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483-20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pdf
G B 1 6 4 8 3 - - 2 0 0 0 前台 为使我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格式和内容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一致, 以尽快适应国际贸易 技 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 本标准等效采用工 S O 1 1 0 1 4 - 1 ; 1 9 9 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本标准与I S O 1 1 0 1 4 - 1 1 9 9 4 的上要区别 ① 增加r 附录B和附录C ; 2 增加“ 引用标准” 一章。 本标准依据国际I S O 1 1 0 1 4 - 1 标准对G B 1 6 4 8 3 - - - 1 9 9 6 进行修订时 保留了G B 1 6 4 8 3 - - 1 9 9 6 中实 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又不影响国际标准内容的条款, 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和毒性及健康危害做了 适当 调整, 对安全、 环境保护等方面做 r 必要的补充。 本版本标准与G B 1 6 4 8 3 -- 1 9 9 6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一 一为 与I S O 1 1 0 1 4 围际标准一 致, 重新确定本标准的名称。 一 将原八大项内容调整并增加为十六大项 将健康危害调至在新设,R 的“ 危险性概述’ , 项日中 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内设跳的小项“ 危险特性” 调至在新设1X 1 , 的.‘ 消防措施” 项目中 - 一 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内设段的小项“ 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土限、 爆炸 F r 良 ” 调至在“ 理化特刊” 项日中 一 一 将包装与运输合并为“ 运输信息” 项, 并将包装设,IT 在运输信息的分项中; 同时增设如下条 款 1 .危险性概述 2 .消防措施; 3 . 毒理学资料; 4 .生态学资料; 5 . 法规信息; 6 . 其他信息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 实施之f 3 起, 代替G B 1 6 4 8 3 -1 9 9 6 本标准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并归日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化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峰、 李雪华、 李运才、 张启波 G s 1 6 4 8 3 -2 0 0 0 I S O前言 I S O 国际标准化组织 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 I S O成员团体 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 准的工作通常由I S O的技术委员 会完成。 各成员团 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 感兴趣, 均有权参 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 S 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 官方的或非官方的 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 工技 术标准化方面, I S 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 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 需取得至少7 5 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 同意, 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国际标准I S O 1 1 0 1 4 - 1 由技术委员会I S O / T C 4 7 化学组编制 I S O 1 1 0 1 4 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内容和条款次序; 第二部分 样例。 其中附录 A对I S 0 1 1 0 1 4 进行了详细描述。 G B 1 6 4 8 3 -2 0 0 0 引言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S D S 为化学物质及其制品提供了有关安全、 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 信息, 并能提供有关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防护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的资料在一些国家, S D S 也称作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 MS D S , I S O 1 1 0 1 4 中采用S D S 术语。 S D S是化学品生产供应企业向用户提供基本危害信息的工具 包括运输、 操作处置、 储存和应急行 动等 I S O 1 1 0 1 4 的目 的是通过该标准的实施, 可使各国 在化学品安全信息表述方面达到一致 为建立统一的技术说明书书写格式, 需制定一些基本原则 如标题措词、 编号和前后顺序的确定 等 I S O 1 1 0 1 4 可灵活地应用于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信息传播 I S O 1 1 0 1 4 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例如E C委员会指令9 1 / 1 5 5 / E E C对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 书的结构与条目作了细致设计, 化学品制造商协会 C MA 编制的MS D S指南, 仅在标题部分作 厂 微小 变动。 