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_214644_f64f6bafd1e212d.doc
秦东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线路概况 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位于河南、陕西省境内。线路经过郑州、新荥阳、新巩义、洛阳南、新渑池、新三门峡、新灵宝、新华山、新渭南、新临潼,终止西安北,分别连接京广通道(包括京广客运专线)、大湛通道、包柳通道。正线全长484.518km 。秦东隧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全长7685m。 1.2.隧道概况 秦东隧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隧道进口位于陕豫两省交界处的杨家村坡地下,距连霍高速公路约100m,出口位于潼洛沟内,进出口交通便利。 隧道所经区域主要为黄土台塬区,黄土台塬顶平坦,开阔,整体上南高北低,塬顶地面高程在550~580m之间,多有村庄道路分布,均为农田。塬区周边冲沟发育,切割深度100~200m。大型冲沟有远望沟,受其切割,隧道分为东西两段,长度分别为5378m和2306m,其沟底宽度约3~5m,沟心与线路夹角135,沟呈“V”型,两侧坡面较陡,坡面小型浅层高角度滑坡、错落发育,多有坍塌发生。远望沟斜井需修筑临时便道。 隧道洞口坡面黄土冲沟较发育,无大规模不良地质,冲沟稳定,坡面整齐,自然坡约50,洞顶均为荒地、坡地,植被稀疏。隧道进口浅埋,洞身最大埋深约200m。 隧道起讫里程DK333312~DK340996,长度7684m,为双线黄土隧道,除进口段位于R-10000m的曲线地段外,其余洞身位于直线上。洞身进口段纵坡为3‰,出口段纵坡为5‰、6.5‰。 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1.3.1. 工程地质地质特征 1.3.1.1.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浅孔钻探以及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N8、N12两个深钻孔及定测施钻的D7Z-4-1孔深270m、D7Z-7-1孔深245m两个深钻孔揭示,隧道及斜井通过区,黄河II级阶地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的砂质黄土所覆盖,下伏上更新统冲积砂质黄土;I级黄土台塬区,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的砂质黄土,厚20~45m,下伏第四系中、下更新统风积的砂质黄土,中间夹有数层古土壤层 粉质黏土,总厚150~200m,底部为冰湖积粉质黏土及砂层。按成因时代和土颗粒由细到粗描述如下 ①砂质黄土Q3eol3广泛分布于黄河Ⅱ级阶地及I级黄土台塬区表层,黄河Ⅱ级阶地风积黄土厚度约8~15m,I级黄土台塬区表层厚度约20~45m,塬顶部中间厚,边缘薄,含大量的蜗牛化石。浅黄-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坚硬-硬塑状,级普通土,表层σ0120kPa,中下部σ0150kPa。具湿陷性。 ②砂质黄土Q3al3主要分布于黄河Ⅱ级阶地风积黄土层下,厚度约10~30m不等。浅黄色、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水平层理发育,坚硬-硬塑状,级普通土,σ0120kPa,具湿陷性。 ③砂质黄土Q2eol3el1主要分布于黄土台塬区中部(标高400~550m),浅棕黄色,厚度约100~150m,中间夹有11~13层0.5~6.5m厚的棕红色粉质黏土古土壤。上部结构疏松,下部较致密,硬塑状为主,级普通土,σ0220kPa。 ④古土壤 Q2el1厚0.5~6.5m,棕红色古土壤,厚薄不一,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砂质黄土中,硬塑,级硬土,σ0220kPa。 ⑤砂质黄土Q1eol3el1浅棕黄色,厚度为25~50 m,中间夹有7~15层0.5~6.0m厚的棕红色粉质黏土古土壤。结构较致密,硬塑状为主,级硬土,σ0280kPa。隧道洞身主要位于该地层中。 ⑥古土壤Q1el1厚0.5~6.0m,棕红色,厚薄不一,呈层状分布于砂质黄土中,硬塑,级硬土,σ0280kPa。 ⑦粉质黏土 Q1lgl1分布于I级黄土台塬区中前部的底部,仅在远望沟心局部出露,厚20~35m,褐黄-灰黄色,土质不纯,局部含有卵石土、圆砾土及砂层透镜体,具水平层理,结构致密,含钙质团块,硬塑状,级硬土,σ0300kPa。隧道洞身主要位于该地层中。 ⑧粉、细砂 Q1lgl4主要分布于隧道洞身以下地层中,与冰湖积粉质黏土互层,其成份以石英岩、长石等为主,局部含有卵石土、圆砾土透镜体,砂质不纯,含有少量的土质,密实,饱和,级松土,σ0250kPa。在深钻孔中所揭示。 1.3.1.2. 主要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见“地层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 表1-1 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 试验项目 单位 Q3eol3 Q2eol3el1 Q1eol3el1 Q1lgl1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含水量 w 22.4 3.3 13.45 23.3 7.4 17.47 23.9 9.2 17.25 33.6 14.9 19.43 密度 ρ g/cm3 2.06 1.37 1.73 2.08 1.54 1.86 2.2 1.73 1.99 2.16 1.89 2.04 干密度 ρd g/cm3 1.71 1.37 1.55 1.691 1.509 1.61 1.74 1.5 1.60 孔隙比 e 1.152 0.533 0.80 0.883 0.512 0.714 0.789 0.396 0.595 0.941 1.448 0.593 饱和度 Sr 97.2 2.6 50.59 89.8 22.6 68.26 95 38.5 78.82 100.2 72.3 88.88 孔隙度 n 53.5 34.8 44.35 46.9 33.9 41.47 44.1 