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锆石@=1A、辉钼矿-(=2B年龄的证据!.pdf
“ “年月 “ ( “ “)“ 6 “ ;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 锆石 1 A、 辉钼矿- 2 B年龄的证据 唐菊兴, 黎风佶, 李志军 , 6, 张 丽, 唐晓倩, 邓起6, 郎兴海 , 6, 黄勇 ,6, 姚晓峰, 王 友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 “ “ 6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 “ ; 5;6西藏 天圆矿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西藏 日喀则 “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 “ C ;) D( 3 E0F “ G 6; “F 5) ; 与成矿有关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 ( 6 C6) D ( 3 E0F ; “F ) ; 穿插侵吞矿体的谢通门大岩基花岗闪长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 ( G ;C G ) D ( 3 E0F “ G G 6 G C G ) D( 3 E0F ; G ) , 显示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早期。结 合多个岩体和岩脉的. I . I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 认为雄村铜金矿属于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 由新特提斯洋的早期俯冲所致。雄村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发现和勘探、 外围找矿的突破及本次系统年代学研究, 提 供了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成矿的信息, 拓宽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地质学; 雄村铜金矿; 锆石 1 A年龄; - 2 B同位素年龄; 俯冲成矿; 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冈底斯; 西藏 中图分类号 1 D A 2 -E F ; 4 G F4 C C - . ’ ; * HH - C A ( D A - .I F ; - A * * 4 - F - , - . 4 G F . B A F (5 ’ “ ) ; 67 . * K ’ B H H * - 5 G . 4 A G D D(5 ’ “ “) DE F ; 4 G F . B A F;07 4 - F - D - * 4 , - F (7 “ . F H . A -(7 “ ’) ;7 4 - F - C * ; 4 * - H . A - C . C 2 K . K (7 “’) ;9L A - 5 G . 4 M G . A NH . A -C . C 2 K . K (5 6’ *) ;/O H H * -5 G . 42 . F - F (5 “’ *) ; Q - , - . - A 2 . G A D G * A; R A . - ’ * C D G * A; “S F 4 * - . D G * A; 6R - . * F G B * 4 A F 唐菊兴,李志军,钟康惠,等 D A 2 -E - A F ; B - FC . C - . A K F H4 F A F ; G G . - ,I 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采样位置 G H , ’终 孔位置)(据F ; ,0 , , 4) 5 6 / G 6 8 C 8 A 9 E 8 8 / 8 7 6 G H , ’A 年龄为 (’ 3 L 3)* (* M NOP - K 0) , 但笔者对照该钻孔的 地质编录, 发现该钻孔施工全部进尺仅为- - , K ’9, 因此该样的采样位置还需要商榷。该孔- ’ 0 K ’9至 - - , K ’9终孔,’ 9进尺全部为角闪石英闪长玢岩, 无矿化或矿化极弱, 其中(T D) 平均值 K 4 4 U ’ , V 2, (S D) 平均值为- 0 K 3 4 U ’ , V 4, ( T ) 平均值 为, K ’ - - U ’ , V 4。 / 成矿后脉岩和谢通门大岩基的成岩年龄 矿体北东侧的属于谢通门大岩基的黑云母花岗 闪长岩的锆石M W “ X * J I . J 年龄为 (1 4 K 3L’ K ’) F ; “ / 0 , , 4 / J 8 2 ’ PP,W 2SG,H “PS,G ’ -Q ’ .M H /4 D U U V 2 4/ 2 ,M AOP ’ .- A ’R/4 D U U C 4 - Q I , / ;. A 3 “ ’ “ * “ 0 * 2 ’ A S 8 S 2 7 8 7 3 4 4 ;,. .