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分析.doc
煤层自燃发火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分析 此类火灾主要发生在工作面开采线附近、停采线、两巷附近浮煤及工作面采空区。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将影响本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人员,严重时将导致工作面封闭,毁坏支架、巷道、及电气设备。内因火灾发生时将威胁本工作面及其回风路线上所有工作人员,处理不及时造成温度升高,有可能造成风流逆转,影响整个采区直至水平、矿井。 其危害为 (1)使井下人员中毒,井下发生火灾时,特别是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或死亡; (2)使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直接影响矿井生产; (3)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4)封闭火区、冻结大量可采煤量; (5)烧毁设备和煤炭资源; (6)扑灭井下火灾,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7)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系统,扩大事故,并给扑灭火灾带来困难。 (8)采掘工作面、微风巷道、采空区有可能出现自然发火隐患。但此类隐患有一个过程,不可 能在短时间迅速造成发火事故,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通过采取措施能够消除发火隐患。造成人员伤害的情况不大。 2、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2.1事故报告原则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2.2统一指挥原则 矿成立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落实责任,科学组织,保证抢险工作快速、有序的进行。 2.3救人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是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及时抢险原则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事故发生后,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迅速组织抢险。 (3)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组织有关单位、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响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 2.5分级处置原则 根据事故发生的级别,实行分级处置。 2.6妥善处理善后原则 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包户安抚等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 事故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总指挥矿长、党总支书记 副总指挥经营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党总支副书记、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 成员掘进矿长、回采矿长、机电矿长、安监站站长、调度室主任、生产技术科长、机电科长、通风工区区长。 3.2矿事故救灾指挥部下设九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1)现场指挥组 组长生产矿长 成员采掘矿长、调度室主任、救护队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①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 ②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 ③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变更事故处理方案。 (2)抢险救灾组 组长安全矿长 成员采掘矿长、安监站长、救护队、技术科长,通风工区区长。 主要职责 ①指挥现场救护工作,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②快速制定矿山救护队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③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 ④合理组织和调动战斗力量,保证救护任务的完成。 (3)技术专家组 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通风工区区长、技术科长。 主要职责 ①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制定抢险与救灾方案、技术措施,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 ②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③解决事故抢险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④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总指挥阅批。 (4)物资保障组 组长经营副总 成员经营办主任 主要职责 ①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 ②筹集、调集应急救援供风、供电、给排水设备。 ③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保卫组 组长保卫部长 成员全体治安保卫人员。 主要职责 ①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戒严和维持秩序,维护事故发生区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②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③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医疗救护组 组长党总支书记 成员矿卫生室主任、调度室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运搬工区区长 主要职责 ①立即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②组织医疗救治,负责制定医疗救护方案。 ③负责提出伤员临时救治、医疗的方案和措施的建议; ④负责将受伤人员从井下运送到地面。 (7)信息发布组 负责人党总支副书记 成员党政办公室等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①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工作,要按照指挥部提供的事故救援信息向社会公告事故发生性质和救援进展情况。 ②向上级政府部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汇报现场救援工作。 ③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8)后勤保障组 组长工会主席 成员物资供应部、调度室、调度室通讯组、上、下运转工区。 