28.4 37.05 48.5 30.9 36.47 比重 Gs g/cm3 2.70 2.7 2.7 2.7 2.69 2.70 2.71 2.69 2.70 2.76 2.7 2.71 液限 wL 31.7 25.2 26.75 27.5 25.6 26.55 29.9 25.5 27.02 60.6 26.1 29.75 塑限 wP 19.1 16.3 17.61 18.9 17.4 17.99 18.7 17.1 17.87 32.4 15.7 18.33 塑性指数Ip 9.8 8 9.04 9.4 7.9 8.55 11.7 7.8 9.16 28.2 8 11.42 液性指数IL 0.4 -1.8 -0.47 0.35 -2.1 -0.19 2.71 -0.9 0.36 0.42 -0.4 0.12 压缩系数a0.1~0.2 MPa-1 0.87 0.09 0.289 0.39 0.1 0.193 0.28 0.12 0.23 0.61 0.11 0.198 压缩系数a0.2~0.3 MPa-1 0.21 0.07 0.144 0.27 0.07 0.142 0.21 0.1 0.173 0.28 0.08 0.15 压缩系数a0.3~0.4 MPa 0.16 0.06 0.11 0.12 0.05 0.087 0.21 0.07 0.122 压缩系数a0.2~0.4 MPa 0.21 0.07 0.141 0.15 0.06 0.113 0.25 0.08 0.137 压缩系数a0.4~0.6 MPa 0.1 0.05 0.078 0.18 0.05 0.103 压缩系数a0.6~0.8 MPa 0.08 0.04 0.059 0.12 0.04 0.076 压缩系数a0.8~1.0 MPa 0.07 0.04 0.054 0.1 0.04 0.07 压缩系数a1.0~1.2 MPa 0.06 0.04 0.047 0.08 0.04 0.058 压缩模量Es0.1~0.2 MPa 19.9 1.46 8.28 17.68 4.56 9.53 13.58 5.61 7.93 16.44 2.62 9.12 压缩模量Es0.2~0.3 MPa 25.5 7.36 13.16 21.59 6.44 13.2 19.17 7.35 10.46 22.46 0.5 11.73 压缩模量Es0.3~0.4 MPa 29.7 11.3 18.52 30.08 12.7 20.05 25.56 7.2 14.23 压缩模量Es0.2~0.4 MPa 25.5 7.32 12.89 25.18 10.46 15.42 22.46 6.16 12.53 压缩模量Es0.4~0.6 MPa 31.34 15.12 21.40 29.4 8.28 16.61 压缩模量Es0.6~0.8 MPa 38.93 21.06 27.74 36.5 12.13 22.09 压缩模量Es0.8~1.0 MPa 40.05 23.54 29.96 36.8 15.6 25.03 压缩模量Es1.0~1.2 MPa 39.88 26.77 33.57 36.6 22 28.13 湿陷系数δs 0.116 0 0.158 0.019 0 0.005 0.007 0 0.003 0.003 0 0.001 自重湿陷系数δzs 0.057 0 0.014 0.019 0 0.005 0.007 0 0.003 0.003 0 0.001 直剪 试验 内摩擦角φ 20.4 17.8 19.3 22.5 18.3 19.83 24.8 21.3 22.9 27.8 19.8 24.14 凝聚力C kPa 19.4 13.6 17.52 25.7 19.8 21.93 23.4 18.9 21.73 32.7 20.1 28.82 1.3.1.3. 地质构造 隧道通过I级黄土台塬区构造上为潼关隆起,为第四系以来活动明显的断隆,隆起西界为观北断层,东界已出区外,南端限于山前大断层,北端已出区外,据有关区域资料分析,该隆起虽与观北断层同时形成,始于中更新世,但当时不太显著,并接受了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直到早更新世晚期才强烈隆起,使该区露出水面,接受以风积砂质黄土为主的堆积。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隆起上升剧烈,故呈现今日之貌,远望沟以东台塬顶部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较厚,以西台塬的较薄,隧道通过段主要地层为中、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夹古土壤,说明远望沟以东台塬的隆起幅度小于以西台塬。 1.3.2. 水文地质特征 1.3.2.1. 地表水 秦东隧道通过区地貌为黄土一级台原,地势平坦、开阔。黄土台塬沟谷较发育、周边冲沟及远望沟内无常年流水,隧道出口端潼沟河常年流水,流量不大,水质良好。 1.3.2.2. 地下水 ①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的划分及分布 秦东隧道地下水分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和砂夹砾石层孔隙承压水两大类。前者主要储存于中更新统黄土(Q2eol3)、下更新统黄土(Q1eol3),后者主要储存于下更新统(Q1lgl4)冰湖相砂夹砾石层,是塬区居民的地下水源,地下水质良好,无侵蚀性。 A、黄土孔隙、裂隙潜水 该层潜水主要赋存于中更新统(Q2eol3)风积砂质黄土及下更新统(Q1eol3)风积的粘质黄土中,黄土的储水空间包括孔隙、孔洞和裂隙。该层潜水水量较小。下更新统冰湖及冰水堆积的粘性土层为潜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高程320~330m。 B、砂夹砾石层孔隙承压水 含水层为下更新统(Q1lgl4)冰湖堆积层,为黄灰色粘土及中细砂、粗砂夹砾石等互层,砂层巨厚,达50m以上。上部隔水顶板为粘性土层,泥、钙质胶结较好,分布连续。承压水头一般在15~33.5m,局部地段无承压性。水量较丰富,水位埋深214~230m高程324.0~340.0m之间。依据收集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1982年在坡头塬中部N12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231.4m(高程339.82m),单井涌水量可达432.17m3/d。本次在DK335632处布一孔深270.40m钻孔初见水位埋深245.8m(高程355.8m),承压水位高程361m,承压水头33.5m。 ②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A、潜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补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塬间洼地及支岔沟地表水、灌溉回归水的入渗补给,其中大气降水是潜水的最大补给源。地下水补给量的多寡、潜水位变化的幅度,与降水量的大小、历时长短关系紧密,但由于隧道所在区域潜水水位埋深较大,潜水位在短时间内水位升高不显著,依据该区多年统计资料,一级台塬潜水位动态年变化最大3.12m。 径流与排泄潜水总体径流方向基本与地形一致,由南向北运移,隧道通过区位于一级台塬的中前部,由于接近排泄区,潜水的水力坡度加大,可达21.2‰,由南部黄土台塬区最终排向黄河、渭河。此外,潜水通过隔水层“天窗”向下部承压含水层排泄以及人工开采,均对径流、排泄有一定的影响。 B、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补给潜水含水层为多层漂砾卵石及砂质黏土层组成。黏性土层厚度小、层数少,分布不连续,多有尖灭,因而上部潜水和支流河水可通过这些隔水层缺失地段直接入渗补给承压水。同时,潜水与承压水间的隔水层为黏性土,厚度一般在530m,两者之间可发生缓慢的水力联系,潜水也可通过隔水层“天窗”向下部承压含水层直接补给。 径流与排泄承压水径流方向,基本与潜水的径流方向大致相似,即由南向北运移,水力坡度可达21.1‰,直接向黄河、渭河排泄。此外,人工开采条件下,隔水顶板被揭穿或随着潜水位的急剧下降,在一些地段,承压水将越层向上部潜水含水层排泄。 ③隧道分段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A、进口~远望沟(DK333+312~DK338+470) 该段隧道线路与承压水隔水顶板位置几乎平行一致,相对隔水层厚度约20m。下部承压含水层厚度大于50m,承压水头值15~33.4m,渗透系数2.061m/d。依据收集的塬中部N12D7Z-4-2号及D7Z-4-1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212.4~231.4m,水位降深19.1~28.1m,单井涌水量可达432.17m3/d。 预测本段隧道有局部地段存在少量地下水,大部分段落基本无水,隧道进口浅埋段将有地下水渗出。本段单位长度可能稳定涌水量0.151m3/d.m。 B、远望沟~出口(DK338+470~DK340+996) 该段地层含少量地下水,地下水位位于洞身下层,可不考虑承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但隧道通过区可能遇到砂、卵石等含水透镜体,会存在局部涌水现象。预测本段隧道局部地段有少量地下水,大部分段落基本无水,在远望沟浅埋带和隧道出口浅埋段将有地下水渗出。本段单位长度可能稳定涌水量0.151m3/d.m。 隧道总涌水量预测当隧道洞身长度有一半位于弱含水体中,总稳定涌水量582.9m3/d。 1.3.3.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错落、溜坍主要分布于远望沟两侧坡面,多为陡坡浅层高角度小型错落及溜坍。坡面凌乱,错落及溜坍堆积物主要为表层风积砂质黄土,较为破碎,多呈散状。多出现在坡面陡峻地段,堆积物前缘堆积于沟底,无明显的规律。 (2)湿陷性黄土黄土台塬边缘斜坡地带及黄河二级阶地表层覆盖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厚10~35m。在隧道进口附近和远望沟两岸坡底可见黄土陷穴,陷穴口大肚小,陷穴深约4~5m,但塬顶少见。通过取样化验分析,隧道进口风积砂质黄土为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土层厚度约为22m,出口风积砂质黄土为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土层厚度约为15~29m。 (3)膨胀土依据补充定测资料以及钻孔分析,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砂质黄土中夹有灰黄色、棕红色古土壤(粉质黏土),呈层状,厚度0.2~9.3m不等,从岩心外观看具有膨胀岩土的基本特征,风化为尖棱状的小碎块,在隧道洞身有分布,经取样化验,自由膨胀率一般在21~48,阳离子交换量CEC(NH4-)64.7~159.1 mmol/kg,蒙脱石含量M6.33~13。本次补充定测继续在古土壤及冰积粉质黏土等洞身地层中取样分析后综合判定为弱膨胀土。 1.3.4. 围岩分级 综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判定隧道围岩级别,除隧道进出口及远望沟浅埋段为Ⅴ级围岩外,余均为Ⅳ级围岩,见“秦东隧道围岩分级表”。全隧道累计Ⅳ级围地段长7300m,Ⅴ级围岩长384m。 表1-2 秦东隧道围岩分级表 序号 里程范围 长度(m) 围岩分级 备注 1 DK333312~DK333500 188 Ⅴ级 进口 2 DK333500~DK338620 5120 Ⅳ级 3 DK338620~DK338660 40 Ⅴ级 远望沟沟心 4 DK338660~DK340840 2180 Ⅳ级 5 DK340840~DK340996 156 Ⅴ级 出口 合 计 7684 1.4. 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陕西大地地震工程勘察中心编制的郑西客运专线(陕西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结合本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情况,本地区DK333312DK338600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2s,DK338600DK340996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3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 1.5. 