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橡套软电缆国家标准.doc
矿 用 橡 套 软 电 缆 Flexible rubber-sheathed cables for mining purposes 1991-06-06发布 1992-03-01实施 国 家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目 录 GB 12972.1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1 GB 12972.2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15 GB 12972.3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 19 GB 12972.4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4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 27 GB 12972.5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5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 31 GB 12972.6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6部分额定电压3.6/6 kV屏蔽监视型软电缆35 GB 12972.7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7部分额定电压3.6/6 kV屏蔽橡套软电缆 41 GB 12972.8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 kV矿用电钻电缆 47 GB 12972.9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9部分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 51 GB 12972.10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 5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矿 用 橡 套 软 电 缆 第 1 部 分一 般 规 定 Flexible rubber-sheathed cables for mining purposes Part 1General GB 12972.191 代替 GB 1170-7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用橡套软电缆产品分类、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3.6/6 kV及以下铜芯橡皮绝缘橡皮护套矿用软电缆。 本标准应分别与GB 12972.2~12972.10等各后续部分一起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2900.10 电工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 GB 3956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铜、铝导电线芯 GB 2951 电线电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 49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GB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 4005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 7594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GB 9089 严酷条件下户外场所电气设施 GB 12666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 12972.2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GB 12972.3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3部分 额定电压0.66/1.14 k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 GB 12972.4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4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 GB 12972.5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5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 GB 12972.6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6部分额定电压3.6/6 kV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GB 12972.7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7部分额定电压3.6/6 kV屏蔽橡套软电缆 GB 12972.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 kV矿用电钻电缆 GB 12972.9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9部分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 GB 12972.10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 3 术语、符号,代号 3.1 术语 3.1.1 本标准的名词术语采用GB 2900.10的解释。 3.1.2 额定电压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6-06批准 1992-03-01实施 GB/T 12972.191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单位为kV。 U0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和“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U多芯电缆电线或单芯电缆电线系统任一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当电缆电线使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电线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该系统的额定电压,当使用于直流系统时,该系统的额定电压应不大于电缆电线额定电压的1.5倍。 