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8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说明书.doc
KJ8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使用说明书 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二 零 零 四 年 十 二 月 KJ8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说明书 1 概述 1.1产品特点 1.1.1多功能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跟踪定位、机车实时跟踪定位、辅助考勤、历史查询等四大重要安全管理功能。 1.1.2. 本安型整个系统低电压(DC5V)、低功耗、本质安全型,确保了煤矿井下使用的安全性。 1.1. 3高容量KJ8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可容纳64个询问接收站,可容纳员工电子识别卡9999个,足以满足现有大中型煤矿的需要。 1.1.4. 可实现全面监控由于员工电子识别卡发射距离达80米,使每个询问站接收器监控范围达150-200米,这样,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井下对人员的全面监控。 1.1.5多种高新技术集成本系统集成了无线数据传输、树枝状有线传输、微电脑技术、在线编程和多层次软件技术。在微电脑技术中,采用了高度功能集成,使系统具有了模数转换、输入识别、滤波、存储、巡检、传送、在线写入等多种功能。无线发射距离在低功耗、本质安全前提下达80米。CAN总线技术及485和有线远程数据传输等传感技术在系统中进行了综合运用。与我公司现在生产的、被国家认定为重点新产品的KJX8PM(A)免维护微型矿灯配套使用,照明与通讯一体,减轻了重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1.1.6高性价比目前市场上的类似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要想实现人员、机车根踪定位或环境状况自动监测需要投资300400万,元建立2-3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价格是本系统的三倍以上。 1.2 主要用途 1.2.1 KJ8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由矿井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软件数据库的支持下,通过KJJ22传输接口和巷道铺设的通讯电缆,定时对井下KJF35询问接收站或KJF35A询问接收分站进行数据巡检和信号采集,将询问接收器接收到的由区间内KGE18井下员工卡或KJX8PM(A)信息矿灯发射的无线数据信号、由数据信息经软件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使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或环境安全状态在主计算机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1.2.2产品主要功能 (1)井下人员实时动态跟踪、位置自动显示;(2)井下机车等移动目标跟踪定位;(3)井下人员(含机车等移动目标)运行轨迹回放;(4)区域某一历史时刻井下人员分布。(5)定位目标的考勤、统计、存储、打印;(6)井下出现事故,可据本系统提供的准确位置信息实施人员搜索救护,使损失降到最低点,保障安全的水平得到提高。(7)自诊断功能,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显示和报警;(8)权限管理下的局域网资源共享。 1.3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1.3.1 系统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J 81 登记序号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 1.3.2 传输接口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J J 22 登记序号 接口设备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 传输接口由CAN总线驱动器、光隔离电路、信号自收抑制电路、RS-232接口电路和防爆电源组成。 1.3.3 询问接收站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J 35 F 登记序号 接收站设备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 由接收站由单片机、TTLG-CAN总线驱动器、A/D接口、LED显示和防爆电源组成。 