I S O 1 1 0 1 4 没有考虑不同国家或地区管理法规的特殊要求。 该标准为S D S编制者准备这份资料, 以 便不同国家可编写出大体一致的S D S S D S用户的职责不在I S O 1 1 0 1 4 范围之内, 尽管如此, 其中也包含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但S D S 生产 企业的职责与S D S用户的职责具有明显差异。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 B 1 6 4 8 3 -2 0 0 0 e q v I S O 1 1 0 1 4 - 1 1 9 9 4 G e n e r a l r u l e s f o r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h e mi c a l s a f e t y d a t a s h e e t 代替 G B 1 6 4 8 3 -1 9 9 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C S D S 的内容和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化学品, 包括化学单质、 化合物和混合物。 本标准不适用于民用受控消费品、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少量样品和国家另有规定的特殊危险化学 口 口口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 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6 9 4 4 -1 9 8 6 危险 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 B 1 3 6 9 0 -1 9 9 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 B / T 1 5 0 9 8 -1 9 9 4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简称U N R T D G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道部颁布 1 9 9 5 年 注 联合国K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可从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索取 3 内容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C S D S 包括以下十六部分内容。 3 门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话、 应急电话、 传真等信息 3 . 2 成分/ 组成信息 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 纯化学品, 应给出 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和通用名。 混合物, 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无论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 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 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 C A S 号 。 3 . 3 危险性概述 简要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 主要包括 危险类别、 侵人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等信息。 3 . 4 急救措施 指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 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的处理方法, 包括 眼睛接触、 皮肤接触、 吸入、 食人的急救措施。 15 消防措施 主要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 合适的灭火介质,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以 及消防 人员个体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 0 0 0 一 0 1 一 0 5 批准2 0 0 0 一 0 6 一 0 1 实施 G B 1 6 4 8 3 -2 0 0 0 防护等方面的信息, 包括 危险特性、 灭火介质和方法, 灭火注意事项等 3 . 6 泄漏应急处理 指化学品泄漏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 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 包括 应急行动、 应急人员防护、 环保措施、 消除方法等内容。 3 .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主要是指化学品操作处置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 包括 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3 . 8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在生产、 操作处置、 搬运和使用化学品的作业过程中, 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化学品危害而采取的防 护方法和手段。