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2166-2013 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docx
ICS 81.040.30 Q 34 备案号40918201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JC/T 21662013 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 Polyvinyl butyralPVB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2013-09-01实施 2 0 1 3 - 0 4 - 2 5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C/T 2166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浙江圣瑞塑胶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臧曙光、刘志存、赵威、郭春林、隋超英、左辉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 JC/T 21662013 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 胶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夹层玻璃、汽车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其他夹层玻璃用胶片可 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0.12006/ISO 527-11993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GB/T 1040.32006/ISO 527-3199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 26801994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 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HG/T 38622006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晶点 crystal particle 胶片内部出现的类似晶体状的、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的点状物,通常是由于熔体内因原料熔化不均匀 或添加剂在冷却定型时形成的光学密度不均匀的物质。 3.2 水纹 ripple 胶片生产过程中因冷却水面的波动而使产品表面产生的线状印迹。 3.3 气泡 bubble 胶片生产过程中未排净而残留于产品中的泡状气体。 3.4 糊点 burnt point 胶片生产过程中分解变黄或变黑的点。 3.5 杂质 impurity 胶片产品中夹带的与其不相容的其他可见物。 1 JC/T 21662013 3.6 油滴 oil drop 胶片表面存在的点状油渍。 3.7 泪滴 bead 粘附在产品表面的泪痕状滴落物。 4 产品分类 4.1 按产品公称厚度分为0.38 mm 、0.76m 、1.52mm。 4.2 按产品颜色分为无色胶片和有色胶片。 4.3 按产品的用途分为建筑用胶片和汽车用胶片。 4.4 按产品的存储条件分为常温胶片和冷藏存储胶片。 5 技术要求 5.1 建筑夹层玻璃用胶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建筑夹层玻璃用胶片的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要求 公称厚度 0.38 mm 0.76nm 1.52mm 外 观 质 量 外观 表面平整,不存在划伤;不允许出现折皱和粘连 水纹 肉眼观察不可见 可见缺陷晶点、 杂质、气泡、糊点、 油滴、泪滴等点状 缺陷 真径≥3mm的点状缺陷不允许存在 0 . 5mm直径3mm 每300m10处 0 . 5mm直径3mm 每150m6处 0 . 5mm直径3mm 每 7 5 m 0.5mm的缺陷。缺陷种类和位置要在装箱单内进行说明。 厚 度 与 尺 寸 厚度偏差 0.02 nm 0.04 mm 0.08 mm 横/纵向厚度均匀度 100mm距离内横/纵向任意 两点厚度偏差小于30μm。 100mm距离内横/纵向任意两 点厚度偏差小于40μm。 