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 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pdf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第一章砌体结构加固 第一节砌体结构房屋承载力的鉴定 旧砌体房屋改造设计, 应先对旧砌体的承载力及稳定性进行实测鉴定, 然后确定对原 砌体加固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一、 砌体结构抗压强度鉴定 砌体结构强度的现场原位检测方法很多, 以往常用的方法为取样检测方法, 即在实际 的墙体中挖取砌体试件, 在实验室进行抗压试验。该法自取样、 加工至运输, 均较为麻烦, 而且使实际建筑受到较大损伤, 因此, 并非理想方法。近年来, 国内外对砌体结构强度的 现场原位非破损或微破损检测技术应用和研制了一些快速、 准确而又实用的方法, 主要有 扁式液压顶法、 剪切法、 冲击法和点荷载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加 以综合运用。 (一) 直接取样法 该法是在普遍观察的基础上, 选择既反映砌体受力性能又便于挖取的部位确定取样 点位, 一般每层墙体挖取 个试件, 试件尺寸为 “ * ’) ; 轴向力的初始偏心距, 按荷载标准值计算, 当 /3/2 时, 取 1 /3/2; 组合砖砌体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 1 */ **// (’ /3/**) ; / 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1 ’; 受拉钢筋 的应力, 当大偏心受压时, 即2/ //) ; ’、 ’ 钢筋 、 重心至截面较近边的距离; 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1 * /; 组合砖砌体构件受压区截面相对高度界限值, 对 A 级钢筋, 取为 /322; 对 “级钢筋, 取为 /30*2。 四、 钢筋网水泥浆法加固 钢筋网水泥浆法是指在被加固墙体表面附设0 的钢筋网片, 然后喷射砂浆或细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石混凝土以达到提高砌体承载力, 抗侧移刚度及墙体延性的目的。 (一) 适用范围 地震或火灾而使整片墙的承载力或刚度不足; 房屋加层或超载而引起砌体承载力不 足; 因施工质量差而使墙体承载力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等情况时可采用钢筋网水泥浆法。 当遇到孔径大于 “ 的空心砖墙;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 ’ 的墙体; 墙体严重 酥碱, 或油污不易消除, 不能保证抹面砂浆粘结质量的砌体时, 不宜采用钢筋网水泥浆法。 (二) 承载力验算 经钢筋网水泥浆加固的墙体, 也称夹板墙组合砖砌体, 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可按相关 公式进行。 夹板墙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应考虑砂浆面层厚度和抗剪强度, 钢筋网的配置量和 强度, 原砖墙的厚度及抗剪强度以及上部墙体的压应力等影响因素。夹板墙的抗剪承载 力验算, 可按下式进行 (“* ) , ( - - .) 式中 楼层第 道夹板墙承受的剪力; / 夹板墙在 01 层高处截面的平均压应力; 楼层第 道夹板墙在 01 层高处横截面面积 (扣除门窗孔洞面积) 。对于 空斗砖墙与空心砖墙, 均取包括空斗与空心部分面积在内的截面面积, 也 应扣除门窗孔洞面积; “ 夹板墙折算成原砖墙砌体的抗剪强度, 简称折算抗剪强度, 根据不同的修复 和加固条件, 取下列两种情况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当面层砂浆强度控制时, “2 “* 1 3 “* 34 “’ “ 5 ( - - ) 当钢筋强度控制时, “2 ’ “* 1. “* 3“4 “’ “ 5 ( - - 6) 砂浆面层或钢筋网砂浆面层的厚度 () ; 原砖墙的厚度 () ; 一道夹板墙的加固面层层数; “ 面层砂浆抗剪强度 (7 0 1) , 按下式计算 “2 ’“ ( - - ,) 面层砂浆等级; “ 砖砌体通缝抗剪强度, 对不修复裂缝的开裂砖墙,“取为零; 4 单根钢筋的截面积; ’ 钢筋网钢筋的间距, 以 取值, 式中“的单位仍取 。