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缝勘察.pdf
项目 地 裂 缝 勘 察 报 告 书 1 前言 1 前言 受的委托, 我对项目场地进行了专门的地裂 缝勘察工作。 1.1 勘察目的 根据业主的要求,为对拟建场地进行总图规划设计,本次勘察主 要目的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内地裂缝的平面位置; 2)查明拟建场地内地裂缝带的分布范围; 3)查明主裂缝的产状; 4)提供拟建建筑物的合理避让距离; 5)提供建筑物地基处理及工程设防措施建议。 1.2 勘察工作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并按如下技术标准执 行 1)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DBJ 61-6-2006) ;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25-2004) 。 1.3 勘察工作量完成情况 由于场地中、 西部地裂缝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已被人类工程活动 掩埋,场地东部地裂缝产生的地表破裂较明显,因此,本次勘察采用 -1- 了野外钻探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 1 地面调查 3 人合计 6 个工作日,调查地面点 10 余处; 2)完成勘探线 4 条; 3)钻孔 28 个,孔深 12.00~21.40m,合计进尺 465.10m; 4)测放点 28 个; 5 坐标及标高测算点共计 46 个。 完成的勘探点具体工作量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表 1) 。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表 1 勘探点编号 孔口标高 钻探深度 m 北坐标 Xm 东坐标 Ym a1 398.49 21.00 11855.26 11297.56 a2 398.59 20.00 11860.76 11298.08 a3 398.66 21.00 11864.24 11297.93 a4 398.68 15.00 11867.16 11297.63 a5 398.71 15.00 11869.79 11297.82 a6 398.78 15.00 11874.74 11297.82 a7 398.99 15.00 11884.47 11298.03 b1 398.65 20.00 11848.63 11322.27 b2 398.61 19.00 11855.92 11321.55 b3 398.88 18.00 11860.47 11320.96 b4 398.80 14.00 11863.73 11322.06 b5 398.82 12.00 11865.79 11322.12 b6 398.88 12.00 11870.06 11322.54 b7 399.03 12.00 11875.88 11322.57 c1 399.16 21.40 11851.66 11341.09 c2 398.64 21.00 11856.71 11343.03 c3 398.87 18.00 11859.97 11344.88 c4 398.86 15.00 11862.17 11345.32 c5 398.88 15.00 11864.56 11345.30 c6 398.93 15.00 11867.90 11344.04 c7 398.70 15.00 11882.57 11343.99 d1 398.90 21.00 11849.26 11363.70 d2 398.75 18.20 11858.26 11363.59 d3 398.80 15.00 11860.88 11364.36 d4 398.85 15.00 11864.24 11363.88 d5 398.85 15.00 11868.46 11363.83 d6 398.93 15.00 11874.26 11364.52 -2- d7 399.40 16.50 11883.26 11364.50 合 计 465.10 1.4 其它说明 现场钻探工作由我院钻探公司组织,于 2007 年 7 月 16 日~7 月 21 日完成。 现场调查工作由我院高级工程师负责,3 名中、高级工程 师参加,于 2007 年 7 月 15 日~7 月 20 日期间完成。 地裂缝点及勘探点的坐标与标高测量工作由我院测量公司采用 全站仪完成。勘探点地面标高引测自拟建场地内的 BM2 高程点,其高 程值为 399.082m。地裂缝点及勘探点的坐标引测自业主提供的场地 西侧南北两端界桩,其坐标分别为西北端界桩 969.11288 857.11852 Y X ,西南 端界桩 995.11288 967.11717 Y X 。 2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位置与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西安市北郊红庙坡村兴中路路北, 南邻省军区教导 一队(陕西省人民武装学校) ,东邻西安市客车厂,具体位置详见插 图 1。场地地形较平坦,总体略呈北高南低之势,勘探点地面标高介 于 398.49~399.40m 之间。地貌单元属皂河 III 级阶地。 -3- 拟建场地 路 央 未 人人乐 家世界 省气象局 十中 路 华 振 省公路局 自强西路 铁运校 振华路 路 强 华 路 划 规 省军区教导一队 兴中路 大兴路 路 农 工 红庙坡小学 西安市 市莲湖区希望小学 北门 小北门 环城北路 纬二十六街 插图 1 场地位置示意图 插图 1 场地位置示意图 2.2 地层结构 根据本次勘察,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由填土、黄土及 古土壤组成。地层特征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填土①填土①QQ主要为杂填土,含砖块、混凝土块、灰渣等建筑垃 圾。