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CE] 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pdf
第4卷 第4期高 校 地 质 学 报Vol. 4 No. 4 1998年12月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Dec. ,1998 本文1998年5月收到,6月改回。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72112。 第一作者简介王鹤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矿床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工作。通讯地址南京大学地 球科学系;邮政编码210093. 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3 王鹤年 孙承辕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 闽中地区前寒武纪龙北溪组绿片岩沿政和 大埔断裂带分布。常量元素研究 表明,绿片岩的原岩为苦橄玄武岩和玄武岩。研究区内前寒武纪变质酸性火山岩常与 这些基性火山岩伴生,具有 “双峰式” 大陆裂谷火山岩特征。本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 球化学特征不同于洋中脊玄武岩MORB及火山弧玄武岩VAB ,具有较高浓度的大 离子半径亲岩元素LILE ,如K、Rb、Ba、Zr直至Ti;REE球粒陨石标准模式图为富LREE 类型,δEu无异常到弱异常。利用Ti - Zr - Y,Nb - Zr - Y图判别,绿片岩为板内拉斑玄武 岩WPT。因此,绿片岩原岩为大陆拉斑玄武岩,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这一 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政和 大埔断裂带性质以及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绿片岩 闽中地区 分类号 P595 福建省西北部广泛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并且有部分变质岩的原岩为中基性-基性,中 酸性-酸性火山岩类岩石[1]。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有色总公司华东勘查局在闽中地区绿片岩 中找到大型规模的Pb、Zn、Ag块状硫化物矿床,由此,不仅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在该区寻找海底 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浓厚兴趣,也吸引了许多学者对绿片岩研究的重视。笔者通 过对绿片岩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论证了绿片岩的成因及形成的板 块构造背景。 1 绿片岩的分布及基本特征 闽中地区龙北溪组绿片岩主要沿政和 大埔深断裂带发育,呈近南北向展布,北起浦城, 南到安溪剑斗,长约300km ,宽20km~40km图 1 。区内由麻源群、 马面山群变质岩组成前寒 武纪褶皱基底,其上被大片中生代侏罗纪地层不整合复盖,中间缺失海西-印支期构造层。老 地层呈基底 “构造窗” 形式出露。 龙北溪组可划分为三段[1]下段为薄层石英岩与白云质大理岩互层,底部为黑云石英砾 岩;中段为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含磁铁矿石英岩、 条带状石英岩及二云斜长变粒岩;上段为绿 1.基性-中基性变质火山岩;2.中酸性-酸性变质火山岩; 3.深大断裂带 图1 闽中地区绿片岩分布略图 Fig. 1 Schematic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reenschist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片岩类,其中上部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层。 大岭组分为两段下段为石英云母片岩、 绢云母片岩、 石英斜长片岩,底部云母石 英片岩中夹透镜状绿片岩和大理岩;上 段为一套变质石英砂岩、 石英岩、 千枚 岩、 千枚状粉砂岩、 千枚岩夹云母石英片 岩组合。 龙北溪组中绿片岩的岩石类型主要 包括绿泥绿帘石片岩、 钠长绿帘石片岩、 阳起绿帘石片岩、 阳起石片岩及绿泥石 片岩等,厚度大于373米。 关于绿片岩的形成时代,黄春鹏等 1991 [2]在闽中梅仙采的样品用 Sm - Nd法测定,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159988Ma ;胡雄健1992 [3]对邻近本 区的相应层位 浙南龙泉群进行了全岩 Sm - Nd法测定,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 为1376158211Ma。因此,绿片岩的形 成时间应为中-新元古宙。 2 绿片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笔者采集了福建建瓯东岩一带及尤 溪梅仙矿区附近龙北溪组绿片岩共11 个样品进行了硅酸盐全分析。其结果表 明表1 ,岩石中SiO2含量为4117 ~ 表1 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岩石化学成分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样品号MX10MX26MX31MX51MX55MX58Dy13Dy14Dy18Dy22Dy24 SiO246. 7643. 2046. 4843. 0343. 6542. 9245. 0249. 3853. 7142. 1841. 69 TiO22. 371. 281. 622. 471. 842. 332. 662. 772. 331. 780. 58 Al2O39. 3711. 4613. 6312. 5414. 7810. 4713. 3913. 7212. 7811. 5814. 07 Fe2O36. 457. 024. 9810. 537. 706. 806. 205. 344. 176. 327. 45 FeO4. 335. 365. 407. 115. 334. 537. 383. 