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实验.doc
GIS实验指导书 2005-9 实验一 MAPGIS软件系统入门简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功能; 2、了解MAP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系统的操作环境; 3、MAPGIS软件快速入门; 二、实验主要内容 MAPGIS 6.5 软件简介 1、什么是MAPGIS软件 MAPGIS是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国产优秀的桌面GIS软件,它属于矢量数据结构GIS平台,主要优势功能有将空间数据数字化输入、编辑、拓扑一体化;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包括各种专题图例符号的制作较其它软件方便灵活得多;基本上完成了GIS方方面面的分析功能。 2、MAPGIS主要应用领域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适用于地质、矿产、地理、测绘、水利、石油、煤炭、铁道、交通、城建、规划及土地管理专业,目前我国已建立的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绝大部分使用国外软件,它大多运行在工作站上,而MAPGIS的软件完全是自行开发并运行在PC-486以上微机平台,这套系统的推广使用,可以使更多的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3、MAPGIS系统的总体结构 MAPGIS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分为“输入”、“图形编辑”、“库管理”、“空间分析”、“输出”以及“实用服务”六大部分,如图1。根据地学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数据类型多、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该系统采用矢量和栅格数据混合的结构,力求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形成一整体的同时,又考虑栅格数据既可以和矢量数据相对独立存在,又可以作为矢量数据的属性,以满足不同问题对矢量、栅格数据的不同需要。 4、MAPGIS的主要功能 数据输入 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需要将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数据输入是GIS的关键之一。MAPGIS提供的数据输入有数字化仪输入、扫描矢量化输入、GPS输入和其它数据源的直接转换。 数据处理 输入计算机后的数据及分析、统计等生成的数据在入库、输出的过程中常常要进行数据校正、编辑、图形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等工作。MAPGIS通过图形编辑子系统及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系统来完成。 数据库管理 MAPGIS数据库管理分为网络数据库管理、地图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和影象库管理四个子系统。 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机助制图的重要区别就是它具备对中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的功能,它包括矢量空间分析、数字高程模型(DTM)、网络分析、图像分析、电子沙盘五个子系统。 数据的输出 如何将GIS的各种成果变成产品供各种用途的需要,或与其它系统进行交换,是GIS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GIS的输出产品是指经系统处理分析,可以直接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各种地图、图表、图象、数据报表或文字报告。MAPGIS的数据输出可通过输出子系统、电子表定义输出系统来实现文本、图形、图象、报表等的输出。 5、MAPGIS的数据组织特征 MAPGIS以工程文件project作为基本应用单元。一个工程是一个扩展名为.MPJ的文件,它包含了不同的要素图层(图2所示),根据基本形状地图要素可分为三类点数据,线数据和区数据(亦即面数据)。与之相对应,文件的基本类型也分为三类点文件(*.WT),线文件*.WL和区文件*.WP。 