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 3.2 符号,代号 3.2.1 系列代号 U 3.2.2 使用特性代号 移动采煤设备用 Y 采煤机用 C 帽灯用 Μ 电钻用 Ζ 低温环境用 D 3.2.3 结构特征代号 非金属屏蔽 P 金属屏蔽 ΡΤ 监视 J 轻型 Q 编织加强 B 绕包加强 R 3.3 产品表示方法 3.3.1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 3.3.2 举例 a.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36、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UCP-0.66/1.14 35012536 GB 12972.2 b. 采煤机屏蔽监视纺织加强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22.5、带半导电屏蔽层,监视线芯和编织加强层,表示为 UCPJB-0.66/1.14 35012522.5 GB 12972.3 c. 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70,地线芯135,监视线 芯13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 UCPT-0.66/1.14 370135135 GB 12972.4 d. 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38/0.66 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116,不带屏蔽层,表示为 GB/T 12972.191 UY-0.38/0.66 335116 GB 12972.5 e. 矿用移动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 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316/3,监视线芯32.5,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UYPJ-3.6/6 335316/332.5 GB 12972.6 f. 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 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低温环境用,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UYPD-3.6/6 325116 GB 12972.7 g. 矿用电钻电缆,额定电压0.3/0.5 kV,动力线芯34,地线芯14,不带屏蔽层,表示为 UZ-0.3/0.5 3414 GB 12972.8 h. 矿用移动轻型橡套电缆,额定电压0.3/0.5 kV,绝缘线芯30.75,不带屏蔽层,表示为 UYQ-0.3/0.5 30.75 GB 12972.9 i. 矿工帽灯电线,绝缘线芯20.75,外护套不具有耐燃烧性能,表示为 UM-20.75 GB 12972.10 4 导体 4.1 导体的标称截面和结构符合 GB 3956 第3种规定,采用类似结构时,单线标称直径应不大于表1 规定值,单线相应根数应按标称截面积计算确定。 根据使用特点,各后续标准亦可另行规定导体结构。 表1 标称截面 mm2 导体结构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mm 20℃时导体电阻,Ω/km 最大值 镀 锡 不 镀 锡 1.0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32/0.20 30/0.25 49/0.25 56/0.30 84/0.30 84/0.40 126/0.40 196/0.40 276/0.40 396/0.40 360/0.50 475/0.50 20.0 13.7 8.21 5.09 3.39 1.95 1.24 0.795 0.565 0.393 0.277 0.210 19.5 13.3 7.98 4.95 3.30 1.91 1.21 0.780 0.554 0.386 0.272 0.206 4.2 推荐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绞时绞向相同。最外层绞向为左向,也可按 GB 3956 规定绞合。位于电缆中央的地线芯绞合节距和绞向由制造厂规定。 4.3 导体的隔离层应在各后续标准规定。 GB/T 12972.191 5 绝缘 5.1 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导体必须挤包绝缘层。 5.2 绝缘厚度标称值应在各续标准中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减去0.1 mm。 5.3 绝缘的电气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成缆前非屏蔽型绝缘动力线芯,应按表 2 规定进行浸水工频交流电压试验,但额定电压0.38/ 0.66 kV及以下的各种型号电缆的绝缘线芯包括控制线芯允许按表3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 表2 额 定 电 压 kV 试 验 电 压,kV 有效值 施加电压时间 min 3.6/6 0.66/1.14 0.38/0.66 0.3/0.5 11.0 3.7 3.0 2.0 5 5 5 5 表3 绝缘厚度 标称值δ mm 试验电压 有效值 kV 绝缘厚度 标称值δ mm 试验电压 有效值 kV 0.5<δ≤1.0 1.0<δ≤1.5 6 10 1.5<δ≤2.0 2.0<δ 15 20 5.4 绝缘与导体,绝缘之间以及绝缘与护套之间应不粘合。 6 屏蔽 6.1 额定电压为3.6/6 kV电缆的导体必须有导体屏蔽,屏蔽层不粘合导体。根据要求可采用表4中的 一种型式。 表4 结 构 代 号 结 构 型 式 计 算 厚 度1,mm A B C 半导电挤包层 半导电带包层 B型和A型组合 0.7 0.7 0.7 注1)计算厚度不考核。 6.2 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必须有绝缘屏蔽,根据要求可以采用表5中的一种型式,半导电混合物挤包层可从绝缘上剥下来,并且绝缘不受到损坏。 不推荐半导电布带单一结构的绝缘屏蔽,如供需双方同意,制造厂亦可供应这种结构的电缆。 GB/T 12972.191 表5 结构代号 结 构 型 式 计算厚度1,mm A B C D 半导电挤包层 半导电带包层金属/纤维编织层 A型和B型组合 胶布带金属/纤维编织层 0.7 1.4 1.7 1.4 注1)计算厚度不考核。 6.3 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中的挤包半导电层的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橡皮绝缘相当。 6.4 金属与纤维编织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推荐采用表6规定的铜绞线结构。 表6 mm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 计 算 厚 度 计 算 宽 度 13/0.30 109/0.30 7/0.30 10/0.20 1.0 1.0 1.0 0.6 1.8 1.4 0.9 0.9 b.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剪齐,每1 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 c. 