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图运输.pdf
1 第八章 总图运输 第八章 总图运输 8.1 区域概况 8.1 区域概况 8.1.1 地理位置 煎茶岭镍矿位于陕西省略阳县东偏南方向 25km、何家岩镇东 5km 处,隶属略阳县何家岩镇管辖 8.1.2 交通 矿区南临略(阳)-勉(县)公路,巳有约 6.5km 简易公路与略勉 公路上之何家岩相连。何家岩西偏北方向距宝(鸡)-成(都)铁路线 上之略阳站约 27km、东偏南方向距阳(平关)-安(康)铁路线上之 勉西站及 108 图道约 45km,交通比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 8.1.3 自然条件 矿区地处秦岭南麓,为汉江和嘉陵江支流分水岭山区,沟溪纵横 但流量小。植被发育,旱地较多,林地次之,水田较少。矿区北侧有 西渠沟通过,西渠沟向东南 6.5km 汇入白水河。 8.1.4 气候条件 矿区属秦岭山区气候, 气候温和常年多雨。 极端最高气温 38.5℃, 极端最低气温-11℃。 最大年降雨量 1261.7mm,日最大降雨量 127.2mm。 最大积雪厚度 9cm 最大冻土深度 0.4m。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 冬季偏北风。 年平均风速 2.7m/s, 瞬时最 大风速可达 40m/s。 8.1.5 矿区现状 该矿区,已建有采、选生产能力为 1000t/d 规模的金矿,目前已 经进入了开采末期,下一阶段拟转为开采镍矿,设计规模为 2000t/d。 该采、选厂需从金采、选厂改造为镍采、选厂。原采、选工业场地位 2 于煎茶岭南坡,场地比较窄小。原选矿厂是一个露天选矿厂,其设备 布置密度较高,在已有的工业场地内再增加设备或建筑物困难较大, 会有一定不合理之处。 8.2 总体布置 8.2 总体布置 8.2.1 设计依据 1. 1/5000 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放大的; 2.采、选工艺等专业提供的条件。 8.2.2 总体布置的原则 1.符合有关规范及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2.在改扩建设计中,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施 及运输系统。从而达到改扩建投资少、效果佳的目的。 8.2.3 企业组成 1.采矿运输主平峒及工业场地; 2.选矿工业场地; 3.供电设施; 4.供水设施; 5.爆破材料库; 6.废石场; 7.尾矿库; 8.充填站; 9.行政福利设施。 8.2.4 总体布置 1.采矿运输主平峒及工业场地 经和采矿专业研究,采矿运输主平峒峒口,定在原 945m 主运输斜 坡道北侧。井口车场位于主平峒峒口东侧。 2.选矿工业场地 3 选矿工业场地在原 1000t/d 金选厂的基础上, 改扩建成 2000t/d 镍选矿厂。 3.供电设施 在原配电站东南侧扩建。 4.供水设施 按原金矿的取水方式利用采矿坑道涌水, 增建一座加压泵站、 一个高位水池和一个回水水池。 5.爆破材料库 距矿区只有约 27km 左右的略阳县, 有专门经营爆破材料的单位 并承担送货的业务。 所以, 采矿专业只设地下用转库,不再设置地面爆 破材料库。 6.废石场 布置在厂区斜对面九房里左侧沟内。 7.尾矿库 尾矿库由尾矿专业选择在磨子沟。 8.充填站 采矿专业根据充填工艺对标高等方面的要求, 选择在原石达公司 办公楼的北侧山坡上。 9.行政福利设施 在原址和 809 基地基础上改、扩建。 8.3 总平面布置 8.3 总平面布置 8.3.1 采矿运输主平峒及工业场地 1.设计依据 1.1/500 地形图; 2. 与采矿专业协商和采矿等专业提供的条件 1.采矿运输主平峒峒口坐标、高程和方位角 X3683221.80; Y627397.81; H946m轨面高;α8121’26”。 4 2.运输设备选型 电机车类型井下架线型 10t 电机车; 矿车类型 矿石选用 2 m 3曲轨侧卸矿车, 每列由 12 辆组成, 废 石选用 0.7m 3翻斗车。 2 . 总平面布置 1 .根据 946m 运输主平峒峒口的位置,井口车场布置在东侧。井 口车场至已有原矿仓一段的窄轨铁路, 限于地形条件, 需架设一座立 交桥窄轨铁路在已有公路上方和栈桥。 该栈桥的形式是,在已有挡土 墙东侧设置一排桥架. 在挡土墙与桥架之间的上方,铺设钢筋混凝土 板, 窄轨在其混凝土板上铺设。 由于峒口附近场地窄小, 井口车场很难布置, 其运往备用矿石堆 场的矿石运行线道岔,只能布置在巷道内。 