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ordinary concrete 20030110 发布 200306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联合发布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第94号文1998年工程建设国家 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组在广泛调研、认真 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 原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J 8185 进 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取样;3试件的尺寸、 形状和公差;4试验设备;5试件的制作和养护;6抗压强度试 验;7轴心抗压强度试验;8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9劈裂抗 拉强度试验;10抗折强度试验;附录A 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 护;附录 B 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附录C 圆柱体试件静力 受压弹性模量试验;附录D 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本 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新标准的附 录中增加了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及其各种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2. 对原标准中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 的温度203℃,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修订为与 ISO 试验方法一致的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 室;3.经一系列的试验验证,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等 同采用 ISO 标准试验方法。4.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60 的 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试验方法;5. 对试验仪器设备提出了标准化要求,对某些计量单位在物理概念 上进行了更正;6.提出了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等。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 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E-mailjgbzcabrvip, 1p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5 7 6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贵阳中建建筑科学设计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杭州应用工程学院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 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戎君明、陆建雯、姚燕、杨静、李启 令 、黄政宇、钟美秦、林力勋、李家康、顾政民、陶立英 目 次 1 总则 1 2 取样 3 3 试件的尺寸、形状和公差 4 3.1 试件的尺寸 4 3.2 试件的形状 4 3.3 尺寸公差 5 4 设备6 4.1 试模6 4.2 振动台 6 4.3 压力试验机 6 4.4 微变形测量仪 6 4.5 垫块、垫条与支架 7 4.6 钢垫板 7 4.7 其他量具及器具 8 5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9 5.1 试件的制作 9 5.2 试件的养护 10 5.3 试验记录 11 6 抗压强度试验 12 7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14 8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16 9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19 10 抗折强度试验 21 附 录A 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护24 附 录B 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6 8 1 附 录C 圆柱体试件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28 附 录D 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31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33 条文说明 35 1 总 则 1.0.1 为进一步规范混凝土试验方法,提高混凝土试验精度和 试验水平,并在检验或控制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时 ,有一个统一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一般构筑物中的普通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 1.0.3 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所做的试验,试验报告或试验记录 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委托单位提供的内容 1 委托单位名称; 2 工程名称及施工部位; 3 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4 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2 试件制作单位提供的内容 1 试件编号; 2 试件制作日期; 3 混凝土强度等级; 4 试件的形状与尺寸; 5 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6 养护条件; 7 试验龄期; 8 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3 检测单位提供的内容 1 试件收到的日期; 2 试件的形状及尺寸; 2 3 3试验编号; 4试验日期; 5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6试验室温度; 7养护条件及试验龄期; 8混凝土强度等级; 9检测结果; 10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1.0.4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外,尚应按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中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2 取 样 2.0.1 混凝土的取样应符合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 50080 第2章中的有关规定。 2.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每组试 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4 5 3 试件的尺寸、形状和公差 3.1 试 件 的 尺 寸 3.1.1 试件的尺寸应根据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径按表3.1.1 选定。 表3.1.1混凝土试件尺寸选用表 试件横截面尺寸mm 骨料最大粒径mm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其他试验 100100 20 31.5 150150 40 40 200200 一 63 注骨料最大粒径指的是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92中规定的圆孔筛的孔径。 3.1.2 为保证试件的尺寸,试件应采用符合本标准第4.1节规 定的试模制作。 3.2 试 件 的 形 状 3.2.1 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是标准试件。 2 边长为100mm 和200mm 的立方体试件是非标准试件。 3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φ150mm300mm 的圆柱体标准 试件或φ100mm200mm 和φ200mm400mm 的圆柱体非标准 试件。 3.2.2 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边长为150mm150mm300mm 的棱柱体试件是标准 试件。 2 边长为100mm100mm300mm 和200mm200mm 400mm 的棱柱体试件是非标准试件。 3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φ150mm300mm 的圆柱体标准 试件或φ100mm200mm 和φ200mm400mm 的圆柱体非标准 试件。 3.2.3 抗折强度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长为150mm150mm600mm 或550mm 的棱柱 体试件是标准试件。 2 边长为100mm100mm400mm 的棱柱体试件是非标 准试件。 3.3 尺 寸 公 差 3.3.1 试件的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0.0005dd 为边 长。 3.3.2 试件的相邻面间的夹角应为90,其公差不得超过0.5。 3.3.3 试件各边长、直径和高的尺寸的公差不得超过1mm。 6 7 4 设 备 4.1 试 模 4.1.1 试模应符合混凝土试模JG 3019 中技术要求的规 定。 4.1.2 应定期对试模进行自检,自检周期宜为三个月。 