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开拓方案比较表格g.doc
表2-3-1A 开拓方案(第Ⅰ类)技术经济比较表 项 目 方案一(北部斜井开拓方案) 方案二(井田中部斜井开拓方案) 方 案 描 述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矿井设2个水平,分别是1200m水平、750m水平,2个水平均采用上下山开采。全井田共划分为8个采区,每个水平布置4个采区,其中两个上山采区、两个下山采区。具体是,11、21、13、23采区采用上山开拓;12、14、22、24采区采用下山开拓。首采区为井田第一水平上山部分的北部区域,即11采区。 开拓部署井口位于井田北部ZK10-5钻孔附近。初期布置一组提升斜井,分别为主斜井和副斜井,井口标高1620m,井筒倾角均为17,向东延伸,布置于煤层底板岩石中,距离煤层法线距离20m以上,落底1200m水平,井底建立集中排水系统。 初期,利用主斜井和副斜井作首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用,片盘开采首采区(11采区);再利用下山开采12采区(12采区下界标高1000m)。 后期,设120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一水平南部的13采区和14采区。 再后期,设集中上山延伸到二水平(750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随后施工75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二水平南部的23和24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通风。回风斜井(初期),主要服务于11、12、21、23等北部各采区。南回风斜井(后期),主要服务于13、14、23、24等南部各采区。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水平设置同方案一。全井田共划分为4个大双翼采区,各采区均贯穿全井田,每个水平布置2个采区,其中1个上山采区、1个下山采区。具体是,11、21采区采用上山开拓;12、22采区采用下山开拓。首采区为井田第一水平上山部分,即11采区。 开拓部署井口位于井田中部ZK8-5钻孔附近,布置一组提升斜井,分别为主斜井和副斜井,井口标高1633m,井筒倾角均为17度,向东延伸,沿布置于煤层底板岩石中,距离煤层发现距离20m以上,落底1200m水平,井底建立集中排水系统。 初期,利用主斜井和副斜井作首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用,片盘开采首采区(11采区);再利用下山开采12采区(12采区下界标高1000m)。 后期,设集中上山延伸到二水平(750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回风斜井服务于全井田。 井筒特征及装备 a.主斜井井筒净宽4.8m,斜长1437m,倾角17;装备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另装备架空乘人装置。 b.副斜井井筒净宽4.0m,斜长1437m,倾角17;1.5t矿车串车、JK-3.52.8/30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井筒净宽4.2m,斜长1475m,倾角13-18;专用回风井。 a.主斜井井筒净宽4.8m,斜长1481m,倾角17;装备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另装备架空乘人装置。 b.副斜井井筒净宽4.2m,斜长1481m,倾角17;1.5t矿车串车、JK-3.52.8/30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井筒净宽4.2m,斜长1762m,倾角15-18;专用回风井。 水平划分 两个水平1200m、750m 同左 大巷石门运输 初期无大巷运输;后期设轨道运输大巷电机车辅助运输,设运输大巷皮带运输煤炭 无 排水系统 在副斜井底设有集中排水系统 同左 井底车场及硐室 相当 相当 地面运输条件 公路条件相当;产品煤公路运输去往巴里坤方向近1公里 供水条件 矿区供水管网供水 同左,管路短1km 供电条件 规划的黑眼泉矿区变电站供电 规划的黑眼泉矿区变电站供电,双回线路长1km 供热条件 本矿锅炉集中采暖 相当 工业场地 相当 相当 煤 柱 相当 相当 占 地 相当 相当 井巷工程量 相当 相当 土建工程 相当 相当 建设工期 相当 相当 可比投资 0.0[详见表2-3-1B] 538.9[详见表2-3-1B] 首采区开发条件 条件好,利于达产稳产 北翼工作面走向长,便于发挥设备效力;但南翼走向上煤层产状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生产 后期开发条件 后期开拓工程量较大,需要开掘水平大巷;但有利于解决后期通风问题 后期开拓工程量小,但后期通风困难 施工技术条件 长距离的顺槽掘进施工相对困难 主 要 优 缺 点 分 析 优点是 1、首采区条件好,利于达产稳产。 