同时, 备用矿石卸车线还要 兼作材料线。 2. 轨道衡布置在主平峒峒口东侧 7m 处的 2 号线上,进入原矿仓 的矿石计量方便。进入临时矿石堆场的矿石计量后, 需折返一次才能 到达卸矿点。 3. 井口维修间及电机车库,布置在运输主平峒峒口北侧, 方便 电机车和矿车进出及维修。 4. 空压机站布置在运输主平峒峒口北偏西侧 150m 处。 5. 废石转运仓布置在井口车场北侧, 便于废石运出和卸车。 6. 备用矿石堆场布置在井口车场南侧, 即原 945m 运输主斜坡 道峒口南、北侧。这部分场地很小, 仅能堆放 4000t 左右的矿石。再 有多余矿石时, 可通过废石转运仓运至原金矿选矿厂东侧 120m 处的 山坡一带。 8.3.2 选矿工业场地 选矿工业场地原则上是在原 1000t/d 金选厂的基础上, 改、扩建 成 2000t/d 镍选矿厂。具体是 5 1. 在原中细碎北侧加一台中细碎; 2. 在原球磨机北侧加一台球磨机; 3. 将原浮选和浸出间改建成浮选间; 4. 将原炼金室和解析间改为药剂间; 5. 除利用原有的精矿浓密池外, 再在原药剂区新建一座精矿浓 密池; 6. 在原尾矿浓密池东南侧, 布置二座直径 18m 的尾矿浓密池。 在 两尾矿浓密池中间, 布置一座旋流分级机。 尾矿加压泵房,布置在两尾矿浓密池的东北侧、原氰化物储存区 处。 8.3,3 供电设施 在原配电站东南侧扩建, 与原配电室在一起.有利于布置全厂供 电线路。 8.3.4 供水设施 按原金矿的取水方式利用采矿坑道涌水。 在 946m 主平峒北侧 65m 处,建一座给水处理站及加压泵房、在其 南侧 110m 处, 布置一个高位水池、一个回水水池及充填站加压泵房, 供全矿生产用水。 8.3.5 废石场 附近已无较理想的库址, 初期选择在厂区斜对面约 1km 处的九房 里左侧沟内, 已有简易公路相通。该沟谷容积较小,能贮存废石约 80 万 m 3左右,可服务 10 年。 在废石场坡底修筑高 2m 的石笼坝。 在废石场东西北三个方向坡顶 修筑截水沟, 以防止山坡雨水进入废石场。 排废前应先清除废石场内的植被。 然后,用推土机沿山坡等高线将 山坡推成台阶状, 台阶宽不少于 2m。挖出的植物层土质集中在一起, 以便以后用于废石场上面植被。排废时, 应有组织的先往废石场底部 6 排放一层大块废石, 然后在将剥离的废石土混合排放。以保证废石堆 放后的稳定性。 当排土场堆置到一定程度时, 及时进行植被。以加强其稳定性和 减少污染。 位于厂区东侧约 3km 处的赵家沟,是个较为理相的废石场。 有足够 的库容、沟底坡降也小, 可作为该矿备用废石场。 废石场堆置参数的选取 1. 废石容重2.96t/m 3; 2. 松散系数;1.6 3. 松散后比重1.85t/m 3; 4. 堆比重2.1/m 3松散系数和沉降系数的综合; 5. 自然安息角39 度; 6. 单台阶高度25m, 共设四个台阶; 7. 堆置高度100m标高 900m-1000m 之间; 8. 平台宽度20m。 矿山废石量165000t/a, 为 78571m3/a, 该废石场可服务 10 年。 施工图设计前, 应委托工程地质部门对废石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工作, 提出符合工程地质条件的堆置参数。 8.3.6 尾矿库 尾矿专业选择磨子沟作为镍矿的尾矿库。 8.3.7 充填站 充填站,选择在原石达公司办公楼的北侧山坡上。 在这块坡地上的 西南侧,有一条高压线, 制约了充填站的平面布置。 1. 从安全起见,在离开高压线 18m 处布置贮沙池, 贮沙池的顶棚 最好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2. 由贮沙池往东依次布置尾沙仓、水泥仓、控制室、搅拌槽及事 故池等。 7 3. 水池和空压站布置在贮砂池西北侧。 应当说明 充填站和其位于南侧的略免公路及附近的高压电线杆 等, 均在采矿专业圈定的采矿错动区内。采场采用充填后, 是否会对 上述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尚需采矿专业进一步论证后, 再确定 采矿错动区的圈定范围。 8.4 竖向布置 8.4 竖向布置 根据采选工业场地及充填站等都位于山坡上的特点, 均采用重点 式布置形式。 在厂区和充填站等处,挖方边坡的坡顶上方外不小于 5m 处, 设置 一条宽和平均深度均为 0.6m 的截水沟, 以防止山坡雨水进入厂区内。 在废石场堆置线上方1010m左右处,设置一条宽0.6m、 平均深0.8m 的截水沟, 以防止山坡雨水进入库区, 影响废石场的稳定性。 