主要职责 ①负责组织拟定保障方案。 ②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供电、通讯畅通工作。 (9)善后处理组 组长党总支书记 成员工会、党政办公室、劳动人事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 ①负责事故中遇难人员的遗体、遗物处置。 ②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抚恤金善后处理。 3.3部门职责 (1)调度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①及时准确的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命令。 ②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响应的准备工作。 ③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灾害情况和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④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按照指挥部命令和通知灾区人员撤离。 ⑤整理抢险救援命令,要做好详细应急处置记录,及时掌握抢险事故现场进展情况和救援情况。 ⑥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调用应急救援物资、救护队伍、设备和有关专家。 ⑦按指挥部的命令,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⑧负责起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⑨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他任务。 (2)党政办公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①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传达总指挥关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 ②接受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呈报总指挥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 ③保证事故抢险需要的车辆。 ④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3)安监站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①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 ②按照总指挥指示,组织工会等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③参与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负责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有关情况、资料,重要事项必须向总指挥请示。 ④负责现场安全措施的督办落实。 ⑤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 (4)矿卫生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①时刻做好应急救援救治工作,接警后迅速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3分钟内派出救护队伍。 ②筹集调集应急救援救治急救药品等,及时提供救护所需物品。 ③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 (5)物资供应部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应,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6)技术科、运搬工区、通风工区 ①提供灾区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②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现场相关检测、测量工作。 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防范措施。 ④负责起草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⑤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7)监控中心 ①负责保障指挥部外网、内网畅通运行,确保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②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处理和解决现场遇到通讯设施技术难题。 (8)党政办 ①按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安排事故现场拍摄、采访等。 ②负责向指挥部及时提供气象资料。 ③承办指挥部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其它任务。 (9)财务部 保证为事故救援配备救援设备、器材提供经费支持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10)工会 参与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11)其它 相关部门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煤层自燃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落实到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掘进、回采各方面采取防火措施,加强煤层自燃预测预报工作落实束管监测和定期密闭检查制度。 4.1.2矿井煤层自燃监测监控措施 (1)合理布置巷道采用岩石巷道。开采自燃煤层,特别是自燃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集中回风平巷等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通常布置在岩石中,其距煤层的距离应根据岩性、矿山压力等来决定。如果布置在煤层中,一是要留有大量的护巷煤柱,二是煤层受到严重切割,开采后,煤柱受压破裂,煤层与空气接触面增大,自燃发火率增加;区段巷道分采分掘,减少联络道;区段煤巷采用垂直重叠布置。 (2)合理的采煤方法合理的采煤方法能够提高矿井先天的抗自燃发火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降低煤层自燃发火的可能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少丢煤或不丢煤;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合理布置采区;回采时应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加快回采速度,使采空区自燃源难以形成;及时密闭已经采完的工作面和废弃的旧巷;注意选择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维护在煤柱里。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体破碎;控制矿山压力集中,不仅有利于巷道的维护,而且可以减少煤体的破碎,减少煤粉、碎霄的存在,防止漏风供氧引起煤的自燃。 (3)合理的通风系统开采自燃煤层时,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自燃发火的供氧因素,无供氧蓄热条件,不会发生自燃。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指矿井通风网络结构简单;风网阻力适中;主扇与风网匹配;通风设施布置合理;通风压力分布适宜,推广无煤柱开采;坚持正常的回采顺序。 (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落实到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掘进、回采各方面采取防火措施。 ①有自然发火煤层的采区设计、回采、掘进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必须有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通风、防灭火系统不完善,不得开采(或掘进)。 ③巷道高冒区、断层附近施工不得使用木垛,工作面回撤时,不得采用替棚法。 ④严格落实防火观测制度,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 ⑤工作面结束或过石门后及时封闭,密闭墙质量符合要求。 ⑥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易发火老空区进行连续监测。 (5)采掘期间预防煤层自燃 ①掘进施工中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a.所有开采自然发火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b.石门揭露煤时,必须采用锚喷支护,并采用U型钢支架做为第二次支护,不得采用可燃性材料做为第二次支护。 ②采煤期间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a.工作面在安装前,通风工区负责完善该工作面的防灭火供水系统,否则不准生产。 b.工作面切眼不采侧在开采前应进行防火处理,因特殊原因不能处理时,需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c.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上平巷上帮锚杆、锚盘不得回撤,以保护区段煤柱;上平巷自上肩窝处将背网剪断,使顶板冒落完全,减少漏风;四层工作面不允许留有顶煤。 4.2预警行动 4.2.1建立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1)井下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网点,对矿井的自燃危险区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观测点设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内,工作面上隅角、见煤线附近及工作面的回风流中。观测内容CO气体成分、空气温度及密闭墙质量等。 (2)通风工区按照月初排查的发火隐患点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CO、空气温度及防火密闭墙质量,检查次数由总工程师确定。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工区。 (3)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易发火老空区进行连续监测。 4.2.2防灭火系统 (1)矿井建立完善消防供水的系统。 ①消防水池矿井防尘系统现采用1个地面静压蓄水池(容量为200m3),供水压力通过流量调节,压力保持在4MPa以上,通过Φ108mm主管路向各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地点供水。副井、大巷、采区轨道上下山安装108mm防尘管路,全长6000余米。其供水能力、水量、水压均能满足防灭火要求。 (2)消防材料库 井上在副井口附近建有井上消防材料库,配备了各类消防器材,轨道直达井口。 井下在-350水平大巷、-510水平大巷建有井下消防材料库,配备了各类消防器材,轨道与大巷轨道直接相连;并装备了消防列车。 (3)消防管路 目前井下设有防尘管路18000余米,Φ108mm3000余米,Φ54mm8000余米。各主要大巷供水系统采用以上的消防管路,各采区上下山安设了Φ108mm管路、高档普采工作面都安设了Φ54mm的防尘管路,掘进工作面安设了Φ40mm的防尘管路,防尘管路兼作消防管路,各皮带运输大巷、上、下山及运输平巷每50米设置一个三通支管,其它巷道每100米设置一个三通支管,掘进工作面所有的防尘管路按照新泰市煤炭局的“三条线”生命建设的要求,全部进行贴地吊挂,防止出现事故时管路落地造成管路损坏。 (4)消防器材配备 井下配电所必须至少配备8KG灭火器2个,0.2m3沙箱一个,井下炸药库必须至少配备8KG灭火器4个、 0.2m3沙箱2个,其它机电峒室必须至少配备8KG灭火器2个,0.2m3沙箱一个。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告与通知程序 5.1.1报告程序 现场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用电话方式向调度室(党政办公室)、安监部门,由值班人员向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或本单位进行汇报,主要领导根据事故的情况立即下达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命令,组织实施救援。并在1小时内向新泰市煤炭局调度室汇报。 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调度室井下电话6037;井上电话号码9。 (1)矿内事故汇报程序 事故地点(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危害程度、伤及人数、现状、发展趋势、影响范围)→调度值班主任(询问内容同上,马上进入事故处理)→值班领导(调度值班主任通知并在10分钟内集合完毕,分析制定事故处理临时方案)→总工程师(确定是否实施方案执行或另行确定方案)→矿井领导(布置安排应急措施)、医务室(安排做好一切准备急救小组成立,调度室派专车送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并带急救药品,必要时医院救护小组由调度安排下井救援)→安监站(安排盯好事故现场并组织自救,维护现场安全)→事故区队(了解事故基本原因并组织好自救工作)→有关科室及科室专业人员(准备好图纸、规程协助事故处理)→井下调度室、提升井口(包括运输平巷专用人行车或斜井猴车好在候车点及物料的装运工作)→110救护车(提升井口、运送伤病员) (2)向新泰市煤炭局等上级部门汇报程序 (3)信息上报 事故发生后,矿井调度室必须及时汇报新泰市煤炭局调度室,由新泰市煤炭局负责根据事故级别,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死亡1~2人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 事故信息上报的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的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③事故发生的地点 ④事故类型 ⑤事故现场总人数、遇险、伤亡人数 ⑥事故简要情况(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⑦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的有关情况 ⑧其它上级要求汇报的信息 (4)信息传递 新泰市煤炭局调度室值班电话7222956 新矿集团救护大队值班电话7832191、7872381。 鲁中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值班电话0531-85697639传真电话0531-85687638 泰安市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值班(传真)电话6991585 (5)向外求援的方式 求援联系方式一般为电话,当发生事故通讯不通时,可以采用敲击管路、大声叫喊等方式与救援人员进行联系。 