654. 723. 912. 51 MnO1. 750. 700. 590. 840. 681. 780. 330. 330. 230. 540. 31 MgO4. 376. 176. 485. 266. 044. 557. 805. 494. 555. 312. 98 CaO23. 0220. 8313. 6512. 2215. 0023. 939. 7612. 8810. 0423. 4120. 14 Na2O0. 140. 140. 520. 130. 380. 191. 932. 703. 720. 370. 30 K2O0. 160. 263. 210. 601. 730. 142. 941. 381. 710. 170. 53 P2O50. 670. 340. 300. 780. 320. 680. 460. 370. 320. 290. 13 烧失量0. 852. 552. 483. 881. 851. 611. 561. 291. 063. 839. 07 总和100. 2499. 3199. 3499. 3999. 3099. 9399. 4399. 3099. 3499. 6999. 76 分析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心实验室化学分析室。 483高校地质学报4卷 5317 ,平均45 ;碱性组分变化较大,Na2O含量为0113 ~3172 ,平均0196 ,K2O含量 为0114 ~3121 ,平均为1117 。在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学分委会1989年推荐的 Na 2O K2O - SiO2图解中,绝大部分绿片岩样品点落在苦橄玄武岩和玄武岩区图 2 。因 此,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 张维权1986 [4]对闽西北变质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研究 ,获得了大量的岩石化学分析数 据。在LaRoche的Si/ 3 - Na K 2Ca/ 3对K- Na Ca岩石分类图解上,这些数据主要 集中于玄武岩、 粗面安山岩、 流纹英安岩和流纹岩区图3 ,而正常安山岩区无点出现,表明该 区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具大陆裂谷火山岩 “双峰式” 特征。 1.苦橄玄武岩 2.玄武岩 3.玄武安山岩 4.碱性玄武岩 5.玄武粗安岩 图2 绿片岩的Na2O K2O - SiO2图解 Fig. 2 Na2O K2O vs. SiO2diagram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图3 闽西北地区变质火山岩的Si/ 3 - K Na 2Ca/ 3对K- Na Ca图解 据La. Roche , 1968 Fig. 3 Si/ 3 - K Na 2Ca/ 3 vs. K - Na Ca diagram for the metamorph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1.第一喷发旋回火山岩 2.第二喷发旋回火山岩 图4 闽西北地区变质火山岩K2O Na2O对SiO2图解据张维权, 1986 Fig.4 K2O Na2O vs. SiO2diagram for the metamorph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在K2O Na2OSiO2 火山岩碱性与非碱性判别 图图 4 中,本区变质火 山岩无论是中基性的,还 是中酸性的其碱性均较 强,多分布于碱性与亚碱 性界线附近,且分布于碱 性部分的较多。绿片岩中 出现钾细碧岩、 钾细角岩 等富钾变质火山岩。 由此可见,本区变质火山岩偏碱性,且具双峰式的大陆裂谷岩浆作用特征。 3 绿片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绿片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值列于表2。可以看出,绿片岩的稀土元素总量 ∑REE较高,为11010 - 6~187 10 - 6 ,LREE/ HREE比值多为1. 6~2. 2 ,La/ Yb为5. 5~ 583 4期王鹤年等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911 ,属轻稀土富集型。Eu/ Sm介于0. 27~0. 42之间。 δEu值在0. 78~1. 23之间变化,铕基 本正常,部分具有微弱异常。这些特征与L. R. Cullers和J. L. Graf 1984描述的大陆拉斑玄 武岩稀土元素特征有很大的一致性ΣREE 151210 - 6~322 10 - 6 ,Eu/ Sm 0116~0155 , 大部分大陆拉斑玄武岩没有铕异常,并且轻稀土元素富集。 表2 闽中绿片岩的稀土元素含量10 - 6及特征值 Table 2 REE contents of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样品号MX10MX26MX53MX55Dy13Dy18Dy22 La24. 715. 520. 319. 127. 320. 628. 7 Ce59. 734. 147. 743. 463. 847. 861. 5 Pr7. 14. 15. 45. 27. 45. 66. 3 Nd25. 415. 219. 618. 926. 920. 422. 7 Sm7. 74. 25. 75. 57. 95. 96. 0 Eu2. 21. 72. 42. 02. 11. 71. 7 Gd7. 84. 26. 15. 88. 15. 95. 3 Tb1. 30. 741. 11. 01. 41. 00. 9 Dy6. 73. 86. 65. 47. 45. 14. 0 Ho1. 30. 781. 41. 11. 51. 00. 8 Er3. 82. 34. 53. 34. 53. 02. 2 Tm0. 560. 340. 690. 490. 690. 500. 32 Yb2. 91. 73. 72. 53. 62. 31. 5 Lu0. 450. 270. 580. 370. 580. 380. 24 Y35. 921. 040. 331. 342. 126. 719. 8 ΣREE187. 6110. 0166. 1145. 4181. 3147. 9162. 0 LREE/ HREE2. 12. 11. 61. 81. 62. 23. 6 δEu0. 881. 211. 231. 070. 780. 870. 90 Eu/ Sm0. 290. 400. 420. 360. 270. 290. 28 La/ Yb8. 59. 