100 mm距离内横/纵向任意两点 厚度偏差小于40μm。 长度 不少于标注长度 宽度 不少于标注宽度 表面粗糙度Rz 15~70 水分含量 0.35~0.55 热收缩率 ≤15.0 ≤8.0 ≤8.0 敲击值 ≥7 拉伸强度 ≥20.0MPa 断裂伸长率 ≥200 2 JC/T 21662013 表1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黄色指数 ≤10 耐辐照性 2000h光谱辐照后断裂延伸率、拉伸强度的变化率均不超过初始值的20,黄色指数变化量 不超过5。 紫外透射比 2mm白玻夹层 ≤10 可见光透射比 2mm白玻夹层 ≥85 雾度 2mm白玻夹层 10个,且相邻缺陷间距小于5mm。 可见光透射比及雾度仅针对无色胶片;彩色胶片的雾度不做要求,可见光透射比、色差等由供需双方商定。 5.2 汽车夹层玻璃用胶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汽车夹层玻璃用胶片的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要求 公称厚度 0.38 mm 0.76mm 1.52mm 外 观 质 量 外观 表面平整,不存在划伤;不允许出现折皱、粘连;如有色带区,则色带区域颜色应均匀一致 过渡区宽度均匀。 水纹 肉眼观察不可见 可见缺陷晶点、 杂质、气泡、糊点、 油滴、汨滴等点状 缺陷 直径≥3mm的点状缺陷不允许存在 0 . 5m直径3mm 每300m10处 0.5mm直径3mm 每150m6处 0.5mm直径3mm 每75m0.5mm的缺陷。缺陷种类和位置要在装箱单内进行说明。 厚 度 与 尺 寸 厚度偏差 0.02mm 0.02 mm 0.06mm 横/纵向厚度均匀度 100 mm距离内横/纵向任意 两点厚度偏差小于30μm。 100mm距离内横/纵向任意两 点厚度偏差小于40μm。 100 mm距离内横/纵向任意两点 厚度偏差小于40μm。 长度 不少于标注长度 宽度 不少于标注宽度 表面粗糙度Rz 1570 水分含量 0.350.55 热收缩率 ≤15.0 ≤8.0 ≤8.0 敲击值 47 拉伸强度 ≥20.0MPa 断裂伸长率 ≥200 黄色指数 ≤10 耐辐照性 2000h紫外线辐照后断裂延伸率、拉伸强度的变化率均不超过初始值的20,黄色指数变化 蹩不超过5。 3 JC/T 21662013 表2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紫外透射比 2mm白玻夹层 ≤10 可见光透射比 2mm白玻夹层 ≥85 雾度‘ 2m白玻夹层 10个,且相邻缺陷间距小于5mm。 可见光透射比及雾度仅针对无色胶片;彩色胶片的雾度不做要求,可见光透射比、色差等由供需双方商定。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均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温度205℃; 相对湿度30~60。 6.2 外观质量检验 6.2.1 检验装置 玻璃台面下具有良好照明的工作台,工作台面尺寸应不小于观察样品,照度均匀,适宜于目视观察。 6.2.2 检验 随机抽取胶片样品,将样品平放在工作台上,距样品500mm 处目测观察试样外观。 检测外观质量,计算杂质、污物及气泡等缺陷的直径时,应取其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其直径。 6.3 厚度与尺寸检验 6.3.1 检验装置 选用最小刻度至少为0.001mm 的测厚仪;最小刻度至少为10 mm 的卷尺;最小刻度为1mm 的钢直 尺或钢卷尺。 6.3.2 厚度检验 按图1的要求制备出PVB 胶片的试样,并在温度为203℃、湿度为30~40条件下至少放 置10min 。胶片试样全宽方向不少于16个测量点,卷取方向不少于32个测量点,测量点间距为25mm, 但 PVB胶边缘50mm 除外,所有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厚度值,数据修约至2位小数。 4 JC/T 21662013 单位为毫米 图1 试样剪取示意图 6.3.3 厚度均匀度检验 根据厚度检测记录的数值,按100mm 间距依次计算相邻两点的厚度差,此厚度差的最大值为 PVB 胶的厚度不均匀度。 6.3.4 长度和宽度检验 每卷长度用精度至少为10 mm 的卷尺测量,宽度用精度为1mm 的钢直尺测量。 6.4 表面粗糙度试验 6.4.1 试验装置 使用精度为0.1Rz用于检测膜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测试仪。 6.4.2 试样制备 切取3片相同工艺制备的PVB胶片,规格为150mm150mm。 