包括 最高容许浓度、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要求。 3 . 9 理化特性 主要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包括 外观与性状、 p H值、 沸点、 熔点、 相对密度 水1 、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 饱和蒸气压、 燃烧热、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辛醇/ 水分配系数、 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极限、 溶解性、 主要用途和其他一些特殊理 化性质。 3 - 1 0 稳定性和反应性 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 包括 稳定性、 禁配物、 应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 危害、 分解产物。 3 . 1 1 毒理学资料 提供化学品的毒理学信息, 包括 不同接触方式的急性毒性 L D s o 、 L C , o 、 刺激性、 致敏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 癌性等 3 . 1 2 生态学资料 主要陈述化学品的环境生态效应、 行为和转归, 包括 生物效应 如L D s o 、 L C s o 、 生物降解性、 生物 富集、 环境迁移及其他有害的环境影响等 3 . 1 3 废弃处置 是指对被化学品污染的包装和无使用价值的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 包括废弃处置方法和注意事 项。 3 . 1 4 运输信息 主要是指国内、 国际化学品包装、 运输的要求及运输规定的分类和编号, 包括 危险货物编号、 包装类别、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U N编号及运输注意事项等。 3 门5 法规信息 主要是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和标准。 3 . 1 6 其他信息 主要提供其他对安全有重要意义的信息, 包括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等 4 编写和使用要求 4 门编写要求 安全技术说明书规定的十六大项内容在编写时不能随意删除或合并, 其顺序不可随意变更。 各项月 填写的要求、 边界和层次, 按“ 填写指南” 进行。其中十六大项为必填项, 而每个小项可有三种选择, 标明 G B 1 6 4 8 3 -2 0 0 0 [ A 」 项者, 为必填项; 标明「 B 丑 项者, 此项若无数据, 应写明无数据原因 如无资料、 无意义 ; 标明民〕 项 者, 若无数据, 此项可略。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正文应采用简洁、 明了、 通俗易懂的规范汉字表述。 数字资料要准确可靠, 系统全 面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 从该化学品的制作之日 算起, 每五年更新一次, 若发现新的危害性, 在有关 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 生产企业必须对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修订 4 . 2 种类 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 一个品种一卡” 的方式编写, 同类物、 同系物的技术说明书不能互相替代; 混 合物要填写有害性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所填数据应是可靠和有依据的。一种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 害性时, 要综合表述其主、 次危害性以及急救、 防护措施。 4 . 3 使用 安全技术说明书由化学品的生产供应企业编印, 在交付商品时提供给用户, 作为为用户的一种服务 随商品在市场上流通。 化学品的用户在接收使用化学品时, 要认真阅读技术说明书, 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危险性, 并根据 使用的情形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选用合适的防护器具, 培训作业人员。 4 . 4 资料的可靠性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数值和资料要准确可靠, 选用的参考资料要有权威性, 必要时可咨询省级以上职 业安全卫生专门机构。 G B 1 6 4 8 3 -2 0 0 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填写指南 A l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A l . 1 化学品中文名填写学名, 俗名或产品名称〔 A ] A l . 2 化学品英文名填写学名, 俗名或产品名称「 A ] . A l . 3 生产企业名称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中英文全名[ A ] . A 1 - 4 地址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详细地址C A ] , A l - 5 邮编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邮政编码〔 A ] , A l . 6 传真号码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传真号码〔 A ] , A l . 7 企业应急电话 填写紧急事态下拨打的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应急电 话号码〔 A ] o A l . 8 电子邮件地址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电子邮件地址阳〕 。 A l . 9 技术说明书编码填写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C A ] o A l . 