2、按照煤层产状进行分区,利于设备选型和生产。 3、可比投资低580万元。总体初期投资也低。 缺点是 1、到煤炭最终用户-焦化厂地面运距远1公里,井上下整体运输系统存在轻度折返。 2、后期开拓工程量大。南部采区服务年限短。 优点是 1、北翼工作面走向长,便于发挥设备效力。 2、产品煤公路运输去往巴里坤方向近1公里,井上下整体运输整体顺向。 3、后期开拓工程量小 缺点是 1、南翼走向上煤层产状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生产。 2、规划的黑眼泉矿区变电站供电,双回线路长1km。 3、顺槽长度大,技术管理水平要求高,设备投资增加,总体初期投资稍高。 4、不利于解决后期通风问题 比较结果 推荐方案一为优选方案 南翼走向上煤层产状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解决后期通风问题,不利于生产,不予推荐 . 表2-3-1(B) 开拓方案(第Ⅰ类)经济比较表 单位万元 方案一 方案二 比较项目 特征描述 单位 数量 单价 计 比较项目 特征描述 单位 数量 单价 计 一 主要设备 1 主斜井胶带 m -34 1.3 -44.2 2 顺槽胶带 SSJ1000/2*250 m 2500 0.3 750 顺槽胶带 SSJ1000/2*300 m 3500 0.32 1120 3 综采支架 带防滑 架 160 2.0 320.0 小计 705.8 1440 差值 0 734.2 二 井巷工程 1 主斜井 m -34 1.1 -37.4 2 副斜井 m -34 1.2 -40.8 3 斜风井 m -13 0.5 -6.5 小计 -84.7 0 差值 0 84.7 三 地面设施 2 供水管路 km 1 20 20 3 供电线路 km -2 30 -60 小计 -40 0 差值 0 40 四 费用合计 581.1 1440 差值 0 858.9 表2-3-2A 开拓方案(第Ⅱ类)技术经济比较表 项 目 方案三(立井开拓方案) 方案四(初期斜井后期深部副立井方案) 方案五主斜井副立井混合开拓方案 方 案 描 述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完全同方案一。 开拓部署井口位于井田北部ZK10-5钻孔以东1000m。初期布置2个提升井,分别为主立井和副立井,井口标高1620m,落底1200m水平,井底车场位于煤层底板岩石中。在井底建立集中排水系统。回风斜井布置同方案一。 初期,设首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开采首采区(11采区);再设下山开采12采区(12采区下界标高1000m)。 后期,设120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一水平南部的13采区和14采区。 再后期,副立井延伸到二水平(750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随后施工75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二水平南部的23和24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通风。回风斜井(初期),主要服务于11、12、21、23等北部各采区。南回风斜井(后期),主要服务于13、14、23、24等南部各采区。 井筒与井底车场主立井采用一对6t箕斗提升煤炭,井筒直径4.5m;副立井采用一台1.5t矿车双层四车多绳宽罐笼平衡锤提升人员、材料、设备及矸石,并整体下放液压支架,井筒直径为5.5m。井底车场设中央变电所和集中排水泵房。 该方案是为了充分发挥方案一(斜井开拓)的优势,克服其不利因素提出的。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完全同方案一。 开拓部署初期形成片盘开采的格局,完全同方案一。。 后期,设120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一水平南部的13采区和14采区。 再后期,设深部副立井,直接落地到二水平(750m);主斜井和回风斜井采用集中上山进行延伸。深部副立井采用一台1.5t矿车双层四车多绳宽罐笼平衡锤提升人员、材料、设备及矸石,井筒直径为5.5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随后施工75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二水平南部的23和24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通风。回风斜井(初期),主要服务于11、12、21、23等北部各采区。南回风斜井(后期),主要服务于13、14、23、24等南部各采区。 