空间分析子系统 空间分析 图像分析 网络分析 DTM分析 输入子系统 数字化输入 扫描矢量化 文件转换、外业测量 GPS及其它数据源 图形编辑子系统 图形编辑及建拓扑 图象镶嵌配准 投影变换 误差校正 库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管理 属性库管理 地图库管理 影像库管理 输出子系统 版面定义 矢量输出 栅格输出 文件转换 实用服务子系统 图形裁剪 报表定义 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 图1 MAPGIS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图层2 工程 点文件 点文件1线文件 点文件2 ............ 图层1 图层2 .......... 点图元1 点图元2 ........... 线文件 线文件1 线文件2 ............ 图层1 .......... 线图元1 线图元2 ........... 区文件线文件 区文件1 区文件2 ............ 图层1 图层2 .......... 区图元1 区图元2 ........... 图2 地图数据结构示意图 MAPGIS 6.5 软件快速入门 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APGIS工程文件(*.MPJ) 1、启动MAPGIS 单击 开始→程序P→MAPGIS6.5,弹出系统主界面 2、单击“系统设置”按钮,打开MAPGIS环境设置对话框,分别设置工作目录、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库目录、系统临时目录,具体设置如下图所示 用户数据存储目录 字库存储目录 子图、线形、图案库存储目录 临时文件存储目录 3、单击 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打开已有的工程文件→更多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 4、在“打开工作文件”对话框中,改变驱动器和文件夹到C\MapGIS65\sample\拓扑演示数据\中国地图.mpj (注意工程文件本身记录者其中文件的绝对路径,也就是说不管*.mpj存放或移动到何处,对打开工程没有影响。但是,当工程中的文件被移动到另一个目录中后,再打开工程就有所变化,此时系统会弹出下图所示对话框) 5、选择“是”按钮,系统弹出下图所示对话框 6、在“工程文件项目编辑”对话框中,选择“全部选中”按钮→“修改路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把路径修改到文件所在的目录,确定即可。则打开如下图所示中国地图 工程编辑平台 改变图层显示顺序 7、在工程编辑平台(左窗口)窗口中,右键单击 文件名→定制排序,系统弹出“定制工程项目排序”对话框,选择“按类型”,单击“确定”按钮(或者可以通过直接拖动文件改变图层顺序) (注在MAPGIS软件中,一般按照区文件、线文件、点文件的顺序排列) 显示不同图层(以中国.wp为例) 8、在视图的TOC窗口中,右键单击“中国 .WP”图层,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打开或编辑”功能,该文件显示在右窗口中 显示图层中的特征信息 9、单击“浏览图元属性”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属性信息 改变图层显示的条纹、颜色、图层号 10、单击“浏览图元参数”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修改参数信息对话框 新建工程文件(*.MPJ) 11、单击工具栏的“新建工程”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从文件导入”或“编辑工程中的地图参数”以获取所建工程的地图参数,或者直接单击“确定”按钮 (注系统要求在新建工程时,先设置好一个图幅的地图参数(实际上,它只对地图进行描述,并没有对图形进行控制),作为以后在文件添加时的比较标准。如果要添加文件的地图参数与先设置好的不一样,系统要求进行投影变换或修改地图参数,以保证工程中所有的地图参数一致。) 12、在“定制新建项目内容”对话框中,选择“不生成可编辑项”,单击“确定”按钮,生成一个“空的”工程文件 13、在“工程编辑平台”(左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点\线\面”(以建立线文件为例),弹出“输入新建项目文件名”对话框 14、在上图中,在新文件名编辑框中,输入等高线,单击“创建”按钮,系统在左窗口将添加等高线文件 15、利用相同的方法创建点图层 实验二 MAPGIS图形数据输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形数据输入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扫描矢量化输入的主要流程; 3、掌握数字化主要操作方法; 二、实验主要内容 图形数据输入的前期准备工作 读图、分层 1、读图、分层是工程管理文件的基础,一般按照地理要素进行分层,把同类地理要素存放到同一文件中。