15. 57. 67. 68. 919. 1 测试单位南京大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ICP分析室。 G.海尔曼1976在研究细碧角斑岩稀土分布特征时,曾提出利用轻重稀土的比值来区分 大陆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 过渡型玄武岩及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即LREE/ HREE 115~315为大陆拉斑玄武岩; 315~4为 “过渡型” 玄武岩; 4~8 为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根据上述划分标准,本区绿片岩的LREE/ HREE值多在1. 6~2. 2 之间变化,应属大陆拉斑玄武岩。 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图 5 上,7个样品的曲线变化形态大致相似,都呈右 倾,无明显铕异常。东岩地区的3个绿片岩样品从整个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来看,它与梅仙地区 的4个绿片岩样品特征相当一致。 由此可见,闽中地区绿片岩都具有大陆玄武岩的特征Duput ,1984 [5] ,而与N型洋中脊 拉斑玄武岩截然不同。后者以稀土总含量低和轻稀土相对亏损为特征。 4 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通过上述绿片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已经确认绿片岩的原岩为玄武 岩类,并且具有大陆拉斑玄武岩的许多特征。关于玄武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种即洋中脊玄武岩MORB、 火山弧玄武岩VAB ,或岛弧玄武岩和板内玄武岩WPB。板 内玄武岩出现于板块内部的某些热点上,喷发产物有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或二者的过渡 683高校地质学报4卷 球粒陨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据W.B.Boynton ,1984 图5 绿片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 Fig. 5 Chondrite - normalized REEpatterns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类型。它们既可以产生在大陆内部裂谷,也可以发育于大洋岛屿,前者称大陆玄武岩,后者称 洋岛玄武岩。 闽中地区绿片岩中微量元素含量列于表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不仅可以确定玄武岩组分 变化与不同构造背景的关系;而且是探索不相容元素比率变化与某种玄武岩关系的新方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地球化学图解有 Ti - Zr - Y图解Pearce and Cann ,1973 [6] ;Nb - Zr - Y图 解Meschede ,1986 [7] ; Fe Ti - Al - Mg图解Jensen ,1976 ;以及大离子半径亲岩元素 LILE MORB标准化图解[8]等,作者利用上述地球化学图解判别本区玄武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3 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含量10 - 6 Table 3 Trace element contents of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样品号MX10MX26MX31MX51MX53MX55MX58Dy13Dy14Dy18Dy22 Rb2. 66. 8344616442946. 733072555. 7 Sr384313235580437277387302420263454 Ba67215362180148122069110912011825886744 Zr223165198320362239216402313292333 Hf6. 74. 75. 99. 311. 17. 27. 111. 59. 59. 09. 8 Nb3013193032192523222446 Ta4. 92. 83. 24. 46. 43. 84. 34. 63. 74. 25. 4 Sc1918281928291828302727 Cr26109195293027725213934741 Co292530246124302760404335 Ni1140721689811128313640 Cu32129576281291218. 918141322 Pb51533338108631206351922311454 Zn111837077666001131359839813044051151198 V250262316250322327248504416353260 Y35. 921. 019. 933. 840. 331. 328. 442. 126. 826. 719. 8 测试单位南京大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ICP分析室。 783 4期王鹤年等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如Ti/ 100 - Zr - Y3图解图 6 所示,闽中绿片岩除样品MX55外,其余样品点均投在 D域,其构造环境为板内玄武岩。样品MX55投入C域,属钙碱性玄武岩区。而属于低K拉 斑玄武岩火山弧的A B区无本区样品点,可见本区玄武岩不属于岛弧玄武岩。 在绿片岩的2Nb - Zr 4 - Y图解图 7 中,闽中绿片岩样品均投入A和C域。A为板内碱 性玄武岩;AⅡ C为板内拉斑玄武岩。由此也可证明本区非洋中脊玄武岩及火山弧玄武岩。 A B 低K拉斑玄武岩火山弧 ; B C 钙碱玄 武岩; B 洋底玄武岩; D 板内玄武岩 图6 闽中绿片岩Ti - Zr - Y图解 Fig. 6 Ti - Zr - Y diagram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A 板内碱性玄武岩; AⅡ C 板内拉斑玄武岩; B P - MORB D N - MORB; C D 火山弧玄武岩 图7 闽中绿片岩Nb - Zr - Y图解 Fig. 7 Nb - Zr - Y diagram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在Fe Ti - Al - Mg图解图 8 中,本区绿片岩均投入拉斑玄武岩区,而非钙碱性玄武岩 区。 