1.3.4 询问接收分站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J 35 F A 12V/0.35A 电压/电流 设计序号 接收站设备 登记序号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 由接收站由单片机、TTLG-CAN总线驱动器、A/D接口、LED显示和防爆电源组成。 1.3.5 询问站接收器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J 35 F B 5V/0.04A 电压/电流 设计序号 接收站设备 登记序号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 由RS485接口、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天线组成。 1.3.6 员工电子识别卡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G E 18 登记序号 位置 矿用传感器及传感元件 由识别卡由可充式本安电池组、单片机、收发模块和看门狗电路组成。 1.3.7 信号矿灯型号、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K J X 8 P M A 修改序号 免维护 双灯炮 容量 讯号发射 碱性蓄电池 矿灯 由识别卡由可充式本安电池组、单片机、收发模块和看门狗电路组成。 1.4使用条件 1.4.1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0℃~35℃; b) 相对湿度35~80; c)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d) 清洁、无强磁场干扰,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爆炸性气体。 1.4.2安装于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b) 环境温度 0℃~40℃; c) 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d) 无剧烈震动和冲击的场所; e) 周围介质无腐蚀性气体; f) 有溅水和淋水的场所; g) 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场所。 1.4.3地面中心站 地面中心站主机采用工控机。 a) CPU使用相当于Intel公司的PentiumⅢ或以上级别的CPU; b) 操作系统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 c) 内存256M以上; d) 显卡Windows系统兼容,含有1MB以上的显示内存,可以工作于800*600分辨率; e) 硬盘10G以上。 1.5 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和安装要求 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2000服务器以上版本,要求安装有IIS5.0以上版本的Internet服务管理器组件; 浏览器版本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6.0以上; .NET组件版本为Microsoft .NET Framework 1.1,要求安装Microsoft .NET Framework1.1 SDK和. Microsoft NET Framework1.1多语言开发组件。 数据库要求安装有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企业版数据库系统。 2 安装说明 2.1 打开安装光盘上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目录”,双击名为Setup的可执行文件,出现如下画面 2.2 点击下一步,出现如下画面 2.3 点击下一步,出现 注意虚拟目录中不能输入如c\带盘符的目录。 点击下一步开始安装 2.4 成功安装后出现“安装完成”,点击“关闭”按钮。 自此,安装完毕。 3 使用说明 3.1 登陆 打开Internert Explorer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IP地址和程序所在的虚拟目录,如“http//xxx.xxx.xxx.xxx/xyz xxx代表IP地址,xyz代表虚拟目录”,按回车。输入初始用户名ZBM,密码789,即可登陆。界面如下 3.2 更改管理权限点击权限设置,进入权限设置界面。 点击注册/修改,输入用户名描述、登录用户名、登录密码,点击提交,即完成一个登录注册,以后即可以用此登录用户名、登录密码使用系统。 