如根据地图要素,可分为不同的要素图层,如水系、道路、等高线等 新建工程 新建工程图例 图例的主要作用在于方便的提供拾取固定参数,避免输入不同图元时频繁修改图元的默认参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在工程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工程图例”,系统弹出“工程图例编辑器”对话框,选择某种“图例类型”,单击“插入或添加”按钮,将所选图例类型添加到右边的列表框中 3、用鼠标选中需修改的图例,单击“编辑”按钮,或用鼠标双击列表框中的图例,弹出“修改图例参数”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图例信息进行修改,包括名称、编号、分类 码、图形参数、属性结构等,修改完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提示保存图例文件,保存为test.cln. 关联工程图例 只有将工程文件与图例文件进行关联,才能在编辑中运用图例板中的内容,一个工程文件只能有一个工程图例文件,关联工程图例可以使当前工程与制定的工程图例文件相匹配。 4、在工程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联图例文件”,系统弹出“工程图例文件修改”对话框,选择与工程文件相匹配的图例文件 打开图例板 5、在工程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开图例板”,系统弹出“图例板”对话框 扫描矢量化 矢量化简介 扫描矢量化即扫描输入法是通过扫描仪直接扫描原图,以栅格形式存贮于图像文件中如*.TIF等,然后经过矢量化转换成矢量数据,存入到线文件*.WL或点文件*.WT中,再进行编辑、输出。 矢量化流程 前期准备工作→校正图像(可选)→装入光栅文件→设置矢量化参数→设置矢量化范围→修改工程文件中的文件状态→选择图例板中的图例,拾取图元参数→数据输入→重复前面两步→保存项目 (注具体的流程参见下图) 将图纸扫描存于TIFF文件 有必要时进行图像校正,为 了显示速度可存RBM格式 图象镶嵌模块 读图、分层 编辑层名字点 装入光栅文件 设置当前层、设置缺省参数、设置矢量化参数 交互矢量化 保存文件 设置矢量化范围 可用二值扫描、灰度扫描或彩色扫描 一般情况下,先矢量化后对矢量图形 数据进行校正,但有时需要与已有的 图型套何时,即需要先将扫描的图像 与已有的图像配准,后进行矢量化 抽稀因子就是控制线在抽稀后与 原光栅中心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 实际上就是控制数据精度要求 装入光栅文件 6、MAPGIS编辑子系统,打开已建立的工程文件,在菜单栏选择 矢量化→装入光栅文件(本系统可以直接处理TIFF非压缩格式的图像文件,也可接受经过MAPGIS图象处理系统处理得到的内部格式RBM文件) 设置矢量化参数 7、MAPGIS编辑子系统→矢量化→设置矢量化参数 注① 抽稀因子是经验值。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系统在不影响数据精度的条件下自动进行抽稀。改抽稀因子就是控制线在抽稀后与原光栅中心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实际上就是控制数据精度要求,默认情况下为一个像素。 ② 同步步数在矢量化过程中,搜索光栅线的中心点时,允许向前搜索的最大像素个数。若在给定的允许范围内,搜索不到中心线,则系统自动结束当前线的跟踪。 ③ 最小线长自动矢量化时,小于最小线长的线将被舍去。 设置矢量化范围 8、MAPGIS编辑子系统→矢量化→设置矢量化范围 修改工程文件中的文件状态 9、在工程编辑平台(左窗口)中,右键弹出菜单中选“编辑”,此时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可以进行修改,如删除、移动、添加等,但在添加新图元时,应标明那个文件处于当前编辑状态,此时文件状态图标为 选择图例板中的图例,拾取图元的参数 输入某类图元(如点、线、面)时,应先选择输入图标,切到输入状态。然后,在图板中选择图例,实际上是拾取控制点的参数过程 10、在工具栏选择“点输入工具”,然后在图例板中拾取点图元参数 11、在工具栏选择“线输入工具”,然后在图例板拾取线图元参数,单击菜单矢量化→交互矢量化 数字化输入 当以上工作就绪后,就可以进行数字化输入。输入时首先输入控制点数据(用于后续数据几何纠正),然后输入其它点、线、面要素 注矢量化过程中的快捷键 F5键放大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放大屏幕内容 F6键移动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移动屏幕 F7键缩小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缩小屏幕内容 F8键加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加点的操作。