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docx
ICS 91.100.60 Q 2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Thermal insulating mortar mixed with expanded and vitrified beads 2011-10-01实施 2 0 1 1 - 0 1 - 1 0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T 26000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北京中冠天恒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参编单位有北京华伟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英硕聚合物材料有 限公司、上海可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杭州泰富龙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新民、张桂红、宋晓辉、武薇、尚庆毅、刘伟华、刘明明、解新刚、谢日清、 朱国亮。 I 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墙体、地面及屋面保温隔热用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5464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5486.22001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力学性能 GB/T 5486.32001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密度、含水量及吸水率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624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试验方法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5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6777-200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JC/T 1042 膨胀玻化微珠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膨胀玻化微珠 expanded and vitrified beads 由玻璃质火山熔岩矿砂经膨胀、玻化等工艺制成,表面玻化封闭、呈不规则球状,内部为多孔空腔结 构的无机颗粒材料。 3.2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thermal insulating mortar mixed with expanded and vitrified beads 以膨胀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添加剂、填料等混合而成的干混料,用于建筑物墙体、地面、屋面保 温隔热,现场搅拌后可直接施工。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按使用部位分为墙体用QT 和地面及屋面用DW。 4.2 产品标记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产品标记由三部分组成型号、产品名称、标准号。 1 GB/T 260002010 4.3 标记示例 示例1墙体用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的标记为 QT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GB/T 260002010 5 要求 5.1 膨胀玻化微珠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中所使用的膨胀玻化微珠性能应符合JC/T 1042 的要求。 5.2 无机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主要为水泥,水泥性能应符合GB 175的要求。 5.3 添加剂 无毒无害,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4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性能指标 项,自 技 术 要 求 堆积密度/kg/m ≤280 干密度/kg/m ≤300 导热系数/[W/m ≤0.070 蓄热系数/[W/m ≥1.5 线性收缩率/ ≤0.3 压剪粘结强度/MPa 与水泥砂浆块 原强度 ≥0.050 耐水强度 抗拉强度/MPa ≥0.10 抗压强度/MPa 墙体用 ≥0.20 地面及屋面用 ≥0.30 软化系数 ≥0.6 燃烧性能 A2 放射性 内照射指数不大于1.0,外照射指数均不大于1.0 注1当使用部位无耐水要求时,耐水压剪粘结强度、软化系数可不做要求。 注2当用于室外时,放射性不做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堆积密度 6.1.1 仪器设备 a 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尺寸为内径108mm、高100 mm 容积为1 . 0L, 要求内壁光洁,并具有足 够的刚度。 b 堆积密度漏斗见图1。 2 GB/T 260002010 单位为毫米 AINA 1漏斗; 2支架; 3导管; 4 活动门; 5 量筒。 图 1 堆积密度用漏斗 6.1.2 试验步骤 称量量筒的质量m。,将试样放入堆积密度漏斗中,启动活动门,将试样注人量筒,用直尺刮平量筒 试样表面,刮平时直尺应紧贴量筒上表面边缘。