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工程详勘报告(定稿).pdf
目目 录录 工程编号2008-A-002工程编号2008-A-002 1、工程概况 2、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工程概况 2、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 2.2 本工程特点、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2.3 勘察工作方法 2.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2.5 完成工作量 3、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 3、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 3.1 气候条件 3.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 4、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4、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4.1 地形、地貌 4.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4.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4.4 水文地质条件 4.5 不良地质现象 4.6 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 4.7 周边环境 5、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5、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5.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5.2 桩基分析与评价 6、基坑围护方案及设计参数 6、基坑围护方案及设计参数 6.1 基坑围护总体方案 6.2 基坑周边围护墙方案 6.3 场地周边超深基坑工程经验 6.4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6.5 基坑开挖、围护设计时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 6.6 基坑降水 6.7 基坑开挖监测 7、地热勘察7、地热勘察 8、结论与建议 9、报告说明 附图、表目录 8、结论与建议 9、报告说明 附图、表目录 附表 1地层特性表 附表 2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序号 图名 图号 张数 1 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11-2 2 2 图例 2 1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3-1~3-23 23 4 钻孔柱状图 4-1-1~4-15-3 39 5 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 5-15-3 3 6 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 6-1~6-36 36 7 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 7 1 8 十字板试验成果图表 8-1~8-2 2 9 注水试验分层参数表 9 1 上册 10 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成果表 10-1~10-9 9 11 旁压试验分层参数表 11 1 12 旁压试验成果表 12-1~12-30 30 13 土工试验成果表 13-1-1~13-32-264 14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 14-1~14-13 13 15 土层压缩曲线图表 15-1~15-4 4 16 固结试验 e~logP 成果图表 16-1~16-4 4 17 固结回弹试验成果图表 17-1~17-6 6 18 三轴试验UU强度包线 18-118-7 7 19 三轴试验CU强度包线 19-1~19-5 5 下册 20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报告书 20 1 附件一电阻率测试报告 附件二波速测试报告 附件三地脉动测试报告 附件四土层典型土样照片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1 页 共 35 页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经公开招投标,我公司成为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中标单位。受建设 单位的委托,我公司对拟建“上海中心大厦”工程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 地理位置及工程规模地理位置及工程规模拟建“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中心区, 即原 “陆家嘴高尔夫球场”。场地位于东泰路、陆家嘴环路、银城中路、花园石桥路 四条道路所组成的范围,整个基地面积约 30368m2,总建筑面积约为 520000 m2,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约 380000m2。 本场地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段,为陆家嘴金融区最重要的标志性 功能性建筑区,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成“品”字型分布。塔楼建筑高度为 632m, 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高楼。拟建场地理地位置详见图 1。 图 1 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1.3 拟建建筑物性质拟建建筑物性质 根据“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招标文件”、“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招标答疑文件”和设计 相关说明,本工程本项目由 1 幢 122 层塔楼(结构高度 565.6m、建筑顶高度 632.0m) 和 1 个 5 层商业裙房 (高度 35m) 组成, 整个场地下设 5 地下室, 基础埋深约为 2530m 。 