锭数和每锭铜绞线数目按覆盖率F用公式1计算确定,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 径为2~4.5。 1 式中F覆盖率,; D编织层的平均直径,mm; d绞线计算宽度,mm; L编织节距,mm; m铜绞线锭数; n每锭绞合股线数目。 7 缆芯 7.1 动力线芯必须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 7.2 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 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绞合方向为左向,可以包带或橡皮包覆层; c.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7.3 监视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c.控制线芯绝缘的外面; d.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GB/T 12972.191 7.4 地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 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c. 动力线芯绝缘的外面; d. 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e. 缆芯中央。 非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绝缘层,也可以挤包半导电层。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也可以不挤包半导电层。 7.5 缆芯中央无线芯时应填充,缆芯外围间隙可以填充和包带,屏蔽型电缆的填充物应为半导电材料。非屏蔽型电缆填充物质应为非吸潮型材料。 7.6 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在各后续标准中规定。 注绞合节径比定义为绞合节距长度与缆芯外径之比。 8 护套 8.1 缆芯外面必须挤包护套层。 8.2 护套厚度标称值在各后续标准中规定。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减去0.1 mm。 8.3 护套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时,内护套和外护套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胶料混合物,外层厚度应不小于总厚度的50。 8.4 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基本均匀,断面无目力可见气孔。 9 加强层 9.1 电缆可以设置加强层,放置在内、外护套之间。 9.2 加强层结构型式 a. 纤维编织层; b. 钢丝股线编织层; c. 钢丝股线绕包层。 注如果金属加强层兼作地线芯时,其中可以含有铜线。 10 识别标志 绝缘线芯和电缆识别标志应符合GB 6995的相应规定。 10.1 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10.1.1 颜色和色序 a. 2芯电缆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白色; b. 3芯电缆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白、浅蓝色; c. 地线芯应为黑色; d. 控制线芯不推荐优先选用的颜色和色序。 10.1.2 识别方式 a. 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橡皮; b. 在绝缘表面上涂印不同颜色的色条; GB/T 12972.191 c. 在编织层的纤维纱中嵌入色纱; d. 在绝缘或屏蔽层表面印阿拉伯数字。 10.2 电缆识别标志 10.2.1 额定电压仅适用于井下用电缆 3.6/6 kV 红色护套 0.66/1.14 kV 黄色护套 0.38/0.66 kV及以下 黑色护套 10.2.2 制造厂名称,电缆型号,规格或制造年份用压印方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于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在外护套表面上。 10.2.3 在电缆内部或外部,允许有制造厂规定的其他标志。 11 成品电缆 除非各后续标准另有规定,各种型号电缆应符合以下要求。 11.1 成品电缆外径 成品电缆外径在各后续标准中规定。 11.2 导体电阻 20℃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本标准表1规定。 11.3 绝缘电阻 测得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到20℃时的绝缘电阻常数Ki应符合表7规定。 表7 绝缘线芯类型及额定电压 kV Ki MΩkm 最小值 动力 3.6/6 线芯 0.66/1.14 0.38/0.66及以下 2 400 734 734 控制线芯 监视线芯有绝缘包层的 734 180 绝缘电阻常数换算公式 已知电缆绝缘电阻时, KiR/lgD/d 2 式中Ki绝缘电阻常数,MΩkm; R测得的电缆绝缘电阻,MΩkm; D绝缘线芯的绝缘外径,mm; d绝缘线芯的绝缘内径,mm。 已知绝缘混合物的体积电阻系数ρV时, Ki0.36710-11ρV 3 11.4 过渡电阻 GB/T 12972.191 除非后续标准另有规定,屏蔽层或监视层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 kΩ。 11.5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 动力线芯的试验电压应符合表8规定。 表8 绝缘线芯类型及额定电压 kV 试验电压,kV (有效值) 施加电压时间 min 动力 3.6/6 线芯 0.66/1.14 0.38/0.66 0.3/0.5 11.0 3.7 3.0 2.0 5 5 5 5 控制线芯 1.5 5 11.6 燃烧试验 电缆应经受GB 12666.2 DZ-1法规定的燃烧试验。 11.7 额定电压为0.38/0.66和0.66/1.14 kV的采煤机电缆和移动电缆应具有 a. 抗机械冲击性能,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b. 抗挤压性能,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11.8 额定电压为0.38/0.66和0.66/1.14 kV的采煤机电缆应具有抗弯曲性能,指标要求在后续标准规定。 11.9 额定电压为3.6/6 kV电缆应经受 a. 局部放电试验,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b. 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c.冲击电压试验,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d.3U04 h耐电压试验。 11.10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绝缘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各后续标准规定。 11.11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护套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各后续标准规定。 