5.1.2通知程序 ①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总指挥汇报。 ②按照本程序附件所列的指挥部成员名单先后顺序通知所有成员到调度室待命。 ③指挥部所有的成员迅速到位。 ④总指挥根据事故发生类别,下达启动救援预案命令,调度室应立即按照本程序进行处置。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灾害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应急相应级别分为四级 (1)Ⅰ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Ⅱ级(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Ⅲ级(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Ⅳ级(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6.2应急程序 (1)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执行Ⅰ级相应程序。 指挥部所有成员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组织抢险;同时,总指挥立即调集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1小时之内,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各级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积极响应国家总局、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级政府预案和新泰市煤炭局应急预案。 (2)发生重大事故,执行Ⅱ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所有成员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同时,总指挥立即调集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1小时之内,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各级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积极响应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级政府预案和新泰市煤炭局应急预案。 (3)发生较大事故,执行Ⅲ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所有成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需要,及时调集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1小时之内,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市)、县级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 积极响应地(市)、县级政府预案和新泰市煤炭局应急预案及启动事故单位预案。 (4)发生一般事故,执行Ⅳ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主要成员要尽快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积极响应新泰市煤炭局应急救援及启动事故单位预案。 必要时,向地(市)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汇报。 (5)应急行动 总指挥下达应急指挥部领导关于抢险救援的指导意见,各工作组立即执行抢险救援工作。 (6)扩大响应 在启动各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实救过程中仍确定事故未能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向上级政府部门提出启动上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 事故处置过程中,应每隔4小时续报一次。 必要时,有总指挥下达向上级请示协调或增援命令。 6.3处置措施 6.3.1现场处置 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抢险施救、保护职工、防止事故扩大等应急行动。并及时向新泰市煤炭局报告处置情况。 6.3.2统一指挥 (1)总指挥接到汇报和到达现场后,统一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2)现场各工作组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配合使用应急资源。 (3)总指挥作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控制事态必须的各种决定,尽一切力量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4)总指挥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作出事故应急范围、应急启动程序等相应决定。 (5)指挥部为现场处置工作组之间建立畅通有序的协调配合机制。 6.3.3应急措施 (1)发现自燃现象后,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值班矿领导及通风调度,自燃程度严重或危及人员安全时要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 (2)调度室及时通知通风部门、矿有关领导和公司总调度室,自燃程度严重的及时组织救护队抢险救灾。 (3)发现自燃后,通风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火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查找漏风通道,利用气体分析、红外探测、钻孔探测等手段,判断确定火源位置。 (4)确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温点注浆、压注凝胶、注惰化气体等手段,使高温点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隐患。 (5)发现自燃征兆后,应及时布置束管监测点,气体、温度测点,分析发火地点的气体成分及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6)对发火地点应采取均压措施,减少向发火地点供氧。 (7)自燃达到冒烟程度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情况,有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8)当其它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6.3.4技术支持 技术组对事故处置过程中事态的发展、危险程度以及对人员的伤害、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指挥部作出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各种决定及救援方案提出建议和技术支持。 6.3.5应急抢险 (1)统一指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科学施救,结合现场条件,按相应抢险救援技术方案和应急措施组织抢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有序施救。