1 0 生效日 期填写该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印或修订的日 期「 A ] e A l . 1 1 国家应急电话填写紧急事态下拨打的国家化学事故应急电话号码、 消防应急电话号码[ A ] o 成分/ 组成信息 1 主要成分[ B ] a 混合物填写主要危险组分及其浓度或浓度范围。 b 纯品 填写有害组分的品名和浓度范围。 2 C A S 号填写该化学产品中有害组分的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 B ] o 门了L门L AA 危险性概述 ‘ ,L,J AA A 3 . 1 危险性类别 按G B 1 3 6 9 0 规定填写[ B ] , A 3 . 2 侵人途径化学物质侵入机体引起伤害的途径, 如吸人、 食人、 皮肤接触[C s ] , A 3 . 3 健康危害 填写毒物中毒典型临床表现, 包括主要靶器官、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症状及表现和 致癌性等[ B ] . 峥生 A3 . 环境危害简要描述化学品在一定浓度时对各种生物造成的危害及其造成危害的程度C B ] a 燃爆危险 简要概述化学品在空气中遇明火、 高温或与氧化剂接触时能引起的危害阳〕 A 4 急救措施 指现场作业人员意外地受到化学品伤害时所需采取的自 救和互救的简要处理办法。 A 4 . 1 皮肤接触[ B ] a 剧毒品 立即脱去衣着, 用推荐的清洗介质冲洗。 就医。 b 中等毒品 脱去衣着, 用推荐的清洗介质冲洗。 就医。 c 有害品脱去污染的衣着, 按所推荐的介质冲洗皮肤。 d 腐蚀品 按所推荐的介质冲洗。 若有灼伤, 就医 A 4 . 2 眼睛接触「 B ] a 剧毒品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至少 1 5 m i n 。就医。 b 中等毒品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至少1 5 m i n ,就医。 G B 1 6 4 8 3 -2 0 0 0 。 〕 有害品提起眼睑, 用大量清水冲洗。 d 腐蚀品立即提起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A 4 . 3 吸入[ B 1 a 剧毒品、 中等毒品、 有害品 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停止, 进行人工呼吸; 如呼吸困 难, 给输氧 如有适当的解毒剂, 立即服用 。 b 腐蚀品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A 4 . 4 食入〔 B ] a 剧毒品立即就医。 b 中等毒品立即就医 。 有害品立即就医 d 腐蚀品立即就医。 A 5 消防措施 A 5 门 危险特性主要填写遇明 火、 高温、 氧化剂等可能产生的危害, 遇水、 酸、 碱和一些活性物质的反 应性, 以及氧化性、 腐蚀性等田 A 5 . 2 有害燃烧产物填写燃烧后的产物, 如有害气体〔 B 1 o A 5 . 3 灭火方法填写灭火的方法和灭火剂。对不同类别的化学品要根据其性能和状态, 选用合适的 灭火介质「 B 1 a A 5 . 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C B 1 a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填写应选用的防护服, 如全身消防防护服、 防火防毒服、 消防防护靴、 正压 自给式呼吸器等; b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填写应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如禁止用水、 二氧化碳、 干粉、 泡沫、 砂土等. A 6 泄漏应急处理 A 6 . 1 应急处理可参考下列层次填写田」 a 迅速报警、 疏散有关人员、 隔离污染区; 疏散人员的多少和隔离污染区的大小, 根据泄漏量和泄 漏物的毒性大小具体而定。 b 切断火源对于易燃、 易爆泄漏物在清除之前必须切断火源。 c 应急处理人员防护泄漏作为一种紧急事态, 防护要求比较严格。 d 注意事项有些物质不能直接接触, 有些物质可喷水雾减少挥发, 有的则不能喷水, 有些物质则 需要冷却、 防震, 这都要针对具体物质和泄漏现场进行选择。 。 消除方法 根据化学品的物态 气、 液、 固 及其危险性 燃爆特性、 毒性 和环保要求给出 具体的 消除方法。 f 设备器材给出应急处理时所需的设备、 器材名称。 A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A 7 . 1 操作注意事项 指对化学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要点和个体防护〔 B 1 o A 7 . 2 储存注意事项 参考下列层次填写。 储存的 基本条件和要求储存限量注意事项禁配物, 防火防爆要求分装注意事项〔 B 1 o A S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A 8 . 1 最高容许浓度 以国 家颁布的卫生标准为依据填写, 若国家尚无标准, 可参考国外有关标准, 用 m g / m “ 表示仁 B 1 o G B 1 6 4 8 3 -2 0 0 0 A 8 . 2 监测方法填写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 B ] , A 8 . 3 工程控制主要填写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和通风等防护和隔离措施, 不特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控制〔 B ] . A 8 . 4 呼吸系统防护防止有害物质从呼吸系统进入体内的防护用品, 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即 作业 环境、 毒物从呼吸系统进入体内的危害程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能力, 推荐选用空气呼吸器、 自 给式 呼吸器、 氧气呼吸器、 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 全面罩 防尘口罩等[ B 1 . A 8 . 5 眼睛防护保护眼睛免受毒物侵害的用具 主要推荐选用安全面罩、 安全防护眼镜、 化学安全防 护眼镜、 安全护目 镜、 安全防护面罩仁 B ] o A 8 . 