按一次F8键,就 在当前光标处加一点。 F9键(退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退点的操作,每按一次F9键, 就退一点。 F11键(改向)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改变跟踪方向的操作。按一次F11键,就转到矢量线的另一端进行跟踪。 F12键(抓线头)在矢量化一条线开始或结束时,可用F12功能键来捕捉需相连接的线头。 实验三 MAPGIS图形编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点、线、区图元的编辑; 2、掌握拓扑处理的主要流程; 3、掌握图层编辑和系统库的编辑方法; 二、实验主要内容 数据编辑 MAPGIS图形编辑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和属性编辑功能,通过数字化(矢量化)操作,进入系统的数据都是点图元和线图元。由于系统和人工的误差,编辑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下图是其图形编辑系统的界面 点编辑 点图元有6种类型注释、子图、圆、弧、图像、版面 统改参数 1、 单击菜单 点编辑→替换点参数→子图,弹出“子图参数替换”对话框,设置替换条件和替换结果参数,单击“确定”按钮 编辑图层属性结构 2、单击菜单 点编辑→编辑点属性结构,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从图中可知,对于点文件,系统默认的属性字段有1项,即ID,添加所需的属性字段 根据参数赋属性 3、单击菜单 点编辑→根据参数赋属性,弹出“根据参数修改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图形参数条件”,然后再统改相应的属性,如“类型”,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属性的赋值功能 根据属性赋参数 该操作与“根据参数赋属性”过程相反,如修改要素图层的颜色、大小、图层号等参数。根据表达式检索得到其相应的参数,然后修改之 4、单击菜单 点编辑→根据属性赋参数,弹出“表达式输入”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所需的表达式,单击“确定”按钮,弹出“统改参数对话框”(见前面统改参数对话框),可以修改满足条件的图元参数 注释赋为属性 把点文件中的注释赋给属性中的某个字段作为字段值,首先应编辑注释(点)属性结构,然后才能执行该功能 5、编辑点(注释)属性结构(同步骤2),然后选择注释赋属性功能,选择“类型”字段,完成将注释字串的内容自动写到该字段中 根据属性标注释 在点文件中,图面上有很多字符串是作为点图元的属性存贮的,可以利用“根据属性标注释”功能自动将该属性字段的内容在其相应的位置上生成指定参数的注释串 6、单击菜单 点编辑→根据属性标注释,弹出“标注属性选择”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相应参数,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根据属性标注释功能 线编辑 高程自动赋值 一种等高线快速赋值方法 7、在菜单栏中选 线编辑→参数编辑→修改线属性结构,增加双精度类型高程字段(字段类型必需是浮点型或双精度) 8、在菜单栏中选 矢量化→高程自动赋值,用鼠标拖出一条橡皮线,系统弹出“高程设置”对话框,输入相关参数,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凡与该橡皮线相交的等高线,根据已设置的当前高程为基值,自动逐条按高程增量递增赋值(原先若有值,则被自动更新高程) (注① 当前高程当前要赋值等高线的高程值;② 高程增量高程递增量;③ 高程域名存储高程值的属性域名) 区编辑 输入区 输入区,也就是普染色,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光标选择成区,称之为“手工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拓扑处理”自动生成区,称之为“自动化方式” 手工方式 9、在MAPGIS编辑子系统菜单栏,单击 线编辑L→剪断线→有剪断点 10、单击 线编辑L→线节点平差→取圆心值/取平均值 11、单击 区编辑R→线工作区提取弧断选择构成区的线,此时弧段变成黄色 12、单击 其它T→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 13、单击 区编辑R→输入区或单击输入区工具 自动化方式-拓扑处理 拓扑处理的核心是建立拓扑关系,拓扑关系的建立是以弧段为基础的。弧段(ARC)是由一系列坐标点组成,是构成多变形(区域)边界的数据体,对每个区而言,弧段是有向的。结点(NODE)是弧段的端点,或是数条弧段的端点。在拓扑处理中,一旦建立了结点,数据文件便有了结点信息,拓扑关系的形成依赖于结点信息。 