确保救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和遇险人员的紧急撤离,营救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防止抢险施救过程中的次生成事故发生。 (2)涉及危险物资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其消防和抢险各种的难度和危险性十分巨大,对消防和抢险工作的组织、抢险措施、器材物资、行动方案、人员要求以及现场指挥必须做好周密安排和精心准备。 6.3.6应急控制 (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对事态的发展进行24小时监测,对任何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以各种方式、手段、措施以最快速度预警信息传达给职工,采取措施保护职工安全,同时,采取必要手段遏制事态发生和发展。 (2)对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进行监控,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论证,制定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6.3.7现场维护与稳定 (1)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结合实际情况立即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必要的警戒范围。 (2)警戒范围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3)现场安全与维护稳定有警戒保卫组负责。 (4)必要时,可请求属地政府公安、交通、武警部门支援。 6.3.8人员疏散与安置 (1)根据事故大小、持续时间及后果严重程度,确定人员疏散范围。 (2)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维护稳定,搞好宣传,正确引导媒体舆论。 6.3.9信息发布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要指定新闻发言人,并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信息发布工作由指挥部统一负责。必要时召开会议,准确、统一发布。 6.3.10现场恢复与应急结束 (1)现场抢险施救工作基本结束、事故的危险源被排除、事故发展事态被控制住以后,及时将事故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总指挥下达现场恢复命令。 (2)由技术组会同现场抢险组拟定现场恢复报告。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应急物资 序号 备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Ф65mm消火水龙头 米 6 2 消防锨 张 300 3 Ф65mm普通消火水抢 支 2 4 麻袋 条 100 5 1675镙栓 公斤 10 6 3寸胶圈 付 37 7 6寸胶圈 付 10 8 6寸快速接头 付 10 9 18″管钳 把 2 10 救生绳 根 4 20米/根 11 刀锯 把 2 12 伸缩梯 付 1 13 10升清水灭火器 台 10 14 8kg干粉灭火器 台 10 15 1211型灭火器 台 4 16 灭火岩粉 吨 0.5 17 石棉毯 块 4 18 风筒 节 50 19 水泥 吨 1 20 Ф159mm钢管 米 100 21 Ф75mm钢管 米 500 22 Ф75mm胶管 米 300 23 Ф52mm胶管 米 500 24 Ф500mm伸缩风筒 米 150 25 Ф15mm胶管 米 100 26 安全带 条 5 20米/条 27 绳梯 付 2 28 砖 块 600 29 砂子 立方米 1 30 方木 立方米 2 31 木板 立方米 5 32 铁钉(2″、4″) 公斤 10 7.2装备保障 ①井下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网点,对矿井的自燃危险区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观测点设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内,工作面上隅角、见煤线附近及工作面的回风流中。观测内容CO气体成分、空气温度及密闭墙质量等。 ②通风工区按照月初排查的发火隐患点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CO、空气温度及防火密闭墙质量,检查次数由总工程师确定。检查人员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工区,上井后填写有害气体检查表报通风工区。 ③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易发火老空区进行连续监测。 煤层自燃发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2006年、2007年山东煤田地质局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矿二、四、十一、十三层煤均为有爆炸危险性煤层。具有煤层自燃危险。煤层自燃发火主要发生在微风区、高冒区、采空区和容易自燃煤层的“三线一带”地点。此类火灾主要为自然因素,发火隐蔽,不易发现,CO含量增加较快,危害严重。 2、应急组织与职责 (1)对井下易发火地点发现有火灾隐患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总工程师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当发生火灾时,现场的区队长、班组长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进行灭火,并汇报调度室。如果火势较大,不能控制时,应通知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按避灾路线进行撤退。 现场发生事故或发现事故发生预兆后,盯班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必须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进行先前处理。与此同时由盯班管理人员(或班组长)向矿调度室、工区值班人汇报,听从指挥,安排处理;调度室调度值班主任在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调度室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矿领导、总工程师、生产矿长、矿长,由矿长决定向上级进行汇报,请求增援。 总指挥及事故救援小组成员(以事故专业分管领导为主)要利用一切手段了解事故现场及全矿井各系统情况,询问相关信息,为抢救事故作出决策。 在接到事故汇报后,由调度室通知事故救援小组各分组的组长,由组长再通知所有小组成员(特殊情况时由调度室直接通知到小组成员本人),所有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各就各位,调度室主任、生技部主任、机电科科长、运转工区区长、机运部运输副主任、运搬工区区长、通风防尘部主任、通风工区区长等人员根据所掌握事故情况准备事故救灾所需人员、材料、技术资料等,党政办公室、经管部主任、供销分部经理等做好各类救灾物品、救灾车辆等救灾所需人财物的准备。 3、应急处置 3.1人员紧急疏散、安置。 井下发生自燃发火重大事故威胁人身安全需撤人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的性质、地点及灾害范围人员情况,调度室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和总调度室汇报。