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各后续标准亦可规定其他的性能要求。 11.12 交货长度 a. 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 b. 无协议时,按表9规定长度交货,短段长度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10%。 c. 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 表9 m 电 缆 类 别 长 度 最小值 3.6/6 kV电缆 采煤机电缆 移动设备电缆 轻型橡套电缆 电钻电缆 帽灯电线 标准 1501 200 100 100 100 100 短段 40 50 40 40 40 1.4 m的整倍数 注1)为平均交货长度。 GB/T 12972.191 12 试验方法 产品试验方法按GB 12972.2~12972.10规定。 13 检验规则 13.1 产品由制造厂技术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13.2 产品按规定试验和验收。例行试验R,抽样试验S和型式试验T的定义见GB 2951.1 规定。 13.3 抽样试验的试样数量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如无协议,为交货盘数的10,但不少于3盘。 13.4 如有争议,用户有权要求对批量交货产品进行指定项目试验。试验可在制造厂进行,亦可由权威机构进行仲裁试验。 13.5 抽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时,应100地进行试验. 13.6 试验方法应符合电线电缆试验方法标准和本标准附录的规定。 14 包装 14.1 电缆交货盘应符合GB 4005规定。 14.2 电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露出电缆盘外面的长度应满足交流电压试验的要求。 14.3 每一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电缆。 14.4 帽灯电线成圈或成束供应,应妥善包装,每圈重量应不超过80 kg。短线段50根一束,4 束装成一捆。 14.5 包装上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型号及规格; c. 额定电压,kV; d. 长度,m; e. 毛重,kg; f. 制造年、月; g. 标准编号; h. 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 GB/T 12972.191 附 录 A 机械冲击试验方法 补充件 A1 试验设备 冲击试验机。冲锤为自由落体。 A2 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1个,长约2 m。 A3 试验步骤 A3.1 按表A1规定选定试验机参数。 表A1 动力线芯截面,mm2 冲锤质量,kg 冲 程,m 16 25~35 50~95 20 20 20 0.75 1.1 1.5 A3.2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如图A1。 图A1 1冲锤R25 mm,L>1.5d;2试样;3铁板;h冲程 A3.3 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3相交流额定电压,并接入检漏继电器。 A3.4 启动试验机,冲锤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电缆试样,同一根试样应分别在5处试验,相邻两处之间的距离约为100 mm。 A4 试验结果 按后续产品标准规定的次数冲击后,当检漏继电器不动作时,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 GB/T 12972.191 附 录 B 挤压试验方法 补充件 B1 试验设备 B1.1 油压机或水压机。 B1.2 挤压模由钢轨和铁质上压板组成。 B2 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1个,试样长度约2 m。 B3 试验步骤 B3.1 将试样安装在挤压模内,如图B1。 图B1 1铁质上压板;2电缆试样;3钢轨43kg/m;a钢轨宽度,b上压板宽度,b>2a B3.2 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3相交流额定电压,并接入检漏继电器。 B3.3 启动压力机,缓缓增加压力至规定值,同一根试样,应分别在5处试验。相邻两处之间的距离约100 mm。 B4 试验结果 按后续产品标准规定的挤压力试验后,当检漏继电器不动作时,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 GB/T 12972.191 附 录 C 弯曲试验方法 补充件 C1 试验设备 3号轮弯曲试验机,试验机的行程应保证试样受试部分通过3个导轮。 C2 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3个,试样长度应保证其受试部分通过3个试验导轮。 C3 试验步骤 C3.1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如图C1。 aD,b>DD为导轮直径 图C1 1导轮;2试样;3负荷 C3.2 按表C1规定选择导轮。负荷的选择应使试样在试验过程中不脱离导轮。 表C1 动力线芯截面,mm2 导轮直径,mm 35 50,70 95 200 300 400 C3.3 启动试验机,弯曲试样。 C3.4 记录弯曲次数,试样沿一个方向通过1个导轮记为弯曲1次。 GB/T 12972.191 C4 试验结果 3个试样的弯曲平均值应不低于标准规定值。 附 录 D 过渡电阻试验方法 补充件 D1 试样 任意长度的绝缘屏蔽电缆或监视型电缆1根。 D2 试验步骤 D2.1 将试样屏蔽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导体和接地线芯导体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D2.2 用直径不大于1.5 mm的金属针刺入电缆,使之与动力线芯的导体接触UYPJ型应与兼作地线的金属屏蔽接触。 D2.3 在试样处于自由状态下,测量回路的电流应不大于5 mA;测量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导体与地线导体之间的电压。 D2.4 每根动力线芯与监视线芯各刺试3点。 D3 试验结果 D3.1 过渡电阻值按式D1计算 RV/I(D1) 式中R过渡电阻,Ω; V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导体与接地线芯导体之间的电压降,V; I测量回路电流,A。 D3.2 每点的过渡电阻测量值应不超过标准规定值。 附 录 E 绝缘吸水试验 补充件 E1 试验设备 a. 水箱 水温的控制范围为501℃,液面能保持恒定。 b. 空气烘箱 空气温度控制范围为705℃。 E2 试样 硫化后停放时间不小于48 h的绝缘线芯4.5 m,去除绝缘层表面上的任何包层和涂覆层。 GB/T 12972.191 E3 试验步骤 E3.1 试样在705℃空气箱内预处理24 h,并冷却到50℃。 E3.2 试样放入501℃水中,浸水部分的长度为3 m,两端分别露出水面0.75 m,水面高度保持不变。 E3.3 试样浸水连续时间为14 d。 E4 测量电容值 E4.1 测试电压可采用下列电压中的一种 a.