拓扑处理流程 数据准备将原始数据中那些与拓扑无关的线(如航线、铁路等)放到其他层,而将有关的线放到一层中,并将该层保存为一新文件,以便进行拓扑处理 14、选择需要建立拓扑关系的数据图层(其他图层最好关闭) 15、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合并所选项”,系统弹出“合并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文件作为合并后文件的属性结构,在选择“自动把合并后的文件添加到工程”中复选框,输入合并后的文件名及保存路径 16、单击“合并”按钮,系统自动合并所选文件,并弹出“合并成功”信息对话框,自动添加合并后文件到编辑系统的左窗口,关闭窗口中所有其他文件,选择合并后的文件,并设置为当前编辑状态 处理流程原始线数据(*.wl)→转为弧段数据(*.wp)→打开或添加弧段数据→拓扑处理。为了纠正数据的数字化误差或错误,在执行线转弧前可以选择执行以下功能项[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 -[检查重叠弧线]-[自动线结点平差]-[线拓扑错误检查] -[线转弧段] -[拓扑重建] 17、在MAPGIS编辑子系统菜单栏,单击 其它T→自动剪断线 18、单击 其它T→清除微短弧线→清除微短线,系统弹出“设置最小线长”对话框,根据要求设置最小线长 19、单击“确定”,系统自动将小于该值的短线检索出来,将光标放在某个错误类型上,单击右键弹出修改方法,删除一条线或删除符合条件的所有微短线 20、单击 其它T→清除坐标及自相交→清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 利用此功能可清除线或弧段上重叠在一起的多余坐标点,并减断自相交的线或弧段 21、单击 其它T→检查重叠弧段 检查线或弧段是否具有重叠现象,若有可以清除 22、单击 其它T→自动节点平差→自动线节点平差 利用节点平差可以使区封闭,平差时应正确设置“结点搜索半径”,半径过大,会使相邻结点掇合在一起造成乱线的现象;反之,半径过小,起不到结点平差作用 23、单击 其它T→拓扑错误查错→线拓扑错误检查,系统弹出“拓扑错误信息表”,根据错误类型采取相应的修改方法 该步骤是拓扑处理的关键步骤,只有数据规范,没有错误后,才能建立正确的拓扑关系利用该功能可以方便地找到错误,并指出错误类型及出错位置 24、单击 其它T→线转弧段→存弧段文件 25、在建立的工程文件中,左图框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添加项目”功能,把转化的弧段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中单击 26、选择添加的弧段文件,设置为当前编辑状态,单击菜单 设置→参数设置,在选择菜单下,选“弧段可见”选项 (或在有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显示弧段”) 27、单击 其它T→拓扑重建 系统自动建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弧段所构成的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同时给每个区域赋予属性,并自动为区域填色 手工建立拓扑关系 28、在MAPGIS编辑子系统菜单栏,单击 线编辑L→剪断线→有剪断点 29、单击 线编辑L→线节点平差→取圆心值/取平均值 30、单击 区编辑R→线工作区提取弧断选择构成区的线,此时弧段变成黄色 31、单击 其它T→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 32、单击 区编辑R→输入区或单击输入区工具 合并区 可以将相邻的区合并为一个区 33、在菜单栏中选 区编辑→区编辑→合并区,鼠标单击需要合并的相邻区 分割区 在数据输入时,有可能出现少线的情况,这样在输入区时造成应该是两个区,但结果得到一个区,此时可以通过分割区解决该问题,分割区是将一个区元分割成相邻的两个区 34、在菜单栏中选 区编辑→输入弧段(在区分割处输入一弧段) 35、在菜单栏中选 区编辑→区编辑→分割区,捕获所输入的分割弧段,系统则用捕获的弧段将区分割成两邻的两个,分割后的区图形及属性参数与分割前的区相同(注输入的弧段一定适当穿越要分割的区) 其它编辑功能 其它编辑功能如统改参数、根据参数赋属性、根据属性赋参数等功能同点编辑 图层编辑 这里的图层与工程中的“要素层”(文件)概念不同,这里的图层是指每个“要素层”内分的层,“图层”菜单提供了图形分层的编辑功能。