点击详细权限,然后点击重新设置,可规定此用户的详细权限,读权限为只可查看,写权限为可以修改,在相应栏目中打勾后,点击提交,完成该用户权限设置。 3.3 实时监测 点击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界面。 可按站号、岗位、部门分类查看。点击详细列表,显示当前井下所有人员的详细情况,可按区域、部门、岗位、姓名进行查询。 点击打印,进入打印画面,点击预览报表实际结果,点击打印图标,进行打印。 3.4 人员跟踪 点击人员跟踪,进入人员跟踪界面。 选择部门、岗位、姓名,点击确定,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点击选定开始时间,在所要跟踪的人员后面点击跟踪,显示该人从开始时间以来的行动轨迹和当前所处位置。 3.5 轨迹回放 点击轨迹回放,进入轨迹回放界面。 选择部门、岗位、姓名,点击确定,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点击选定开始时间,点击选定结束时间,在所要回放的人员后面点击轨迹回放,显示该人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这一时间段的行动轨迹。 3.6 下井人员统计 点击下井人员统计,进入人员统计界面。 输入日期,选择部门、岗位、姓名,点击确定,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点击打印,进入打印画面,点击预览报表实际结果,点击打印图标,进行打印。 3.7 人员活动统计 点击人员活动统计,进入人员活动统计界面。 输入日期,选择部门、岗位、姓名,点击确定,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点击打印,进入打印画面,点击预览报表实际结果,点击打印图标,进行打印。 3.8 基站设置 点击基站设置,进入基站设置界面。 点击地图浏览,显示当前井下站点分布情况。点击添加,输入点号,站点名称,输入X、Y坐标(X、Y坐标可由点击坐标选定显示的坐标获得),如果为出入口站点,必须在是否出入井口站上打勾,点击提交,完成一个站点的添加。修改站点的坐标时,直接更改坐标,然后提交即可。删除站点时,把该站的点号,站点名称设为空,X、Y坐标设为0,提交即可。 3.9 区域设置 点击区域设置,进入区域设置界面。 点击添加,输入区域名称,输入包含的站点号,中间用逗号隔开,输入完毕后,点击提交。修改区域时,直接更改区域名称和包含的站点号,然后提交即可。删除一个区域时,把该区域的区域名称和包含的站点号设为空,提交即可。 3.10 部门管理 点击部门管理,进入部门管理界面。 点击增加/修改,输入部门名称和序号,点击提交,完成一个部门的添加。修改时,先在该部门前打勾选中,然后点击增加/修改,输入新的部门名称和序号,点击提交,完成一个部门的修改。删除时,先在该部门前打勾选中,然后点击删除,删除该单位。 3.11 岗位管理 点击岗位管理,进入岗位管理界面。 点击增加/修改,输入岗位名称和序号,点击提交,完成一个部门岗位的添加。修改时,先在该部门岗位前打勾选中,然后点击增加/修改,输入新的岗位名称和序号,点击提交,完成一个岗位的修改。删除时,先在该岗位前打勾选中,然后点击删除,删除该岗位。 3.12 卡的增减 点击卡的增减,进入卡的增减处理界面。 点击增加,输入卡号,必须为4位,如0001,点击提交,完成一个卡的添加。删除时,在要删除的卡号前打勾选中,点击删除,删除该卡号。 3.13 人员管理 点击人员管理,进入人员管理界面。 先点击部门设置下的所属部门,然后点击增加/修改,输入姓名、拼音码;点击更换部门,选择所属部门;点击更换岗位,选择岗位; 点击选卡号,选择卡号;点击提交,完成该人员输入。修改时,在要被修改的人员前打勾选中,点击增加/修改,输入要修改的姓名、拼音码;点击更换部门,选择要修改的部门;点击更换岗位,选择要修改的岗位;点击选卡号,选择要修改的卡号;点击提交,完成该人员的修改。删除时,在要被删除的人员前打勾选中,点击删除,然后点击确定,删除该人员信息。 4 使用操作 4.1 桌面图标为的串口通讯程序,界面如下 调整间隔时间和基站总数,点击确定。 4.2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安装的虚拟目录和本机IP地址,如下 按回车键,即可登录使用。 5 结构及工作原理 5.1 系统结构 计算机 定位系统在井上由中心站主机、传输接口、避雷器等组成;井下主要由询问接收站或询问接收分站、询问站接收器、防爆电源和员工电子识别卡及KJX8PMA矿灯等组成。系统组成框图见图1。 KJJ22型传输接口 避雷器 10km仿真线 逻辑示波器 KJF35询问接收站或KJ35FA12V/0.35A询问接收分站 询问站接收器 直流稳压电源 员工识别卡 KJX8PMA 讯号发射矿 图1 注传输接口及每个询问接收站配备一个MCDX-Ⅱ型本安电源箱,所有本安电源不共地。 5.2 系统工作原理 传输接口 中心站主机 //////////////////////////////////////////////////// /////// 询问站 接收器 询问接收站 KJX8PMA 信息矿灯 员工电子识别卡 系统原理框图 5.2.1 下井员工打开矿灯或员工卡开关开始工作,接收半径内的询问接收站可把其接收到的员工数据存入询问接收站内数据库。 