6 身体防护 避免皮肤受到损害所作的防护 根据毒物毒性、 接触的浓度大小选择 面罩式胶布防 毒衣、 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橡胶工作服、 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透气型防毒服、 一般作业防毒服[ B ] o A 8 . 7 手防护主要选用防护手套、 橡胶手套、 乳胶手套、 耐酸碱手套、 防化学品手套、 皮肤防护膜等 [ B ] o A 8 . 8 其他防护主要填写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 现场注意事项、 毒物的监测和定期体检情况 [ C ] A 9 理化特性 A 9 . 1 产品的外观与性状主要是常温常压下物质的颜色、 气味和存在状态[ A ] A 9 . 2 p H值 填写p H值「 B ] A 9 . 3 熔点填写常温常压的数值, 特殊条件的数值应标出技术条件〔 B ] , A 9 . 4 沸点 填写常温常压的沸点值, 特殊条件下得到的数值, 应标出技术条件, 在沸腾之前升华值或 分解值应加以说明并标注出技术条件[ B ] , A 9 . 5 相对密度 水1 填写 2 0 ℃时物质的密度与4 C 时水的密度比值〔 B ] a A 9 . 6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填写。 ℃时物质的蒸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 值〔 B ] A 9 . 7 饱和蒸气压 一定温度下, 于真空容器中纯净液体与蒸气达到平衡时的压力, 用k P a 表示, 并标 明温度[ C 习 。 A 9 . 8 燃烧热1 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 用k J / m o l 表示〔 C ] A 9 . 9 临界温度加压后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用℃表示阳〕 。 A 9 . 1 0 临界压力 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用MP a 表示[[ C ] , A 9 . 1 1 辛醇/ 水分配系数是用来预计一种化学品在土壤中的吸附性、 生物吸收、 辛脂性储存和生物 富集的重要参数。当一种化学品溶解在辛醇/ 水的混合物中时, 该化学品在辛醇和水中浓度的比值称为 分配系数, 通常W 1 0 为底的对数形式 l o g p o w 表示[[ B ] A 9 门2 闪点 在指定的条件下, 试样被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气接触火焰时. 能产生闪燃的最低 温度, 填写时注明开杯或闭杯值〔 B ] , A 9 . 1 3 引燃温度 自 燃温度 是指在常温常压下, 加热一个容器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 开始 着火时的反应容器器壁的最低温度[ B ] . A 9 . 1 4 爆炸上限 可燃气与空气混合, 形成可燃性混合气的上限值, 气体和液体的单位用w/ v 表 示, 粉尘用m g / m 3 表示〔 B , A 9 . 巧 爆炸下限 可燃气与空气混合, 形成可燃性混合气的下限值, 单位表示与爆炸上限值相同仁 B ] A 9 . 1 6 溶解性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分别用混溶、 易溶、 溶于、 微溶、 不溶表示其溶 解程度仁 B 〕 。 A 9 . 1 7 主要用途填写其主要用途〔 C ] , A 9 . 1 8 其他理化性质对某些物质特有的性质设立了非固定的数据项, 如 颗粒大小、 挥发性有机物 含量、 蒸发速率、 粘度、 放射性、 凝固点、 腐蚀性、 爆燃点、 爆速、 最小点火能等仁 C]. G B 1 6 4 8 3 -2 0 0 0 A 1 0 稳定性和反应性 A 1 0 门稳定性在常温常压或预期的储存条件 「 , 该物质的化学行为是否稳定, 分别用稳定、 不稳定 表示[ B 1 . A 1 0 . 2 禁配物明确标出化学品在其化学性质上相抵触的物质[ B 1 . A 1 0 . 3 避免接触的条件标明可能导致化学品发生有害影响的外界条件, 如受热、 光照、 接触空气和 潮气、 震荡、 挤压等[ B ] o A 1 0 . 4 聚合危害说明该物质在外界条件下, 能否出现意外的聚合反应, 分别用能发生、 不能发生表 示「 B ] o A 1 0 . 5 分解产物定性说明物质在燃烧或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最终有害物质〔 B 1 . A l l 毒理学资料 A l l 门急性毒性用L D s o 、 L C s o 表示急性毒性[ B ] A l l . 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主要填写动物经亚急性和慢性染毒后的毒作用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 结果「 C ] . A 1 1 . 3 刺激性填写对动物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实验结果。 分别用轻度、 中度和重度表示其刺激强度 [B]. A 1 1 . 4 致敏性填写动物染毒后的实验结果[ C ] , A l l . 5 致突变性填写沙门氏菌回变试验 A m e s 试验 数据为主的大鼠、 小鼠、 人及其他试验结果。 用 最低剂量表示「 C ] , A l l . 6 致畸性 填写该化学品是否有致畸 性的实验结果。可用最低剂量表示[ C ] , A l l . 7 致癌性填写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 A R C 专家小组的评定结论。可用最低剂量表示〔 C ] A l l . 8 其他 填写其他相关数据, 如生殖毒性、 神经毒性等[ C ] A 1 2 生态学资料 A 1 2 . 1 生态毒性说明该化学品对水生生物 藻类、 无脊椎动物、 鱼类 、 对陆生生物 植物、 蝗蝴、 鸟 类 、 对有益微生物的毒性, 可用半数致死剂量 L D s o 、 半数致死浓度 L C , . 、 无作用剂量 N O E L 、 半数 耐受量M m 表示〔 B 1 . A 1 2 - 2 生物降 解性 说明 该化学品是否有生物降解性, 用实验数据说明其生物降解能力, 以一段时间 内生物降解百分率表示〔 B ] a A 1 2 - 3 非生物降解性说明该化学品是否具有非生物降解性, 如光解、 水解阳〕 。 