F O R I 1 T O Y 1 I F A 1 A l I G O I 3 9 9 3 7 7 NEX T I N一1 I F A1 GOT O 1 6 6 C H/ T 2 0 0 6 一1 9 9 9 3 7 9 F OR 1 0 1 0 3 8 0 F OR I M 3 8 1 F OR I 一 I TO C 2 * , A2 * LS D-S 2 1 N E X T I X2 C I 二C 2 1 NE X T I X一X2 GO S I J B 6 0 0 GO S UB 3 5 6 Y2 A 4 “ ; C HR 3 4 ; “ A2 一” ; G一1 K一I GOTO 5 0 2 5 0 6 P R I N T “ i 一” ; I ; C H R 3 4 C X 二C X KI , G O T O 5 0 5 1 0 I N P U T “ 1 “ ; 1 . “ 2 “ 出 , “ 3 汉 ’ . “ 4 “ ; D I 一I十B 十C 二D / 4 R E T UR N 5 1 2 GOTO 5 1 0 6 0 0 F O R I 一O T O 2 C 0 MI D 6 S 0 , 1 } 1 7 十1 , 1 7 L P R I N T 0 6 0 2 L P R I N T“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 -- 一” F O R J -I T O X B 一工 - 1 4 ‘工 I F B 二 O LET B 1 6 0 4 C 1 - F 1 4 C 0 二MI D C J , B, C L P R I N T C S 。 N E X T J L P R I N T L P R I N T NEXT I 6 0 6 RE TURN 7 0 0 1 二AB S C * 1 0 E FI NT D NI NT D. 5 7 0 2 I F D F 一 5 AND F / 2 I NT F / 2 L E T N二N一1 7 0 4 CS GN C * N/ 1 0一 E RETURN 1 0 0 0 “ Z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