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技术.pdf
2 0 0 5 年第 6 期‘ 东 斌 荞 种 拔 2 3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技术 新汉矿业集团公司 协庄煤矿李堂 关键词矿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措施安全 1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 . 1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 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 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 关规定; 2 考虑时效性,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 3 考虑采用的方法, 采用的 方法应体现科学性、 系统性、 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 4 考虑 所进行工作的性质,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 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 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 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 . 2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 预防性原则 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 性质和 时间安排, 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 以确保该方法能预 先、 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 分级原则 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 标、 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 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 一致性原则 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 有针对性地选取 相应的方法, 以确保方法合理、 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 输出性原则 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 物两大方面的 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 人员培训需求及运 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 心理、 生理性危害因素 体力、 听力、 视力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情绪异常、 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等。 5 行为性危害因素 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监护失误等。 4 识别方法 2 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 产品和服务, 包括 1 新 建、 扩建、 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 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 3 退役、 报废系统 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 4 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 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 6 外部 提供资源、 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 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 危险源识别; 8 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 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1 物理性危险、 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 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 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粉尘、 作业环境不 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等。 2 化学性危险、 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 燃性物 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等。 3 生物性危险、 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病动物、 植物等。 4 . 1 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主持, 组织员工 以 会议讨论的形式, 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 填写危险源识 别表和危险源评价表。 1 矿井水、 火、 瓦斯、 煤尘、 顶板、 冲击地压等重大自然 灾害直接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 本单位员工在工作现场都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 识 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例如 工作面风量不足、 无管 理人员跟班上岗、 安监员空岗、 无规程、 措施施工等。 3 员工自 人矿门 到下井前, 地面遇到的危险因素, 识别 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4 员工从井口进人工作现场时, 在路途中遇到的危险 因素, 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4 . 2 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 无 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 险源识别负责人, 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 。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 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并做好纪录。 1 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煤机司机、 绞车司机、 扒装 机司机、 机电工、 爆破工、 钻眼工等工种, 在现场工作时, 遇到 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 并现场填写 危险源辨识 与控制表 , 进行签字。 2 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 按打眼、 放炮、 临时支护、 扒装运输、 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 识别。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 出煤、 移溜、 移架、 支护、 放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在打眼工序中, 可以识别出电 煤钻电缆漏点、 风管脱落、 断钳子、 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3 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绞车房、 压风机房、 零 星岗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运行时, 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 特殊部分危险源。 4 在现场工作时, 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 也要 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 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 例如 火药管 理不善, 发生意外爆炸。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 由 } A d. A 种 救 2 0 0 5 年第6 期 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 采煤生产过程 中, 冒顶片帮、 支柱卸荷、 煤机牵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5 危险源识别过程 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 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 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 法规、 标准、 规程、 规范等安全管理文件, 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 服务全过程进 行危害事件排查, 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 将识 别出的危险源分类填人“ 危险源辨识表” , 经单位主管审批后 报安监处, 安监处汇总、 确认重大危险源。 6 风险评价 6 . 1 风险 评价方法 1 定性方法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 相关方强烈投诉的、 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等危险源直接列为重大风险因素。 2 定量计算、 打分评价的方法, 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k ; 暴 露于 危险 环境的 频繁 程度 p ; 发生事故产生的 后果 h 等三 个方面打分。 6 . 2 风险界定 采用公式 Wk x Px H , W为风险等级, 当 W }_ 3 0 0 时 定为不可承受风险, 当1 6 0 成 W 3 0 0 时, 定为重大风险, 当7 0 _W 1 6 0 时, 定为中度风险, 当『 7 0 时定为一般风险。 6 . 3 风险 评价的实施 1 K 一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①完全可以预料K 1 0 分 ②相当可能K 6 分 ③可能、 但不经常K二 3 分 ④可能性小完全意外K 1 分 ⑤很不可能, 可以 设想K二 0 . 5 分 ⑥ 极 不 可 能K 0 . 2 分 ⑦实际不可能K 0 . 1 分 对用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够控制住的危险源 K 二 0 . 1 一 1 2 尸 一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 ①连续暴露P 二 1 0 分 ②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尸 7 分 ③每月几次暴露P 4 分 ④每年几次暴露尸 2 分 ⑤非常罕见的暴露尸 1 分 3 H一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①重大灾难, 许多人死亡H二 1 0 0 分 ②灾难, 数人死亡H二 4 0 分 ③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H 2 0 分 ④严重, 重伤H 1 0 分 ⑤重大, 致残H 5 分 ⑥一般, 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H二 1 分 按上述评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打分评价, 确定出重大危 险源, 编制 重大危险因素登记表 , 予以实施。 7 结论 识别矿井生产活动、 产品、 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源, 评价危 害的风险程度, 确定重大危险因素, 可以有效的制定风险控 制措施, 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减少企业财产损失。 上接第2 2 页 工作面常将落差 1 0 . O m左右断层放在工作面 中。工作面掘进中上、 下巷过断层全岩长 1 0 0 r n , 断层附近易 造成地质损失。汉南矿在后维护段老空区采取垒厚墙 1 . 0 m 砌袋装研石垒砌 、 抹黄泥堵缝解决通风问题, 维护巷按中 线, 锚网支护维护巷顶板、 上帮等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 成功 采用前进式与后维护相结合的开采工艺, 回收了大量煤炭。 4 1 1 0 4 西面上巷过落差5 . 0 m斜交正断层全岩长 8 0 m , 下巷过 落差4 . 0 m 走向断层全岩长4 0 m 。该块段采用前进式与后维 护相结合的开采工艺, 后维护1 8 0 余m , 前进式开采5 0 余m , 采出1 5 6 0 0 0 t 图3 o 1 . 6 打钻探测、 疏放煤层底板水解放承压水上煤炭资源 随着矿井采场转人深部, 徐草灰及奥灰水压增大, 根据 水体上开采煤柱留 设公式计算, 开采煤 1 1 时, 徐灰安全水压 为3 . 5 4 M P a , 奥灰安全水压为6 . 5 M P a , 并且有断层滞后突水 隐患。深部灰岩均为裂隙承压含水层, 具有富水性不均一特 点, 盲目 生产存在突水隐患, 形成水文地质损失。为此, 汉南 矿对每个采煤工作面首先进行电法勘探, 在电法勘探异常区 打钻查明含水层水压、 水量并进行疏水降压, 实现安全带压 采煤。 2 0 0 4 年来, 安全采出煤炭6 9 . 8 万t } 图3 后维护、 前进式示意图 年来总计多回收煤炭2 3 . 2 万t , 产值5 1 0 4 万元; 同时上级矿产 资源管理部门2 0 0 2 一 2 0 0 3 年分别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总额的 3 5 , 3 0 减交4 7 . 0 7 , 5 8 . 1 9 万元 , 经济效益显著。 2 应用效果 作者简介张磊鑫 男, 1 9 6 6 年出生, 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 现任汉南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经过资源整合管理, 减少了煤炭损失, 提高了回收率, 2 0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