图9是绿片岩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图[8]。图中横座标上的 元素大致按照它们的不相容性大小依次排列。样品数据均经过N型洋中脊玄武岩MORB 标准化。 从图9中可以看出,所获得的元素分布曲线呈 “大隆起” 型式。除Y、Yb、Sc和Cr外,所有 元素都产生富集,其中以Sr、K、Rb、Ba、Ta、Nb等强不相容元素的富集最为明显,并且富集程 度由Sr到Ba逐渐增强,又由Ta到Ti逐渐减弱。与J. A. Pearce描述的不同构造环境典型玄 武岩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相比,本区绿片岩的原岩应属板内玄武岩,并且与拉斑玄武质板内玄 武岩的特点更为接近。 在元素对比值Ti/ Y- Nb/ Y图解中,本区的11个绿片岩样品全部落入板内玄武岩区图 10 。并且以拉斑质玄武岩与碱性玄武岩间过渡类型为主。 表4是J. A. Pearce和J. R. Cann1973 [6]收集了当时各种构造环境的玄武岩样品 200多 个,分析了Ti、Zr、Nb、Sr等微量元素含量,并获得不同构造位置玄武岩的某些微量元素平均含 量。表中还列出了本区11个绿片岩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平均值。由表4不难看出,本区绿片 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玄武岩比较接近,所不同的是,本区绿片岩中Ti、Zr的含量 略偏高,而Sr的含量相对较低。 883高校地质学报4卷 A -拉斑玄武岩;B -钙碱性玄武岩 图8 闽中绿片岩Fe Ti - Al - Mg图解 Fig. 8 Fe Ti - Al - Mg diagram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标准洋中脊玄武岩MORB元素丰度据J. A. Pearce ,1982 Sr - 120、 K2O - 0115 ,Ba - 20 ,Ta - 0. 18 ,Nb - 3. 5 ,Ce - 10 ,P2O5- 0. 12 ,Zr - 90 ,Hf - 214 ,Sm - 3. 3 ,TiO2- 115 , Y - 30 , Yb - 3. 4 ,Sc - 40 ,Cr - 250 未注者均为10 - 6 图9 绿片岩的LILE的MORB标准化图 Fig. 9 MORB 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diagram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A -洋中脊玄武岩;B -岛弧玄武岩;C -板内玄武岩 图10 绿片岩Ti/ Y- Nb/ Yl图解 Fig. 10 Ti/ Y- Nb/ Y diagram for the greenschist samples. 表4 不同构造环境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平均含量10 - 6 Table 4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for the basalts from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岩类样品数TiZrYNbSr 洋中脊玄武岩7283509530510131 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4651505219115207 岛弧钙碱性玄武岩60540010623215375 大陆玄武岩937005216-1193 闽中地区绿片岩11185182783026368 综上所述,本区绿片岩的原岩为玄武岩,这种玄武岩的成分为基性程度较高的拉斑质玄武 岩和介于拉斑质玄武岩与碱性玄武岩之间的过渡型玄武岩,这种玄武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大 陆板块内部的裂谷环境。 983 4期王鹤年等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5 龙北溪组绿片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1.龙北溪组绿片岩的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本区绿片岩原岩为苦橄玄武岩和玄 武岩,其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环境,属板内大陆拉斑玄武岩,而非洋中脊玄武岩或岛弧玄武岩。 因而,沿政和 大埔断裂带分布的绿片岩不是蛇绿岩或蛇绿混杂岩的组成。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蛇绿混杂岩是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俯冲时,大洋拉斑玄武岩、 超镁 铁质岩由于构造铲刮作用脱离了下冲的大洋板块,挤入海沟沉积物中,并增生到大陆边缘的一 种复杂构造杂岩体中。因此,本区绿片岩是大洋拉斑玄武岩或是大陆拉斑玄武岩对于确定政 和 大埔断裂带早期的构造性质至关重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地质证据之外,利用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判别玄武岩形成的板块构造背景是 较为成熟而有效的方法。 从不相容元素或大离子半离亲岩元素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图解可以看出,板内拉斑玄 武岩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明显不同,前者呈 “大隆起” 型式,而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具有标准化相 对丰度近于1的平坦分布型式。 Ti/ Y- Nb/ Y图解图 10 中,Ti/ Y是区分板内玄武岩与其它类型岛弧及洋中脊玄武 岩最好的指标;Nb/ Y则是判别碱性玄武岩与拉斑玄武岩系列最有效的元素对比值。