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pdf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p a g e 1 附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题地图宏观信息的分类体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专题地图数据库及制作相关数字产品。 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专题地图,-./01 ./2 专题地图是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特征的地图。除了普通地图和地 形图以外的地图,均属于专题地图之列。 “专题地图信息,-./01 ./2 03456./053 专题地图信息是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特征的地图信息。 ’信息分类、编码原则与方法 “信息分类原则 /)本标准规定了专题地图信息的宏观分类体系。 7)以专题地图的内容信息为主要分类对象,适当兼顾地图的数学基础、符号化方 法和地图说明信息等各种制图要素。 1)以定位信息为主体,建立宏观的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体系。 8)基础地理信息与各相关专业的一级分类信息一致,或是一级以下的集成信息。 -)以线分类为主,以各种定位信息为基础,组成一个多层次的整体。同时,各层 信息均保持自身的开放性、可扩充性。 “信息编码原则 /)等长性原则,无论分类体系中级数多少,其代码长度相等。 7)唯一性原则,每一代码都唯一地表示某一类、某一级或某一种特定的要素,同 时每一类、每一级或每一个特定的要素有专一的代码,亦即建立数据项与代码之间一一 对应的关系。 1)可扩充性的原则,分类的容量和数据的类别将随着系统的发展而增加或减少。 编码体系为此提供较大的扩充空间。 8)合理性原则,编码体系的结构与信息的分类体系相适应,反应客观系统的层次、 机理及其相关联系的特性。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简单性原则,代码的结构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以减少计算机存储空间和数 据录入的差错率,同时提高机器处理的效率。 “)实用性原则,代码的含意清晰,反应出要素的特点,以助记忆。 )规范性原则,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的格式统一,便于系统的检索和调用。 “信息分类 按信息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专题制图中的作用,将专题地图信息分为地理基础、专题 信息、附加信息等三个主题类,以下共设 个一级子类(具体见“分类代码表” ) 地理基础 基础地理信息 地理单元 统计单元 专题信息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附加信息 图例 地图文本记录 “信息代码 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其结构如下 主题类 一级子类 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 第一位代表主题类,用一位数字 ’ 表示; 第二位代表一级子类,用一位数字 ’ 表示; 第三、四位代表二级子类,用两位数字 ’ 表示; 第五、六位代表三级子类,用两位数字 ’ 表示; 四级及以下子类信息的分类与代码在相关专业标准中规定。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分类代码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地理基础 ““基础地理信息 “““地理格网 ““““经纬网 “““控制点 ““水系 “““河流 ““运河、渠道 ““湖泊 ““水库 ““沼泽 ““’海域 ““居民地 “““首都 ““省级行政中心 ““特别行政区中心 ““地、市级行政中心 ““县级行政中心 ““’镇、乡级行政中心 ““村庄 ““交通、通讯 “““铁路 ““公路 ““通讯设施 ““能源设施(油、气管线) ““航空线 ““’航海线 ““行政区 “““国家级 ““省级 ““特别行政区 ““地、市级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县级 ““乡、镇级 “地形 ““高程点 ““等高线 ““数字高程模型 “’地面特殊地物 “’“自然景观地物 “’“人文地物 “’“其他地物 地理单元 “综合自然地理单元 ““遥感图像类型识别单元 ““地势单元 ““地貌形态单元 ““地表物质单元 统计单元 “行政单元 “邮政分区单元 专题信息 自然条件 “地质 ““普通地质 ““构造地质 ““新构造 ““第四纪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貌 ““地貌区划 ““地貌类型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特殊地貌 “气候 ““气候区划 “气候类型 “水文 ““流域分区 “水文区划 “水质分区 “土壤 ““土壤区划 “土壤类型 “土壤母质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 “’植被 “’“植被区划 “’植被类型 “动物 ““动物区划 “动物分布 “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土地规划 “土地权属 水资源 “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利用分区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水利工程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能源矿产 “森林资源 ““用材林 ““经济林 “海洋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邮电通信 ““邮政 ““电信 社会经济 “人口 ““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 ““文化程序 ““职业构成 ““人口变动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民族构成 “综合经济 “工业 “农业 “服务业 ““国民生产统计 “’国民收入统计 “财政统计 “对外经济贸易 “文化教育 “教育 “科研 “文化 ““历史 ““医疗卫生 ““体育 ““医疗病理 ““卫生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水灾 ’旱灾 ’风灾 ’“冰雹雪灾 ’’森林火灾 ’滑坡、泥石流 ’地震 ’病、虫灾害 ’生态环境变化 ’植被指数变化 ’水质变化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土壤养分变化 “水土流失 ““荒漠化 “土壤侵蚀 “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附加信息 ’图例 ’’符号系统 ’’’点状符号 ’’线状符号 ’’面状符号 ’’体状符号 ’色彩体系 ’地图表示方法 ’’个体符号法 ’线状符号法 ’等值线法 ’范围线法 ’“质底法 ’量底法 ’点值法 又 称 “ 点 描 法 ” 、 “点数法” ’定点统计图表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 ’’分级统计图形法 ’’’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 ’’格网法 ’制图指标量化测度 ’’名义量表又称“定名量表”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 主题类一级子类二级子类 三级子类名称说明 “顺序量表 “间距量表 “比率量表 “专题内容说明 地图文本记录 “数学基础说明 ““坐标系 “投影 “比例尺 地理底图说明 “底图符号化原则 信息概括原则 图历记录 “作者及编制时间 使用资料记录 资料(数据)处理记录 地图文字说明 “文本 作者及编写时间 使用资料记录 资料(数据)处理记录 版权说明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 第七篇地图测绘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