频率为 40~62Hz,平均场强为 800 V/mm0.66/1.14 kV 及以下或 3 200 V/mm0.66/1.14 kV以上; b.频率为800~1 000Hz低电压。 E4.2 测试时间测量连续浸水1,7,14d的电容量,分别以C1,C7,C14表示。 E5 试验结果 1~14 d的电容增值以ΔC1~14表示 (E1) 7~14 d的电容增值以ΔC7~14表示 (E2) 试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等单位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凤林、吴曾权、陈昆、渠小红。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矿 用 橡 套 软 电 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 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Flexible rubber-sheathed cables for mining purposes Part 2Flexible coalcutter cables for rated voltages up to 0.66/1.14 kV GB 12972.291 代替 GB 1170-7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 0.66/1.14 kV 及以下采煤机电缆产品品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 U0/U 为 0.66/1.14 kV 及以下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用的铜芯橡皮绝缘橡皮护套软电缆。 本标准应与 GB 12972.1一起使用。 2 使用特性 2.1 额定电压 U0/U 分别为 0.38/0.66 kV 和 0.66/1.14 kV。 2.2 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65℃。 2.3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 2.4 黄色护套电缆不得在日光下长期暴露。 3 型号 3.1 电缆型号如表1。 表1 型 号 名 称 用 途 UC-0.38/0.66 UCP-0.38/0.66 UCP-0.66/1.14 采煤机橡套软电缆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额定电压为0.38/0.66 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额定电压为0.38/0.66 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额定电压为0.66/1.14 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3.2 电缆型式如图1。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6-06批准 1992-03-01实施 GB/T 12972.291 图1 1动力线芯导体;2接地线芯导体;3控制线芯导体;4绝缘;5绝缘屏蔽;6外护套 4 规格 电缆规格应符合表2a和表2b规定。 表2a mm 芯数导体标称截面,mm2 动力线芯 绝 缘 标称厚度 护套标 称厚度 电 缆 外 径 UC-0.38/0.66 UCP-0.38/0.66 动力线芯 地线芯 控制线芯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316 350 335 350 14 16 16 110 32.5 42.5 44 74 1.6 1.8 1.8 2.0 4.5 5.5 5.5 5.5 31.3 37.8 41.8 46.0 35.1 42.0 46.0 50.9 34.7 41.3 45.1 50.0 38.5 45.5 49.3 54.3 表2b mm 芯数导体标称截面,mm2 动力线芯 绝 缘 标称厚度 护套标 称厚度 电 缆 外 径 UCP-0.66/1.14 动力线芯 地线芯 控制线芯 最小值 最大值 335 350 370 395 16 110 116 125 36 36 36 310 2.0 2.2 2.2 2.4 6.0 7.0 7.0 7.0 47.2 54.3 59.6 64.5 51.4 58.6 64.3 70.1 5 技术要求 5.1 电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和表4规定。 5.2 导体 GB/T 12972.291 5.2.1 导体中的单线应镀锡,导体表面可以包隔离层。 注硫化后隔离层变色或脆裂不作考核。 5.3 绝缘 5.3.1 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的绝缘应符合GB 7594.2中XJ-00A型规定。 5.3.2 UC-0.38/0.66型电缆的地线芯如果有绝缘包层,应符合GB 7594.2中XJ-00A规定。 5.3.3 绝缘屏蔽采用GB 12972.1表5中的A类结构。 5.4 缆芯 5.4.1 控制线芯位置应符合GB 12972.1第7.2条b的规定。 5.4.2 地线芯位置符合GB 12972.1第7.4条c的规定。 5.4.3 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应不大于10。 5.5 护套 5.5.1 电缆如有内护套,橡皮护套应不低于GB 7594.6中XH-02A型规定。 5.5.2 外护套橡皮应符合GB 7594.7中XH-03A型规定,但抗撕强度应不低于7.5 N/mm。 表3 导体标称截面,mm2 20℃时绝缘电阻,MΩkm 最小值 16 25 35 动力线芯 50 70 95 120 120 100 100 80 80 控制线芯 50 6 试验和检验规则 产品按表4规定试验。 表4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1.1 1.2 1.3 1.4 1.5 1.6 2 2.1 结构尺寸 导体 绝缘厚度 屏蔽层 缆芯 护套厚度 电缆外径 电缆性能 导体电阻 GB 12972.1第4.1条及本标准第5.2条 GB 12972.1第5.2条及本标准表2a和表2b 本标准第5.3.3条 GB 12972.1第7条及本标准第5.4条 GB 12972.1第8条及本标准表2a和表2b 本标准表2a和表2b GB 12972.1表1 T,S T,S T,S T,S T,S T,S T,R GB4909.2 GB2951.2 目力检查 绞向目力检查 GB2951.3 GB2951.4 GB3048.4 GB/T 12972.291 续表4 序号 项目名称 技 术 要 求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3 4 绝缘电阻 过渡电阻 工频交流电压 试验 燃烧试验 机械冲击试验 挤压试验 弯曲试验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识别标志 交货长度 本标准表3 GB 12972.1第11.4条 (不适用于UC-0.38/0.66) GB 12972.1表8 GB 12972.1第11.6条 16~35 mm2者2次 50~95 mm2者3次 UC-0.38/0.66和UCP-0.38/0.6630 kN UCP-0.66/1.1440 kN 18 000次导体不断 本标准第5.3条 本标准第5.5条 GB12972.1第10条 GB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