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06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pdf
I C S 7 7 . 0 4 0 . 1 0 H2 2 荡黔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8 3 5 8 -2 0 0 6 代替 GB / T 8 3 5 8 -1 9 8 7 钢 丝 绳 破 断 拉 伸 试 验 方 法 Me t h o d o f b r e a k i n g t e n s i l e t e s t f o r s t e e l w i r e r o p e s I S O 3 1 0 8 1 9 7 4 S t e e l w i r e r o p e s f o r g e n e r a l p u r p o s e s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a c t u a l b r e a k i n g l o a d , N E Q 2 0 0 6 - 0 3 - 0 1 发布 2 0 0 6 - 0 9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 / T 8 3 5 8 -2 0 0 6 月 U吕 本标准与 I S O 3 1 0 8 1 9 7 4 一般用途钢丝绳一实际破断荷载的测定 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 T 8 3 5 8 -1 9 8 7 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 , 本标准与G B / T 8 3 5 8 -1 9 8 7 相比做了 如下修改 - 一增加了已使用过钢丝绳样截取方法; 增加了“ 试验原理” 一章; 增加了套压法、 缠绕法、 直接夹持法三种方法; 一增加 了初次断丝等检测项目;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计算公式符号有所改变; 增加了附录A‘ 铝合金套管材料及尺寸” ; 一一增加 了附录B “ 缠绕轮直径、 槽径与钢丝绳关系” ; 增加了附录C ‘ 试验方法选择的推荐” 本标准附录A、 附录 B 、 附录 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 L 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日 本标准起草单位 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贵 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市巨力钢绳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聂瑞华、 董莉、 夏木阳、 杨红英、 施聪 本标准 1 9 8 7年首次发布 GB / T 8 3 5 8 -2 0 0 6 钢 丝 绳 破 断 拉 伸 试 验 方 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 试验原理、 试样制备、 试验仪器、 试验程序及 试验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钢丝绳、 钢绞线产品破断拉伸的测定。如有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 应按其规 定执行 。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6 9 4 6 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 GB / T 3 1 9 1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GB / T 1 6 8 2 5 . 1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 1 部分 拉力和 或 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 准 i d tI S O 7 5 0 0 - 1 7 9 9 9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标准 最小破断拉力 m i n i m u m b r e a k i n g f o r c e F m , 根据规定方法测得的破断拉力 F m 不得低于最小破断拉力的规定值 F . , . , 最小破断拉力是钢丝绳 公称直径 d 的平方、 公称强度及破断拉力系数的乘积, 单位为千牛 k N F 。 。了 R, K/ 1 。 。 。 ⋯⋯ 1 式 中 F,,,,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单位为千牛 k N ; d -钢丝绳公称直径, 单位为毫米 mm ; R ,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 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 N / mm ; K一定结构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换算系数。 3 . 2 实测破断拉力 m e a s u r e d b r e a k i n g f o r c e F m 用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破断拉力, 单位为k No 3 . 3 浇铸法m e t h o d o f c a s t in g 将试样散头用熔融金属浇铸, 冷却到常温后, 夹持在试验机钳口座内进行拉伸试验的方法。 3 . 4 套压法m e t h o d o f p r s s i n g p i p e 将试样头用套管压紧, 再夹持在试验机钳口内进行拉伸试验的方法。 t GB / T 8 3 5 8 -2 0 0 6 3 . 5 缠绕法me t h o d o f w i n d in g o n d r u m 将试样 直接缠 绕在卷轮上进行拉伸试验的方法 3 . 6 直接夹持法me t h o d o f d i r e c t l y g r i p p i n g 将试样直接夹持 在试验机钳 口内进行拉伸试验 的方法 。 试验原理 在常温下, 对试样施加拉力, 一般拉至出现断丝、 断股或断绳, 测定钢丝绳破断拉力或其他力学 性能 。 5试样制备 5 . 1 通用要求 5 . 1 . 1 未经使用的钢丝绳, 试样应从外观检查合格处截取 5 . 1 . 2 在用或已用过的钢丝绳, 试样应从被相关各方认可处截取。 5 . 1 . 3 试样两端应用软铁丝或其他材料牢固捆扎。 5 . 1 . 4 试样最小有效长度 夹头间的距离 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试样最小有效长度单 位 为 毫 米 钢丝绳公称直径d试样最小有效长度L d C - 6 3 0 0 6 2 03 0 d 一般不超过 2 0 0 0 注 试样长度试样最小有效长度L-夹持长度, 特殊情况应在报告中说明 5 . 2 浇铸法试样制备 5 . 2 . 1 在距试样两端一个夹持长度处用软铁丝等材料牢固捆扎, 去掉端头捆扎丝, 制成帚头状, 在任何 情况下不得对裸露的钢丝进行校直, 但允许弯曲成钩型。 5 . 2 . 2 制成帚头状的钢丝绳试样应将纤维芯切至捆扎处。为了浇铸牢固, 应清除帚头钢丝表面油污, 可沾浸少量助镀 剂, 但不得损 伤钢丝 表面 5 . 2 . 3 浸渍后的钢丝用铅锡合金或其他合金浇铸成圆锥体, 但不得改变钢丝性能。加工后的钢丝绳试 样如图 1所示。 图 1 5 . 3 套压法试样制备 5 . 3 . 1 先将试样段两端用铁丝捆扎再从钢丝绳 r 截取。 5 . 3 . 2 去掉捆扎丝将试样两端穿人用低碳钢、 铝合金或相关材料制成的套管中, 套管头内壁应倒角, 再 GB / T 8 3 5 8 -2 0 0 6 在压力机上压紧。铝合金材料套管相关技术要求可参见附录 A。低碳钢可选用抗拉强度R , , 5 2 0 MP a , 断面收 缩率Z 4 0 o , 断 后伸长率A 2 5 的 奥氏 体不锈钢、 低碳合金钢、 低碳结构 钢等 材料 5 . 3 . 3 压紧过程中应避免压伤钢丝 5 . 4 直接夹持法试样制备 5 . 4 . 1 先将试验段两端用铁丝捆扎再截取试样 5 . 4 . 2 对于单股钢丝绳或钢绞线, 端头钢丝可焊结在一起 5 . 5 缠绕法试样制备 5 . 5 . 1 将试样直接从钢丝绳上截取, 必要时两端用铁丝捆扎 5 . 5 . 2 缠绕轮直径、 槽径与绳径关系可参见附录B e 试验仪器 66162 6 . 3 本试验可在任何一种拉力试验机上进行 试验机应按照GB / T 1 6 8 2 5 . 1 进行检定, 应为一级或优于一级。 试验机夹头间距离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7试验程序 7 . 1 一般情况下, 试验应在 1 0 0 C -3 5 ℃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 试验温度应为2 3 ℃士5 0 C o 7 . 2 试验时应平稳拉伸, 当施加的拉力不大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 8 0 时, 试验力可快速施加, 而 后应缓慢增加, 其施加的应力速率约为1 0 MP a / s 7 . 3 对于浇铸法, 将浇铸好的试样置于钳〔 」 座中, 即可进行拉伸试验。对于立式拉力试验机, 让下钳口 悬空, 调整试样, 使之与钳口座轴线重合, 调整试验机零点后, 再实施拉伸试验。 7 . 4 对于套压法, 将压好套管的试样, 直接夹于钳 口中, 即可实施拉伸试验。 7 . 5 对于直接夹持法, 将试样两端直接夹持于钳口中, 即可实施拉伸试验。 7 . 6 对于缠绕法, 先将试样一端夹紧, 再将试样绕于试验轮上, 拉紧试样, 最后夹紧另一端, 即可实施拉 伸试验。 7 . 