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三) 构造加固要求 加固层厚度 当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 宜为 “ “; 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 层时, 宜为 “ ’, 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钢筋网的钢筋直径为 , 方格网间距不宜小于 ’“, 也不宜大于 ’““, 双 面钢筋网需用 * 穿墙 “” 拉结筋与墙体固定; 单面钢筋网可用 “,” 钢筋钉入墙内 代替 “” 筋; 间距一般取 -“。钢筋网穿墙 “” 筋的孔必须用机械钻孔, 楼板穿筋孔洞也 宜用机械钻孔。 钢筋网横向钢筋遇到门窗洞口时, 宜将钢筋垂直墙面沿洞边弯折 .“/直钩加以锚固。 水泥砂浆等级宜为 01-’ 0’。面层加固构造要求详见表 1 2 2 及图 1 2 2 。 图 1 2 2 钢筋网水泥浆法加固砖墙构造 (3) 钢筋网片及锚筋布置;(4) 双面加固;(5) 单面加固 面层加固构造要求表 1 2 2 项目要求 面层砂浆强度 0“ (小于时效果不明显) 面层厚度 无筋时 “; 配筋时 ’。保护层“, 网片离砖面’ 网片构造 *; 双向间距, 实心墙 ““, 空斗墙 ““ 与原构件连接 “与墙体用* 锚筋连接 单面为 6 形, 间距 *““; 双面为 形, 间距 ““ “““; 四周与楼板、 梁、 柱、 墙用锚筋、 短筋、 拉结筋连接; 遇孔洞, 单面横向筋弯入洞边锚固, 双面时在洞口闭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五、 增大面积法加固砖柱 增大截面法加固砖柱可有侧面加固和四周加固两种形式, 如图 “ 所示。 图 “ 增大截面法加固砖柱类型 ) 侧面加固) 四周加固 (一) 侧面加固砖柱 当砖柱承受弯矩较大时, 可在弯矩平面受压一侧或两侧增设混凝土加固层, 扩大截面 用以提高砖柱承载力, 提高抗弯能力。 侧面加固可采用仅在受压一侧增加混凝土层的方法; 因条件限制亦可在两侧面增设 混凝土面层的方法, 予以加固。 采用侧面加固砖柱应处理好新旧柱的连接构造。单面加固时, 应将膨胀螺栓打入旧 柱中; 双面加固时, 应采用连通的拉结箍筋, 以增强新旧柱的连接。此外, 应将原砖柱的角 砖每隔 皮打掉 块, 以使新混凝土与原砖柱很好地咬合。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用 ’ 级或 ’ 级; 受力钢筋至砖柱的距离不应少于 **; 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少于 ,, 直径不应小于 -**。 侧面增设混凝土层加固后的砖柱已成为新的组合砖砌体, 其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可 按相关公式计算。 (二) 四周外包混凝土层加固砖柱 四周外包层内应设置. /0** 的封闭箍筋, 间距不宜超过 **; 新浇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宜用 ’ 或 ’ 级, 当外包层较薄时, 可用水泥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1“ 级。 由于四周外包混凝土, 且有封闭箍筋侧向约束作用, 可减小砖柱横向变形, 受力类似 网状配筋砖砌体, 对于轴心受压及小偏心受压砖柱, 其承载能力有显著效果。 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砖柱的受压承载力可按下计算 2 “34 “5 (“ ) 式中 加固砖柱按组合砖砌体计算, 所得的受压承载力; “3 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系数, 按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表 0 取用; 4 体积配箍率,46 74( 2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 “ 箍筋的长、 宽; 箍筋间距; “ 单肢箍筋截面面积; 箍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轴向力偏心距, ’’ ; 被加固砖柱的截面面积; 新浇混凝土的材料强度折减系数, 原砖柱未破损时, 取 *; 部分破损, 或受 力较大时, 取 。 六、 砌体结构裂缝处理 砌体出现裂缝是工程中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轻微细小的裂缝影响房屋的外观 和使用功能, 而严重的裂缝则会影响砌体的承载力, 甚至会引起倒塌。对此必须认真分 析, 妥善处理。 一旦砌体发生开裂, 应首先分析开裂原因, 鉴别裂缝性质, 并观察裂缝是否稳定及其 发展状态。这可以从构件受力的特点, 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 以及裂缝所处的位置, 出 现的时间及形态综合加以判断。