局部为素填土,黄褐色,含少量砖渣、灰渣等杂质。层厚 0.80~ 4.40m,层底标高 394.30~398.60m。 ml 4 黄土(粉质粘土)②黄土(粉质粘土)②QQ褐黄色。土质均匀,针状孔隙及大孔 发育, 偶见蜗牛壳及植物根系。 层厚 0.20~12.40m, 层底深度 3.20~ 14.70m,层底标高 384.46~395.79m。 eol 3 古土壤(粉质粘土)③古土壤(粉质粘土)③褐红~棕褐色。团块状结构,含大量 白色钙质条纹及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成层。因地裂缝的错断 和牵引作用,地裂缝附近古土壤层倾向南,且地裂缝南北两侧古土壤 层有较大差异,呈北薄南厚。层厚 1.90~6.20m,层底深度 6.50~ 19.50m,层底标高 379.66~392.70m。 el Q3 -4- 黄土(粉质粘土)④黄土(粉质粘土)④褐黄色。土质均匀,针状孔隙较发育, 见零星小钙质结核,偶见蜗牛壳。该层未钻穿,最大揭露厚度 9.80m, 最大钻探深度 21.40m,钻至最低处的标高为 377.49m。 eol Q2 3 场地地裂缝勘察与评价 3 场地地裂缝勘察与评价 3.1 地裂缝场地类别 拟建场地较平坦, 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地裂缝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 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掩埋,且场地内埋藏有上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仅 场地东侧局部有因地裂缝活动产生的地表及建筑物破裂。根据西安 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DBJ 61-6-2006)有关条文判定, 拟建场地地裂缝场地类别为二类。 3.2 地裂缝的区域展布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并结合有关资料,拟建场地内发育“西安地裂缝” , 编号f2。f2地裂缝位于西安市龙首塬黄土梁的南侧陡坡下,出露在坡 脚或陡坎南侧。该地裂缝总体走向为NEE,各段走向变化较大。f2地 裂缝西起龙首北路与西二环路口东南,经红庙坡、联志村南、含元殿 遗址南侧、 西安钟表元件厂、 东现场村、 穿过东元路、西安锅炉总厂、 至浐河西,全长约 14km。 3.3 勘察手段 拟建场地为地裂缝二类场地, 本次地裂缝勘察除场地东侧通过现 场调查的方法外,其余地段主要采用钻探方式,揭露上更新统古土壤 层底面错断的位置,推测地裂缝的地表出露位置。 3.4 地裂缝勘察资料分析 -5- 本次勘察对拟 建场地及其附近进 行了地裂缝破坏形 迹的地面调查,调 查发现,拟建场地 大部分地段现为荒 地,场地内原有建 筑物已被拆除,场 地已被基本整平, 地裂缝活动迹象已被掩埋, 因此场地内无法根据地裂缝的变形形迹确 认其位置。根据对场地东侧及其周边进行的调查发现,该地裂缝从西 安市客车厂通过,地裂缝通过区域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痕迹明显,建筑 物墙体开裂严重, 因地裂缝影响, 局部地面被错断呈明显的台阶状 (照 片 1) ,主裂缝两侧地面高差约 10~40cm。 照片照片 1 地表裂缝清晰(镜头向东)地表裂缝清晰(镜头向东) 本次勘察通过地面调查及钻探方式,自西向东确定了 A、B、C、 D、E、F 共 6 个地裂缝坐标点,地裂缝的平面位置详见“勘探点及 地裂缝平面位置图” (附录编号 2) 。该段地裂缝总体走向约为 NW84 ,表现为主裂缝南盘(上盘)下降,北盘(下盘)上升,断面南倾, 倾角统一采用 80。 11’工程地质剖面反映出因地裂缝的活动造成其附近地层出现 向南倾斜现象,在a3和a4钻孔之间上更新统褐红色古土壤层厚度出 现明显变化,古土壤底界标高出现突变,相差 5.5m,应为地裂缝错 断所致, 按地裂缝南倾 80的倾角上推, 其在地面的位置对应在a4钻 孔北侧的A点(见附录 3) 。 22’工程地质剖面反映出因地裂缝的的活动造成其附近地层出 -6- 现向南倾斜现象,在b3和b4钻孔之间上更新统褐红色古土壤层厚度 出现明显变化,古土壤底界标高出现突变,相差 4.7m,应为地裂缝 错断所致,按地裂缝南倾 80的倾角上推,其在地面的位置对应在 b4钻孔北侧的B点(见附录 4) 。 33’工程地质剖面反映出因地裂缝的的活动造成其附近地层出 现向南倾斜现象,在c3和c4钻孔之间上更新统褐红色古土壤层厚度 出现明显变化,古土壤底界标高出现突变,相差近 3m,应为地裂缝 错断所致,按地裂缝南倾 80的倾角上推,其在地面的位置对应在 c4钻孔北侧的为C点(见附录 5) 。 44’工程地质剖面反映出因地裂缝的的活动造成其附近地层出 现向南倾斜现象,在d2和d3钻孔之间上更新统褐红色古土壤层厚度 出现明显变化,古土壤底界标高出现突变,相差近 3m,应为地裂缝 错断所致,按地裂缝向南 80的倾角上推,其在地面的位置对应在 d3钻孔北侧的D点(见附录 6) 。 位于现场地东侧水泥路东侧的围墙(照片 2) ,墙面破坏,呈北 高南低,南北高差约 15cm,裂缝从上向下延伸至地面,倾向北,地 面裂缝宽 5~8mm,表明地裂缝从此通过,确定此位置为 E 点。 照片 2 地裂缝破坏点 E 点(镜头向东) 照片 3 地裂缝破坏点 F 点(镜头向西) 照片 2 地裂缝破坏点 E 点(镜头向东) 照片 3 地裂缝破坏点 F 点(镜头向西) 位于场地以东西安客车厂车间东墙(照片 3) ,墙面破损,裂缝 -7- 从上向下延伸至地面,倾向北,地面裂缝宽 5~8mm,表明地裂缝从 此通过,确定此位置为 F 点。 通过实地测量确定的拟建场地地裂缝地面控制点的坐标见表 2。 