A 1 2 - 4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 性 说明该化学品 是否具有生物富集的特性。 可分为水生和陆生环境的 生物富集, 化学品被生物体摄入而存留一段时间后, 摄人、 分配、 转化、 排泄这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形成 动态平衡时, 化学品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比衡定值。 如填写鱼的生物富集系数 B C F 值 [ C ] e A 1 2 - 5 其他有害作用指对破坏臭氧层及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 C ] , A 1 3 废弃处置 A 1 3 门 废弃物性质 标明 废弃物是否 属于危险 废物。 判断标准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仁 B ] A 1 3 . 2 废弃处R 方法只填写对不能再利用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无害化的最后处理方法, 如 焚烧炉 焚烧、 化学氧化、 溶解、 深层掩埋等C B I A 1 3 . 3 废弃注意事项当在进行化学品及其外包装废弃处置时, 保护操作者和环境所需要的条件 L B I o G B 1 6 4 8 3 -2 0 0 0 A l 4 运输信息 A 1 4 . 1 危险货物编号按G B 6 9 4 4 填写其危险类别及分类号〔 B ] e A 1 4 . 2 U N编号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定的编号「 B ] A 1 4 . 3 包装标志 填写危险货物危险性的程度, 明确标出 主、 次 危险性仁 B ] o A 1 4 . 4 包装类别按G B / T 1 5 0 9 8 的划分原则确定包装类别[ B ] , A 1 4 . 5 包装方法 按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铁道部颁布 和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的规定填写[ B ] A 1 4 . 6 运输注意事项填写运输化学品时, 应注意的运输条件、 预防措施、 包装方法及材料、 标志等, 同时应注意 航运、 船运、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等 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的预防[ B ] a A 1 5 法规信息 A 1 5 . 1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主要为化学品管理、 使用以及操作者提供有关化学品方面的国内 法规资料。如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 A ] A1 5 . 2 A1 6 国际法规主要提供有关化学品管理及操作的国际法规资料[ c l a 其他信息 A1 6 . 1 A 1 6 . 2 A1 6 . 3 A 1 6 . 4 A 1 6 . 5 A1 6 . 6 参考文献〔 C ] 填表时间填写本C S D S的时间[ A ] o 填表部门填写本C S D S的部门[ A 口 。 数据审核单位 填写审核本C S D S 单位「 A ] 修改说明 填写修改本C S D S 时须做的简单说明[ A ] o 其他信息 需补充的其他信息资料或说明「 C ]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通用格式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袭 重 p[1 f7 }1壹 ITLI PPA 7}3X}LI T}ll 名 - 一 .-- 止 二 二 二二 企 业 名 称 一 地址 邮编- 一一 电 子 邮 件 地 址- 一一 电话号码传 真 号 码 N -* - f - Cx It iq匕 C am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或地区代码 技术说明书编码 区号 电话号码 C B 1 6 4 8 3 -2 0 0 0 生效「 1 期年月日 国家应急电话 纯品口 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 混合物口 化学品名称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_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 燃烧产物 _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消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李项 G s 1 6 4 8 3 -2 0 0 0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 护 _ 手 防 护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 化 特 性 外观与性状 p H值 熔点 C 沸点 C 饱和蒸气压 k P a 临界温度 ℃ 辛醇/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C 引燃温度 C 溶解性 主要用途 相对密度 水一1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 燃烧热 k J / m o t ir.