如果在裂缝上涂一层石膏或石灰, 经一段时间后, 若石膏 或石灰不开裂, 说明裂缝已经稳定。在裂缝原因已经查清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措施补强。 对于除荷载裂缝以外、 不致于危及安全且已经稳定的裂缝, 常常采用填缝密封、 配筋填缝 密封、 灌浆等修补方法。 (一) 填缝密封修补法 砖砌体填缝密封修补的方法, 通常用于墙体外观维修和裂缝较浅的场合。常用材料 有水泥砂浆、 聚合水泥砂浆等。这类硬质填缝材料极限拉伸率很低, 如砌体尚未稳定, 修 补后可能再次开裂。 这类填缝密封修补方法的工序为 先将裂缝清理干净, 用勾缝刀、 抹子、 刮刀等工具将 ,- 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强度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 胶的聚合水泥砂浆填入 砖缝内。 (二) 配筋填缝密封修补法 当裂缝较宽时, 可采用配筋水泥砂浆填缝的修补方法, 即在与裂缝相交的灰缝中嵌入 细钢筋, 然后再用水泥砂浆填缝。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在两侧每隔 . / 0 皮砖剔凿一道长约 1 / 22, 深约 - / .22的砖缝, 埋入一根3 钢筋, 端部弯直钩并嵌入砖墙竖缝, 然后用强度等级为 4 的水泥砂浆嵌填严实, 见图 5 5 3。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两面不要剔同一条缝, 最好隔两皮砖; (6) 必须处理好一面, 并等砂浆有一定强度后再施工另一面; (-) 修补前剔开的砖缝要充分浇水湿润, 修补后必须浇水养护。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图 “ 配筋填缝密封修补法 (三) 灌浆修补法 当裂缝较细, 裂缝数量较多, 发展已基本稳定时, 可采用灌浆补强方法。它是工程中 最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 灌浆修补是利用浆液自身重力或压力设备将含有胶合材料的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灌 入裂缝内, 使裂缝粘合起来的一种修补方法, 如图 “ “、 图 “ 所示。这种方 法设备简单, 施工方便, 价格便宜, 修补后的砌体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砌体的承载力, 裂缝 不会在原来位置重复出现。 图 “ “重力灌浆示意图 灌浆常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 水泥砂浆, 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浆等。在砌体修补 中, 可用纯水泥浆, 因纯水泥浆的可灌性较好, 可顺利地灌入贯通外露的孔隙, 对于宽度为 ’’ 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若裂缝宽度大于 ’’ 时, 可采用水泥砂浆。裂缝细小时, 可 采用压力灌浆。灌浆浆液配合比见表 “ , 表中稀浆用于 * , ’’ 宽的裂缝; 稠 浆用于 , ’’ 的裂缝; 砂浆则适用于宽度大于 ’’ 的裂缝。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图 “ 压力灌浆装置示意图 空压机; 压浆罐; 进气阀; ’ 压力表; 进浆口; 输送管;“ 灌浆嘴; 墙体 裂缝灌浆浆液配合比表 “ 浆别水泥水胶结料砂 稀浆 *, *, *, * (*“ 胶) * (二元乳胶) ** - ** (水玻璃) ** (聚醋酸乙烯) 稠浆 * * *“ *“’ * (*“ 胶) * (二元乳胶) ** - ** (水玻璃) ** (聚醋酸乙烯) 砂浆 * * - *“ * *’ - *“ * (*“ 胶) * (二元乳胶) ** (水玻璃) ** (聚醋酸乙烯) 水泥灌浆浆液中需掺入悬浮型外加剂, 以提高水泥的悬浮性, 延缓水泥沉淀时间, 防 止灌浆设备及输送系统堵塞。外加剂一般采用聚乙烯醇或水玻璃或 *“ 胶。掺入外加剂 后, 水泥浆液的强度略有提高。掺加 *“ 胶还可增强粘结力, 但掺量过大, 会使灌浆材料 的强度降低。 配置浆液采用聚乙烯醇作外加剂时, 先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 然后边搅 拌边掺加水泥即可。聚乙烯醇与水的重量配制比为 聚乙烯醇.水 / .,。最后按水泥. 水溶液 (重量比) / .*“ 比例配制成混合浆液。当采用水玻璃作外加剂时, 只要将 0 (按水重量计) 的水玻璃溶液倒入刚搅拌好的纯水泥浆中搅拌均匀即可。