4.2 振 动 台 4.2.1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 JG/T 3020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4.2.2 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 4.3 压 力 试 验 机 4.3.1 压力试验机除应符合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GB/T 3722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 2611 中技术要求外, 其测量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 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 4.3.2 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 均匀、连续地加荷。 4.3.3 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 4.4 微变形测量仪 4.4.1 微变形测量仪的测量精度不得低于0.001mm。 4.4.2 微变形测量固定架的标距应为150mm。 4.4.3 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 4.5 垫块、垫条与支架 4.5.1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应采用半径为75mm 的钢制弧形垫 块,其横截面尺寸如图4.5.1所示,垫块的长度与试件相同。 4.5.2 垫条为三层胶合板制成,宽度为20mm, 厚度为3 4mm, 长度不小于试件长度,垫条不得重复使用。 图4.5.1 垫块 图4.5.3 支架示意 1一垫块;2垫条;3一支架 4.5.3 支架为钢支架,如图4.5.3所示。 4.6 钢 垫 板 4.6.1 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应不 小于25mm。 4.6.2 钢垫板应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4mm; 8 9 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 硬化层厚度约为5mm。 4.7 其他量具及器具 4.7.1 量程大于600mm、分度值为1mm 的钢板尺。 4.7.2 量程大于200mm、分度值为0.02mm 的卡尺。 4.7.3 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 JG 3021 中规定的直径 16mm 、长600mm 、端部呈半球形的捣棒。 5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5.1 试 件 的 制 作 5.1.1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本标准第4.1.1条中的 有关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 反应的脱模剂。 2 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 的精度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为0.5;骨料为1。 3 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 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4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 不大于70mm 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 的宜用捣棒人 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宜 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5 圆柱体试件的制作见附录A。 5.1.2 混凝土试件制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 三 次 。 2 按本章第5.1.1条中第4款的规定,选择成型方法成型。 1 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a.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人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 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b. 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第4.2节要求的振动台上,振 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 振。 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0 11 a. 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 相 等 ; b. 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 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 后插入下层20~30mm; 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 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c. 每层插捣次数按在10000mm 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d. 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 的空洞消失为止。 3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a.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 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b. 宜用直径为φ25mm 的插入式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时, 振捣棒距试模底板10~20mm 且不得触及试模底板,振动应持续 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以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振捣 时间为20s 。振捣棒拔出时要缓慢,拔出后不得留有孔洞。 3 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 抹刀抹平。 5.2 试 件 的 养 护 5.2.1 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5.2.2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 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 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 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₂ 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 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 试件表面应保持潮 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5.2.3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 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5.2.4 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5.3 试 验 记 录 5.3.1 试件制作和养护的试验记录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1.0.3 条第2款的规定。 12 13 6 抗压强度试验 6.0.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圆柱 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见附录B。 6.0.2 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应符合本标准第3.1节中的有关规 定。 6.0.3 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 标准第4.3节的规定。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网罩。 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不符合本标准第4.6.2条规定时,压力 试验机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各垫以符合本标准第4.6节要求 的钢垫板。 6.0.4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 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 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 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 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 使接触均衡。 3 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3~0.5MPa;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且C60 时,取每秒钟0.5~0.8MPa; 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时,取每秒钟0.8~1.0 MPa。 