界压力 MP a 爆炸上限0 o V / V 爆炸下限 v / v 其他理化性质 第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 激 性 致 敏Pt ’一 一 致突变性 G B 1 6 4 8 3 -2 0 0 0 第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口危险废物 废 弃 处 置 口工业固体废物 第十四部分运 输 信 息 危险货物编号 U N编号 _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_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 规 信 息 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 他 信 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_ 填表部门 _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G B 1 6 4 8 3 -2 0 0 0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填写样例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企业名称XXX 苯 Be n z e n e 地址 XXX XXX 电 子邮件地址XXXXX 传真号码XXX 技术说明书编码 国家应急电话 0 5 3 2 3 8 8 9 0 9 0 ; 0 5 3 2 3 8 8 9 1 9 1 邮编XX又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 日期 X X X 年月日 纯 品 回 化学品名称 苯 有害物成分 笨 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 混合物口 浓 度 1 0 0 C AS No 7 1 - 4 3 - 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第 3 . 2 类 吸入食入 中闪点易燃液体 经皮吸收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壑鲤 继 因丝 兰 丝 墨 垫塾 哑 丝 遇, 巫鳖 些 生 奎 进 酬 丝 生 里 王 业 0 45 A l a I 塑1 9 经 塾退 鱼 鳖 鱼 宣 丝 里 笙 世 A6 煲 y 挂 里 m 奎 it 皇 用 qk 基 A 亘, R } Jc - C 4 } }} t 5tt lm * F1 Myg o. 一 一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 作 处 置 注 意 事 项 蜜 鱼 竖 1 } ,迎 鱼 通 AA L o翌 达-R 坐 A 丝 过 皇 鱼 剑」 逻 业 鱼主 夔 笠 翅鱼 二 建 1 以 缈; K r OK 亘 皿 过 鱼垫通晒且壁亘登 兰 鱼 止 一叁 空 丛 过 业 递 丝 逃 途 幽鱼塑刁 乍 卫 鱼 夔 鱼 脸 鱼 迪 丑氢 鱼塞 上 丛 垫遮 止 到 旦 塑 丘 巴 型 丛 丝 旦m 型 n N A Ix1 .* 9 t f A tQ 鱼e 鱼 业1}C g x m z 1} * f r 垒 氢 史e 鱼 追 5 到鱼1 4 f , 鱼装 a tl a t 继 燮王 鱼 丝 5 m / s , R }4 4 丝 笠 W 竺 堕 止 趣 暨 塾 渔鱼 丝 F R E 笠 竖 0 ,鱼 丝 .翅塑 查 墨 担 坯 o p l. “FA T p /L P G T T Iw 塑 丁 t 鱼 1达 D 旦 卫 塑 J1 TU . q 丝 tit 鱼 鱼 空 丝 查 鳌 -p f 能残留有害物。 储 存 注 意 事 项 鱼 y 王 P 丝.鱼 皿 鱼 叁 if-c A 生 f;} . Al 返选A卫 2 il 3 0 C 迷Wg N 蜜 O . 应 lj 氢 止 rr}} } W l17 “H . } p G J J / 1 7 T /J l , tl , }} }tG lfl e } h /iJ N/ J I} . } } tt } 玉lli N 4 YX U lE o } } } } } } } } } n 丛 丝 * 鱼 血 工 基 o 篮丝. 堕g 显 应 鱼 丝 鱼 全 到 蛙 握 邀 业 查 鱼 生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 A C 4 0 m g / m 犯 皮〕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气相色谱法 生产过程密闭, 加强通风 呼 吸 系 统 防 护 ; 空 气 一塑堕鱼显鱼建 丝 鱼 蔓过 堕 式 防 鱼 亘 且 笙 坐 面 -W 。 紧 急 事 态 抢 救 或 撤 离 时 , 应 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 防 护 其他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选食 担 这 业 』 卫 过 吐 遍 丝 追进 堕 笙性 这 料 。 工 作 后, 淋 浴 更 衣。 进 行 就 第九部分理 化 特 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有强烈芳香味。 G B1 6 4 8 3 一2 0 0 0 熔点 C5 . 5 沸点 ℃ 8 。 1 饱和蒸气压 k P a 1 33 3 / 2 6 1 ‘C 临界温度 C 2 8 9 . 5 相对密度 水二1 0 . 8 8 相 对蒸气密度 空气1 2 . 77 燃烧热 k J / m o l 3 2 6 4 4 临界压力 MP a 4 . 9 2 辛醇/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C 一11 引燃温度 C 5 6 2 2 , 1 5 爆炸上限 V / V 8 爆炸下限 v / v 1 . 2 溶解性 微溶于水、 可与醇、 醚、 丙酮、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乙酸等混溶。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合成笨的衍生物, 如香料、 染料、 塑料、 医药、 炸药、 橡胶等。 第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禁配物 稳定。 弓 虽 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 高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不能发生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第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 性毒 性 些些 鲤 坚 些旦 丁 叁 鼠 经甲 ; 4 8 m g / k g 小鼠 经 皮 L C 。 。 3 l g o o m g / m 3 , 7 h 大鼠 吸 人 急 性 中 毒 竖1蟹退鱼到 三 邑暨 全 业 区 当于到 继 查 玉 兰 查 鱼 丝 置 遭 醒 丝 查 进重 查 鳖 生昏 j叁 鱼 摘 之 鱼 1 旦 一 下降, 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