8.5 矿山内、外部运输 8.5 矿山内、外部运输 8.5.1 矿山内部运输 矿区内部运输,主要是原矿石和废石的运输。 1. 内部运输量 全矿年内部运输量为82.010 万 t/a。 2.内部运输方式 1. 原矿石和废石均采用电机车运输方式。 原矿石由电机车运出 峒口后, 直接卸入选矿厂原矿仓。废石由电机车运出峒口后, 卸入废 石转运仓。 2.备用矿石卸入矿石临时堆放场。需要时, 用 1m 3前端式装载机 装入矿车内, 再由电机车牵引运至选矿厂原矿仓。 3.采矿所需要的材料等, 由汽车运到井口车场后, 再由电机车 运入采场内。 3. 运输设备选择 8 运输主平峒需要的电机车及矿车等, 由采矿专业统一选取。 只选择 1. 1m 3前端式装载机 一台, 作为备用矿石装车用; 2. 2m 3前端式装载机 一台, 作为备用矿石倒堆用; 3. 15t 轨道衡 一台, 作为矿石计量用。 8.5.2 外部运输 1. 外部运输量 全矿年外部运输量为 43.422 万 t/a。其中运入量 35.855 万 t/a; 运出量 7.567 万 t/a。 2. 外部运输方式 全部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3. 外部运输设备选择 全部外部运输任务, 均委托社会车辆承担。 8.5.3 窄轨铁路设计标准 1. 线路等级四级; 2. 轨距600mm; 3. 轨型30kg/m; 4. 道岔号数4 号; 5. 木枕1600 根/km; 6. 道床厚度;15cm; 7. 最小平曲线半径15m。 8.5.4 道路设计标准 1.线路等级厂矿道路四级; 2.道路型式公路型; 3.路面宽度单车道 4m; 4.路面结构泥石路面; 5.荷载等级汽-20; 9 6.最小平曲线半径12m; 7.最大纵坡;9。 8.6 绿化 8.6 绿化 在道路两旁种植行树, 在建筑物四周及其之间的空地上,种植树 木、花草. 当废石场堆置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植被,以美化环境,减小 污染。 8.7 附表 8.7 附表 8.7.1 主要工程量表见各总平面图; 8.7.2 运输量表。 表8-1 运输量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位数 量 备 注 一 内部运输量 1 原矿石 10 4t 66.000 2 废石 10 4t 16.500 3 其它 10 4t 0.010 小计 10 4t 82.010 二 外部运输量 运入量 1 爆破材料 10 4t 0.035 2 材料等 10 4t 0.006 3 木材 10 4t 0.056 4 油类 10 4t 0.060 5 充填用砂 10 4t 28.500 6 水泥 10 4t 6.960 7 充填用钢管 10 4t 0.036 8 钢球衬板等 10 4t 0.121 9 药剂等 10 4t 0.071 10 其它 10 4t 0.010 小计 10 4t 35.855 运出量 1 精矿 10 4t 7.557 2 其它 10 4t 0.010 小计 10 4t 7.567 合计 10 4t 43.422 10 第九章 给排水第九章 给排水 9.1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9.1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9.1.1 设计依据 1.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 2. 工艺及其他专业提供的相关条件. 3. 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1997 年版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997 年版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 年版 (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78-1996 (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 年版 9.1.2 设计范围 采、选供水泵站、 输供水管线、选矿厂室内外给排水设计及消防 给水设计。 9.2 给水9.2 给水 9.2.1 用水量 1. 采矿生产总用水量 1149m 3/d, 详见用水量表 表 9-1 采矿生产总水量表 用水量 用水单位 最高日m 3/d 最大时m 3/h 平均时m 3/h 备 注 采矿井下用水 629 26.21 26.21 空压机补充水 120 5.00 5.00 充填站用水 400 16.67 16.67 合计 1149 47.88 47.88 11 2. 