拟建建筑物的层数、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基础底面荷载等详见表 1,本工 程建筑效果图详见图 2。 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表 1 基础底面荷载标准值 建筑物 名称 层数/高 度 结构 类型 基础 形式 基础 埋深 m 最大 (kPa) 一般 (kPa) 有无 地下室 上海中心 大厦塔楼 122 层 /632.0m 巨形框架 核心筒 桩筏 基础 30 2500 2200(投影区) 1300 (底板扩大区) 5层地下室 上海中心 大厦裙房 5层 /35.0m 框架 剪力墙 桩筏 基础 25~30 250 220 5层地下室 1.4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 本工程建设单位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工程设计单位美国Gensler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5 勘察等级勘察等级 依据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 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图 2拟建上海中心大厦效果图图 2拟建上海中心大厦效果图 拟建拟建上上海中海中心心 88 层金茂大厦 101 层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2 页 共 35 页 2、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 2.1.1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B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C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D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 E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F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G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 2.1.2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D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E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1.3 其它行业标准其它行业标准 A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B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C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D 建设部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试行) E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2.1.4 其它其它 A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等。 2.2 本工程特点、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本工程特点、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2.2.1 本工程特点 2.2.1 本工程特点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拟建项目基本情况,本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1)本场地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段,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 心成“品”字型分布,塔楼建筑高度为 632m,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高楼。上海为软 土地区,世界上从无在软土地基上建筑高度大于 60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先例。因 此本工程塔楼地基基础设计和抗震设防要求远超越一般超高层建筑要求。 (2)场地紧邻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层建筑,周围环境复 杂,桩基设计与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确定时应重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本工程主楼区基底荷载很大,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处于抗浮状态,核心筒与 周边荷载差异很大,控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由风荷载、地震荷载引起地基变形等问 题难度大。 (4)本工程基坑范围大,基坑埋深达 25~30m,属深大基坑。基坑东侧、北侧边 线至周边道路中心,周边道路下均有市政管线,并距离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地下室 较近,应重视深大基坑开挖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以及邻近建筑等的影响。 (5)根据拟建场地的土层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桩基持力层,以满足地基变形与强 度之要求;如何选择合理桩型及沉桩设备,控制和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问题以及针对场 地巨厚的第四纪松散覆盖层,如何对超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等都是本 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2 勘察目的 2.2.2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本工程拟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提供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同 时考虑上述本工程特点,本次详勘具体目的如下 (1)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分布情况,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3)查明场地内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并提供地基处理方案。 (4)查明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类型、埋藏条件、土层的渗透性;判别地下水、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土层剪切波速,判定场地类别,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6)建议桩基持力层,提供桩基设计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抗拔力;在进 行经济技术比选的基础上,对基础选型提出建议。 (7)提供桩基沉降计算所需参数,并根据拟建建筑物荷载对塔楼沉降量采用多种 方法进行估算。 (8)分析本工程沉(成)桩可行性,并评价本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 的影响。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3 页 共 35 页 (9)提供基坑开挖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对基坑围护、降水措施提出建议。 (10)对拟建场地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等提出建议。 2.2.3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2.2.3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本工程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 2008 年 1 月进行过地质 调查工作,本次针对详勘阶段勘察目的及勘察要求,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DGJ08-37-2002等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充分利用地质调查勘察资料的基础上 布置必要的勘察工作量,以满足规范对勘探孔距、孔深的要求。 2.2.3.1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2.2.3.1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勘探工作量布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考虑整个场地呈四边形,塔楼扩大区亦呈方形,故塔楼区与裙房、纯地下室 区均采用方格网状布置勘探孔,塔楼及底板扩大区域勘探孔间距控制较密,裙房及纯地 下室区勘探孔间距控制相对略稀从而达到了突出主楼同时兼顾裙房原则。 (2)塔楼中心点勘探孔考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布置超深勘探孔(达到基岩面), 以了解本场地第四纪沉积层厚度。 (3)裙房区域考虑有可能采用逆筑法,按桩端最大入土深度考虑勘探孔深度。 (4)对场地内地质调查勘探孔尽量予以利用。 2.2.3.2 主要勘探孔平面位置及孔深 2.2.3.2 主要勘探孔平面位置及孔深 (1)本方案按“方格网”状布置勘探孔,塔楼及底板扩大区域勘探孔间距间距控 制在 25m 左右,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勘探孔间距控制在 2535m 之间,满足规范要求,同 时达到突出主楼同时兼顾裙房原则。小螺纹钻孔沿基坑周边及基坑开挖分区线布置,孔 距小于 15.0m,遇暗浜时控制其边界孔距 2.0~3.0m。 (2)122 层塔楼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为 185.0m(塔楼中心点孔深 290.0m,达到基岩 面),一般性勘探孔深度为 100.0m;5 层裙房勘探孔深度为 80.0~85.0m(纯地下室区 域勘探孔深度与裙房相同)。 2.2.3.3 其它试验孔深度及要求 2.2.3.3 其它试验孔深度及要求 (1)十字板剪切试验本次在拟建场地基坑周边共布置 4 个十字板剪切试验孔, 孔深 21.0~24.0m(至第⑥层终止),提供第②~⑤1b层原位应力条件下的不排水抗剪 强度(Cu)v 和重塑土抗剪强度(Cu)’v。 (2)注水试验本次共布置 4 个现场注水试验孔,孔深 50.0~60.0m,提供第②~ 第⑦2层渗透系数,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渗透系数。 (3)旁压试验本次在场地塔楼区域共布置2个旁压试验孔,试验深度120.0m,提 供第②~⑨3层地基土旁压模量、水平基床系数等参数。 (4)电阻率测试本次勘察在场地内选择 2 个勘探孔进行电阻率测试,测试深度 40.0m,以提供地表至基坑开挖以下 10m 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电阻率。 (5)承压水水位观测试验本次在拟建场地布置 2 个承压水观测孔,以测量勘察 期间第⑦层土中承压水水位埋深和变化情况。 (6)波速试验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2001)第 4.1.3 条,布置 2 个波速试验孔,孔深 171.0~185.0m,提供各土层剪切波速及场地基本周期, 以满足抗震时程分析需要。 (7)地脉动试验超高层建筑需了解表层土层及场地及下部土层振动特性。本次 选择两个钻孔进行地脉动试验,分别在孔口和孔内 30m、45m、60m、88m 布置观测点, 以获取地脉动的卓越周期。 本次详勘根据设计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勘察技术要求等,遵照相关规范编制 勘察实施大纲,报送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详勘工作。 本工程勘察工作量的布置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1-1~1-2)。 2.3 勘察工作方法勘察工作方法 A、钻探采用 SH-30 钻机和 XY-1A、XY-4 型岩芯钻机,泥浆护壁循环钻进,分 回次钻进,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和标贯试验。 