井筒与井底车场主斜井倾角17,装备B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同时装备架空乘人装置提升零星人员;副斜井倾角17,装备单绳缠绕式提升机辅助提升。井底车场设中央变电所和集中排水泵房。 该方案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方案一(斜井开拓)的优势,克服其不利因素提出的。与方案四的区别在于,初期即施工完成副立井,避免后期大量增加投入,避免将来生产和基建相互影响。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完全同方案一。 开拓部署矿井分为主井工业场地和副井工业场地。主井井口位置同方案一,井口标高1620m,落底1200m水平。副井井口位置同方案三,位于井田北部ZK10-5钻孔以东1000m,井口标高1622m,落底1200m水平。初期布置2个提升井,分别为主斜井和副立井,井底车场位于煤层顶、底板岩石中。在井底建立集中排水系统。回风斜井布置同方案一。 初期,利用主斜井做首采区运输上山用,回风斜井做首采区回风上山用,另设首采区轨道上山,开采首采区(11采区);再设下山开采12采区(12采区下界标高1000m)。 后期,设120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一水平南部的13采区和14采区。 再后期,主斜井、副立井延伸到二水平(750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随后施工75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二水平南部的23和24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通风。回风斜井(初期),主要服务于11、12、21、23等北部各采区。南回风斜井(后期),主要服务于13、14、23、24等南部各采区。 井筒与井底车场主斜井倾角17,装备B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同时装备架空乘人装置提升零星人员;副立井采用一个1.5t矿车双层双车多绳宽罐笼平衡锤提升人员、材料、设备及矸石,并整体下方综采支架等大件。井筒直径为5.5m。井底车场设中央变电所和集中排水泵房。 井筒特征及装备 a.主立井井筒直径D5.0m,井深423m。装备12t多绳箕斗1对,JKMD-3.54(Ⅱ)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提升煤炭。 b.副立井 井筒直径D5.5m,井深210m。1.5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平衡锤、JKMD-2.84(Ⅰ)C多绳落地式摩擦轮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专用回风斜长1475m,倾角13-18。 a.主斜井井筒净宽4.8m,斜长1437m,倾角17;装备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另装备架空乘人装置。 b.副斜井井筒净宽4.0m,斜长1437m,倾角17;1.5t矿车串车、JK-3.52.8/30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井筒净宽4.2m,斜长1475m,倾角13-18;专用回风井。 d. 后期深部副立井 井筒直径D5.5m,井深873m。1.5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平衡锤、JKMD-2.84(Ⅰ)C多绳落地式摩擦轮绞车提升。 a.主斜井井筒净宽4.8m,斜长1437m,倾角17;装备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另装备架空乘人装置。 b. 副立井 井筒直径D5.5m,井深423m。1.5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平衡锤、JKMD-2.84(Ⅰ)C多绳落地式摩擦轮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井筒净宽4.0m,斜长1475m,倾角13-18;专用回风井。 水平划分 两个水平1200m、750m 同左 同左 大巷石门运输 初期无大巷运输;后期设轨道运输大巷电机车辅助运输,设运输大巷皮带运输煤炭 无 无 排水系统 在副立井底设有集中排水系统 在副斜井底设有集中排水系统 在副斜井底设有集中排水系统 井底车场及硐室 立井井底车场 斜井井底车场 立井井底车场 地面运输条件 场外公路长1公里 场外公路长1公里 供水条件 供水管路长1公里 场外公路长1公里 供电条件 35KV线路长2公里 供水管路长1公里 供热条件 本矿锅炉集中采暖 相同 相当 工业场地 相当 相当 相当 煤 柱 压煤450万吨 压煤300万吨(后期井筒压煤量) 压煤400万吨 占 地 初期占地相当,后期占地多4ha 占地多1ha 井巷工程量 1448[详见表4-1-2B] 0.0 [详见表2-3-2B] 1134[详见表4-1-2B] 建设工期 36月 24月 36月 可比投资 4054[详见表2-3-2B] 0.0 [详见表4-1-2B] 2926[详见表2-3-2B] 生产管理条件 立井生产管理相对困难 初期斜井生产管理相对容易 主副场地分开,管理不便 后期开发条件 相当 相当 相当 施工技术条件 斜井施工相对困难 主 要 优 缺 点 优点是 1、各种下井管线短。 