选矿厂生产生活用水量 9222.50m 3/d详见用水量表 表 9-2 选矿厂生产生活用水表 用水量 用水名称 最高日 m. 3/d 最大时 m. 3/h 平均时 m. 3/h 备 注 选厂工艺用水 8137.00 339.04 339.04 其中新水 25 回水 75 车间冲洗地坪用水 90.00 90.00 3.75 化验用水 48.00 2.00 2.00 小计 8275.00 431.04 431.04 未预见水量占 10 827.50 43.10 43.10 生活用水 120.00 5.00 5.00 合计 9222.50 479.14 479.14 9.2.2 水源 由 陕西省略阳县煎茶岭镍矿床地质详查报告 所述区内无大的 地表水体和河流,矿区北部的西渠沟汇集了矿床北侧黄家沟、 关帝等支 沟流量,但干旱时因农田用水可断流。 所以本设计矿区生产供水水源为采矿主平峒排水,由采矿专业提 供的资料主平峒口正常排水量 3800m 3/d;最大排水量 5600m3/d,能满 足矿山生产新水用水量需要,生活用水由矿方自行解决。 9.2.3 外部给水系统 在主平峒口以北标高约 932m 处建一座采、 选供水泵站, 平峒口排 水自流至给水处理站,经沉淀-过滤-澄清后进入供水泵站,再经水泵加 压扬送至选厂高位水池V1000m 3池底标高960m, 在高位水池旁边标 高 963m 处设置一座加压泵房, 将高位水池一部分出水再一次加压扬送 12 至充填站高位水池(V600m 3池底标高 约 1950m) 采矿供水泵房尺寸LBH13.45.13.6m半地下式 水泵型号DA1-1503 两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水泵性能Q=180m 3/h,H=50m 配套电机N55KW 泵站吸水池V=150m 3 输水管线 DN250 的钢管约 800m,埋地敷设 充填站加压泵房尺寸LBH94.63.6m半地下式 水泵型号80LG36-25(I)7 两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水泵性能Q=30m 3/h,H=180m 配电机N30KW 输水管线 DN150 的钢管约 3000m,埋地敷设 9.2.4 厂区给水系统 选厂高位水池出水一部分自流供至采矿主平峒用水点,保证井下 设备用水及井下消防用水,一部分自流供至选厂厂区室内外生产消 防用水,并在厂区给水管网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 充填站用水由充填站高位水池自流供给。 供水管线 DN100 钢管 500m,埋地敷设。 DN150 的钢管约 800m,埋地敷设。 9.3 消防 9.3 消防 9.3.1 采矿井下消防 根据采矿设计消防要求 本工程井下消防用水量为 20L/S, 同一 时间灭火次数为一次, 灭火时间为 3 小时, 消防水量 216m 3, 储存在选 矿厂高位水池中。 9.3.2 室外消防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第 8.2.2 条规定,本设计室 13 外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同一时间灭火次数一次,灭火时间为2小时, 室外消防水量 108m 3,储存在选矿厂高位水池中。 9.3.3 室内消防 根据GBJ16-87 第 8.4.2 条规定,本设计厂 房为丁戊类, 所以车间内不设室内消火栓, 仅设置一定数量的磷酸胺 盐干粉灭火器。 9.4 排水 9.4 排水 9.4.1 采矿排水量 采矿排水量 Q3800m 3/d。 采矿坑内排水由采矿专业收集排至 946 主平峒口,然后经 DN250 输水管自流到给水处理站处理后进行回用。 9.4.2 选矿厂排水 1、排水量 生产排水量 9102.5m 3/d 生活排水量 120 m 3/d 2、排水水质 选厂排水主要为破碎、筛分、磨浮车间工艺排水及车间冲洗地地 坪水。 均由车间排水明沟、 排水管收集后,排至厂区排水管网至尾矿砂 泵站,经尾矿输送系统排入尾矿库,在尾矿库稀释澄清后进行选矿生产 回水利用。 选厂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无人区。 