气象资料 根据潼关县气象站资料显示,隧道区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2℃,最冷月平均气温-1.2℃,最热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608.9mm,年最大蒸发量1872.6mm。隧道所在地区最大冻结深度0.44m。与隧道工程有关的气象资料见“气象资料汇总表”。 表1-3 气 象 资 料 汇 总 表 站台名称及建站时间 陕西省潼关县气象站、1956.12 地理位置及海拔高程 县城北郊外 556.3m 代 表 里 程 及 地 点 DK333000~DK350600 数 值 及 统 计 年 限 数值 统计年限及出现时间 平 均 气 压mb 952.0 2000年建站 气 温 C 年 平 均 13.2 2000年建站 极端 最高 42.7 2002年建站、1966.6.21 最低 -18.2 2002年建站、1958.1.16 最 热 月 平 均 26.1 2000年建站 最 冷 月 平 均 -1.2 2000年建站 最大月平均日较差 14.3 2002年建站、1981.5 湿 度 绝对 hpa 年平均 11.4 1993年~2002年 日最大 37.3 2002年建站、1959.7.8 日最小 0.2 2002年建站、1963.1.24 相对 平 均 64.0 2000年建站 日最小 0 2002年建站、2000.6.1 降 水 量 mm 年 平 均 608.9 2002年建站 年 最 大 1000.4 2003年建站、2003(截止12.11) 年 最 小 319.7 2003年建站、1997 月 最 大 306.8 2003年建站、1975.9 月 最 小 0 2003年建站、多次 一次最大延续时间(天) 17 2002年建站 、 1992.9.119.27 年平均降水日数(天) 93.1 2000年建站 蒸发量 mm 年 平 均 1872.6 2000年建站 年 最 大 2264.2 2000年建站、 1991 风 m/s 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 3.0 ESE 2000年建站 各季平均 风速及主导风向 春 3.6 ESE / WNW 2000年建站、风向为抽样统计 夏 3.3 ESE 2000年建站、风向为抽样统计 秋 2.8ESE / WNW 2000年建站、风向为抽样统计 冬 2.7 ESE 2000年建站、风向为抽样统计 年平均大风日数≥8级 14.1天 1981~1990 最大风速及其风向 定时 22.0 ENE 2000年建站、1971.3.9 瞬时 雪 冻 cm 降 雪 初 终 期 最早初日1960.10.31、最晚终日1978.4.20 最 大 积 雪 厚 度 18 2002年建站、1992.3.4 最大冻结深度及初终期 44 2002年建站、1967.1.4 其 它 平均雾天(沙暴)日数 10.9(0.5) 2000年建站 平 均 雷 暴 天 日 数 22.6天 2000年建站 最大风速风压(kg/m) 30.4 根据最大定时风速计算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采用值(cm) 0.44 2.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1项目管理目标和承诺 工程名称 项 目 管理目标和承诺 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重点工程Z3标 总 工 期 计划于2005年6月1日开工,至2008年8月31日完成本标段,共计39个月。 工程质量 ⑴、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⑵、全部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且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优良。 ⑶、消灭质量事故和质量隐患。 ⑷、本合同工程达到部优,争创国优。 安全生产 杜绝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汽车行车重大责任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1‰以内。 文明施工 达到业主要求的文明工地施工现场标准。 环境保护 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达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人员、设备到场 按时足量到达现场,不任意更换。 资金准备 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本工程施工 2.2.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2.2.1.施工动员周期 若我公司有幸中标,立即按照投标书承诺,组织设备、人员进场,督促本合同项目经理部及各作业队的领导成员,加速开展工作,并对参加本合同段的施工人员进行项目动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责,使各项准备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投标阶段,已对工地进行了工地调查,并就前期准备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拟定了施工动员计划。 人员首批以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为主,开展前期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其余人员按照标书承诺,根据工程进度分期进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中标后3天内到位,普通作业人员和技术工人5天以内到达工地。本标段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客运专线施工管理和技术培训。 设备本单位已有的主要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已进行了维修保养,做好待命调遣的准备,大型专用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已与专业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意向协议,中标后即可签订设备采购合同,保证按期10天内进场。