称量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₁ 。在试验过程中应保证试样 呈松散状态,防止任何程度的振动。 6.1.3 试验结果 堆积密度按式1计算,取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kg/m。 1 式 中 p 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mo量筒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₁量筒和试样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量筒容积,0.001 m。 6.2 干密度 6.2.1 仪器设备 a 搅拌机单轴卧式搅拌机,容量60 L, 搅拌叶片转速455r/min, 叶片距桶壁3 mm~5 mm。 b 试模70.7 mm70.7mm70.7 mm 钢质有底三联试模,拆装方便。 c 捣棒直径10 mm 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6.2.2 浆料配制 a 砂浆搅拌量为搅拌机容量的40~80,搅拌过程中不应破坏膨胀玻化微珠。 b 按规定配合比先加入水,再加入粉料,搅拌2 min~3 min,停止搅拌并清理搅拌机内壁及搅拌 叶片上的砂浆 。 c 再搅拌1min~2 min,放置10 min~15 min后使用。 6.2.3 试样制备 a 试样数量6个。 3 GB/T 260002010 b 在 试 模 内 填 满 砂 浆 , 并 略 高 于 其 上 表 面 , 用 捣 棒 均 匀 由 外 向 内 按 螺 旋 方 向 轻 轻 插 捣 2 5 次 , 插 捣 时 用 力 不 应 过 大 , 不 应 破 坏 膨 胀 玻 化 微 珠 。 为 方 便 脱 模 , 模 内 壁 可 适 当 涂 刷 薄 层 脱 模 剂 。 c 放 置 5 min~10 min,将高出试模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d 带 模 试 样 应 在 温 度 2 3 2 ℃ 、 相 对 湿 度 5 0 士 1 0 条 件 下 养 护 , 并 应 使 用 塑 料 薄 膜 覆 盖 , 三 天 后 脱 模 。 试 样 取 出 后 继 续 养 护 至 2 8 d。 6.2.4 试 验 过 程 a 将 试 样 在 1 0 5 5 ℃ 温 度 下 烘 至 恒 重 , 放 入 干 燥 器 中 冷 却 备 用 。 恒 重 的 判 定 依 据 为 恒 温 3 h 两 次 称 量 试 样 的 质 量 变 化 率 小 于 0 . 2 。 b 按 GB/T 5486.32001 中 第 3 章 的 规 定 进 行 干 密 度 的 测 定 , 试 验 结 果 为 6 个 试 样 测 试 值 的 算 术 平 均 值 , 精 确 至 1 kg/m。 6.3 导 热 系 数 按 GB/T 10294 或 GB/T 10295 进 行 , 平 均 温 度 2 5 2 ℃ , 仲 裁 试 验 应 按 GB/T 10294 进 行 。 6.4 蓄 热 系 数 6.4.1 仪 器 设 备 a 蓄 热 系 数 测 定 仪 符 合 JGJ 512002 中 7 . 5 . 2 的 规 定 , 采 用 热 脉 冲 法 进 行 测 定 , 由 一 个 加 热 器 和 放 置 在 加 热 器 两 侧 的 材 料 相 同 的 三 个 试 样 以 及 测 温 热 电 偶 组 成 , 根 据 试 验 材 料 温 度 变 化 的 特 点 , 测 试 出 试 验 材 料 的 导 温 系 数 。 b 试模200 mm200mm60 mm 钢质有底试模,200 mm200 mm20mm 钢 质 有 底 试 模 , 拆 装 方 便 。 6.4.2 试 样 制 备 a 每 组 试 样 3 个 , 200 mm200 mm20mm 薄 试 样 1 个 , 2 00 mm200mm 60 mm 厚 试 样 2 个 , 共 2 组 。 b 按6.2.2和6.2.3的规定制作试样。 c 每 块 试 样 上 下 两 表 面 应 平 行 , 厚 度 应 均 匀 , 薄 试 样 不 平 行 度 应 小 于 试 样 厚 度 的 1 , 各 试 样 的 接 触 面 应 结 合 紧 密 , 其 干 密 度 差 应 小 于 5 。 6.4.3 试 验 过 程 a 将 试 样 在 1 0 5 5 ℃ 温 度 下 烘 至 恒 重 , 放 入 干 燥 器 中 冷 却 备 用 , 按 GB/T 5486.32001 中 第3章的规定测量薄试样尺寸及质量,计算其干密度,精确至1 kg/m。 b 在 温 度 2 3 2 ℃ 、 相 对 湿 度 5 0 1 0 环 境 下 , 将 试 样 安 装 在 蓄 热 系 数 测 定 仪 试 样 台 上 , 放 入 热 电 偶 及 加 热 器 , 热 电 偶 的 结 点 放 在 试 样 的 中 心 , 然 后 用 夹 具 将 试 样 夹 紧 。 c 待 试 样 状 态 调 节 稳 定 后 , 输 入 试 样 尺 寸 及 质 量 , 开 始 试 验 。 试 样 状 态 调 节 稳 定 是 指 试 样 的 初 始 温 度 在 1 0 min 内 变 化 小 于 士 0 . 0 5 ℃ , 并 且 薄 试 样 上 、 下 表 面 温 度 差 小 于 0 . 1 ℃ 时 。 d 测定试样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 6.4.4 试 验 结 果 蓄热系数按式2计算,取2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W/mK。 4 式 中 2 S---- 蓄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K]; -----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 a- 导温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小时m/h; T- 时间周期,取24 h。 GB/T 26000-2010 6.5 线性收缩率 按 6 . 2 . 2 和 6 . 2 . 3 的 规 定 制 作 试 样 , 试 模 采 用 4 0 mm40 mm160 mm 钢质有底三联试模,试样 数 量 3 个 。 