9.5 存在问题及建议 9.5 存在问题及建议 本设计由于缺少矿区地表及地下水资料,所以采用井下排水作为 矿山生产新水供水水源, 但该处水质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供给生 产使用,这样不仅增加设备投资费用,而且增加维修管理费用,所以在 14 15 下一步设计工作时,希望建设单位能够提供满足矿山生产用水水源地 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减少水处理的投资费用。 并且使生产供水源更加安 全可靠。 表 9-3给排水主要设备表 重量(t) 电动机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性能及规格单位 数量 单重 总重 数量 单台容量 (KW) 容量 (KW) 备 注 1 采选矿供水泵 DA11503 型 Q=180 m 3/h, H=55m 台 2 0.989 1.9782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配套电机 台 2 55 110 2 充填站加压泵 80LG36-25(I) 7 Q=30 m 3/h, H=180m 台 2 0.635 1.270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配套电机 2 30 60 5M-2 Y22 16 第十章 电力、仪表、电第十章 电力、仪表、电 10.1 供电与传动 10.1 供电与传动 10.1.1 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 2.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 3.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92) ; 4.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 5.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 6.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J63-90) ; 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7-95) ; 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 9.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DL/T620-1997) ; 10.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CECS31-91) ; 11.总图配置及各专业所提的电力负荷资料。 10.1.2 电源 煎茶岭镍矿现有 35kV 总降压变电所一座,35kV 电源引自夏口 峪 110kV 区域变电站,一回电源,一台主变压器容量为 6300kVA。本 工程扩建后,该总降压变电所经改造后继续使用,只需将主变容量改 为 10000kVA, KYN28-12(Z)型开关柜增加至 11 台(未计企业外 用电) ,10kV 电容补偿量增加至 1000kvar(未计企业外用电) 。35kV 总降所的改造,建设方应与供电部门协商。 10.1.3 用电负荷 根据工艺专业与其它专业提供的用电设备, 本工程电气负荷计 算如下(见负荷计算表) 0.4kV 电压等级装机工作总容量5407kW 10kV 电压等级装机工作总容量4020kW 17 18 0.4kV 电压等级设备有功计算负荷3643kW 10kV 电压等级设备有功计算负荷3501kW 0.4kV 电压等级设备补偿前无功计算负荷3112kvar 10kV 电压等级设备补偿前无功计算负荷2440kvar 0.4kV 电压等级设备补偿后无功计算负荷1710kvar 10kV 电压等级设备总降所补偿后无功计算负荷1491kvar 补偿前高低压设备有功计算负荷7144kW 补偿前高低压设备无功计算负荷3201kvar 补偿后高低压设备有功计算负荷7144kW 补偿后高低压设备无功计算负荷3201kvar 低压就地补偿、高压总降所补偿后,功率因数 cosφ=0.92 低压补偿量△Q=1403kvar 高压补偿量△Q=949kvar 补偿前视在计算负荷9047kVA 补偿后视在计算负荷7828kVA 年耗电量4.28610 7kWh 表 10-1 负荷计算表负荷计算表 变电所名称 设备工作容量 kw 有功计算负荷 kw 无功计算负荷 KVAR 视在计算负荷 KVA 功率月数 cosφ 无功补偿量 