B、取样根据试验的要求,针对不同土性,用静压或锤击方法采取不同直径和等 级的原状土样,对于第③、④、⑤1层软粘性土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土,对于下部砂土采 用环刀取土,采样质量等级为ⅠⅡ级。 C、标准贯入试验在钻孔内的预定深度进行,采用 63.5kg 锤,落距 76cm,自由 落锤,预击 15cm,记录每 10cm 和累计 30cm 的锤击数,并采集扰动样。 D、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单桥探头和三桥探头,液压贯入,JC-X3 型记录仪自动记 录,采样间隔为 10cm。单桥探头面积 15cm2,三桥探头面积 10m2。施工时采用下护管 分段贯入以防孔斜。探头编号及相应率定系数详见表 2。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4 页 共 35 页 探头编号及率定系数一览表 探头编号及率定系数一览表 表 2 率定系数(kPa) 单桥探头编号 率定系数(kPa) 三桥探头编号 锥尖 侧壁 孔压 4010 4.8276 3392 6.9887 0.065265 0.452728 4061 5.1238 3533 6.4064 0.060460 0.422000 342 0.9399 4093 5.1788 E、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采用 50mm100mm 板头(探头编号402、641,标定系 数分别为0.3896 kPa、0.00849kPa),数据采集自动记录,记录仪型号为JC-X3, 试验间距为 1.0m。试验时把十字板板头贯入到预定深度处,扭转剪切时每转一圈读数 一次,读至峰值或稳定值后再继续测读 1min。完成上述试验后,顺剪切扭转方向连续 转动六圈后测定重塑土抗剪强度(Cu)’v。 F、现场注水渗透试验用套管将非试验段隔离,注水后观测不同时间水位下降幅 度,以测定相关土层的渗透性,水位稳定时间大于 12 小时。 G、旁压试验旁压试验采用 PM-1、PM-2 型预钻式旁压仪,主要由旁压器、量测 系统、控制系统及加压系统组成。试验前弹性膜约束力及仪器综合变形均进行标定。试 验点的垂直间距 2.0~4.0m 左右。加荷等级采用预期临塑压力的 1/5~1/7,初始阶段加 荷等级相当于试验深度处静水压力,每级压力分别读取 30s、60s 变形量,当量测腔的扩 张体积相当量测腔的固有体积时终止试验。 H、电阻率测试采用 PSJ-1 数字测井记录仪,探头内电极 A 和电极 M 之间的距离 在电位电极系中称为电极距为 0.4 米,采样间隔为 5 厘米。 I、 承压水水位观测 本次采用内径φ50mmPVC管并配有2m长相同内径的滤水管, 底部设有 1m 长的沉淀管,并采用滤网包裹,滤水管周边回填粗砂,滤水管两端分别用 粘土球隔水,以量测第⑦层承压含水层水头埋深,观测时间为一周以上。 J、波速测试波速测试使用仪器为 XG-1 型悬挂式测井系统。该仪器为井下自激自 收式,精度高,避免了地表激发可能产生的干扰和误差。悬挂式测井系统工作时,由地 面控制系统控制井下震源(电磁锤)激发振动信号,并由井下两组水平分量拾震器接收 振动信号。由于两组拾震器相距 1 米,根据两组拾震器的到时差即可计算出拾震器之间 的横波速度。仪器组成主机、采集单元、井下探头。仪器性能采样率0.05~8ms; 记录长度1024~8096 点。 K、地脉动测试测试地面及孔中不同深度的测点的东西、南北、垂直方向的位移 幅值及地脉动的卓越周期。为了研究本场地的卓越周期及其幅值,地脉动试验选择在晚 上至凌晨之间进行观测,以减少附近局部环境干扰的影响。 L、室内土(水)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按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T50123-1999)实施,试验内容除常规物理力学性试验外还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渗透试 验、三轴试验UU、CU、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静止侧压力系数(K0)试验、直剪慢 剪试验、浅部地基土回弹试验、前期固结压力试验及地下水腐蚀性分析试验等。 施工典型照片详见图3~图6。 2.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2.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本次详勘勘探孔施工放样是依据设计提供的平面图,利用GPS按坐标施放(上海城 市坐标系统)。勘探点坐标利用设计提供的11000CAD电子文档采用图解坐标法获取。 主要勘探孔数据见下表3。 图 4 XY-1 型钻机施工作业 图 6 波速试验 图 5 静力触探试验施工作业 图 3 XY-4 型岩芯钻机施工作业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5 页 共 35 页 勘探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勘探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表 3 上海城市坐标 孔号 勘探孔类型 孔深 (m) 高程 (m) 稳定 水位 埋深 (m) 纵坐标 X (m) 横坐标 Y (m) 5 取土孔 80.18 3.61 1.30 93.71 3147.74 6 取土孔 80.15 3.88 1.50 90.60 3226.45 7 取土标贯孔 80.33 3.73 1.20 67.19 3125.82 8 取土标贯孔 185.00 3.89 1.40 69.98 3203.66 9 取土标贯孔 100.18 3.87 1.40 70.94 3252.67 10 取 土 标 贯 电 阻 率 孔 185.00 3.75 1.30 70.09 3304.92 11 取土标贯孔 85.20 3.63 1.20 41.51 3153.55 12 取土标贯孔 185.28 4.24 1.60 45.08 3227.28 13 取土标贯孔 185.20 3.67 1.20 45.19 3276.62 15 取土标贯孔 80.37 3.60 1.20 12.19 3131.64 16 取土标贯 100.20 4.04 1.60 20.03 3202.17 17 取土孔 289.57 4.28 1.60 20.11 3250.15 18 取土标贯孔 100.20 4.06 1.50 20.11 3302.27 19 取土标贯孔 85.20 3.69 1.10 -11.84 3157.03 20 取土标贯孔 185.45 4.05 1.40 -4.77 3227.54 21 取土标贯孔 185.00 4.11 1.50 -4.77 3277.37 23 取土标贯孔 80.41 3.66 1.20 -43.11 3137.78 24 取土标贯孔 185.24 4.12 1.30 -29.82 3202.44 25 取土标贯孔 100.20 4.24 1.40 -29.82 3252.37 26 取 土 标 贯 电 阻 率 孔 185.32 4.52 1.70 -29.82 3302.30 27 取土孔 80.20 3.85 1.50 -61.58 3178.52 28 取土标贯孔 