地裂缝勘察成果一览表 表 2 坐标点 编号 X 坐标 (m) Y 坐标 (m) 修正值△k m A 11868.438 11297.704 2.0 B 11864.696 11322.235 2.0 C 11864.560 11345.300 2.0 D 11861.870 11364.218 2.0 E 11865.993 11381.317 0 F 11863.515 11422.213 0 4 拟建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4 拟建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根据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DBJ 61-6-2006) 的有关规定,地裂缝场地的建筑基础底面外沿(桩基时为桩端外沿) 至地裂缝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不小于规程规定值。 本次勘察的地段建筑 物避让距离如下 f2地裂缝下盘(北盘) 多层建筑的合理避让距离为 4m。 高层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的合理避让距离为 12m。 f2地裂缝上盘(南盘) 多层建筑的合理避让距离为 6m。 高层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的合理避让距离为 20m。 *注①建筑物至地裂缝的距离指基础外沿至主裂缝的垂直距离。 ②上述建筑如采用桩基础时, 合理避让距离按桩端平面计算 (地裂缝倾角统一采用 80) 。 ③底部框架砖砌体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避让距离应按上数值的 1.2 倍采 用。 根据本次勘察确定的地裂缝位置,场地内拟建的 27 层建筑地面 -8- 距离f2地裂缝最近处(C-D段)为 17.0m,按桩端埋深 40m、地裂缝南 倾 80倾角估算,基础底面(桩端)距离地裂缝的最近距离为 10m, 不能满足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DBJ 61-6-2006) 规定的合理避让距离(20m)要求,应对其进行调整,至少向南移动 10m。 拟建的 32 层建筑地面距离f2地裂缝最近处(C-D段)为 19.0m, 按桩端埋深 40m、地裂缝南倾 80倾角估算,基础底面(桩端)距离 地裂缝的最近距离为 12m,不能满足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 计规程 (DBJ 61-6-2006)规定的合理避让距离(20m)要求,应对 其进行调整,至少向南移动 8m。 拟建的其它多层建筑(裙房)避让距离均满足西安地裂缝场地 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DBJ 61-6-2006)的要求,适宜建筑。 地裂缝附近的建筑物应加强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避免地表水 浸入地下,诱发和加强地裂缝的发展。 采取地基处理方案时, 不得采用振冲等用水量较大的地基处理方 法。 5 结论及建议 5 结论及建议 1)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由填土、黄土及古土壤组成。地貌单 元属皂河 III 级阶地。 2) f2地裂缝通过拟建场地的具体平面位置及坐标详见表 2 及 “勘 探点及地裂缝平面位置图” (附录编号 2) 。 3)按 6 个控制点确定的地裂缝总体走向为 NW84,倾向南, 南侧为上盘(下降盘) ,北侧为下盘(上升盘) ,倾角统一采用 80。 4)场地内拟建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按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 工程设计规程 (DBJ 61-6-2006)的规定进行避让,具体详见 4 章。 -9- 5)地裂缝附近场地应加强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浸入地下, 诱发和加强地裂缝的发展。采取地基处理方案时,不得采用振冲等用 水量较大的地基处理方法。 -10- 目 录 1 前言..........................................................................................................1 1.1 勘察目的 ......................................................................................1 1.2 勘察工作依据 .............................................................................1 1.3 勘察工作量完成情况 .................................................................1 1.4 其它说明 ......................................................................................3 2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场地位置与地形地貌 ..................................................................3 2.2 地层结构 .....................................................................................4 3 场地地裂缝勘察与评价 ........................................................................5 3.1 地裂缝场地类别 .........................................................................5 3.2 地裂缝的区域展布特征 ..............................................................5 