KVar 备注 变电所名称 设备工作容量 kw 有功计算负荷 kw 无功计算负荷 KVAR 视在计算负荷 KVA 功率月数 cosφ 无功补偿量 KVar 备注 空压站变电所 1015(低压) 低压补偿后 791 791 641 336 1081 859 0.78 0.92 305 选 11000 KVA 变压器 主通风机开闭所 710(高压) 高压补偿量 533 533 431 226 686 579 0.78 200 主井提升机变电所 60(低压) 560(高压) 高压补偿量 24 448 448 24.5 372 190 34 582 487 0.7 0.77 0.92 182 选 150 KVA 变压器 付井提升机变所电所 90(低压) 450(高压) 高压补偿量 36 360 360 37 299 153 51 468 391 0.7 0.77 0.92 146 选 150 KVA 变压器 选矿厂变电所 2165(低压) 低压补偿后 2050(高压) 高压补偿量 1407 1407 1948 1948 1238 599 1207 829 2582 1529 2291 2117 0.75 0.92 0.85 0.95 639 378 选 11600(原有) 1800KVA 尾矿输运变电所 170(低压) 250(高压) 高压补偿量 145 212 212 90 131 90 170 250 230 0.85 0.92 41 选 1200 KVA 变压器 19 20 表 10-1 负荷计算表负荷计算表 变电所名称 设备工作容量 kw 有功计算负荷 kw 无功计算负荷 KVAR 视在计算负荷 KVA 功率月数 cosφ 无功补偿量 KVar 备注 变电所名称 设备工作容量 kw 有功计算负荷 kw 无功计算负荷 KVAR 视在计算负荷 KVA 功率月数 cosφ 无功补偿量 KVar 备注 回水泵站柱上盘 45 36 27 45 选 163 KVA 变压器 充填场柱上变 200 120 122 171 选 1200 KVA 变压器 950 平硐变电所 35 30 7 30 0.9 选 150KVA 变电器 890 采掘变电所 低压补偿后 928 514 514 508 218 722 558 0.71 0.92 290 选 1630 KVA 变压器 830 掘进变电所 64 31.6 37 48.65 0.65 选 150 KVA 变压器 650 排水泵房变电所 635 低压补偿后 508 508 381 212 635 552 0.8 0.92 169 选 1800 KVA 变压器 总计 5407(低压) 低压补偿后 4020(高压) 总降压高压补偿后 补偿前高低压合计 补偿后高低压合计 3643(低压) 3643(低压) 3501(高压) 3501(高压) 7144 7144 3112(低压) 1710(低压) 2440(高压) 1491(高压) 5552 3201 9047 7828 0.79 0.92 1403 949 选110000kVA主变 压器 年耗电量 7144kWh6000h=4.28610 7kWh 10.1.4 供配电系统 35kV 总降所现已形成,占地面积只能安装一台主变压器,单电 源单母线不分段,安装一台 SZ7-10000/35 YD11 型主变压器,更 换主电流互感器,增加 KYN28-12(Z)开关柜及 10kV 电容补偿柜, 总降所只需做必要调整、改造,即可继续使用。 从 35kV 总降压变电所引 6 回路 10kV 馈线分别至空压机站变电 所、选厂变电所、主通风机开闭所、主井提升机变电所、副井提升机 房变电所及井下环形供电网络(950 变电所、890 变电所、830 变电 所、 650 排水泵房变电所) 。 除至主通风机开闭所为 10kV 架空出线外, 其余均为 10kV 凯装电缆。 10/0.4kV 变压器安装总容量为 5506kVA(见负荷计算表) 。 原选厂变电所保留,其中包括 1600kVA 变压器、1250kW 球磨机 配电设备、GCS-型低压配电设备(部分回路额定值需调整或更换元 件) 。 由于新增设备, 新建一座选厂变电所, 安装 800kVA 变压器一台, 1250kW 球磨机、800kW 球磨机通过软起动装置由 10kV 开关柜供电。 尾矿输送变电所 10kV 电源取自选厂变电所。2 台 250kW 砂泵通 过软起动装置由10kV开关柜供电。 0.4kV电压等级负荷由1台200kVA 变压器供电。 该变电所引出一回 10kV 架空线供充填场 200kVA 柱上变 及回水泵站 63kVA 柱上变用电。 空压机站变电所安装 1000kVA 变压器一台,5 台 250kW 空压机通 过软起动装置由低压配电屏供电。 