4 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 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6.0.5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6.0.5 式中 fc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MPa; F试件破坏荷载 N; A试件承压面积 mm。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 2 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 确至0.1MPa; 2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 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 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 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3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 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mm200mm200mm 试 件为1.05;对100mm100mm100mm 试件为0.95。当混凝土 强度等级≥C60 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 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6.0.6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还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14 15 7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7.0.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的轴心抗压强 度。 7.0.2 测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 章中的有关规定。 7.0.3 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压力试验机的精度应符合本标 准第4.3节的要求。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网罩。 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不符合本标准第4.6.2条规定时,压力 试验机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各垫以符合本标准第4.6节要求 的钢垫板。 7.0.4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用干毛巾将试 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 将试件直立放置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钢垫板上,并使试 件轴心与下压板中心对准。 3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 座,使接触均衡。 4 应连续均匀地加荷,不得有冲击。所用加荷速度应符合 本标准第6.0.4条中第3款的规定。 5 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 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7.0.5 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 混凝土试件轴心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7.0.5 式中 fep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MPa; F 试件破坏荷载 N; A 试件承压面积 mm。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值应精确至0.1MPa。 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条 中第2款的规定。 3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 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mm200mm400mm 试 件为1.05;对100mm100mm300mm 试件为0.95。当混凝土 强度等级≥C60 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 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7.0.6 混凝土轴压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还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 16 17 8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8.0.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棱性体试件的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 量以下简称弹性模量。圆柱体试件的弹性模量试验见附录 C。 8.0.2 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的有 关规定。每次试验应制备6个试件。 8.0.3 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中第4.3节中的规定。 2 微变形测量仪应符合本标准第4.4节中的规定。 8.0.4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先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 干净。 2 取3个试件按本标准第7章的规定,测定混凝土的轴心 抗压强度 fcn 。 另3个试件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3 在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时,变形测量仪应安装在试件两 侧的中线上并对称于试件的两端。 4 应仔细调整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的位置,使其轴心与下 压板的中心线对准。开动压力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 整球座,使其接触匀衡。 5 加荷至基准应力为0.5MPa 的初始荷载值 Fo, 保持恒载 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测点的变形读数∈。应立即连续均 匀地加荷至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fep的1/3的荷载值 Fa, 保持恒 载60s 并在以后的30s 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 ea 。所用加荷 速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0.4条中第3款的规定。 6 当以上这些变形值之差与它们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 应重新对中试件后重复本条第5款的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 低于2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7 在确认试件对中符合本条第6款规定后,以与加荷速度 相同的速度卸荷至基准应力0.5MPaF₀, 恒载60s; 然后用同 样的加荷和卸荷速度以及60s 的保持恒载 F。 及 F。至少进行 两次反复预压。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在基准应力0.5MPa Fo 持荷60s 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 eo; 再用同样的加荷速度加荷至F。,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 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 εa 见图8.0.4。 图8.0.4 弹性模量加荷方法示意图 8 卸除变形测量仪,以同样的速度加荷至破坏,记录破坏 荷载;如果试件的抗压强度与 fc 之差超过fc 的20时,则应 在报告中注明。 8.0.5 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 混凝土弹性模量值应按下式计算 8.0.5-1 式中 E。 混凝土弹性模量 MPa; Fa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 N; F₀ 应力为0.5MPa 时的初始荷载 N; 19 18 A 试件承压面积 mm; L 测量标距 mm; △n Ea-E₀ 8.0.5-2 式中 △n 最后一次从F₀ 加荷至Fa 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 值 mm; EaF₂ 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 mm; EoF。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 mm。 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计算精确至100MPa; 2 弹性模量按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果其中 有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与用以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 压强度值相差超过后者的20时,则弹性模量值按另两个试件 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有两个试件超过上述规定时,则此次 试验无效。 