到场。按照投标书中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分批分期组织到场。 材料对用量大的砂石料,已进行了料源、材质、供应能力的调查。 资金集团公司以专项流动资金支持本项目做好施工动员和必须的准备用款。 2.2.2. 员工技术培训 为适应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我单位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到集团公司作讲座、授课,积极参加铁道部和业主主办的相关培训,组织有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已建成的秦沈客运专线和正在进行的合宁客运专线试验段参观学习,集团公司组织本单位专家讲授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标准,运用各种渠道加大岗位培训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工作,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聘请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教授对集团公司机关及所属单位党政领导进行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专题培训,内容包括国际高速铁路的发展情况、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背景与规划、对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等等。并将培训录像制作成光盘,发到集团各单位,为在全员中进行客运专线基本知识普及。同时还将培训资料制作成课件放在集团远程教育平台上。 (2)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带队参加了由铁道分会和总公司主办的客运专线建设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对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施工技术理论基础特点、难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更新了理念,更加明确客运专线技术准备的方向,也坚定了能建好客运专线的信心。 (3)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举办的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班,共参加了6期,计划送培200 人,目前已培训101人。 (4)选派6名管理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铁道部有关单位举办的高速铁路技术培训班,并到秦沈铁路客运专线进行了学习考察,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关键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 (5)针对高速铁路施工的高标准、高要求,集团公司举办了隧道工、电焊工、钢筋工、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等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共培训156人,为高速铁路施工储备高级技能人才。 2.2.3.前期准备 接到业主的中标通知书后,及时与业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在接到业主的进场通知书后,由公司分管领导组织,7天内项目经理带领工程技术、试验、机械、材料及行政等有关人员进驻工地,开展以下工作。 (1)办理有关土地征用、租用手续。 (2)开辟施工场地、搭设栈桥、填筑便道、建设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 (3)管段内线路复测和增设施工控制点。 (4)办理地方道路使用的有关手续。 (5)递交用电用水申请报告,选择变压器、水池、空压站设置位置,确定临时电力线路走向,把电源接进施工场地。 (6)编制材料、施工设备调运计划和施工人员进场时间表,调运前期投入本工程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达施工现场。并进行有关材料取样试验的工作。 (7)签署地方筑路材料及其他有关材料的购货合同。 (8)等待监理工程师的开工令,尽快进入施工阶段。 2.3. 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2.3.1.劳动力组织措施 1按照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按期进场施工. 2确保施工高峰期,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能力满足施工工期需求. 3劳动力组织必须合理组织,挖掘最大施工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经济措施,确保农忙季节劳动力满足施工需要. 2.3.2.材料组织措施 1本工程材料需求量大,必须确定长期稳定的采购、供应渠道,确保材料充足供应. 2对需求量大的材料,必须派专材料人员进驻料源地组织供应. 3材料运输采用单位和社会车辆共同组织运输,实施优势互补,均衡运输. 4对新材料和紧缺的材料必须提前组织供货,以适应市场变化. 5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材料储备场地和储存仓库. 2.3.3.机械组织措施 1采用大型、高效、配套、性能优良的设备,以施工机械化保障施工快速化,以保证工期。 2配备专业设备维修人员,备足易损配件,在工地设配件库,建立机修车间,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障水、电供应,架设必要临时电力线,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通风、排水及备用发电设备。