主通风机房安装一台 710kW 通风机,通过软起动装置由 10kV 开 关柜供电, 5kV所用变供通风机房照明及高压开关柜控制与保护电源。 主井提升机变电所安装 50kVA 变压器, 供提升机辅助电源, 560kW 提升机通过成套供货的控制设备由 10kV 开关柜供电。 副井提升机安装 50kVA 变压器供提升机辅助电源,450kW 提升机 通过成套供货的控制设备由 10kV 开关柜供电。 21 井下 950 变电所、890 变电所、830 变电所、650 变电所分别安 装 50kVA、630kVA、50kVA、800kVA 变压器各一台。950 变电所电源 引自 35kV 总降压变电所,采用环网供电方式供 950 变电所、890 变 电所、830 变电所、650 变电所。 650 排水泵房变电所 3 台 280kW 排水泵通过软起动装置由低压配 电屏供电。排水泵为一类负荷,双电源,备用电源取自毗邻 500kW 柴 油发电机组。 10.1.5 电气传动与控制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构建电气控制系统。 选厂是在原金矿选厂基础 上扩建。鄂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球磨机、浮选机等配电设备与控 制方式,新增加部分与原来相同,测量与控制仪表采用与原功能相类 似的型号。有电气联锁设备在配电室(控制室)集中操作,机旁安装 现场操作箱,采用常规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10.1.6 继电保护及测量 35kV 总降压变电所继电保护采用原系统,本设计不做变动。 继电保护设计依据为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设计规 范(GB50062-92) 。 35kV 总降压变电所与上一级变电站调度电话具体方式不变。 35kV 进线装置设关口型电度表作为计费计量,电气参数和测量 均设多功能电度表完成数据采集、电流测量、电压、有功(无功)功 率、有功(无功)电度、功率因数等参数。本设计对原设置不做变动。 各子变电所,只有选厂变电所、主通风机变电所采用 SGN-12(Z) 型 10kV 开关柜,采用微机实现过流速断、过负荷定时限及零序保护。 其余变电所采用 XGN15-12(Z)或(SF6)10kV 开关柜,采用 LL-61E 型交流电流继电器,实现过流速断及过负荷保护。 10.1.7 操作电源 35kV 总降压变电所原来采用的直流系统不变。各子变电所除选 22 厂变电所、 主通风机房变电所~220 操作电源引自 3kVA UPS (~380/~ 220V)外,其余子变电所~220V 操作电源取自 10kV 进线柜电压互感 器。 10.1.8 设备选型 35kV 总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选 SZ7-10000/35/10 Y D11 型, 10kV 开关柜新增部分同原型号,即为 KYN28-12(Z)型,新增电容器柜采 用原型号或尺寸与原设备相同的其它型号。 地面变电所变压器一律选 S9-M-型,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井下 变压器一律选 KS9-型,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选厂变电所、主通风机开闭所 10kV 开关柜选 SGN-12(Z)型。 其余变电所 10kV 开关柜选 XGN15-12(Z)或(SF6)型。 上述 10kV 开关柜体积小并且可以靠墙安装,内装 LEG(Z1)-12 型真空断路器或 LEG(F)具有可视观察窗的 SF6 开关。低压配电屏 选 GGD-型,低压电容器柜选 MJDG-G 型,动力配电箱选 XL-21-型。 低压空气开关选 CW1-型或 CM1-型, 接触器与热继电器合为一体, 选 SC-型、TR-型。10kV 软起动装置选 QB-H-型,0.4kV 软起动装置选 MCKQ1-S-型。 10kV 电缆采用 YJV22-10 型或 YJV-10 型,1000V 电缆采用 YJV22-1000 或 YJV-1000 型,架空线采用 LGJ-型,电机车架线牵引网 络采用 HLC-型。 充填站设有测量及控制仪表,传动方式仍为继电器-接触型式。 主、副井提升机的控制设备及信号装置应与主机成套供货,与其 相关的图纸应由成套厂家提供,设计方仅提供设备与电缆沟布置图。 950 主平硐、890 中段、830 中段牵引电机车所需硅整流设备,建 设方应说明容量与电机车成套供货。 