80.36 3.94 1.40 -57.64 3227.42 29 取土孔 80.20 3.87 1.00 -53.30 3277.06 GC37 取土标贯孔 80.33 3.93 1.60 -59.42 3202.61 CKB1 取土标贯孔(利用初勘孔) 150.00 3.90 1.65 65.10 3187.94 CKB2 取土标贯孔(利用初勘孔) 149.90 4.31 1.40 27.35 3284.83 CKB3 取土标贯孔(利用初勘孔) 150.00 4.30 1.58 11.39 3237.24 C6 三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76 94.69 3121.14 C7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67 93.06 3171.83 勘探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勘探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续表 3 上海城市坐标 孔号 勘探孔类型 孔深 () 高程 () 稳定 水位 纵坐标 X (m) 横坐标 Y (m) C8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73 91.41 3200.21 C9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60 68.08 3151.26 C10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86 69.05 3176.75 C11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4.21 71.11 3227.47 C12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3.59 71.02 3277.27 C13 三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88 88.21 3251.98 C15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72 39.69 3128.97 C16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74 43.29 3177.89 C17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4.02 46.53 3200.07 C18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3.96 45.13 3251.52 C19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3.40 45.04 3302.24 C20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72 46.00 3323.07 C21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82 14.68 3155.43 C22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68 17.33 3179.04 C23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4.32 20.08 3227.51 C24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4.15 20.01 3276.24 C25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76 21.54 3325.83 C27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66 -15.30 3134.37 C28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68 -8.41 3179.59 C29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3.91 -4.83 3202.38 C30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4.29 -4.77 3251.83 C31 单桥静力触探孔 99.90 4.84 -4.80 3302.30 C32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4.32 -3.18 3328.48 C33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3.96 -29.82 3227.40 C34 单桥静力触探孔 100.00 4.13 -30.44 3275.12 C36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63 -60.23 3154.64 C37 三桥静力触探孔 70.60 3.93 -55.24 3205.69 C38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84 -55.47 3252.24 C39 单桥静力触探孔 80.00 4.12 -51.14 3301.87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6 页 共 35 页 勘探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勘探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续表 3 上海城市坐标 孔号 勘探孔类型 孔深 (m) 高程 (m) 稳定 水位 埋深 (m) 纵坐标 X (m) 横坐标 Y (m) C40 三桥静力触探孔 80.00 3.89 -48.35 3333.59 CKC1 单桥静力触探孔(利用初勘孔) 95.00 3.78 -40.71 3170.72 CKC2 单桥静力触探孔(利用初勘孔) 100.00 4.43 -28.48 3330.47 S1 十 字 板 剪 切 试 验 孔 24.00 3.77 90.67 3125.44 S2 十 字 板 剪 切 试 验 孔 21.00 3.88 84.10 3253.83 S3 十 字 板 剪 切 试 验 孔 23.00 3.90 -43.84 3333.52 S4 十 字 板 剪 切 试 验 孔 24.00 3.62 -48.84 3154.60 W1 注水试验孔 50.00 3.61 85.18 3130.53 W2 注水试验孔 60.00 3.78 64.10 3308.92 W3 注水试验孔 50.00 3.89 -39.36 3333.45 W4 注水试验孔 60.00 3.93 -54.95 3154.69 P1 旁压试验孔 120.00 3.77 75.89 3299.55 P2 旁压试验孔 120.00 4.12 -24.51 3202.23 B1 波速试验孔 171.00 4.24 45.08 3227.28 B2 波速试验孔 185.00 4.11 -4.77 3277.37 DZL1 电阻率试验孔 40.00 3.75 70.09 3304.92 DZL2 电阻率试验孔 40.00 4.52 -29.82 3302.30 DMD1 地脉动试验孔 45.0 4.04 20.03 3202.17 DMD2 地脉动试验孔 88.0 4.06 20.11 3302.27 G1 承压水观测孔 35.00 3.99 52.68 3199.80 G2 承压水观测孔 35.00 4.17 -29.67 3297.05 本次高程测量的起算点为业主提供的 G1 平面控制点,位置位于花园石桥路、银城 中路交叉口(由上海市测绘院受业主委托于 2008 年 6 月施放,横坐标 Y=3082.390,纵 坐标 X=128.146,高程 H=3.782m,系吴淞高程系统)。 