7 在测定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时, 如需测定伸长率, 建议采用浇铸法, 根据协议也可测定初次断丝拉力 或断股拉力、 断裂特征等项目。 7 . 8 若试样在距夹头或切点 l d 3 0 mm 内破断, 则该试验无效, 当其实测破断拉力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时, 则该试验有效, 否则该试验无效 7 . 9 判定结果 试样断股 单股绳断丝 时的拉力, 作为实测破断拉力。 7 . 1 0 对于仲裁试验, 若产品标准中没有规定, 则试验方法由争议各方确定。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a 本标准号及具体方法; b 试样标记; c 钢丝绳公称直径; d 试样状况 如已使用、 未使用等 ; e 试验条件 如试样长度、 速度、 温度等 ; f 试验结果 如实测破断拉力、 初次断丝拉力或断股数、 断裂特征及伸长率等项目 ; 9 试验机名称及型号编号; h 试验条件 、 结果异常说明 。 GB / T 8 3 5 8 一2 0 0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铝合金套管材料及 尺寸 A . 1 铝合金材料套管推荐采用 G B / T6 9 4 6 、 G B / T3191 中工 _ F Z 求 抗拉强度大于 1 70 MP a , 断后伸长率不小于20 A . 2 套管尺寸参数见表 A . 1 表 A . 1 套管尺寸、 压制力 、 L F 21 铝合金材料制造。机械性能要 单 位 为 毫 米 钢丝绳公称直径套管内径套 管 壁 厚套 管 长 度压制力/ k N 6 6 . 62 。5 2 5 l 3 0 0 7 7 . 82 . 93 O3 5 0 88 , 83 . 33 44 0 0 99 . 93 73 84 5 0 l O1 0. 94 .14 25 0 0 一 ] 11 2 t]4 5丰 76 0 0 1 21 3 24 . 95 O7 0 0 1 31 4. 25 . 4 一{ l 41 5 . 3 5 . 8 5 910 0 0 l 6 一 1 7 . 5 } 6 7 」 6 712 0 0 l 81 9 67 . 6 l 7 6 一 14 0 0 2 02 1 7 8 . 48 416 0 0 2 2Zt . 3 9 , 2 { 少 218 0 0 2 魂 一肠 . 4一 一 1 012 0 0 0 26 2 8 , 5】 0. 91 092 2 5 0 2 8 3 1 . 01 1 71 1 吕2 5 5 0 3 0 只 3 . 11 2. 5 一 1 2 6 一 2 9 5 0 1 3 . 41 3 43 4 0 0 3 4 3 7 . 81 今 . 21 一 3 8 0 0 3 6 3 9 . 81 5 . 0 l { 一 { 3 8 们, 一 1 6 04 8 0 0 4 0 4 4 . 0 一 1 6 . 6 一 一 1 6 8 5 3 0 0 4 生 牛 8 . 6几 8 . 21 8 46 2 0 0 4 8 5 2 . 21 9 . 82 0 07 3 0 0 5 2 5 7 3 -一 州 2 1 4 2 1 68 6 0 0 5 6 5 ] . 5 一 2 3 . 02 3 21 0 0 00 6 06 6 . 02 4 . 62 4 吕1 20 0 0 GB / T 8 3 5 8 -2 0 0 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缠绕轮直径、 槽径与钢丝绳直径关系 B 门缠绕轮直径 与钢 丝绳直径 的比值按 公式 B . 1 计算 一 人 D、1 / d f 1 式 中 人 直径比值; D , - 一 缠绕轮直径, 单位为 毫米 m m ; d f钢丝绳公称直径, 单位为毫米 m m e B . 2 h推荐值 h 值应不小于表B . 1 的推荐值。 表 B . 1 h 推荐值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k N 1 2 5李 1 2 5 B . 3 钢丝绳公称直径与绳槽半径应满足公式 B . 2 的要求 d, 毛 2 R一 0 . 5 B. 2 式中 R 绳槽半径, 单位为毫米 ,, I , ; 7 一一常数, 单位为毫米 m m . GB / T 8 3 5 8 - 2 0 0 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试验方法选择的推荐 本标准四种方法都是等效的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本标准, 特对试验方法做如下推荐 浇铸法 本方法一般适用于绳径大于 6 mm或丝径大于。 . 5 m m的钢丝绳; 套压法 本方法适用于金属芯类钢丝绳的破断拉伸, 对于纤维芯钢丝绳, 若用套压法, 建议在套 压处先去掉纤维芯, 并以同股径的钢芯充实此段, 再套压; 缠绕法 本方法一般适用于绳径小于 3 0 mm的钢丝绳, 对于直径大于3 0 m m的钢丝绳, 建议 采用浇铸法; 直接夹持法 本方法最适用于 1 X3 , 1 X7 , 1 X1 9等结构钢丝绳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