650 排水泵变电所需要的 0.4kV 备用电源,取自 500kW 柴油发电 机组,与工作电源自动切换。 23 10.1.9 电气测量 1.35kV 总降压变电所 35kV 侧按供电部门的要求装置相关表计, 10kV 侧各馈线回路装有功电度表。 2.各配电室进线回路一般装置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电度 的测量。 3.对大电流馈线回路设置电流、有功功率的测量。 4.对需要监视其运行情况的大、中型电气设备配置电流表。 10.1.10 电气照明 1.照明电压等级, 地面为~220V, 井下主平巷为~220V, 采区为~ 36V。 2.根据生产操作对照明质量的要求和车间的环境特点配置电气照 明,按照有关规范规定不同场所的照度标准。 3.根据不同场所要求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有特别照度要求 的场所设置局部照明。 4.高大厂房采用混光灯具,一般场所采用普通工厂灯,井下采用 放水防尘灯,配电室、控制室、值班室等采用荧光灯。照明灯具采用 节能低耗型产品。 5.照明线路一般采用 BX 铜芯塑料绝缘线穿 PVC 管沿墙(顶棚)明 设。 6.照明配电箱一般采用嵌入式 (或明装) , 采用分组手动控制方式。 10.1.11 雷电保护 1.根据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确定建 筑物的防雷分类,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一般采用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自然引 下线,采用 TT-DJ-A 型接地降阻剂,地面建筑物接地极采用 TT-MK-A 型。 10.1.12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措施 24 为限制大气感应过电压,35kV 进线、35kV 母线、主变高压侧中性 线及 10kV 配电母线上均装设避雷器。为限制高压真空断路器操作时 引起的操作高电压,在 10kV 柜内加装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电气装置外壳、电缆和电缆头的外皮及电缆保护管、变压器中性 点均应可靠接地。总降压变电所设独立避雷针,作为防止直击雷的保 护。 钢结构建筑物要形成统一接地网,砖混建筑物利用柱(梁)钢筋 形成统一接地网,变电所、配电室接地系统采用 TT-DJ-A 型降阻剂, 接地体采用 DM1-V-3 特耐离子型,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 井下变压器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井下采区照明电压等级采 用~36V。 10.2 电气节能措施 10.2 电气节能措施 1.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使其负荷率为 80%左右,达到降低损 耗的目的。 2.选用节能低耗的电气设备。 3.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控系统,提高生产机械运行效率,降 低能源损耗。 4.充分利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及节 能降耗。 10.3 通讯 10.3 通讯 在矿山办公区域设置 120 门程控交换机一台, 并向电信局申请对 外中继线 10 对接入程控交换机,作为厂内生产、管理、调度及与外 界联络的主要通讯工具。经程控交换机进行分配处理之后,使用 100 对大对数电缆接入位于办公区附近弱电井内的主交接箱, 再由主交接 箱向办公区及选矿厂等车间使用大对数电缆分别分配至各分配箱; 同 时,使用两条 10 对大对数电缆分别接入充填站和尾矿库的分配箱. 25 在矿井调度室附近设置 24 门程控交换机一台,矿井内交换机有中继 线连至办公区交换机,作为厂内生产、管理、调度,同时申请对外中 继线一对,当有事故发生时可直接与外界联络。对外通信线路从附近 的电信网络引入。 矿山建设方可根据需要在各生产中段、采区设生产调度电话。 26 表 10-2 电气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单 位数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