2、副立井提升能力大,对深部开发有利。 缺点是 1、项目初期投资较方案四高4054万元,建井工期较方案四长12月。2、场外公路较方案四远1公里,井上下整体运输系统存在轻度折返。 3、压煤量较方案四多150万吨左右。 4、立井施工相对困难。 优点是 1、初期投资低万元。 2、初期场外公路短1公里。 3、压煤量相对较少 4、斜井井筒施工相对简单,项目建设工期短12月。 缺点是 1、各种下井管线长。 2、后期需要施工立井追加投资约万元,全部投资高。 优点是 1、各种下井管线短。 2、副立井提升能力大,对深部开发有利。 缺点是 1、项目初期投资较方案四高2926万元,建井工期较方案四长12月。3、压煤量较方案四多100万吨左右。 4、立井施工相对困难。 比较结果 初期投资过高,工期长,不利于企业发展,在片盘斜井开拓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不予推荐 推荐方案四为第Ⅱ类方案中的优选方案 初期,副立井优势不显著,不予推荐 表2-3-2(B) 开拓方案(第Ⅱ类)经济比较表 单位万元 方案三(立井开拓方案) 方案四(初期斜井后期深部副立井方案) 方案五(主斜井副立井方案) 序号 比较 特征 单位 数量 单价 计 比较 特征 单位 数量 单价 计 比较 特征 单位 数量 单价 计 项目 型号 项目 型号 项目 型号 一 主要设备 1 主立井多绳落地摩擦轮提升机 JKMD-3.54(Ⅱ) 台 1 785 主斜井胶带 DTC100/50/2710,ST4000,L1542m 台 1 1345 主斜井胶带 DTC100/50/2710,ST4000,L1542m 台 1 1345 2 副立井多绳落地摩擦轮提升机 JKMD-2.84(Ⅰ) 台 1 820 副斜井绞车 JK-3.52.8/30 台 1 245 副立井多绳落地摩擦轮提升机 JKMD-2.64(Ⅰ) 台 1 770 3 井架 钢制弩式井架2座 500 井架 钢制弩式井架2座 250 4 井筒装备 423 井筒装备 80 井筒装备 330 井底设备 300 井底设备 50 井底设备 250 5 上山胶带 DTC100/50/2710,ST3500,L1342m 台 1 1175 6 上山绞车 JKB-2.52.5/20 防爆绞车 台 套 210 上山绞车 JKB-2.52.5/20防爆绞车 台 套 210 小计 4213 小计 1720 小计 3205 差值 2493 差值 0 差值 1485 二 井巷工程 1 主立井 m 423 1.6 677 主斜井 m 1447 1.4 2026 主斜井 m 1447 1.4 2026 2 副立井 m 443 1.9 842 副斜井 m 1447 1.2 1736 副立井 m 443 1.9 842 3 井底车场 m 1500 1.1 1650 井底车场 m 500 1.1 550 井底车场 m 1300 1.1 1430 4 运输上山 m 1138 1.1 1252 5 轨道上山 m 1338 1 1338 轨道上山 m 1338 1 1338 小计 4842 5758 3394 4312 4528 5636 差值 1448 1446 0 0 1134 1323 三 地面设施 1 场外公路 km 1 35 35 场外公路 km 1 35 35 2 供水管路 km 1 20 20 供水管路 km 1 20 20 3 供电线路 km 2 30 60 供电线路 km 2 30 60 3 购地 ha 0.5 6 3 小计 115 0 118 差值 115 0 118 四 费用合计 10086 6032 8959 差值 4054 0 2926 .表2-3-3 开拓方案(第Ⅰ类PK第Ⅱ类)技术经济比较表 项 目 方案一(北部斜井开拓方案) 方案四(初期斜井后期深部副立井方案) 方 案 描 述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矿井设2个水平,分别是1200m水平、750m水平,2个水平均采用上下山开采。全井田共划分为8个采区,每个水平布置4个采区,其中两个上山采区、两个下山采区。具体是,11、21、13、23采区采用上山开拓;12、14、22、24采区采用下山开拓。首采区为井田第一水平上山部分的北部区域,即11采区。 开拓部署井口位于井田北部ZK10-5钻孔附近。初期布置一组提升斜井,分别为主斜井和副斜井,井口标高1620m,井筒倾角均为17,向东延伸,布置于煤层底板岩石中,距离煤层法线距离20m以上,落底1200m水平,井底建立集中排水系统。 初期,利用主斜井和副斜井作首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用,片盘开采首采区(11采区);再利用下山开采12采区(12采区下界标高1000m)。 