当采用 *“ 胶作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外加剂时, 先将定量的 “ 胶溶于水成溶液, 然后用这种溶液拌制灌浆浆液。 另外, 还有一种加氟硅酸钠的水玻璃砂浆用于灌实较宽的裂缝, 其配合比为 水玻璃 矿渣粉砂为 ( ’ ) , 再加 的纯度为 *“的氟硅酸钠。 灌浆法修补裂缝可按下述工艺进行 清理裂缝, 使裂缝通道贯通, 无堵塞。 灌浆嘴布置 在裂缝交叉处和裂缝端部均应设灌浆嘴, 布嘴间距可按照裂缝宽度 大小在 “ ’ ““ 之间选取。厚度大于 ,-“ 的墙体, 应在墙体两面都设灌浆嘴。在 墙体的设置灌浆嘴处, 应预先钻孔, 孔径稍大于灌浆嘴外径, 孔深 ,“ ’ .“, 孔内应冲洗 干净, 并先用纯水泥浆涂刷, 然后用 水泥砂浆固定灌浆嘴。 , 用加有促凝剂的 水泥砂浆嵌缝, 以避免灌浆时浆液外溢。嵌缝时应注意将混 水砖墙裂缝附近的原粉刷剔除, 冲洗干净后, 用新砂浆嵌缝。 . 待封闭层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 先向每个灌浆嘴中灌入适量的水, 使灌浆通过畅 通。再用 “ ’ “/01 的压缩孔气检查通道泄漏程度, 如泄漏较大, 应补漏封闭。然后 进行压力灌浆, 灌浆顺序自下而上, 当附近灌浆嘴溢出或进浆嘴不进浆时方可停止灌浆。 灌浆压力控制在 “/01 左右, 但不宜超过 “/01。发现墙体局部冒浆时, 应停灌约 23 或用快硬水泥砂浆临时堵塞, 然后再进行灌浆。当向靠近基础或楼板 (多孔板) 处 灌入大量浆液仍未灌满时, 应增大浆液浓度或停 ’ 4 后再灌。 全部灌完后, 停 ,“23 再进行二次补灌, 以提高灌浆密实度。 - 拆除或切断灌浆嘴, 表面清理抹平, 冲洗设备。 对于水平的通长裂缝, 可沿裂缝钻孔, 做成销键, 以加强两边砌体的共同作用。销键 直径 , 间距 “ ’ ,““, 深度可以比墙厚小 “ ’ 。做完销键后再进行灌浆, 灌浆方法同上。 七、 外包钢加固 外包钢加固按型钢与原砌体之间的粘结程度分为湿式外包钢加固和干式外包钢加 固。湿式外包钢加固的构件可按组合截面计算, 其外包钢应乘以强度利用系数5。干式 外包钢构件应分别对原砌体和外包钢构架进行计算, 所受外力按各自的刚度比进行分配。 钢构架各杆件的承载力应按现行 钢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进行计算。 用型钢加固砖柱时, 应先将砖柱四角粉刷层铲去, 洗刷干净, 然后在砖柱角表面抹一 层 “ 厚水泥砂浆找平, 紧接着将已下料的型钢贴上, 用夹具夹紧。型钢下端加固至基 础顶, 上端加固至大梁或圈梁。缀板箍的间距 应不大于截面最小边尺寸, 也不大于 ““。如图 6 6 * 所示。 八、 砖过梁加固 砖过梁在砌体结构中是较多出现裂缝的部位, 为了避免降低其承载力, 应及时采取加 固措施。根据不同情况, 可采取如下加固措施 当跨度小于 , 且裂缝不严重时, 可将砖过梁的 , ’ 皮砖缝凿深约 .“, 且延 伸入两侧窗间墙的长度不少于 ,““ 的缝隙; 然后, 嵌入钢筋, 并用 /“ 级水泥砂浆抹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图 “ 型钢加固砖柱 缝, 也可在梁下附设钢筋后抹灰。 当跨度较小时, 可用木过梁替代砖过梁。 ’ 在砖过梁的下边缘两侧嵌入角钢, 并用水泥砂浆粉刷。角钢的型号视过梁跨度及 破损情况而定。 当跨度较大, 且破损严重时, 可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替换砖过梁。 新替换的过梁与原砖砌体之间应塞满砂浆以保证紧密接触; 施工时, 应有必要的安全 措施, 如增设临时支撑或分两次替换过梁。 九、 悬臂构件加固 阳台、 雨篷、 挑檐等悬臂构件的加固, 应根据不同情况, 选用相应的加固方法。 (一) 沟槽嵌筋法 悬管构件本身由于配筋不足或放置位置偏下而造成受弯承载力不足而采用的加固方 法。该法是在构件上面纵向凿槽, 并在槽内补配受拉纵筋的加固方法。其具体工序为 将悬臂板上表面凿毛, 凸凹不平度不小于 ; 按补配纵筋数量和间距, 凿出 * *的沟槽从板端至墙体内部一块空心板宽度范围内。在阳台根部裂缝处, 凿 , 形沟 槽, 深度大于裂缝深, 以便于灌缝修补; 清理和冲洗板面; 就位主筋, 绑扎分布筋, 分布筋用 -.. 或/-*.; 在沟槽内和板面上, 涂刷丙乳水泥浆或乳胶水泥浆, 若原料有困难, 应至少刷一道素水泥浆; 浇捣比原设计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 厚度一般取 ’., 压 光抹平; 若钢筋穿墙, 还需用混凝土填实墙体孔洞。如图 “ . 所示。 后补钢筋的参与工作晚于板中原筋而出现应力滞后现象, 为了减弱后补钢筋的应力 滞后现象, 除施工时应对原悬臂构件设置顶撑, 施加预应力外, 尚应对加固构件的原筋的 使用阶段应力进行验算, 使其不超过允许应力 〔0〕 , 并控制加固构件的裂缝和挠度。