5.2.2 询问接收站收到上述信号后,暂时存储于自身的CPU中,待中心站巡检时,通过传输接口,有线传送至中心站数据库。 5.2.3 中心站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处理,实现各项管理功能。 6 主要技术参数 6.1 系统容量 一个中心站主机可带64个询问接收站,可扩展到256个站点;每个询问接收站可容纳100-400个员工电子识别卡。 6.2 员工电子识别卡 工作电压 3.6V15; 工作电流 ≤35mA; 功耗 ≤200mW; 发射功率 5-10mW; 外型尺寸 (83 ╳ 54 ╳ 35)mm ; 发射距离 ≦100m 传输速率 4800bps 工作频率 433-434MHz自由频段 频偏 15kHz; 调制方式 FSK 防爆型式 ExibI 防水等级 IP21 工作温度 0-40℃ 环境湿度 ≤95 6.3 询问接收站 工作电压 DC 12V10; 工作电流 ≤300mA; 功耗 ≤1W; 接收灵敏度 ≤–109dBm; 传输速率 4800bps 工作频率 433-434MHz自由频段 频偏 15KHz; 调制方式 FSK 防爆型式 ExibI 防水等级 IP54 工作温度 -10℃-60℃ 环境湿度 ≤95 外型尺寸 (340 250 110)mm ; 重量 约4kg。 6.4 询问接收分站 工作电压 DC 5V10; 工作电流 ≤300mA; 功耗 ≤1W; 接收灵敏度 ≤–109dBm; 传输速率 4800bps 工作频率 433-434MHz自由频段 频偏 15KHz; 调制方式 FSK 防爆型式 ExibI 防水等级 IP54 工作温度 -10℃-60℃ 环境湿度 ≤95 外型尺寸 (232 150 80)mm ; 重量 约4kg。 6.5询问站接收器 工作电压 DC 5V10; 工作电流 ≤40mA; 功耗 ≤1W; 接收灵敏度 ≤–109dBm; 传输速率 4800bps 工作频率 433-434MHz自由频段 频偏 15KHz; 调制方式 FSK 防爆型式 ExibI 防水等级 IP54 工作温度 -10℃-60℃ 环境湿度 ≤95 外型尺寸 (232 150 80)mm ; 6.6 传输接口 工作电压 DC5V(10); 工作电流 ≤100mA; 通讯速率 4800bps; 外型尺寸 mm ; 重量 约5Kg。 6.7 传输电缆2mm2铜芯双绞线,型号为PUYVP,导线直流电阻不大于12.5Ω/Km,线对工作电容不大于0.06F/Km,电感不大于800μH/Km,安全标志准用证号为20021946。 7 安装与使用操作 7.1 中心站主机的安装参照电脑安装文件进行 7.2 传输接口的安装 7.2.1 传输接口的232串口与计算机RS232串口插接牢固;将信号传输线的CANH压接在传输接口壳体后面的红色接线柱上,CANL压接在黑色接线柱上,压接牢固。 7.2.2 传输接口的外壳接地线由外壳落地螺栓引出,接入大地,并保持良好的接地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7.2.3 双绞线两端分别接入120Ω终端电阻。 7.2.4传输接口的电源插头插接在220V电源插座上。 7.3 避雷器的安装。 7.3.1 输入端和输出端严禁接反。 7.3.2 接地线端子必须接地。 7.4 询问接收站安装 7.4.1 询问接收站可通过膨胀螺丝或钢钉固定安装在井下巷道一侧墙壁上。安装时先用防爆电钻按询问接收站固定件固定孔的合适位置在巷道壁上适当的高度钻孔,然后将Φ8 100mm的膨胀螺丝固定在巷道壁上,将询问接收站固定件固定在膨胀螺丝上。询问接收站的通信传输线接在已备好的双绞线上,与地面中心站连接,这样就可以与中心进行通信,实时报告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及井下瓦斯浓度信息。 7.4.2 接通12V电源,询问接收站或询问接收分站即处在工作状态。打开员工电子识别卡的电源开关或KJX9PMA信息矿灯,当接收站每收到一次信息,红色指示灯闪烁一次,说明询问接收站工作正常。 7.4.3 要求和注意事项 7.4.3.1 三根电缆线经橡胶垫圈金属垫圈、喇叭口压紧后,电缆线应承受23kg拉力。 7.4.3.2 电缆敷设时弯曲半径≧10倍电缆直径. 7.4.3.3 特别提醒电缆红线接“+”,黑线接“-”,严禁接错。 7.4.3.4 所有压线端不能有毛刺,美观、工整、紧固。 7.4.3.5 压线端口中喇叭口旋入前涂凡士林,以防锈蚀。 7.4.3.6 询问接收站及通讯电缆的安装应尽量元离强干扰源和动力电缆。 7.5 通讯电缆 7.1 通讯电缆应铺设在巷道的电缆钩上,保持合理垂度,美观、工整。 5.2 竖井或斜井电缆应采用铠装加强电缆,固定敷设在井壁上。 5.3 电缆接头应采用本安通讯接线合连接,红线接“+”,黑线接“-”,严禁接错。 7.6 防爆电源 7.6.1 防爆电源应固定安装在询问接收站5米内的巷道壁上。 7.6.2 安装防爆电源时先用防爆电钻或射钉枪在巷道壁上打孔,再用膨胀螺丝穿过防爆电源的地脚螺丝孔,一起固定牢固即可。 7.7 注意事项 7.7.1 传输接口有本安端和非本安端之分,传输接口的安装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7.7.2 井下人员配置的员工电子识别卡,是由镍氢电池供电,正常工作时红色发光管不断闪烁。