它能打开、关闭任一层,更换当前图层,显示工作区现有图层,还能从有多个文件中分离出指定的图层,下面简介从某一要素层中提取不同图层的具体步骤(以线要素中某图层的提取为例) 36、单击工具栏 改线参数按钮,系统弹出“线参数”编辑对话框,查看所提取要素的图层号 37、单击菜单 图层→关所有图层,在屏幕单击右键→更新窗口,原先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图层全部关闭 38、单击菜单 图层→改层开关→改线,系统弹出“图层开关状态”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修改第9层的开关为“ON”状态,单击“确定”按钮,在屏幕单击右键→更新窗口,屏幕上只有第9层的图形显示 39、单击菜单 图层→改当前层,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当前层”对话框,选择第9层,单击“确定”按钮 40、单击菜单 图层→存当前层→保存线,系统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输入需要保存的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系统自动保存文件 41、以上操作完成后,可以恢复显示所有要素图层。 单击菜单栏 图层→开所有图层,在在屏幕单击右键→更新窗口,屏幕上显示所有图层数据 系统库编辑 MAPGIS系统库包括子图库、填充图案库、线形库和颜色色谱库。系统库编辑主要提供对以上4种库文件的编辑功能。对系统库中已经有的子图、图案、线形,只需直接从对应的库中提取即可 系统库编辑步骤 ⑴ 若系统库中已有,则直接到“编辑子系统”中的“系统库”菜单下选择“编辑符号库/线形库/图案库”功能,将需要编辑的子图、线型、图案提取出来; ⑵若是编辑新的子图、图案或线型,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编辑工具精确的绘制出形状; ⑶在“设置”菜单下,选择“参数设置”选单项,打开“符号编辑框可见”复选框,用“修改符号编辑框”将编辑框移动及改变大小直到合适的位置。编辑框的中心线和中间的十字点分别控制着符号的基线(如线型的基线)和符号的中心点(如子图的中心点)。 ⑷用系统中的点、线、面编辑功能进行相应的编辑; ⑸编辑完毕,将编辑好的图元保存到相应的库中,成为系统库中的子图、图案或线型。 42、单击菜单栏 系统库→编辑线形库,弹出“线形库编辑”对话框,编辑所需线形,单击“保存线形”按钮 库拷贝(以符号库拷贝为例) 不同类型或不同比例尺的图件,需要的符号有所不同。在编辑一个特定类型的符号库时,如果所需类型符号在其它符号库中已经出现,可以通过符号拷贝功能直接把该符号复制到所需库中 43、在图形编辑子系统菜单栏中 单击设置→修改系统目录环境,把系统库目录环境设置为源符号库所在目录 44、在菜单栏中 单击系统库→拷贝子图库,系统要求选择“目的符号库”文件,打开新建的符号库文件 45、在上图中 单击“打开”按钮,弹出“拷贝子图库”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左边选择要拷贝的符号,在右边给该符号选一个位置,单击箭头,实现符号库之间的拷贝 实验四 MAPGIS属性管理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属性结构、属性数据的基本概念; 2、掌握建立及编辑属性结构的主要功能; 3、掌握属性数据的输出及连接的主要方法; 二、实验主要内容 编辑、浏览属性结构 属性,指的是实体特性,它由属性结构及属性数据两部分内容构成。在MAPGIS中,属性结构为数据结构,它描述实体的特性分类,与DBASE、FoxBase的数据库的表结构想当,具有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或小数位数)等特性。与MAPGIS的实体相对应,其属性结构可分为点属性结构、线属性结构、区属性结构、弧段属性结构、结点属性结构、网属性结构、表格等。除表格外,它们都具有默认的属性结构,如下表所示,这些属性结构是默认的,不能被修改和删除。 实体类型 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数 点 ID 长整型 8 线 ID 长整型 8 长度 双精度型 15 6 区 ID 长整型 8 面积 双精度型 15 6 长度 双精度型 15 6 弧段 ID 长整型 8 长度 双精度型 15 6 结点 ID 长整型 8 网 ID 长整型 8 属性数据,指实体特性具体描述,与DBASE、FoxBase等数据库表中的记录想当,MAPGIS中支持十多种数据类型。MAPGIS中的属性管理主要实现属性数据的管理,包括属性结构及属性数据管理与其它应用。 编辑属性结构(以线属性结构的编辑为例) 1、在MAPGIS主菜单 单击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弹出“属性管理子系统”界面 2、装入或选定要修改属性结构的文件,单击菜单栏 结构→编辑属性结构→编辑线属性结构,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添加所需属性字段的名称、类型、长度等参数,单击“ok”按钮 浏览属性结构 只能查看文件属性结构、不能修改属性结构,操作与编辑属性结构类似 编辑、浏览属性数据(以线文件的属性编辑为例) 3、单击菜单栏 属性→编辑属性→编辑线属性,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在相应的字段中作修改,单击“确定”功能,完成编辑 4、单击菜单栏 