6.4.3 试验步骤 每片试样正反两面沿横向、纵向各取两点,测量其表面粗糙度值Rz, 取八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为表面粗糙度值。 6.5 水分含量试验 6.5.1 试验装置 真空加热箱,温度控制精度为1℃;精度为0.0001g 天平。 6.5.2 试样制备 剪取胶片试样3片,尺寸规格为50 mm50mm。 6.5.3 试验步骤 5 JC/T 21662013 将试样胶片用镊子分别放入已干燥恒重的称量瓶中称重精确至0.0001g, 将称量瓶与胶片一起 放入402℃真空箱内,在负压为8.510Pa 以下保持3h,然后将称量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自然冷 却30min, 取出称量。每个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比较,若偏差≥15则重傲。 水分含量以W 表示,按公式1计算 6 式中 1 6.6 热收缩率试验 6.6.1 试验装置 温度可加热至701℃的烘箱精度为1mm 的钢直尺。 6.6.2 试样制备 按图2在室温203℃沿PVB 胶片宽度方向,等间距切取长方形试样3片,长方形长边平行于流 延方向,长度为150m, 长方形短边平行于胶片宽方向,宽度为120mm. 单位为毫米 150 胶 ; 宽 度 方 向 胶 片 流 廷 方 向 图2 热收缩试验试样剪取示意图 6.6.3 试验程序 试样在室温203℃放置至少2 h 后,用圆珠笔在试样表面画“”字线,“十”字线长度为 100 mm, 分别平行于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记录平行于长边线的初始长度 La, 将试样放入铺有滑石粉 JC/T 21662013 的托盘中,然后将托盘和试样置入701℃的烘箱加热1h, 取出样品自然冷却到室温环境[温度203 ℃]测量平行于长边线的长度L。 热收缩率以S 表示,按公式2计算根每一样片的长度方向收缩率 .................... 2 式中 Lo加热前长度, 单位为毫米mm; L 为加热后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取3片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热收缩率值。 6.7 敲击值试验 6.7.1 试验装置 重量为454g 平头铁榔头,敲击试验箱,如图3所示。 5 榔头 钢板 45 图3 敲击试验箱示意图 6.7.2 试样制备 按正常夹层工艺制备成300mm76 m 夹层玻璃试样3块。 6.7.3 试验程序 将试样放入-181℃的环境中保温2 h, 取出后放入敲击试验箱,立即从玻璃底部开始用榔头敲 击玻璃,如图4所示。每一次敲击的力量要均匀,以能够敲碎玻璃为宜,后一锤要覆盖前一锤的一半敲 击面积,直至试验样品的长度方向100mm 左右均被敲碎。正确敲击后,胶片层保持完整,玻璃碎为小 颗粒,玻璃所有原表面均应破坏,不应再有可以看见的原玻璃表面。如有部分玻璃表面未破坏,可用锤 轻轻重复敲击,敲击方向改变为沿长度方向重复进行,直至所有原表面破碎。将敲碎后的试样放置30min, 并且玻璃表面无冷凝水后,与标准样片比较或统计计算裸露胶片的面积,确定该试样的敲击值,敲击值 分级见表3。 7 JC/T 21662013 图4 敲击值试验敲击方式示意图 表3 敲击值的判定 敲击后露出胶片的表面积S 敲击值 95≤S≤100 0 90≤S95 1 85≤S90 2 60≤S85 3 40≤S60 4 20≤S40 5 10≤S20 6 5≤S10 7 2≤S5 8 S2600 nm 203 试验样品安放位置处的总辐照强度应为900100W/m。 A.2 光源布置 用满足表 A.1 的灯作为光源,16个灯以250mm 的间距摆放成44的正方形,使得光源形成1m1 m 的辐射区。光线被具有镜面反射表面的铝箔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铝箔的宽度I₃ 为1000mn。铝箔边 缘距离最外一列灯的距离l₄ 为125mm。光源所在平面和铝箔的平面夹角为100。光源的布置如图A.1 和图A.2 所示。 12 JC/T 21662013 说明 1 灯; 2 铝箔; 3--垂直安放的试验样品。 图A.1 光源布置示意图俯视图 说明 1 灯; 2 铝箔 3试验样品放置平面。 图A.2 光源布置示意图正视图 13 JC/T 21662013 A.3 试验样品放置位置 为保证样品表面的辐照度的一致性,测试样品放置在距光源I₂ 为1100mm 的平行平面中心1m1m 的范围内。 为保证样品周围的自然对流,样品的最下沿距离试验箱的底部至少400mm, 样品放置平面的后部至 少有500 mm 的空间。 试验样品的温度需保持在45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