确保工程不间断施工。 3作好设备的选型和配件供应工作,设备选型力求实用、高效、耐用、易修,型号宜少不宜杂,以便于统一管理,设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防止待机误工,在施工中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 4充分发挥机械施工高效率的特点,做到施工、保养统筹兼顾,关键控制性工程必须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的优势,以缩短节点工期. 2.3.4.其他组织措施 1积极做好地质超前勘探,提早做好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工作. 2积极做好与驻地设计代表和监理的工作关系,提高各方工作效率,以缩短设计变更和质量检查的中间环节. 3组织科研活动,为施工阶段提供技术支持. 4不断完善施工组织体系,为施工提供必须的组织保证. 2.4竣工阶段组织措施 (1)竣工文件的编制按国家及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2)竣工文件编制由总工程师领导,工程技术部具体负责,并设专人负责竣工文件编制的日常工作。各项目队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有关资料的形成与积累;项目经理部负责竣工文件的审核、汇总、组卷、移交工作。 (3)将竣工文件的编制纳入各级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按照竣工文件和图纸资料归档内容、要求时间,随时收集整理。编制的文件内容质量符合业主和国家、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的要求。 (4)验交前,要对本段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质检,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保证本工程全面达标。质检合格后,向甲方提出申请竣工验收报告,说明本工程完成情况、验收准备情况以及申请办理竣工验收的具体日期等。 (5)编制地亩竣工文件,绘制地亩平面图,按业主要求及时上交地亩竣工文件。 2.5.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及部门职能 2.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按高效精干的原则组建Z3标段项目经理部,由隧道施工经验丰富、配置一流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具体负责隧道的施工。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副经理2人,总工程师1人。项目经理部设八部二室一组,即工程技术部、安全检查部、质量检查部、质量体系部、财务部、合同管理部、物资机械部、环境保护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和水文地质预报组。项目经理部总共由45名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经理部下设三个隧道专业项目队承担Z3标段的施工任务。 为了便于指挥,合理用地,方便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岭底村附近自盖和租用民房作为驻地,各项目队于斜井洞口就近搭设活动房屋或砖砌房屋,分别承担隧道斜井及隧道正洞的施工任务。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图2.4.1-1“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重点工程组织机构框图”。 图2-1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重点工程组织机构框图 2.5.2.部门及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2.5.2.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集团公司在本工程项目的被授权人,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和监控,负责工程项目的各种资源配置,确保管理体系在本工程项目上的持续有效运行。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人,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稳步提高,满足业主的质量要求,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的安全负责人,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规划落实标准化工地建设,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的工期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落实资源配置,确保本工程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文明施工管理,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推行文明标准工地建设。 2.5.2.2.项目副经理 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协助项目经理抓好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工作,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5.2.3.