并按照如下要求积极组织撤离工作 险情发生时,除各重要岗位工(绞车房、信号工、配电室、泵房)及抢险人员外,其它受灾人员和受威胁地点人员全部升井,具体升井顺序及避灾路线为 (1)三采区、五采区 ①若3403工作面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其位于进风巷人员 撤离路线为3403轨道巷→三采轨道巷→-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3403轨道巷→三采轨道巷→-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位于自燃事故灾害回风侧人员撤离时,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选近路到三采轨道巷新鲜风流。 撤离路线为3403运输巷→三采四层轨道下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3403运输巷→三采四层轨道下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无法撤退时,就近进入避难峒室,等待营救。因3403工作面回风流流经三采四层运输巷,因此三采四层运输巷皮带系统需要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在三采四层运输巷片口和五采四层运输巷片口设置警戒,防止人员进入,该范围人员如需撤离时,应选择最近路线进入三采轨道下山,再迎新风流方向撤离至地面。 ②若5203工作面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其位于进风巷的人员 撤离路线为5203轨道巷→五采二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5203轨道巷→五采二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位于自燃事故灾害回风侧人员撤离时,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选近路到五采二层轨道上山新鲜风流。 撤离路线为5203运输巷→5203运输巷绕道→五采二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避灾路线为5203运输巷→5203运输巷绕道→五采二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地面。无法撤退时,就近进入避难峒室,等待营救。因5203工作面回风流流经五采运输上山,因此五采运输上山皮带系统需要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在5203运输巷片口和-510第六联络巷设置警戒,防止人员进入,该范围人员如需撤离时,应选择最近路线进入五采二层轨道上山,再迎新风流方向撤离至地面。 ③若5206轨道(运输)巷、5207轨道(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附近的采空区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最先发现的人员应尽快摸清灾害性质、地点和灾害过程及伤亡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向矿调度室汇报清楚,并设法通知所有受灾地点的人员按规定线路撤离。 具体撤离路线为5206(5207)轨道(运输)巷→五采二层轨道上山二段→五采二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5206(5207)轨道(运输)巷→五采二层轨道上山二段→五采二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地面。 因5206(5207)运输巷、轨道巷工作面回风流流经五采二层运输上山,因此五采运输上山皮带系统需要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在5203运输巷片口和-510第六联络巷、五采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联络巷设置警戒,防止人员进入,该范围人员如需撤离时,应选择最近路线进入五采轨道上山,再迎新风流方向撤离至地面。 ④若5401轨道巷、切眼、运输巷、5403运输巷、5403回风绕道、五采东运输巷工作面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其位于进风巷人员 撤离路线为5401轨道巷、切眼、运输巷、5403运输巷、5403回风绕道、五采东运输巷→五采四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5401轨道巷、切眼、运输巷、5403运输巷、5403回风绕道、五采东运输巷→五采四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位于自燃事故灾害回风侧人员撤离时,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选近路到五采四层轨道上山新鲜风流。 撤离路线为5401轨道巷、切眼、运输巷、5403运输巷、5403回风绕道、五采东运输巷→五采四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5401轨道巷、切眼、运输巷、5403运输巷、5403回风绕道、五采东运输巷→五采四层轨道上山→-510北大巷→行人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350大巷→副井、主井→地面。无法撤退时,就近进入避难峒室,等待营救。因5401轨道巷、切眼、运输巷、5403运输巷、5403回风绕道、五采东运输巷工作面回风流流经五采四层运输巷,因此五采四层运输巷皮带系统需要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在五采四层运输巷片口和五采四层运输巷第一、第二设置警戒,防止人员进入,该范围人员如需撤离时,应选择最近路线进入五采四层轨道上山,再迎新风流方向撤离至地面。 (2)、一采区 ①若1409工作面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其位于进风巷人员 撤离路线为1409轨道巷→一采四层轨道下山→--350南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1409轨道巷→一采四层轨道下山→--350南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位于自燃事故灾害回风侧人员撤离时,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选近路到四层轨道下山新鲜风流。 撤离路线为1409运输巷→一采四层轨道下山→--350南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1409运输巷→一采四层轨道下山→--350南大巷→副井、主井→地面。无法撤退时,就近进入避难峒室,等待营救。。 ②若1410运输巷、轨道巷141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附近的采空区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最先发现的人员应尽快摸清灾害性质、地点和灾害过程及伤亡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向矿调度室汇报清楚,并设法通知所有受灾地点的人员按规定线路撤离。 具体撤离路线为1410运输巷、轨道巷→一采四层轨道巷→-350南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1410运输巷、轨道巷→一采四层轨道巷→-350南大巷→副井→地面。 因1410运输巷、轨道巷工作面回风流流经一采四层运输巷,因此一采四层运输巷皮带系统需要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在1409运输巷片口、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