(X) . K 0 9 . . J( 7M 4 N ; 4 8 4)- D 2 7M 4 N ; 4 8 4)- Z 4 2 7M 4 N ; 4 8 4)- Z 4 ; 2 5 2 4 4 ;,. L(K) K J 9 . L( 7M 4 N ; 4 8 4)- Z 2 4 2 6 7 ; 2 5T 6 4 ;,. L(I) 0 J Q U 0 I Q ( 7M 4 N ; 4 8 4)- Z * 4 4 6 7 2 3 2 6 3 ; 6 7M 4 N 6 3 ; ; 4 8 4)- 3 3 T ; F D ; 2 2 4 2 7 8 2 ; T2 5 6 6 8 * 7 8 6 U ; 7 ; 5 8 2 T4 7 D 7 7,D 4 2 FD - K Q Q L - B 9 Z 9 C 6 7 2 8 2 F F F1 2 5T U 8 2 4 2“ 4 ; 7 ;[G]- E 7 ( 7M 4 N ; 4 8 4)- “,, “,’ 2 “O,, 4 4 ;,6 7 ;, 7M 4 N ; 4 8 4)- “,, “,’ 2 “O,, 4 ; ;2 5 2 4 7,Z 7 4 [G]- 4 ;,. J (X) . R X 9 . J K( 7M 4 N ; 4 8 4)- O 4 2 5 2 8 S 8 S 2 7 8* 7 2 ; 4 ; 4 ;,. X(.) K J / 9 K I X( 7M 4 N ; 4 8 4)- O 4 2 2 5 4 7 2 8 7 5 8 2 T4 7 2 4 4 S2 5Z 7 7M 4 N ; 4 8 4)- 附中文参考文献 董彦辉, 许继峰, 曾庆强, 毛国政, 李杰- . / / I -存在比桑日群弧火 山岩更早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记录么 [G] 岩石学报, . . (X) I I K 9 I I L - 杜安道, 何红蓼, 殷宁万, 邹晓秋, 孙亚利, 孙德忠, 陈少珍, 屈文俊- K Q Q R -辉钼矿的铼9锇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方法研究 [G]-地质学 报,I L(R) X X Q 9 X R 0 - 杜安道, 赵敦敏, 王淑贤, 孙德忠, 刘敦一- . / / K - 1 8 “ ;管溶样和负离 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9锇同位素地质年龄 [G]- 岩矿测试,. /(R) . R 0 9 . J . - 耿全如, 潘桂棠, 王立全, 朱弟成, 廖忠礼- . / / I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 火山岩同位素地质年代 [G]-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I (K) K 9 0 - 和钟铧,杨德明,郑常青,王天武- . / / I -冈底斯带门巴花岗岩同位 素测年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时代的约束 [G]-地质论评,J . (K) K / / 9 K / I - 侯增谦, 莫宣学, 杨志明, 王安建,潘桂棠, 曲晓明, 聂凤军- . / / I -青 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 [G]-中国地质, X X (.) X R L 9 X J Q -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莫宣学, 丁林, 高永丰, 董方浏, 李光明, 曲 晓明, 李光明, 赵志丹, 江思宏, 孟祥金, 李振清, 秦克章, 杨志明- . / / I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F -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G]-矿床 地质, . J (R) X X 0 9 X J L - 侯增谦, 潘桂棠,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 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 / / I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晚碰 撞转换成矿作用 [G]-矿床地质, . J (J) J . K 9 J R X - 侯增谦, 曲晓明, 杨竹森, 孟祥金, 李振清, 杨志明, 郑绵平, 郑有业, 聂 凤军, 高永丰, 江思宏, 李光明- . / / I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G]-矿床地质,. J (I) I . Q 9 I J K - 候曾谦, 曲晓明, 杨竹森, 孟祥金, 李振清, 杨志明, 郑绵平, 郑有业, 聂 凤军, 高永丰, 江恩宏, 李光明- . / / I 7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G]-矿床地质,. J (I) I . Q 9 I J K - 简平,刘敦一,孙晓猛- . / / X -滇川西部金沙江石炭纪蛇绿岩 D ’ E F C测年古特提斯洋壳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 [G]-地 质学报,0 0(.) . K 0 9 . . L - R0R 矿床地质 . / K /年 李光明, 芮宗瑶 “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1 0 ;年龄 及地质意义 []矿床地质, “ () 0 * 0 唐菊兴, 陈毓川, 王登红, 王成辉, 许远平, 屈文俊, 黄卫, 黄勇 “ 0 ,, - 9A “ 西藏 谢通门县雄村铜 (金) 矿矿石物质成分研究及其意义 []成都理 工大学学报, 1 (1) 1 ’ * 1 “ 第“ 0卷第1期唐菊兴等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锆石5 * 3 4、辉钼矿, - * . /年龄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