后期,设120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一水平南部的13采区和14采区。 再后期,设集中上山延伸到二水平(750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随后施工75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二水平南部的23和24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通风。回风斜井(初期),主要服务于11、12、21、23等北部各采区。南回风斜井(后期),主要服务于13、14、23、24等南部各采区。 该方案是为了充分发挥方案一(斜井开拓)的优势,克服其不利因素提出的。 水平设置及采区划分完全同方案一。 开拓部署初期形成片盘开采的格局,完全同方案一。。 后期,设120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一水平南部的13采区和14采区。 再后期,设深部副立井,直接落地到二水平(750m);主斜井和回风斜井采用集中上山进行延伸。深部副立井采用一台1.5t矿车双层四车多绳宽罐笼平衡锤提升人员、材料、设备及矸石,井筒直径为5.5m。上山开采21采区,下山开采22采区;随后施工750m水平大巷一组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向南延伸到达第二水平南部的23和24采区。 通风系统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通风。回风斜井(初期),主要服务于11、12、21、23等北部各采区。南回风斜井(后期),主要服务于13、14、23、24等南部各采区。 井筒与井底车场主斜井倾角17,装备B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同时装备架空乘人装置提升零星人员;副斜井倾角17,装备单绳缠绕式提升机辅助提升。井底车场设中央变电所和集中排水泵房。 井筒特征及装备 a.主斜井井筒净宽4.8m,斜长1437m,倾角17;装备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另装备架空乘人装置。 b.副斜井井筒净宽4.0m,斜长1437m,倾角17;1.5t矿车串车、JK-3.52.8/30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井筒净宽4.2m,斜长1475m,倾角13-18;专用回风井。 a.主斜井井筒净宽4.8m,斜长1437m,倾角17;装备1000mm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另装备架空乘人装置。 b.副斜井井筒净宽4.0m,斜长1437m,倾角17;1.5t矿车串车、JK-3.52.8/30绞车提升。 c.回风斜井井筒净宽4.2m,斜长1475m,倾角13-18;专用回风井。 d. 后期深部副立井 井筒直径D5.5m,井深873m。1.5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平衡锤、JKMD-2.84(Ⅰ)C多绳落地式摩擦轮绞车提升。 水平划分 两个水平1200m、750m 同左 大巷石门运输 初期无大巷运输;后期设轨道运输大巷电机车辅助运输,设运输大巷皮带运输煤炭 无 排水系统 在副斜井底设有集中排水系统 同左 井底车场及硐室 相当 相当 地面运输条件 场外公路接矿区公路 后期需要修公路1公里 供水条件 相当 相当 供电条件 规划的黑眼泉矿区变电站供电 相当 供热条件 本矿锅炉集中采暖 相当 工业场地 相当 初期相同,后期建后期副井场地 煤 柱 后期场地压煤300万吨 占 地 初期占地相当,后期占地多4ha 井巷工程量 初期相同 土建工程 初期相同 建设工期 相同 可比投资 初期投资完全相同,水平延伸时多4000万元左右 生产管理条件 相同 相同 后期开发条件 提升环节多生产管理复杂;人员进入工作面时间相对较长,但符合规范 能够更好地解决通风问题和人员快速进入工作面的问题 施工技术条件 深立井施工困难 主 要 优 缺 点 分 析 优点是 1、水平延伸工程量小,工期短,费用低。 2、压煤量少300万吨。 3、后期工业场地集中,利于生产管理。 缺点是 1、后期提升环节较多,生产管理相对复杂。 2、后期人员从地面进入工作面时间相对较长。 优点是 1、后期提升环节较简单,生产管理有利。 2、后期人员从地面进入工作面时间相对较长。 缺点是 1、压煤量多300万吨,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2、延伸工程量大,工期长,费用高。 3、后期出现两个工业场地,地面管理不利。 4、后期工业场地分散,不利于生产管理。 比较结果 推荐方案一为优选方案 压煤量多,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不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