因为 在增补筋受力之前原筋已在恒载和未卸除荷载作用下, 产生一定应力和变形, 故当增补钢 筋屈服时, 梁内出现较大的变形和裂缝, 因此, 有文献建设, 对增补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乘以 . 的折减系数, 其承载力计算按下式 1“2 3 405“ 4 0(“ )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图 “ 悬挑构件沟槽补筋构造示意图 () 檐板沟槽嵌筋加固;() 阳台板底加厚法加固 ’ “ * ( ,) (“ ,,) ’ - “*, (“ ,.) / ( “0// ) - ““ 0 / (“ ,1) 式中 “*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 0 、“0 分别为构件中原筋及增补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 、 / 分别为构件中原筋及增补筋的截面面积; 原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加固后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即原筋和增补筋的合力点至受压边缘间的距 离。当增补筋面积不大时, 可近似地用原来的有效截面高度 替代; 、 ’ 分别为外弯短设计值和加固后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适用条件, 与 混凝土规范 适筋梁要求相同。 作用阶段钢筋应力的计算与控制, 可按下式验算 //2/, 3 45“/ 2 ,3 45“ ( /2 / ) 45 “ 0 (“ ,6) 式中 / 受弯构件中原筋在使用阶段的应力值; / 在加固时, 由未卸除的外载标准值产生的标准弯矩 3引起的钢筋应力; /, 加固结束后, 所施加的外载标准值产生的标准弯矩 ,3引起的钢筋应力值。 “ 折减系数, 可取 47。 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当采用全焊接法连接增外筋时, 还应对端焊点处的截面承载力进行复核。复核的方 法为限制端焊点外侧原筋的计算应力, 且端焊点外侧原筋的应力计算值符合 / 4“ “ 0 式中 / 受弯构件中原筋在端焊点外侧的钢筋应力计算值, 按上式计算。但其弯矩 值应采用全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总外弯矩。 (二) 板底加厚法 板底加厚法适用于配筋足够而强度不足的超筋梁情况, 它是由于原配筋的位置偏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或混凝土强度不足引起。采用加厚底板, 即增加截面有效高度 “的办法来提以高截面的 抵抗弯矩值, 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 其承载力计算可按一次整浇受弯构件计算, 不考虑应力滞后的不利影响, 但应按上式 验算和控制正常使用阶段钢筋应力。 板底加厚法的工序为 先在板底凿毛并涂刷乳胶或丙乳水泥浆; 然后, 在底板喷射混 凝土 “ 遍, 若无喷射混凝土设备, 且当加厚不超过 时, 也可采用逐层抹水泥砂浆 的办法。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小于 ’, 每次抹 厚并拉毛, 隔 “ 日再抹 , 直到达设计要求为止。 (三)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悬挑构件其计算简图为悬臂梁, 其截面上部受拉, 下部受压, 如果钢筋配置错误, 或混 凝土强度不足时, 或抗倾覆不足, 或局压强度不足时, 可采取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该办 法有多种方案, 现介绍一二。 增设承托砌体。在悬挑板两侧边外增设砌体或金属支架, 作支托加固以减小悬挑 长度, 并变单边支承为三边支承, 有效地改变受力状态。见图 * * 。 图 * * 悬臂构件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示意图 增设纵向托梁。当抗弯强度不足时, 可在紧靠支座的板底增设纵向托梁及支承托 梁的相应壁柱, 可使悬挑梁长度减小, 从而减小内力, 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板端加梁增撑法。悬臂板钢筋错位, 放在板下部时, 可在极端加梁及支撑后改变 受力体系, 使悬臂板变为一端简支, 一端固定板, 由上部受拉变为下部受拉。小梁的支撑 方法可有下斜撑、 上斜拉和增设立柱等三种。 下斜支撑法是指在阳台端部下面增设两道斜向撑杆, 用以支撑极端小梁; 斜撑杆用角 钢制作, 上端浇筑于小梁上, 下端支于砖墙内, 形成三角支架。阳台板为一拉弯构件。 上斜拉杆法是指在阳台端部上面增设两道斜向钢拉杆, 用以悬吊阳台端小梁; 斜拉杆 下端锚固于小梁内, 上端锚固在砖墙内。