用 游 标 卡 尺 测 量 每 个 试 样 的 长 度 , 精 确 至 0 . 0 2 mm。 线性收缩率按式3计算,试验结果为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5 3 式 中 X 线性收缩率,; L---试样脱模时长度,mm; L₁ 养护28 d 时试样长度,mm。 6.6 压剪粘结强度 6.6.1 仪 器 设 备 a 电子试验机应使最大破坏荷载位于试验机量程的20~80范围内,精度为1。 b 压剪夹具钢质,尺寸构造符合JC/T 5472005中图1所示。 6.6.2 试 样 制 备 a 试样数量每组6个 。 b 按 6 . 2 . 2 配 制 砂 浆 , 涂 抹 于 尺 寸 1 0 0 mm110mm10mm 的 两 块 水 泥 砂 浆 板 之 间 , 涂 抹 厚 度 为 1 0 mm, 面 积 1 0 0 mm100 mm,应 错 位 涂 抹 , 试 样 两 端 未 涂 抹 砂 浆 的 水 泥 砂 浆 板 长 度 均 为 1 0 mm, 见 图 2 。 注可根据工艺要求对水泥砂浆板进行界面处理。 c 试样应水平放置,并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条件下养护28 d。 图 2 压 剪 粘 结 强 度 试 样 6.6.3 试 验 过 程 a 将试样在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千燥器,冷却至室温。 b 将试样按下述条件进行处理 1 原强度无附加条件。 2 耐 水 在 水 中 浸 泡 4 8 h, 没 入 水 中 的 深 度 为 2 mm~10mm, 到 期 试 样 从 水 中 取 出 并 擦 拭 表面水分,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条件下放置7 d。 c 将 试 样 安 装 到 压 剪 夹 具 并 置 于 试 验 机 上 进 行 压 剪 试 验 , 以 5 mm/min 速度加荷至试样破坏,记 录 试 样 破 坏 时 的 荷 载 值 , 精 确 至 1 N。 6.6.4 试 验 结 果 压 剪 粘 结 强 度 原 强 度 、 耐 水 强 度 分 别 按 式 4 计 算 , 试 验 结 果 取 6 个 试 样 测 试 值 中 间 4 个 的 算 术 平 均值,精确至0 . 001 MPa。 GB/T 260002010 式中 R₁---- 压剪粘结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单位为牛N; A₁- 压剪粘结面积,取100 mm100 mm。 4 6 6.7 抗拉强度 6.7.1 仪器设备 a 电子试验机应使最大破坏荷载位于试验机量程的20~80范围内,精度为1。 b 模具“8”字模,符合GB/T 167772008中图7所示。 6.7.2 试样制备 a 试样数量6个。 b 按6.2.2和6.2.3的规定制作试样,制样时应放在垫有塑料薄膜的平板上,以方便脱模。 6.7.3 试验过程 a 将试样在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b 将试样置于试验机抗拉夹具上,以5 mm/min 速度加荷,直至试样破坏,分别记录试样破坏时 的荷载值,精确至1 N。 6.7.4 试验结果 抗拉强度按式5计算,试验结果取6个试样测试值中间4个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MPa。 式中 R₂ 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₂-----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单位为牛N; A₂ 试样腰部面积,取22.5 mm22.2 mm。 5 6.8 抗压强度 取干密度测定后的3个试样按GB/T 5486.22001中第3章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测定,试验结果 取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MPa。 6.9 软化系数 将与6.8相同的试样浸水48 h,没入水中的深度为2 mm~10mm, 浸水结束后,将试样从水中取 出并擦拭表面水分,并测定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为浸水后抗压强度与原抗压强度的比值,精确至0.1。 6.10 燃烧性能 按 GB/T 5464 的规定进行试验,按GB 8624 的规定进行判定。 6.11 放射性 按 GB6566 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堆积密度、干密度。正常生产时,出厂检验每批检验一次。 7.1.2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GB/T 260002010 a 新产品定型鉴定; b 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2 组批和抽样 7.2.1 组批 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类别的产品,每50 t 为一批,不足时也为一批计。 7.2.2 抽样 从每批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进行型式检验时的样品数量不少于20 kg。 7.3 判定规则 全部检验项目合格,判定为合格;有不合格项时,判定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出厂产品应有质量合格证,每一包装袋上应标明 a 产品标记; b 商标; c 数量; d 生产商名称及生产日期; e 标明防雨; f 防潮等标识。 8.1.2 必要时应注明使用注意事项和要求。 8.2 包装 产品应采用防潮包装袋包装。 8.3 运输和贮存 8.3.1 产品运输中应有防雨防潮措施,搬运时应避免破损受潮。 8.3.2 产品应在于燥通风的库房内贮存,并按类别分别堆放,避免重压,码放高度不宜超过5 m。 8.3.3 产品的存放有效期为六个月。