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程质量、计量测试以及地质预测预各作业班组 报的领导工作,指导全体技术人员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工程项目 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和实施,解决施工中的关 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先进技术成果在本工程项目上的应用。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和移交。 2.5.2.4.工程技术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负责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案,负责技术交底,并解决施工遇到的技术难题。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测量、试验、检验、行车调度。根据工程特点,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四新技术成果,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和技术总结。 2.5.2.5.质量检查部 负责根据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和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和质量规划,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行使质量监督职能。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评定和验收。负责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组织项目的QC活动。 针对隧道高地应力地层、涌水突水、瓦斯、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措施,建立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并负责监督、检查。 2.5.2.6.安全检查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规划,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负责制定安全工作目标、安全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负责定期和日常的监督、检查,组织安全的检查评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针对隧道高地应力地层、涌水突水、瓦斯、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监控保证体系,并负责监督、检查。 2.5.2.7.物资、机械部 负责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及管理办法,制定物资设备管理办法,检查物资设备的采购、验收和评定,负责工程设备的安装、检验、标识和记录,检查各施工队的材料消耗和设备使用情况。 2.5.2.8.质量体系部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在ISO90012000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项目质量管理手册和项目程序文件。并根据技术的发展或系统的不合理,及时更新质量管理系统,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2.5.2.9.财务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管理。制定施工计划和资金计划,开展成本预算、计划、统计、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工作,负责验工计价,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检查指导各施工队的计划统计、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 2.5.2.10.合同管理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验工计价和计划统计。制定施工计划,开展成本预算、计划、统计、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工作,负责验工计价,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检查指导各项目队的计划统计、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 2.5.2.11.综合办公室 负责项目经理部的人力资源及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环保体系并落实环保措施。负责党政、文秘、宣传、接待以及协调等工作。 2.5.2.12.中心试验室 负责本工程项目原材料及施工过程的试验检验控制,制定试验检验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应包括管理职责、文件资料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样品管理、试验环境及方法、检测依据及标准、记录控制及资料统计分析等内容。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试验工作总结。 2.5.2.13.环境保护部 负责与业主、地方政府、当地群众、附近有关厂矿以及相邻标段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对外协调联系,并负责施工期间的环保、水保工作以及环境监控等。 2.5.2.14.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组 扎扎实实的做好地质预报工作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