锚固均应有可靠措施。斜拉杆与阳台板形成三 角支架结构。使原悬臂板由悬臂构件变成一端固定一端铰接的压弯构件。 (四) 剥筋整浇法 当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的混凝土强度偏低, 钢筋错动严重时, 无法采用补强加固的办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法。而采用剥离钢筋, 重新浇筑混凝土的办法。首先打掉阳台和室内配重板的混凝土, 将 钢筋剥离出来后, 在墙内打洞, 将配重板的负筋按间距要求伸入墙内。适当降低阳台标 高, 支模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二次浇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并将阳台加厚 “。 十、 砌体结构捆绑式加固 (一) 特点及适用范围 砌体结构的弱点是整体性较差, 地震作用下易于坍塌。捆绑式加固法是从房屋外面 设置构造柱、 圈梁及纵横拉杆, 将房屋相关结构捆绑拉结为一整体, 达到增强结构整体性, 改善结构破坏形态及增大结构延性的目的, 适用于地震设防区房屋的抗震加固。 (二) 设计构造 外加构造柱的布置 () 外加柱应在房屋四角、 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转角处设置, 并可根据房屋的现状 在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 () 外加柱宜在平面内对称布置; 应由底层设起, 并应沿房屋全高贯通, 不得错位; () 外加柱应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闭合系统; 内墙圈梁可用墙 (梁) 两侧的钢拉杆代 替, 拉杆直径不应小于 ’; 外加柱必须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屋盖或原有圈梁可靠连 接; (’) 当采用外加柱增强墙体的抗震能力时, 钢拉杆不宜少于 根, 直径不宜小于 , 其在圈梁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受拉钢筋的要求; () 内廊房屋的内廊在外加柱的轴线处无连系梁时, 应在内廊两侧的内纵墙加柱, 或 在内廊的楼、 屋盖板下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或组合钢梁;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不应 小于层高的 *“, 梁两端应与原有的梁板可靠连接。 外加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 柱截面可采用 ’“ , -“ 或 ““ , “; 扁柱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 “““, 宽度不宜大于 .““, 厚度可采用 .“; 外墙转角可采用边长为 ““/ 的 0 形等边角柱, 厚度不应小于 “; () 纵向钢筋不宜少于 ’, 转角处纵向钢筋可采用 , 并宜双排布置; 箍筋可采 用, 其间距宜为 “ 1 ““, 在楼、 屋盖上下各 ““ 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 (’) 外加柱应与墙体可靠连接, 宜在楼层 * 和 * 层高处同时设置拉结钢筋和销键 与墙体连接, 亦可沿墙体高度每隔 ““ 左右设置胀管螺栓、 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 接; 在室外地坪标高处和外墙基础的大方脚处应设置销键、 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 () 外加柱应做基础, 埋深宜与外墙基础相同; 当外墙基础埋深超过 时, 外加柱 基础埋深可采用 , 但不得浅于冻结深度。 外加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 拉结钢筋可采用 “ 根直径 “ 的钢筋, 长度不应小于 , 应紧贴横墙布置; 其一端应锚在外加柱内, 另一端应锚入横墙的孔洞内; 孔洞尺寸宜采用 “ ’ “, 拉结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 倍, 并用混凝土填实; (“) 销键截面宜采用 “ ’ , 入墙深度可采用 , 销键应配置 钢 筋和 “* 箍筋, 销键与外加柱必须同时浇灌; () 压浆锚杆可采用 根直径 的钢筋, 在柱和横墙内的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锚 杆直径的 倍; 锚浆可采用水玻璃砂浆, 锚杆应先在墙面固定后, 再浇灌外加柱混凝土, 墙体锚孔压浆前应采用压力水将孔洞冲刷干净; () 锚筋适用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 ,“ 的实心砖墙体, 并可采用直径 “ 的钢筋, 锚孔直径可取 “, 锚入深度可采用 - “。 