3.3 勘察手段 ......................................................................................5 3.4 地裂缝勘察资料分析 ..................................................................5 4 拟建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8 5 结论及建议.............................................................................................9 附 录 张数 编号 图例 1 1 勘探点及地裂缝平面位置图 1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4 3~6 27F 32F 2F X11872.857 Y11288.978 大 兴 路 a1 21.00 398.49 9.30 a2 20.00 398.59 9.60 a3 21.00 398.66 9.60 a4 15.00 398.68 8.50 a5 15.00 398.71 9.90 a6 15.00 398.78 9.70 a7 15.00 398.99 9.80 b1 20.00 398.65 8.60 b2 19.00 398.61 8.20 b3 18.00 398.88 9.00 b4 14.00 398.80 8.50 b5 12.00 398.82 9.60 b6 12.00 398.88 11.00 b7 12.00 399.03 11.20 c1 21.40 399.16 8.80 c2 21.00 398.64 8.00 c3 18.00 398.87 9.10 c4 15.00 398.86 9.10 c5 15.00 398.88 9.80 c6 15.00 398.93 8.50 c7 15.00 398.70 8.40 d1 21.00 398.90 9.50 d2 18.20 398.75 7.80 d3 15.00 398.80 8.00 d4 12.00 398.85 10.60 d5 15.00 398.85 11.00 d6 15.00 398.93 11.00 d7 16.50 399.40 10.80 1 1 2 2 3 3 4 4 X11868.438 Y11297.704 X11864.696 Y11322.235 X11864.560 Y11345.300 X11861.870 Y11364.218 X11865.993 Y11381.317 X11863.515 Y11422.213 X11872.768 Y11400.061 X11860.258 Y11412.553 (△k2.0m) A (△k2.0m) C (△k0m) E (△k0m) F (△k2.0m) D (△k2.0m) B 勘探点及地裂缝平面位置图 比例尺 1500 附录编号2 *******工程名称****** 工程负责人 检查人 制图日期2007-07-21 a1 21.00 398.49 9.30 a2 20.00 398.59 9.60 a3 21.00 398.66 9.60 a4 15.00 398.68 8.50 a5 15.00 398.71 9.90 a6 15.00 398.78 9.70 a7 15.00 398.99 9.80 b1 20.00 398.65 8.60 b2 19.00 398.61 8.20 b3 18.00 398.88 9.00 b4 14.00 398.80 8.50 b5 12.00 398.82 9.60 b6 12.00 398.88 11.00 b7 12.00 399.03 11.20 c1 21.40 399.16 8.80 c2 21.00 398.64 8.00 c3 18.00 398.87 9.10 c4 15.00 398.86 9.10 c5 15.00 398.88 9.80 c6 15.00 398.93 8.50 c7 15.00 398.70 8.40 d1 21.00 398.90 9.50 d2 18.20 398.75 7.80 d3 15.00 398.80 8.00 d4 15.00 398.85 10.60 d5 15.00 398.85 11.00 d6 15.00 398.93 11.00 d7 16.50 399.40 10.80 1 1 2 2 3 3 4 4 地裂缝 a1 398.49 21.00/377.49 a2 398.59 20.00/378.59 a3 398.66 21.00/377.66 a4 398.68 15.00/383.68 a5 398.71 15.00/383.71 a6 398.78 15.00/383.78 a7 398.99 15.00/383.99 5.53.52.92.65.09.7 374 376 378 380 382 384 386 388 390 392 394 396 398 400 374 376 378 380 382 384 386 388 390 392 394 396 398 400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11 比例尺 横向1200 纵向1200 勘探点间距m 工程名称****工程负责人检查人制图日期2007-07-21 附录编号3 9.80/389.19 2007-07-19 1 Q4 ml 2 Q3 eol 3Q3 el 4Q2 eol 1.60/396.89 13.40/385.09 18.70/379.79 2.80/395.79 12.50/386.09 18.70/379.89 2.90/395.76 12.80/385.86 18.70/379.96 3.10/395.58 9.50/389.18 13.20/385.48 3.20/395.51 6.90/391.81 10.60/388.11 3.30/395.48 4.20/394.58 7.50/391.28 1.30/397.69 3.20/395.79 7.10/391.8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