各勘探点的位置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图号1-1~1-2)。 2.5 完成工作量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于 2008 年 7 月 25 日进场进行施工准备, 7 月 28 日开始野外施工, 8 月 26 日结束;室内土工试验于 2008 年 8 月 2 日开始,8 月 25 日完成;勘察报告于 2008 年 9 月 5 日完成。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 4。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 4 野外工作 室内试验 取土标贯孔 24 个 3064.77m 物理性试验 620项 静力触探孔(单桥)28 个 2474.90m 液塑限 350项 静力触探孔(三桥)4 个 310.60m 颗粒分析 889项 波速试验孔 2 个 356.00m 固结试验 293项 地脉动试验孔2 个 133.00m 直剪固快 219组次 电阻率试验孔2 个 80.00m 直剪慢剪 22项 注水试验孔 4 个 220.00m 渗透系数 Kv、Kh 88项 旁压试验孔 2 个 240.00m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6项 十字板剪切 试验孔 4 个 92.00m 静止侧压力系数 ko 试验56项 承压水观测孔2 个 70.00m 前期固结压力 28项 小螺纹钻孔 36 个 141.30m 回弹试验 45项 利用钻探孔 3 个 449.90m UU 38项 利用静探孔 2 个 195.00m CU 6项 标准贯入 387(次) 三轴 CU’ 21项 孔口高程测量110(点) 水质分析 3项 扰动土样 387(件) 原状土样 620(组) 取土、水样 水样 3(件) 说明本工程北侧和东侧基坑边线分别位于花园石桥路和东泰路上,受场地条件限 制,该范围勘探孔本次未能施工(共计 80m 钻探孔 7 个,80m 静探孔 8 个),可待场地 条件具备后进行补勘。 3、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 3.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 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15.4℃,最热为 7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 27.8℃,最冷月为 1 月份, 月平均气温为 3℃。年降水量为 1144mm,年平均蒸发量 1336.6mm。夏秋之季常有热带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工程编号2008-A-002 第 7 页 共 35 页 风暴侵袭,多雷暴雨;秋冬季节常有大雾天气。上海地区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 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3.8m/s。 3.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 本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的东北端部,二级构造单元 为钱塘台褶带,三级构造单元为上海台陷。在地质历史时期总体表现为隆起状态,在新 构造时期为持续振荡性不均匀沉降。 根据区域调查资料,拟建场地无断裂通过,邻近拟建场地主要分布有三条断裂,分 别为北西向的罗店-周浦断裂、北西西向的静安寺断裂、北东向的虹桥-五角场断裂。 罗店-周浦断裂该断裂发育始于南汇新场以南、经南汇周浦、市中心区域、大场、 由宝山罗店出上海行政区。该断裂总体走向N330~320W,高倾角,张扭性。由多条次 级断裂组成,呈雁列式排列,断续分布。根据人工地震勘查成果,其断裂面自基岩向上 延伸到地表下150m左右的中更新统底界,断距约为3~5m,但没有向上延伸的迹象,中 更新世后无继续活动。该断裂离拟建场地最近距离约1.5km。 静安寺断裂西起北新泾苗圃、沿上海长风公园、静安寺、上海展览馆、浦东塘桥 一带呈北西向展布。该断裂控制岩性分布,北侧为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南盘为下古生界 组成的断凸,东段切割市南花岗岩体延伸至浦东塘桥。断裂于北新泾重力高北缘通过, 东段重力等值线出现向南东东的扭曲,附近有构造破碎带以及后期侵入的脉岩和热液蚀 变现象。人工地震资料解释该断裂没有发现活动迹象。该断裂离拟建场地最近距离约 5.0km。 虹桥-五角场断裂属于一般性断裂,南起虹桥,经酒精二厂、老北站西侧,向五 角场附近延伸,长约19km。倾向南东,倾角70度。断裂以东为市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体, 以西为下古生界组成的断凸或上侏罗统组成的断凹。布格重力异常图上,有较为宽缓的 重力梯度显示,并与重力等值线的方向一致。沿断裂多个钻孔见构造破碎带、糜棱岩, 蚀变也较强烈。该断裂没有做过人工地震等工作,从对NQ等厚线没有控制作用分析, 表明其在新构造期无活动。该断裂离拟建场地最近距离约3.0km。 综上所述,邻近拟建场地的罗店-周浦断裂、静安寺断裂、虹桥-五角场断裂,均 非全新世断裂,加之场地覆盖层厚度较大(约270m),根据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可忽略发生断裂错动时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上海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的东南边缘,已有的地震震级历史记载(从公元 225 年至 今)表明,历史上共有四次地震破坏记录,其中三次在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