圈梁的布置与构造 () 增设的圈梁宜在楼、 屋盖标高的同一平面内闭合, 在阳台、 楼梯间等圈梁标高变换 处, 应有局部加强措施; 变形缝两侧的圈梁应分别闭合; (“) 圈梁应现浇, 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钢筋可采用 / 级或“级钢, 圈梁截 面高度不应小于 , 宽度不应小于 “; 0 度不超过三层的房屋, 顶层可采用型钢 圈梁, 当采用槽钢时不应小于 [, 当采用角钢时不应小于0 ’ *; () 圈梁的纵向钢筋, 0、 、 1 度时可分别采用 、 和 “; 箍筋可采用*, 其间 距宜为 “; 外加柱和钢拉杆锚固点两侧各 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圈梁与墙体的连接 增设的圈梁应与墙体可靠连接; 钢筋混凝土圈梁可采用销键、 螺栓、 锚筋或胀管螺栓 连接; 型钢圈梁宜采用螺栓连接。采用的销键、 螺栓、 锚筋和胀管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 销键的高度宜与圈梁相同, 其宽度和锚入墙内的深度均不应小于 ; 销键的 主筋可采用 , 箍筋可采用*; 销键宜设在窗口两侧, 其水平间距可为 - “ ; (“) 螺栓和锚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 锚入圈梁内的垫板尺寸可采用 * ’ * ’ *, 螺栓间距可为 - “; () 对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 ,“ 的墙体, 可采用 , - ,* 的膨胀螺栓。 * 钢拉杆的设置 代替内墙圈梁的钢拉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 当每开间均有横墙时, 应至少隔开间采用 “ 根直径 “ 的钢筋, 当多开间有横 墙时, 在横墙两侧的钢拉杆直径不应小于 ; (“) 沿内纵墙端部布置的钢拉杆长度不得小于两开间; 沿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应锚 入外加柱、 圈梁内或与原墙体锚固, 但不得直接锚固在外廊柱头上; 单面走廊的钢拉杆在 走廊两侧墙体上都应锚固; () 当钢拉杆在增设圈梁内锚固时, 可采用弯钩或加焊 ’ ’ 的垫板 埋入圈梁内; 弯钩的长度不应小手拉杆直径的 倍; 垫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应小于 。 () 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时, 应采用钢垫板, 拉杆端部应加焊相应的螺栓。 0 用于增强纵、 横墙连接的圈梁、 钢拉杆,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 圈梁应现浇; 0、 度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 , 时, 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技术与鉴定加固修复实用手册 ““, 宽度不应小于 “; () 当层高约 、 承重横墙间距不大于 ’, 且每开间外墙面洞口不小于 ’ ’* 时, 增设圈梁的纵向钢筋可按表 , , 采用; 钢拉杆的直径可按表 , , - 采 用; 单根拉杆直径过大时, 可采用双拉杆, 但其总有效截面面积应大于单根拉杆有效截面 面积的 ’* 倍; 增强纵横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圈梁纵向钢筋表 , , 总 层 数 圈梁设 置楼层 砂浆强 度等级 度 度 度 . 度 墙厚 ()墙厚 ()墙厚 ()墙厚 ()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 --- ---“-“- - 三 , -----“-“-- 增强纵横墙连接的钢拉杆直径表 , , - 总层数拉杆设 置楼层 度 度每层隔开间 度每层隔开间 度隔层每开间 度每层每开间 . 度每层每开间 墙厚墙厚墙厚墙厚墙厚墙厚 0 “0 -““0 -““0 -““0 -““0 -““ 六 1 五 - 1 * 1 - 四 1 - 1 “- - “ - “ 第十七篇砌体结构加固修复技术 续表 总层数拉杆设 置楼层 度“ 度每层隔开间 度每层隔开间 度隔层每开间 度每层每开间 度每层每开间 墙厚墙厚墙厚墙厚墙厚墙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