因而该 图解对确定玄武岩形成的板块构造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沿政和 大埔断裂带南段尤溪梅仙,中段东岩等地的龙北溪组绿片岩,均属大 陆板内玄武岩而非大洋或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示了大陆裂谷背景。 政和 大埔断裂带北段外延部分,浙西南龙泉一带,是所谓 “蛇绿混杂岩” 分布的典型地 区,胡雄健等1992 [2]研究认为 龙泉群系早元古代浙闽克拉通内裂陷槽火山 沉积产物,属 内硅铝壳造山带而非洋壳残块。这一结论与笔者在南段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闽中裂谷带是大陆克拉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裂谷。 愈来愈多的同位素资料表明,福建中、 西部存在古大陆。虽然以往葛利浦提出的华夏古陆 范围大小有着争论,但这一古陆确实是存在的[9]。 张理刚1994 [10]对我国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中长石铅同位素进行研究后认为 ,武 夷块体是地质时代较老,变质程度较深且富含地壳物质的古元古代低级上地壳基底。张惠民 1994 [11]对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进行了古地磁研究 ,结果也认为浙闽一带存在一个前震 旦纪华夏古陆,它在新元古和早古生代时期为一供给沉积物的剥蚀区。 近年来,浙闽地区变质岩-花岗岩同位素地质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古陆的存在。王银喜 等1992 [12]于浙江龙泉花桥发现了侵入八都群的古元古宙石英二长岩 ,Sm - Nd同位素等时 线年龄为2059Ma ,钕模式年龄tNd DM为2600Ma~2700Ma ,给出了最老的浙闽变质基底下限年 龄,表明基底最老的时代可能为新太古宙。 这些推断又被新太古宙变质岩的发现所证实。傅树超等1991 [13 ,14]在闽西北建宁客坊、 里心一带确立了新太古宙天井坪组,Sm - Nd等时线年龄2682Ma。其后又在浦城丘源一带确 定了新太古宙变质岩,斜长角闪岩Sm - Nd等时线年龄为2678Ma。 此外许多研究者还获得更多的1800Ma左右中元古宙变质岩同位素年龄数据[9]。 以上事实反映本区古陆,最早地壳形成年龄为新太古宙。闽中裂谷带应该是在古大陆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3.绿片岩及其有关的沉积相、 构造-岩浆活动反映了这一裂谷演化发展的历史。随着地 093高校地质学报4卷 壳的拉张,裂谷逐渐大洋化,其沉积相由陆源碎屑岩相 → 碳酸岩相 → 海底火山活动基性及中 酸性火山岩相 , 随后加里东时期扩张停止及收敛,沿政和-大埔断裂带产生A型俯冲至陆陆 碰撞,逆掩推覆,并形成韧性剪切带及S型花岗岩。 闽中裂谷演化发展具有夭折裂谷的某些特征。它曾在陆壳垫托基础上大洋化,但不久便 停止,收敛,结束了裂谷历史。 4.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着与大陆裂谷有关的矿床,对研究这一地区的矿床成因及指 导找矿有着重要意义。 Sawkins1984 [15]对金属矿床与板块构造关系研究指出 ,一定板块构造环境产生一定的 矿床类型及矿床组合或系列。反之,如能确定某一典型矿床也可较为准确的推断其板块构 造环境。 本区尤溪梅仙块状硫化物Pb - Zn矿床产于龙北溪组绿片岩中,呈层状、 似层状产出,具 有大陆裂谷晚期阶段火山岩容矿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 此外,沿闽中裂谷带还有东岩铜钴矿床、 南平主部坑铁矿以及其它重晶石等矿床分布, 是福建重要的成矿带。研究这一成矿带内的矿化类型、 矿石组成及成因特征等也有助于深入 了解以绿片岩为主的成矿围岩的特征,形成背景及华南地质构造的演化等。 致谢 本项研究得到有色金属总公司华东地勘局,807地质队的支持和协助,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 1 福建区域地质志 1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2 黄春鹏,张家元,詹玉亭 1 福建尤溪梅仙龙北溪变质火山岩的Sm - Nd同位素年龄研究 1 福建地质, 1991 ,102 150~157 3 胡雄健,许金坤,童朝旭,陈程华 1 浙西南中元古界龙泉群的地质年代学 1 地质论评,1992 ,383 271~ 277 4 张维权 1 闽西北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 1 福建地质,1986 ,52 36~50 5 Duput C , Dostal J .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some continental tholeiite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84 ,67 61~69 6 Pearce J A ,Cann J R. Tectonic setting of basic volcanic rocks determined using trace element analyses. Earth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73 ,19 290~300 7 Martin Meschede. A of discriminat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mid - ocean ridge basalts and conti2 nental tholeiites with the Nb - Zr - Y diagram. Chemical Geology 1986 ,56 207~218 8 王仁民,贺品高,陈珍珍,郑松彦,耿元生 1 变质岩原岩图解判别法 1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9 王鹤年,张守韵,俞受钧,陈骏 1 华夏地块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 1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 张理刚,王可法,陈振胜,刘敬秀,于桂香,吴克隆,兰晶宝 1 论 “华夏古大陆”-铅同位素研究证据 1 地质 论评,1994 ,403 200~207 11 张惠民,赵风清 1 试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 