8.0.6 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0.3 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值。 9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9.0.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 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D。 9.0.2 劈裂抗拉强度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有关的规定。 9.0.3 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 2 垫块、垫条及支架应符合本标准第4.5节的规定。 9.0.4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 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 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劈裂承压面和劈 裂面应与试件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在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垫以 圆弧形垫块及垫条各一条,垫块与垫条应与试件上、下面的中心 线对准并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宜把垫条及试件安装在定位架上 使用如图4.5.3所示。 3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圆弧形垫块接近时,调整球座, 使接触均衡。加荷应连续均匀,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时,加 荷速度取每秒钟0.02~0.05MP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且 C60 时,取每秒钟0.05~0.08MP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时,取每秒钟0.08~0.10MPa, 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停止调 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9.0.5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 行 1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9.0.5 20 21 式中 fs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MPa; F 试件破坏荷载 N; A 试件劈裂面面积 mm; 劈裂抗拉强度计算精确到0.01MPa。 2 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 确至0.01MPa; 2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 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 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如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 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3 采用100mm100mm100mm 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劈裂 抗拉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 应由试验确定。 9.0.6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的劈裂抗拉强度值。 10 抗折强度试验 10.0.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10.0.2 试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的有关规定外,在长向中 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 、深度超过2mm 的孔 洞。 10.0.3 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机应符合第4.3节的有关规定。 2 试验机应能施加均匀、连续、速度可控的荷载,并带有 能使二个相等荷载同时作用在试件跨度3分点处的抗折试验装 置,见图10.0.3。 3 试件的支座和加荷头应采用直径为20~40mm 、长度不 小于b10mm 的硬钢圆柱,支座立脚点固定铰支,其他应为滚 动支点。 10.0.4 抗折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试件从养护地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擦干 净。 图10.0.3 抗折试验装置 22 23 2 按图10.0.3装置试件,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 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的接 触面应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3 施加荷载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时,加荷速度取每秒0.02~0.05MP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且C60 时,取每秒钟0.05~0.08MP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时,取每秒钟0.08~0.10MPa, 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停 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4 记录试件破坏荷载的试验机示值及试件下边缘断裂位置。 10.0.5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 若试件下边缘断裂位置处于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线之间, 则试件的抗折强度fMPa 按下式计算 10.0.5 式中 f 混凝土抗折强度 MPa; F 试件破坏荷载 N; l-支座间跨度 mm; h 试件截面高度 mm; b 试件截面宽度 mm; 抗折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 2 抗折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条中第2款的 规定。 3 三个试件中若有一个折断面位于两个集中荷载之外,则 混凝土抗折强度值按另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若这两个测值 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的较小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抗 折强度值按这两个测值的平均值计算,否则该组试件的试验无 效。若有两个试件的下边缘断裂位置位于两个集中荷载作用线之 外,则该组试件试验无效。 4 当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 非标准试件时, 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时,宜采 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10.0.6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0.3 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抗折强度值。 24 25 附录A 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A.0.1 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A.0.2 圆柱体试件的直径为100mm 、150mm 、200mm 三种, 其高度是直径的2倍。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试件直径的1/4 倍。 A.0.3 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模试模应由刚性、金属制成的圆筒形和底板构成, 用适当的方法组装而成。试模组装后不能有变形和漏水现象。试 模的尺寸误差,直径误差应小于1/200d, 高度误差应小于1/ 100h 。试模底板的平面度公差应不超过0.02mm。组装试模时, 圆筒形模纵轴与底板应成直角,其允许公差为0.5。 2 试验用振动台、捣棒等用具应符合第4.2节与第4.7 节的有关规定。 3 压板用于端面平整处理的压板,应采用厚度为6mm 及 其以上的平板玻璃,压板直径应比试模的直径大25mm 以上。 A.0.4 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在试验室制作试件时,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 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 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 大于70mm 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1采用插捣成型时,分层浇注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