电池组可连续工作15小时,每天上井后应及时充电,否则发射灵敏度降低,影响员工电子识别卡正常工作。 7.7.3 因该装置属电子设备,不得靠近火炉和其他热源,不得撞击摔打。上井后应及时关掉电源以免过放影响其寿命。 7.7.4 整套装置不得自行拆卸,如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或送制造单位修理。 7.7.5 自发货之日起一年内若发生非人为因素的损坏,我单位负责免费维修。 7.7.6 员工电子识别卡长期不使用,应每月对其电池组充电一次。 7.7.7 机车跟踪定位用的车载装置与员工电子识别卡型号相同,仅电子编码不同,不得使用任何其它电源。 7.7.8 询问接收站与隔爆电源的连接线一般控制在5米以内。 7.7.9 防爆电源箱安装注意事项 7.7.9.1 两电缆线穿过喇叭口、金属垫圈、橡胶垫圈后、进入防爆电源箱体(去掉金属档板)。压线喇叭口拧紧、外露1~3丝扣、此电缆线应承受2~3kg拉力。否则应另加自制橡胶垫圈。(喇叭口旋入前及其它金属件紧固件安装前涂凡士林)。 7.7.9.2 特别提醒防爆电源12V直流输出中红色线接“+”兰线接“-”,不能接错。 7.7.9.3 当系统安装检查无误后、再并入供电网。注意所有压接线要牢固、平整,不能有毛刺。 7.7.9.4 电源箱最后装上盖板前,金属接触部分用凡士林涂覆。 7.7.9.5 电源箱最后装上盖板后,紧固外壳螺栓前应去掉平垫圈、留弹簧垫圈。 8 保养与维修 8.1 传输接口不得自行拆卸,如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或送制造单位修理。 8.2 询问接收站和询问接收分站及询问站接收器不得自行拆卸,如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或送制造单位修理。 8.3 员工电子识别卡不得自行拆卸,如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或送制造单位修理。 8.4 避雷器的保养维修参照其使用说明书进行。 8.5 防爆电源的保养维修参照其使用说明书进行。 9 运输和贮存 9.1 传输接口 9.1.1传输接口采用纸盒包装,并加充填料与随机文件一起装入包装盒内,包装应牢固可靠。 9.1.2 包装箱内应包含下列随机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装箱单; c 使用说明书。 9.1.3 运输 包装后的传输接口在避免日晒、避免雨淋雪袭、避免跌落和碰撞、不得倒置,严防摔掷、翻滚、重压的条件下,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9.1.4 贮存 包装好的传输接口贮存在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气体、无酸、无碱或其他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贮存一年以上。 9.2 接收站、接收分站、询问站接收器。 9.2.1 接收站、接收分站、询问站接收器采用纸箱整体包装,并加充填料与随机文件一起装入包装箱内,包装应牢固可靠。 9.2.2 包装箱内应包含下列随机文件 d 产品合格证; e 装箱单; f 使用说明书。 9.2.3 运输 包装后的接收站在避免日晒、避免雨淋雪袭、避免跌落和碰撞、不得倒置,严防摔掷、翻滚、重压的条件下,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9.2.4 贮存 包装好的传输接口贮存在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气体、无酸、无碱或其他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贮存一年以上。 9.3 识别卡 9.3.1 识别卡采用纸盒包装,并加充填料与随机文件一起装入包装盒内,包装应牢固可靠。 9.3.2 包装箱内应包含下列随机文件 g 产品合格证; h 装箱单; i 使用说明书。 9.3.3 运输 包装后的识别卡应避免日晒、避免雨淋雪袭、避免跌落和碰撞、不得倒置,严防摔掷、翻滚、重压的条件下,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9.3.4 贮存 包装好的传输接口贮存在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气体、无酸、无碱或其他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贮存一年以上。 业务联系电话0537-2365000 2360016 传真2360088 网址 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济大东路136号 邮编272023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