属性→编辑单个属性→编辑单个线属性,选择要编辑属性的实体,系统弹出“编辑单个属性”对话框,修改具体的属性值,单击“yes”结束 属性表的输出、输入、连接及新建 输出属性 输出属性功能将已装入的MAPGIS图形文件中的属性写到外部属性数据库DBASE、FoxBase等表或MAPGIS表文件中(*.WB文件) 5、单击菜单栏 属性→输出属性,弹出“属性输出”对话框,选择输出文件、属性类型、输出字段、输出类型,确定输出文件名称及目录,单击“确定”按钮 输入表格 将指定的外部数据库表转化成MAPGIS表文件 6、单击菜单栏 属性→输入表格,弹出“输入表格”对话框,选择表格文件、数据源、输入字段、输出表格等参数,单击“确定”按钮 连接属性 将外部数据库中数据与MAPGIS中实体相关联,并将满足条件部分数据写进MAPGIS图形数据属性中 7、单击菜单栏 属性→属性连接,弹出“输入表格”对话框,选择相应参数,单击“确定”按钮 新建表格 8、单击菜单 属性→新建表格,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输入新建表格的属性字段及类型 9、在“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中,单击“OK”,弹出系统创建的表格文件NONAME1.WB,可以编辑新生成的10条属性纪录 实验五 误差校正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误差校正的基本概念; 2、掌握误差校正的主要方法(交互式误差校正、自动误差校正); 二、实验主要内容 误差校正 在图形的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过程中,由于操作的误差、数字化设备的精度及图纸的变形等因素,使的输入后的图形存在着局部或整体的变形。为了减少输入图形的变形,提高图形的制作精度,图形输入后必须经过误差纠正。(注误差校正只是校正图形的变形,而不能通过校正改变图形的比例尺) 1、在MAPGIS主菜单中 单击实用服务→误差纠正,进入“误差纠正”系统 交互式误差校正 适用于所选控制点较少,误差校正精度不高的图形。校正的主要流程为打开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选择采集文件→添加校正控制点→修改控制点→删除控制点→浏览校正控制点→文件校正 2、在误差校正子系统中打开需要校正的文件(点、线、面),然后单击文件→打开控制点(*.pnt)[如果没有控制点文件可以新建] (注控制点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主要用于记录误差校正过程中所采集的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3、单击菜单 控制点(P)→设置控制点参数,弹出“控制点参数设置”对话框 采集数据值类型制定从当前文件中所采集的控制点是实际控制点,还是理论控制点。在交互式校正中,都是“实际值” 采集搜索范围主要用于判断采集控制点是否落在以当前鼠标位置为中心,采集搜索范围为半径的圆域内 4、单击菜单 控制点(P)→选择采集文件,弹出“选择要采集控制点的文件名”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 5、单击菜单 控制点(P)→添加校正控制点,弹出“编辑控制点”对话框,输入控制点的理论值,单击“确定”按钮 6、单击菜单 数据校正→线(点、区)文件校正,弹出“选择转化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转化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 (注校正变换后的文件名分别是newlin.wl(newreg.wp或newpnt.wt),可通过“显示”选单下的“复位窗口”或“11”的快捷方式查看显示校正后的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一些临时存在文件,一定要另外换名保存) 自动校正 自动校正适用于控制点较多,误差校正精度要求较高的图形。其基本校正原理是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值,在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并计算出每个实际控制点的误差系数,从而可根据所得到的误差系数来校正每个实际控制点周围的点、线、面数据,最终达到校正整个点、线、面文件的目的。 采集实际控制点文件 在数据录入的开始,就采集该文件。采集该控制点文件的方法是将扫描光栅文件上所有格网线的交点,用输入点→子图的功能输入,保存为点文件(注上述过程同输入点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熬述)[格网线的交点包括公里线交点(或经纬线交点)、公里线与内图框的交点(或经纬线与内图框的交点),以及内图框的四个角点] 采集理论控制点文件 理论控制点文件即图框文件,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