以闽北地区的研究为例 1 地质论评, 1994 ,404 312~321 12 王银喜,杨杰东,胡雄健,郭令智,施央申,汪新 1 浙江龙泉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基底时代的讨论 1 地 质论评,1992 ,386 525~531 13 傅树超,陈觉民,林文生 1 福建建宁西部上太古界天井坪组 Ar 2 t 地质特征 1 福建地质,1991 ,10 2 103~113 193 4期王鹤年等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14 傅树超,张开毕 1 福建浦城丘源地区晚太古代变质岩地质特征 1 福建地质,1994 ,133 193~200 15 Sawkins F J. Metal deposits in relation to plate tectonics. Springer - Verlag ,1984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ETTINGOF GREENSCHIST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Wang Henian Sun Chengyuan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State Key L aboratory of Mineral deposits , Nanjing University , Nanjing210093 Abstract The Precambrian greenschists of the Longbeiqi Group in the central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Zhenghe - Daipu fult belt. Major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greenschist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originated from picrite2basalt and basalt.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acidic volcanic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basic ones ,and demonstrate a” biomode”feature of the continental rift volcanic rock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of trace el2 ements of the greenschists are different from MORB and VAB in higher contents of LILE , such as K,Rb , Ba , Zr and Ti ; The chondrite - normalized REEpatterns are enriched in LREE with a small Eu anomaly. Based on the Ti - Zr - Y and Ti - Zr - Nb diagrams , the greenschist is identi2 fied as within plate tholeiite WPT .Consequently , the greenschists in the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are considere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continental tholeiite ed in a continental rift tec2 tonic setting. Our results may have important siginificance for further studies of Zhenghe - Daipu fault belt , as well a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 East China. Key words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 greenschist ,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简讯 华东地区首届计算机与地球科学青年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华东地区首届计算机与地球科学青年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5日 16日在南京大 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地质学会青 年工作委员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本次 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华东地区地球科学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加强科研合作,促进跨部 门交流,使地球科学进一步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来自华东地区各省市的一 百余名代表和南大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讨论会。有30多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论文内容 包括GIS、 信息管理、 图形转换、 数值模拟、 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一些应用软件等。与会代表认 为,这次会议十分贴近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主潮流,并商定每二年举行一次计算机与地球科学 讨论会。第二届会议于2000年由安徽省地质学会青工委承办。 南京大学王宝军供稿 293高校地质学报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